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学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案

第10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图)(2002-11-25 09:23:04)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及其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石敬瑭,宋初的两次对辽用兵,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辽宋边境贸易,党项建立西夏国;宋夏间的战与和。

【能力培养】1.帮助学生具体分析本节课的史事和历史人物,进一步培养他们初步运用正确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思想教育】1.认识辽、西夏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局部统一的政权,它们的建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祖国东北、北部和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融合,耶律阿保机和元吴是少数民族中杰出的领袖。

2.认识这一时期祖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是辽、宋、夏三个政权并存,辽、夏对北宋的战争是短期的,和平是长期的,三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特别是北宋在经济文化上的影响,促进了辽、夏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民族融合,推动着祖国历史的发展。

教学重点宋夏关系、宋辽关系和澶渊之盟。

本课讲的就是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至于这三个政权各自是如何建立的,是学生要掌握的最基本的问题,而这三个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平相处即宋辽关系、宋夏关系则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因此它们是本课的重点。

而澶渊之盟是宋辽关系中的典型历史事件,因此它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本课的重点,而评价这一历史事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则又是一个难点,因为正确评价澶渊之盟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的方法,从多种角度全面的进行评析。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自主学习法,分析提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歌曲导入)欣赏歌曲《爱我中华》,(听后师点拨)是的,我们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这个大家庭里有50多个民族的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有时难免发生战争,但扭不断的中华魂会将他们永远地凝合成一家人。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巩固测试(含解析)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巩固测试(含解析) 北师大版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一、选择题1.下列政权中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A.西夏与北宋 B.辽与北宋C.金与北宋 D.辽与南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历史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在916年建立的的一个封建王朝,在北宋的东北,与北宋并立。

北宋时960年赵匡胤建立的政权。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

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与北宋并立。

金是女真族在1115年建立的政权,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南宋建立。

所以辽与南宋不可能并存。

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2.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 国家统一 B.政权并立C.三国鼎立 D.和平共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

960年北宋建立,916年,阿保机建立辽,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至此出现了辽、西夏、金并立的局面。

1125年金灭辽,出现了金、西夏和北宋并立的局面。

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建立,又出现了金、西夏和南宋并立的局面。

所以政权并立是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故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3.北宋、辽、夏、金四个政权从建立的时间排列顺序是()A.北宋、辽、夏、金B.辽、金、北宋、夏C.北宋、辽、金、夏D.辽、北宋、夏、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历史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在916年建立的的一个封建王朝,在北宋的东北,与北宋并立。

北宋时960年赵匡胤建立的政权。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 辽宋西夏并立(34张)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 辽宋西夏并立(34张)

风俗叙史
四 时 畋 猎
千 里 山 川
一 卓 穹 庐
行 营 到 处
契 丹 人 的 生
是 生
无 土
数 乘
即 为
活 :
涯著车家
。,。,

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
律 阿 保
统一了契丹各部,提倡 农业;制定各项典章制 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 他在位期间,契丹创制

文字。公元916年建立了
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
北宋
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汴京
拓展延伸
寻踪辽夏:
在我国现在的五十六个民 族中,没有契丹族、党项族, 他们是怎样神秘“消失”的呢? 请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契丹族 和党项族随辽夏政权的兴衰在 历史上发展和变迁情况。
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
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
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
安岭、贝加尔湖一线,
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
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
北部,可谓气壮山河。
建立时间: 916年
契 丹 (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辽 )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 960年
北 宋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公元1038年,

党项首领元昊在今天 的银川登基称帝,从
契丹

晋燕

后梁


前 蜀
荆南
吴 吴越
南 诏


南汉
史事链接
北周国势在五代中最强。 周世宗注重发展生产,又整 顿军队、南征北伐,希图统 一全国,惜未能完成而病逝 于军中。其子恭帝即位,年 方七岁,由太后临朝。这种 孤儿寡妇的局面自能维持多 久……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 北师大版

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认识到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认识到和平与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②认识目标: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说出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分析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并能简单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

【教学时间】(2学时)【教学手段】多媒体、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展示汉族、契丹族、党项族生活图片各一张,设问“三幅图片分别展现的是哪一民族的风情?”(二)自学1.自学内容1:理清本课知识体系。

