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探索
“双碳”目标下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双碳”目标下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摘要: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经济社会将全面进入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本文通过梳理L区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制约绿色金融深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金融机构应积极把握“双碳”目标下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从制度架构、体制机制、产品服务、人才队伍等方面共同发力,以期提升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助力”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关键词:双碳绿色金融发展一、引言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与2060 年“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这展现了我国为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全方位实施经济转型的重大决心。
“双碳”目标下,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社会运转方式势必会发生深刻变革。
绿色金融作为连接金融产业绿色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L区作为海东市的核心区,踏着时代的铿锵步伐,以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一优两高”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的实际行动,通过坚持走“绿色、高端、品牌、质量”的兴农富民之路,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生态绿色底色更加鲜明,全区上下高质量发展正在迈上新的台阶。
二、L区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一)坚持走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全区经济社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L区,位于Q省东北部湟水河中下游,区域总面积3050平方公里。
全区辖7镇12乡354个行政村14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为24.09万人。
截至2021年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120.26亿元,同比增长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9亿元,同比增长4.8%。
第二产业增加值43.03亿元,同比增长9.3%。
第三产业增加值59.33亿元,同比增长6%。
2021年,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5亿元,同比增长7.5%。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74元,同比增长 6.6%。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69元,同比增长10.1%。
浅析绿色经济发展及我国经济发展中地区差距问题
浅析绿色经济发展及我国经济发展中地区差距问题摘要: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是,我们的生态危机不是由此而消声灭迹,而是四处肆虐不断刷新历史记录。
东西中部地区间的gdp、产业结构等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差距。
因此,我们要发展绿色经济,并分析这些差距,使我国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绿色经济;地区差距;对策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economy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ecological crisis is not a result muffler tracks, but four raging constantly refresh history.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gdp,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gap. therefore, we have to develop a green economy, and analysis of these gaps,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ll regions of the country.keywords: green economy; regional disparities; countermeasures中图分类号:d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一、发展绿色经济1绿色经济的内涵与特点“绿色经济”的概念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1989年在其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首次提出来的。
作为新兴的社会发展模式的绿色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各国的热烈追捧,不过有关绿色经济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见。
浅析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浅析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一直是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经济已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我国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绿色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从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路径选择进行分析,探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可能路径。
一、我国绿色经济的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措施。
我国也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手段,加快推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绿色产业的发展我国通过政府引导和产业支持,已经形成了诸多绿色产业,如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节能产业、清洁生产产业等。
这些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2. 绿色技术的创新我国在绿色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太阳能技术、风能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
这些绿色技术的创新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3. 绿色投资的增加随着政府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绿色投资开始逐渐增加,投向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的资金也在逐年增加。
这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障碍,如绿色产业发展不均衡、绿色技术应用不够广泛、环保投入有限等问题。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针对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我们需要寻找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绿色经济发展路径。
在路径选择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1.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我国是一个资源消耗大、环境压力大的国家,如果要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就必须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首先要淘汰落后的产能,减少传统产业的污染排放,同时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产品开发力度,实现产业升级和优化。
欠发达地区绿色金融发展策略研究——以宁夏为例
Financial Inclusion普惠金融作者简介:梁 欢,男,本科,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经济师。
