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_第七单元_燃料及其利用学案【精编】.doc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新人教版)第七单元题一燃烧与灭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认识燃烧的条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时:二时第一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展示:各类图片体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展示:各类火灾的照片体现火灾带给人们的灾害2、讲授新一、燃烧(板书)设问:燃烧需要什么条呢?探究:燃烧的条思考1:烧杯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燃烧需要什么条?回答: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
,因此,烧杯上的白磷能被大烧杯中的热水加热到着火点的温度;而红磷的着火点在200。
以上;仅靠热水的温度很难达到的。
通过对比,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的温度思考2:烧杯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回答:热水可以使白磷达到着火点温度,但水中的白磷并不燃烧,、这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存在。
思考3:如果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那又会怎样?回答: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了思考4:原来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小结:燃烧确实需要氧气。
通过以上实验总结: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可燃物缺一2、条氧气(或空气)不可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讨论:古人从闪电过后的火灾中取火进山洞后发现:一旦火不小心被熄灭后,要再等一次火灾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由此带来诸多的不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内容概述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
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合理利用与开发,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讨论与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4.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5.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6.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7.认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重要性。
8.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进一步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
关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也是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并通过一些注意安全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及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能理解并说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学习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1.引言: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镁带在氧气中燃烧,能否归纳出这些物质燃烧时的相同特点?都能燃烧、发光并放出大量的热。
2.明确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沙子、棉花、水、纸、火柴、木材、酒精、石头有哪一些能燃烧?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棉花、纸、火柴、木材、酒精。
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
追问:只要是可燃物,就可以燃烧吗?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 燃烧和燃烧的条件观看【实验7—1】,完成课本P129讨论题,并总结燃烧的条件。
1.现象:热水中的白磷未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
说明:通常状况下,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的着火点是40℃。
2.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答:薄铜片上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它没有与氧气接触。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答:需要氧气。
注意事项:(1)白磷和红磷不要放得太近。
如果红磷和白磷放得太靠近了,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也会燃烧。
(2)烧杯中的热水不能太少。
因为热水太少,会使得传递的热量不足,温度低于白磷的着火点,白磷也不会燃烧。
4.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知识模块二 灭火的原理阅读课本P129的“讨论”中的灭火实例,并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燃烧的条件,分组归纳灭火的原理并展示。
1.如何灭火?(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到灭火的原理或方法)灭火可通过以下方法:⎭⎪⎬⎪⎫①清除或隔绝可燃物②隔绝空气③降温至着火点以下三者选其一即可灭火2.观看实际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及其原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认识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爆炸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4、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并记住一些有关的图标。
5、知道化石燃料的种类、应用、自然保护及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6、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7、了解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洁燃料的使用和开发,综合利用资源和开发新能源的意义。
8、掌握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氢能利用的优点、困难及要解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大化石燃料引起学生的忧患意识,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3.三大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难点:化石燃料的种类、应用、自然保护及对环境的影响。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梳理一下。
【自主探究】将课本复习完一遍,然后填写完整。
一般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爆炸:条件燃料促进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主要含_____元素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化石燃料石油主要含______和_______元素天然气主要成分________ 化学式__________新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经典例题】1.右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2)干粉灭火器的干粉主要成分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水的作用是。
解析此题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个实验都是对比实验,从对比实验中分析得到物质燃烧具备的三个条件,灭火的原理是根据燃烧的条件而采取的,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等,只需满足其中一条即可。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复习目标】1.梳理第七单元知识。
能记住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说出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记住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说明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能记住煤、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2.能记住氢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3.能说出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新能源的重要性。
【复习重点】对知识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复习难点】对知识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1.引言:本单元学习了燃料的燃烧相关知识,现在对知识进行梳理。
