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都市圈内各核心城市的职能分工及启示研究

合集下载

日本东京都市圈研究

日本东京都市圈研究

东京大都市区一体化经验一、发展概况东京是世界公认的同城化建设较好的国际大都市。

大东京都市圈又称首都圈,是指以东京为中心,半径100公里范围内的地区,主要包括东京都、琦玉县、神奈川县、千叶县、茨城县、群马县、枥木县和山梨县等一都七县,面积36274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9.6%,人口404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14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多。

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3,尤其是制造业、服务业更是高达60%以上。

大东京都市圈是世界闻名的城市集聚区,城市化水平达到80%以上。

二、促进一体化发展的措施1.一体化(同城化)规划导引的东京都市圈1956年,日本政府实行“首都圈整顿方案”,规定以东京为中心、半径100公里以内的地区,构建一个“首都圈”,颁布了《首都圈整治法》,并于1958年编制了第一个大东京都市圈建设规划,奠定了区域同城化发展的基础。

1968年,日本又发布了第二个大东京都市圈建设规划,提出了将东京作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全国管理中枢,并实施以实现合理中枢功能为目的城市改造。

这次规划使东京中心区实现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城市外围地区的开发建设。

第三次大东京都市圈建设规划于1976年出台,规划中提出了在首都圈中分散中枢管理功能,建立区域多中心城市复合的设想。

第四次大东京都市圈建设规划于1986年制定,进一步对周边城市的职能定位和发展布局进行了调整,同时提出了要强化中心区的国际金融职能和高层次中枢管理职能的设想。

表日本首都圈五次基本规划内容第五次1999 ~2015年以多样价值观为基础的个人活动的活跃化;高龄化的前进,人口减少局面的到来; 信息化、国际化的进展;对于环境的意识及行动的提高。

东京等八县市, 并包含从广域合作角度考虑的周边地域。

以自然增长为中心,从1995年的4040 万增加到2011 年约4190万,之后人口减少,2015 年达到4180万人。

由目前的向东京中心部的一极依存构造,形成首都圈各地域以据点都市为中心的高独立性地域,并进行相互机能的分担、合作、交流,以形成分散型网络构造为目标。

日本东京都市圈对我国都市圈发展的启示

日本东京都市圈对我国都市圈发展的启示
日本有三大都市圈,分别是东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 和名古屋都市圈,其中以东京都市圈最具代表性。狭义的 东京都市圈是指东京都及周边的埼玉、千叶、神奈川(即“一 都三县”),面积 1.34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 3.5%); 广义的东京都市圈又称“首都圈”,是在“一都三县”的 基础上加入茨城、栃木、群马及山梨等四县(即“一都七 县”),总面积 3.69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 9.8%)。 本文所指的东京都市圈是指广义的“一都七县”范围。
42 February 2018
开发建设
施的建设,东京都市圈开始向郊区分散与转移,出现明显 的郊区化趋势,进入了全面的扩张发展阶段。都市圈中心 城市制造业外移,分工体系和城市功能定位逐步完善,城 市空间进一步扩展,城市间产业与经济关联度加强,并出 现多个增长点,都市圈进入全面扩张阶段。
(三)成熟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初至今 20 世纪 90 年代初至今,东京都市圈发展趋于成熟。 在此阶段,综合协调圈内城市的发展是东京都市圈的发展 重点。20 世纪 80 年代末,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加速了东京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的崛起,产业结构显现出 “三、二、一”的发展态势,生产要素与资源高效配置。 圈内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和其他非核心城市进入了协调 发展的状态,尤其在城区建设、交通体系的建立以及生态 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联系大大增强。此时,都市圈的空间结 构也基本成形,人口和面积趋于稳定,空间发展走向均衡。 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完成了由“一极向多极”的转变,整体 空间布局形成“多核多圈层”结构。 总体来说,东京都市圈在日本政府的主动引导和优化 重构下,以“集中分散化”的空间扩展模式,将早期的“一 极单核”空间结构转变为当前的“多核多圈层”区域格局, 不同城市既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又形成了特色鲜明、错 位发展的分工格局,相互间也通过发达的交通体系保持了 紧密联系。这种大都市圈的发展模式既有效疏解了过度集 聚的东京都核心区功能,还通过发展周边城市,实现了整 个大都市圈均衡、有序、协调发展的目标。

东京大都市圈形成发展的历程及启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务处

东京大都市圈形成发展的历程及启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务处

2010年大学生科研与创新训练项目东京大都市圈形成发展的历程及启示项目主持人:丁旭辰项目指导老师:祝尔娟教授2011-9-5目录1 前言 (4)2 文献综述与理论探讨 (5)2.1都市圈的涵义与界定 (5)2.1.1概念的提出 (5)2.1.2都市圈的界定 (5)2.2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要素 (7)2.3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7)2.4都市圈形成发展的内在机理 (8)3东京大都市圈形成与发展历程 (10)3.1东京大都市圈形成条件 (10)3.1.1东京大都市圈基本情况 (10)3.1.2东京大都市圈的形成要素 (11)3.1.3东京大都市圈形成条件的启示 (12)3.2东京大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13)3.2.1东京大都市圈的形成 (13)3.2.2东京大都市圈的壮大 (16)3.2.3东京大都市圈的成熟 (24)4 东京大都市圈发展历程的启示 (32)4.1 政府科学指导,发展规划因势而变 (32)4.2 东京都市圈职能分工各具特色 (33)4.3 发挥中心城市的中枢作用 (33)4.4 土地利用率高,可持续性强 (33)4.5 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 (34)5 对推进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34)5.1京津冀都市圈发展阶段的判断 (34)5.1.1时代背景及发展条件 (34)5.1.2发展特征 (35)5.1.3阶段判断 (36)5.1.4主要问题 (36)5.2对策建议 (38)参考文献 (43)课题组成员名单 (44)东京大都市圈形成发展的历程及启示内容摘要:在对国内外都市圈理论进行系统梳理、探讨都市圈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从分析发展要素、产业分工以及人口分布三个方面入手,重点研究东京大都市圈形成发展的阶段、模式与路径,力图从个例分析中提升出世界城市与所在都市圈共生互动的一般规律,为推进京津冀首都圈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东京都市圈京津冀世界城市1 前言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区域一体化逐渐成为实现地区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必要的实现途径。

