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边缘区的概念内涵及范围界定
第九章 城市边缘区
第九章城市边缘区教学目的:通过对城乡边缘区的形成、发展及特征的学习,认识城市边缘区在城乡结合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重点:城乡边缘区的特征和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城乡边缘区在缩小城乡差异,联系城乡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课、学时: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城乡边缘区概述一、概念的界定(一)对城乡边缘区范畴的不同认识史密斯最早使用城市边缘区这一概念,并将其界定为“毗邻整个城市界限外的建设区域”。
威尔文定义城市边缘区为: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的转换地区,是一个很难快速准确定义的概念。
安格鲁将城市边缘区与城乡边缘区相区别,认为“城乡边缘区在面积上要更大些,是从经济中心向毗连城市边缘区的农业用地和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相混杂的地带”。
科曾从城市开发的复杂性——有序性角度,提出了周期性因素对边缘区空间结构变化有很大影响,认为边缘区是城市地域扩展的前沿。
普利沃(1968)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给出新的表述:城乡边缘区是一种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发生变化时的过渡地区,位于连片的中心城区与外围的几乎没有城市居民住宅及非农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兼具城市和乡村的特征。
(二)概念的界定城乡边缘区,指位于城市和乡村之间,以城市和乡村土地的利用方式相混合为典型特征,人口和社会特征具有城乡过渡性质的一个独特地域。
城乡边缘区的出现形式:一种是与大城市邻近的农业地区,由于受城市化的影响而在城市外缘形成一个准城市化地带;另一种是多个城市在聚集发展过程中,城市之间沿主要交通干线形成的发展走廊,这一地带也属于城乡边缘区的范围。
二、城乡边缘区的范围城乡边缘区难以界定的原因:首先,边缘区的范围随城市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其次,作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过度地区,城乡边缘区的许多要素如人口密度、非农就业者的比例等等,是随距离由城市到乡村逐渐变化的,没有明显的突变出,这就给界定发内带来了困难;最后,城乡边缘区通常是城市和乡村两种景观混合之处,城乡之间的要素往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
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正文:---------------------------------------------------------------------------------------------------------------------------------------------------- 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2006年)第一条为了科学、真实地反映我国现阶段城乡人口、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准确评价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作为统计上划分城乡的依据,不改变现有的行政区划、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和机构编制,以及城市规划、集镇和村庄规划等有关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我国的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元,将我国的地域划分为城镇和乡村。
第四条城镇是指在我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划的基础上,经本规定划定的区域。
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
第五条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中,经本规定划定的区域。
城区包括:(一)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二)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
第六条镇区是指在城区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经本规定划定的区域。
镇区包括:(一)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二)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三)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
第七条乡村是指本规定划定的城镇以外的其他区域。
第八条本规定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
第九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1999年12月6日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同时废止。
《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的说明为了更好地开展城乡划分工作,科学、准确地划分我国的城乡地域,现对《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简称《规定》)进行说明。
规划中的城市边缘地区
规划中的城市边缘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边缘地区也变得愈发重要。
这些地区在城市的发展和规划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规划中的城市边缘地区的重要性,并介绍在规划中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
一、引言城市边缘地区是指城市发展边缘的地带,通常是城市与郊区之间的过渡区域。
这些地区往往具有较弱的城市化程度,但随着城市的扩张,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
在规划中充分考虑城市边缘地区的特点和需求,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边缘地区的重要性1. 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城市边缘地区往往具有广阔的土地资源。
