12例心尖部肥厚性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分析
超声心动图与其它影象检查对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对比研究
腔 静 脉 人 右 房 的血 液 ,还 要 同 时 接 受 左 房 分 流 至 右 房 的血 液 , 肺 循 环 血 流 量 增 加 , 循 环 血 流 量 减 少 , 使 体 二 者 失 去平 衡 。体 循 环 的 减 少 ,可 引 起 冠 状 动 脉灌 注 量 减 少 ,心 肌 缺 血 、 缺 氧 ,加 之 高 龄 者 ,血 管 壁 弹性 不 同 程 度 的 减 退 ,更 加 重 了 心 肌 的缺 血 ,导 致 心 肌 收 缩 力 减 弱 ,心 功 能 下 降 等 一 系 列 病 理 、生 理 改 变 。若 在 病 程 进 展 中 ,诊 断 及 治 疗 不 当 ,病 情 进 一 步 发 展 ,心
对 于老 年 人 , 海 里 要 时 刻 想 到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的可 能 , 脑
超 声 诊 断 往 往 是 想 到 了 , 才 不 会 遗 漏 。 想 到 了 才 能 有 所鉴 别 。 对 于 房 间 隔 缺 损 患 者 , 其 右 心 室 不 仅 接 受 上 、 下
心 悸 等 主诉 , 诊 断 首 先 考 虑 的是 老 年 性 心 血 管 病 变 , 其
参 考 文 献
1 吴 雅 峰 ,张 桂 珍 主 编 . 实 用 心 脏 超 声 诊 断 学 . 北 京 :中 国 医 药 科 技
出版社 ,19. 15 96 6
作 者 认 为 , 此 类 患 者 的一 些 临 床 症 状 及 体 征 , 对 应 该 有 个 正 确 的 思 维 程 序 ,知 道 重 点 检 查 什 么 内 容 ,鉴
维 化 等 ,使 心 泵 血 功 能 受 损 、左 心 功 能 不 全 ,加 重 原 有 的右 心 功 能 衰 竭 ,形 成 恶 性 循 环 。 因此 对 诊 断 明 确 的 高 龄 房 间 隔 缺损 患 者 要 注 意 纠正 心 肌 缺 血 ,改 善 心 功 能 ,延 长 寿命 ,提 高 生 活 质 量 。
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
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摘要】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表现,提高超声心动图对诊断肥厚型心肌病重要性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表现,现对临床特点及超声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肥厚型心肌病二维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室间隔增厚(肥厚间隔组织的回声特征为:①室隔内部显示增强和稀疏回声。
②对向二尖瓣区的室隔左室面回声增强,边界清楚,而右室面往往边界不清。
③室隔左、右室面反射增强,内部回声减低呈阴性区),左室后壁正常或轻度增厚,左心室腔减小,心肌回声紊乱、粗糙,SAM征阳性;多普勒超声表现为:左室流出道收缩期射流束及左房内收缩期反流束;二尖瓣血流频谱E波下降缓慢,A波高于E波;升主动脉内收缩期频谱持续延长,呈双峰波;连续多普勒示单峰充填血流频谱,峰值流速多超过每秒4米。
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目前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检查手段。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型超声诊断【中图分类号】R5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7-0185-01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共25例, 男18例,女7例,年龄20~60岁,平均37.7岁,8例有明确的家族史。
25例患者中胸闷、气急症状者12例(48%),心前区隐痛者5例(20%),有昏厥史者4例(16%),无明显症状者4例(16%)。
心电图检查:左心室肥大11例(44%),出现异常Q波4例(16%),其他异常7例(28%),无明显异常3例(12%)。
1.2仪器HP公司SONOS24500型,探头频率3.5MHz。
1.3观察指标室间隔与游离壁的厚度、形态、活动幅度,增厚局部回声特征;房室腔的大小、形态;左室流出道有无梗阻,梗阻的部位、程度;各瓣膜动态与功能,有无狭窄、关闭不全;腱索、乳头肌有无异常;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
2结果超声显像所见2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室隔肥厚,室隔全部肥厚者7例(28%),室隔从上至下逐渐增厚的5例,呈均匀性增厚的2例,另18例为室隔中部增厚(72%)。
2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分析
龙源期刊网 2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分析作者:张晓新高迎春等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通过对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20例患者的心电图和超生心动图均发现异常改变。
左胸导联RV46电压增高14例,巨大T波17例,酷似“冠状T波”12例,ST段压低16例,额面心电轴均正常,无异常Q波,1例出现QT间期轻度延长。
结论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时,心电图能够起到筛选、预测的作用,必须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才能确定诊断。
【关键词】心尖肥厚;心肌病;心电图;超声心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是肥厚性心肌病的一种亚型,属原发性心肌病[1],心源性猝死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以左室乳头肌以下的心尖部心肌肥厚为特点,临床医生应认真掌握其心电图特征,提高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警惕,减少误诊和漏诊[2]。