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历史创造性练习P39 “课前思考”。

2.自学内容2:澶渊之盟自学方法:阅读教材P54-55“澶渊之盟”一目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谁能给大家讲讲“陈桥兵变”的故事?(2)北宋为什么要对辽进行北伐?北伐的结果如何?为什么北宋的北伐会失败?(能说几条是几条)此后北宋采取什么政策?(3)“澶渊之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订立的?内容是什么?怎样认识它的影响?3.自学内容3:宋夏和战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P55—56 “宋夏和战”一目的的内容,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西夏为什么要进攻北宋?西夏和北宋达成议和的原因是什么?(2)如何认识宋夏之间的和与战?4.自学内容4:碰撞中的融合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P56—57 “碰撞中的融合”一目的的内容,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三)练习(解题、互阅或自阅)完成创造性练习P39—41(四)反思小结【加速一】材料解析:阅读下列材料: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

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请回答:辽、西夏在哪些方面向中原政权学习?产生什么历史作用?【加速二】探究:“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重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名师课件 北师大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名师课件 北师大版

交融与发展 契丹文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契丹大字
契丹小字
多元汇聚
辽夏汉化
辽夏汉化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 融合的表现有哪些?(也就 是契丹族、党项族向汉族学 到了什么?)
学会农耕;学习中原王朝的政治制 度;仿汉字创制文字;学习汉族的生活 习俗。
总结提高
西夏(党项) 1038年 元昊 兴庆
辽(契丹) 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史事链接


后后晋 汉 唐梁
灭 亡






史事链接
五 代 十 国 后 期 形 势
后周
史事链接
后周国势在五代中最 强。周世宗注重发展生产, 又整顿军队、南征北伐, 希图统一全国,惜未能完 成而病逝于军中。其子恭 帝即位,年方七岁,由太 后临朝。这种孤儿寡妇的 局面自能维持多久……
周世宗
黄 袍 加 身
第10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崛起与并立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民族

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契丹族
北宋 960年
赵匡胤
西夏 1038年 元昊
汴京 汉族 兴庆 党项族
崛起与分立 辽、北宋、西夏形势
哈拉汗 西州回鹘
吐蕃
辽 西夏 上京 兴庆 北
宋东京
大理
辽 夏

战争与和平
西
云州
辽 蔚州
幽州(南京)
夏 北宋为什宋么太辽要原和对战辽进行北伐? 北伐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
北宋 澶州
东京
澶 渊 之 战
澶渊之盟
• 时间 1005年 • 内容
宋、辽、西夏的边境形势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师生共用教学案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一、学习目标:1.知道辽、北宋、西夏等政权的建立。

2.了解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3.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

二、预习导学:1.政权建立 民 族时 间 建立者都 城 契丹国北 宋西 夏北宋、辽:___ __年“____ ____” 2.和议北宋、西夏:__ ____年三、合作探究交流北宋和西夏达成和议的原因是什么?四、知识巩固延伸:1.图一皇帝在位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他是 ( )A.后周世宗B.宋太祖C.宋太宗D.宋真宗2.与图一人物无关的事件是 ( )A.建立北宋B.加强中央集权C.陈桥兵变D.“澶渊之盟”类 别 政 权 图3.流传于世的杨家将故事发生在()A.夏宋战争间B.夏辽战争间C.宋金战争间D.宋辽战争间4.“惜唐宗宋祖,略输文采”(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中的“宋祖”指的是:()A.秦始皇B.刘邦C.李世民D.赵匡胤5.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中建立西夏国的少数民族是A.吐蕃B.党项族C.契丹族D.女真族6.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阿保机称帝②赵匡胤建立北宋③澶渊之盟④宋夏和议⑤元昊建立西夏A.①②④③⑤B.①②③⑤④C.②⑤④①③D.②①③⑤④7.阅读下列材料:宋真宗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互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

”请回答:(1)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2)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及当时在职宰相是谁?(3)这一历史事件给人民带来了怎样的生活?(4)你如何看待这个历史事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 2.10《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名师精编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2.10《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名师精编学案 北师大版

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学案●精题精讲例1 澶渊之盟的议定地点澶州就是今天的A.河南开封B.河南濮阳C.安徽合肥D.安徽芜湖例2 (2005年广西中考)澶渊之盟是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A.北宋与辽B.北宋与西夏C.南宋与金D.南宋与西夏●我夯基我达标1. 宋辽战争的直接起因是()A.辽兵南下掠夺B.宋军夺取幽云地区C.辽国需要岁币D.宋真宗懦弱无能2. 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地点是()A.汴京B.上京C.兴庆D.会宁3. 宋辽之间的长久和平关系始于()A.设立榷场后B.王安石变法后C.澶渊之盟后D.西夏建立后4. 下列对澶洲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②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③客观上维持了长久和平④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5.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①宋朝建立②澶渊之盟③阿保机建立契丹国④元昊称大夏国皇帝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6. 澶渊之盟前,北宋对辽的主要政策是()A.进攻B.防御 C.投降D.和亲7. 西夏向北宋提出议和的直接原因是()A.北宋中断对西夏的粮食供应B.西夏军事上遭到重创C.西夏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D.北宋主动要求停战8. 如果你想考查辽与西夏的历史,你会去今天的()A.开封和宁夏B.辽宁和银川C.杭州和宁夏D.辽宁和宁夏9. 阅读下列材料: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