合理规划和开发这些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同时,合理利用城市边缘地区的土地资源,可以减少对农田和自然保护区等宝贵资源的占用,维护生态平衡。
2. 调整城市发展格局城市边缘地区往往是城市扩张的重要方向。
通过规划边缘地区的合理发展,可以缓解城市中心地区的交通压力,调整城市发展的格局。
合理利用城市边缘地区的资源和劳动力,可以实现城市的多中心发展,推动城市空间的均衡布局。
3.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边缘地区往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
通过规划和发展边缘地区的产业和服务业,可以吸引人才和资本的集聚,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同时,边缘地区的发展也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工等外来人口的城市融入。
三、规划中需要考虑的因素1. 自然环境城市边缘地区往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在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保留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同时,规划中需要合理划定自然保护区和建设用地的界限,避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 基础设施城市边缘地区通常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如交通、水、电等。
在规划中需要考虑如何建设和完善这些基础设施,以满足边缘地区居民的基本需求,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需要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城市边缘地区与城市中心地区的联系和交通效率。
3. 社会服务设施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城市边缘地区需要建设相应的社会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
城市核心区和边缘区的概念
城市核心区和边缘区的概念
城市核心区,又名都市核心区,是一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活动最集中的地区,是城市公共活动体系的主要部分。
城市核心区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城市结构的核心地区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的集中地,为城市和城市所在区域集中提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设施和服务空间,并在空间上有别于城市其它地区。
城市边缘区是“一种在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地带,它位于连片建成区和郊区以及几乎完全没有非农业住宅、非农业占地和非农业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的土地利用转换地区”。
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
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公布日期】1999.12.06•【文号】•【施行日期】1999.12.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发布日期:2006年,实施日期:2006年)废止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1999年12月6日)第一条为了科学、真实地反映我国现阶段城乡的人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仅适用于各类统计及统计有关的业务核算,不改变现有的行政区划、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和机构编制,以及城市规划、集镇和村庄规划等有关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主要以国务院关于我国市镇建制的规定和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为依据,将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城镇和乡村。
《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中有关概念的解释一、关于人口指标的解释《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中有关人口的指标均为在调查地居住半年及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
二、关于人民政府驻地的解释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驻地是指区(市)人民政府所在的街道办事处(建制镇、乡)全部行政地域;建制镇人民政府驻地是指镇人民政府所在的居委会地域,如果未设居委会或居委会地域不明确的,则为村委会地域。
三、关于城区建设的概念城区建设是指城镇的公共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和居民区的建设。
(一)公共设施是指:行政办公设施、商业金融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教育科研设施、其他设施(包括文物古迹、宗教活动、社会福利院等设施)。
(二)市政公用设施是指:水电气热供应设施、道路交通设施、邮电通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在建工程及维修设施、其他设施(如消防设施等)。
(三)居民区是指:居民住宅区、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幼儿园、学校、粮店、副食店、储蓄所、邮政所、居委会、派出所等)、道路及绿地。
城乡边缘区
第九章城乡边缘区一、名词解释1、城乡边缘区(Rural-urban fringe zone):位于城市和乡村之间,以城市和乡村土地利用方式相混合为典型特征,人口和社会特征具有城乡过渡性质的一个独特地域。
9-P4042、城市区域(Urban zone):可以被视为一个整体系统,是城市在不断向外扩展中逐渐与其周围乡村相连接而形成的,在这个系统中,城乡边缘区是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9-P4333、城乡一体化(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消失,城乡差距缩小,它是城乡关系协调的一种标志和归宿,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
