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应用题和常见数量关系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引言乘法应用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可以在购物时使用乘法计算总价,或是在旅行时使用乘法计算总里程数等等。
了解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乘法应用题例1. 购买水果小明想买5个橘子,每个橘子4元。
他需要支付多少钱?解答:我们可以使用乘法计算总价。
小明需要支付的金额为:5 × 4 = 20因此,小明需要支付20元。
例2. 旅行计算小红计划驾车去旅行,总共要行驶400公里。
她每个小时可以行驶80公里。
她需要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旅行目的地?解答:我们可以使用乘法计算所需时间。
小红需要行驶的时间为:400 ÷ 80 = 5因此,小红需要行驶5个小时才能到达旅行目的地。
例3. 非整数乘法某地区每个家庭一年用电量4500千瓦时。
如果该地区有10000户家庭,一年的总用电量是多少?解答:我们需要进行非整数乘法。
该地区一年的总用电量为:4500 × 10000 = 45000,000 千瓦时因此,该地区一年的总用电量为45000,000千瓦时。
常见的数量关系比例关系比例关系指的是两个量之间的比值相等的关系。
我们可以使用比例关系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小组有10名男生和15名女生,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值为2:3。
我们可以使用比例关系计算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男生人数 = 总人数 ÷ (2+3) × 2= 25 ÷ 5 × 2= 10女生人数 = 总人数 ÷ (2+3) × 3= 25 ÷ 5 × 3= 15因此,男生人数为10人,女生人数为15人。
比率关系比率关系指的是两个量之间的比值的大小。
我们可以使用比率关系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物品原价为100元,现在打7.5折,折后售价为多少?解答:我们可以使用比率关系计算折后售价。
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教案
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应用题的概念,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让学生掌握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应用题:简单排列组合问题、时间问题、费用问题等。
2. 行程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公式: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3. 工作量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的关系,公式: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应用题的解决方法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的运用。
2. 教学难点: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的灵活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利用实例讲解,让学生直观理解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乘法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第二课时:行程数量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公式的运用。
3. 第三课时:工作量数量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公式的运用。
4. 第四课时:实例讲解和练习。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乘法应用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评价学生对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
3. 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辅资料,用于提供学习内容和练习题目。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实例和教学内容。
3. 练习纸或作业本,用于学生练习和记录学习成果。
八、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乘法应用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及工效、工时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解答有关的应用题.(二)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并能解答应用题和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难点:明确速度、时间和路程及工效、工时和工作总量三种数量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口算卡片)20×405×3024×2012×542×1060×50200×30240÷22.复习上节课有关三量关系.提问: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常用到哪几种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举一例.(单价、数量、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每张课桌45元,4张课桌多少元?)提问:单产量、数量、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单产量×数量=总产量)(二)学习新课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上节课学习的数量关系,还有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板书课题)投影出示:例题1.汽车每分行750米,4分行多少米?750×4=3000(米)2.小强每分步行66米,5分步行多少米?66×5=330(米)3.一艘轮船每小时行18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18×3=54(千米)4.一列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120×2=240(千米)以上四道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请同学口述解题过程,老师板书.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以上四小题,讲的是哪方面的事情,有什么特点?(四个小题讲的是同一类事情,都是行车、走路的问题.特点是已知条件都是每分、每小时走多少路,所求问题都是求一共走多少路)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以上每小题已知条件都是每分,每小时行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同学们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速度,举出几例说明)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叫速度.(每分、每小时行的路程叫速度)教师给予肯定,并补充说明:根据物体实际运动的快慢,可以按秒、分、时、天、周、月、年等单位时间所行的路程叫速度.