欠发达地区绿色金融发展策略研究——以宁夏为例梁 欢 (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 756000) 摘 要:绿色金融战略的本质,在于通过引入金融杠杆,汇集和引导资金流向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及绿色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助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宁夏为例,分析欠发达地区绿色金融发展的必要性和制约因素,探寻欠发达地区发展绿色金融的策略,助推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新常态经济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09(2021)1006003一、引言(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趋突出,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积极加强环境治理、走低碳绿色发展道路已成为各国共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未来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发展目标。
金融的健康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实施绿色金融战略、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责任。
绿色金融战略的本质,在于通过引入金融杠杆,汇集和引导资金流向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及绿色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助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宁夏为例,分析欠发达地区绿色金融发展的必要性和制约因素,探寻欠发达地区发展绿色金融的策略,助推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新常态经济发展。
(二)研究综述绿色金融自1991年首次被提出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相关的文献也较多,本文从研究的角度出发对一些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1.建立绿色金融体系。
阎庆民(2010)提出“碳金融”概念,并以此为标志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服务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绿色发展战略计划方案
绿色发展战略计划方案1.引言1.1 概述绿色发展战略计划旨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各国纷纷制定并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计划,以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绿色发展战略计划是一种综合性的政策框架,旨在寻找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它从技术、政策、经济等多个角度出发,通过改革和创新来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绿色发展战略计划强调的是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绿色发展战略计划的核心原则是可持续性和综合性。
可持续性意味着经济的发展需要与环境的保护相协调,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综合性则要求在制定绿色发展战略计划时,要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和相互关系。
绿色发展战略计划的实施,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也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
政府应当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保障,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企业和个人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绿色发展中来,采取实际行动,推动绿色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总之,绿色发展战略计划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当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并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以推动经济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绿色发展战略计划展开,重点探讨绿色发展的意义以及其基本原则。
首先,文章将进行引言部分的概述,介绍绿色发展战略计划方案的背景和重要性。
接着,将详细分析绿色发展的意义,包括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
随后,将探讨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性、低碳排放、循环利用等,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符合绿色发展方向的战略计划。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绿色发展战略计划,概括其核心理念和目标,同时展望未来绿色发展的前景,指出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和挑战。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措施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措施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推动发展。
本文将就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措施,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和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各地区特色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必须与地方资源和特点相适应。
因此在发展战略的规划中,要实行“一地一策”,鼓励特色产业发展。
同时,要注重跨区域协调,推动各地区特色产业的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打造全国一流的产业集群。
例如,苏州的纺织业、珠海的电子业、青岛的啤酒业等在相应领域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成就。
在这些领域突出的地区,应该进一步利用已有的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和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交通网络密度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交通网络支持,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易交通的区域更受欢迎。
因此,应加强对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体系的投入。
同时要注意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绿色环保为要求,以有效管理为保障。
这个战略需要更大的资金和更长远的考虑。
在资金方面,政府应该投入巨额资金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
在考虑方面,政府应该考虑如何利用先进科技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建设更好的交通网络和设施。
三、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推进人才创新发展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政府应制定更加具体的人才引进计划,推进人才创新,发挥人才在企业和地区创新中的作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本地发展。
在引进人才方面,应该建立一定机制,例如提供优惠的房产政策、子女教育、医疗等福利,让人才愿意来到本地发展。
在发展人才方面,需要政府和企业精心抓好人才培养、引智计划等。
在优化企业人才机构方面,可以运用与国外同行业企业合作的方式,拓宽人才市场。
四、拓宽对外开放,扩大区域合作对外开放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无可替代的一环。
展会、招商引资、加强与周边贸易关系等都是宣传拓展的一种途径。
同时,各地也应该加强对合作伙伴的了解,加强区域内部产业发展合作,以加强各地间的力量和协同作业。
绿色湖南发展战略探索
营销学视域下的区域绿色经济发展
营销学视域下的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摘要]:绿色是生命的象征。
绿色经济将是本世纪最具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形式之一。
当前,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不可阻挡的趋势和潮流。