9-P436二、简答题:一.简述城乡边缘区的两种形式。
9-P405一种是与大城市临近的农业地区,由于受城市化的影响而在城市外缘形成一个准城市化地带,这一地带由于其混合,过渡的特征可被视为是城乡边缘区;二是多个城市在集聚发展过程中,城市之间沿主要交通干线形成的发展走廊,这一地带也属于城乡边缘区的范围。
无论是那种形式的城乡边缘区,其产生和发展的内容都是通过城乡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使其土地利用、人口和社会特征方面同时出现城市和乡村两种痕迹。
二. 简述城乡边缘区范围界定困难的原因。
10-P405(1)城乡边缘区的范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地域。
(2)作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过渡地区,城乡边缘区的许多要素如人口密度、非农就业者的比例等,是随着距离由城市到乡村而逐渐变化的,没有明显的饿突变处,这个界定范围带来了困难。
(3)城乡边缘区通常是城市和乡村两种景观混合之处,城乡之间的要素往往互相渗透、相互影响。
这种混杂性使得人们不可能根据单一要素来确定城乡边缘区的范围三、论述题:一、论述中外学者对城乡边缘区范围的界定 9-P407城乡边缘区本身形状的非规律性和边界的动态变化为其范围的界定增加了难度。
1、弗里德曼(J. Friedman)等直接根据实际经验,将城市周围大约50公里的区域划为城乡边缘区,其中的内边缘区大约10-15公里,外边缘区延伸有25一50公里。
国内外城市边缘区研究综述
国内外城市边缘区研究综述作者:毛艺珺张运兴来源:《小城镇建设》2019年第10期摘要:文章基于城市边缘区概念、特征和范围的界定,通过对2008—2017年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作者合作网络、突变性关键词分析,探寻国外城市边缘区的地域结构理论及研究方向,进而了解我国城市边缘区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热点;并在对城市边缘区研究方向权重最高的城乡规划学科的空间扩展、演变肌理、土地利用问题研究进展进行系统评述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城市边缘区的发展趋势和重点研究问题。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土地利用;CiteSpace;综述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10.002?中图分类号:TU984文章编号:1009-1483(2019)10-0005-07?文獻标识码:AResearch Overview of Urban Fringe Domestic and OverseasMAO Yijun, ZHANG Yunxing[A bstract] Based on the urban fringe’s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scope, writers cooperation network and mutation keywords were analyzed by the literatures of domestic and abroad from 2008 to 2017. The paper explores regional structure theory and research direction of foreign urban fringe,and also points out the progress and hotspot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extension,evolutionary texture, and land use issues of the urban planning, which is the highest weight in the urban fringe, the paper forecasts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and the important issues of Chinese urban fringe.[Keywords] urban fringe area; spatial extension; land use; CiteSpace; review引言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市边缘区作为城乡交融区,是城市空间扩展、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最大的地区[1]。
城乡边缘区的概念内涵及范围界定讲解
(4)非农人口率定量界定法
加拿大地理学家布里安特(C.B.Bryant),曾用城市边缘 区内散居人口非农业人口与农业人口之比来定量地给城市边
建筑密度,三是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分布,四是土地利用的特
点,五是与中心城区各方面的联系,六是原有行政小区的完整 性。又如广州市规划局作为政府层面于 1988年拟订了城乡结 合部划分原则:一是近期城市建设发展的地段;二是城市居 民和农民混居的地段;三是处于城市重点控制区附近的农民 居住地段;四是城市主要出入口公路两旁各50米大城市邻近的农业地区 ,由于受城 市化的影响而在城市外缘形成一个准城市化地带 , 这一地带由于其混合、过渡的特征可被视为是城乡 边缘区 ;另一种是多个城市聚集发展过程中 ,城市 之间沿主要交通干线形成发展走廊 ,这一地带也属 于城乡边缘区的范围。
二、城乡边缘区范围的界定
国内外学者界定城乡边缘区范围的主要方法:
1.国外界定方法 (1)弗里德曼经验界定法
弗里德曼直接根据实际经验 , 将城市周围大约 50 公里的 区域划为城乡边缘区,其中的内边缘区大约10~15公里,外边 缘区延伸有25~50公里。这一界限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跟人 们的日常通勤范围有关。
③外边缘带:农村土地利用的特征明显 ,但城市影响已经 渗入,在公路边分布着独立的住宅、商业网点等等
④城市阴影区:自然景观受城市的影响小 , 但己有非农业 人口和非农业用地存在,可以感受到城市的影响
⑤农村腹地:可以发现一些城市影响 ,如非农业人口建立 的第二家园,基本上全为农业用地。`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卷面安排:1、填空(10)2、名词解释5-6 3、简答题3-4 4、计算题5、论述题第一章导论1、区域】:是国家的一个特殊的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
这种地区由于自然特点、以往的文化积累和居民及其生产活动能力的结合而成为国民经济总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2、区域的经济学概念】:是指便于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经济活动而以整体加以考虑的,并考虑行政区划基础上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它具有组织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能力,常由一个以上高级循环占重要比重的中心城市、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以及广大乡村地区所组成。
