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总结)
(一)知识要点【文学常识】1.《秋天的怀念》作者(),北京人,当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病隙碎笔》等。
2.《散步》作者(),当代作家。
3.《金色花》作者,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等。
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4.《荷叶·母亲》作者,原名,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
著有诗集《》《》,散文集《》《樱花赞》等。
5.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
【字音字形】1.絮叨( )2.憔悴( )( )3.捶打( )4.仿膳( )5.tān huàn()()6.jué()别7.shì()弄8.淡yǎ()9.烂màn() 10.翻来fù()去11.分歧( ) 12.一霎( ) 13.背起( ) 14.委屈( ) 15.鱼táng() 16.煎áo() 17.nèn()芽18.波光lín lín()( ) 19.梗( ) 20.攲斜( ) 21.祷告( ) 22.徘徊( )( ) 23.荫蔽( ) 24.并dì() 25.zǐ()妹26.心xù() 27.hàn dàn()() 28.烦mèn() 29.mù()浴30.nì()笑31.花bàn() 32.流转() 33.遮蔽( )( )【词语理解】1.她(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2.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来回翻身)地睡不了觉。
3.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4.后来发生了(思想、意见等不一致;有差别)。
5.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梳理:第二单元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下面是为您推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梳理: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梳理整理:一、字音字形瘫痪(tān huàn)暴怒(nù)沉寂(chén jì)侍弄(shì nòng)捶打(chuí)憔悴(qiáo cuì)央求(yāng)絮叨(xù dāo)诀别(jué)淡雅高洁烂漫(làn)翻来覆去(fù)喜出望外(wàng)信服(xìn)分歧(qí)取决(jué)一霎(shà)两全粼粼(lín)各得其所煎熬(áo)拆散(chāi)并蒂(dì)梗(gěng)匿笑(nì)沐浴(mù yù)祷告(dǎo)姊妹(zǐ)亭亭(tíng)徘徊(pái huái)遮蔽(bì)心绪(xù)流转荫蔽(yīn)笑嘻嘻(xī)林荫(yīn)嗅(xiù)衍生(yǎn)花瑞(ruì)繁杂(fán)烦闷(mèn)菡萏(hàn dàn)攲斜(qī)二、词语解释憔悴:形容人面色不好,瘦弱。
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各得其所:人或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匿笑:偷偷地笑。
花瑞:花带来的好兆头。
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待放。
攲斜:倾斜,歪斜。
攲:倾斜。
三、文常1、《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2、《散步》选自《中国青年报》。
莫怀戚(1951—2021),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作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如下:
1. 词语辨析:区分近义词、反义词、形近词等。
例如:证明与证据、危险与安全、义务与权利等。
2. 词语拼写:常见字词的拼写规则、常见字词的构词法等。
例如:“哥哥”的拼写、检查词的基本构成等。
3. 短语搭配:常见短语的搭配方法、短语的用法等。
例如:看望病人、后天见等。
4. 句子成分: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句子的附加成分等。
例如:找出句子的主语、宾语等。
5.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认识与运用。
例如: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物品的数量。
6. 课文理解:课文的主旨、课文的细节等。
例如: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7. 课文背诵:课文的背诵与朗读。
例如:熟记课文的内容,并能流利地朗读出来。
8. 写作技巧:书写规范、用词准确、表达逻辑等写作技巧。
例如:注意字迹工整、语言表达准确等。
以上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二单元知识梳理一、重点字音捶.打(chuí) 央.求(yāng) 诀.别(jué) 淡雅.(yǎ) 攲.斜(qī)烂漫.(màn) 熬.(áo) 分歧.(qí) 霎.时(shà) 粼.粼(lín) 嫩.芽(nèn) 拆.散(chāi) 蹲.下(dūn) 蒂.(dì) 嗅.(xiù) 衍.(yǎn) 梗.(gěng) 匿.笑(nì) 祷.告(dǎo) 荫.蔽(yīn)姊.妹(zǐ) 徘徊.(huái) 心绪.(xù) 流转.(zhuǎn) 憔悴..(qiáo cuì)菡萏..(mù yù) 翻来覆.去(fù) 絮.絮叨叨(xù)..(hàn dàn) 沐浴二、重点词语瘫痪侍弄整宿憔悴仿膳豌豆诀别烂漫熬过嫩芽信服蹲下拆散分歧散步匿笑花瓣林荫祷告繁衍沐浴花瑞菡萏徘徊敧斜荫蔽无奕柳絮雪骤絮叨一霎时笑嘻嘻水波粼粼翻来覆去三、重点释义(1)沉寂:十分寂静。