全球化时代国际大都市城市中心的发展——国际经验与借鉴

全球化时代国际大都市城市中心的发展——国际经验与借鉴

摘要:文章对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大都市城市中心的经济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了总结,进而指出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大都市的城市中心都处于不断的发展与蜕变当中,这种发展的蜕变过程是应对全球化的动态表现,并由此对上海城市中心的发展提出了经验借鉴。

Abstract:City centers are global functional core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es. After case studies the paper summarizes economical and spacial characters of the city cent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Then, by looking through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city centers, the paper gets that the continuing developing and changing processes ar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globalization and different emphases are put on the development. In the en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center of Shanghai are brought out.关键词:全球化;国际大都市;城市中心Keywords:Globalization;International Metropolis;City Center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之一。

它通过全球金融市场的整合,商品和服务产品的全球分布,以及劳动分工在全球层面的重组和扩展.使城市成为世界经济的全球或区域节点,从而深远地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发展。

东京都市圈规划

东京都市圈规划
12
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创建“生态首都区”
• 解说:在首都区建设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 论指导,借鉴日本在城市中心周边一定区域内设 置大面积绿化带的做法,对核心城市进行合理规 划,遏制城市中心区域的无序膨胀。同时,在核 心城市周围兴建卫星城,缓解核心城市的压力, 促进区域的整体发展。城市绿化带或城市规划隔 离带的划分以及卫星城的发展,体现了建设生态 都市圈的理念,有利于促进首都经济圈的协调发 展。
8
东京都市圈建设发展的经验
• 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
日本政府意识到城市建设必须以科学的城市规
划为指导,因为规划是其首都圈建设和发展的依
据,确定着区域发展方向、 布局和规模,并考虑到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因此从1959年开始,针对首都圈建设,日本先后 五次制定基本规划, 每一次基本规划的制定都充分考虑了当时的政治 #经济#地理因素和文化背景以及人口规模等诸多
大家好
1区域经济规划——国外首都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LOGO
School:河北大学 Name: LWJ
2
LOGO
大东京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
概况:东京都市圈作为日本城市集群的核心, 空间结构表现为围绕中心区的环状布局形 式,它的形成是对地理区位等自然条件长 期综合利用的结果,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 的结果。全世界最密集的轨道交通网托起 了整个东京都市圈。地铁和电车,也就是 电气列车,是绝大多数人每天要依赖的交 通工具。快速、准时的轨道交通,能把你 送到都市圈的每个角落。整个东京都市圈 ,就是在这些轨道上融为一体。轨道交通 输送人流,港口码头则承载物流,比起堪 称城市融合楷模的轨道交通,东京都市圈 的港口一体化,在日本人孜孜不倦的头脑 中,还是一个正在酝酿中的划时代的梦想 。
4
日本首都圈五次基本规划内容

日本东京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变动_规划变迁及其启示_王涛

日本东京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变动_规划变迁及其启示_王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日益加深,单一的城市已经日益扩大为大都市圈与都市带,成为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特征。

大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使城市地域空间形态发生了重构,资本、产业、劳动力等要素出现了新的流动与空间配置方式,对城市管理、产业发展、地域均衡等都构成了重大挑战。

东京都市圈是世界上四大都市圈之一,二战后迅速形成与发展,其间又经历了逆城市化与再城市化,显然,东京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诸多挑战。

那么东京都市圈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了哪些挑战,又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北京的情况虽然与东京并不完全相同,但是作为在管理体制上接近、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也有相似之处的国家,日本东京都市圈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对我国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笔者将从东京都市圈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演变、地域空间扩展以及管理体制的变革等方面探讨东京都市圈的发展及其对我国都市圈尤其是首都经济圈的启示。

一、东京都市圈的形成与界定东京的建立是1457年由武藏国川越(现在的埼玉县)的城主上杉定正奉京都足利幕府的命令,下令家臣太田道灌督造完成的。

17世纪初期,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中取得关键性胜利,建立了德川幕府,并将自己的统治中心设在江户(即东京)。

为了防止诸侯谋反,德川家族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1635年将参勤交代制度化,使常年居住在江户的人口大增,江户初步发展成为一个大都市。

但是此时的江户仅是日本的政治中心,全国的经济中心则是在大阪,工业中心则是京都,直到1874年,京都的工业产值仍然位于全日本各府县的首位,东京的工业产值仅为京都的1/4,排在全国第9位。

东京转变为一个巨大的工业与经济中心是在幕末开港以后。

1853年,佩里率领美国舰队来到日本,打开了日本的国门,使日本意识到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1859年,日本正式开港,长崎、箱馆与横滨成为3个开放的港口,距离东京不远的横滨很快从一个小村庄发展成为一个商人云集的大城市。