(还可以再让同学举一些平时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一下什么叫速度) 提问:那么题目中4分、5分、3时、2时又叫做什么呢?(回答是时间)(板书)再问:我们计算出的结果(也就是题目中的问题)3000米、330米、54千米、240千米表示的是什么呢?(回答是共走的路程)老师归纳:我们把一共走的路叫路程.从题目中可以看出速度和路程都用米、千米等不同的长度单位表示.想一想速度和路程有什么不同?各表示什么?速度: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路程:一共所走的路.根据上面的四个算式,分别指出速度、时间、路程三种量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小组同学互相说说每道题里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然后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三量关系式,编一道应用题,再请其他同学说一说,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师:我们掌握了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应用这些数量关系解答相应的应用题.下面我们继续研究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出示例题:1.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3米,8小时织布多少米?3×8=24(米)2.修路队每天修路240米,5天修路多少米?240×5=1200(米)3.某机床厂每月生产机床450台,一年生产机床多少台?450×12=5400(台)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三个小题,讲的是哪方面的事情?(生产、工作的事情)说出各小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已知每小时、每天、每月干多少活)师: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把每小时、每天或每月的产量多少叫做工作效率,简称工效.(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知道的一些与工作效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工效”的概念.每分、每时、每天、每月……生产的数量叫工效.那么8小时、5天、1年又表示什么呢?(学生很容易说出是“时间”)师:对,我们把它叫工时.老师指每题的结果,问:24米,1200米,5400台表示什么?(共完成的数量)师:我们把一共完成的数量叫做工作总量.请你用一个关系式概括出工效、工时、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板书: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师:请你编一道已知工效和工时求工作总量的应用题.(先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同学互相说自己编的题,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三)巩固反馈关于乘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我们来检查一下,看看哪些同学学得最好.1.把已知条件和可以求出的问题用线连接起来.(出示投影)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请同学回答.已知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工作总量已知速度和时间可以求出总产量已知工效和工时可以求出总价已知单产量和数量可以求出路程2.填空.(投影)()×数量=总产量()×数量=总价速度×()=路程工效×工时=()3.先补充已知条件,再解答.要求:先读题,说出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应补充什么条件?(1)李刚每小时能走4500米,(),一共走了多少米?(2)每本《东方少年》5元,(),共用了多少元?(3)一台织布机,().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4)每棵苹果树收苹果45千克,(),一共收苹果多少千克?下面的练习由小组讨论,在练习本上只列式,然后互相交换检查.4.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列式.(1)每包毛巾有24条,50包共有毛巾多少条?(2)学校买了360张课桌,每张课桌48元,一共花了多少元?(3)挖一条水渠,每天挖280米,20天挖了多少米?(4)一列火车每小时行140千米,8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业:看书第27,28页.第29页第8题.小资料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求b个相同加数a的和c是多少.即a·b=c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求b个相同加数a的和;二是求已知数a的b倍是多少,实际上也是求b 个a的和.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教学例3,例4是在学生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和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行程问题和工作问题,学生是接触过,会解答简单的题目,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没有系统建立这些概念.速度、时间、路程及工效、工时、工作总量这些数量关系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加以整理概括,加深对常见数量关系的认识,加强运用术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创设环境,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加深对常见数量关系的理解.为了巩固已学的知识,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大量的、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通过反馈,教师能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板书设计。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4篇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4篇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及工效、工时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解答有关的应用题(二)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并能解答应用题和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难点:明确速度、时间和路程及工效、工时和工作总量三种数量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口算卡片)20×40 5×30 24×20 12×542×10 60×50 200×30 240÷22复习上节课有关三量关系提问: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常用到哪几种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举一例(单价、数量、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每张课桌45元,4张课桌多少元?)提问:单产量、数量、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单产量×数量=总产量)(二)学习新课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上节课学习的数量关系,还有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