本文分析总结2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探讨其对临床诊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选自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诊断为AHCM的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18~51岁,病程3个月至9年,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均符合美国学者Crowleg等提出的心尖肥厚性心肌病诊断标准。
其中有4例无明显症状,是在单位体检中发现心电图异常,另外16例主诉心悸、胸闷、憋气、胸痛、乏力,体格检查肺部、心脏及腹部体检均无异常发现,血压正常,均无糖尿病史。
其中有3例有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
12 检测方法采用日本光电1550P型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仪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测[3]。
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尖不同节段肥厚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
The Ev a l u a t i o n o f Api c a l Hy pe r t r o p hi c Ca r d i o my o pa t h y Co m bi n e d
Ec hO c a r di 0 g r a ph y a n d El e c t r o c a r di o g r a m
中 国超 声 医 学 杂 志 2 0 1 4年 4月 第 3 O卷 第 4期 C h i n e s e J Ul t r a s o u n d Me d Vo 1 . 3 0 No . 4 Ap r i l 2 0 1 4
-
-
-
—
—
3 4 7 - - - — —
2 . Th e A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Hu h e h a o t e ,Ne i me n g g u 0 1 0 0 5 0 Ch i n a
查 进 行 对 比研 究 ,探 讨 超 声 心 动 图 诊 断 心 尖 肥 厚 型心 肌病 的 重 要 性 。
方法 收 集 超 声 心动 图诊 断 为 心 尖 肥 厚 型 心 肌 病 患者 4 3例 ,男 3 1 例 ,女 1 2例 ,平 均 ( 6 0 ±1 0 )岁 , 结 合 患 者 症 状 、体 征 及 心 电 图 检 查 结 果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不 同 年 龄 阶 段 ( 1 0岁 为 一 阶段 )心 尖 各 节 段 室 壁厚 度 与 心 电 图 肢 体 导 联 及 胸 导 T 波 和 R 波 进 行相关性分析 。 结 果 不 同年 龄 阶段 心 尖 各 节 段 室 壁 厚 度 及 组 间各 室 壁厚 度 之 间 无 统 计 学 差 异 ( P >O . 0 5 ) ,心尖 侧 壁 厚 度 与 I 、a v L、V5 导 联 T波 倒 置 深 度 呈 负 相 关 ,心 尖 间隔 厚 度 与 I 导 联 T 波 倒 置 深 度 呈 负 相 关 ;心 尖 侧 壁 厚 度 与 V6 导 联 、心 尖 间 隔厚 度 与 V5 、V 6
超声下的肥厚型心肌病 ppt课件
图2 二尖瓣波群M型超声左室流出道梗阻时二尖瓣 C‐D段收缩期前向运动,呈多层弓背样隆起,即 SAM现象。图中箭头所示
ppt课件 4
超声描述:左房轻度增大,室间隔呈团块状明显增厚(最厚处 39.7mm ),左室后壁轻度增厚( 11.4mm ),两者之比> 1.5 ∶ 1 ,呈 非对称性;室间隔回声增粗明显不均,呈毛玻璃样改变;二尖瓣水平 M型见二尖瓣前叶EF斜率下降,E峰与室间隔相碰,二尖瓣前叶收缩 期前移(SAM)现象(+);左室流出道狭窄,其内收缩期充满花彩 血流束,射流流速3.56m/s,压差50.7mmHg。
ppt课件
症状
与病理分型有关:病理分型不同,临床症状变化较大。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多无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 仅在家系调查中发现患有此病。
隐匿梗阻性症状较重,可通过运动、药物等激发。
梗阻者症状最重,最常见三大典型症状是呼吸困难、 胸痛和晕厥,其中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约90%的病 人会出现呼吸困难),主要原因在于舒张功能不全所 造成的心室充盈受损。另外,有70%~80%的患者有心 前区疼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反而加重; 20% 的患者会发生晕厥,严重者可猝死。 心脏听诊无梗阻者无心脏杂音,梗阻者可于心尖区内 侧或胸骨左缘中下段闻及3/6~4/6级收缩期杂音。
临床最后诊断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ppt课件
5
定义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 )是指并非完全因心脏负荷异常引起的左心 室室壁增厚。 病因 高达 60% 的青少年与成人 HCM 患者的病因是 心脏肌球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肥厚型心肌病分类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以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为特征的心肌病,常表现为不对称肥厚并累及室间隔,可能导致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和舒张期顺应性下降。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肥厚型心肌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根据肥厚部位分型: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肥厚主要发生在心尖部。
右心室肥厚:肥厚主要发生在右心室。
孤立性乳头肌肥厚:肥厚仅限于乳头肌。
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类: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在安静状态下,左心室流出道与主动脉峰值压力阶差(LVOTG)≥30mmHg。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在安静或负荷运动时,LVOTG均<30mmHg。