2.明确学习目标,明确复习重难点。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 燃烧与灭火1.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4.熟记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并记住一些有关的图标。
知识模块二 燃烧与热量1.化石燃料⎩⎪⎨⎪⎧煤⎩⎪⎨⎪⎧成分: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硫、氮等元素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为焦炭、煤焦油、煤气等石油⎩⎪⎨⎪⎧成分:主要含碳、氢元素利用蒸馏分离为汽油、煤油、柴油等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性质:易燃烧 CH 4+2O 2=====点燃CO 2+2H 2O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足够多的空气足够大的接触面化学能⎩⎪⎨⎪⎧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知识模块三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清洁燃料⎩⎨⎧氢气(H 2)⎩⎪⎨⎪⎧最清洁燃料实验室制法:Zn +H 2SO 4===ZnSO 4+H 2↑乙醇(C 2H 5OH )⎩⎨⎧由高粱、玉米等发酵、蒸馏制得性质:易燃烧 C 2H 5OH +3O 2=====点燃2CO 2+3H 2O2.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煤的燃烧:排放SO 2、NO 2会形成酸雨车用燃料的燃烧:尾气中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会污染空气3.开发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等请同学们将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同排)进行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导学案一、知识回顾1. 燃料的定义和分类燃料是指能够燃烧并释放能量的物质。
根据燃料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化石燃料、生物质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燃料。
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它们主要由古代生物死后经过长时间地质作用而形成。
生物质燃料是指从生物源获得的燃料,如木材和农作物秸秆。
可再生能源燃料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它们是可持续利用的能源。
2. 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化石燃料的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化石燃料的燃烧反应通常可以表示为:燃料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3. 燃料的能量转换燃料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光能和电能等。
这种能量转换可以通过燃料电池、火力发电厂和汽车引擎等设备实现。
4.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问题燃料的利用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燃烧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此外,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如硫化物和氮氧化物,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二、思考题1.为什么化石燃料是有限的资源?化石燃料是通过古代生物死后长时间地质作用形成的,所以它们的形成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
而目前人类的燃料需求量非常大,导致化石燃料的消耗速度远远超过其形成速度,因此化石燃料是有限的资源。
2.为什么燃烧燃料会产生温室气体?它们对环境有哪些影响?燃烧燃料是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这些温室气体可以吸收地球表面的红外辐射,导致地球在短波辐射能量入射与长波辐射能量出射之间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气体对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发生,如暴雨、干旱和台风等。
其次,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海岸线退缩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
此外,气候变暖还会影响动植物的分布和生态平衡,威胁生物多样性。
3.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为了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了解常用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2)知道化石燃料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类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3)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了解石油和煤的主要成分和性质,了解石油和煤不仅是重要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4)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5)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进行火灾事故调查,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充分利用教材的现有资源(图片、资料、讨论),认识化石燃料的利与弊,以及开发和使用清洁燃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图和文字介绍石油和煤综合利用的产品,知道煤和石油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燃烧和爆炸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通过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进行估算,培养珍惜资源、合理开发资源的意识。
并激发学生为将来研究和开发新的能源而努力学习。
教材分析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可巩固并深化对氧气化学性质、碳单质及碳的氧化物化学性质、水电解等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还为今后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知识、有机化合物、化学与生活等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对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在内容的安排上还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体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的思想。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应用》教案新部编本 新人教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应用》教学目的知识: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以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能力:在学生了解以上氧化反应后,引导学生联系生产及生活实际得出防火、灭火及预防自燃的一些有效措施。
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辨证思想。
重点难点:了解燃烧的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投影:燃烧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火灾图片、灭火图片2、提问:结合观看的图片、生活中疑问,关于燃烧和灭火你想提出哪些问题进行探究?二学生预习课本问题 1燃烧必需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2 什么叫燃烧?3 灭火的条件是什么?三学生展示,老师点评及补充四演示试验7-1通过对试验的探究进一步理解燃烧的条件学生活动:根据燃烧的条件分组讨论推理出灭火的原理?演示试验7-2演示灭火器的简易装置;并让学生看书P127常用灭火器;学生回答通过试验总结灭火的原理同时用多媒体闪出灭火的原理并板书五练习反馈指出下列灭火方法的原理:1、妈妈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她用锅盖盖灭。
()2、杂物起火时,用水扑灭。
()3、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4、用灯帽将酒精灯盖灭。
()5、用扇子扇灭蜡烛火。
()6、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时,用湿抹布盖灭。
()7、火灾报警的电话是8、室内起火时,为何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燃烧得更旺?9、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