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请回答:从这段材料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参考答案:任用汉族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10. 宋真宗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互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23张)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23张)

契丹

晋燕

后梁


前 蜀
荆南
吴 吴越
南 诏


南汉
史事链接
北周国势在五代中最强。 周世宗注重发展生产,又整 顿军队、南征北伐,希图统 一全国,惜未能完成而病逝 于军中。其子恭帝即位,年 方七岁,由太后临朝。这种 孤儿寡妇的局面自能维持多 久……
周世宗
以图述史
陈桥兵变
桥陈
北宋的建立 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开封
2、契丹的兴起
发源辽河流域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 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过着 游牧和猎鱼的生活。到隋唐 时期逐渐强大起来,唐朝末 年,不少中原人为躲避战乱 来到契丹境内,带去了先进 的生产技术,使契丹人逐渐 学会种庄稼、纺织、冶铁和 修筑城墙、房屋,开始有了 农耕和定居生活,同时也使 契丹族的统治者逐渐接受中 原地区的政治制度和封建文 化。
幽云十六洲示意图
宋辽和战
1004年秋,辽军进 攻北宋,达到黄河边的澶 州城北,直接威胁宋都开 封,寇准坚决主张抵抗, 宋真宗亲征,北宋军队在 澶州打退了辽军。
宋辽和战
1005年,辽宋达成和 议,辽撤兵,北宋答应送 辽岁币银10万两,绢10万 两,双方为兄弟之国,这 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 盟”。
文物证史
坐落在银川市西郊、 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距 银川城区42公里,是历 代西夏帝王的陵墓。西夏 陵区东西约4公里,南北 约10公里。在40多平方 公里的范围内,陵区随地 势错落布列着九座帝王陵 墓和140多座官僚勋戚的 陪葬墓。西夏陵每座帝陵 都各自成为一个独立的完 整建筑群,各个陵园方向 都朝南偏东。规模与北京 明十三陵相当。
2、 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 是什么?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 辽、西夏和北宋并立(44张)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 辽、西夏和北宋并立(44张)

规定宋要给辽岁币,
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
宋朝的百姓负担。澶渊之盟对宋
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
很不利。
以史为证
【材料一】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
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宋与辽议和后,边境榷场贸易迅速发展,透过官方对 辽榷场贸易的经营,宋政府每年对契丹贸易上的出超,可以收回 付出银两的十分之五、六。
北宋
一、政权的并立
一、政权的并立
政权 时间 建立者 民族
都城

916年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上京(今内蒙古 巴林左旗南)
北宋 960年 赵匡胤 汉族 汴京(今开封)
西夏 1038年 元昊
党项族 兴庆(今银川)
一、政权的并立 二、政权的和战 三、民族的融合
二、政权的和战
(一)宋辽和战:
(1)北宋为什么要对辽进行北伐(原因) ?北伐的结果如何?此后北宋采取什么政 策?
——陶晋升《宋辽关系史研究》
【材料三】国家纳契丹和好已来,河朔生灵方获安堵。虽每岁赠 遗,不及(军费支出的)百分之一、二。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0
(2)宋辽之和:澶渊之盟
1.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2.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它结束了辽 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此后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 的状态;双方展开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 的生产发展。
澶 渊 之 盟
澶 州用 大兵 战
1.(2010·宜昌中考)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 权是( C ) A.西夏 B.金 C.辽 D.元
2.(2010·贵港中考) 1038年少数民 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右图A、B、 C、D中的哪一处( C )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 辽、西夏和北宋并立(38张)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 辽、西夏和北宋并立(38张)

1、北宋政权的建立
2、辽政权的建立
契丹人饮马图
契丹族原
为鲜卑族 的一支, 居住在辽 水上游的 潢水(今 西拉木伦 河)流域, 以游牧为 主。




907年,契

丹首领耶律阿
保机统一契丹
各部。916年阿
保机称帝,建
立契丹国,定
都上京。
3西夏政权的建立
1038年,党项
族首领元昊称大夏
国皇帝,定都兴庆,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 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 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汉族 D.匈奴族
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A.辽和西夏 B.北宋和辽 C.北宋和西夏 D.北宋和吐蕃
西夏的建立者是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铁木真
1004年秋,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宰