隐匿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安静时LVOTG正常,但在负荷运动时可能出现异常。
根据发病原因分类: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基因性肥厚型心肌病):主要由遗传因素导致。
继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由肥胖、药物等引起,包括代谢性、内分泌性、遗传代谢疾病及伴有心肌病的综合征。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征分析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征分析牛思泉【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the ultrasonic beckoning diagram and electrocardiogram on the 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HCM) and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of ultrasonic beckoning diagram andelectrocardiogram to provide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diagnosis of AHCM. Methods 28patients with ACHM were taken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28cases with healthy volunteers as control group, who accepted the diagnosis of ECG and trasonic beckoning diagram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diagnosis methods.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ltrasound Beckoning and ECG had a certain abnormality.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R wave amplitude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left ventricular and apical myocardial thickness. Apical myocardial thickness ha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T segment depression depth and T wave inversion depth. Conclusion The diagnoses of ECG and ultrasonic beckoning diagram on AHCM have showed certain abnormalities and the abnormalities have relevance.%目的:探讨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征,探讨两者对于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的相关性分析
解 两者 的关联 性 ,探 讨 两者在 A C 中的诊 断价值 。 方法 :对 6 H M 2例 A M 患者 ( HC 组 ) 与 HC A M 2 7名 无 器质性 心 脏病 的健 康体 检 者 ( 健康 对 照组 ) 的超 声心动 图和心 电图资料 进行 回顾 性 分析 ,
并对 A C 组 患者 的心 电 图和超 声心 动 图进 行 相 关性 分 析 。结 果 :A M 组 患 者 心 电 图主要 表 H M HC
现 为胸 前 导联 巨大倒 置 的 T波 伴 s T段 下移 ,左 室 高 电压 。超 声 心 动 图有 不 同程 度 的 心 尖部 肥 厚 ,心尖部 心 腔 明显 变 小。 心 电 图和 超 声心 动 图指 标 具 有 相 关 性 :R 波 最 大 波 幅 与 心 尖心 肌 厚
度 、左 室后 壁厚 度 呈 正相 关 ,s T段 压低 深度 与心 尖部 室壁 厚 度 无 相 关性 ,与 心 尖 心肌 厚 度 呈 负
新 医学 2 1 0 0年 1 第 4 卷 第 1 2月 1 2期
l 5. 72
71 9
中所 有 患者 胸廓 均 采取钛 网修补 胸 廓 ,术后 示胸 壁
外 观 良好 ,也 未 发 生 排 斥 反 应 ,无 呼 吸 循 环 并 发 症 ,仅 2例 出现 呼 吸反 常 ,经加 压包 扎 固定 伤 口后
[ ] 陈 克 能 ,P I O G Y .胸 壁 切 除 及 其 重 建 [ ] 5 ER N U J .中 华 外 科 杂 志 ,2 0 ,4 ( ) 5 —5 . 0 5 3 7 :959 8 [] 6
NAKAM URA H , KAW AS AKI , TAGUCHI , e a. N M t 1 Re o tuci o t a t ro c s wal fe s t a c nsr t on f he n e ir he t l at r ubotl se ne t my f rme a ttc br a tc n e tr c o o t sa i e s a c r:r p r fa c s e o to a e
肥厚型心肌病.ppt
• 猝死
LVOT梗阻冠梗阻性心肌病
梗阻—二尖瓣收缩期前移
二尖瓣、左房
瓣膜功能—二尖瓣收缩期前移致二尖瓣对合不良、收缩期返流 左房增大—舒张功能减低、二尖瓣返流 房性心律失常
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特征
• 胸痛—心肌损伤、缺血 • 心力衰竭:舒张性、收缩性 • 心律失常:房性/室性心律失常 • 晕厥
一张图读懂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
肥厚特点
经典类型—以室间隔为主左室壁非对称性肥厚 特殊类型—心尖肥厚型、左室侧壁/下后壁、对称性肥厚、 左右室壁肥厚
病理
心肌纤维粗大 排列紊乱
病理生理—临床
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 心衰—舒张性、收缩性 胸痛
➢ 心肌损伤 ➢ 心肌缺血:血管分布密度下降、室壁收缩挤压血管、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0例临床误诊分析
体检时心电图发现异常 , 提示 A C 进一步行超声 H M,
泰
山
医
学
院
学
报
19 3
J OURNAL OF TAI SHAN MEDI CAL COL GE V0_ No 2 2 0 LE I3l . 01
14 治 疗与 预后 .