(2)侍弄: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
(3)捶打:用拳头或器物撞击物体;砸。
(4)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5)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6)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7)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8)粼粼:文中形容水明净。
(9)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10)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于”字)。
(11)匿笑:偷偷地笑。
(12)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13)攲斜:倾斜,歪斜。
攲,倾斜。
(14)心绪:心情(多就安定或紊乱而言)。
(15)流转:流动转移,不固定在同一个地方。
(16)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17)翻来覆去:来回翻身。
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注意(18)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部编版七下语文第二单元课堂笔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堂笔记一、知识点梳理1. 文学常识与背景《黄河颂》:光未然创作,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中华民族英雄儿女发出的战斗宣言。
《最后一课》:都德所著,是一篇表现法国人民爱国思想的小说。
故事背景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爱国的法国师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表现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怀。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创作,是一篇散文,作者抒发了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2. 词语积累与运用词语积累:本单元涉及大量与爱国、抗争、思念等情感相关的词语,如“澎湃”、“宛转”、“祈祷”、“泛滥”等。
需要理解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并学会在适当语境中运用。
举例:在《黄河颂》中,“澎湃”一词用来形容黄河水势浩大、波涛汹涌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黄河的雄壮气势。
3. 句子赏析与理解修辞手法:本单元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举例:在《土地的誓言》中,“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作者对故土的深切思念之情。
句子深层含义:部分句子不仅表达了表面意思,还蕴含了深层含义,需要仔细体会。
举例:在《最后一课》中,“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说语言的重要性,实际上是在强调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4. 主题思想与情感主题思想:各篇文章均围绕爱国、抗争、思乡等主题展开,通过不同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传达了深厚的情感。
举例:在《土地的誓言》中,作者通过回忆故乡的美好景象和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抗战决心。
5. 写作手法与技巧人物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五、《秋天的怀念》《秋天的怀念》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散文。
此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
全文语言平淡、文字朴实,没有经过精心的编织与雕琢,但却句句含情,字字如金。
正音正字瘫痪(tānhuàn) 暴怒(bàonù) 沉寂(chénjì) 捶打(chuídǎ) 憔悴(qiáocuì) 央求(yāngqiú) 神色(shénsè) 敏感(mǐngǎn) 诀别(juébié) 淡雅(dànyǎ) 深沉(shēnchén) 烂漫(lànmàn) 喜出望外(xǐchūwàngwài) 絮絮叨叨(xùxùdāodāo)词语解释瘫痪tān huàn: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的丧失活动能力。
比喻机构涣散、混乱,不能正常工作。
暴怒bàonù:大怒;亦形容水势凶猛激荡沉寂chénjì:非常寂静;杳无音讯。
捶打chuídǎ:用拳头或锤子敲打。
憔悴qiáocuì:黄瘦;瘦损。
形容人脸色不好。
央求yāngqiú:恳求,乞求神色shénsè:神情面色敏感mǐn’gǎn: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诀别juébié:分别;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烂漫lànmàn:色彩鲜丽;坦荡,无做作絮絮叨叨xùxu-dāodāo:形容说话啰嗦淡雅dànyǎ:(颜色花样)素净雅致;(花草等的香气)清淡深沉shēnchén:指声音低沉;形容程度深;沉稳,不外露。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总结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总结一. 字词梳理熬⎩⎨⎧āo 熬白菜áo 熬夜 散⎩⎨⎧s àn 散步s ǎn 散漫 铺⎩⎨⎧p ū 铺着p ù 当铺荫⎩⎨⎧y īn 树荫:树木枝叶在日光下形成的阴影y ìn 荫庇:遮蔽;庇护。
