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第9章 土地利用评价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评价

土地利用评价

土地利用评价概念土地利用评价是指根据具体的利用目的对土地的实用性生产潜力和经济效果进行分级评价。

土地利用评价概念的界定到目前为止尚不统一,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土地利用评价是指特定目的之下,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评定或估价;二、土地利用评价是估计土地用于不同目的的潜力的过程;三、土地利用评价是当土地用于恃定目的的时候对土地性状进行估计的过程四、土地利用评价是估价土地生产力和适宜性的过程。

主要规范我国关于土地的规划有三种:1.《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2.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3.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综合上述土地利用评价的表述,土地利用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关键在“评”,即要评定土地的优劣等级,这是土地利用评价的基本目的;(2)土地利用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质量,土地的等级应根据土地质量的利用潜力、适宜状况或利用效益来评定;(3)土地的优劣、土地质量的利用潜力、适宜状况或利用效益都是相对某一特定的利用方式而定的。

我们认为,土地利用评价就是通过土地质量针对特定用途的利用潜力、适宜状况或利用效益的评定来确定土地等级的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土地利用评价首先强调“土地质量”,是土地利用评价研究的核心内容。

其次是“利用潜力”,包括农用土地的潜在生产能力和非农用地的潜在承载力两方面的含义。

最后强调“特定用途”,因为商开特定用途来谈土地的优劣等级是毫无意义的。

实例名字: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期土地高效利用评价方法:主要对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自身情况出发,剖析了12个西部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母城”的土地利用情况评价。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土地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除了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2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应用城市土地高效利用评价体系,对西部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了定量分析。

结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居于西部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第3位,对其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第九章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第九章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美国RODAL研究
所首次正式提出了土
地可持续利用问题并
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在加拿大 Lethbridge大学 举行的“21世纪 持续土地管理国 际学术讨论会”
在荷兰恩斯赫德又召 开了“可持续土地利 用管理和信息系统国 际学术会议”
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 1、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兴起
第一节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提出
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
2
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
3 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驱动因素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
➢1.早期西方人文地理学者从人地关系论的角度看待人与土地 的关系
马尔萨斯
《人口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
“人口增长和资源总量限额相矛盾,人口增 长可以是一个无限的过程,而资源供应却是一个 有限额的问题,人口指数增长迟早要面临着资源 无法实现指数增长的矛盾限制。”
一、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评判准则
➢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准则 ①生产性 ②保护性 ③稳定性 ④经济可行性 ⑤社会可接受性
一、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评判准则
➢ ①生产性
在土地利用系统中,生产性意味着农业与非农业用途的 物质产出,即能否保持和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以保证土地利用 的效益。
生产发展追求的不是目标最大,而是目标有效,对土地资源的生产 索取要有节制。
一、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评判准则
➢ ②保护性
在土地利用系统中,保护性意味着保护自然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 壤和水质的退化,即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必须保护土壤与水资源的质与 量,以保护土地生态系统及其自然资源基础,使其保持存在和再生产 的能力。
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土地水土资源,否则再生产的能力将会 受到影响。
特利尔进程”提出的,即认为持续林地管理必须符合以

09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九章)

09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九章)
二、从农业开发利用的资源角度分类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曾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将中国土地分 为9大类。它们分别为:①耕地;②园地;③有林地、疏林地、灌 木林地;④草地、草山、草坡;⑤宜农荒地、宜林荒山荒地;⑥ 沼泽、沙漠化土地、沙质荒地、戈壁;⑦寒漠、石骨裸露山地、 永久积雪冰川;⑧沿海滩涂、内陆水域;⑨城市、工矿、交通用 地。
➢ (1)土地开发整理要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协调统一 ➢ (2)土地开发整理要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有机结合 ➢ (3)加大工矿废弃土地复垦力度 ➢ (4)积极开展逐步推行土地修复工作 ➢ (5)与土地修复相关的存量土地的优化利用
第二节 用地分类
一、按地貌特征分类
根据地貌特性不同,常将土地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 平原等类型。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
一、概念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管理的一种手段和措施。
张占承等综合了多种意见,认为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完整的 定义应是:土地利用规划是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依据自然 和社会经济条件,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 和合理的组织。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
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第九章 土地利用与保护
第九章 土地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用地分类 第三节 用地分区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 第五节 土地保护 第六节 集约节约用地
第一节 概述
一、土地
土地是指地球表层包括内陆水域和沿海滩涂在内的陆地,是由 地貌、土壤、岩石、植被、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成果 构成的物质综合体。
第三节 用地分区
三、空间管制区划
3. 生态功能区划
➢ 生态功能区划是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生态特征、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确定不同地域的主导生态功能,提出生 态功能区划方案,是指导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据。

