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东部盆地群早白垩世早期海侵作用续探——以鸡西盆地鸡D7.

合集下载

第十二章中国煤田地质特征概述

第十二章中国煤田地质特征概述

第十二章 §2中国的含煤地层和聚煤盆地 构造的基本特点
综上所述,中国聚煤盆地从晚古生代到中、 新生代,总体演化趋势是:
大型内陆碎屑陆表海聚煤坳陷
大型内陆湖盆坳陷(古前陆塌陷)
断陷盆地群(湖盆为主)
山间小型坳陷和断陷盆地
第十二章 中国煤田地质特征
§3 聚煤古地理环 境和古气候的演变
第十二章 §3聚煤古地理环境和 古气候的演变
第十二章 §3聚煤古地理环境和 古气候的演变
早二叠世华北、西北地区广泛海退的同时,华南地区 的海域范围则继续扩展,海水向西北上扬子古陆区快速侵 漫,沿古陆边缘的泻湖潮坪环境发育早期含煤沉积,并迅 速被广海碳酸盐沉积所代替。早二叠世晚期,由于东吴运 动的影响,华南广大地区隆起为陆,海水退居东南隅,在 海西期造山带的前缘堆积了滨海碎屑含煤岩系。晚二叠世 早期,海水由西南方向再度进侵。在海域不断扩大的趋势 下,华南地区呈现比较复杂的岛海古地理景观,海陆穿插, 沉积类型多样。东南沿海为陆相、过渡相碎屑含煤沉积, 盆地中部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含煤沉积,黔西、滇东地 区则持续发育大型三角洲复合体,为煤层最富集的地区。 随着海域不断扩展,聚煤带向古陆方向迁移。晚二叠世晚 期,华南地区再次被广海淹没,以碳酸盐和硅质沉积为主, 含煤沉积则局限于川滇古陆东侧的滇东、黔西和川西一带。
中国煤盆地富煤带的展布和特厚煤层的形成, 也受着盆地构造演化的制约。厚煤层或特厚煤层 的形成,主要是在基底沉降稳定和坳陷速率适当 的部位。最有利于聚煤的盆地是发育在刚性地块 上的晚古生代坳陷型盆地及继承性的中生代坳陷 盆地,其次是发育在已经稳定的褶皱带上的中、 新生代盆地。
第十二章 §2中国的含煤地层和聚煤盆地 构造的基本特点
南宁
广州

煤的形成齐全的地质年代表

煤的形成齐全的地质年代表

煤的地质年代geological ages of coalmei de diz加niall(lai 煤的地质年代(geol呼eal ages诚coal) 指煤层形成的年代。

它可根据含煤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特征和成煤植物特征,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和煤层、地层对比法等确定。

附表为参照1989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CS)的地球地层表列出的煤的地质年代表。

表中给出了煤的年龄值、相应的生物演化过程、形成的主要煤种以及中国主要成煤期。

煤的生成受植物演化、古气候、古地理、古地壳构造运动诸因素制约。

繁茂的植物、温暖潮湿的气候、低洼平坦的地形煤的地质年代表于以及缓慢下沉的地壳运动对成煤有利。

在晚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里纪、新生代中的第三纪均具备上述成煤条件,是世界重要成煤期。

而石炭纪和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则是中国重要成煤期。

在元古代地层中发现有菌藻植物形成的煤,这种煤在中国南方的早古生代地层中分布较广,称为石煤,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石炭纪和二叠纪成煤的主要煤种是烟煤,其次是无烟煤。

在此时期,中国南北方都有重要煤层生成,特别是北方的石炭纪和二叠纪煤田是中国重要的炼焦用煤基地。

侏罗纪成煤的煤种主要是揭煤和低煤化度烟煤,也有中煤化度烟煤,常含有厚煤层或巨厚煤层。

第三纪成煤的主要煤种是褐煤和长焰煤。

地质年代表年代单位年代符号各纪年数(百万年)距今年数(百万年)主要现象华南赋煤区二叠系含煤地层在杭州-鹰潭-赣州-韶关-北海一线以南的东南地层分区,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在闽西南、粤东、粤中称童子岩组,在浙西称礼贤组,在赣东一带称上绕组。

在连云港-合肥-九江-株州-百色一线以南的江南地层分区,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为海陆交互相的龙潭组,其次是以碳酸盐为主的合山组。

在龙门山-洱海-哀牢山一线以东、秦岭-大别山以南的扬子地层分区,上二叠统含煤地层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的称吴家坪组,以海陆交互相为主的称龙潭组和汪家寨组,以玄武岩屑为主的陆相沉积称宣威组。

黑龙江省逊克县二皮河区煤炭普查方法及成果

黑龙江省逊克县二皮河区煤炭普查方法及成果

黑龙江省逊克县二皮河区煤炭普查方法及成果作者:孙凤娇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以黑龙江省逊克县二皮河区煤炭普查工作为基础,论述了红锈沟盆地北部建兴组(K1jn)含煤性,及各可采煤层分布范围,煤层厚度以及煤质变化情况,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逊克县二皮河区;煤炭普查;方法;成果中图分类号:S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6-0273-01为促进小兴安岭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顺利实施,缓解当地能源供应紧缺的现状,满足当地工矿企业及民用能源需求,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研究院在黑龙江省逊克县二皮河区开展了煤炭普查工作,大致查明红锈沟盆地北部建兴组(K1jn)含煤性,大致查明各可采煤层分布范围,煤层厚度以及煤质变化情况,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依据。

1、勘查区概况1.1勘查区位置本次工作区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含煤盆地红锈沟盆地北部二皮河一带。

行政区划属黑龙江省逊克县,地面林业资源归伊春市红星区林业局管理。

1.2勘查区地质1.2.1 区内地层根据以往地质工作成果及本次钻探工程揭露,区内发育的地层自下而上有白垩系下统宁远村组(K1n)、建兴组(K1jn),新近系孙吴组(N1-2s)、第四系更新统大熊山玄武岩(βQ1d)、哈尔滨组(Qp3h)、全新统低漫滩堆积层(Qh2)。

1.2.2 区内构造本区位于红锈沟盆地南部二皮河林场凹陷内,据以往电法勘探成果,基底最大深度1900m 左右,从整体形态来看,凹陷南部加深,并以条带状向北部延伸地层逐步变浅。