后专指子孙因先世勋爵而受封、入仕应⎩⎨⎧y īng 应有尽有:该有的全都有。
形容很齐全y ìng 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
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荷⎩⎨⎧h é荷花:莲的花,夏天开放,为红色或白色,有清香h è 重荷:过重的负荷 4. 形近字⎩⎨⎧瑞(ru ì):玉制的符信,作凭征,有清香。
用瑞雪端(du ān ):站得直端正揣(chu ǎi ):估量,忖度揣测⎩⎨⎧梗(g ěng ):一种树。
从中作梗埂(g ěng ):小坑。
田埂哽(g ěng ):言语受阻,不能畅通。
哽咽5. 易写错字墙壁 捶打 翻来覆去 飘落 取决 分歧 领袖拆散 水波粼粼 花瓣 攲斜 莲蓬 菡萏 荫蔽8. 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否 ” 9.文言词类活用①友人惭(形容词作动词,感到惭愧) ②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作动词,约定) ③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10. 文言词一词多义①而⎩⎨⎧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表时间短促,不久,一会儿)相委而去(表顺接)②日⎩⎨⎧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名词,日子)期日中(名词,太阳)③乃⎩⎨⎧乃去后乃至(才)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是)④时⎩⎨⎧时元方时年七岁(当时)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时常)二. 文学常识 1. 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特点是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
根据内容和表达方法的不同,散文主要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1)叙事散文:即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表达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思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附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第二单元1.易错字音诧.(chà)异 郝叟.(sǒu) 踱.(duó)步 磨损.(sǔn) 祈祷..(qí dǎo) 钥匙..(yào shi) 惩(chéng)罚 挚.(zhì)痛 嗥.(háo)鸣 斑斓.(lán) 谰.(lán)语 镐.(gǎo)头 亘.(gèn)古 蚱.(zhà)蜢 机杼.(zhù) 可汗..(kè hán) 哽.(gěng)住 2.易错字形澎湃.. 气魄. 狂澜. 懊.悔 喧.闹 怪诞.污秽. 田垄. 默契. 戎.机 红妆. 云鬓.3.多音字屏⎩⎨⎧ píng(屏障)bǐng(屏气) 强⎩⎨⎧qiáng(坚强)qiǎng(强迫) jiàng(倔强)奔⎩⎨⎧bēn(奔走)bèn(投奔) 柏⎩⎨⎧bó(柏林)bǎi(柏油)帖⎩⎨⎧tiē(服帖)tiě(请帖)tiè(字帖) 匙⎩⎨⎧shi (钥匙)chí(汤匙) 4.形近字⎩⎨⎧锯(jù):锯子剧(jù):剧烈据(jù):根据⎩⎨⎧帖(tiè):字帖贴(tiē):粘贴 ⎩⎨⎧谰(lán):谰语斓(lán):斑斓澜(lán):波澜⎩⎨⎧绕(r ào):缠绕饶(ráo):丰饶娆(ráo):妖娆 ⎩⎨⎧涌(yǒng):涌现踊(yǒng):踊跃俑(yǒng):陶俑九曲连环浩浩荡荡磨刀霍霍扑朔迷离1.比喻: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一、重点字音 巅.(di ān) 劈.头(p ī) 气魄.(pò) 狂澜.(lán) 浊.流(zhuó) 宛.转(w ǎn) 哺.育(b ǔ) 屏.障(píng) 榜.样(b ǎng) 攀.谈(p ān) 峭.壁(qiào) 咀嚼.(jué) 呜咽.(yè) 督.促(d ū) 灌.输(guàn) 誓.言(shì) 胸膛.(táng) 嗥.鸣(háo) 山涧.(jiàn) 斑斓.(lán) 缠.绕(chán) 亘.古(gèn) 默契.(qì) 田垄.(l ǒng) 埋葬.(zàng) 镐.头(g ǎo) 土壤.(r ǎng) 禾稻.(dào) 丰饶.(ráo) 污秽.(huì) 耻辱.(r ǔ) 机杼.(zhù) 军帖.(ti ě) 可汗.(hán) 辔.头(pèi) 啾.啾(ji ū) 朔.气(shuò) 金柝.(tuò) 红妆.(zhu āng) 云鬓.(bìn) 苛.捐杂税(k ē) 酣.然入梦(h ān) 不可捉摸.(m ō)二、重点词语气魄 狂澜 浊流 宛转 哺育 屏障榜样 攀谈 峭壁 咀嚼 呜咽 督促灌输 誓言 胸膛 嗥鸣 山涧 斑斓缠绕 亘古 默契 田垄 埋葬 镐头土壤 禾稻 丰饶 污秽 耻辱 机杼军帖 可汗 辔头 朔气 金柝 红妆云鬓 苛捐杂税 酣然入梦 不可捉摸 浩浩荡荡三、重点释义(1)气魄:魄力;气势。
(2)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3)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4)宛转:诗中指弯弯曲曲地延伸。
(5)体魄:体格和精力。
(6)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部编版)
答: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表现出母亲对时刻为孩子着想,母爱的细腻。
(4)为什么母亲对于“跑”、“踩”之类的词语比“我”还敏感?
