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2012.2(教案)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原则、策略。
2、熟悉其变法举措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3、认识变法的积极影响及失败原因。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知道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⑵通过对王安石具体变法策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进一步锻炼分析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对变法内容予以具体细致的分析,加深对变法意义的理解。
⑵对照教材以及熟悉的其他中国古代变法实例,比较其时代背景、内容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果的了解,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的根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1、重点:⑴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内容。
⑵认识变法各项举措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2、难点: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教学过程: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通过三个探究让学生全面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探究一回忆本专题第一课的内容和本课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从必然性和可能性两方面分析归纳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认识王安石变法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
探究二从背景中总结王安石变法的目的。
探究三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变法的指导思想。
(王)安石曰:“……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故也。
”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宋史·司马光传》思考: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论战各自阐述了什么主要观点?并从论战中反映出变法的什么特点?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1、自主学习,完成学案,初步掌握王安石变法的的主要内容及积极意义。
2、通过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掌握,加深对变法意义的理解。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案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案教案主题: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学目标: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影响;2.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3.分析《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1.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和内涵;2.掌握《新法》的内容和实施过程;3.分析《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分析《王安石变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2.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成就和失败。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教学课件等教学辅助材料;2.教师备好相关书籍和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2.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变法的目的是什么?第二步:学习《王安石变法》的内容(25分钟)1.教师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包括“富国强兵”、“靖康之耻”等;2.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释这些内容,让学生对《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3.教师适时放映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第三步: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困难和挑战(15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你认为在推行《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面临着哪些困难和挑战?2.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性思维,分析问题的逻辑关系。
第四步: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成就和失败(25分钟)1.教师让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个人研究成果,探讨《王安石变法》的成就和失败;2.学生分成小组,展开小组讨论,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形成小组共识;3.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第五步:总结和拓展(20分钟)1.教师对课堂讨论进行总结,再次强调《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阅读资料和推荐相关书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王安石变法》;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仍然存在吗?教学方式:1.教师讲授;2.小组讨论;3.多媒体展示。
教学工具:1.PPT和教学课件等教学辅助材料;2.相关书籍和资料。
王安石变法教案
王安石变法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说出王安石变法的社会背景。
(2)识记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
(3)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2、过程和方法:(1)通过自主构建知识网络获取整理知识的方法;(2)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与他人合作,善于听取他人意见;(3)通过研读史料,学会论从史出。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改革者不屈不挠的精神。
(2)培养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
二、重难点:重点: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内容。
难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出现的原因、正确评价变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大家请看大屏幕。
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下这段材料?学生:在“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温总理在回答关于全球性的领导者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时,引经据典的提到了北宋改革家王安石非常著名的“三不足”论断,巧妙的讲出了做为领导者要有改革的精神。
教师:哪三不足?大家能说一下吗?学生略做思考。
教师:同学看大屏幕。
我们一起读一下。
学生齐读: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教师:“三不足”是王安石变法的精神支柱,也是我国思想史上一笔具有永恒光辉和现实意义的精神财富。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光回到近千年前的北宋重温王安石是如何以三不足精神为指导进行变法的。
首先大家看屏幕,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看屏幕。
(二)预习诊断教师:同学们根据导学案已经对本单元和必修中的相关内容做了预习,下面我要检测一下预习效果。
请同学思考屏幕上这道题。
同桌间可以交换一下意见。
【模块链接】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带来了什么影响?教师: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和大家分享你的预习成果?学生甲回答:措施(1)军事上将兵权收归中央,并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2)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3)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学生乙回答影响(1)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2)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王安石变法 教案