开港之后的日本学习西方的制度与技术,开始迅速近代化,工业发展迅速。

东京都市圈

东京都市圈

1、区内城市规划。

首都圈在成立之初是“东京都一级依存”的发展模式,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企业和金融机构总部迁移至东京,作为行政中心的东京迅速膨胀,加强了区域职能“向东京一级集中”发展,这使人口、产业过于集中一个地区,由于日本为多震国家,国家主要功能集中于东京一个城市,一旦发生地震,城市功能瘫痪,会造成巨大风险,为了分散自然灾害的风险,政府考虑把核心城市的部分职能分散到周边城市。

根据实际发展需要,1970年首次提出的“多中心城市”发展规划,建立多个业务中心城市即“多级中心城市结构”,形成“多核多圈域地域”,并形成东京都市圈内大中小城市联动、协调发展。

2、区内产业布局。

都市经济圈城市间协调发展的核心是区域内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目前,东京大都市圈内形成了明显的区域职能分工体系与合作体系,即各核心城市根据自身资源、自然条件等特色,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承担不同的职能,在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共同发挥了整体集聚优势,各核心城市发展形成了基于自身优势的产业集群。

(二)建设东京都市圈的措施1、日本相继出台法律、法规支持首都经济圈发展。

日本政府颁布的多部法律和五次经济圈规划对首都圈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适时地调整法律、法规和首都圈的规划,以适应经济的发展。

日本政府1956年颁布了《首都圈整备法》,之后,根据《首都圈整备法》先后五次编制实施了首都圈基本规划。

第一次规划在1958年,将新宿、涉谷和池袋作为缓解CBD地区成长压力的城市副中心,并在东京周围建成一圈宽广的绿带,绿带外是卫星城镇发展工业和大学校区。

但东京的城市扩张并没有按照该计划,最近一次规划即第五次规划是在1999年编制的,规划期从2000年到2015年,再次强调了建立区域多中心城市“分散网络构造”的设想,规划将首都圈作为一个区域整体考虑,还从区域合作的角度考虑到首都圈周边区域的发展。

2、利用财政税收职能引导区域经济内产业发展。

日本首都圈城市功能分类与空间组织结构

日本首都圈城市功能分类与空间组织结构
第二 ,从产业结构角度入手 ,分析日本首都圈 的经济发展的沿革过程 ,探讨未来发展的潜力和 空间 。其中 ,松田隆典以枥木县为例 ,分析了首都 圈北关东内陆工业地区的区域分划和变动 。利用 工业从业人口的产业构成和职业构成的区位商 值 ,分析了 1960 - 1980 年工业产业结构构成 、主 导产业的变更以及工业的发展趋势 。[ 3 ]
二 、日本首都圈城市功能研究的文献回顾 二战结束以后 ,日本首都圈成为学术界研究 的重点区域 ,其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均居日本三 大都市圈之首 ,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有关日本首都圈的研究相当广泛 。近年来的研究 大致可分为以下 3类 。第一 ,从日本首都圈的政
26
现代日本经济 总第 166期
桥本雄一得出 1969 - 1991 年东京大都市圈 (60km 圈内 )的零售业者的分布情况是由铁路沿 线向外密度由高到低 ,并结合人口的空间分布推 移情况 ,将东京大都市圈划分为 6个功能区 ,得到 零售业的时间 、空间结构分布情况 。[ 10 ]
富田和晓研究了 1970 - 1980 年东京圈的通 勤流动情况 ,发现东京区部周边地区结节地数量 不断增多 ,特别是横滨市和埼玉县的中北部地区 已形成了若干个新的结节地 。并考察了东京圈周 边地区的企业区位选择动态和人口流动情况 ,发 现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接近于甚至超过东京 区部 。因此 ,东京圈出现了由“一极集中 ”向“多 极核心 ”转变的趋势 。[ 11 ]
2009年第 4期
现代日本经济
(总第 166期 ) Contemporary Economy of Japan
NO. 4. 2009 (Vol. 166)
城市建设
日本首都圈城市功能分类 与空间组织结构
赵儒煜 A 冯建超 B 邵昱晔 B

东京都市圈的借鉴意义

东京都市圈的借鉴意义

东京都市圈的借鉴意义东京都市圈是一个以东京为中心,包括神奈川、千叶、埼玉、茨城、栃木、群马等7个省份的大都市圈。

它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城市圈之一。

作为一个全球化的城市圈,东京都市圈除了自身实力之外,还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第一步,在东京都市圈的发展中,它的交通系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东京都市圈的交通系统非常发达,包括了地铁、公交、高速公路、轮渡等多种交通方式。

其中,地铁和公交是非常方便的出行方式。

它们可以将城市的各个角落连接在一起,使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出行。

我们可以从东京都市圈的发展中学到,一个城市要有高效的交通系统才能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和便利。

第二步,我们可以从东京都市圈的城市规划中学到很多有益的知识。

东京都市圈的城市规划非常合理,将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区分开来,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

这种规划可以让城市更加有条理、更加美观,也更加人性化。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城市的规划要因地制宜、有机协调,以人为本。

第三步,在东京都市圈的发展中,人们非常注重环保和节能。

从市政府到每个普通居民,都在积极地推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工作。

东京市政府每年都会推行一些环保措施,如在杜马奥区设置太阳能梯、采用地下冷却器来降低建筑物能量需求等。

而每个居民也都明白自己的环保责任,从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到勤俭用水、节约用电,环保和节能已经被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环保和节能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它贡献一份力量。

第四步,东京都市圈的旅游资源也是其独特之处。

东京都市圈内有着许多美丽的景区和历史文化遗产,如浅草寺、东京塔、天空树等。

这些景点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既可以满足对历史文化的追求,也可以满足对大自然的向往。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旅游资源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展示城市的魅力。

综上所述,东京都市圈的发展经验对于我们中国的城市发展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城市群的演变过程与中国城市群的发展