答:因为母亲不想让双腿瘫痪的“我”听到这些词而回想往事,引来更多的伤心。母亲的敏感足以体现她对“我”细致入微的关爱。
(1)内容:补充交代母亲病情的严重。
在重病的情况下,她仍无微不至、不厌其烦的关心我,开导我,更表现出母亲的坚强和隐忍。
(2)结构:为下文母亲离世做铺垫。
例句3: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1)内容:补充交代无亲临终前仍牵挂自己的儿女,为儿女操劳,表现母爱的无私伟大。
絮絮叨叨(xùxùdāo dāo):形容说话啰嗦。
烂漫(làn màn):绚烂。
翻来覆去(fān lái fùqù):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二、文学常识
《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体裁)。
三、文章主旨
本文讲述了虽重病缠身,仍体贴入微的照顾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在临终前还在挂念儿女的母亲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四、内容理解
1、文章反复写“看花”的原因有哪些?
(1)“看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线索。
(母亲央我看花——我答应看花——母亲去世不能陪我看花——我和妹妹看花)
(2)“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3)“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4)母亲生前爱花,反复写看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2、叙述方式:插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归纳一.字词归纳①悄:qiǎo(悄然)qiāo(悄悄)②宿:sù(宿舍)xiǔ(整宿)xiù(星宿)③熬:āo (熬白菜)áo(煎熬)④强:qiáng(强壮)qiǎng(强迫)jiàng(倔强)⑤荷:hé(荷叶) hè(负荷)⑥闷:mēn(闷热) mèn(烦闷)⑦会:kuài(会计) huì(会议)⑧卷:juàn(试卷) juǎn(卷入)⑨便:pián(便宜) biàn(方便) pián(大腹便便)3.形近字梳理①侍(shì)侍弄待(dài)等待恃(shì)有恃无恐峙(zhì)对峙②诀(jué)诀别决(jué)取决快(kuài)快乐块(kuài)一块缺(quē)缺口③瓣(bàn)花瓣辨(biàn)辨别④蓬(péng)莲蓬篷(péng)帐篷小试牛刀:第二单元字音:瘫痪..(tān huàn)暴怒..(bào nù)沉寂.( jì)侍.弄(shì)捶.打(chuí)憔悴..(xù dāo)诀.别(jué)烂漫.(màn)..(qiáo cuì)央求..(yāng)絮叨整宿..(zhěng xiǔ)信.服(xìn)分歧.(qí)取决.(jué)翻来覆.去( fù)一霎.(shà)粼.粼(lín)并蒂.(dì)花梗.(gěng)匿.笑(nì)沐浴..(mù yù)祷.告(dǎo)姊.妹(zǐ)亭.亭(tíng)遮.蔽(zhē)徘徊..(hàn dàn)攲.斜(qī)..(pái huái)心绪.(xù)荫蔽..(yīn)菡萏第二单元字形:沉 jì(寂) dǎo告(祷) làn漫(烂) qiáo cuì(憔悴)分qí(歧)取jué(决) zǐ妹(姊) tān huàn(瘫痪)shì弄(侍) xù dāo(絮叨) jué别(诀) xìn服(信)4.重点词语释义(1)两字词语侍弄: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5、《秋天的怀念》一、文学常识体裁:散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1. 文章几次写到秋天?答:文章两次写秋天,一次是在母亲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
“秋天是背景的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2. 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3. 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答: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其主要寓意为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
“我”也走出了人生低谷,乐观生活。
”4. 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答: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的忍耐.理解和宽容,“悄悄地“偷偷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5.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答;可以看出,母亲喜欢花,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可为了“我”,她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养花。
6. 在痛苦的弥留之际,母亲心里只惦记着儿女。
7.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答:“扑”和“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很强烈,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极尽所能地劝抚.安慰“我”。
“忍住哭声”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和内心的沉重。
8.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挡在窗前”是怕“我”触景生情。
“挡”挡住的不是落叶,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情绪。
9.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分析这句话。
答:“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
“央求”写出了母亲的耐心.慈祥,即使“暴怒无常”的“我”也不由得为之感动。
10. 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祥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答: “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的品格:淡雅.高洁.深沉。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总结归纳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总结归纳
以下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总结归纳:
一、单元内容概述
本单元选取了四篇现代文和两篇文言文,主要介绍了不同文体、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
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重点知识梳理
现代文基础知识:学习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手法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文。
散文、小说鉴赏:通过阅读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学习如何分析作品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诗歌欣赏:学习如何欣赏现代诗歌,了解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要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文言文阅读:通过阅读文言文,学习古汉语基础知识,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学习方法建议
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在阅读文章时,既要注重细节,又要把握整体,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注重笔记和总结:做好笔记和总结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提高学习效果。