地方政府需要运用营销思维,在绿色产品、绿色市场、绿色营销、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的有关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推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取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绿色营销绿色经济经济战略一、绿色产品、绿色市场与绿色营销1.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世界各国为适应全球环保战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
由于发展历史不长,绿色产品至今尚无严格准确的行业标准。
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绿色产品是指生产过程及其本身节能、节水、低污染、低毒、可再生、可回收的一类产品。
从消费市场来看,目前得到公认的绿色标准包括:(1)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少用资源和能源,并且不污染环境。
(2)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耗低,不会对使用者造成危害,也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物。
(3)产品使用后可以和易于拆卸、回收、翻新或能够安全废置并长期无虑。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绿色产品在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而且发展势头不减。
发达国家的绿色产品主要集中在食品、电器、汽车等领域。
2.绿色市场。
在市场营销学中,对市场的经典表述是:“市场=购买者+购买力+购买欲望”,即市场是指为了满足某种特定的需求和欲望而购买或准备购买某种特定商品的消费者群体。
据此,绿色市场被认为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社会和个人健康、安全的角度出发,为满足个人、家庭和组织需要而产生持续购买行为的消费者和用户群。
”围绕绿色市场形成的绿色需求(消费)和绿色供给(生产)将成为热点。
3.绿色营销。
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认为:“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籍此推论,绿色营销(green marketing concept)是指企业在绿色消费需求的推动下,从而保护环境、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绿色资源,研发绿色产品把日常生活的中废品和大自然的绿色资源变成为消费品,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企业的营销的理念。
新发展理念与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探究
新发展理念与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探究新发展理念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这五个方面都与中国区域经济学息息相关,对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创新是中国区域经济学的核心要素之一。
中国区域经济学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因素,提出了许多创新的理论和方法,如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模式、产业集群发展等。
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区域经济学在研究中也应该进一步推动创新,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径。
协调是中国区域经济学的重要课题。
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而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
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推动协调发展的要求,中国区域经济学也在深入研究如何促进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通过引进外部资源、发展跨区域合作等方式,实现区域之间的互补和均衡发展。
绿色发展是中国区域经济学关注的重点。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新发展理念强调绿色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学也应该探索符合本地区特点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等。
开放是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国将继续推动对外开放,扩大与国际社会的互利合作。
中国区域经济学需要研究如何利用外部资源和技术,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新发展理念中的开放思想为中国区域经济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共享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区域经济学要研究如何实现地区间、区域内的共享发展,促进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新发展理念中强调共享发展,为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目标。
新发展理念与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中国区域经济学通过研究提出了许多创新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新发展理念也为中国区域经济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目标,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学在创新发展上迈出新的步伐。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将继续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探索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探索经济发展的新路径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石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的关键则是探索新的路径。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推动,我们需要寻找适应新时代要求、促进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索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一、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如果说过去我们主要依靠传统产业和资源禀赋来推动经济发展,那么现在,科技创新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之一。
科技创新能够提升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产业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国正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绿色发展构建经济新格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发展成为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径的重要方向。
过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高速发展已经不可持续,而绿色发展则追求经济和环境的良性循环。
通过加强环保意识,推动能源的清洁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绿色产业,我们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引导企业和个人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三、开放合作助推经济融入全球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流趋势,经济发展的新路径需要更多的开放和合作。
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过开放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的扩大规模和技术的跨国交流。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主动对外开放市场,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加快推进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和金融开放,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四、培育创业创新激发经济活力创业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径的核心要素。
我们应该积极营造创业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为创新者提供更好的政策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活力。