9 土地利用评价

9 土地利用评价

9 土地利用评价9.1 区域土地利用类型9.1.1 土壤现状本项目公路沿线区域在大范围水平分布上,处于我国棕壤、褐土地带。

但因境内高山峡谷地形和海拔变幅大等特征,土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差异明显。

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受主体气候条件的制约。

由低到高,土壤的垂直地带谱为新积土——潮土——褐色土——棕壤土——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

亚高山草甸土土类以碳酸盐类,泥质岩类风化残积物与黄土状物质为母质,呈带状分布于气候寒冷山地间。

由于地气阴凉,土体潮湿,有机质分解缓慢,积累较快,促成该土类的成土过程。

暗棕土禳土土类一般分布在海拔2600-3500m的高山阴坡地带。

成土母质多为碳酸岩、泥质红砂砾岩风化坡积土与黄土。

由于降水量多,生成温度低,腐殖化作用强烈。

棕壤土土类分布在海拔2300-2600m的半山区,呈带状,成土母质以页岩、千枚岩等泥质岩类风残积坡物和黄土为主。

碳酸盐岩类与酸性岩类风化的残积坡积物次之。

生成于暗棕壤以下湿润的山地森林地带和林间草地。

褐土土类分布在山地棕壤下部,湿潮土之上,即海拔1200-2300m的阴山山坡和海拔1200-2700m的阳山山坡一带。

该土类以沉积粘化为主,粘化层明显,土化层明显,土休呈棕褐色,碳酸钙在土体中淋溶沉积活跃,形成假菌系状、根管状、斑块状沉积,因长期耕种,耕作层土壤有复盐现象,碳酸钙含量高,土壤中性偏碱。

潮土土类分布在博拉河、洮河低洼的冲积阶地上,地下水位较高,土壤经常受地下水的浸润,发生干湿交替的变化。

土壤中有还原淋溶和氧化沉积所形成的锈纹和觚锰结构。

土体构成主要为上粘下砂的漏砂田,俗称棉麻砂土。

新积土分布在博拉河、洮河各级河谷阶地上,范围较广,多属洪积、坡积、冲积母质上发育的重砾质褐土。

土层含砾石达30-70%,土体结构差,保水肥力弱。

土体升温快,蒸腾作用强。

9.1.2 区域植被公路沿线天然植被良好,生态环境优美。

植被主要由森林、草地、农田三部分组成,且以自然针阔叶混交林、山地草场和亚高山草甸及灌木草甸为主,覆盖率在80%以上。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模型: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度就是指综合效益系统的各 分系统在区域土地利用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一般而言, 区域土地利用效益的各子系统的评价值越接近,说明土地利用 过程越协调 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在事物无法用数值变量 精确表达而只能用语言变量做大致描述的模糊环境下,根据模 糊数学原理,模拟人脑评价事物的思维过程,综合考虑各个相 关因素,并将其影响程度定量化,运用模糊变换对事物作出综 合判断的方法
1、自然因素。包括 气候、地貌、水文、 土壤、植被、矿藏、 景观和位置等。 2、经济因素。包括 经济发展水平、产 业结构、投入水平 等。 3、制度因素。包括 土地制度、人口、 政策、法规、教育 乃至风俗和宗教等
3 土地利用效益及其评价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问题的核心是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的确定,而评价内容
的确定又取决于土地利用效益内涵的界定 土地利用效益是指单位面积土 地投入与消耗在区域发展的社会、 经济、生态与环境等方面所实现 的物质产出或有效成果土地利用 的经济效益是指土地利用获得的 有用经济成果。土地利用的社会 效益是指土地利用在促进社会发 展和社会进步方面所取得的有用 成果。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是指 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有利 的或不利的影响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对 土地利用活动所引发的 功能——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 的综合性分析与判定, 其目的在于通过各相关 指标的分析,评判土地 利用效益的优劣,从而 为未来协调土地利用与 经济发展、环境保护、 社会进步的关系提供科 学决策的依据
土地利用社会效益指标的选取: 人均道路面积、人均用水量、万 人拥有公共汽车数、万人拥有医 院床位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 口密度;地均社会从业人数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指标权重的确定

9第九章 土地利用评价(都安)

9第九章 土地利用评价(都安)

第九章土地利用评价9.1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及人均占有量9.1.1 都匀市9.1.1.1土地利用现状1、农用地利用现状农用地面积为196808.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12%,其中:耕地面积46548.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37%;园地面积3609.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8%;林地面积136620.2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9.78%;牧草地面积36.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16%;其他农用地面积9994.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37%。

2、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建设用地面积为7437.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0%,其中城镇居民点用地5329.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33%;采矿用地395.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17%;交通运输用地1016.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45%;水利设施用地525.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3%。