遇到高楼下层楼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正确的是()①沿楼梯迅速下楼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第二课时复习:1燃烧和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原理一用多媒体播放录相:灭火的方法及火灾自救的方法;引入我们知道了燃烧和灭火的一些知识后,还要了解一些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二学生阅读课本P128内容三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四演示试验7-3五老师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与联系:六练习反馈1、将下列灭火措施的标号填在各小题后的括号内:(A)隔绝空气(B)移开可燃物(C)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①油锅着火时,加上锅盖()②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③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④草原着火时,在着火点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2、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然现象的相同点是()(A)都产生热(B)都发光(C)都很剧烈(D)都需达到着火点3、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措施是()(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B)设法使火焰绝空气(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D)设法降低油井温度4课本后练习 2.3.4.5题5 练习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教学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方法利用活动元教学原理,设计一些活动,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学生活动;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活动与探究一:1、分组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
2、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2)(3)3、交流与讨论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4、活动小结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板书: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定义:燃烧时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教师演示实验:(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2)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
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
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蜡烛火焰,虽然增加了空气的流通,但却降低了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考点三)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
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
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考点四、化石燃料
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④合理开采,综合利用,节约使用
1、煤
1称为“工业的粮食”
2组成:主要含碳元素,还含少量的氢、氮、氧、硫等元素
3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发生化学变化,得到焦炭(冶炼金属)、煤焦油(化工原料)、煤气(主要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用作燃料;煤气泄漏,会使人中毒,有可能发生爆炸)
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1)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考点一)
【推荐】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_第七单元_燃料及其利用学案.doc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3.知道引起爆炸的原因,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重点难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常用灭火方法和使用范围。
学习内容一燃烧的条件【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28-12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实验一:可燃物;实验二:空气或氧气;实验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老师演示实验7-1,同学们认真观察现象,并把现象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反馈练习】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B)A.凡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燃烧过程中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C.燃烧后的生成物一定是气体D.燃烧时一定要有氧气参加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C)A.火柴梗着火点高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D.火柴梗潮湿3.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
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是由于: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从而使木头燃烧起来。
4.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B)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物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周围氧气的浓度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学习内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29-13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灭火的原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我们只要破坏其中的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3.学生分组做第130页的演示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Na2CO3+2HCl===2NaCl+H2O+CO2↑。
【推荐】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_第七单元_燃料及其利用教案.doc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本单元分为三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以及燃烧的条件。
本单元从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之后介绍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
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和灭火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多媒体、镊子、酒精、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烧杯、薄铜片等一、导入新课师:1.我们对物质的燃烧现象并不陌生(如图1),那么什么叫燃烧?物质的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2.同学们见过“火三角”吗(如下图2)?你知道它的意思吗?3.同学们还能设计出其他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吗?二、推进新课燃烧的条件师: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猜想(1):要有可燃物。
猜想(2):要有氧气,氧气越多燃烧越旺。
猜想(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师:你能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吗?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实验步骤: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用硬纸圈圈住的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未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1.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和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3.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伴随着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4.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通过活动与探究,逐步形成思考、阅读和讨论等良好的学习方法.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和讨论,并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会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积极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本单元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社会、人类的关系和作用,是体现化学教育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对于增强化学教育的实践性,体现STS的理念,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都是极其重要的.