同时,培育创业创新人才,推动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实际生产力,不断壮大经济规模。
五、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要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就需要加强教育培训。
海曙区四明山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升级的思考
海曙区四明山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升级的思考■张忠汉四明山区域既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宁波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相对后发地区"海曙区四明山区域包括横 街镇、H 江镇、章水镇和龙观乡,区域面积360.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 9.56万人,分别占全区的60.5%和15.1%。
近年来,四明山区域3镇1乡的经济虽有了较大发展,但由于地处宁波市生态功能区、产业基础落后、人口外流 严重、发展经济人才缺乏、资源利用难、发展资金不足, 是海曙区经济发展的。
波市大的重要阵地和海曙区“一心两城四片”区域统筹发展格局中的一个重大 ,海曙四明山区域经济发展要在全面 生态 的,立足于山水生态、 、乡 大 心优势发,』发展、 发展、差异发展,积 “水山是金山银山”,明生态业产业发展的主导地, 大和 , “ 产、精一产、 产”的产业 发展 ,积经济 区。
围绕生态适应性要求,坚持以系统观念搭建四明山区域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一要加强顶层统筹设计。
借鉴余姚市的省级四明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和奉化区的市级宁波雪窦山名山建设 管理委员会,建议在区级层面加强对四明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产业发展、重大项目谋划与引进、重要 设施建设、保障措施等统筹协调,高起点编制和实施四明山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镇村建设、文化旅游 发展等专项规划,并对产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以“一事一议” 进协调。
二要 生态经理。
四明山区域 重要的生态 障和 , 在经济发展中须 生态安全的原则。
按照 青山山银山的要 ,统的 经 发展环境 护与 发的经 发展 , 实 经 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
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大 、 、 、 等, 加 对 统产业的全 、 全 度、 全 的,业 , ,以 化“山”转化,以产业 发展统产业的“蝶变”。
三要 发展、 发展。
按照的、 生态 和, 在 生态理设 生态旅游区、 生态 业区、 生态 业区和生态护区,促进生然分布向经济分布、从分散布局向布局 ;并突出区域特色 I的发挥利,实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避免千篇一律。
我县绿色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我县绿色经济发展调研报告(2011年12月)葛雨雷从上世纪 70年代开始,西方一些国家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理念。
近20年来,各国政府就减少环境污染、遏制气候变暖等问题不断进行谈判、磋商;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又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实现经济复苏的重要支点和推进能源创新、抢占经济制高点的国家战略。
并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新能源、不断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多次强调“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为当前保增长提供强有力推动,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绿色经济内涵绿色经济是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新的经济形式。
其理论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从经济发展的伦理边界看,经济发展要以不破坏或最大限度地减小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命赖以存续的基础,如果经济发展以无休止的破坏生态环境为条件,则违背了物种进化的基本自然规律,其严重后果最终还是要由人类自身来承担。
第二,从探寻经济发展的科学路径看,经济发展要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以新能源的开发和节能环保新技术的应用为基础。
以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和新能源开发为代表的绿色技术成果,为破解经济增长的能源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找到了出路。
第三,从诠释经济发展的哲学意蕴看,经济发展还要把生态资源作为一种要素纳入经济系统之中,并通过市场化配臵来实现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传统的经济理论只注重对土地、资本、劳动和技术等排他性生产要素的研究,生态环境作为一种非排他性公共资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游离于经济系统之外。
生产者对经济效益的一味追求和对产权无归属的环境资源的掠夺性使用,造成了生态被严重破坏的“公地悲剧[1]”。
解决这一问题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就是限定排放权,把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成本内化到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核算中,实现各经济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辩证统一。
绿色经济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标,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它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以保护环境为由放弃经济发展;它要求经济社会发展与有限的自然承载力相协调,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区域绿色发展协同推进路径研究
区域绿色发展协同推进路径研究作者:暂无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2020年第2期李清华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推动绿色发展,走生态良好的文明道路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才是解决生态与发展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
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以及发展战略的不同,我国绿色发展进程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下,各地区不断探索新的绿色发展方式,如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工程,雄安新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建设以及长三角推动城乡绿色协调发展政策落实。
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区域协同绿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区域绿色发展指数也明显提高,但大区域绿色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严重。
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经济转型,东中西部产业转移成为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途径,伴随产业转移而来的最大问题是污染转移,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增加了当地环境成本,也加剧了区域污染漂移和污染扩散。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相继遭遇十面“霾”伏,雾霾天气成为困扰我国东中西部共同的环境问题,2018年11月北京、天津、河北、河南、陕西关中、江苏北部、湖南北部以及贵州西南部相继受到严重雾霾天气的侵袭,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50米。
区域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给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如若不加强区域环境保护,推进区域协同治理,那么绿色发展道路将成为空谈,区域协调发展也无法实现。
现实困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承接了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率先吸引了大量资金和技术,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
绿色发展战略方向研究报告