城市群的演变过程与中国城市群的发展

城市群的演变过程与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城市群的演变过程与中国城市群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城市群的出现。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已形成城市群的发展格局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要继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

”这是党和国家对促进城市化进程和区域发展的战略决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且深远的影响。

一、城市群的基本概念与界定标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演进,在一个区域内,资本、信息、资源、技术等逐渐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网络,城市便是支撑这个网络系统的关键节点。

以大都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已经成为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并开始主导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

(一)城市群的基本概念城市群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能够产生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之一。

对城市群概念的表述,学者们莫衷一是,但认识在渐趋一致,即城市群是有很多城市组成的,彼此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共同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本文所谓的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几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二)与都市圈、城市连绵区等相关概念的区别和城市群相关的概念有很多,比如都市圈、城市连绵区、城市带、组团式城市等等。

由于这些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有时将其混用。

但其实,城市群与都市圈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城市带与城市连绵区也各有定义。

有关城市连绵区的研究相对深入、全面,它是城市群的一种特殊形态,指以若干个数十万以至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为核心,与周围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干线大小城镇连续分布的巨型城市一体化地区。

东京、首尔非首都功能疏解经验及启示

东京、首尔非首都功能疏解经验及启示

东京、首尔非首都功能疏解经验及启示作者:杨艳梅蒋同明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7年第25期进入新世纪以来,首都北京的“大城市病”日益严重,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解决首都“大城市病”的必由之路,也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关键环节。

众所周知,东京和首尔也曾面临严重的“大城市病”,但经过一系列疏解举措后,“病症”得到了有效缓解,很多方法值得北京学习。

一、东京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中的经验做法(一)加强规划引导,促进城市功能合理分工东京城市发展思路逐渐从关注城市规模向关注城市布局转变。

早在1956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首都圈整备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以东京为中心、半径100公里的首都圈地域范围。

此后,日本政府五次编制实施了《首都圈基本规划》,在规划中都强调中心城区职能的分散,包括城市副中心和新城的建设。

按照规划,东京于1958年、1982年和1987年分步骤、分阶段实施了“副中心”战略,使副中心和中心城区一起承担起东京的城市功能,逐步形成了“中心区—副中心—周边新城—邻县中心”的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

(二)注重人口调控,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人口合理流动东京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从城市化初期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知识密集型逐步过渡的过程。

1959年,日本政府颁布《工业控制法》,对一定规模以上的工业、大学等新增项目进行控制。

《工业控制法》的实施,促使东京大批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一些重化工业相继迁出,而以研究开发型工业、都市型工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工业开始聚集。

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劳动力逐渐转移,大大降低了东京的人口规模。

(三)重视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方便各城市之间的联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东京注重依靠轨道交通引导副中心城市的发展。

日本政府修建了一条环市中心铁路,依托各交通枢纽将各副中心串联起来。

然后再以各副中心为起点,修建了众多呈放射状、向近郊或邻近城市延伸的轻轨线,并在线路末端发展新的中小城市和工业中心。

国研丨东京都市圈的发展模式、治理经验及启示

国研丨东京都市圈的发展模式、治理经验及启示

国研丨东京都市圈的发展模式、治理经验及启示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都市圈”概念,并且对都市圈进行统一规划和跨区域联合治理的国家,在都市圈发展与治理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这其中,以东京都为主要核心城市的“东京都市圈”最具代表性。

对东京都市圈的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东京都市圈是指东京都及周边的崎玉、千叶、神奈川(即“一都三县”),面积1.3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3.5%),人口规模4000多万(占全国约1/3),经济总量接近全国一半,城市化率超过90%。

广义的东京都市圈又称“首都圈”,是在“一都三县”的基础上加入茨城、枥木、群马及山梨等四县(即“一都七县”),总面积达3.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9.8%)。

本报告着眼于更大范围的“一都七县”进行分析。

东京几乎是从战后的废墟上重建而成,在不到半个世纪内发展成为日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中心,也成为与伦敦、巴黎、纽约相齐名的世界城市,并带动了整个日本首都圈的繁荣。

东京都市圈发展和治理的借鉴意义,不仅在于它已达到的领先规模和发达水平,更在于其集约化、多核心的发展模式和政府主导型的治理机制(这不同于传统的欧美大都市区),还在于其饱经日本经济和社会跌宕起伏的历史演变而始终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东京都市圈的发展历程及特点东京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作为日本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最早可追溯到四百多年前德川幕府时期的江户时代,并于1868年正式成为日本首都。

尽管在1920年东京已是一个拥有330万人口和35个区县的工业化大城市,但真正以都市圈模式开始发展始于战后复兴阶段的20世纪50年代初。

从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和日本政府的五轮首都圈规划来看,东京都市圈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并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特点,最终形成了当前“多核心、多圈层”的区域空间结构和高度互补的城市功能布局。

(一)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以控制规模、开发新城为主要特征的都市圈雏形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经历了近10年的战后复兴,整个日本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

东京大都市圈内各核心城市的职能分工及启示研究

东京大都市圈内各核心城市的职能分工及启示研究

收稿日期:2002-05-18;修订日期:2002-08-13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首都空间发展新战略———关于营建首都圈的理论与规划实践研究(Z 00029)”、日本(财)住友财团2000年度「 诸国における日本关连研究助成」课题(首都圈の地域构造及び首都机能に关する日中比较研究)的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卢明华(1978-),女,江苏省丹阳市人,博士研究生,区域经济学专业。

文章编号:1000-0690(2003)02-0150-07东京大都市圈内各核心城市的职能分工及启示研究卢明华,李国平,孙铁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城市与区域管理系,北京100871)摘要:东京大都市圈是日本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集聚体,在承担日本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职能的同时,更是担负了重要的全球经济控制职能。