区内发育F1、F2、F3断裂。

二皮河林场凹陷形态大致呈“簸箕”状,位于二皮河林业经营所一带,东至F1断层(或与老岩相接),西至F2断层,西南面开口延深。

该凹陷整体为一宽缓复合向斜,走向近北东,西翼倾角5-10°左右,东翼倾角10°左右,受F1断层影响,局部倾角可达30°。

凹陷内沉积了白垩系、新近系、第四系地层,发育可采煤层。

鸡西与勃利盆地动力学演化机制探讨

鸡西与勃利盆地动力学演化机制探讨

接受沉积 , 由山麓 冲积扇一 河流三角洲平原一湖泊三角洲一滨浅
湖相沉积 , 盆地逐渐扩大 , 这一阶段水体总体上较浅 , 盆地沉 降主 随后 , 盆缘断裂活动减缓 , 盆地总体表现为稳定 下陷 , 盆地水
为构造—沉积旋 回的早期一盆地形成期 。 城子河组与下伏地层滴道组间为平行不整合关 系 , 之 间具沉 要是粗碎屑岩为主 ,
早 白垩世早期 引张裂陷 阶段 , 是 中国东部 及邻 区裂 陷盆地主
流三角洲平原—滨海一 泥炭 沼泽—滨 湖环境 , 总体上代 表了盆地 要形 成和发育 时期 。这个时期敦一密断裂 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 , 控制了其 两侧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 盆地形成 时引张应力方向为 近南北 向 , 与断裂带右旋走滑拉分作用是一致 的。
盆地 内含煤岩 系由下 至上可分 为滴道组 、 城子河组 、 穆棱 组
3个地层单元 。
1 . 滴 道 组
过程控制着盆地 的充填演化 , 因此盆地断裂对沉积层序的发育具 有控制作用 。鸡西与勃利盆地 的构造演化 , 总体上经历 了三个裂
第一裂陷期 以间歇性快速沉 降为特点 ; 第二 裂陷期 以持续 滴道组下部 以砾岩 、 砂砾岩为主 , 砾 石与砂之间混杂堆积 , 具 陷期 :
2 . 盆地 演化 的构 造 沉 积 旋 回
河漫滩 、 滨 浅湖泥炭 沼泽 沉积特征 。上部为火 山岩与沉积 岩交互
湖一泥炭沼泽环境的沉积产物。
2 . 城 子 河 组
晚侏 罗— 早 白垩世 的构造运动导致 的裂陷作用形 成鸡西 与
随着断 裂活 动的逐渐加强 , 形成 了断陷盆地并 沉积形 成了沉火 山岩夹层 。滴 道组为 山麓 冲积 扇—河流—滨浅 勃利盆地 的雏形 ,
该部分为城 子河组主要含 煤段 , 其砂岩具平行 层理 、 槽状交 错层 导地位 , 盆缘 出现 冲沉积扇体系 , 聚煤作用减弱至消失 , 为盆地构

黑龙江东部盆地群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黑龙江东部盆地群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p ae a dfr e nu i r rt y e ai; s g o gh nF r a o ,h ai o pw s nteet - h s , n m da n o po t s ④ t ei D n sa o t n tebs g u a xe o fm op b n a n m i nr o h n
guFr tn h szi adC nzi t t i eo t no ebs opcnb iie t s ae: a o i .T eMeoo n eooc e o c vli fh ai g u a edvddi o i s gs ① mao c c n uo t nr n x t
( u sa o ai )a d MuigF r ai ( h sa om t n ,te w o ei a n te dpes n Y nh nF r t n n l o t n Z uh n F r ai ) h h l rg n w so h ersi m o n m o o e o o
s g f ubnFr ai o gogFr t n tenr enp ro ai go pw so ed pes n ② s g t eo ii om t nt D n n o i ,h o h r at f s u a nt e rsi ; t e a S o o r ma o t b nr h o a i ia o a o nDd oF r t n(P ieF r t n ,f me eiso l r e ais ③ s g fC e gieF r ai m i e omao ) o d asr f ma i db s ; d i r e s lf t n t eo h nz om t n a h o
体处于坳陷阶段 ,形成统一的原型盆地 ;④ 东山组 时期 ,黑龙 江东部 盆地群进入 伸展裂 陷阶段 ;⑤ 猴石沟组时期 ,随着桦 南隆起 、密山隆起快速隆升 ,统一的东部盆地群遭到破 坏 ,转 向各个 盆地 的独

煤的形成齐全的地质年代表

煤的形成齐全的地质年代表

煤的地质年代geological ages of coalmei de diz加niall(lai 煤的地质年代(geol呼eal ages诚coal) 指煤层形成的年代。

它可根据含煤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特征和成煤植物特征,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和煤层、地层对比法等确定。

附表为参照1989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CS)的地球地层表列出的煤的地质年代表。

表中给出了煤的年龄值、相应的生物演化过程、形成的主要煤种以及中国主要成煤期。

煤的生成受植物演化、古气候、古地理、古地壳构造运动诸因素制约。

繁茂的植物、温暖潮湿的气候、低洼平坦的地形煤的地质年代表于以及缓慢下沉的地壳运动对成煤有利。

在晚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里纪、新生代中的第三纪均具备上述成煤条件,是世界重要成煤期。

而石炭纪和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则是中国重要成煤期。

在元古代地层中发现有菌藻植物形成的煤,这种煤在中国南方的早古生代地层中分布较广,称为石煤,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石炭纪和二叠纪成煤的主要煤种是烟煤,其次是无烟煤。

在此时期,中国南北方都有重要煤层生成,特别是北方的石炭纪和二叠纪煤田是中国重要的炼焦用煤基地。

侏罗纪成煤的煤种主要是揭煤和低煤化度烟煤,也有中煤化度烟煤,常含有厚煤层或巨厚煤层。

第三纪成煤的主要煤种是褐煤和长焰煤。

地质年代表华南赋煤区二叠系含煤地层在杭州-鹰潭-赣州-韶关-北海一线以南的东南地层分区,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在闽西南、粤东、粤中称童子岩组,在浙西称礼贤组,在赣东一带称上绕组。

在连云港-合肥-九江-株州-百色一线以南的江南地层分区,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为海陆交互相的龙潭组,其次是以碳酸盐为主的合山组。

在龙门山-洱海-哀牢山一线以东、秦岭-大别山以南的扬子地层分区,上二叠统含煤地层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的称吴家坪组,以海陆交互相为主的称龙潭组和汪家寨组,以玄武岩屑为主的陆相沉积称宣威组。