7例 有 症 状 者 给 予 药 物 治 疗 。3
② 室 间 隔及左 室 壁基 底 段 及 中段 心 肌厚 度 正 常 (< 1 2mm) 左 室 腔 不 扩 大 。本 组 有 3例 无 任 何 症 状 , ,
12 临床表现 .
表现为胸闷、 胸痛 3例, 昏、 头 乏力
及 劳力性 呼吸 困难各 2例 , 3例 无 自觉 症 状 。1 0例 多次行 心 电 图检 查无 动态 改 变 , 现为 V 6导 联 表 2~
作者简介 : 张华( 9 l ) 女 , 东邹平人 , 治医师 , 17 一 , 山 主 本科 , 从事心血管和 呼吸 内科 方面的临床工作。 主要
派丽奥的主要成分为 7二 甲胺 四环素 , 一 其对葡
萄球菌 、 肺炎 杆菌 等革 兰 氏阳性菌 以及 大肠杆 菌 、 克
好的疗效 , 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 考文献 :
[ ] 曹采方. 1 牙周病学[ . M] 第4版.北京: 民卫生 出版社 ,0 0: 人 20
l 8. 8 8 1 9.
常, 提示左 室乳 头肌 以下 心 尖部 游 离 壁厚 度 1 3 7— 3 m 左 室腔 不扩 大 。2例 超 声 心动 图正 常者 行 冠状 m,
型, 临床较少 见 , 电图改变与冠心病又有相 似之 心
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分析
步。
23 心律 失常与晕厥的关系 肥厚型心肌病可发生各种心律失 .
常, 其发生率 随观察方法和观察 时间长短而 不同 , 应用 动态心 电 我院 20 0 6—20 0 7年 收洽肥厚型 心肌病患者 3 图 2 0 4h监测 。本组中交界性逸搏心律者 l例 , 同时伴有胸导联 T
33 持续窦性心动过速伴 s T改变者 1 占33 .%; T— 例, .%。动态心电 但肥厚型心肌病 的 T波倒 置相对 固定 , 无动态 变化 , 临床无 典型 图显示各种心律失常者 2 例 , 6.%, 0 占 67 其中短阵室速者 2 , 例 阵发 心绞痛症状 , 可用于鉴别 。T波倒 置不是心 肌缺血特 有的表 现,
黑龙 江
鹤 岗 14 0 ) 5 10
分析
肥厚型心肌病 由于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无特异性 , 加上很 认为系间隔的心肌肥厚 自左 向右 的初始 Q S向量增大所致 。异 R 多医生对该病 缺乏 足够 的认识 , 临床工作 中往往 出现 误诊 。本 常 Q波有一 定的特征 , 在 即深而窄 , 且同一导联 的 T波直立 。本组 文对病人 的I 临床资料及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 提高 了临床对该病的 中异常 Q波患者 , 均在 o 0 .4 S内, Q波深度 均 > . V, 合上 0 2m 符 识别 , 准确及时地解读心电图是肥厚 型心肌病临床诊断 中重要的 述特点 。
1 资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
例, 男性 l , 8例 女性 l ; 2例 平均年龄 5 . ( 1 7 ) , 28 2 — 8 岁 小于 3 0岁 波深倒置 , 初诊 为冠 心病 , 经药 物治疗无 明显改 善, 后经 U G确 C 者 2例 ,0— O岁者 2 3 7 6例 , 7 O岁以上者 2例 ; 病史数月至数 十年 诊 为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持续性 窦性心动过速 1 , 例 心率 10 5 者不等 。初诊考虑此病者 1 , 1 6例 另 4例均不 同程度误诊为冠心 次/ i 左右 , S mn 伴 T—T改变 , 多方确诊 为产后 肥厚型心肌 病。 经 病, 风心病等 。误诊率达 4 .%左右 。 67
肥厚性心肌病PPT课件
肥厚性心肌病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概述
肥厚型心肌病为原因不明的非对称性心室肥厚 性心肌病
5年来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HCM是一种遗传 性疾病
40%家族性病例是由于 肌球蛋白14号染色体 长臂上重链基因突变的结果。
M型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前叶SAM
M型超声心动图二 尖瓣前叶SAM与 左室、主动脉压 力同步记录,压 差86mmHg,严 重梗阻
19岁梗阻型HCM 左室及主动脉同步测压
HCM的TEE
A 二尖瓣前叶SAM
B 彩色Doppler:左 室流出道湍流和 MR
C 胸骨旁左室长轴 2DE:LV流出道湍 流和MR
减轻梗阻(杂音)
减小LV腔(减少静脉回流) 增大LV腔(增加静脉回
正性肌力
流)
外周血管扩张
负性肌力
Valsalva动作(使室腔) 蹬踞(增加静脉回流)
突然站立(使室腔)
危险因素
ECG/Holter有室性心律失常 猝死家族史 晕厥史 年轻
年死亡率 1%
心尖部HCM
A 17岁时ECG:T波普遍倒置 B 33岁时ECG: 心尖部MI伴室壁瘤心室造影证实,冠状
+
Diuretics
-
+
Negative inotropes Surgery
+ Myectomy
Transplant
Pacemaker
+
-
终末期HCM心衰病人已不存在流出道梗阻,可停用 负性肌力药,用地高辛,降低后负荷药,利尿药以 改善左室功能。
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非药物治疗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14例临床诊断分析
T > T ; ) 时伴 有 V ~ V5S 段压 低 0 1 ~ 0 3 V5 V3 3 同 3 T . 0 . 5mV 9例 .) 1例 无 病 理 性 Q 波 , 组 有 3例 在 Ⅱ 、 、V 导 联 41 本 Ⅲ aF 有 Q波形成 。