其它建设用地168.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07%。

3、未利用地利用状况未利用土地总面积为24283.5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63%。

9.1.1.2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全县土地利用现状中,耕地、林地所占比重较大,共有183198.6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0.16%,其他类型的土地仅占19.84%。

9.1.1.3土地人均占有量土地总面积228529.58公顷,人均土地面积0.48公顷。

9.1.2贵定县9.1.2.1土地利用现状1、农用地利用现状农用地面积为133615.0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10%,其中:耕地面积41838.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71%;园地面积94.1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6%;林地面积84933.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2.19%;牧草地面积23.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1%;其他农用地面积6725.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13%。

2、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建设用地面积为4426.5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2%,其中城乡建设用地3434.8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11%;交通运输及水利设施用地786.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8%。

土地利用评价

土地利用评价
美国的威廉 ·福格特和威廉姆 ·A.阿兰在(1949):前者, “土地为 复杂的文明生活服务的能力”;后者,在维持一定生活水平并不引起土地退化 前提下 ,一个区域能永久供养的人口数量及人类活动水平 ,或土地退化前区域 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 ,诸多学者认为 ,土地承载力是在不对土地 资源造成不可逆负面影响前提下 ,土地生产潜力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量的影响,推算出一定地区土地的生产潜力。
2、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测算方法
2)典型调查分析 是通过广泛的社会经济调查和自然综合考察,发现土地
高产稳产典型,以此作为参照系,来计算作物的生产潜力。
2、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测算方法 (3)机制法
即根据作物生产力形成的机理,考虑光、温、水、土等 生态因子及作物截光持征和光合途径的综合作用来估算作物 生产潜力。它一般根据作物将自然界和人工投入的能源转化 为化学潜能的层次,进行逐步“衰减”计算。
4。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① 查明不同的投入水平下土地的潜在人口承载能力;
② 确定和预测区域性粮食安全;
③ 为合理的农业政策和人口政策,指导农业生产和 经济建设,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强土地管理, 合理利用土地,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 学依据。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概况
Pa=Pf·T·W·S = PT·W·S = PW·S
均处于最适宜条件下高光合效能作用组成的群体所能产生的 生物量(干物质),即仅把光照作为惟一的考察因素,而假 设其他因素都不起任何限制作用。
(1)光温生产潜力, 是土地生产潜力的上限,需要在光合生 产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温度衰减,即乘以温度订正系数,得到 光温生产潜力。 (2)光温水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进行 水分衰减,乘以水分订正系数,得到光温水生产潜力。 (3)光温水土生产潜力,土地自然生产力

第9章 土地利用评价

第9章 土地利用评价

第9章土地利用评价9.1 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及人均占有量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关系。

交通设施的建设拉动了沿线的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的变化带来人们出行活动的变化,从而诱发交通的生产,促进交通设施的建设。

通过对项目用地规模的论证分析可知,项目用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从项目建设内容上看,该项目用地主要体现在路基、交叉工程上,没有涉及其它用地,项目用地均符合标准。

总之,该项目用地体现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尽量少占耕地的基本原则,符合国家有关政策,项目用地规模合理。

项目直接影响区的总土地面积为1976.81km2,占全省总面积的0.93%;2012年末总人口52.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73%,人口密度为266人/km2。

9.2 推荐方案占用土地、主要拆迁建筑物的种类和数量本项目推荐方案全长18.07486km。

征用土地544.3亩,拆迁房屋7450m2。

具体见表9-1~表9-2。

表9-1 占用土地种类及数量表表9-2 拆迁工程种类及数量表9.3 对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影响9.3.1 根据《辰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主要规划指标:到2020年,辰溪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3472.00公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23472.00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8348.30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数控制在144.80公顷以内;城镇村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8348.30公顷以内,城镇建设区规划用地总规模控制在6193.10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2402.16公顷以内。

本项目的建设不仅满足了周边各乡镇居民出行的需要而且促进了项目周边土地的开发利用,同时本项目使路网分配更加合理将有效地促进辰溪县的发展。

9.4 与《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符合性土地是有限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土地利用评估

土地利用评估

土地利用评估土地利用评估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其在区域规划和土地利用决策中的合理利用程度和潜力。

它是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工具,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评估的定义、目的、方法和案例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土地利用评估的概念土地利用评估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分析,根据不同规划目标和需求,对土地的可利用性、可用性和适宜性进行评价,以确定其合理利用程度和潜力。

土地利用评估是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的基础,也是土地利用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土地利用评估的目的1. 统计土地资源状况:通过土地利用评估,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和利用现状,为制定土地资源管理政策和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2.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通过对土地适宜性、可利用性等进行评估,可以指导土地的合理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3. 确定土地开发潜力:通过分析土地的适宜性和可用性,可以确定土地的开发潜力,为土地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 保护土地资源:通过评估土地的生态功能、景观价值等,可以确定土地的保护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三、土地利用评估的方法1. 土地类型分类法: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和性质,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等不同类型,通过统计和分析不同类型土地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了解土地利用的现状和特点。

