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433人教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430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430人教PPT课件
•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盾 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
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
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
1.《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 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吏治腐败 B.北宋统治者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4.《宋史》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 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这种现象产 生的最直接后果是
A.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B.农民的反抗遍及国内,社会矛盾激化 C.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D.民族战争激烈
5.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 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高达 11000多万缗,收支比较却亏1500多万缗。 造成这种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 历史背景。
(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 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 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 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 川陕一军而不足。
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朋党之争
《宋史•范仲淹本传》认为:“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 幸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模阔大 。论者以为不可行。”所以导致新政失败。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一、北宋初期皇权的加强1、背景:唐末以来出现了长期的藩镇割据局面2、目的:防止藩镇割据,强化皇权3、措施:集中军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4、影响:⑴积极方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⑵消极方面:行政上抑制了官员的进取心,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军事上高级将领受制太多,缺乏临机决断权,导致军队的战斗力下降;财政上官僚机构的臃肿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1、“积弱”局面的出现⑴表现:军队战斗力下降,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⑵原因:将帅受制太多,加上军队素质低下,缺少训练2、“积贫”局面的出现⑴表现:政府财政困难⑵原因:“三冗”现象的出现(冗兵、冗官、冗费)①冗兵原因:采取“荒年募兵”政策;加强对辽、西夏的防御;防止地方割据影响:军费开支过大②冗官原因:官僚机构重叠;科举取士越来越多;“恩荫”法泛滥影响:不仅降低了行政效率,更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③冗费原因:冗兵、冗官;每年送给辽和西夏大量“岁币”。

影响:政府财政日益入不敷出。

三、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1、统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战争不断、自然灾害)2、边患危机:辽、西夏威胁北宋的边境安全3、财政危机:“三冗”现象的出现四、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宋仁宗庆历年间,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2、时间:1043年3、人物:宋仁宗、范仲淹4、内容:整顿吏治5、结果:失败6、影响:北宋朝廷进一步的陷入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克服危机,一场更大规模的改革开始了积极的酝酿。

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预习导引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重点:分析北宋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影响。

2.难点:了解“庆历新政”的概况及其与王安石变法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原因(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导致沦为佃农的自耕农生活十分困苦。

(2)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导致中小农户赋税沉重。

(3)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2.表现北宋中期,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威胁北宋王朝统治。

[深度认识]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实质上体现和维护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必然会导致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知识点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积弱(1)原因①集中军权:设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以互相牵制;经常换防各地驻军,实行更戌法。

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

②集中行政权和财权: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互相牵制;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

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2)表现: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签盟约求苟安,形成“积弱”局面。