在东京大都市圈内部各核心城市间形成了相对比较明显的区域职能分工与合作体系,从而支撑这一全球区域发挥出了集聚优势。

在对东京大都市圈内各核心城市职能分工的分析与把握基础上,考虑中国首都圈内各主要城市的基础和优势,提出各城市职能分工的构想,以加速该区域合理分工与合作体系的形成。

关 键 词:职能分工;东京大都市圈;首都圈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引 言区域职能分工研究一直是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研究的核心问题,良好的区域分工是一个地区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日本是历来注重区域规划与政府作用的国家,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在东京大都市圈内应该说是形成了相对比较明显的区域职能分工。

各主要城市根据自身的基础和特色,承担不同的职能,在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共同发挥出了整体集聚优势,使作为日本三大城市圈之首的东京大都市圈,很好地发挥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职能,并逐步确立起全球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成为日本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集聚体。

而中国首都圈内各城市大多已形成封闭的自我循环的“都市经济圈”,不仅寻求联合的意愿不强烈,而且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明显,造成各城市间竞争性大于互补性。

世界著名城市群:各城市间分工协作发挥核心城市带动辐射作用

世界著名城市群:各城市间分工协作发挥核心城市带动辐射作用

世界著名城市群:各城市间分工协作发挥核心城市带动辐射作用一、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以纽约为中心的城市群该城市群成形最早,地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平原。

从波士顿向南,经过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10座城市(指10万人以上的城市)以及它们附近的一些卫星城镇,连绵不断,构成带状大都市带。

该城市群面积6万km2,占美国面积的1.5%。

该区人口4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是美国经济的核心地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经济特征: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30%,是美国最大的生产基地,美国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和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同时,带内的每个主要城市都有自己特殊的功能,都有占优势的产业部门。

若孤立地看待每个城市,其功能大多为单一的,但整体性功能远远大于单个城市功能的叠加。

纽约:是这个城市群的核心。

联合国6个主要机构的5个设在这里。

早在20世纪初,纽约就享有全美国“银行之都”的称号。

近一个世纪以来,其一举一动都左右着世界的金融、证券和外汇市场。

纽约历来又是美国和国际大公司总部的集中地,全美国500家最大的公司,约有30%的总部设在纽约,同时吸引了与之相关的各种专业管理机构和服务部门,形成了一个控制国内、影响世界的服务和管理中心。

费城:该城市群的第二大城市,它是一个多样化的城市,重化工业发达,为美国东海岸主要的炼油中心和钢铁、造船基地,全市就业人口中的2/5从事制造业。

费城港也是美国主要港口之一,主要承担近海航运。

波士顿:是有名的文化城市。

全球闻名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就在该城。

以波士顿为中心的128公路环形科技园区已形成一个高科技产业园,是仅次于硅谷的全美微电子技术中心。

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也是世界各国中少有的仅以政府行政职能为主的政治中心,市区人口中的一半是受联邦政府雇佣的官员和服务人员。

从上可见,该城市群每个主要城市都有自己特殊的职能,都有占优势的产业部门,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彼此间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日本首都圈城市功能分布的启示意义

日本首都圈城市功能分布的启示意义
( 二 ) 交 通 区位 条 件 促进 都 市 圈 成 型
京津冀一体化的建设 中交通设施的改善是激 活新 城的关键 因素 ,而 这其 中将伴随大量 的投资产生。与北京地理上相接壤的地区属于产 业对 接扩散的关键地 区,应充分利用北京在资本 、人才 、信息 、科研 成果的 辐射与带动作用 ,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和带动消费的开放型产业链 。
( 一 ) 地理 区 位条 件 是都 市 圈城 市 功能 定位 的基 础 条 件
京 东新 区主要建设京津唐新兴产业基地 、 京津冀农产品交易中 t l , 和家 具生产贸易中心:京东新 区主要包括廊坊境 内的三河 、大厂 、 香河。燕郊的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蓬勃发展。香河家具城在 中国北方独树一 、闻名于海内 外,香河市立足区位优势 ,将建成 中国国际家具生产贸易中心。 天津港 口与河 北港 口之问的整合。目前天津港与河北港 口之间成竞争 状态 , 统筹规划利用港 口 资源及航运要素 , 增强港口对京津冀区域城市及周 围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 推进天津、河北两地港口的共同转型升级。
( 三 ) 新 城 的 建 设 与 临 空 经 济 的 发展
E t 本首都圈 由 “ 一极集 中” 变为 “ 三环 九射 ” 的分散化 的 网络格 局 ,利用环形道路 的各个交通节点形成交通枢纽 。交通体系 的建设有利 于都市圈城市间的功能互动 ,例如依赖便捷的交通条件 ,茨城 县筑波科 研城市与东京 的科研相关联 ,树立其高科技城市的功能定位 。发达的交 通条件使都市 圈内距离相近 的城市进一步发连接成为工业 区 ,发展成 为 产业聚集带 ,东京和横滨 市相距 2 5公 里 ,被称作 京滨工 业 区,这 是 日 本 最 大 的工 业 区 。 交通 的建设是人 口流动 和产业转移的关键 。 日本城市群 产业呈现 出 圈层化 的逆序分布形态 。以东京城市群为例 ,城市群核心主要 是第三产 业 ,中间环状地带 主要是第二产业 ,外圈层则主要是第一产 业。产业 布 局 的优化依赖 于交通轨道 的建设 。 轨道交通 的发展促进新城的形成 。日本政府对交通轨道 的建设不仅 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更加为东京周边 的新城建设奠定 了基础 ,为人 口 流动提供便利 。相 比之如何建设北京周边卫星城 。分散北京 的人 口与资 源压力 ,这些有相 当大 的借鉴意义 。 ( 三 ) 集 聚 效 应 与 新 城 的 发 展 东京 以优 惠政策加强产业集聚效应 ,促进产业 向新 城转移 。开 发建 设筑波新城时 ,在筑波创造 了更加优越 的工作和居住条件 以发挥集 聚效 应 。琦 玉的政府部 门和筑波 的科研 院所都是 在政府行 政主导下 的迁 移 , 并且不 断调整 吸引政 策 , 促进其他相关产业协 同发展 。 综上所述 日 本 首都圈之 所以 能够发 展成 为世 界上 最大 的都 市圈 之 是有着 多方面 的条件 的。1 、 自然地理 区位条件 :任 何一个 城市 功 能 的形成 以 自身的要 素禀赋为基础 , 通过各种经济政策 的实施便 于各种