2. 资源潜力评价法:根据土地的地理条件、土壤质量、水资源条件等,评估土地的适宜性和开发潜力,确定土地的合理利用方式和开发方向。

3. 生态功能评估法:通过对土地的植被覆盖、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进行评估,确定土地的保护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保护土地生态环境。

四、土地利用评估的案例1. 农用地评估:通过评估土地的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等,确定农用地的肥力和灌溉条件,指导农业生产。

同时,评估农用地的开发潜力,推动农业现代化。

09土地利用评价

09土地利用评价

第9章土地利用评价9.1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及人均占有量9.1.1土地利用状况本项目位于合肥市庐江县境内,庐江县土地类型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其中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水面,建设用地包括城镇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

详见表9-1、表9-2。

表9-1项目影响区土地利用情况(2014年)单位:千公顷万人表9-2 项目影响区人均土地利用情况(2014年)单位:公顷/庐江县(参照《庐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到2020年,庐江县耕地保有量为101122.02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87385.39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26022.93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为1352.11公顷。

9.2推荐方案占用土地、主要拆迁建筑物的种类和数量本项目推荐方案永久征地1663.58亩,其中农用地1654.09亩,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9.49亩。

取土坑和临时用地合计用地1230.24亩。

具体土地征用情况如表9-2所示。

表9-2 推荐方案土地占用情况本项目推荐方案拆迁建筑物的主要类型为:楼房、砖瓦房等,共计17300平方米,同时拆除电力、电讯线536根。

具体拆迁建筑物数量如表9-3所示。

表9-3 推荐方案拆迁建筑物情况9.3对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影响根据《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交公路发[2004]164号文,对公路方案要深入、细致的研究,结合用地情况和占用耕地情况进行多方案论证、比选,确定合理的线位方案;在方案选择时最大限度节约土地、保护耕地的方案,要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路线应尽量避绕基本农田,对于通过基本农田及经济作物的填方路堤地段,应在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设置防护措施等,以节约用地。

本项目西起庐城镇,东至白湖镇与芜湖市无为县交界处,是联系庐江县县城与东部乡镇间的主要通道,也是庐江县一条重要的出口通道。

项目的建设将对促进沿线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改善沿线居民对外出行条件,同时加快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地利用评价

土地利用评价

土地利用评价1区域土地利用类型1.1土壤现状本项目路段主要土壤可分为黄绵土、黑垆土、淤泥砂石土三种。

黄绵土布于塬梁峁坡、沟坡区,土层厚、颗粒粗、含砂量大、有机质含量少。

黑垆土腐植层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

淤泥砂石土主要沿马莲河及支流河谷分布,植被为农耕作物。

土壤为河流冲洪积沉积熟化形成的淤泥及砂石土类型。

1.2区域植被分布于塬梁峁坡、沟坡区,代表群系主要是针茅属的长芒草、短花针茅、大针茅,局部沟坡陡壁残存旱生灌木,如狼牙刺、扁核木、酸枣、甘肃锦鸡儿等。

水份条件好的阴坡、半阴坡,残留有河北杨小片林,散生树种有青杨、小叶杨、旱柳、白榆、山杏等。

人工经济林树种主要有含、苹果、梨、枣、核桃、桃、粟子等;用材林树种有:中槐、副槐、杨、柳、榆、桐、楸、臭椿等。

2推荐方案占用土地、主要拆迁建筑物的种类和数量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利用现状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j大类。

经过实地调查,本项目推荐方案全线占用的土地和拆迁数量见表1和表2。

表1 推荐方案全线占用土地数量表表2 推荐方案全线建设拆迁数量表3对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影响1.对评价范围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拟建公路建设中,全线永久性占地2757.8亩(原有州路519.2亩),其中农用地1651亩,建设用地730.4亩,道路建设后,会对评价范围内的水地、宅基地、荒地、旱地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工程建设对评价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结构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地、旱地的建设用地化。

2、对项目直接影响区土地利用的影响本项目公路用地占现在国土总面积比例详见表3.表3 拟建公路全线用地占现有各类型土地面积的比重情况由3可知,拟建公路永久性占地的各类土地面积中直接影响区相应地类面积总量的比例较小,本工程的建设不会导致项目直接影响区土地利用规划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

4与《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符合性1、项目永久占地拟建西峰至合水二级公路主线占地165.5 hm2(合2483亩),路线长53.6km,用地指标为2.76 hm2/km;支线占地15.5hm2(合232.5亩),路线长6.76km,用地指标为2.29 hm22/km;连接线占地2.82 hm2(合42.3亩),路线长1.885km,用地指标为2.76 hm2/km。