2.积贫(1)原因①冗兵:扩充军队和“荒年募兵”使军队数量猛增.②冗官:机构重叠,官职混滥。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自然灾害
• 2.表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
• 思维拓展1 以往的农民起义主要发生在王朝后期, 如汉唐,而北宋则在一开始时,阶级对立就十分突出, 这是什么原因?
• 【提示】 汉唐:是在农民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 统治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着手调整统治政策, 使当时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 北宋是在兵变的基础上建立的,统治者为吸取五代频 繁军事政变的教训,只注意调整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 矛盾,而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小农经济没有得到 较大的恢复和发展,再加上纵容土地兼并的发展,阶 级矛盾在北宋初年就十分尖锐。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 (2)原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他们强烈 地反对并污蔑改革者为朋党。宋仁宗对改革者的怀疑, 废止新法。改革措施“太猛”“更张无渐”“规模阔 大”。改革的思想动员不够,配套措施不到位,对罢 黜官员的安置没有着落,农民没有在新政中得到立竿 见影的好处。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史料泛舟
体会技巧 提升解读能力
• [史料探究]
• 材料一: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九月将《答手诏条陈十事》 奏折呈给宋仁宗,提出了十条改革主张:(一)明黜陟, 按官员的政绩进行升迁。(二)抑侥幸,限制恩荫。(三) 精贡举,改变科举的内容和办法,选择“经济之才”。 (四)择官长,选好地方官。(五)均公田。(六)厚农桑, 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七)修武备。(八)减徭役。 (九)覃恩信,主要是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 容。(十)重命令,重视法令的制定和执行。范仲淹认 为当时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整顿吏治。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4.1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4.1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 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探究点
当堂检测
互动探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为何“财政方面”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造成了怎样的
后果?
材料解读:材料主要反映了导致宋朝统治削弱并促使其最终崩溃
的两个问题:财政困难、军事羸弱。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背景 (2)北宋统治集团中部分有识之士感觉到了统治危机
变法 范仲淹等认为造成北宋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在于吏治不
重心 整,主张改革腐败的官僚制度
(1)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规定定期考核政绩
主要 内容
(2)淘汰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 (3)严格“恩荫”制,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改革贡举 制,改变专以词赋、墨义取士的旧制,着重策论和操行
上了《答手诏条陈十事》,即庆历新政的政治纲领,其内容是:(1)明
黜陟。(2)抑侥幸。(3)精贡举。(4)择长官。(5)均公田。(6)厚农桑
。(7)修武备。(8)减徭役。(9)推恩信。(10)重命令。……新政实行
后,“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幸者不便”,损害了宗室勋贵和大官
僚地主的利益,因而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
(1)宋太祖及其继承者吸取唐末藩镇割据导致国家分裂灭亡的 教训,不断强化中央集权 原 (2)为集中军权,设立了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使之相互牵制,经 因 常换防各地驻屯军队,以达到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 兵无常将的目的;集中行政权,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以相 互牵制;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 (1)积弱:军队战斗力削弱,使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 表 胜少,“澶渊之盟”就是积弱的典型体现 现 (2)积贫: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北宋财政日益入不敷出,逐渐 形成了“积贫”局面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太宗至道末年 (976)
真宗天禧五年 (1021年)
2 224万 15 085万

12 677万
余大半

盈2 407万
仁宗皇祐元年 (1049年) 英宗治平二年 (1065年)
12 625万 11 613万

13 186万
贫无余
亏1 573万

军队战斗力低下
积弱

增加
军队

冗兵

积贫
冗官


增设机构,效率降低
澶渊之盟
1004年,辽军(契丹族)在举攻宋,直抵澶州城下,宰相寇 准力主真宗亲征,取得胜利,但皇帝急于求和,1005年双 方议和,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 兄,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 币”;两边人户不得交侵……
宋夏议和
1044年,宋册封夏国主(党项族),每年给夏7万2000两,绢15 万3000匹,茶3万斤
北宋初年,采取了哪些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
① 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

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央 集 权
② 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 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 中央控制地方大部分赋税。
① 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

行政权。
主 专 制
② 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 军权。
③ 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
财权。
一、矛盾激化与积贫积弱
二、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 改革文官升迁制

② 严格恩荫制
③ 改革贡举制 内
④ 慎选地方官

⑤ 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434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434人教PPT课件

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了1500多万
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政治危机
D 的根源是 (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2.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 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 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表明北宋政
府(C )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
王 提示一:郭沫若称他是一位伟大的政安治家,在中国 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 石
提示二:有人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提示三: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 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 提示四: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诗句“春风又绿江 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作者。
请根据上述提示指出“他”是谁?
2、军事上高级将领受制太多,缺乏临机决断权, 导致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3、地方上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
积弱原因:
北宋集中军权,将统兵权与调兵 权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造成战斗力低下,导致在与西夏、 辽的战争中败多胜少。 积贫原因:
冗官、冗兵、冗费 。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12日- 1063年4月30日),对下属宽厚 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史家把 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 概括为“仁宗盛治”。
北宋的统治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神宗
1068-1085
英宗
1063-1067
真宗
997-1022
仁宗
1022-1063
哲宗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1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分析:本单元的引言高度概括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中心内容、结果及其影响,从而使我们对王安石变法在宏观上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把握。

在引言中还列举出了本单元的学习要点,这是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三个要点,也是我们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