本单元学科性知识点不多,以联系生活、社会的实用知识、观念性问题为主.学习本单元内容,能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既看到它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看到处理、使用不当时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科学,应用科学,为人类社会驱害谋利的意识.学习本单元内容,还能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前景,认识化学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上所能发挥的重大作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积极性.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某些化学现象可以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认识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在学习氧气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学生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本单元从燃烧条件的实验和灭火原理的探究入手,使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再从生活中的一些灭火方法的分析和探究灭火的活动得出灭火的原理,然后介绍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重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3.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4.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5.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6.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的重要性.【难点】1.指导学生调查火灾情况.2.常用灭火方法和使用范围.3.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意义.4.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5.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1.在情景设计和活动设计上下功夫由于本单元内容本身大多未涉及较深的学科知识,靠单纯的讲解和阅读使教学内容过于单薄,也难以实现教学目标,要重视学习情境设计和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实验,通过参观、调查活动,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讨论和辩论,进行有效的学习.如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爆炸等的教学.2.注意发掘本单元内容中的化学学科知识要从化学视角研究能源、环境问题,不要脱离化学来讲述,避免和其他学科中讲解的内容雷同.例如,讲能源问题,一要让学生了解燃料燃烧反应释放能量,帮助学生研究怎样使燃料完全燃烧;二要让学生考虑燃烧的安全问题,学习怎样应用化学知识防火、灭火;三要讲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怎样减少燃料燃烧时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四要讲化学科学为开发洁净、高效的能源能做些什么.课题1燃烧和灭火2课时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2课时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1课时单元复习教案1课时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课时1.懂得什么是燃烧,认识燃烧的条件.2.知道什么是着火点,知道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1.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表述信息,用分析、比较、总结、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的能力.1.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燃烧条件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准备】投影仪、500 mL烧杯、100 mL烧杯、薄铜片、硬纸片.热水、白磷、红磷、酒精(70%)、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蜡烛、烧杯、导管.【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导入一:【介绍】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学生提出问题】战舰上为什么失火了呢?【提问】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通过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呢?导入二:【设问】当你听到“火”这个字眼时,你会想到什么呢?是在寒冷的黑夜燃起的温暖的篝火,还是使房屋变成一堆废墟的大火呢?【展示】有关燃烧的图片或录像.【引课】通过观察这些图片,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导入三:【设问】我们学习过的燃烧的实例有哪些?【展示】碳、硫、铁三种物质燃烧的图片.【交流与讨论】说出或写出三种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现象.C+O2CO2S+O2SO23Fe+2O2Fe3O4[过渡语]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物质的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一、燃烧的条件思路一【设问】为什么“欧罗巴”号战舰中草料成了“纵火犯”?【学生猜想】(1)有人故意把草料点着了.(2)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扔进草料里了.【教师】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草料燃烧,但草料的燃烧导致了一艘战舰的毁灭却是事实.草料具备了哪些条件就可以燃烧呢?下面,我们就来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实验【器材】500 mL烧杯一个、100 mL烧杯一个、一片薄铜片、硬纸圈、热水、白磷、红磷.【方案】在500 mL烧杯中注入300 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如教材129页图7 - 5Ⅰ.【设问】在实验过程中,大家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呢?【结论】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思考】(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回答】(1)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 ℃,因此,铜片上的白磷能被烧杯中的热水加热到着火点;而红磷的着火点在200 ℃以上,仅靠热水加热是很难达到其着火点的.这二者的对比,说明燃烧的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2)热水可以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水中的白磷并不燃烧,这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的存在.【引导】想一想,怎样能使烧杯底部的白磷也燃烧呢?【学生讨论】用导管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演示实验】教师按照得出的方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教师追问】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和不通入氧气的条件下,现象是不同的,这样的事实再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回答】说明燃烧确实需要氧气.【板书】(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2)条件【教师补充】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大家看一下投影.【展示】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物质着火点/℃白磷40红磷240木材250~330木炭320~370乙醇(酒精) 558无烟煤700~750【小结】只有在同时具备了氧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时,才可能有燃烧发生,这三者缺一不可.【设问】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哪位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在“欧罗巴”号上,草料为什么成了“纵火犯”呢?【回答】由于“欧罗巴”号船舱里堆放的是草料,第一个条件就具备了.草料太多、太实,空气不能流通,使得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所以草料不经点燃,便自行燃烧起来.【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化学家是如何解释这件事的.【讲解】草料会和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这种氧化反应进行得很缓慢,不像燃烧那样剧烈地发光发热,叫缓慢氧化.例如铁生锈也是一种缓慢氧化.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里也产生热,不过放热速度很慢,平时觉察不出来.