(板书课题)投影出示:例题1汽车每分行750米,4分行多少米?750×4=3000(米)2小强每分步行66米,5分步行多少米?66×5=330(米)3一艘轮船每小时行18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18×3=54(千米)4一列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120×2=240(千米)以上四道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请同学口述解题过程,老师板书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以上四小题,讲的是哪方面的事情,有什么特点?(四个小题讲的是同一类事情,都是行车、走路的问题特点是已知条件都是每分、每小时走多少路,所求问题都是求一共走多少路)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以上每小题已知条件都是每分,每小时行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同学们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速度,举出几例说明) 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叫速度(每分、每小时行的路程叫速度)教师给予肯定,并补充说明:根据物体实际运动的快慢,可以按秒、分、时、天、周、月、年等单位时间所行的路程叫速度(还可以再让同学举一些平时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一下什么叫速度)提问:那么题目中4分、5分、3时、2时又叫做什么呢?(回答是时间)(板书)再问:我们计算出的结果(也就是题目中的问题)3000米、330米、54千米、240千米表示的是什么呢?(回答是共走的路程)老师归纳:我们把一共走的路叫路程从题目中可以看出速度和路程都用米、千米等不同的长度单位表示想一想速度和路程有什么不同?各表示什么?速度: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路程:一共所走的路根据上面的四个算式,分别指出速度、时间、路程三种量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小组同学互相说说每道题里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然后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三量关系式,编一道应用题,再请其他同学说一说,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师:我们掌握了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应用这些数量关系解答相应的应用题下面我们继续研究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出示例题:1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3米,8小时织布多少米?3×8=24(米)2修路队每天修路240米,5天修路多少米?240×5=1200(米)3某机床厂每月生产机床450台,一年生产机床多少台?450×12=5400(台)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三个小题,讲的是哪方面的事情?(生产、工作的事情)说出各小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已知每小时、每天、每月干多少活)师: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把每小时、每天或每月的产量多少叫做工作效率,简称工效(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知道的一些与工作效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工效”的概念每分、每时、每天、每月……生产的数量叫工效那么8小时、5天、1年又表示什么呢?(学生很容易说出是“时间”)师:对,我们把它叫工时老师指每题的结果,问:24米,1200米,5400台表示什么?(共完成的数量)师:我们把一共完成的数量叫做工作总量请你用一个关系式概括出工效、工时、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板书: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师:请你编一道已知工效和工时求工作总量的应用题(先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同学互相说自己编的题,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三)巩固反馈关于乘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我们来检查一下,看看哪些同学学得最好1、把已知条件和可以求出的问题用线连接起来(出示投影)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请同学回答已知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工作总量已知速度和时间可以求出总产量已知工效和工时可以求出总价已知单产量和数量可以求出路程2、填空(投影)( )×数量=总产量( )×数量=总价速度×( )=路程工效×工时=( )3、先补充已知条件,再解答要求:先读题,说出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应补充什么条件?(1)李刚每小时能走4500米,( ),一共走了多少米?(2)每本《东方少年》5元,( ),共用了多少元?(3)一台织布机,( )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4)每棵苹果树收苹果45千克,( ),一共收苹果多少千克?下面的练习由小组讨论,在练习本上只列式,然后互相交换检查4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列式(1)每包毛巾有24条,50包共有毛巾多少条?(2)学校买了360张课桌,每张课桌48元,一共花了多少元?(3)挖一条水渠,每天挖280米,20天挖了多少米?(4)一列火车每小时行140千米,8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业:看书第27,28页第29页第8题小资料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求b个相同加数a的和c是多少?即a·b=c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求b个相同加数a的和;二是求已知数a的b 倍是多少,实际上也是求b个a的和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教学例3,例4是在学生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和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行程问题和工作问题,学生是接触过,会解答简单的题目,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没有系统建立这些概念速度、时间、路程及工效、工时、工作总量这些数量关系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加以整理概括,加深对常见数量关系的认识,加强运用术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创设环境,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加深对常见数量关系的理解为了巩固已学的知识,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大量的、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