在学习建议中,除了提供给学生的那些学习方法以外,更重在强调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自己全面客观认识历史和社会的能力,避免孤立片面地来学习和认识历史。

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生源状况不是十分理想。

学生刚入学时我曾经要求他们评价自己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情况。

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同学写到由于中考开卷考试,因此初中时学习历史只是兴之所致,几乎没有形成什么总体的框架,即使有印象也是残留的片段。

这就对高中阶段基于专题模式的教学提出了很严峻的考验。

不过,通过三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

尽管如此,如何在按专题编写难度颇大的教材和基础知识缺乏的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对我而言,确实是一个很紧迫的课题。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参考教案A课程目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B教学目标C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阅读导言,岳阳楼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

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

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

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请问:范仲淹“忧”什么?【讲授新课】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北宋的中期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危机也在发展。

预习思考:请阅读第一目内容和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北宋中期的阶级矛盾主要有几种?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资料回放】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2)民族矛盾的激化(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陈桥兵变赵匡胤,涿州(今河北涿县)人。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标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3.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目标导航] 1.概括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重点)2.理解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

(重点)3.分析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

(难点)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原因(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导致部分自耕农沦为佃农。

(2)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导致中小农户赋税沉重。

(3)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2.表现:北宋中期,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威胁北宋王朝统治。

[重点精讲]自耕农与佃农的区别(1)佃农:没有土地,耕种地主的土地,但自己备有一定的劳动工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与地主具有人身依附关系。

(2)自耕农:自己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进行农业经营的个体农民。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措施结果影响集中军权(1)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2)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1)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2)军队数量急剧增加,军费开支高涨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集中行政权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以相互牵制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逐渐形成了“积贫”局面集中财政权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历史认识]宋代的民族政策虽然对宋政权来说是耻辱的,但客观上为当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和平的环境,并促进了民族融合。

[思维点拨]北宋恩荫制度,经常且广泛,这使得北宋官员迅速增加,冗官现象日益加剧,更使得国家财政状况日益恶化,“积贫”现象日益突出。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1)社会矛盾激化,封建统治出现危机。

(2)北宋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2.推行:1043年,宋仁宗任用主张改革的范仲淹、富弼等人进行改革。

3.措施(1)吏治上①改革文官升迁办法,定期考核政绩,依照政绩提拔官员,淘汰冗员。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庆历新政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庆历新政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庆历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内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本节课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庆历新政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庆历新政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史料查阅:引导学生阅读《宋史》、《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深入了解庆历新政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学术研究: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庆历新政的学术研究论文,如《庆历新政研究》等,以拓宽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庆历新政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庆历新政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庆历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问题导学一、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活动与探究材料一后承平日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

——《宋史》卷173 材料二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火(伙)强如一火,天下祸患,岂不可忧?——《欧阳文忠公文集》卷100 (1)材料二中的“盗贼”指什么人?试据材料一探究“盗贼日多”的原因。

材料三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欧阳文忠公文集》卷59 材料四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恐财匮力殚,虏乘吾敝,将无从而制也。

——《张载集》(2)据材料三探究北宋政府为预防“盗贼”产生而采取了什么措施?所采取的措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什么?(3)结合材料四分析这种政策会导致什么后果?二、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原因活动与探究材料一辽、北宋、西夏形势(1)结合图片探究,从中你可得到哪些历史信息?图片主要反映了什么矛盾?(2)北宋主要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该矛盾?这造成了北宋的什么社会问题?材料二我的恩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过改革家,如在齐的管仲,在秦的商鞅。

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失,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石。

——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3)“宋朝的政治缺失”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这对于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有何影响?1.北宋中期面临哪些主要的社会危机?(1)社会矛盾激化①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