2 3 X 线 检 查 1 . 2例 胸 片 心 脏 外 形 正 常 , 2例 向左 略 大 。
有 T 波 对 称 性 深 倒 置 , 声 心动 图和 核 素 心 肌 断 层 显 像 显 示 心 尖 部 心 肌 肥 厚 结 论 标 准 1 超 2导 心 电 图 显 示胸 导 联 V3 V R波 振 幅 关 系增 高伴 对 称 性 T 渡 深 倒 置 , 该 考虑 心 尖肥 厚 型 心 肌 病 的 可 能 , ~ 5 应 心
齐 齐 哈 尔 医 学 院学 报 2 1 0 0年 第 3 卷 第 5期 I
・
72 ・ 3
心尖 肥 厚 性 心 肌 病 1 4例 临床 诊 断 分 析
王 宏 雁
【 要 】 目 的 了解 心 尖肥 厚 型心 肌 病 ( 摘 AHC ) 临 床 表 现 和 心 电 图 诊 断特 点 。 方 法 分 析 1 M 的 4
例 心 尖 肥厚 型 心肌 病 的 临床 表 现 和 心 电 图 , 素 心肌 断 层 显像 及 心 脏 超 声 心 动 图特征 , 定 心 尖肥 厚 型 核 确
心肌 病 的诊 断 方 法 。结 果 心 电 图显 示 以胸 导 为 主 的 导联 R 波 振 幅 呈 V4 V5 V3规 律 增 高 。 时伴 ≥ > 同
2 4 超 声 心动 图检 查 经 胸 骨 左 缘 取 左 室 长 轴 位 或 心 尖 部 .
四 腔 心 切 面 测 量 , 室 舒 张 末 径 为 ( . O - . 5 c 左 室 收 左 4 7 _ 0 3 ) m, 4 缩 末 径 为 ( . O . 5 c 左 房 内 径 为 ( . O 1 8 )- , 2 6 ±0 1 ) m, 3 3 ± . 0 C l乳 I l
28例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点分析
28例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点分析郭玲;李晓梅;钟宏【摘要】目的研究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特点.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8 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心电图均异常,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异常以ST-T 段改变、左心室高电压和异常Q 波多见(P <0.05 ).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室间隔肥厚,左室流出道狭窄,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 ).Q 波深度与室间隔厚度呈正相关,ST 段压低深度与心尖部室壁厚度呈正相关,而T 波深度与心尖部室壁厚度无相关性,但与心尖部和室间隔的室壁厚度差呈正相关.左房内径大小与平均室壁厚度呈正相关.结论在肥厚型心肌病中,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中的许多异常指标均相关连,两者结合可提高本病诊断率.【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1(046)001【总页数】3页(P50-52)【关键词】肥厚性心肌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作者】郭玲;李晓梅;钟宏【作者单位】337000,萍乡,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心内科;337000,萍乡,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心内科;337000,萍乡,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心电图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临床上易误诊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此病最常用、最主要的确诊依据,但其在基层医院尚未普及,而心电图作为方便、经济、普及的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实践中,可作为该病的筛选检查[1]。
本文对我院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点作一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月住院的28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其中男16例,女12 例;年龄 18~75 岁,平均年龄(46±15)岁。
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超声诊断分析
流 出道 内压 差减小 ,血 流量增加 ,主动脉瓣 再 次开放 。
1 二 维 及 M 型 超 声 心 动 图
1 . 1 血流动力学 改变与心功 能测定
室 间隔 及左 室 后 壁增 厚 ,左 心室 腔 常减 小 f 年 龄 大者 , 心 腔狭 窄 程度 较轻 ) ,收缩 期 甚 至呈 闭塞状 。梗 阻性 肥厚 型 心 肌病 ,左 室流 出道 明显 狭窄 ( 常< 2 0 m m) ,左 室 流 出道 的 狭窄, 左心 室的 收缩 中晚期 的排 空 困难 , 使 左心 室舒 张末压 、 左 房 平 均 压增 高 ,左 房 增 大 。右 室流 出道 也可 狭 窄 。心 尖 肥 厚型 心肌病 ,左 心腔心尖 部 常于收缩 期闭塞 。 左 室舒 张功能 减退 。后 期心腔 扩大 , 收缩功 能 明显 降低 , 称 晚 期肥 厚 型 心 肌病 。如 果 找 不到 心 室 壁肥 厚 和 收缩 功 能 障碍 的其 他病 因时 ,也不 能排 除晚期 肥厚性 心肌 病 。T D I 对 收 缩功 能 的判 断优 于传 统 的 E F测 量 。此 时肥 厚心肌 收缩 期 s 1 峰值 明显 小于正 常节段 心肌 的 S 1 峰值 。