由于“欧罗巴”号船舱里堆放的草料太多、太实,空气不流通,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越积越多,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着火点是指物质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而可燃物燃烧,只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跟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因为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所以草料不经点燃,便自行燃烧起来(这种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燃烧,叫自燃),成了“欧罗巴”号的“纵火犯”.【学生质疑】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 ℃.到了夏天,天气非常热,白磷如果保存不好,就极易燃烧,那么,白磷如何来保存呢?【回答】由于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 ℃,所以一般保存白磷时,为了将白磷与空气隔绝开,就把白磷置于水下.【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可燃物,二是有氧气,三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展示】燃烧条件示意图:【小结】通过这个三角形可以看出,物质燃烧的发生是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的.思路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交流】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思考、讨论】根据探究实验,推生呢?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讲解】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导出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教师演示实验】(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3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的水的白磷,观察现象.(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活动】引导并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什么是燃烧,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小结及板书】(1)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3)物质燃烧的发生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讨论与交流】观察实验现象和燃烧条件示意图,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分析】燃烧条件示意图:此实验对空气的污染较严重,所以老师演示给学生观察,目的在于进一步根据实验现象并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由不同的实验事实再次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了解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思路三1.燃烧条件之一——有可燃物【思考】怎么样才能让燃烧顺利地进行?燃烧究竟需要哪些条件呢?【提问】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下列哪些物质可以燃烧? (多媒体展示以下物品图片) 纸张木条泥土红磷酒精小煤块小石头玻璃蜡烛【小结】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只有可燃物才能燃烧.[设计意图]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获取知识的兴趣.2.燃烧条件之一——需要氧气【提问】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探究实验】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300 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小片薄铜片,铜片上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见教材129页图7 - 5Ⅰ.【学生】观察现象.【教师】水中的白磷为什么不燃烧?【学生】讨论、交流、回答.(没有氧气)【教师】如何使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学生】用导气管通入氧气,如图所示.【教师】讲解通入氧气或空气的不足之处,并引导学生设计其他方案.【学生】交流、合作、讨论并得出合理方案.(如图操作)【学生】四人一小组根据刚才的设计合作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如何避免白磷燃烧造成空气污染.【教师】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指导学生安全、正确地完成实验,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实验回放(注意让学生再一次观察所发生的现象).【教师】通过控制变量探究实验法得出结论.【小结】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3.燃烧条件之一——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教师】如图所示,冷水中的白磷为什么没有燃烧?【学生】反思、讨论、回答.【教师】着火点的概念: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教师】通过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实例】分析2013年南京亚运会圣火采集过程一共持续3分钟的原因.【小结】可燃物要燃烧,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从而激发探究的热情.(2)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3)引导学生进行环保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4)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了解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教师】演示实验.如图所示.【学生】根据教师实验说出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学生】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一样.【学生】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燃烧.【教师】出示常见物质的着火点.【教师】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纸张和煤炭的着火点不一样.关键让学生学会比较两种物质的着火点时,如何选择温度范围.【学生】交流、讨论、回答.[设计意图](1)学以致用,增强学习兴趣.(2)在新知识的运用中形成发展的知识结构,培养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3)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展示】燃烧条件的总结:[设计意图](1)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零散知识形象化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知识拓展] 1.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1)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着火点越低越易被点燃燃烧,如白磷比红磷更易燃烧.(2)氧气浓度大时氧分子与可燃物接触的面积较大,物质会燃烧得更剧烈,如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则剧烈燃烧,火星四射.(3)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与氧气结合得越充分,燃烧就越容易发生,如将木柴劈开架空后易燃烧.2.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1.物质燃烧的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2.认识燃烧1.(2014·南宁中考)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地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解析:A.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燃烧,像物质的缓慢氧化、食物腐烂、铁生锈等就没发生燃烧;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C.氧气支持燃烧,所以把木柴架空,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可使木柴更充分地接触氧气而燃烧得更旺;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会发生改变的,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周围的温度.故选C.2.(2014·郴州中考)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A.氧气B.可燃物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解析: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常用的灭火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熄灭酒精灯时,盖上灯帽能使酒精和氧气隔绝,从而使酒精熄灭.故选A.3.(2014·江西中考)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解析:A.甲中燃烧的蜡烛罩上烧杯后,与氧气隔绝,一会儿后熄灭了,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B.