小学数学应用题类型汇总
小学数学应用题类型汇总导语:应用题是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实践的题目。
在数学上,应用题分两大类:一个是数学应用。
另一个是实际应用。
数学应用就是指单独的数量关系,构成的题目,没有涉及到真正实量的存在及关系。
实际应用也就是有关于数学与生活题目。
以下是小编整理小学数学应用题类型汇总,以供参考。
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1、加法应用题:a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2、减法应用题:a求剩余的应用题:从已知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
b求两个数相差的多少的应用题:已知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或乙数比甲数少多少。
c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3、乘法应用题:a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已知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求总数。
b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是多少,另一个数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是多少。
4、除法应用题:a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把这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求每一份是多少。
b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每份是多少,求可以分成几份。
C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倍的应用题:已知甲数乙数各是多少,求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几倍。
d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5、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 = 单价×数量路程 = 速度×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效总产量=单产量×数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1、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几个数的应用题。
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2、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与几何知识的结合
总结词
乘法与几何知识的结合,通常用于解决 涉及面积、体积或角度的问题。
VS
详细描述
在解决涉及面积、体积或角度的问题时, 有时需要将乘法与几何知识结合使用。例 如,计算矩形的面积时,需要将长和宽相 乘;计算圆柱体的体积时,需要将底面积 与高相乘。通过结合乘法和几何知识,可 以更准确地解决相关问题。
价格与数量的关系
总结词
价格与数量是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表示商品的单价 与购买数量的关系。
详细描述
价格是指商品的单价,通常表示为每单位的价格;数量是指购 买或拥有的商品数量。价格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 为:总价 = 价格 × 数量。这个公式用于计算购买一定数量商品 所需的总金额。
工作量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复杂乘法应用题
总结词
复杂乘法应用题在解决过程中需要分析多个数量关系,并运用乘法原理进行计 算。
详细描述
复杂乘法应用题可能涉及到多个数量的组合和计算,例如“一个书包50元,一 个铅笔盒10元,小明买了3个书包和2个铅笔盒,一共需要多少钱?”这类问题 需要先分析各个数量的关系,再运用理面积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通常用反应 物或产物的浓度变化来衡量,这些浓 度的变化常常需要用乘法来计算。
在地理学中,计算不同地区的面积常 常需要用到乘法。例如,矩形的面积 等于长乘以宽。
生物繁殖
在生物学中,生物繁殖的数量常常需 要用乘法来计算。例如,一个细菌每 20分钟繁殖一代,那么经过一小时, 细菌的数量将增加64倍。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购物
在购物时,我们常常需要计算商品的总价。例如,购买多个相同商品时,总价等于单价乘 以数量。
时间管理
在时间管理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总时间。例如,完成一项工作需要 先做A任务,再做B任务,那么总时间就是A任务的时间乘以B任务的时间。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1. 乘法应用题乘法应用题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类型,涉及到多个数值之间的乘法关系。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乘法的概念和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 单位间的乘法应用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计算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示例:问题1: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每小时的速度是12千米。
如果他每天骑行3个小时,那么他每天骑行的总距离是多少?解答1:小明每小时骑行12千米,所以他每小时骑行的距离乘以骑行的时间即可得到总距离。
计算如下:距离 = 速度 × 时间 = 12千米/小时 × 3小时 = 36千米所以小明每天骑行的总距离是36千米。
问题2:小红买了一张电影票,票价为35元。
她一共买了4张票,那么她一共花了多少钱?解答2:小红每张票花费35元,所以她一共花费的金额等于票价乘以购买的票数。
计算如下:花费 = 票价 × 票数 = 35元/张 × 4张 = 140元所以小红一共花了140元。
1.2 数量关系中的乘法应用题除了计算单个单位的乘法应用题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乘法来解决涉及多个物体数量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示例:问题3:一个小组有6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3个水果,那么这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解答3: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3个水果,所以小组中的学生数可以乘以每个学生拥有的水果数来计算总数。
计算如下:总数 = 学生数 × 每个学生拥有的水果数 = 6个学生 × 3个水果 = 18个水果所以这个小组一共有18个水果。
问题4:某商店目前有5个苹果、3个橙子和2个香蕉,这些水果一共多少个?解答4:商店中的水果数量可以通过将每种水果的数量相加来计算。
计算如下:总数 = 苹果数 + 橙子数 + 香蕉数 = 5个苹果 + 3个橙子 + 2个香蕉 = 10个水果所以商店一共有10个水果。
2. 常见的数量关系除了乘法应用题,还存在许多其他常见的数量关系问题,不涉及乘法运算,但是同样需要我们掌握数量关系的概念。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他评稿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他评稿----原州区彭堡镇河东小学杨向丽今天,我听了朱卫东老师的《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数学课,总的来说,这节课效果很好。