土地利用效果评估

土地利用效果评估

土地利用效果评估土地,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其最大的效益,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而土地利用效果评估,就是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和分析,以判断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是否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效果评估涵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是经济效益的评估。

这包括土地的产出价值,比如农业用地的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工业用地的产品销售额和利润等。

一块土地的经济效益直接反映了其利用的效率和价值。

以农业用地为例,如果通过合理的种植规划、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能够实现农作物的高产和优质,从而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那么就可以说这块土地在经济方面的利用效果较好。

相反,如果土地产出微薄,甚至无法覆盖生产成本,那就需要反思土地利用方式是否存在问题。

社会效益也是评估的重要维度之一。

比如土地利用是否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足够的就业机会,是否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否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等。

一个成功的土地利用项目,应该能够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比如建设工业园区,如果能够吸引众多企业入驻,创造大量的工作岗位,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那么其社会效益就是显著的。

生态效益同样不容忽视。

土地利用是否对环境造成了破坏,是否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系统,是否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例如,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如果能够注重生态保护,保留一定比例的绿地和湿地,减少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那么就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反,如果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破坏,那么即使在经济和社会效益上取得了短期的成果,从长远来看也是不可持续的。

在进行土地利用效果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

首先,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包括土地的自然条件、利用现状、经济产出、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实地调查、统计报表、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

然后,运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土地利用评估

土地利用评估

土地利用评估土地利用评估是指对土地进行综合评估,科学确定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和合理性,从而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布局,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优化配置。

土地利用评估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评估的概念、流程和方法、评估指标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土地利用评估的概念土地利用评估是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估,分析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和合理性,综合考虑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

土地利用评估不仅仅是对土地质量的评估,还包括对土地的现状、潜力、适宜性等方面的评估,旨在确定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优化配置。

二、土地利用评估的流程和方法1. 流程土地利用评估的流程包括数据收集和处理、评估指标确定、适宜性评价、评估结果分析和应用等环节。

首先,需要收集与土地利用相关的数据,包括土地资源、土地覆盖、土地类型、土地质量等方面的数据,还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可靠。

其次,确定土地利用评估的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应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环境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来评价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和合理性。

然后,进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进行评价,判断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和合理性。

最后,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应用,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土地利用的建议和对策,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方法土地利用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两种。

定量评估是通过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将土地利用评估的指标进行量化和计算,从而得出评估结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土地利用适宜性和合理性的定量分析,能提供较为准确的评估结果。

定性评估是根据经验和专家知识进行评估,依靠专家判断和主观评价得出评估结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缺乏数据和定量指标的情况下,能够快速评估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和合理性。

三、土地利用评估的评估指标土地利用评估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环境指标。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利用评价与开发潜力分析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利用评价与开发潜力分析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利用评价与开发潜力分析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利用评价与开发潜力分析是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评价的概念和方法入手,探讨土地利用评价的意义和目的,并分析土地开发潜力的评估方法和应用。

最后,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土地利用评价与开发潜力分析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土地利用评价的概念和方法土地利用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确定其适宜的利用方式和强度的过程。

土地利用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特征、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判断土地的适宜利用方式。

定量评价则是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学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土地的适宜利用程度进行量化评估。

二、土地利用评价的意义和目的土地利用评价的意义在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指导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三、土地开发潜力的评估方法和应用土地开发潜力评估是指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评估和分析。

土地开发潜力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定性评估是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需求等因素,综合判断土地的开发潜力。

定量评估则是通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数学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土地的开发潜力进行量化评估。

土地开发潜力评估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土地规划、土地利用政策制定和土地资源配置等方面。

通过评估土地的开发潜力,可以确定土地的开发方向和重点,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同时,土地开发潜力评估还可以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四、土地利用评价与开发潜力分析的应用案例以某地区为例,通过对其土地资源进行利用评价与开发潜力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该地区的土地资源具有较好的农业开发潜力,适宜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同时,该地区的土地资源还具备一定的旅游开发潜力,可开展农家乐和观光旅游等业态;此外,该地区的土地资源还适宜发展工业和城市建设,可以引进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和商业中心。

土地利用评价方法

土地利用评价方法

土地利用评价方法一、土地利用评价的重要性。

1.1 土地啊,那可是咱的命根子。

土地利用评价就像是给土地做一个全面的“体检”。

它能让我们知道这块地到底适合干啥,是盖房子、种庄稼,还是搞绿化。

这就好比我们找对象,得先了解对方的脾气秉性,才能知道合不合适过日子。

1.2 从大的方面说,合理的土地利用评价关系到整个地区的发展规划。

要是评价没做好,那可就乱套了。

可能把该种粮食的地拿去盖工厂,到时候粮食不够吃,那可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得不偿失啊。