滤纸片和乒乓球片都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片燃烧起来,滤纸片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不仅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小石头不能燃烧,小木块能够燃烧,说明小石头不是可燃物,小木块是可燃物;D.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由以上分析可知,A选项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故选A.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一、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2.条件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135页练习与应用的3题.【选做题】教材第135页练习与应用的2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跟空气接触的面积大B.纸比煤着火点高C.纸比煤着火点低D.纸比煤密度小2.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 )A.使热量易散失B.使木柴着火点降低C.使木柴变成易燃物D.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3.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会更旺,其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4.某同学将燃着的红磷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熄灭,他立刻将燃烧匙取出,但此时红磷又开始燃烧.解释这种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红磷又接触到氧气B.红磷的温度还高于它的着火点C.瓶内的氧气不能耗尽红磷D.燃烧时红磷转变成白磷,降低了着火点5.如图所示,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300 mL热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甲),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的一端放一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乙),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白磷(甲) ,白磷(乙) ,红磷.(2)用导气管将氧气通入烧杯与白磷(甲)接触,观察到.(3)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4)白磷与红磷相比,更容易着火燃烧的是,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能力提升】6.伦敦奥运会采集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来引燃火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阳光为火种的燃烧提供了热量,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B.火炬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导学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环节学生学习内容及要求学情预设明确目标学习目标重点与难点重点: 物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学法指导结合教材和预习学案,先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小对子及小组之间进行帮扶,完成学习任务。
定向自学一、燃烧的条件【阅读】课本128—129页,填写下列空白:1、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反应叫燃烧。
2、由图7-5中可观察到薄铜片上红磷,白磷;水中的白磷,当用导管对准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课本P129讨论1、2、34、通过以上讨论可以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有、、,三者缺一不可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阅读】课本129—130页,回答下列问题5、图7-8中三个烧杯内分别发生了什么现象?你能试着分析一下原因吗?6、,,,都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7、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及灭火的原理。
(1)你如何熄灭蜡烛?(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8、讨论:如果遇到家里的煤气或者液化气发生泄漏,应该怎么办?【阅读】课本131页,灭火器的种类和适用范围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阅读】课本131—133页,填写下列空白:9、常用的灭火器有、、;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可用,扑灭油、气、电器引起的失火可用,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可用10、可燃物在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极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使气体体积迅速而引起。
11、课本P135习题1—6。
12、试分析油库、面粉厂、纺织厂和煤场会用到哪些图标?13、轮胎爆炸与液化气爆炸的变化实质是否相同?14、加强法制意识: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管理,预防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制定本条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3.知道引起爆炸的原因,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重点难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常用灭火方法和使用范围。
学习内容一燃烧的条件【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28-12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实验一:可燃物;实验二:空气或氧气;实验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老师演示实验7-1,同学们认真观察现象,并把现象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反馈练习】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B)A.凡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燃烧过程中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C.燃烧后的生成物一定是气体D.燃烧时一定要有氧气参加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C)A.火柴梗着火点高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D.火柴梗潮湿3.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
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是由于: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从而使木头燃烧起来。
4.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B)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物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周围氧气的浓度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学习内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29-13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灭火的原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我们只要破坏其中的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3.学生分组做第130页的演示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Na2CO3+2HCl===2NaCl+H2O+CO2↑。
灭火时降温,使温度降到物质着火点以下,不能说降低着火点,因为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另外,不管灭火还是燃烧都要对照燃烧的三个条件去考虑。
【反馈练习】1.判断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2.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D)A.用水泼灭B.投入冰块冷却降温C.用扇子扇灭 D.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3.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C)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B.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4.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应使用的灭火器为(C)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C.二氧化碳灭火器 D.水5.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D)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C.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学习内容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32-13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学生分组做7-2的演示实验,填写实验现象和结论。