上二叠统含煤地层存在明显的穿时现象,含煤层位由东向西抬高,在东南分区为下二叠统,在江南分区为下二叠统上部的茅口阶(龙潭组下部),在扬子分区为上二叠统龙潭阶和长兴阶(均为龙潭组)。

对松辽盆地白垩纪海侵事件的质疑

对松辽盆地白垩纪海侵事件的质疑

对松辽盆地白垩纪海侵事件的质疑刘震华;郑荣才;郭璇【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提出了松辽盆地白垩纪有过海侵作用的新观点.海源生物、钙质超微化石、海绿石等指相化石及矿物的发现被认为是松辽盆地白垩纪海侵的主要证据.结合松辽盆地岩相古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松辽盆地海侵事件提出了质疑.全球海平面变化与湖侵高水位的不一致,盆地东部榆树水系的发现及地球化学等资料表明白垩纪时松辽古湖盆是封闭湖盆.海源生物、海绿石等的发现只能说明古湖盆水体的咸化作用,海侵论依然缺乏海侵的有效证据.【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3(034)003【总页数】4页(P357-360)【关键词】海源生物;海绿石;湖(海)侵;咸化;地幔卤水;油气生成【作者】刘震华;郑荣才;郭璇【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成都610059;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兰州730020;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成都610059;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兰州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随着松辽盆地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松辽盆地白垩系中发现有关海源生物、自生海绿石等具有指相标志性矿物,引起黄第藩、高瑞祺、裘松余等一些研究人员的注意,并提出了松辽盆地白垩纪有过海侵作用的新观点[1-4]。

20世纪90年代在白垩系中还发现了钙质超微化石[5],使这一观点有了更多的支持。

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渤海湾盆地古近纪是否发生过海侵的问题争论了二十多年,至今尚无定论。

尽管“海侵”论者提供了矿物学、岩石学、古生态学以及地球化学等多种证据和标志,但是因为这些标志与标准海相标志比较,都有一定差别,而且至今没有发现确实可靠的海侵通道和明显的海相沉积层,所以又出现了“海泛”论、“海啸”论等[6]。

松辽盆地是否发生过海侵,不仅涉及盆地的地质演化,而且还涉及到陆相、海相烃源岩及陆相、海相成因油气等重大问题,更重要的是对盆地的油气勘探也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主要的成煤时代及其成煤环境演化

中国主要的成煤时代及其成煤环境演化

浅论中国主要的成煤时代及其成煤环境演化宋佳益新公司地质勘察部摘要:煤是分布十分广泛的沉积矿床,控制其分布的有各种因素,如植物演化,海陆分布,海水进退,地壳运动,构造开展,古气候的分布和变化等。

中国主要成煤时期为石炭-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本文介绍了中国主要成煤时期的地质构造总体演化历程,以煤层所含化石为直接证据,论述了中国主要的成煤时代演化及主要含煤地层,分析了中国各个主要含煤地区环境的演化,并简要介绍了含煤地区的地质构造与各主要成煤时期的古气候特征。

关键词:成煤时代;成煤环境;煤盆地;聚煤期;1、中国主要的聚煤期及含煤地层从早古生代腐泥煤类的石煤至第四纪泥炭,共有14个聚煤期,其中最重要的聚煤期是:华北石炭-二叠纪,华南二叠纪,晚三叠纪,西北早,中侏罗世,东北晚侏罗-早白垩世,以及东北,西南及沿海第三纪,共7个主要的聚煤期。

早,中侏罗世聚煤期煤炭资源量占全国总量的60%,华北石炭-二叠纪聚煤期资源量占全国资源总量的26%。

1.1 古生代主要聚煤期我国早古生代聚煤主要是浅海,滨海藻菌类形成的腐泥无烟煤,以下寒武统煤层的煤层的煤质较好,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

真正的腐泥植煤是从晚古生代植物登陆成林才形成的。

泥盆纪原始陆生植物形成的煤层零星分布于XX、、XX和等地。

其中,封开煤厚1m左右,具有一定的开采价值。

石炭纪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聚煤期之一。

早石炭世晚期以鳞木、古芦木和种子蕨类为主的植物群形成大面积的沼泽森林,华南早石炭世大圹阶自下而上可分为:旧司组、上司组和摆左组,、的旧司组及其相当的地层中含有煤层。

测水组大致相当于旧司组的上段,以湘中地区煤层发育最好。

叶家圹组为陆生相含煤地层,依据植物化石,自下而上可分为A,B,C,D四段。

其中,A段为主要含煤层段,可与韦宪阶比照:B段已相当于纳缪尔阶。

由此可见,早石炭世含煤地层自西面向东北显示层位抬高的时迁现象。

晚石炭世地球上出现了明显的植物地理分区,我国主要属于华夏植物地理区,称大羽羊齿植物群,由石松纲、楔叶纲、真蕨纲和裸子纲等组成茂密的沼泽森林。

程金辉、何承全,2001黑龙江省东部鸡西盆地早白垩世滴道组的沟鞭藻类

程金辉、何承全,2001黑龙江省东部鸡西盆地早白垩世滴道组的沟鞭藻类

古生物学报,40(1):127-133(2001年1月)Acta P alaeontologica Sinica,40(1):127-133(Jan.,2001)黑龙江省东部鸡西盆地早白垩世滴道组的沟鞭藻类*程金辉 何承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210008)提要 首次描述鸡西盆地滴道组的沟鞭藻化石2新种:L agenor hytis gr anor ugos us sp.nov.和V esperop sis di-daoensis sp.nov.;讨论沟鞭藻组合特征、地质时代及沉积环境;认为滴道组含沟鞭藻化石的层段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很可能为Berr iasian )Valang inian 期。

沟鞭藻化石证实,在早白垩世早期滴道组沉积时,鸡西盆地曾遭受短暂的弱的海水影响。

关键词 沟鞭藻囊孢 滴道组 别列亚士)凡兰吟期 鸡西盆地收稿日期:2000-08-23*中国科学院古生物与古人类学科基础研究特别支持费(No.000304)和中国煤田地质总局资助课题。

1 前言鸡西盆地是我国东北中生代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其煤系地层被称作鸡西群,自下而上划分为滴道组、城子河组和穆棱组,长期以来其地层划分对比和地质时代的确定变化颇大,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一个认识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关于滴道组的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对其研究的深入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东北地区煤系地层的划分对比及侏罗-白垩系界线等一系列重大的地质课题。