王安石变法教案教案标题:王安石变法教学目标:1.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目的;2. 掌握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式;3. 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
教学重点:1.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式;2. 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和意义;2. 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王安石变法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改革运动。
2. 提问:你们听说过王安石变法吗?知道它的背景和目的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2. 解释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式。
3. 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学生发表观点: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具体的王安石变法案例,如新法、青苗法等。
2. 探讨这些变法对当时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2. 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意义。
六、拓展活动(5分钟)1. 提问:除了王安石变法,你们还知道其他哪些重要的改革运动?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其他历史事件,并进行简要汇报。
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文章,包括其背景、目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2. 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
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环节的积极程度。
2. 作业评估:评价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王安石变法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王安石变法教案
王安石变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2.掌握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措施;3.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
二、教学重点1.掌握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措施;2.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
三、教学难点1.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2.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Step 1 情境导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片段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宋代的社会状况和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Step 2 探究变法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通过解读相关文献材料,探究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和内容。
Step 3 网上调查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调查,找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并整理出相关材料。
Step 4 分组展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所整理的材料,并进行分组讨论。
Step 5 答疑解惑学生展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进行解答和指导。
Step 6 影响与评价设计学生小组合作,分析王安石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评价其得失。
Step 7 延伸拓展通过观看相关视频、阅读相关文章等拓宽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利用小组合作讨论、小组展示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解读文献材料和调查研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3.引导式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手段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片段或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
2.互联网资源:用于学生的网络调查和拓宽知识面。
3.教学文本:用于学生的分析和评价。
七、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讨论,评价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学生的小结和评价,了解和评价教学效果。
(注:以上为参考教案,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
初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案
初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3. 能够分析评价王安石变法对宋朝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难点:能够分析评价王安石变法对宋朝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1. 王安石变法相关资料和教学素材;
2.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3. 课件和PPT。
四、教学过程:
1.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介绍(10分钟)
- 简要介绍宋朝政治经济状况;
- 说明王安石变法起因和目的。
2. 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15分钟)
- 详细讲解王安石在财政、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 分析这些改革对宋朝社会的影响。
3. 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分析(15分钟)
- 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讨论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展示。
4. 案例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成败评价(15分钟)
- 让学生分析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 引导学生评价王安石变法对宋朝社会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5分钟)
六、作业布置:
1. 撰写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读后感;
2. 针对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写一篇文章进行分析评价。
七、教学反思: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引导学生分析评价王安石变法对宋朝社会的影响。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意义,提高历史分析和评价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历史王安石变法
教学设计历史王安石变法历史教学设计:王安石变法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及目标;2. 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影响;3. 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原因;4.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a. 北宋政权的困境b. 王安石上台和变法的动机2. 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a. 均输法的实行b. 青苗法和免役法的推行c. 祯祥新法的推出d. 保甲法的实施e. 新法的效果和问题3. 王安石变法的影响a. 经济方面的影响b. 社会方面的影响c. 政治方面的影响4. 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原因a. 内因:各方势力的抵制b. 外因:北方民族压力的增加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发学生兴趣,激活背景知识)通过展示一幅北宋朝廷贪官污吏的画像,让学生思考北宋政权的困境,并提问:北宋政权为什么陷入困境?2. 学习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标(历史背景的介绍,学生了解宋朝政权困境的原因)a. 介绍北宋政权的困境,包括内忧外患和贪官污吏的问题;b. 介绍王安石上台和变法的动机,包括他对宋朝政治的认识和改革的目标。