2.1 首先就是经验判断法。

这方法简单得很,就像咱老一辈人看天种地一样。

那些有经验的老农,看一眼土地的颜色、质地,就能大概说出这块地适合种啥。

比如说,黑土地肥沃,种啥都长得好,这就是经验。

但是呢,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毕竟经验有时候也会“看走眼”。

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只靠经验有时候就跟不上趟了。

2.2 再就是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这就好比给土地打分,把土地的各种因素,像土壤肥力、地形地貌、水源情况等都考虑进去。

每个因素都有一定的分值,最后加起来看总分。

就像评价一个学生的成绩,不能只看一门课,得综合起来看。

这种方法比较全面,但是也比较复杂,需要收集很多的数据。

有时候数据收集不全,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评价的结果也就不那么准确了。

2.3 还有土地潜力评价法。

这是从土地的潜力出发,看看这块地还有多少潜力可以挖掘。

就像一个人有多大的本事还没使出来一样。

比如说一块地现在种的是普通的农作物,通过土地潜力评价,发现它其实可以种一些更有价值的经济作物。

这种方法能让我们更好地发挥土地的价值,不至于让土地的潜力“明珠暗投”。

三、如何做好土地利用评价。

3.1 数据收集要全面准确。

这就像盖房子打地基,地基不牢,房子肯定盖不好。

数据要是不准确,那评价结果肯定也是错的。

不能“敷衍了事”,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数据。

3.2 评价标准要因地制宜。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情况,不能“一刀切”。

比如南方的土地和北方的土地就有很大的差别,评价标准就得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土地利用评价

土地利用评价
推《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方法
第一步
是根据“一定的生产条件”计算出土地生产力;
第二步 根据“一定的生活水平”计算出土地资源人口 承载数量,即土地资源承载力。
因此:从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土地生产力的关系
出发,可以认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核心就是土地生 产力。
公认方法
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
一、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能力和利用土地状况的一种反映。 它可以从如下多种指标加以反映:
1.土地利用率
已利用土地面积 100 % 土地总面积
耕地面积 2 .垦殖指数,又称 土地垦殖率 100 % 土地垦殖率 土地总面积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面利用率
已利用水面面积 水面利用率 100 水面总面积
承载力一词最早是在生态学的研究中发展的,早期应用范围也只限于 生态领域。随着土地退化,环境污染和人口膨胀等现象的出现,人类学家 和生物学家将承载力的概念发展并应用到了人类生态学中,产生了生态承 载力概念。承载力一词也总是与环境退化、生态破坏、人口增加、资源减 少、经济发展相联系在一起,承载力概念的意义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3、农业生态区法的特点及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AEZ法) (1)农业生态区法的特点 农业生态区法方法先进,结果比较准确 ;
农业生态区法机制合理、思路严谨;
农业生态区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 。 (2)农业生态区法在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农业生态区法所需的有关参数要根据实际情况修订;
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评价结果不能满足土地资源承载力 研究的要求; 投入水平只是生产条件的标志,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试 验田式的投人产出。
B)后期(1970年以来)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

土地利用评价

土地利用评价

第九章土地利用评价9.1 用地原则土地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耕地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公路交通的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意义在于:不是不能利用和开发资源,而是强调合理和有效利用资源。

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赖以存在的基础设施,应进一步加快建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所以,在公路建设中应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控制占地数量,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工程设计中应遵循以下用地原则:⑴设计应科学合理,严格控制用地数量,实现节约用地的目的。

⑵注重土地选线、环境选线,选线注意与沿线山、水、林、田的结合。

⑶注重工程型式选择,选择用地数量小的工程型式。

⑷灵活选用技术标准,合理控制工程规模。

9.2 项目区域占用土地情况商洛市目前耕地总资源293.56万亩,常用耕地面积200.0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19亩。

人均坡度在25度以下的耕地只有0.8亩,远远低于全国1.4亩的人均值。

耕地质量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均数量较少是商洛市耕地资源面临的基本现状。

商洛宜林面积2300万亩,占土地面积的70%,森林覆盖率62.3%。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是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

因此,项目建设应尽量少占耕地,贯彻“节地”、“造地”并重的原则。

9.3 对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影响本项目的建设用地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影响较小,通过土地利用布局调整,能够解决指标的平衡问题,项目建设合理可行。

对当地人民的生活不会带来负面影响,反而会使当地人民的收入在项目建成后有较大的提高,会使原有的交通问题得到解决,使交通更畅通更安全。

建设项目拟占用的土地,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的土地开发整体规划的有关规定,足额缴纳耕地开垦费。