下面,我从上课准备、教学民主、学习状态、教学行为、教学实效五个方面作一简单的评述。
一、上课准备方面朱老师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当地生活,整合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上课时,朱老师灵活应用了口算卡片(复习环节中)和写有例题的小黑板(学习新课时),节约了课堂时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师生情绪稳定,精神饱满。
可见,师生课前的准备是充分的。
二、教学民主方面整节课,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课堂气氛民主宽松。
在学习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等量及各量之间的关系时,朱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启发他们合作探究,人人参与,适时予以点拨,既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又保证了学生探究的方向性。
三、学习状态方面在这节课上,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很高,每一位学生都始终热情地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
在复习这一环节,学生思维活跃,能够快速地把生活中的语言在头脑中转化成数学语言,继而抽象出数学模型,且正确表达,表现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四、教学行为方面从上课到下课,朱老师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组织者和合作者,在发现问题时,他有效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在学生讨论时,他积极参与,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
他既关注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更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对学困生,他耐心启发,适时鼓励,树立了学困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五、教学实效方面在师生小结这一环节中,学生谈到的收获远多于遗憾,从此可以得出,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体现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
是一节成功的课。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他评稿河东小学杨向丽。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和
常见的数量关系
铅笔每支5角,买3支用: 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
5 × 3 = 15(角) 15角=1元5角 70 × 2 = 140(元)
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 9 × 4 = 36(元)
每件商品的价钱
买了多少
一共用了多少钱
单价
×
数量 = 总价
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
9 × 8 = 72(米) 编篮小组每天编竹篮16个,5天编: 16 × 5 = 80(个)
工效 ×
时间
=
工作总量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制作
2004.02
25 × 3 = 75(千克) 菜园每畦产菠菜150千克,4畦产菠菜: 150 × 4 = 600(千克)
单产量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数量
= 总产量
汽车每分行750米,4分行:
750 × 4 = 3000(米) 小强每分步行66米,5分行: 66 × 5 = 330(米)
速度 ×
时间
=
路程
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9米,8小时织: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数学教案设计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乘法的概念,以及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例如倍数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概念及其应用2. 常见的数量关系3. 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来引入乘法的概念,例如:一个苹果5元,如果我买了3个苹果,那么需要支付多少钱呢?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乘法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授新知识1. 乘法的概念:两个或多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使用乘法来简化运算。
例如:5+5+5=15,我们可以写成5×3=15。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乘法的规律,并尝试用不同的数字进行验证。
2. 常见的数量关系:主要包括倍数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
例如:6是3的两倍,也就是说6÷3=2,这就是倍数关系。
而“一部分”和“全部”的关系则可以用分数或者百分比来表示。
(三)实践操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用刚学的知识来解决。
例如:学校要购买一批图书,每本书的价格是20元,如果要买50本,那么需要多少钱?这是一个乘法问题;如果已经购买了30本,还需要再买多少本才能达到50本?这就是一个关于部分与整体的问题。
(四)课堂总结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乘法的概念和常见数量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作业布置:设计一些乘法应用题,让学生回家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1、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1)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我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数量关系,这些数量关系在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已经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总结。
今天我们来学习常见的几种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来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1。
(题略)(1)分别出示例1的3道题。
①分别出示每道题。
用幻灯投影每道题的题意图。
②要求全班学生默读并想一想各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求什么?(2)学生默读题目后,把3道题独立地解答出来。
(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