3. 学习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学生了解变法的具体内容)a. 讲解均输法的实行,包括对土地进行均分和对农民的征收政策;b. 讲解青苗法和免役法的推行,包括对农业生产的促进和农民赋税的减轻;c. 讲解祯祥新法的推出,包括对官员考功的改革和以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创新;d. 讲解保甲法的实施,包括对军事管理和社会秩序的调整;e. 讲解新法的效果和问题,包括推行过程中的善后和问题的积累。
4. 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学生分析变法的具体影响)a. 分析王安石变法对经济的影响,包括农业生产和商业发展;b. 分析王安石变法对社会的影响,包括社会秩序和民生改善;c. 分析王安石变法对政治的影响,包括官员选拔和政权稳定。
5. 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原因(学生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a. 分析内因,包括政治力量的抵制和利益团体的反对;b. 分析外因,包括北方民族压力的增加和军队的损耗。
《王安石变法》教案
《王安石变法》教案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北宋中期社会矛盾表现的几个方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2)理解三个原因: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实施庆历新政的原因;(3)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探究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2)引导学生分析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和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4)学生课外查找资料,实事求是地评价王安石变法,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当今中央重视三农问题,费改税对稳定政局的重要作用;(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澶渊之盟的历史评价;(3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教学建议】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教材的引言导入: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从这句引言内容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生1:表明作者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以“古仁人”为楷模,忧国忧民),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
生2: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
师:说得很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中的“忧”,到底他“忧”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课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一)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北宋中期”的概念:一般认为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是北宋的中期。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主题: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2. 理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3. 掌握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3.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原因(15分钟):a. 解释什么是王安石变法,以及变法的背景。
b. 分析北宋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以及导致变法的原因。
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目标(20分钟):a. 解释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标,例如改善国家财政状况,提高军队实力,维护社会稳定等。
b. 介绍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如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等。
3.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5分钟):a. 分析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如推行均田制、实行募役法、创设官僚集团等。
b. 探讨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如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加强中央政权等。
c. 分析变法的成功与局限性,以及后来的政治反对和失败。
四、教学方法:1. 讲述法:通过讲述和解释,向学生介绍和阐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和分析变法的目标、措施和影响。
3. 视听辅助:使用幻灯片、图片或视频等资源,向学生展示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资料和图像。
五、教学评估:1. 针对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设计一道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王安石变法的目标和影响。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与他人的合作沟通能力。
3. 收集学生撰写的小结或作业,评估他们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和分析水平。
六、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王安石变法之后的历史进程,包括变法失败原因以及后续政治运动等。
2.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资料,对王安石变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2012高二历史: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教案(岳麓版选修1)
第7课北宋王安石变法一、教学内容分析《北宋王安石变法》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一)》(岳麓版)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
《课程标准》:(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包括“‘三冗’问题与积贫积弱”、“‘拗相公’”、“理财”、“整顿军队与科举”、“新法的局限与变质”。
(1)“‘三冗’与积贫积弱”:介绍“三冗”问题与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实际是介绍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该目内容的把握有助学生理解王安石变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拗相公’”:介绍王安三石其人其事和变法实施过程,学习本目内容有助学生理解改革者的精神和勇气,理解变法的曲折与艰辛。
(3)“理财”:即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讲的是新法为实现“富国”而采取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青苗法和募役法。
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评价这两项新法又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难点。
(4)“整顿军队与科举”:本目是介绍王安石变法在军事、科举、选官方面的措施,有助于学生理解王安石变法不是局部而是一次全面的整顿与调整。
(5)“新法的局限与变质”:本目主要是介绍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及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其中,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过程(内容)——结果”,构成了本课内容的基本线索。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学习和理解王安石变法对于学生认识和把握中国古代乃至现代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我校属于一级达标学校,授课的对象又是高二文科学生。
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总体较高。
而且经过三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并掌握一定的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思维能力。
有一定的探究欲望和兴趣,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在本课开展难度较大的感悟式、探究式等自主性学习。