O 引 言
肥厚 型心 肌 病 ( HC M) 是 以左 室 心肌 非 对称 性 肥 厚 ,心 肌纤 维 排 列不 对 称 性肥 大 紊 乱 ,心 室腔 变 小 为特 征 ,以左 心室 血 流 充盈 受 阻 、心 室舒 张顺 应 性 降低 ,可 伴 有 或不 伴 有 流 出道 狭 窄或梗 阻为基 本病变 的原 因不 明的心肌疾 病 ” 。 根据 HC M所 致 的血流 动力 学 改变 分为 梗 阻型 和非梗 阻 型 ,前者 左 室 流 出道 狭 窄 , 旧称特 发 性 肥厚 性 主 动脉 瓣 下 狭窄 ( I HS S ) ,现称 为梗 阻 性肥 厚心 肌病 ( HO C M) ,临床 上较 为多 见 。 随年 龄 增 长 ,病 情 晚期 ,心 肌 纤 维化 加 重 ,室 壁 厚 度 变 薄 ,心 腔 狭 窄程 度 也 降低 ,也 可 扩 大 ,伴 发心 力 衰 竭 者 ,表 示 预后不 良。
肥厚型心肌病PPT课件
• 图22 组织多普勒成像室间隔二尖瓣环水 平频谱Am>Em,等容舒张期I VR延长
鉴别诊断
• 1﹒高血压性心脏病 • (1)首先有高血压病史。 • (2)主要超声表现为: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增
厚,一般为向心性对称性,偶有轻度非对称性, 但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1.3。 • (3)增厚的心肌内部回声均匀。早期左室壁 振幅增高,晚期时呈离心性肥厚,振幅减低。 • (4)左房内径增大,左室内径多正常,而肥 厚型心肌病左室内径可减小。 • (5)M型可见主动脉波群V波圆隆,重搏波消 失等动脉硬化改变,二尖瓣EF斜率可减慢, 但无SAM现象及主动脉瓣收缩中期提前关闭现 象。
• SAM征也会导致二尖瓣反流。下图彩色的 二维图(D/E)就是显示左室流出道血流明显 加速。
图5 非对称性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右室流出道梗阻
常见超声表现
• 1﹒二维超声心动图 • (1)左室长轴切面:非对称性心肌肥厚:室间隔
明显增厚,可呈纺锤状或团块状,左室后壁正常 或轻度增厚。室间隔与左室后壁之比大于1.5,常 合并左室流出道狭窄肥厚梗阻型)。左房可不同 程度扩大(。
图17 左室流出道梗阻者,收缩早期流出道内 见五色镶嵌细窄射流束
图18 非梗阻者左室流出道收缩期充满蓝色血 流,左房内见蓝色二尖瓣反流束
• 4﹒频谱多普勒
• (1)二尖瓣频谱:A峰流速加快,E峰流速 减低,A峰>E峰(图19),左室顺应性下降。
• (2)梗阻者:左室流出道频谱为负向高速 充填状射流。形态为上升支曲线逐渐上升, 收缩晚期达高峰,呈“匕首”样(图20)。 左室流出道内压力阶差>30mmHg时提示有 梗阻。
• (2)肥厚的心肌回声增强、不均匀,呈斑点状, 毛玻璃样改变(图1、6)。
肥厚型心肌病病理特征及超声诊断(全文)
肥厚型心肌病病理特征及超声诊断(全文)概述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原发性心肌病,表现为左室的非扩张性肥厚,常伴有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病变以心肌肥厚为特征。
肥厚型心肌病( HCM)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以心室非对称性肥厚为解剖特点,是青少年运动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又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HCM。
国外报道人群患病率为200/10万。
我国有调查显示患病率为180/10万。
本病预后差异很大,是青少年和运动猝死的最主要一个原因,少数进展为终末期心衰,另有少部分出现心衰、房颤和栓塞。
不少患者症状轻微,预期寿命可以接近常人。
定义以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为特征,常为不对称性肥厚并累及室间隔,左室血流充盈受阻、舒张顺应性↓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
病因与分子遗传学HCM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具有遗传异质性。
目前已发现至少18个疾病基因和500种以上变异,约占HCM病例的一半,其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为β-肌球蛋白重链及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的编码基因。
HCM的表型呈多样性,与致病的突变基因、基因修饰及不同的环境因子有关。
病理生理在梗阻性HCM患者,左心室收缩时快速血流通过狭窄的流出道产生负压,引起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加重梗阻。
此作用在收缩中、后期较明显。
有些患者静息时梗阻不明显,运动后变为明显。
静息或运动负荷超声显示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30mmHg者,属梗阻性HCM,约占70%。
HCM患者胸闷气短等症状的出现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小血管病变造成心肌缺血等因素有关。
病理特征主要病理改变为心肌非对称性肥厚。
心脏大,心室腔小。
以室间隔的非对称性肥厚最为常见。