多读多练:阅读理解能力需要不断地练习和积累,多读多练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
培养语感:通过大量地阅读和背诵,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四、拓展性学习建议
课外阅读推荐:推荐学生阅读本单元课文作者的其他作品,以及同类文体的经典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写作练习: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语言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文学鉴赏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主要包括《诗》、《骆驼祥子》和《在课堂上》,以下是对这三个部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一、《诗》1. 诗的定义和特点:诗是一种通过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展示作者感情、思想和想象力的文学形式。
诗的特点包括押韵、对仗、节奏感和意境等。
2. 诗歌鉴赏:学习诗歌鉴赏,要关注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意象和修辞手法等。
可以通过朗读、分析诗句和理解诗歌内涵等方式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诗歌体裁:包括有诗体、词体、曲体等。
学习不同的诗歌体裁可以拓宽视野,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
二、《骆驼祥子》1. 作品背景:《骆驼祥子》以1920年代的京城为背景,通过描写祥子的艰辛生活和奋斗经历,反映了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
2. 人物形象:主要的人物有祥子、鸦片小贩、狗妮子、尚小云等。
祥子是一个勤奋、坚强但又不幸的年轻人,他通过各种手段努力奋斗,寻求个人的尊严和幸福。
3. 情节:《骆驼祥子》通过祥子的奋斗过程以及他与不同人物的交往,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悲惨和无奈,也揭示了个人命运的局限和社会的偏见。
4. 主题:主要包括人生的价值、社会的冷酷以及命运的残酷等。
通过祥子的苦难旅程,揭示了贫困与艰辛的现实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三、《在课堂上》1. 作品背景:该文描述了作者在课堂上观察和思考的情景,呼吁学生珍惜课堂的学习时光。
2. 课堂学习方法:通过作者观察到的学生们的现象和问题,揭示了一些学习方法和态度,如集中注意力、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等。
3. 教育意义:文章强调了课堂的重要性和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倡导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专心听讲、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以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涵盖了《诗》、《骆驼祥子》和《在课堂上》三个主题。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培养诗歌鉴赏能力,了解《骆驼祥子》中的社会现实和人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及珍视课堂学习的重要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梳理(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梳理(附答案)5.《黄河颂》一、内容赏析(一)序曲1.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两块。
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2.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3.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拟人。
(二)主体:望黄河1.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
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2.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3.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三)主体:颂黄河1.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
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2.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四)尾声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的精神二、理解主题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不是。
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消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场,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活力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发奋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④空灵:灵敏而不可捉摸⑤秀气:娟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5、《秋天的怀念》一、文学常识体裁:散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1. 文章几次写到秋天?答:文章两次写秋天,一次是在母亲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
“秋天是背景的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2. 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3. 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答: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其主要寓意为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
“我”也走出了人生低谷,乐观生活。
”4. 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答: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的忍耐.理解和宽容,“悄悄地“偷偷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5.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答;可以看出,母亲喜欢花,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可为了“我”,她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养花。
6. 在痛苦的弥留之际,母亲心里只惦记着儿女。
7.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答:“扑”和“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很强烈,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极尽所能地劝抚.安慰“我”。
“忍住哭声”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和内心的沉重。
8.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挡在窗前”是怕“我”触景生情。