尽管如此,如何在本课历史史料多、知识容量大、理性思维强的情况下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本课的三维目标,对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_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_一、教学目标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
2.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
3.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
二、教学重点1.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
2.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
三、教学难点1.王安石变法的实施措施的理解和分析。
2.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的总结和归纳。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北宋时期的经济和政治状况,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做铺垫。
2.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包括北宋时期的经济困境和政治腐败,以及王安石变法的目标是通过改革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来振兴国家。
3.内容讲解(20分钟)详细讲解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包括推行青苗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等经济和政治改革措施。
4.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实施过程和效果,如青苗法的实施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方田均税法对地主阶级的影响等。
5.影响评价(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然后进行汇报和总结,包括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对历史评价的不同观点。
6.拓展延伸(5分钟)引导学生思量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启示和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以及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和评价。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总结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影响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七、板书设计王安石变法背景:北宋经济困境、政治腐败目的:振兴国家内容:青苗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等影响:经济、政治、社会评价:正面评价、负面评价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预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可以增加一些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王安石变法教案
王安石变法教案教案:王安石变法教学目标: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2.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3.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成功与失败;4.探讨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视频或相关资料;3.讨论和小组活动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15分钟)1.播放王安石变法的相关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2.向学生提问:你们对王安石变法有了解吗?你们对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国家情况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30分钟)1.介绍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经济发展滞后、严重的财政问题和社会不公平问题;2.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包括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3.讨论王安石变法的影响:经济政策、社会改革和政治局势的变化等。
三、讨论和分组活动(30分钟)1.分组讨论:讨论王安石变法的成功与失败,并列举相关证据;2.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选择其中一种变法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展示结果和结论,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四、评价和总结(15分钟)1.评价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政策影响、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2.总结王安石变法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五、拓展(15分钟)1.探究其他历史时期的变法运动,如戊戌变法、康有为变法等,比较不同变法的异同点;2.引导学生思考:变法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是什么?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王安石变法背后的背景和目的,分析其具体内容和影响,并评价其成功与失败。
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最后,通过拓展和引导思考,可以激发学生对变法运动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思考。
2012高中历史 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起用王安石王安石变法的设想与决心;起用王安石开始变法的时间王安石提出变法的社会背景和宋神宗能起用他的原因探究王安石的个人经历对他变法的影响资料回放图片展示问题探究情景再现理解概念王安石博学多才,关心社会,洞察民情,富有革新精神富国之法为了改变积贫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和作用。
尤其是如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实现变法目的通过《清明上河图》进一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这些措施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强兵之法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措施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和作用。
尤其是如何增强军队战斗力,实现变法目的探究变法时期的武将、神弓、花枪等图片、资料,说明变法措施的成效这些措施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整顿、加强军队建设,改变积弱现象取士之法变法在人才方面的管理措施科举制度的建立、发展、改革及积极作用对隋唐科举制与北宋改革科举制的内容进行比较,看发生的变化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给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起用王安石、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变法的前提(开始)和具体措施。
本课引言是以文字叙述的,通过王安石的一首描述农民悲惨命运的诗,揭露宋朝“积弱”局面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从而为学习王安石变法作铺垫。
教学建议:建议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问题:你从王安石的这首诗中得到哪些启发?结合上一节所学内容进一步体会王安石变法的原因背景,回答后导入新课。
2012王安石改革教学案.doc
王安石变法学案备课时间:主备人:马洪亮自学质疑、交流展示1、王安石变法背景2、“庆历新政”中心主张、失败原因及影响3、王安石变法措施、内容及作用措施内容作用均输法富国市易法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强将兵法兵保甲法保马法设军器监育改革科举制度才改革学校制度4、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标志及原因5、评价王安石变法活动探究、精讲点拨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神宗) 诏曰:“天下商赝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 减价出售) 失业。
至于行辅稗贩,亦为取利,致多穷窘,宜出内藏库钱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
”材料二中书奏:“,, 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买入者,许至务中投卖,勾行人牙人与客人平其价。