①铅笔3支用:8×3=24(分)=2角4分②篮球2个用:28×2=56(元)③鱼4千克用:3×4=12(元)答:(略)(4)提问:①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所说的事情都是哪一方面的?②3道题中的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③3道题中的要求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说出这3道题都是说购买商品的事,都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和买多少,求一共用多少钱。
教师进而指着3道题的第一个条件。
告诉学生“每件商品的价钱”。
我们叫它单价。
(板书:单价)接着指第二个条件,告诉学生“买了多少”,我们叫它数量。
(板书:数量)。
“一共用了多少钱”,我们叫它总价。
(板书:总价)④再问:单价是什么意思?总价是什么意思?知道了单价和数量怎样求总价?引导学生回答后,根据这3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⑤再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每道题中的单价是多少?数量是多少?总价是多少?指名学生回答。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都要遇到买商品的事,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这种数量关系后,买东西时只要看商品的单价和我们买的数量,就可以用单价乘以数量求出要付的总价了。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一 :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内容:第25页例1、26页例2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和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及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
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理解数量关系1.学习例1出示例1画面。
学生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列式计算。
小组讨论:想一想这些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小结:每件商品的价钱,我们叫他们单价;买了多少叫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叫总价。
讨论:仔细观察以上算式,可以找出什么数量关系?做一做:举出生活中符合例1所说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3.学习例2出示例2画面,提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小结:每棵树收多少苹果叫单产量,把有多少棵树叫数量,一共收多少苹果叫总产量。
讨论:仔细观察以上算式,可以找出什么数量关系?做一做二、巩固深化,应用数量关系1.练习六第1题。
2.练习六第2、3题,自编后交流。
3.练习六第4题。
板书: 25×3=75150×4=600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教学内容:第27页例3和第28页例4。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速度、时间、路程和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时间、路程和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推导出速度、时间、路程和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悟出数量关系1.教学例3。
从做中体会数量关系。
①课堂汇报:你每分钟走多少米?从你家到学校一共用了多少分?②学生根据汇报的情况,提出问题。
③学生列式解答。
④班内交流各自的情况,教师选择几个有代表性进行板书。
三年级乘法应用题
三年级乘法应用题三年级的数学学习已经进入了乘法运算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将开始接触乘法运算,并逐渐掌握更复杂的乘法应用题。
乘法应用题是数学中非常实用的一种题型,它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乘法运算,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三年级乘法应用题的几种常见类型。
一、每份相同物品的数量这种类型的题目是最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之一。
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给了每个朋友1个苹果,那么他还剩下几个苹果?”这道题目就是考察学生的乘法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每单位物品的价格这种类型的题目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提供的信息计算出物品的总价格。
例如:“苹果每公斤10元,小明买了3公斤,他需要支付多少钱?”这道题目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乘法运算,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
三、每单位物品的数量和总价这种类型的题目需要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计算出总价。
例如:“苹果每公斤10元,小明买了3公斤,他支付了30元,那么他买的苹果总共有多少公斤?”这道题目考察了学生的乘法和加法运算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
以上就是三年级乘法应用题的几种常见类型。
这些题目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乘法运算,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这些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不仅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有用。
通过学习这些乘法应用题,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尤其是乘法应用题的学习,因为这将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在数学的世界里,乘法和除法是两个最基本的运算。
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学三年级下册的数学世界,探索一下乘法和除法应用题的魅力吧。
乘法是数学的基本运算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乘法来计算购买物品的总价。
例题:小明有5个苹果,每个苹果1元。
他需要支付多少钱?除法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运算方法。
常见乘除法应用题及其数量关系
课后作业 1、教科书75页1题,76页6题 2、休息日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让家长带你去超市调查几 种商品的价格和数量,求出总价,完成一个表格。
已知什么: 数量 求 8=608(元)
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例2
(1)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76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已知什么:数量 单价 求 什 么:总价 算 式: 76×8=608(元) 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2)学校鼓乐队买8个鼓用了608元,每个鼓多少元? 已知什么: 求 什 么: 算 式: 数量关系: (3)学校鼓乐队买鼓用了608元,每个76元,买了几个鼓?