因此,滴道组研究的任何新进展,尤其是其地质时代归属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组的地质时代为中、晚侏罗世(黄本宏,1963;周志炎等,1980;顾知微,1982;蒲荣干等,1982;李子舜等,1982;具然弘等,1982;顾知微等,1983,1984;李蔚荣等,1986)。

90年代以来,随着此地区含煤地层研究的深入及较多生物化石,尤其是植物化石,包括微体浮游沟鞭藻类化石的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滴道组的时代不是晚侏罗世,而是早白垩世(黎文本,1992;Gu,1992;Sha et al.,1994;Li and Liu,1994;孙革,1995;孙革等,1999)。

松花江生物群与东北白垩系地层序列_陈丕基

松花江生物群与东北白垩系地层序列_陈丕基

松花江生物群与东北白垩系地层序列陈丕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210008)施泽龙 叶 宁 叶得泉(大庆石油管理局 黑龙江大庆市 163712)关键词 松花江生物群 地层序列 白垩系/松花江生物群0一名系小林贞一等(Kobayashi et al .,1942)最早创立,后为顾知微(1962)、叶得泉和钟筱春等(1990)所采用并发展完善,以圆假伟星介-松花鱼-瘤模叶肢介(Pseudocyp r idina tera -Sungarichthys -Estherites )为代表的晚白垩世早、中期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动植物群,其中介形类、叶肢介和孢粉化石特别丰富。

松花江生物群中各门类化石的特征分子有:叶肢介Nemestheria,J ilinesther ia,H aly -sestheria,Esther ites,Euesther ites ,Calesther ites ;鱼Sungar ichthy s longicep halus ,H ama macr ostom a;介形类Cyp r idea (Pseudocyp ridina )tera, C.(Morinia )dekhoinensis, C.(Cyp r idea )gunsulinensis,Triangulicyp ris torsuosus,Ilyocyp rimorpha netchaevae,Harbinia hap la;爬行类Par alligator sungar icus ,Chilingosaurus chingshankouensis ;双壳类Plicatounio latip licatus,N ipp ononaia j ilinensis ;腹足类M esolanistes brev isp ir atus;大植物Platanus sep tentrionalis,Tr apa microp hylla,Dryop hyllum subf alcatum ;轮藻A top ochara restricta,A m blyochara quantouensis,Songliaochara heilongj iangensis;孢粉N evesisporites,Schiz aeoisporites,Balmeisporites,Gothanip ollis 。

黑龙江省鸡西群城子河组地层与时代探讨

黑龙江省鸡西群城子河组地层与时代探讨

黑龙江省鸡西群城子河组地层与时代探讨作者:张永娇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08期摘要:城子河组系鸡西群中的一个组,该组地层在黑龙江省东部广泛分布,且发育完全,富含大量的动植物化石。

近年来,古生物学者在黑龙江省鸡西群城子河组中的生物化石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就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就该组地层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双壳类化石、植物化石及孢粉化石等证据探讨了该组地层时代。

关键词:黑龙江省;早白垩世;鸡西群;城子河组城子河组系鸡西群中部的一个组,原称“鸡西组”,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中生代含煤岩系,以非海相的碎屑岩含煤沉积为主,夹数层海相夹层。

其时代认识共经历了晚侏罗世、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早白垩世三个阶段。

一、地层信息该组发育完全,以陆相含煤沉积为主,局部地区夹少量海相层,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东部鸡西、双鸭山、勃利等地区。

岩层总厚约为150~700m,按岩性或沉积旋迥可分为:下、中、上三个部分。

下部岩性为砾岩、含砾粗砂岩、粗砂岩夹粉砂岩、泥岩及薄煤层,局部地区产海相双壳类化石;中部岩性为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互层夹煤层,产海相双壳类、沟鞭藻、植物及孢子花粉化石;上部岩性为以粗砂岩为主,并且含砾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产海相双壳类及孢子花粉化石。

城子河组为近海盆地含煤沉积建造组合。

下部主要为河漫相及湖滨相,夹三角洲相;中上部则以湖滨三角洲相为主,夹海相沉积,中部泥炭沼泽相较为发育,形成较多的煤层。

根据植物化石组合,本组以平行不整合关系伏于其下的滴道组,与上覆穆棱组为整合接触,其地层岩性如图1所示。

二、时代归属从50年代至80年代,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鸡西群地层的时代应归属为晚侏罗世,但随着我国地质工作的迅速发展,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顾知微及孙革等曾在鸡西、勃利盆地内的城子河组中下部地层中发现含有海—滨海相双壳类化石。

此后,关于该地层的时代归属有了一些争议,一些研究者仍认为城子河组的时代为晚侏罗世,少数学者开始认为其时代应属晚侏罗—早白垩世。

白垩纪的地层系统

白垩纪的地层系统
白白陆陆生生生生海海生生生生中国的白垩系中国的白垩系东东活活动动带带晚白垩世的西藏地区晚白垩世的西藏地区中国的白垩系柱状对比中国的白垩系柱状对比中国的白垩系中国的白垩系贵州的白垩系贵州的白垩系主要出露在一些河谷盆地和主要出露在一些河谷盆地和2000m2000m以上的高原面上其面以上的高原面上其面积一般不大属山间断拗或积一般不大属山间断拗或断陷盆地堆积
白垩纪的生物界
陆生植物:

早白垩世早期是晚侏罗世植物群的延续和发展。早白垩 世晚期已普遍出现的被子植物,至晚白垩世占有统治地 位,呈现出新生代的面貌——新植代。
脊椎动物:

恐龙类仍繁盛,早白垩世与晚侏罗世也呈连续发展,至 晚白垩世迅速演变和显著的特化。哺乳类缓慢发展,鸟 类已经出现。
总貌与侏罗纪相近,仍与菊石、瓣鳃类为主。菊石类在 晚白垩世马显著特化。
海生无脊椎动物:

陆生无脊椎动物:继续繁盛,以出现大量的新
白 垩 纪 的 陆 生 生 物
白 垩 纪 的 海 生 生 物
中国的白垩系
东 部 火 山 沉 积 层 序
西 部 大 型 盆 地 的 白 垩 系
西 藏、 台 湾 的 海 相 白 垩 系