东京中心市区的动态及多中心城市结构论

东京中心市区的动态及多中心城市结构论
对 东 京 都市 区 ( 包 括 吉 祥 寺 在 内 ) 范 围 的 铁路 及地 铁7 0 个 站的 同一 方 向共 同利用者 除外
. ,
的 中心市 区的结 构 和功态 在东京 都 的中 心市 区
,

由此可 以 看出

,
其 功能是 按心
,




杆 的 形态 集聚 的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成 了 都心地 区

定期及 非定期 的乘 降客 流 量 排 出 顺

铁路 结 节 点 用 地 功 能 分 类
集聚 的 指 标
事务所
城 市 银行
1 铁 路 的 乘 降旅 客 加 以 划 分 和 不定期 刊用
,

从 多到 少 进 行 排 列 务 报


(
(
1 1
) 按顺序 填入 已经
7
含 银 行 ) 的 建 筑 基底 面 积

序 列 化的 2 0 个 铁路 结节 点的 金融
铁 路 结 节点 功 能 集 聚 的 序 列 化 和 综 合饭序
司. `
. 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曰 .
. .
. .
. .
.
.
J . .
.

l勺 (
乃 ù 9 d A
根 据利用 铁 路的 旅客数 仅能 粗 略 地 说
明铁路 结节 点功 能 集聚
,
不 仅 与不 同 交 通 线
.
路 的换乘 地点不 同 种 功 能 进行评 价 顺序I J 序 如下

日本东京城市圈规划发展与职能分工

日本东京城市圈规划发展与职能分工

日本东京城市圈规划发展与职能分工作者:倪子悦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旬》2018年第12期【摘要】东京城市圈是世界上经济中心之一,于区域协同发展层面经验丰富。

梳理日本城市圈规划与发展历史,并研究、借鉴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决策与产业布局,对于实现中国首都圈的自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东京城市圈;协同发展;区域分工1、引言日本东京城市圈的发展以交通网络为核心支撑,空间上进行渐进式的有效拓展,各区市间分工明确,整体形成了梯度式圈层结构。

由于规划建设行之有效与功能组织联系紧密高效,东京城市圈成长为具世界影响力的经济中区。

本研究分析东京城市圈经济社会现状,联系规划理念变迁归纳其空间决策与产业布局特点。

2、基本社会、经济条件2.1 人口条件2.1.1 高度集中日本京都圈地域范围包括东京都、神奈川县、埼玉县、千叶县、栃木县、茨城县和群马县,区域面积36884平方公里,2017年东京城市圈内人口数量为4407.1万人。

9.8%的国土面积上聚集了全国34.78%的人口。

其中,东京都人口为1372.4万人,占京都圈的31.14% 。

2.1.2 相对增速快2005-2017年日本总人口数相对稳定,年均增长率为-0.07%。

东京城市圈内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33%,其中栃木、茨城、群马、山梨四县人口相对减少,东京都、神奈川县、埼玉县、千叶县相对增长。

东京都增速最快,为0.73%,远高于区域平均水平。

2.1.3 相对老龄化程度低2017年东京城市圈内人口性别比为98.48,略高于全国(94.78)。

区域内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25.40%,但低于全国水平(27.74%);区内东京老龄化程度最低,对应指标为23.03%。

2.2 经济高度活跃2014年东京城市圈GDP为949020.86亿日元,占全国比重的38.32%,东京都对全国经济贡献度达18.45%。

七县内差距较大,其中神奈川领先,占全国比重的5.90%;琦玉、千叶较为突出,分别对应4.07%、3.90%;山梨县最低,不足一个百分点。

日本东京城市带发展——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形成

日本东京城市带发展——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形成

日本东京城市带发展——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形成1、多中心城市结构形成的背景东京的都心(市中心)是指位于东京市区中央的千代田区、中央区、港区的中央商务地区,聚集了国会.国家各部.许多大使馆和主要大企业的总部。

都心的建设始于20世纪30年代,二战中大部分被毁坏。

5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都心的商务功能得到快速发展,很快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中央商务区。

与此同时.都心地价高涨.居住开始向郊外转移.出现了城市功能的单中心高度聚集、通勤长时间化等大城市问题。

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都心内商务办公用房出现短缺,政府开始意识到必须抑制商务功能继续向都心的聚集,要向外分散实现工作和居住就地平衡的城市构造。

因此东京都提出了建设副都心,引导城市由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转移的构想和规划。

经过近30年的建设都心的商务功能聚集得到有效控制,目前东京已形成了包括七个副都心和多摩地区五个核都市的多心型城市结构。

七个副都心是池袋、新宿、涉谷、大崎.上野、浅草、锦系町、龟户、临海,它们基本上位于山手线(环线)与各个铁路放射线的交汇处,充分利用了交通枢纽对于商务及人流的聚集效应.其中最具成效的是新宿和临海两个具有强大商务中心区功能的副都心:多摩地区的五个核都市是八王子、立川.青梅、町田和多摩新城.它们分别位于西部地区进入东京市区的交通枢纽处。