根据心肌肥厚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室间隔上部肥厚型、心尖肥厚型、前侧壁肥厚型、左室后壁肥厚型、普遍肥厚型和右室流出道狭窄型六种。
根据肥厚的心肌是否造成流出道梗阻分为梗阻型和非梗阻型。
以左室流出道狭窄最为常见,收缩期肥厚的心肌向左室流出道突入,同时二尖瓣前叶异常向前移位,使得流出道血流受阻,左室与流出道之间出现压力阶差。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标签: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1 资料与方法对象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在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38例患者中,其中AHCM共8例。
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9~64岁,平均(41±5)岁,排除高血压病、糖尿病,无长期饮酒史,无其他慢性疾病。
患者定期做常规12导心电图随访。
2 结果注:LVD:左室舒张末内径;IVS:室间隔舒张期厚度;LVPW: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AD:左房内径;LV A:左室心尖舒张末厚度8例AHCM心电图特征:(1)8例均为窦性心律,1例伴有W-P-W。
(2)R波增高10例,R波≥25mm,以左胸导V 3,4,5 为主,其中Rv 4 >Rv 5 >Rv 3 5例,Rv 5 >Rv 4 >Rv 3 2例,Rv 3 >Rv 4 >Rv 5 3例,伴RⅡ、Ⅲ、avF 增高2例,伴R Ⅰ、avL 增高1例。
(3)ST改變:单纯ST段下移5例,伴肢体导联ST段下移1例。
(4)T波对称性深倒置:8例均有左胸导联较深的倒置T波,平均深度(0.30±0.25)mV,累及下壁T Ⅱ、Ⅲ、avF 倒置2例,T Ⅰ、avL倒置1例。
其中3例符合Tv 4 >Tv 5 >Tv 3 的规律。
(5)其他:未见Q波形成。
3 讨论由于多数AHCM患者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可有不典型的胸闷,心悸,呼吸不畅,头晕乏力,左胸隐痛等表现,诊断线索主要是常规心电图上左胸导联有巨大倒置的对称性T波和左胸导联R波增高。
本组8例AHCM大多数是常规心电图有典型的改变而疑有本病,而后做超声心动图而确诊。
文献报道左胸导Tv 4 >Tv 5 >Tv 3及Rv 4>Rv 5 >Rv 3 呈规律性变化,本组半数患者有此规律性心电图特征,但部分患者心电图可有轻微变异,如:Rv 5 >Rv 4 >Rv 3 及Tv 5 >Tv 4 >Tv 3,可能系心尖肥厚的最厚部位略有轻微变异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例心尖部肥厚性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超声诊断价值。
方法总结1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并与33例正常组对比分析。
结果12例患者声像特点为:心尖部心肌明显增厚,厚度约16~24mm,心尖部室壁厚度与左室后壁厚度比约1.97±0.29,低限大于1.3,表现为室壁的下1/3增厚,为向心性肥厚,心肌回声多增强,呈粗颗粒状,与正常心肌的均匀低回声有所区别,流出道无阻塞,无瓣膜病变,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降低。
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比较直观,能较为准确的反映室壁的厚度,结合心电图检查可以很好的对心尖部肥厚性心肌病做出诊断,在鉴别诊断方面优势明显。
关键词: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
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AHCM)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没有特征性,超声医师在检查时容易漏诊。
我院共检查出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12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1999年2月~2012年12月笔者进修及工作中所遇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16~54岁,平均37.9岁,有胸闷气短
的6例,头晕5例,胸痛2例,无症状4例,体检发现心电图异常6例,有4例有家族史。
对照组33例,为体检正常人员。
运用PHILIPS ie33、GE VIVID7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探头频率2.5-4.5MHZ,患者左侧卧位或者平卧位,常规测量室壁厚度、EF、二尖瓣E/A值,计算心尖部室壁厚度(AT)与左室后壁厚度(LVPWd)的比值,超声工作站记录患者资料。
1.2彩色超声诊断条件心室壁下1/3增厚大于16mm,心肌回声增强,大多数心尖部心腔缩小,甚至收缩期消失,心尖部室壁厚度与左室后壁厚度比值大于正常人比值,正常人比值约为1.05±0.24[1]。
1.3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9.0版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x±s 表示,采用t 检验。
2结果
12例患者声像图共同表现为:心尖部心肌明显增厚,厚度约16~24mm,心尖部厚度与左室后壁厚度比约1.97±0.29,明显高于正常室壁比值;表现为室壁的下1/3增厚,为向心性肥厚,心肌回声多增强,呈粗颗粒状,与正常心肌的均匀低回声有所区别,流出道无阻塞,无瓣膜病变,左室收缩功能均正常,左室舒张功能降低。