②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

③改革派和保守派引发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北宋建立后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过于集中,造成国家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弱,国力衰退,导致积弱局面形成;冗兵、冗官和冗费又造成了积贫局面。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新人教版选修1
—七八。……恐财匮力
殚,虏乘吾敝,将无从而制也。
——《张载集·丈集佚存·边议》 (1)材料二中的“盗贼”指什么人?试从材料一中找 出“盗贼日多”的原因。 (2)材料三中北宋政府为预防“盗贼”产生而采取了 什么措施?所采取的措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 什么?
2.表现
(1)“积贫”:冗官、冗兵和冗费增加,北宋财政日 益入不敷出。
(2)“积弱”: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 “澶渊之盟”就是积弱的典型体现。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背景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社会矛盾激化。 2.中心措施 主要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
3.主要内容
(1)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定期考核政 绩,依照政绩提拔官员。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3)结合材料四分析这种政策会导致什么后果。 提示:(1)揭竿而起的人民群众。原因:“势官富姓, 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即官僚地主兼并土地。 (2)“荒年募兵”政策。不能。原因:因为农民奋起 反抗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被兼并,失去生活来源,募兵养兵 只能暂时缓和一下矛盾。 (3)军费开支大,国家财政困难,无力抵御外敌。
(2)严格“恩荫”制。 (3)改革科举制。 (4)慎选地方官吏。 (5)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4.结果 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仅推行了一年多就夭折。
要点 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1.社会矛盾激化 (1)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 化。 (2)辽和西夏的威胁民族矛盾尖锐。 (3)改革派和保守派引发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 北宋建立后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过于集中,造成 国家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弱,国力衰退,导致积 弱局面形成;冗官、冗兵、冗费又造成了积贫局面。 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 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3)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3.结果及其原因 (1)结果:庆历新政仅推行了一年多就夭折了。 (2)原因:新政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深度点拨范仲淹以其非凡的改革实践影响当时,又以高尚的品德 垂范后世,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给后人以深 刻的启示。
问题1
问题2
一二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பைடு நூலகம்
重难聚焦
二、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背景 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等大臣认为造成北宋积贫积弱的根本原 因在于吏治不整,主张改革腐败的官僚制度。 2.主要内容 (1)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规定定期考核政绩,依照 政绩提拔官员;淘汰老病愚昧等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严格“恩荫” 制,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 (1)社会矛盾激化:①北宋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纵容地主 兼并农民的土地,使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在地租、 高利贷和官府赋役的重重盘剥下,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 各地农民起义给北宋统治阶级以强烈震撼和沉重打击。②北宋面 临着辽和西夏的威胁,辽、西夏和北宋之间争战不已。辽和西夏的 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③改革派和保守派争执不休,引发了统治 阶级的内部矛盾。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宋史·食货志》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 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宋初冗官,吏治腐败 B.战事不断,农民破产 C.宋初为巩固政权,不抑兼并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的社会现实。北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
答案:B
4.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
解析:材料大意为富有人家的田间小路纵横相连,这是在为国守财。遇有盗贼兴乱,边境告急的危难之时,这些集中起来的财物,都乐于为国输送缴纳,都是我国之财物。因此得出北宋政府对土地兼并采取放任态度,本题排除A项,选择B项。C、D两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A
3.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指老年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 )
A.削弱了北宋军事力量
B.使宋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C.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D.使宋辽间的民族矛盾彻底消除
解析:本题考查澶渊之盟的影响。材料只是反映了宋辽之间边境的安定繁荣,与北宋、辽的军事力量无关。D项命题错误。
答案:(1)问题:官吏队伍庞大,官员俸禄未随物价上涨而增加。
危害: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导致部分官员贪赃枉法。
(2)主张:推行职田制度。
评价:通过给予职田增加官俸,促使官吏廉洁从政,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这种办法难以根除官吏贪赃枉法的弊端。
答案:B
5.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
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其中心措施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所以流传此民谣,A、B、C三项与史实不符。故答案为D。

高中历史 《单元4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特色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单元4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特色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单元4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特色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11世纪时,北宋王朝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不仅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而且北部边境经常遭受游牧民族的骚扰。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统治者不得不顺应潮流,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这是一场以“富国强兵”为中心内容的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