嘉定群: 砖红色含砾砂岩、砂岩间夹紫红色泥岩 组成的十个大小不等的间断性旋回,属 泛滥性河流相的沉积。

贵阳小区
(自下而上) 惠水组 由山麓洪积-河流-湖相的砾岩-含砾砂岩-泥质粉 砂岩和泥岩组成。

扎佐组 属山麓洪积-河湖相的灰带砖红色砾岩-砖红色含 砾砂岩-泥岩。

旧州组 河湖相的砾岩-含砾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
1

白 垩 纪 的 大 陆 位 置
恐龙的绝灭问题
1 传统的达尔文生存竞争说 2 灾变说 A 来自宇宙 B 来自地球 3 冰期及海平面变化说 4 疾病说 5 适应说 ————

地质概况内容

地质概况内容

松辽盆地北部坳陷层序主要地层界面特征研究第一章盆地地质概况松辽盆地为一近北东向、北北东向的菱形盆地,周边为丘陵和山脉所环绕,西部为大兴安岭山脉,东部为张广才岭,北部为小兴安岭山脉,盆地内部则是松花江、嫩江和辽河水系冲积形成的平原沼泽。

松辽盆地是中国东北部的一个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面积达260000km2,地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在亚洲地层分区中,处于北亚陆间区和环太平洋陆缘区的交接位置。

白垩纪时期是盆地发育的主要阶段,沉积了厚达万米的非海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正常河流相、湖泊相和沼泽相碎屑岩地层,地层剖面完整,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陆相白垩纪地层的理想地区之一。

1.1 区域地质背景松辽盆地位于中朝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复杂的构造演化带内(图1.1),属于克拉通内部转化型盆地。

盆地深部结构位于亚洲东部巨型上地幔隆起带的中段,莫霍面33km等深线所圈闭的面积达14.17×104km2,与盆地现今边界内中央坳陷及南北延伸部分基本吻合;莫霍面深度小于29km 的两个隆起与白垩纪大型坳陷的两个最深部位齐家-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相当。

盆地基底为古生代和前古生代变质岩系,属天山-兴安岭华力西褶皱带的一部分。

在现今的地质结构中,松辽盆地被挟持在四周的隆起带之中,它与隆起带之间由深大断裂分开,北东向和北西向深大断裂控制了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发展史。

盆地西界由嫩江深大断裂带控制,盆地东界则为哈尔滨-四平深大断裂带控制;扎鲁特-开原断裂则大体控制了其南部边界,盆地北界则大致由加格达奇-鸡西断裂带控制。

图1.1 松辽盆地及邻区大地构造略图1.2 盆地基本构造特征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松辽盆地盖层可分为下部断陷沉积层序(包括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中部坳陷沉积层序(包括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江组)和上部反转期沉积层序(包括四方台组、明水组和新生界)。

以断陷期层序和坳陷期层序为主,二者在沉积特征和构造特征上又有很大差别,但都表现为受先存基底构造的严格控制。

鸡西盆地煤层气控气地质特征及有利区分布

鸡西盆地煤层气控气地质特征及有利区分布

鸡西盆地煤层气控气地质特征及有利区分布鸡西盆地是中国重要的煤层气资源区之一,具有较为丰富的煤层气资源潜力。

该盆地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和煤层气勘探开发基础。

1.地质特征:(1)盆地构造特征:鸡西盆地属于典型的断陷盆地,由古生代至第四系沉积物组成,断陷演化阶段多样,主要包括早白垩世、早侏罗世、早、中第三纪和中、晚第四纪等时期的断裂运动和沉积作用。

(2)煤层特征:鸡西盆地煤层主要发育于石炭系—二叠系,具有良好的煤层质量和厚度,煤层埋深一般在600~1300米之间,煤层厚度多在3~20米之间,煤质以无烟煤和气煤为主。

(3)气源条件:鸡西盆地煤层气主要以煤为气源,煤在长期埋藏的过程中发生干酪根成熟和煤化作用,生成了大量的煤层气。

盆地内煤层气主要以沿层气藏和隐藏型气藏为主,前者主要分布于煤层周边的含气裂缝和孔隙中,后者则主要分布于煤层内部的煤层孔隙中。

2. 有利区分布:(1)南部地区:鸡西盆地南部地区煤层气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于虎林、鸡东等县市。

该区域煤炭资源储量大,煤层良好,煤质高,煤层气潜力较大。

(2)中部地区:鸡西盆地中部地区煤层气资源较为集中,主要分布于鸡西市市区及附近的密山市、鸡东县等地。

该区域煤层厚度较大,煤质优良,是重点开发区域。

(3)北部地区:鸡西盆地北部地区煤层气资源潜力较大,主要分布于滴道区、麻山区等地。

该区域煤层发育良好,煤层良好,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综上所述,鸡西盆地具有较好的煤层气资源条件,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广阔。

通过对其地质特征的研究和有利区分布的确定,可以为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3. 地质特征对煤层气控气的影响:(1)构造影响:鸡西盆地的构造活动对煤层气的产生和积聚起着重要影响。

断陷发育使得盆地内煤层形成了均匀的构造体系,有利于煤层气的运移和富集。

断裂的发育破坏了煤层和页岩的完整性,形成了含气断层和节理裂缝系统,为煤层气的储存和渗流提供了通道。

鸡西盆地区域地质资料

鸡西盆地区域地质资料

1、地层本区已知地层有:上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见表3-1-5)。

由老至新叙述如下:1)前中生界(1)上太古界麻山群(Ar2ms)呈东西向分布于煤田西部及边缘,为一套高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属深变质岩类,同位素年龄为4379Ma。

总厚度大于9088m。

(2)上古生界由泥盆系中、下统;石炭系上统;二叠系上、下统组成。

泥盆系:下统由黑台组(D1-2)构成,分布于密山县新中村,岩性为花岗质砂岩、砂砾岩、粉砂质板岩组成;中统由连续沉积的上、下黑台组(D2h)构成,分布于黑台等地,岩性由石英砂岩、板岩、粉砂岩、生物灰岩、大理岩等组成。

总厚度约1105m。

石炭系上统(C3):由连续沉积的光庆、珍子山二组构成。

分布于密山县珍子山、塔头河上游等地。

岩性由砂岩、粉砂岩、凝灰岩、板岩、砾岩等组成,,其中珍子山组含有煤层并有地方及农场小矿开采。

总厚度631~1731m。

二叠系:下统由二龙山组(P1e)构成,分布于密山县二龙山林场、城山一带,岩性由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夹含砾凝灰岩、粉砂岩、绢云千枚岩、炭质板岩夹大理岩等组成;上统由红山组(P2hn)构成,分布于密山县北城山一带,岩性为砂砾岩、板岩夹薄煤层。