2、副都心的主要功能东京的副中心是具有多功能、高度复合的区域.在满足商务活动的同时.还具有商业、文化、娱乐、居住等其它功能。

新宿副都心开发历时25年.形成了以新宿车站大楼和车站以东地区为商业娱乐中心、车站以西为行政办公及商务办公中心的集商务、购物、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完整布局。

由于东京都政府从都心迁到了西额宿,使得新宿成为东京最大的副中心。

目前.随着功能需求的增加.其建设也在向西扩展.东京新国立剧场及其周边的改造.标志着新宿副都心新的发展阶段已经开始。

临海副都心规划吸取了以丹下健三为代表的东京湾未来发展规划设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第2期2003年4月地理科学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Vol23No.2Apr2003文章编号:1000—0690(2003)020150—07东京大都市圈内各核心城市的职能分工及启示研究卢明华,李国平,孙铁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城市与区域管理系,北京100871)摘要:东京大都市圈是日本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集聚体,在承担日本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职能的同时,更是担负丁重要的全球经济控制职能。

在东京大都市圈内部各梭心城市间形成了相对比较明显的区域职能分工与台作体系,从而支撑这一垒球区域发挥出了集聚优势。

在对东京大都市豳内各核心城市职能分工的分析与把握基础上,考虑中国首都圈内各主要城市的基础和优势,提出各城市职能分工的构想.以加速该区域合理分工与合作体系的形成。

关键词:职能分工;东京大都市圈;苗都斟中圉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引言区域职能分工研究一直是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研究的核心问题,良好的区域分工是一个地区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日本是历来注重区域规划与政府作用的国家,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在东京大都市圈内应该说是形成了相对比较明显的区域职能分工。

各主要城市根据自身的基础和特色,承担不同的职能,在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共同发挥出了整体集聚优势,使作为日本三大城市圈之首的东京大都市圈,很好地发挥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职能。

并逐步确立起全球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成为日本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集聚体。

而中国首都圈内各城市大多已形成封闭的自我循环的“都市经济圈”,不仅寻求联合的意愿不强烈,而且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明显,造成各城市间竞争性大于互补性。

这使得近年来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整体竞争力下降,而且区域内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区域企业联系和合作薄弱,区域职能分工不明显。

要实现首都圈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使首都圈成为我国具有巨大增长力的经济区域,成为带动北方经济发展的核心,促进首都圈内各主要城市的分工与合作,确定各核心城市的地位与职能分工是一条必由之路。

本文的意图在于对东京大都市圈内各核心城市的职能分工的分析与把握基础,t,考虑中国首都圈内各主要城市的基础和优势,提出各城市职能分工的构想。

1东京大都市圈的地位与作用狭义的东京大都市圈是指东京、神奈JIl、千叶、崎玉这一都三县,进一步加进北关东地区的群马、枥术、茨城三县,就构成了广义的东京大都市圈,也即首都圈“】。

有些规划中也常常将山梨县包括在东京大都市圈范围之内,但由于山梨县在地形、产业结构等方面与关东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本文虽从广义的东京大都市圈范围来进行研究和分析时并不包括山梨县。

东京大都市圈,作为El本三大城市圈之首.是日本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聚集体。

它的面积虽然只占国土面积的851%,却集中了全国3l6%(2000年)的人口,人口密度高达1241八『km2,是收稿日期:2002—05—18;佟订日期:2002—08—13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首都空间发展新战略——关于营建首都圈的理论与规划实践研究(Z00029)”、13本(财)住友财匿2000年度『7I≯7'赭团c扫I于5日牟明遵研究助成j辣麒(首都圈力地域樽造盐矿首都槭能c^明寸晷日中比较研究)的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卢咀华11979一1,女.讧苏省丹阳市凡.博士研究生.区域经{弃学专业。

2期卢明华等:东京大都市暖内备核心城市的职能分工及启示研究15l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之多。

东京大都市圈是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逐步确立起全球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也是日本最重要的交通与信息枢纽。

该区域集中了国家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主要的政治党派总部、外国使领馆、地方政府办事部门以及民间企业的相应机构,发挥着政治、行政中枢的职能。

它作为日本经济的核心地带,是日本各主导产业(制造业、服务业、商业、不动产业、运输通信业、金融保险业)的中心,其生产总值均占全国比重的113强,尤其是制造业、服务业,更是高达646%和789%(1997年)。

它作为日本文化事业的核心区,集中了全国1/3以七的大学,其中有著名的东京大学、庆应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并拥有全国1/3的国家级文化机构,13本广播电台和三大报纸的总部均设在这里”l。

该区域拥有日本最大的港口群体——东京湾港口群,东京(羽田)和新东京(成田)两大国际机场以及发达的陆路交通,并且信息基础设施发达,是全国信息处理中心,发挥着变通和信息中枢的职能。

2东京大都市圈内各核心城市职能分工东京大都市圈在日本核心地位以及世界影响力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各界对区域规划的氡视。

实际上,东京作为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样面临着困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与城市用地无限制扩展带来的社会、经济与环境等方面的大城市现状法~级集中”的结构问题,比如通勤距离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环境污染等,其外“一极集中”还存在着抵抗自然及人为灾害的风险问题,尤其是对日本这样一个多地震活动的国家而言”-。