绿色发展战略方向研究报告绿色发展战略方向研究报告近年来,全球各国纷纷加强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发展逐渐成为各国的共识和战略方向。
在中国,绿色发展战略方向也逐渐形成,并且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报告将对绿色发展的战略方向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中国的绿色发展。
首先,绿色发展的战略方向应该是以生态环境为中心,从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现今,中国仍然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严峻挑战,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是绿色发展的首要任务。
对此,政府应该通过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消耗。
同时,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境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
其次,绿色发展战略方向应该注重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不仅仅是为了环境保护,更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为此,政府应该加大对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投入,降低碳排放水平,推动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
同时,加强绿色金融的发展,为环保产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培育绿色金融市场,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第三,绿色发展战略方向应该注重创新和科技进步。
科技创新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科研经费投入,鼓励科研人员在绿色技术、环保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高新技术与绿色产业的结合,形成创新型绿色企业,带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最后,绿色发展战略方向应该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涉及气候变化、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城乡发展等多个领域。
政府应该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与合作,打破各部门、各地区的壁垒,形成全国范围的绿色发展统筹规划和政策体系。
绿色经济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绿色经济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而可持续发展则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绿色经济时代,如何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产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它强调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循环利用,降低能耗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例如,采用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区等模式,可以推动企业实现绿色转型。
二、绿色消费模式绿色消费模式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另一重要方面。
消费者应选择环保、节能、低碳的产品和服务,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方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三、绿色金融体系绿色金融体系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金融机构应加大对环保产业和绿色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提供贷款、投资、保险等服务,推动资本向绿色产业集聚。
同时,应建立绿色金融标准、规范和监管体系,确保金融活动的环境可持续性。
四、绿色国际合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环境问题日益呈现出相互关联的特点。
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各国应共同制定国际环保标准和政策,分享绿色技术和经验,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此外,还应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和环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政策与法律保障政府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绿色经济的引导和支持。
例如,制定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环保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等。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手段,鼓励企业开展绿色生产、绿色投资等活动。
六、科技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企业应加大在环保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同时,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绿色发展调研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绿色发展调研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绿色发展作为一种既能满足人类发展需求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正在备受关注。
为了推动绿色发展,各国纷纷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进行相应的调研。
本文将就绿色发展调研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探讨。
绿色发展调研是一项关于促进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调查研究工作。
它的目的是借由调研了解各个产业的环境友好型发展程度,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难题,寻找绿色发展的办法,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支持和依据。
绿色发展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生态环境的质量以及环境友好型产业和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程度等。
这些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可以让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了解到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潜力,把握环境保护的主要矛盾,进而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同时,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为确保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的同时,不影响未来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策略。
它强调了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协作与合作,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
在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绿色发展调研的数据和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绿色发展调研可以提供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帮助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引导产业升级和转型,促进经济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调研可以揭示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问题,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绿色发展调研还可以为技术创新和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绿色金融的发展。
绿色金融是指将金融资源引导到绿色产业和环境友好型项目,支持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活动。
绿色金融可以通过发展绿色债券、绿色股权融资、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等金融工具,为绿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