经分析,本项目占地规模合理,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

第9章土地利用评价-明巢高速

第9章土地利用评价-明巢高速

第9章土地利用评价9.1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及人均占有量9.1.1 土地利用状况本项目主要影响区域包括滁州市(明光市、凤阳县、定远县、全椒县)、合肥市(肥东县、巢湖市),区域内土地类型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 其中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水面,建设用地包括城镇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

影响区域内土地利用情况如表9-1所示:表9T项目影响区土地利用情况(2014年)单位:千公顷本项LI推荐方案永久占用土地13944亩,其中农用地1249亩,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1447亩,另需施工临时用地1320亩,取弃土场用地1950亩。

本项H推荐方案土地征用情况如表9-3所示。

表9-3推荐方案主线工程土地占用情况本项LI推荐方案拆迁建筑物的主要类型为:楼房.砖瓦房、简易房,共计65560 平方米,同时电力、电讯线426根。

具体拆迁建筑物数量如表9-4所示。

表9-4推荐方案拆迁建筑物情况9.3对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影响本项目途经滁州市(明光市、凤阳县、定远县、全椒县)、合肥市(肥东县、巢湖市)境内,沿线各地土地利用规划相关简介如下:1、《滁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规划U标依法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大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效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合理配置其它农用地资源。

(2)土地利用总体战略9.土地利用评价遵循“耕地和基本农田保量提质,基础设施用地优先保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整合,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用地重育”的总体原则,全面推行“城乡统筹”、“节约集约”与“环境友好”的土地利用模式,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3)交通基础设施用地相关规定保障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按照统筹规划、衔接互补、集约高效的要求, 优化用地结构,严格用地定额标准,保障重点项日的建设用地需求。

至2020年,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为70875. 62公顷,比2005年增加4. 98%,占土地总面积 5. 24%o2、《明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规划目标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加大土地整治力度。

第九篇 土地利用评价

第九篇 土地利用评价

9 土地利用评价9.1 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及人均占有量本项目路线分布在精河县境内,根据现场勘察和调查资料显示,该项目为精河县茫丁乡通往农业园区的道路,路线基本在农田和漫滩上穿行。

拟建线路区属平原微丘区,路线基本上在棉田、河床和漫滩中穿行,地貌单元属冲洪积平原区,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由卵石、砾石土、低液限粉土,为非盐渍土。

根据2003年的统计数据,精河县域总面积11275平方公里,人口12.88万人,人均占地面积131亩。

9.2 推荐方案占用土地、主要拆迁建筑物的种类和数量本项目公路用地范围为路堤坡脚以外,或路堑坡顶以外2m范围内的土地。

经过对沿线的用地概况进行调查,对推荐方案用地进行估算,全线共占用各类土地320亩,本项目推荐方案公路用地见表9-1。

表9-1 本项目推荐方案公路用地表9.3 对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影响拟建项目的建设无法避免要占用土地。

使得公路沿线征地范围内的原有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土地资源由于工程征地而减少。

由于公路工程征地表现为条状带,这样工程征地分散,对沿线的影响相对较弱,不会影响到精河县的整体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公路建设以尽量减少占地拆迁为原则,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将对沿线的影响和破坏降至最低,且采取补偿措施,占地对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的影响应确保安置后不降低原有生活水平,并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经过分析,拟建公路工程占地确实会对当地的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但同时,本项目的建设也必将带动当地经济建设,工程建成后,最先受益的也是沿线各族人民。

这样看来,沿线由于工程占地地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可以恢复和弥补的。

9.4 与《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符合性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将严格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提高土地利用率,本着科学、合理和节约用地的原则,确定经济合理的建设规模。

本项目路基工程、交叉工程及土石方调配,应在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尽量移挖作填和集中取弃土,以减少施工方和取土坑、弃土堆用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土地利用评价
9.1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及人均占有量
项目区位于五原县与杭锦旗交界处,居河套平原中部,大部分为黄河冲积平原。

地形微度倾斜呈西南高、东北低,地面自然坡降不大。

终点少部分为沙漠覆盖区,沙丘形态呈新月形沙丘、新月形链式或格状沙丘,在西北风的作用下,呈垄状沙袭。

项目沿线耕地较少,荒地及草地为主,其中耕地以旱地田为主,林地主要以用材林和灌木林为主。

本项目位于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交界处,五原县国土总面积约249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32.1万人,人均占有面积约为0.0242平方公里。

五原县土地总面积374万亩,其中可耕地164.5万亩,熟耕地130.98万亩,可该改造中低产田100万亩,待开发荒地100万亩,果园地4.17万亩,林地18万亩,草地30万亩。