总厚度大于2248m。

2)中生界(1)白垩系下统鸡西群(K1jx)鸡西群自下而上分为滴道、城子河、穆棱三组,总厚度1164~2591m,已知在盆地中西部以不整合关系覆于麻山群和古老花岗岩体之上;在盆地东部主要覆盖在以二叠系、加里东期、印支期花岗岩为主体构成的基底之上;其上被白垩系下统桦山群和第三系鸡东群以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关系所覆盖。

①滴道组(K1dd)分布于鸡西滴道矿区暖泉北部、大同村和荣华、红火、火烧桥等地。

岩性主要由一套中性火山碎屑岩类与不等粒级砂岩夹泥岩等组成。

总厚度约150~420m。

局部区如荣华78~83孔见此组下部,发现滨海相化石沉积夹层。

滴道暖泉区本组由三部分构成:底部以砾岩、含砾砂岩为主夹砂岩,岩性、厚度均不稳定;中部以中粗砂岩为主夹薄层泥岩、粉砂岩、凝灰岩、炭质泥岩和煤层,相变较大,煤层薄不可采;上部为灰绿、灰黑色凝灰角砾岩或安山质集块岩,有时相变为安山质熔岩或安山玄武岩夹酸性凝灰角砾岩、砂岩等,沿走向岩性和厚度变化较大。

黑龙江省岩石地层概况

黑龙江省岩石地层概况

黑龙江省岩石地层概况主要介绍三部分内容:一是有关黑龙江省构造单元和底层区划问题,这部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即可;二是黑龙江省地层概况,包括地层单位概况、划分对比依据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让大家对黑龙江省地层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三是重点地层单位介绍,主要是大家工作中涉及的一些地层单位,包括岩石组合、区域分布与划分对比等内容;为避免重复,二和三放在一起介绍。

一、黑龙江省构造单元与地层区划简介1、黑龙江省构造单元划分情况(主要指古生代构造单元划分)黑龙江省构造格架主体由三个相对的稳定地块和三条活动带组成。

其由北西自南东依次为:1额尔古纳地块(古元古代结晶基底、新元古代陆缘增生带、侏罗纪前陆盆地沉积和晚侏罗—早白垩世火山岩、古生代—中生代侵入岩);2大兴安岭活动带(前古生代残块、古生代活动带型沉积、古生代—中生代侵入岩);3松嫩地块(古元古代结晶基底、新元古代陆缘增生带、晚古生代上叠盆地沉积、中新生代火山—沉积岩系);4张广才岭活动带(前古生代残块、古生代活动带型沉积、古生代—中生代侵入岩);5佳木斯—兴凯地块(新太古代—中元古代结晶基底、晚古生代盖层沉积、古生代—中生代侵入岩);6完达山活动带(中三叠世—早侏罗世深海沉积、三叠纪蛇绿混杂岩、晚侏罗—早白垩世火山—沉积岩)。

对于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下面简要介绍几个划分方案:(1)黄汲清先生的划分1)额尔古纳褶皱系;2)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大兴安岭优地槽褶皱带、内蒙优地槽褶皱带);3)吉黑褶皱系(松辽凹陷、张广才岭优地槽褶皱带、佳木斯隆起);4)上黑龙江冒地槽褶皱带(属蒙古—鄂霍次克褶皱系);5)那丹哈达优地槽褶皱带(属锡霍特褶皱系)。

(2)黑龙江省地质志划分1)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一级),包括额尔古纳地块、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小兴安岭—松嫩地块、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2)兴凯湖—布列雅山地块区(一级),包括老爷岭地块、完达山—西锡霍特地槽褶皱系。

中国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及后期改造

中国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及后期改造

中国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及后期改造任战利;崔军平;史政;白奋飞;李浩【摘要】以深大断裂构造演化、地层及沉积岩相古地理分布及演化特征等为依据,将东北地区晚古生代主要构造单元重新进行了划分.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主要经历了晚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3期较强烈的构造运动,其中晚海西期构造运动最强,构造样式为紧闭的褶皱及相伴生的逆冲断层.石炭-二叠系主要经历了两个大改造阶段:从晚二叠世末或早三叠世开始,一直到晚侏罗世,主要表现为挤压、褶皱、剥蚀改造;从早白垩世直到晚白垩世,为拉张断陷改造阶段.研究认为,中生代盆地叠加的地区,石炭-二叠系保存较好,是上古生界找气的战略区.【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0(031)006【总页数】9页(P734-742)【关键词】构造单元;构造运动;后期改造;构造演化;西拉木伦断裂带;中国东北地区【作者】任战利;崔军平;史政;白奋飞;李浩【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1中国东北地区古生代海相地层分布面积大,尤其是石炭-二叠系具备良好的油气源岩条件[1~4],是油气勘探重要的新层系,已在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中见到天然气显示[4]。

东北地区在石炭-二叠纪由海相转变为陆相的环境中接受了巨厚的沉积,后期经历了晚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及剥蚀,致使地表零星出露,保存不完整,各地层分区发育差异较大,对区内古生代石炭-二叠纪构造面貌及后期改造研究薄弱,不同学者认识不同[5~12]。

黑龙江省地质构造

黑龙江省地质构造

个旋回;古生代的华力西期、加里东期两个旋回;元古代的张广 才岭期、晋宁期、兴东期三个旋回;太古代的麻山期一个旋回。

其中:山期岩性以斑岩、碱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二长
花岗岩等组成;印支期岩性以碱长一碱性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 闪长岩等组成;华力西期岩性以碱长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闪 长岩、二长花岗岩、闪长岩等组成;加里东期岩性以碱长花岗岩、二 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混染花岗岩等组成;张广才岭期岩性以花岗 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等组成;晋宁期岩性以白云母绿帘石花岗岩、 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组成;兴东期岩性以花山岗岩、花岗闪长岩、 混合花岗岩等组成;麻山期岩性主要以混合花岗岩、辉石花岗岩、辉 石岩、角闪石岩等组成。

(三)地质构造
浓江组
40.00 60.00 80.00 100-200
248
中 更 新 统
下更新统四 段
段 林— 甸 组二


泰康组 冲湖积层
标签:分类:活到老学到老杂谈
植被分布主要受气候条件、土壤、地质条件及地貌等因素的控制。

中、低山寒温带地区以针叶林为主,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覆盖率达70%以上;低山与丘陵温带温润地区为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及东部老爷岭、张广才岭和那丹哈达岭,大小兴安岭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中东部老爷岭、张广才岭和那丹哈达岭受人为强烈活动影响,植被覆盖率稍差,达40- 50%左右;半湿润地区为森林草原,主要分布于三江平原西南部、大小兴安岭山前地带和松嫩平原中部低平原;在平原半湿润地区为疏林草原(平原周边),半干旱地区为草原植被和灌木草原植被。