世界不同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模式和战略是什么
世界不同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模式和战略是什么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地的发展模式和战略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演进。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不同的区域和国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有的注重经济增长、有的重视社会福利、还有的则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对世界不同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模式和战略的概述。
发达国家发展模式和战略发达国家包括欧美等科技水平和产业水平较高的国家。
在历史上,随着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发达国家逐渐形成了以经济增长为主的发展模式和战略。
这个发展模式的核心是经济增长,经济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是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
同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是发达国家取得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保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发达国家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致力于升级工业结构和提高技术含量,从而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对外贸易,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
此外,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领域也有自己的高标准要求。
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和战略发展中国家是指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种原因导致劳动生产率低和经济相对滞后的国家。
这些国家在过去通常采取工业化为主要发展战略,力图通过引进外资和技术、市场开放等方式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并进而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贸易摩擦的加剧,发展中国家逐渐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和战略。
发展中国家如今倾向于打造“自主发展”的区域性合作机制。
例如,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都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增强自身影响力和获得更多利益而建立的区域性合作机制。
通过加强内部合作,这些国家可以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从而提高发展质量和效果,获得更多的利益。
此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探索一条新的发展路线——“绿色发展”。
这个发展模式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即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环境。
这种模式重视环保、资源节约和发展的协调。
“绿色发展”的倡导者认为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增长同等重要。
4313 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的实践和探索
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的实践和探索1. 从发展中寻找平衡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如何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平衡成为了研究的重要问题。
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为中心,强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必须相互促进,如果只是强调经济增长,忽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可持续性,带来的短期利益可能会转化为长期风险,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正是为了破解“发展与环境”的矛盾。
2. 绿色发展:人类文明的探索绿色发展的提出,实际上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新探索。
如果说以往人类的文明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环境为外界客观条件,那么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则是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重新调整,把环境和资源看作为人类的生存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现科技、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3. 绿色发展:是质量的提升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也是要从根本上改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这其中关键是要真正领会绿色发展的本质,并在实践中推动绿色发展。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是质量的提升,不仅是经济质量,还包括生态环境和社会质量,只有这些方面得到改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4. 绿色发展:全球行动绿色发展不仅是中国的发展理念,也是全球社会的共同关注。
中国推动了绿色发展,可以推动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包括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低碳经济发展等领域。
5. 中国的绿色发展实践中国在绿色发展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从工业生产到城市发展,从交通、旅游,再到生态文化建设等领域,绿色发展一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
除了减少公路交通对大气的污染外,中国还开展了雾霾治理、绿色包装、扶贫卫生、生态修复和节能降耗等多项绿色发展实践。
6. 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实践绿色发展在中国的实践要让我们意识到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真正实现协同发展。
以维生素公司为例,2019年,维生素公司将多年积攒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资源利用率达到了70%,并加入了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固废处理效益的提升。
绿色环保要求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索
绿色环保要求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索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们绿色意识的增强,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趋势和新的要求。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在绿色环保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但也有着巨大的机遇和空间。
本文将探讨在绿色环保要求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探索。
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绿色环保的重要性。
绿色环保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
传统的发展方式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而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式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更高水平的社会福利。
绿色环保要求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探索需要改变发展理念。
我们要积极倡导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将绿色环保纳入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