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
在这些地方要注意经常通风。
4.同学们比赛记忆第133页图7-13所示的图标。
【讨论交流】1.为什么单独一支蜡烛在金属罐外或罐内燃烧不会发生爆炸,当鼓入大量空气时却爆炸?2.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的原因是什么?【温馨点拨】1.罐内含有大量空气,鼓气是使塑料瓶中的面粉充满金属罐,这时罐内就是空气和面粉的混合物,遇到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就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名师归纳】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共同点:都放热。
燃烧的类型:在不封闭的空间内平静燃烧;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发生爆炸。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反馈练习】1.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糖;⑤汽油;⑥柴油。
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C)A.①②③ B.④⑤⑥C.①③⑤⑥ D.②④⑤2.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点燃,不会发生爆炸的是(D)A.一氧化碳和空气 B.氢气和氧气C.天然气和空气 D.氖气和氧气3.盛装酒精的试剂瓶标签上印有的警示标志是(C)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燃烧都会产生热量B.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服装C.煤井中必须通风,严禁烟火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C.自燃一定是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D.发热发光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1课时燃料和热量【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2.知道化石燃料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3.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学习内容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36-137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匙干燥的生石灰,再加入2 mL水,观察现象,并用手轻轻触碰试管外壁,感觉到试管发烫;说明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事实与研究证明,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是放出热量的,如镁与盐酸反应等,有些反应是吸收热量的,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名师归纳】不是所有的放热或吸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有些是物理变化,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等。
【反馈练习】1.在下列各化学反应中,不属于放热反应的是(D)A.镁带与盐酸反应B.生石灰与水反应C.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D.碳和二氧化碳反应2.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B.物质的缓慢氧化均放出热量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们使用化石燃料是利用它燃烧产生的热量3.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称之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
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B) A.都是无毒无味的气体B.都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4.在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用水点火的魔术,只见老师用滴管向棉花上滴1~2滴水,棉花立即燃烧起来,其诀窍就是:将一小块金属钾藏在棉花中。
已知钾能与水反应,则该反应必定是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充满好奇的小明亲自进行了该魔术,为了使反应迅速,他将一吸管的水挤向棉花,却惊奇地发现其不能燃烧起来。
失败的原因最可能是他挤出的水太多,使温度降到了棉花的着火点以下,除此之外,通常可燃物的燃烧还必须满足另一个条件: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学习内容二 化石燃料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37-14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它们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因此人们常把煤称为“工业的粮食”,把石油称为“工业的血液”。
2.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
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以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煤气等。
将煤隔绝空气加热是化学变化。
3.石油是混合物,主要含有碳、氢元素。
为了使石油得到综合利用,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
此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 4。
CH 4的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可以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甲烷难溶于水,也可以使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5.学生做课本中7-4的演示实验:甲烷具有可燃性,因此点燃前要先验纯。
甲烷燃烧时产生蓝色的火焰。
用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看到的现象是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分析有水生成,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看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有二氧化碳生成,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6.写出CH 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 4+2O 2=====点燃CO 2+2H 2O 。
同学之间相互纠错,看谁写得快,写得好。
7.在我国农村,利用沼气可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
它的主要成分是CH 4。
8.人类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最终将被耗尽。
科学家发现了未来的替代能源可燃冰,它的优点是:能量高、燃烧值大、储量大,它目前还不能被利用的原因是开采技术上的问题没有解决。
【讨论交流】1.石油可直接用作燃料吗?石油产品中有哪些是常用的燃料?2.煤气泄漏会造成什么危害?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在安全上应注意什么? 3.甲烷存在于哪些地方?怎样制取?农村利用甲烷干什么? 【温馨点拨】1.石油不能直接用作燃料,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是常用的燃料。
2.煤气泄漏会造成人体中毒,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时,不能加热、不能猛烈撞击。
3.沼气池的底部常含有甲烷。
把植物残体、动植物粪便等放在密闭沼气池中发酵制取甲烷。
农村可用沼气解决生活用燃料、照明等问题。
【名师归纳】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混合物,石油的炼制属于物理变化,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反馈练习】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 )A .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并不是无限的B .煤或石油只要完全燃烧就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C .人类必须节约现有的能源,并大力开发新能源D .对煤和石油要合理开发、综合利用2.“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CH 4·8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 .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B .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C .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D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固态水3.甲烷是一种“清洁能源”。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2O 2=====点燃CO 2+2H 2O 。
城市煤气中通常含有CO 气体,写出CO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O +O 2=====点燃2C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