坚决主张抵抗。
A、杨业
B、岳飞
C、包拯
D、寇准
是哪个皇帝御驾亲征,打退了辽军 ?
A、宋太祖 C、宋真宗
B、宋太宗 D、宋神宗
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昊等少数民 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C.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 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 活
宋夏之间的战与和
1、战的原因、结果 2、和的原因、结果
碰撞中的融合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 表现有哪些?
碰撞中的融合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学会农耕 ➢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模仿汉字创造文字 ➢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网友推荐】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网友推荐】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为:“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多媒体课件岳飞抗金等相关多媒体、图片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隋唐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特点,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最好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3)讲授新课:一、1、契丹国(辽) 916年阿保机都:上京2、阿保机的儿子辽太祖时,契丹从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

3、澶渊之盟:1004年辽军进攻北宋,寇准主战,1005年宋、辽和议----澶渊之盟。

(可以用幻灯和多媒体课件做出有关契丹人生活习俗的壁画图片和契丹文字的图片,让学生对契丹有一个感性认识。

)二、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三、西夏1038年元昊都:兴庆;1044年元昊向宋称臣。

四、金的建立:1、女真族就是唐朝靺鞨的一支;2、金 1115年阿骨打(金太祖)都:会宁五、辽和北宋的灭亡:1、1125年金灭辽;2、1127年金灭北宋。

六、南宋建立:1、1127年赵构在应天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建立南宋,赵构就是宋高祖。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doc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201 设计者姓名陈本树单位新城学校日期 40325课题第 10课辽、西夏课型新授课和北宋的并立课时安排共1 课时第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改进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建议:了解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1.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分析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以及两次 2.和议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收集有关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杨家将、澶渊之战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等有关史实,提高收集整理资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叙述和演绎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辽、西夏、北宋建立简表”,学习采用表格方式归纳和表述历史知识的方法,增强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

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讲述有关历史故事,编演历史情景剧,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

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辽、西夏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北宋之间的和战关系以及汉化的过程,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通过重要史料的学习,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与学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的史实了解和归纳分析,认识到和平与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通过对契丹族、党项族的发展和变迁及其与汉族的密切交往,认识少数民族对情感态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度与价进社会的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值观通过学习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探索不同文明之间冲撞与交融的历史规律,认识到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教学重点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辽夏汉化和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教法选择情境体验图片展示问题探究启发引导分组合作归纳总结课件辅助学法指导自主收集合作探究故事讲述编演剧本分组讨论列表归纳比较反思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识图,导入新课思考回答问展示汉族、契丹族、党项族生题,进入新课活图片各一张,设问“三幅图片分学习别展现的是哪一民族的风情?”整体感揭示本课知识结构,概述本课知,了解学习重要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内容、知识结构。

七年历史下学案: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导学案

七年历史下学案: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导学案
2、分析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并能简单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
☆自主预学【细心研读,静心思考有收获】
(一)澶渊之盟:
1.北宋政权的建立:
年,后周大将建立宋朝,定都(今河南开封),史称。
2、辽政权的建立:
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契丹改国号为辽。
3、1004年,辽军对北宋在澶州发动进攻,宋军重挫辽军,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议,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历史上称这次议和为“”
经济:
文化:
政治:
☆展示探学【合作交流,对学组学出火花】
1.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2.北宋与西夏哪方主动出兵?哪方提出议和?说出议和的时间和内容。
☆拓展延学【大胆创新,高手过招勇者胜】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和议和你来谈谈你的看法?
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D、反映了宋朝统治的腐败
2、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A、削弱了契丹势力B、维持了长期和平
C、消除了民族矛盾D、加速了北宋灭亡
3、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
A、市舶使B、宣政院C、榷场D、十三行
4、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地区,几次北伐失败后采取了()消极防御政策
A、步步为营B、守内虚外C、分兵把守D、虚内守外
5、下列与北宋互市边境贸易的国家有()
A、后周辽B、蒙古国西夏C、辽西夏D、南宋辽
6、辽、夏吸取南下劫掠遭抵抗的教训,进而推行()
A、扩军备战B、用严酷刑罚镇压
C、破坏被占领地区经济D、“以汉制待汉人
学习目标:
1、记住辽、北宋、西夏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初一年级历史科新知理解案主备人:邹平审核人:徐宏艳二次备课人:邹平使用时间:2014.4.20学生:小组:班级:七年班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30张PPT)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30张PPT)