为此,日本学术界和许多研究机构先后提出了各种关于首都功能迁移的方案和建议。

特别是于2000年5月日本众议院“关于国会等迁移的特别委员会”确定了枥木一福岛地区、岐阜一爱知地区、三重一畿央地区为迁移侯选地。

而对于首都功能迁移却得到包括以东京都为首的首都圈各县的强烈反对,2001年11月召开的“七都县首脑会议”采纳了共同反对首都迁移的意见书,主张在首都圈内共同分担首都功能,也即东京都一直倡导的“展都论”,将集中在东京的首都功能的一部分展开分散到其周围地区。

1985年.日本国土厅大都市圈整备局对首都改造进行了规划,提出改变东京一极集中的结构为多极、多圈层的城市结构…(图1),具体为推进“展都型首都机能再配置”,即将东京大都市圈进一步分成几个自立性的区域.在它下面又细分为业务核心城市和次核心城市,在那里配置政府机关、业务、金融、信息服务等中枢机能或会议场所,培育出自立性强的都市圈.并对各自的职能进行了相对明确的分工”3(表1)。

经过10多年发展,东京大都市圈形成了明显的区域职能分工体系,即各核心城市根据自身基础和特色,承担不同的职能,在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共同发挥出了整体集聚优势“1(图2)。

:I,≥鸢鞲2-S-;,?≥_¨:_=。

.,’i≯。

t0·≯《。

j~、0。

~-二;i_:j’k图1东京大都市圈的结构演变Fig1ThestructuralevolutionofTokyoMegalopolis152地理科学23卷———————————————————————————————一———————————————一————————————————一表l首都改造规划内容”’T且bkITheplanni“gofreconstructingTokyoMegalopolisi丽丽——一——i矿—————1丽而压丽甄面≮F————一多摩自立都市圈八王子市、立川市商业、大学集聚青梅市@条Jll自立都市瞬横滨市、川崎市国际港湾,工业集聚厚术市崎玉自立都市圈大宫市、浦和市唇住、政府集聚熊答市千叶自立都市圈千叶市国际空港、港湾,工业集聚成田、术更津市蔓些堕塑皂皇塑壹里圭堂壹:塾选垫垦盔兰尘墅望型皇整墨—————————————————一图2东京大都市圈职能分工示意图F%2ThefunctionaldivisioninTokyoMegalopolis2.1东京中心区“展都型首都机能再配置”的推进,促进了东京更好地持续发展,加强了东京在日本的核心地位。

东京中心区即东京各区部城市,仍然集中了绝大部分的政府、行政、文化、管理机构以及服务业、批发业、金融业、印刷业部门,发挥着政治、行政的国际、国内中枢职能;金融、信息等的中枢职能;经济中枢职能;科教文化的中枢职能。

2.2多摩地区多摩地区接受东京区部部分功能(主要是大学、研究开发机构和高科技产业方面)的转移,现已发展成为东京都高科技产业、研究开发机构、商业、大学的集聚之地。

其中.八王子市是大学城,研发职能得到强化;立川市在接受部分国家行政职能的转移后,商务和商业职能得到强化;青梅市发挥着生产制造职能.研发职能也正在加强。

2期卢明毕等:东京大都市圈内各核心城市的职能分工及启示研究1532+3神奈川区域随着接受东京区部各种职能的转移,神奈川区域更好地发挥了作为工业集聚地(见表2)和国际港湾职能.同时加强了研发、商业、国际交流、居住等职能。

其中.横滨市拥有国内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一横滨港,加上于企业总部、国家行政机关的聚集,促进了国际化、信息化进程,正在增强国际交流职能;川崎市主要承担生产制造和研发职能,其石油行业销售总额占到全县总量的60.4%(1998年),川崎港主要为大企业运输原料和成品服务;厚木市则在研发、高技术产业和教育职能方面较集中。

2.4崎玉区域崎玉区域主要接纳了东京都区部部分政府职能的转移,已成为政府机构、居住、生活、商务职能集聚之地,在一定意义r成了日本的副都。

其中,浦和市是崎玉的行政中心,加r接纳东家区部广域行政职能的转移,正在增强国际交流和商务职能,同时也是东京重要的卧城之一,昼夜人口比达到849:100(1995);大宫市作为崎玉的经济中心,商业、服务业较发达,发挥着重要的商务职能。

2.5千叶区域随着接纳东京区部各种职能的转移,千叶区域更好地发挥了国际空港、港湾,工业集聚地(表3)的职能,同时加强了商务、国际交流等职能。

其中,千叶市是县厅所在地,拥有日本最大的原料输入港,已经形成以国际商务为主的业务机能;术更津拥有具有旅游和贸易性质的海港,商务、研发职能正在加强;成田市拥有新东京空港,国际交流、国际物流、临空产业、商业职能集聚。

表2神奈川区域主要工业行业的情况(1998Table2ThemajorindustriesinKanagawa资料米源:根据(地域经济总览)(2001)相关资料整理,东洋经济新报社2.6茨城南部区域茨城南部区域已形成以筑波科学城为主体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集聚之地。

目前,筑波科学城拥有60多个科研、教育、企业机构(政府科研机构46个),共有科研人员1万名,占日本国立科研机构人数的1/2,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高级人员就有2500多名。

不仅在东京大都市圈内形成了以上的区域分工体系,在东京都内部也形成了相对明显的分工(见图3),即政治、行政、金融、信息、教育、文化等职能主要集中在东京都区部的核心区,尤其是都心三区(干代田、中央和港区),而居住、生产、科研等职能主要集中在东京都区部的外围区和市町村。

近年来,一些政治、行政、金融、商业和文化方面的机构从都心三区向区部的核心区扩散,主要是新宿、涉谷、文京等区,尤其是东京的副都心——新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