浅谈郯庐断裂黑龙江段

浅谈郯庐断裂黑龙江段

浅谈郯庐断裂黑龙江段摘要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在中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

向北延至沈阳后形成两个较大分支,西侧分支黑龙江段称为依舒断裂;东侧分支黑龙江段称为敦密断裂,对谈郯庐断裂黑龙江段的研究,有利于了解黑龙江东部大地构造演化史,有利于指导黑龙江东部找矿,有利于黑龙江东部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

关键词郯庐断裂黑龙江段依舒断裂敦密断裂一、郯庐断裂概况郯庐断裂位于欧亚板块东部大陆边缘,是多条NNE向断裂系列中的一条巨型主干断裂,它切穿了多个大地构造单元(图1),总体表现为南窄北宽,向北变成3条断裂。

图1 亚洲构造图及郯庐断裂带区域地质图(梁光河改自任纪舜等,2013;徐嘉炜,1984;万天丰,1996)根据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梁光河总结:郯庐断裂雏形形成于侏罗纪的合肥盆地东侧,是一个伸展环境下的正断层。

郯庐断裂的平移走滑发生在65 Ma之后伴随着沿断裂带的玄武岩喷发,大规模左行走滑发生在45~24 Ma,后期持续活动至今;(2)郯庐断裂带的主体水平滑移量大约为760 km,主体发生SN向走滑伸展的同时也伴随着EW向的伸展,EW向伸展幅度从南向北逐渐加大;(3)郯庐断裂带的走滑深度在10~20 km。

可连续追踪的断裂带长度约为3000 km;(4)郯庐断裂主体走滑活动形成在锡霍特地块拼合之前。

动力机制是由于印度板块对杨子板块的挤压,在南部形成挤压力,在东侧和北侧由于微陆块的裂解漂移形成拉力,从而造成郯庐断裂东侧块体大规模走滑。

走滑过程中郯庐断裂东侧的地块从南到北切穿整个欧亚东缘板块,直通洋壳。

新生代晚期锡霍特地块才从南往北漂移拼合到欧亚东缘,之后郯庐断裂又切断了锡霍特地块并走滑大约20 km。

二、郯庐断裂黑龙江段郯庐断裂向北延至沈阳后形成两个较大分支:西侧分支向北东经吉林省舒兰,黑龙江省尚志、依兰、萝北延入俄罗斯境内,黑龙江段称为依舒断裂;东侧分支向北东经吉林省敦化,黑龙江省穆棱、鸡西、密山、虎林北部延入俄罗斯境内,黑龙江段称为敦密断裂。

黑龙江北部嘉荫盆地中南部原划新近系时代的重新厘定

黑龙江北部嘉荫盆地中南部原划新近系时代的重新厘定

黑龙江北部嘉荫盆地中南部原划新近系时代的重新厘定赵海滨;尹志刚;汪岩;牛延宏;于荣文;马丽玲;李尚林;赵军【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06(25)4【摘要】黑龙江省北部嘉荫盆地北端的黑龙江南岸渔亮子组是中国最早发现爬行类动物化石的层位,盛产恐龙化石.长期以来,盆地中南部的地层被划为古近系孙吴组.对乌拉嘎镇、庆林林场的孢粉研究显示,该地层的时代属晚白垩世晚期,相当于马斯科里赫特早期,可与黑龙江南岸嘉荫地区的渔亮子组对比.孢粉组合中含有大量耐干旱盐碱的克拉梭粉(Classopollis)、麻黄粉(Ephedripites),但未见前人在该地层中发现和报道的反映温暖潮湿气候环境的鹰粉(Aquilapollenites)和槐叶萍科(Ariadnaesporites)异孢.反映当时有一暂短的从温暖潮湿-干旱炎热的气候大变迁,这种变迁可能是造成恐龙大量死亡的原因之一.【总页数】5页(P460-464)【作者】赵海滨;尹志刚;汪岩;牛延宏;于荣文;马丽玲;李尚林;赵军【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中国地质大学地球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中国地质大学地球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内蒙古地质调查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53【相关文献】1.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小奴气沟一带原划中元古代白云常合山单元的重新厘定 [J], 朱国栋2.黑龙江伊春市北部白垩系美丰组钾玄岩系列的厘定及地球化学特征 [J],3.陆相湖盆坳陷期源—汇系统的要素特征及耦合关系——以南苏丹Melut盆地北部坳陷新近系Jimidi组为例 [J], 杨丽莎;陈彬滔;马轮;史忠生;薛罗;王磊;史江龙;赵艳军4.黑龙江北部孙吴—嘉荫盆地沉积相类型及其演化 [J], 杨建国;邵曌一;吴河勇;刘俊来5.黑龙江北部孙吴—嘉荫盆地构造特征、演化及石油地质条件 [J], 杨建国;吴河勇;王洪伟;林东成;姜丽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1月地 球 学 报 Jan. 2013第34卷 第1期: 103-110Acta Geoscientica SinicaVol.34No.1: 103-110 www.地球学报.com本文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松辽外围中新生代盆地群油气地质综合调查”(编号: 1212010782004)和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委托开发项目“大庆探区外围盆地基础地质研究”(编号: DQYT-1201002-2008-JS-338)联合资助。

收稿日期: 2012-05-31; 改回日期: 2012-07-19。

责任编辑: 张改侠。

第一作者简介: 曹洁, 女, 1982年生。

博士后。

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研究。

通讯地址: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黑龙江东部盆地群早白垩世早期海侵作用续探——以鸡西盆地鸡D7井为例曹 洁1), 张永生2), 宋天锐3)1)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北京 100029; 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037; 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摘 要: 黑龙江东部盆地群是我国东部重要的中生代陆相含油气区, 属东北含油气亚区的一部分。

早白垩世以陆相湖泊沉积为主, 但有多次规模不等的海侵事件发生, 本次研究进一步对鸡西盆地鸡D7井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砂岩的结构构造、矿物排列、碎屑岩组分、胶结物、综合结构系数、重矿物等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 在早白垩世地层发现了具典型滨海潮下带特征的双粘土层构造; 该层位砂岩多为少石英或者石英含量在25%左右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 胶结物以碳酸盐为主; 受海侵作用影响, 城子河组砂岩综合结构系数平均值为20.16, 穆棱组平均值为46.65, 表明穆棱期比城子河期受海侵影响更为明显; 并且在砂岩中发现重矿物20余种, 呈条带状富集, 尤其是特征矿物海绿石、自生独居石、莓状黄铁矿及自然金等具明显海侵相特征。