具体测值见表1,AHCM患者心尖部室壁厚度与对照组
比较差异显著,心尖部室壁厚度与左室后壁厚度的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10例患者第一次超声心动图即检出心尖部肥厚,其中2例第一次超声心动图漏诊,经临床提示后复查才明确诊断。
所有患者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表现为T波倒置,ST 段下移,部分出现病理Q波等,心电图动态变化不明显。
3讨论
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左室心尖部室壁向心性增厚为表现的一种心肌病,属于肥厚型心肌病当中的一种,首先由日本学者报道,发病率约占肥厚型心肌病的2%~5%[2]。
部分有明显家族史,可能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有报道50%以上的患者有家族史[3],本组有4例有家族史;发病男性多余女性。
超声心动图诊断AHCM的价值:AHCM是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亚型,容易漏诊和误诊,超声心动图是目前应用最广且被认为最有用的检查方法,特异性在90%以上。
该病超声心动图上有特征性改变,即左室长轴切面可见心尖部室间隔及左室下后壁明显增厚,超过正常厚度。
值得注意的是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常常只做普通左室长轴心脏扫查,而忽略心尖部短轴方向的扫查,普通左室长轴心脏扫查不能清楚地显示心尖部,而心尖短轴心脏扫查则能清楚显示心尖部,以了解心尖部左室壁厚度。
心尖部室壁增厚,肥厚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导致心肌回声增强,呈粗颗粒状,同时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症状的病理基础。
增厚的室壁没有影响到流出道和瓣膜,故无流出道梗阻和瓣膜病变;肥厚的心肌主要波及室壁下1/3,上段心肌没有病变发生,故心尖部增厚的室壁与左室后壁厚度比值明显增大。
检索既往文献,没有提到这个比值大于多少可以考虑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李拥军的报道中提出心尖部心肌厚度与室间隔中部厚度之比达1.83±0.53[4],李治安教授指出国外学者报道心尖部室壁厚度与左室后壁厚度比值达1.86±0.53,通过对比文献和本组资料,比值的低限均大于1.3。
是否可以认为心尖部增厚室壁与左室后壁的比值大于1.3,则需警惕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同时工作中有没有必要去计算这个比值,还有待继续研究。
有作者将心尖部增厚的室壁厚度与室间隔中部厚度进行比较,而目前阻塞性肥厚型心肌病多是与左室后壁厚度进行比较,故笔者趋向于认为与左室后壁比较较为稳妥。
本病漏诊原因分析可能有以下几点:①临床医师及超声医师对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认识不足,没有考虑到心尖部肥厚性心肌病的可能。
②超声医师检查过于草率,不看患者申请单,不问病史,直接按常规检查,忽略了心尖部的检查。
③超声切面运用不太熟悉,忽略对左室长轴切面心尖部、心尖四腔切面心尖部、心尖五腔切面心尖部、左室短轴切面心
尖部的观察。
④仪器限制,部分患者心尖部图像显示不佳,特别是肺气肿、肺炎等患者心尖部室壁不能明确区分。
⑤超声医师对机器性能没有足够了解,对于提高室壁清晰度的谐波等技术不会运用。
本组有2例第一次检查漏诊,经临床提示怀疑肥厚型心肌病,重新复查才确诊。
故此笔者认为丰富的医学知识、精湛的业务技能、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机器性能的足够熟悉,是减少漏诊的手段。
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异性高,有报道显示特异性在90%以上[5],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心尖部室壁厚度在临界值附近的患者,最好多切面观察,多次测量数据,取平均值,并结合心电图和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再下诊断。
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比较直观,能较为准确的反映室壁的厚度,结合心电图检查可以很好的对心尖部肥厚性心肌病做出诊断,在鉴别诊断方面优势明显。
参考文献:
[1]王新房.超声心动图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48.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83-1484.
[3]阴彦龙,杨晓明,张东成,等. 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5):311.
[4]李拥军,曲智杰,王文杰,等.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
19例临床分析[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1,2O(2):141.
[5]程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社,1995:787-788.
编辑/王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