战争
破坏双方的正 常生产和贸易
议和
1044年
促进了西北边境 地区生产和贸易 的发展
拓展探究:
1.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 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
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战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辽、西夏以劫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 发动战争,非正义;北宋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 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也有它的消极影响,它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 加重北宋人民负担,开战争赔款先河
寻踪辽夏:
在我国现在的五十六个民族 中,没有契丹族、党项族,他 们是怎样神秘“消失”的呢? 请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契丹族 和党项族随辽夏政权的兴衰在 历史上发展和变迁情况。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学会农耕 ➢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模仿汉字创造文字 ➢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多元汇聚
文 字

西夏
多元汇聚
印 章
西夏

多元汇聚
物器

西夏
多元汇聚
钱 币

西夏
澶 渊 之 盟
澶 州用 大兵 战

c 1.(2010·江苏连云港)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 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契丹 (辽) 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契[ qì]丹族
西夏
1038年
元昊[hào] 兴庆 党项族
陈桥兵变

北宋建立 杯酒释兵权

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时间:1038年
西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建立时间: 916年
契 丹 ( 建立者:阿保机 辽 )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 960年

广东省东莞市黄冈理想学校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 北师大版

广东省东莞市黄冈理想学校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 北师大版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题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时 1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确立。

了解宋辽、宋夏和议的内容。

教材分析重点辽、宋、西夏并立的政权。

难点认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感受了繁荣与开放的大唐风采,从今天开始,老师将带同学们一起感受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

前不久,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来中国考察,当他来到当年宋辽签订和议的澶州城下,他感慨地说:“我看到的不是当年北宋失去了多少岁币,而是后世的一派繁荣。

”这位历史学家为什么如此感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段久远的历史,学习第10课。

学生根据下列问题自学课文:1、从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你可以看出在当时有哪几个政权并立?从课文中的标题中,找出描述三个政权关系的关键性词语。

二、形势分析1、如果辽、西夏政权要继续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向哪个方向发展比较有利?为什么?2、向南发展就会与哪个政权发生矛盾、冲突?3、发生了矛盾冲突会怎么样?请你决策如果你是当时的决策者,选择战还是和?并说出理由。

学生选择后,教师设问:真实的历史情况是怎样的呢?下面课文学习第一目。

澶渊之盟三、小组活动1、澶渊之盟讲述了哪两个政权关系?2、北宋为什么北伐?结果怎样?为什么北宋的北伐会失败?3、辽军发动对北宋大规模进攻的目的是什么?(掠夺、扩大地盘;战争性质)4、澶州城发生过哪两个重要事件?5、当时辽宋为什么会议和?(辽军事上的失败和北宋的软弱无能)澶渊之盟有哪些内容?它的签定影响如何?教学过程四、众说纷纭对于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有人认为北宋在战争有利的形势下,还签订和议,是无能的表现,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弊大于利,有人认为,北宋用“岁币”换和平,有利于双方的发展,利大于弊?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看待历史问题要一分为二,澶渊之盟在当时是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来看,澶渊之盟使辽宋人民得到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对双方的发展都是有。

七年级历史下册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北师大版范文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北师大版范文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北师大版第十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示例课程标准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说出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分析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提高客观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

在学习关于“宋夏和战”的内容时,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辽、西夏、北宋建立简表”,学习采用表格方式表述历史知识的方法,增强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并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辽、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措施及其与宋的关系,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通过思考课堂讨论题和“材料阅读”题,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的密切交往,对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华民族具有极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教学重点:知道辽、宋、西夏是并立的政权;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事件和采用表格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认识到契丹族和党项族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对开发边疆地区、奠定祖国辽阔的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教学手段:运用地图、表格等手段。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这一课中,赵匡胤、“陈桥兵变”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契丹族和党项族则是学生比较陌生的民族,封建化进程对学生而言也比较难理解。

因此,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讲故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让学生认识到三个政权的并立;并通过有关图片讲解和适当地补充知识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习效果,以实现教学目标。