商 品
每件商品的价钱
有多少或 一共用多少 (买、卖多少) 钱
单 价 铅 笔 3 角 2元 1元 2元 5元 5角
×
数 量 4 支 2 瓶 7本 5本 3 条 10 支
=
总 价 1元 2角 4 元 7 元 10 元 15 元 5 元
墨 水
笔记本 日记本 毛 巾 魔 笔
例 2 (1)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76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数量关系:
2、把下面的表填完全。
每件的价钱(元) 7 数量(件) 104 总价(元) 728
48 310
14
672 9610
31
3、判断题。对的画“
”错的画“
”
(1)知道每袋洗衣粉的价钱和买的袋数,求总价应 该用洗衣粉的单价乘袋数。 ( )
(2)一台电视机1000元,买5台共花多少钱?是求 总价。 ( ) (3)买8本日记本共花32元,每本日记本多少钱?是 求数量。 ( ) (4)香蕉每千克3元,用21元可以买多少千克?是求 总价。 ( )
练习:
1、解答下面各题,再写出每道题里的数量关系。
小学阶段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小学数学常用的数量关系式一、加法: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二、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三、乘法: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四、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五、比多少: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较大数—相差数=较小数,较小数+相差数=较大数。
六、倍数关系: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
七、平均分:总数÷总份数=平均数,总数÷平均数=总份数,平均数×总份数=总数。
八、行程:1、一般行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速度×时间=路程。
2、相遇问题: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3、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4、列车过桥(或隧道):(列车长度+桥的长度)÷过桥速度=过桥时间,(列车长度+桥的长度)÷过桥时间=过桥速度,过桥速度×过桥时间-列车长度=桥的长度,过桥速度×过桥时间-桥的长度=列车长度。
九、工作(或工程):1、工总÷工效=工时,工总÷工时=工效,工效×工时=工总;2、工总÷工效和=工时,工总÷工时=工效和,工效和×工时=工总。
十、“化”与“聚”:1、化(高级改写成低级):高级单位的数×进率=低级单位的数,2、聚(低级改写成高级):低级单位的数÷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十一、植树:1、不封闭植树:路长÷棵距 + 1=棵数,(棵数-1)×棵距=路长。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四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模板四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2.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教学难点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口算:30×40= 6×40= 200×20= 80×50=12×8= 32×20= 150×4= 240÷2=二、探究新知.1.导入: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在乘法应用题中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2.数学例1:认识:单价×数量=总价(1)例1.铅笔每枝5角,买3枝用:5×3=15(角)15角=1元5角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70×2=140(元)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9×4=36(元)(2)引导学生明确:以上三个问题都是买东西用钱的事.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单价;买了多少叫数量;一共用多少钱叫总价.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价是5角,数量是3枝,总价是1元5角.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价是70元,数量是2个,总价是140元.第三个问题里的单价是9元,数量是4千克,总价是36元.从例1可以看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3)反馈练习:①口答:每件商品的价钱叫( ),买多少叫( ),一共用多少钱叫(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②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以上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3.教学例2.认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1)例2.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25×3=75(千克)菜园每畦产菠菜150千克,4畦产菠菜:150×4=600(千克)(2)讨论思考:这两个问题都是说的什么事?这两个问题中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分别是什么?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3)学生汇报:这两个问题都是说有关生产数量的事情.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做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把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菜叫总产量.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25千克,数量是3棵,75是总产量.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150千克,4畦是数量,600是总产量,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是:单产量×数量=总产量(4)反馈练习:①回答: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②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上述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两种数量关系?四、随堂练习.1.填空:()×()=总价()×数量=总产量2.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1)知道每袋洗衣粉的价钱和买的袋数,求总价应用洗衣粉单价乘袋数.()(2)生产队有土地20亩,每亩产粮400公斤,共产粮多少公斤,是求数量的题目()五、布置作业.1.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2.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模板二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25-26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一、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应用。
2. 能够根据乘法应用题中给出的条件,正确地列出算式并求解。
3. 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等分关系、倍数关系、配对关系。
2. 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求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应用题中给出的条件,正确地列出算式并求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些简单的乘法应用题,让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新课导入:介绍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如等分关系、倍数关系、配对关系等,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乘法应用题,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求解。
4.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 总结:总结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步骤,让学生明确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地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让他们能够正确地列出算式并求解。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和考试等方式,了解学生解决乘法应用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练习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数量关系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六册。
二、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等术语的含义,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掌握数量之间的关系,灵活解答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老师念题,同学们听完后列出算式:
①学校买了12盒乒乓球,每盒30元,一共多少元?