“挡”挡住的不是落叶,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情绪。
9.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分析这句话。
答:“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
“央求”写出了母亲的耐心.慈祥,即使“暴怒无常”的“我”也不由得为之感动。
10. 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祥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答: “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的品格:淡雅.高洁.深沉。
同时也表明了“我”已经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11.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答:可以看出母亲觉得自己很粗心,对自己说的话很敏感,怕儿子伤心,周到保护儿子,照顾儿子情绪。
12. “我”和妹妹到北海看花的心情:愧疚怀念:怀念亲爱的母亲;热爱:对生活充满希望:为自己的任性和无理感到懊悔;6、《散步》一、文学常识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
重庆人。
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1.能不能把第三自然段“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中的“熬”换成“度过”?为什么?答:(1)不行(2)因为“熬“在文中是”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强调母亲过冬不容易,而”度过“仅指时间上的过去,不能体现”忍受“。
2.“我“为什么一定要要母亲去散步?答: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我”很会替母亲着想,如果把母亲一个人冷落在家,母亲会孤独寂寞,这儿写出了母子间浓浓的亲情。
3.人物性格:“我”:孝顺老人,不溺爱孩子;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儿子:懂事,聪明,活泼。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说说你对着句话的理解。
回答1:老人家和儿女,就是“我“和妻子的整个世界,他们吧照顾老人,呵护儿女这个重担背负起来,用最认真的态度.最稳健的步伐走在这生命历程中,这是对生命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回答2:每个家庭都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几代人组成的。
中年人以他们强烈的责任感挑起了家庭的两头重担,一个个家庭完整和谐.幸福美好,而整个世界也是有一个个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和睦美好才能使整个世界更和睦,人类的生命才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7、《散文诗两首》一、作者简介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
他的诗集有《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
1913年他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原名谢婉莹。
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诗集《繁星》《春水》。
她的创作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3《金色花》描写了三次嬉戏:①让母亲嗅到花香②投影到母亲读的书页上③跳到母亲面前变成孩子4、《金色花》中心思想《金色花》这首散文诗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写的。
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进行想象,描绘了儿童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了儿童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5、《荷叶母亲》中“我”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6、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因为“我”看到荷叶护莲,就像坚强的母亲对儿女深情的关爱和勇敢无畏的守护一样。
7、文章第⑧段的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8、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理解:本段是文章的主旨。
把母亲比喻成荷叶,把“我”比喻成红莲,“心中的雨点”象征着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
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
(托物言情的写法)9、《荷叶母亲》中心思想这首散文诗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隐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世说新语》二则一、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一)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二)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
今义: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古义:离去、离开今义:前往。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点拨:融洽欢快轻松。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点拨:“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
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3、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4、《陈太丘与友人期》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1、文中对谢道韫的评价如何?点拨:聪明有才学。
2、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点拨: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点拨: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
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点拨: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5、通过文章对这两个人的描写,以及对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的记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元方:明事理、懂礼仪;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启示: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6拓展延伸:(1)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词: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句:①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⑤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2)你还知道哪些古代聪明小孩的故事。
答: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王冕四岁画画曹植七岁做诗甘罗十二岁做宰相岳柱八岁指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