【配套K12】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配套K12】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三)、碰撞中的融合: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合作探究】----积 极交流观点,建立发散思维,提升自我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对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了怎样的认识?
教师教学设计
(学生学习记录)教Leabharlann (学)反思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D、反映了宋朝统治的腐败
4、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A、削弱了契丹势力B、维持了长期和平
C、消除了民族矛盾D、加速了北宋灭亡
5、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
A、市舶使B、宣政院C、榷场D、十三行
下列与北宋互市边境贸易的国家有()
A、后周辽B、蒙古国西夏C、辽西夏D、南宋辽
7、“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语)反映的是北宋与()关系
A、西夏B、辽C、女真D、南宋
8、第7题引用苏辙的那句话,能体现出()
A、辽宋开国以来一直和睦相处B、宋辽民族融合日益加强
C、北宋人民负担大大减轻D、统治阶级为百姓谋利
9、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汉族-----赵匡胤------北宋B、契丹-----阿骨打--------辽
C、党项------元昊 ---------西夏 D、鲜卑-----拓跋弘-----北魏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分析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并能简单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
【情感目标】了解边疆少数民族对开发祖国边疆地区、促进社会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认识到中华 民族的历史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他 们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北师大版

苏 辙 《 栾 城 集 》
居汉 ,人 不户 与 乐休 朝 战养 廷 斗生 和 。息 好 ,年 人深 人, 安蕃
——
宋与辽、西夏议和后,边境榷场 贸易迅速发展,北宋的稻米、茶叶、 丝织品、瓷器、漆器。辽的马、牛、 羊、骆驼,西夏的毡毯、药材等,都 在这里交易。
三、交融与发展
多元汇聚
文 字

西夏
多元汇聚
探史明理
2. 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 原因是什么? 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是实力 均衡的产物。 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破坏了双 方的正常贸易,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 人民反对战争; 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
探史明理
3. 怎样评价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
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 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 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经济 贸易往来; 促进了民族融合。
建立时间: 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1038年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党 项 西 夏
建立时间: 960年
北 宋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二、战争与和平
宋辽和战
1005年, 1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2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 等钱物,称为“岁币” 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 盟”。
建立时间: 960年
北 宋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发源辽河流域
关于契丹族的起 源,有一个古老的传 说:有男子乘白马自 湟河(今西拉木伦河) 而来,女子乘青牛自 土河(今老哈河)而 来,二者相遇,结为 配偶,生八子。他们 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 部落,逐渐发展成为 以后的契丹族。
耶 律 阿 保 机

宋夏和战
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 宋称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主备教师:刘岁良授课教师上课时间编号:2012-010
主修教师:课时组长签字
【认定目标】
1、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说出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2、分析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并能简单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

【预习检测】
一、澶渊之盟:
1.北宋政权的建立:
(1)年,后周大将建立宋朝,定都(今)史称。

(2)谁能给大家讲讲“陈桥兵变”的故事?
2、辽政权的建立:
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

3、宋辽之间的和战。

(1)北宋为什么要对辽进行北伐(看地图)?北伐的结果如何?为什么北宋的北伐会失败?(能说几条是几条)此后北宋采取什么政策?
(2)“澶渊之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订立的?内容是什么?怎样认识它的影响?
二、宋夏和战:
1、夏政权的建立:年,族首领称帝,定都。

2、宋夏之间的和战:
(1)西夏为什么要进攻北宋?西夏和北宋达成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认识宋夏之间的和与战?”
三、碰撞中的融合: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共同探究】
1、“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重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对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了怎样的认识?
【归纳整理】
1、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它是北宋战败后于辽达成的盟约
B、盟约中有辽撤兵的内容
C、北宋答应给辽“岁币”
D、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2、宋辽、宋夏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宋朝统治的腐败
3、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A、削弱了契丹势力
B、维持了长期和平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加速了北宋灭亡
4、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
A、市舶使
B、宣政院
C、榷场
D、十三行
5、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地区,几次北伐失败后采取了()消极防御政策
A、步步为营B、守内虚外C、分兵把守D、虚内守外
6、下列与北宋互市边境贸易的国家有()
A、后周辽B、蒙古国西夏C、辽西夏D、南宋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语)完成7-8题
7、反映的是北宋与()关系
A、西夏B、辽C、女真D、南宋
8、上题引用苏辙的那句话,能体现出()
A、辽宋开国以来一直和睦相处
B、宋辽实力均衡
C、北宋人民负担大大减轻
D、统治阶级为百姓谋利
9、辽、夏吸取南下劫掠遭抵抗的教训,进而推行()
A、扩军备战
B、用严酷刑罚镇压
C、破坏被占领地区经济
D、“以汉制待汉人”
10、阅读下列材料: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

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请回答:辽、西夏在哪些方面向中原政权学习?产生什么历史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