②水果店有20筐苹果,每筐25千克,一共多少千克?
③第一小组有13人,每人栽10棵树,一共栽多少棵树?
2.指名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回答,老师看到同学们听得都很专心,并且也知道大家对最基本的数量间的关系掌握的也很熟练。
(二)导入新课
1.学校食堂有几个实际问题,请大家帮忙来算一算。
2.出示一组题。
①食堂每天烧煤5千克,3天烧煤多少千克?
②食堂现有15千克煤,没天烧煤5千克,可以烧几天?
③食堂有15千克煤,3天正好用完,每天烧几千克?
3.教师读题目指明学生列出算式,并板书:
5×3=15千克
15÷5=3天
15÷3=5千克
4.总结引入。
我们看到这三道题说的是同一件事,要求的问题发生了变化。
第①小题要求的问题是:3天烧煤多少千克?也就是3天烧煤的总重量;第②小题要求的问题是可以烧几天?也就是求天数;第③小题要求的问题是每天烧几千克?也就是求每天烧煤的重量。
我们把3天烧煤的重量、天数、每天烧煤的重量都叫做数量。
这些数量在应用题中有时候可以是条件,有时候可以是问题。
也就是说不论是条件还是问题都是数量。
比如:3天烧煤的重量15千克在第①小题中是问题,在②③小题中变成了条件,这些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应用题和常见数量关系。
(三)讲授新课
1.总价、单价、数量的含义。
①出示例1:
A.铅笔每支5角,买3支用多少钱?
B.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多少元?
C.鲜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多少元?
②指名回答并板书:
5×3=15角
70×2=140元
9×4=36元
③提问并小结:这几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特点?(一共多少钱。
)我们把一共多少钱叫做总价,那么每一件商品的价钱就叫单价,买了多少就叫数量。
④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总价、单价、数量的意思,并举例说明。
⑤分别指出上面三题中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2.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得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式。
要想求出买东西的总价必须知道什么?知道了单价和数量怎么求总价?(学生讨论)单价×数量=总价,他们之间还有其他关系式,如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这在以后学习过程中再学习。
3.做游戏:小小采购员。
三(2)班要举办一个联欢会,需要购买一些物品。
假如让你当采购员,算一算每一样需要多少钱?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4.总结: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求总价的问题,要想求出总价必须知道每一件的价钱,也就是单价,还要知道买了多少,就是数量。
5.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含义及其应用。
①出示例2:
A.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多少千克?
B.菜园每畦产菠菜150千克,4畦产菠菜多少千克?
②指名回答问题并板书:
每一题里的已知数量是多少?每棵苹果树收的重量、棵数。
要求的数量是什么?3棵苹果树收的总重量。
怎么列式?
③教师小结:我们把每棵树收苹果的重量或每畦产菠菜的重量都叫做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叫做数量。
一共收多少苹果或共产菠菜多少千克,叫做总产量。
④组织学生讨论,得出数量关系式。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⑤练习:指出题中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每公顷收小麦200千克,5公顷收小麦多少千克?
菜园种了24畦韭菜,平均每畦收45千克,一共收多少千克?
⑥举出求总产量的例子,同桌互说。
⑦总结提问:要求总产量必须知道什么条件?知道了单产量和数量怎
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