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脂类代谢ppt课件名师编辑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供给
* 必 需 脂 酸 ( essential
fatty
acid)—— 亚油酸、亚麻酸、花生 四烯酸等多不饱和脂酸是人体不可
缺乏的营养素,不能自身合成,需
从食物摄取,故称必需脂酸。
第 二 节
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Lipid
脂类的消化
条件 ① 乳化剂(胆汁酸盐、甘油一酯、 甘油二酯等)的乳化作用;
胆固醇酯
胆固醇 + FFA
辅脂酶
辅脂酶是胰脂酶对脂肪消化不可缺 少的蛋白质辅因子。辅脂酶在胰腺泡中 以酶原形式合成,辅脂酶原被胰蛋白酶 从其 N 端切下一个五肽而被激活。它具 有与脂肪及胰脂酶结合的结构域。它与 胰脂酶结合是通过氢键进行的;它与脂 肪通过疏水键进行结合。
脂肪与类脂的消化产物,包括甘油一
The Classification and Naming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不饱和脂酸的分类
单不饱和脂酸
多不饱和脂酸
含2个或2个以上双键的不饱和脂酸
不饱和脂酸命名
系统命名法 标示脂酸的碳原子数即碳链长 度和双键的位置。
△编码体系
从脂酸的羧基碳起计算碳原子的顺序
第 八 章
脂类代谢
Metabolism of Lipid
脂 类 概 述
定义 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lipid)
分类
脂肪 (fat): 三脂酰甘油也称为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
类脂(lipoid): 胆固醇 (cholesterol, CHOL) 胆固醇酯 (cholesterol ester, CE) 磷脂 (phospholipid, PL) 糖脂(glycolipid,GL)
ATP
AMP PPi
CH2OH O CHO-C-R1 CH2OH
酯酰CoA 转移酶
R2COCoA CoA
O CH2O-C-R2 O CHO-C-R1
CH2OH
O CH2O-C-R2 酯酰CoA O 转移酶 CHO-C-R1 O R3COCoA CoA CH2O-C-R3
= = =
=
=
=
第 三 节
不饱和脂酸的分类 及命名
ω编码体系
从脂酸的甲基碳起计算其碳原子顺序
哺乳动物不饱和脂酸按ω (或n)编码体系分类
族 ω-7(n-7) ω-9(n-9) ω-6(n-6) ω-3(n-3) 母体脂酸 软油酸(16:1,ω-7) 油酸(18:1,ω-9) 亚油酸(18:2,ω-6,9) α-亚麻酸(18:3,ω-3,6,9)
脂肪组织储存脂肪,约占体重10~20%. 1g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供能约38.9kJ,而1g糖 彻底氧化仅供能16.7kJ. 合理饮食 脂肪氧化供能占20~30%
空腹
禁食1~3天 饱食、少动
脂肪氧化供能占50%以上
脂肪氧化供能占85% 脂肪堆积,发胖
游离脂肪酸(脂酸)的来源
自身合成 以脂肪形式储存,需要时从 脂肪动员产生,多为饱和脂酸 和单不饱和脂酸。 包括各种脂酸,其中一些 不饱和脂酸,动物不能自身 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
肠粘膜细胞 (酯化成TG) 肠粘膜细胞 (酯化成CE)
胆固醇及游离脂酸
溶血磷脂及游离脂酸
肠粘膜细胞 (酯化成PL)
TG、CE、PL
+ 载脂蛋白(apo) B48、 C、 AⅠ 、 AⅣ
血循环
淋巴管
乳糜微粒 (chylomicron, CM)
甘油一酯途径
HSCoA + RCOOH
脂酰CoA合成酶
RCOCoA
甘油
HO
H2C CH H2C
OH
甘油三脂
OH
O H2C CH H2C O C (CH 2)m CH3 O
O H3C (CH 2)n C O
O C (CH 2)k CH3
甘油磷脂
O H2 C
O O C (CH 2)m CH3 O O P OH
X = 胆碱、水、乙醇胺、 丝氨酸、甘油、肌醇、磷 脂酰甘油等
5,8,11,14,1 3,6,9,12,1 7 5 7,10,13,16, 3,6,9,12,1 19 5 4,7,10,13,1 3,6,9,12,1
哺乳动物体内的多不饱和脂酸均
由相应的母体脂酸衍生而来。ω3、ω6
及ω9三族多不饱和脂酸在体内彼此不
能互相转化。 动物只能合成ω9及ω7系的多不饱 和脂酸,不能合成ω6及ω3系多不饱 和脂酸。
习惯名 软油酸
双键位置 常 见 的碳原子 不 饱 和 脂 酸 系统名 及双键 数 16:1
△系
9
n系
7
族 ω-7
分布 广泛
十六碳一烯 酸
油酸
亚油酸
十八碳一烯 酸
十八碳二烯 酸
18:1
18:2
9
9,12
9
6,9
ω-9
广泛
ω-6 植物油
α-亚麻酸
γ-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 timnodonic clupanodonic cervonic
H3C (CH 2)n C O CH H2 C
O X
脂类的分类、含量、分布及生理功能
分类 脂肪 甘油三酯 含量 分布 生理功能
95﹪ 脂肪组织、 1. 储脂供能 血浆 2. 保持体温
3. 保护内脏和肌肉免受损伤
类脂 糖酯、胆 固醇及其 酯、磷脂
5﹪
生物膜、 神经、 血浆
1. 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 胆固醇可转变成类固醇激 素、维生素、胆汁酸等 3. 构成血浆脂蛋白
十八碳三烯 酸
十八碳三烯 酸 廿碳四烯酸 廿碳五烯酸 (EPA) 廿二碳五烯 酸(DPA) 廿二碳六烯
18:3
18:3 20:4 20:5 22:5 22:6
9,12,15
6,9,12 5,8,11,14
3,6,9
6,9,12 6,9,12,15
ω-3 植物油
ω-6 植物油 ω-6 植物油 ω-3 ω-3 ω-3 鱼油 鱼油, 脑 鱼油
酯、脂酸、胆固醇及溶血磷脂等以及中链
脂酸(6~源自文库0C)及短链脂酸(2~4C)构
成的的甘油三酯与胆汁酸盐,形成混合微
团(mixed micelles),被肠粘膜细胞吸收。
脂类的吸收
部位 方式
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
乳化 吸收
中链及短链脂酸构成的TG 甘油 + FFA 门静脉
肠粘膜 细胞
脂肪酶
血循环
长链脂酸及2-甘油一酯
② 酶的催化作用
部位
主要在小肠上段
脂类(TG、Ch、PL等)
胆汁酸盐乳化
微团
胰脂肪酶、辅脂酶等水解
甘油一脂、溶血磷脂、 长链脂酸、胆固醇等
乳化
混合微团
消化过程及相应的酶
食物中的脂类 甘油三酯 磷 脂
乳化
微团 消化酶 (micelles)
产物
胰脂酶 辅脂酶 磷脂酶A2
胆固醇酯酶
2-甘油一酯 + 2 FFA 溶血磷脂 + FF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