本次研究为黑龙江东部盆地群海侵的存在提供了一系列沉积学证据。

关键词: 黑龙江; 盆地群; 白垩纪; 海侵; 双粘土层中图分类号: P534.53; P588.21; P588.22 文献标志码: A doi : 10.3975/cagsb.2013.01.10Further Study of Transgression in Eastern Heilongjiang Basins in theEarly Cretaceous: A Case Study of JD7 Well in Jixi BasinCAO Jie 1), ZHANG Yong-sheng 2), SONG Tian-rui 3)1) Oil & Gas Survey,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Beijing 100029;2)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3)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Abstract: The Cretaceous basins in east Heilongjiang Province constitute a very important oil-producing region. In Early Cretaceous, lacustrine facies was the dominant facies, while different scales of transgression occurred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further study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exture, structure, clastic constituents, comprehensive textual coefficient, cement and mineral arrangement of the Cretaceous sandstones, the double layers were found in Early Cretaceous strata, which constituted the typical structure in the subtidal zone. The main types of Cretaceous sandstones are debris-feldspar sandstones and feldspar-debris sandstones (quartz content ca. 25%), whereas cements are carbonate. Influenced by the transgression, the average value of comprehensive textual coefficient was 20.16 in Chengzihe period and 46.65 in Muling period, indicating that transgression influence was more obvious in Muling period. Moreover, more than 20 kinds of heavy minerals were found in Cretaceous sandstones, assuming banded enrichment. The characteristic minerals such as glauconite, authigenicCA GS104地 球 学 报 第三十四卷monazite, framboid pyrite and native gold all show transgression characteristics. All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provide abundant evidence for the transgression in the Cretaceous basins of east Heilongjiang Province. Key words: Heilongjiang Province; basins; Cretaceous; transgression; double clays layers黑龙江东部盆地群(图1)是指牡丹江断裂以东, 佳依断裂与敦密断裂之间分布的一系列中、新生代盆地, 是我国东北主要产煤区之一, 也是松辽盆地外围重点油气探区。

其早白垩世早期地层十分发育, 鸡西群就是这些地层的主要代表之一, 鸡西群自下而上共分为3个组: 滴道组、城子河组和穆棱组。

早白垩世早期, 大庆外围各盆地均开始裂陷沉积, 并伴随火山活动, 从滴道组至穆棱组, 该地区以数个相互孤立的断陷盆地逐渐合并成为统一的近海沉积盆地。

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 因海面上升或陆地下降, 造成海水对大陆区侵进的地质现象叫做海侵, 又称海进。

通常, 海侵是海水逐渐向时代较老的陆地风化剥蚀面上推进的过程, 因此, 在矿物特征、沉积构造、岩石特征及古生物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征(孙革等, 1999; 程金辉等, 2001; 沙金庚, 2002; 杨小菊等, 2003; 李荣西等, 2005; 曹洁等, 2010)。

本次研究对黑龙江东部盆地群大量钻井进行了精细岩心编录, 尤其对鸡西盆地鸡D7井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环境综合分析, 发现了海侵存在的大量证据。

图1 黑龙江东部盆地群分布及钻井位置图Fig. 1 The distribution of basins and drilling wellsin eastern Heilongjiang Province1 海侵存在的沉积学证据1.1 沉积构造标志双粘土层是潮缘环境中潮下带的特征沉积构造, 是由一个潮汐周期的两个平潮期形成一对细层组成的层理构造(何起祥, 2006), 厚度一般为几毫米到几厘米。

鸡D7井717.05~723.05 m 井段, 城子河组地层中可见双粘土层构造(图2), 其平行层理由灰色砂岩和黑色泥岩组成, 但每隔不到1 cm 出现一对由黑色泥岩组成的细层, 代表一个潮汐周期, 黑色泥岩细层是在憩水期由悬浮泥质沉降覆盖形成。

本次研究首次在研究区确认了该沉积构造, 为白垩系沉积地层中存在海相夹层提供了新的沉积学证据。

1.2 碎屑排列趋势在对研究区钻井薄片鉴定中, 对于碎屑的排列趋势进行了重点观察, 如图4所示, 端元组分有两种排列趋势, 一种为颗粒具定向排列趋势; 另一种为颗粒无定向任意排列。

不论是城子河组还是穆棱组沉积时期, 受火山作用影响的层位, 碎屑颗粒的排列较为杂乱无序, 而受海侵作用影响的层位, 由于水动力条件得以改变, 砂岩中的碎屑定向排列性较好, 岩石长颗粒碎屑具有大致定向排列的构造。

尤其是重矿物, 具有较明显的分带性。

2 海侵存在的岩石学证据2.1 砂岩组分特征最早的砂岩分类是由葛利普(Grabau)1904年提出的(夏文杰, 1979)。

上百年来, 砂岩分类方案达50多种。

目前主要采用三角形分类图解(图3), 三端元分别为石英(Q)、长石(F)和岩屑(R), 但是与以往分图2 鸡D7井岩心中双粘土构造Fig. 2 Double-clay layers in core of JD7 WellCA GS第一期曹 洁等: 黑龙江东部盆地群早白垩世早期海侵作用续探 105类不同, 本次岩石分类是将石英砂岩的分界线定到90%, 将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与石英砂岩之间的界限加上25%的虚线, 主要为了使用方便, 区分出多石英长石砂岩和少石英长石砂岩两个小类别(曹洁, 2010)。

本次研究主要对城子河组(59块)及穆棱组(53块)共112块薄片进行了镜下鉴定和矿物成分的分析统计(曹洁, 2010), 主要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 长石含量较高, 以斜长石为主, 尤其是样品JD7-9和JD7-10, 长石含量为71.14%和74.27%, 以少石英或者石英含量在25%左右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 其中城子河组火山岩岩屑含量较穆棱组高。

2.2 砂岩胶结物对鸡西盆地鸡D7井薄片进行镜下观察, 发现多数砂岩胶结物以碳酸盐为主, 可见少量凝灰质胶结及菱铁矿胶结, 并且微观及宏观均可见大量方解石细脉充填, 更可见方解石热液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