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本上达到改革的目的。

后来,由于保守派的激烈反对及改革派内部出现的分裂,改革最终失败了。

但变法仍然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

[学习要点]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习建议]学习本单元内容,建议同学们利用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参考有关课文中历史地图,了解当时北宋政权面临的形势,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及其历史作用的认识。

学习中还可以联系中外历史上改革内容,与王安石变法相比较,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特点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特色教案】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

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

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

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千百年来,北宋名臣范仲淹这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唤起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之情,范仲淹本人则身体力行,为了改善北宋危机四伏的统治形势,殚精竭虑,力行改革。

从这句引言内容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生1:表明作者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以“古仁人”为楷模,忧国忧民),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

生2: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级矛盾激化的表现:
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各地农民起 义不断发生。
阅读以下材料:
• 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曾经两度出动大军 征辽,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可是都失败 了。1040~1042年(康定元年到庆历二 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 的军事进攻。 (2)民族矛盾的激化: 原因:
辽和西夏始终威胁着北宋的安全。 表现:
冗官、冗兵、冗费
积弱
增加财政负担
积贫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思考: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是 什么?
积弱原因:
为了强化专制集权,集中行政权、集 中财政权、集军权、更戍法,使得军
队战斗力弱,行政效率低下,出现积
弱局面
积贫原因: 冗兵、冗官、冗费,导致财政十分困
难,出现积贫局面
积贫积弱根 本原因: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北宋时期中国形势示意图

西夏
北 宋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问题探究一:
请阅读第一目内容和所学知识, 思考并回答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 主要有几种?产生的原因和表现 分别是什么?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2)民族矛盾的激化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 实质:
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与守旧派 之间的斗争
问题探究二:
• 北宋建国后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中央 集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 北宋建国后,冗兵、冗费和冗官局 面是如何出现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强化专制集 权加强统治
集军权、更戍法 集中行政权 集中财政权
军队战斗力弱 行政效率低下 地方物质基础 薄弱
安置) • ⑤农民无获明显好处
新政措施:
①改革文官升迁制 ②严格恩荫制 ③改革贡举制和考试内容 ④慎选地方官
⑤减轻徭役、重视农桑等
中心措施—— 整顿吏治
结果: 改革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庆历新政—改革失败的原因
• ①目标没成功实现(阶级矛盾、积贫积弱) • ②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攻击 • ③措施“太猛”“更张无渐” • ④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罢官无
辽、西夏与北宋战争不断。
材讨料论(按::结以下合为材宋料辽及澶北所渊宋学之知盟疆盟识域约评内价图容“) 澶渊之盟”?
(一)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币”;
(三)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契,两边人户不得交侵…… 丹 人 的 发 型
强化专制集权,加强统治
后先
天天
请问: 下 下 范仲淹 之 之
“忧” 乐 忧
——
什么? 而 而
范 仲 淹
乐 。
忧 ,
三、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思考:宋仁宗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庆历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新政的主要内容有 哪些?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有哪些?
背景: 社会矛盾激化, 积贫积弱严重
目 的: 缓和矛盾,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表现:;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 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材料2:《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 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
材料3: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 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 输纳,皆我之物。”
1004年澶渊之盟
阅读以下材料:
• 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 简任用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望宋仁宗不要一味 信任吕夷简。为此,范仲淹被吕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 引用朋党,被罢官。从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 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范仲淹遭受排斥时,有欧阳 修、蔡襄等一批位居政要并以文学知名的人士支持他。 当时尽管支持范仲淹的人都被罢官,但不断有人上疏 要求复用范仲淹,反对用“朋党”的罪名堵塞言路。
思考:(1)材料1、2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社会问 题? 土地兼并严重,激化阶级矛盾
(2)从材料3来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封建土地私有制
材料: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 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 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 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史富弼的上疏》
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 币”(“澶渊之盟”)
思考:该材料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社会问 题?
社会问题:
西夏、辽威胁宋,战争连年;赋役、徭
役繁重;官吏腐败;激化了社会矛盾,人
民反抗不断
(1)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 1、土地兼并严重 2、高利贷和赋税繁重 3、连年战争 4、自然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