杭锦旗总土地面积2825万亩,人均土地206亩,是全国人均土地面积的15倍。

现有耕地88万亩,宜农宜林待开发土地500万亩,有可利用草牧场2000万亩,特别是沿黄河灌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具有发展现代农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9.2推荐方案占用土地、主要拆迁建筑物的种类和数量
本项目推荐方案路线总长为13.750km,占用土地及主要拆迁建筑物种类及数量下表:
项目
土地类别(亩)拆迁建筑
物(m2)耕地草地荒地河流
农田水
利用地
灌木林建设
用地
合计
砖混结构
数量643.82530.25-146.7126.58-191.361538.72337 9.3对当地耕地及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
本项目推荐方案共占用耕地643.82亩,约占项目区用地总面积的0.026%,对当地农业耕作影响不大。

路线距与巴彦套海镇及吉日格朗图镇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干扰
不大,都是以桥梁形式跨过。

9.4与《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符合性
9.4.1用地定额标准说明
本项目作为公路建设项目,定额标准应按照交通部主编、建设部和国土资源部批准的《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建标【2011】124号)的规定计算。

本项目区域地处五原县的河套平原区,区域内地势起伏不大,属于平原微丘区。

9.4.2.“工可”用地数量
本项目推荐方案全长13.750公里,全线采用设计速度为80km/h的一级公路标准,为双向四车道,路基宽24.5m,桥涵宽度为24.5m。

全线共设桥梁4座,总长4971m,桥梁占路线长度的比例为36.2%。

全线征地1538.72亩。

其中耕地643.82亩,河流146.71亩,其他用地748.19亩。

9.4.3“工可”用地与《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对比分析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表3.0.5-1的规定,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路基宽度为24.5米用地总体指标为5.4623公顷/km。

本项目含互通式立体交叉,总体用地指标调整系数为1.1。

本项目属具有干线公路功能,建设用地总体指标调整系数为1.1。

对基本无植被覆盖的荒漠区公路,一级及以下公路按系数1.2对总体指标进行调整。

本项目按用地指标计算,主线可征用土地13.75×5.4623×1.1×1.2×1.1×15=1635.822亩。

本项目工可用地总数量为1538.72亩,小于按用地指标的计算值1635.822亩,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规定,不存在搭车征地、多征少用等情况。

9.5集约节约使用土地措施
结合项目沿线耕地资源缺乏的实际情况,本项目将土地保护和利用作为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环节,严格执行交通部交公路发[2004]164号《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

通过加强调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尽量减少基本农田的占用。

按照“少占或不占耕地”、“能占劣地、不占好地”的原则进行方案设计,严格树立少占或不占好地的观念,尽量避让基本农田和经济作物地,减少占用耕地,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

在方案设计中还通过如下的设计措施减少可耕地的占用:
1.与国土规划部门密切协作,做好土地利用现状和利用规划的调查。

收集规划资料,掌握沿线土地规划的第一手资料,用于方案设计、优化及比选。

2.设计中通过优选路线方案减少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占用。

方案设计中采取靠山布线、适当降低平纵面技术指标等综合手段,最大限度地适应地形,降低填挖高度、减少耕地的占用。

3.通过优化减窄路基护坡道、碎落台、边沟外征地宽度,严格控制截水沟的设置位置和长度,减少征地宽度。

4.优化设计方案,在环境与技术条件可行的情况下,通过采用低路堤、浅路堑、设置高架桥梁、设置挡土墙等措施减少高填,以减少占地。

在方案设计中,对于高度大于15米的路堤,原则上采用高架桥通过。

采用挡土墙、护脚墙收坡等综合措施,减少占地宽度。

5.灌溉涵洞设计与地方农田水利规划有机结合,保证排灌系统畅通。

在公路排水系统设计中,一方面通过排水系统采用自成系统,不干扰原有的排灌系统,另一方面加强灌溉涵洞设计,保证原有排灌系统的畅通和使用,做到不降低现有耕地的类别。

6.路线方案研究、比选中,树立集约型布局的概念,减少对土地的分割,便于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做好机耕通道的统筹设计,方便耕种,减少耕作不便的边角地数量。

7.将耕植土和腐殖土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加以保护,设计中采用临时堆放措施,用于取弃土场及临时工程用地的复耕。

8.注意路基填挖平衡,减少由于取土、弃土而且是引起的占地,对取弃土场和临时用地采取复耕设计措施,增加耕地数量。

9.6土地利用评价结论
项目区域土地资源紧张,项目沿线荒地、河滩地可供开发补充为耕地的用地较少,除山地外的空地多为规划的工业用地和农用地,路线方案研究时应尽量绕避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和基本农田,并尽可能避免与地方规划产生干扰。

本项目的实施对沿线土地利用影响不大,工可用地总数量小于按用地指标的计算值,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规定,不存在搭车征地、多征少用等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