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 以抵当物力多少,许令均分赊清,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逆纳价钱;若半年纳,限出息一分;一年纳,即出息二分。
”材料三魏继忠上言:“宜假钱别置,, 不至伤商;贵则少损价出之,令不至害民,出入不失其平,因得余息以给公上,则市场不至于腾踊,而开阖敛散之权不移于富民,商旅以通,移民以遂,国用足矣。
”——以上三则材料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1) 材料一反映了北宋的什么社会现象?(2) 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北宋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措施有什么影响?2、材料一今介甫为政,, 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传集》材料二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
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各有哪些?(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
3、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教案
年级:高二学科:历史使用:2012年月课题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标感悟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北宋中期社会矛盾表现的几个主要方面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当今中央重视三农问题,费改税对稳定政局的重要作用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分析图例、问题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澶渊之盟的历史评价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庆历新政的内容实施庆历新政的原因探究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问题探究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学习过程示标、链接、探究、展示、拓展提高、测标、小结等心得体会我有妙招链接阅读本课引言,提问:问题一:从引言内容你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问题二:通过阅读引言内容,你认为东京(开封)百姓为什么高度肯定和评价范仲淹在学生回答问题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本课引言主要是文字内容,重点指出范仲淹的体恤百姓、刚正不阿以及百姓对他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其旨在说明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尖锐,范仲淹进行改革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
整体结构(课题+子目标题)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先识记,后默写探究与展示第一目: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识记(熟读而诵)1、阶级矛盾的激化原因:1)土地兼并;2)农民赋税增加,徭役,高利贷的盘剥;3)连年的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
具体表现::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
2、民族矛盾的激化辽、西夏与宋发生多次战争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朋党之争(要求改革新朝政的势力同守旧势力斗争)楷体补充知识问题探究、检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一: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内容和【资料回放】后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课程标准】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原则、策略。
熟悉其变法的举措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2.认识变法的积极影响及失败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王安石变法是终归封建社会重要的变革,王安石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2)通过对王安石具体变法策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进一步锻炼分析总结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对照教材以及熟悉其它中国古代变法的实例,比较时代背景、内容、结果;
3情感价值观
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之根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和内容;
2.难点: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知识梳理】
一、变法的原因
3、揭开序幕——“庆历新政”
⑴背景:对西夏战争惨败后,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迅速加深,有远见的官僚要求宋仁宗革新弊政。
⑵人物:宋仁宗、范仲淹、富弼
⑶方案:《答手招条陈十事》。
⑷中心:整顿吏治。
⑸结果:历时仅一年多,于1045年失败。
(范仲淹被罢官后创作《岳阳楼记》)
⑹原因:①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根本原因)
②宋仁宗逐渐动摇,下诏罢废新法。
⑺影响:改革虽然失败,但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
4、宋神宗的支持、王安石的大无畏精神。
二、变法概述
1、时间:1069年。
2、人物:宋神宗、王安石。
3、中心:富国(理财)。
4、目的:①直接目的:实现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
②根本目的: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5、性质:在不触动封建所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改革。
6、指导思想:“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依靠农民积极开发自然资源,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四、改革的结果和认识
1、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但最终失败。
⑴失败标志: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相继废除。
⑵失败原因: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②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
③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④指导思想上偏重理财,违背经济规律
⑤新法实行过于激进。
⑶失败教训:改革是艰辛的,必然会充满阻力,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而且要注意用人。
2、评价: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⑴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自救运动
⑵积极:①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了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民负担减轻,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⑶消极:①它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3、启示:
⑴从原因上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⑵从目和结果看: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
⑶从过程上看:①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
②改革者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行动要坚决彻底,用人要得当。
【探究1】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
作业布置:《课课练》
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互动探究中生成体验。
教师在课堂中是对话者、促进者、商讨者。
学生是课堂的活动主体。
在课前,我查阅史料,让学生明白五代十国和陈桥兵变等史实,联系必修知识点,从政治、经济、思想来分析宋王朝。
在背景知识点的讲解中,我重点分析宋代“三冗二积”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
措施的讲解中着重放在六大理财措施,引导学生站在国家、大地主、农民三方的立场上感受这些新措施。
在讲解评价的时候,我联系罗斯福新政,让学生明白改革的实质,仅仅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在这堂课的讲解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如,改革的背景分析不够简洁,评价的讲解缺乏说服力,过于理论化。
整堂课的时间把握还需要更加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