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必须加强资源的节约利用、能源的高效利用、环境的保护和恢复等方面的工作。
要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绿色环保要求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探索需要改革体制机制。
我们要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环境管理和治理水平。
要建立绿色发展的市场机制和经济政策,通过经济手段引导和激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政府要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的投入,加大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并建立绿色环保的绩效评价和奖惩机制。
绿色环保要求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探索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绿色环保是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合作来解决。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参与到国际环境合作中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绿色环保的发展。
要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合作和技术转让,学习先进的绿色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绿色环保的发展。
在绿色环保要求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探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但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探索
□焦四代
【内容摘要】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探索绿色经济发展路径,对于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具有 重要意义,为此,我国各个地区政府部门都需要关注绿色经济发展趋势,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绿色 经济发展战略。本文以推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成效为出发点,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中的经验借鉴、体系完善以及 工业转型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区域经济; 环境友好; 绿色经济; 发展战略 【作者简介】焦四代( 1980. 11 ~ ) ,男,扬州职业大学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 财经
绿色经济的发展,对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 关系具有重要意 义,为 此,我 国 各 个 地 区 都 需 要 重 视 构 建 环 境友好型经济发 展 模 式,通 过 推 动 绿 色 经 济 发 展,有 效 解 决 区域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环境恶化问题,进而为区域经济从 “质”的层面取得跨越奠定良好基础。
部门都需要设置绿色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其中一部分资金用 于企业补贴,另一部分则需要应用于绿色生产技术研发单位 扶持,从而确保绿色生产技术研发单位所开展的研发工作具 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 第二,我国各个地区需要重视完善 生态补偿机制、环境监管机制。对于推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 做出突出共享的组织与个人,政府部门有必要针对这些主体 所承受的损失进 行 补 偿,与 此 同 时,政 府 部 门 还 需 要 构 建 起 专门的绿色经济发展监督机构,确保各项绿色经济发展规划 以及规章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第三,我国各个地区需 要构建起完善、合理的碳排放交易机制。在区域绿色经济发 展过程中,碳排放 交 易 市 场 的 构 建 及 其 运 行 机 制 的 完 善 ,对 于推动绿色经济 发 展 发 挥 着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为 此,我 国 各 个地区的政府部门都需要关注碳排放控制,并通过构建完善 的碳排交易 体 制,为 碳 排 放 控 制 工 作 成 效 的 提 升 提 供 良 好 保障。
一、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特色发展路径 在 绿 色 经 济 发 展 中,国 外 许 多 国 家 都 积 累 了 丰 富 的 经 验,这些经验对于我国构建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具有 定的借鉴价值。具体而言,国外绿色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经验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完 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以日本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 法律体系构建为例,围绕绿色经济发展需求所构建起的法律 包括基础法律法规、指导性法律法规以及着眼于某一领域所 出台的法律 法 规 等,如《环 境 基 本 法》、《废 弃 物 处 理 与 清 洁 法》等,这些法律共同构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第二,创新能 力与科技发展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无论是清 洁生产技术还是能源技术等,都对绿色经济发展产生着不容 忽视的推动作用,而 这 些 技 术 的 发 展,则 建 立 在 创 新 与 研 发 的基础之上,如瑞典依托自身在世界范围内领先的生物燃料 技术、废物处理技 术 等,为 自 身 的 绿 色 经 济 发 展 提 供 了 强 有 力的支撑,因此,重视推动科技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应 当是我国区域绿色经济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当然,在对 这些绿色经济发展经验进行借鉴的过程中,我国各个地区也 需要根据自身绿色经济发展基础以及绿色经济发展需求等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绿色经济发展规划,从而确保能够依托国 外绿色经济发展 经 验、立 足 国 内 绿 色 经 济 发 展 实 际,探 索 具 有特色化的绿色经济发展路径。 二、在完善发展体制的基础上提供发展支撑 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完善的发展体制是区域绿色经济发 展保障体系中重 要 的 组 成 部 分,具 体 而 言,在 绿 色 经 济 发 展 体制的完善中,我国各个地区需要才能够以下几个方面做出 努力: 第一,我国各个地区需要重视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扶持 体系。绿色经济发 展 扶 持 体 系,是 推 动 社 会 企 业 研 发、应 用 绿色生产技术积 极 性 的 有 效 路 径,为 此,我 国 各 个 地 区 政 府
三、推动传统工业向绿色经济转型升级 在绿色经济发 展 过 程 中,推 动 高 能 耗、高 污 染 工 业 实 现 转型升级,是降低 工 业 污 染、减 少 工 业 废 弃 物 排 放 的 必 要 路 径。在此过程中,我国各个地区不仅需要构建合理的传统工 业转型升级目标管理体系,而且需要重视构建传统工业转型 升级综合评价体 系,并 通 过 构 建 科 学 的 企 业 退 出 制 度、多 元 化的污染防治办法,为传统工业向绿色经济转型升级奠定良 好基础。从企业退 出 制 度 的 构 建 方 面 来 看,对 于 高 能 耗、高 污染的传统工业企业,政府部门需要引导这些企业对自身的 落后产能进行淘汰,并引导这些企业积极开展生产技术的改 造与升级。对于一些难以完成转型升级目标的企业,政府部 门需要确保这些企业的真正推出而非转移,这要求执法部门 能够强化自身执法能力与执法力度,充分发挥出自身在绿色 经济发展中的监管与控制职责。当然,传统工业企业的退出 会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阵痛”,但以长远眼光协调短期效益 与长期效益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确保地方政府体现出自身所 具有的社会责任感与服务性功能; 从综合治理办法的使用来 看,我国有必要设置资源税来提升获得传统工业获得资源的 成本,从而提升企业开展转型升级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国
·16·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2019 (18) 7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 年 第 18 卷 第 7 期
“一带一路”背景下 中国水泥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以中国建材集团为例
□黄飞鸿 胡 敏
【内容摘要】“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和不断发展,正不断刺激国内企业“走出去”,有望对解决国内水泥等建材行业的产能 过剩问题产生积极影响。但国际经营环境远比国内复杂多变,国内水泥企业“走出去”不仅迎来机遇,也面临重重 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