3、区域的内涵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同时也是有限的空间范围。
2)区域一般来说包括于某一主权国家的疆域内(有时可能相等),中央政府对它拥有政治、经济方面的控制权,或中央政府的代表代理中央政府行驶控制权。
3)区域在经济上尽可能是一个完整的地区。
具有比较完整的经济结构,能独立的组织与其他区域的经济联系。
4)任一区域在全国或更高一级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
4、区域分异的客观基础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3)创新能力的部分排他性和竞争性4)商品和劳务的不完全流动性5、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区域结构、区域经济活动自组织、区际分工和联系、区域地理结构及组成单元、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结构是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大乡村以及各种网络组成,正因为这种核心、节点、网络的有机组成,去也内任何经济活动能够把其影响波及到区域的任何部分。
(待补充)第二章经济活动的区位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区位】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坐标。
经济区为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二、区位经典理论:1、古典区位论18世纪,欧洲古典经济学家,如康提隆、斯密、毕什等探讨并论述过运费、距离、运输等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特点:从单一的企业或中心出发,研究成本和运费的最低化2、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杜能V.Thünen,区位论的鼻祖,《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开创经济过程与空间的联系1820-1830背景:19世纪初,德国农业面临由庄园式向自由式转变,提出耕作业和畜牧业的土地利用以及同市场的关系问题。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节城市概念及标准⼀、城市和城镇(⼀)聚落(settlement)聚落是指⼈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是⼀个居民点。
——聚落是⼀种社会实体,是⼀个社区(community),是⼈类活动的场所。
1.是⼀种社会实体聚落是⼈类出现后,特别是作为社区核⼼的具有稳定联系的⼈群出现以后才真正出现的,是⼈类社会独有的,是⼈类各种⽣产、⽣活活动和要素相互作⽤、有机联系的整体。
2.具有集聚的特点它是⼈类在地表集聚的空间组织形式,是⼀定区域⼈类活动的中⼼。
3.占据⼀定的地理空间4.具有⼀定的聚落景观(land-scape)聚落中有各种建筑物、活动场地、休息场地、⽣产⽤地等聚落空间的组成要素,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各种聚落景观。
5.具有⼀定等级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也由低级⾛向⾼级,形成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居民点——聚落体系:⼩⾃然村(hamlet)—村庄(village)—镇(town)—城市(city)—⼤都市(metropolis)—⼤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城市群(conurbation)—城市带(城市连绵区)(megalopolis)。
聚落因其基本职能和结构特点不同,分为:①农村聚落:⾃然村——村庄——集镇(村镇、乡镇)——(⼀般建制镇—-县城)②城市聚落(城镇聚落):建制镇是城市型聚落的最低层次单元。
(⼆)对城市(镇)的⼏点认识由于城市(镇)本⾝的复杂性,对城市进⾏科学的、全⾯的认识并⾮易事,⼀般来说,对城市的认识必须基于4个基本前提:1.城市是相对于乡村⽽⾔的,城市有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①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以Ⅱ、Ⅲ产业为主②规模上不同于乡村:集聚较多的⼈⼝、经济活动等③景观上不同于乡村:⼈⼝密度、建筑密度⼤④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有较多的市政设施、公共设施⑤职能上区别于乡村:⼀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化、交通中⼼2.城市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具有阶段性的特征。
兰州城乡边缘区形成与发展研究
关键 词 : 州 兰
城 乡边 缘 区 范 围界 定
动 力机 制 空 问 三 元 结 构
特 征
中 图 分 类 号 :2 9 2 F 9 .7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3 1 12 0 )5—0 7—0 1 0 —4 6 ( o 2 O 4 3
维普பைடு நூலகம்讯
开发砜究
2 0 . 025
兰 州 城 乡 边 缘 区形 成 与 发 展 研 究
● 刘 军
( 州 市 工 程 咨 询 服 务 处 , 肃 兰 州 7 0 3 ) 兰 甘 3 0 0
内容 提要 : 5 自 0年 代 以 后 , 州 城 市 化 迅 速 发 展 , 城 市 与 乡村 之 间 相 互 作 用 、 流 与 渗 透 , 大 地 改 变 了城 市 外 圜 地 区 兰 使 交 极
的 社 区 形 态 。 传 统 的 城 市 一 乡村 二 元 的 基 础 上 , 在 出现 了城 乡要 素 逐 渐 过 渡 , 乡彼 此 相 互 作 用 、 透 , 能 互 补 明 显 , 质 上 城 渗 功 性 既 不 同 于 传 统 城 市 又 异 于 典 型 农 村 的 中 间 地 带 一 城 乡边 缘 区 。 由 此 , 州 的 区 域 空 问 结 构 逐 渐 演 变 为 城 市 中心 区 一 城 乡边 兰
市 区 扩 大 到 96 8平 方 公 里 ; 9 2年 区 划 调 整 , 安 宁 、 关 业 、 住 、 通 、 地 等 ) 散 范 围 为 限 , 这 一 城 乡 互 相 包 含 、 8 16 将 城 居 交 绿 扩 将 区 的部分 公 社划 归皋 兰县 和 榆 中县 , 区面 积 缩 小 为 114 互有 飞 地和 犬 牙交 错 的地 域划 为城 市边 缘 区。据 此 方 法 划分 市 3 平 方 公 里 ;9 3年 区 划 再 次 调 整 。 白 银 市 辙 销 并 改 区 划 归 的 兰 州 城 乡 边 缘 区 基 本 与 兰 州 市 行 政 区 划 相 吻 合 。 兰 州 城 16 原 即 兰 州 市 。 区 面 积 扩 大 为 29 4平 方 公 里 ;9 0年 区 划 进 一 步 乡 边 缘 区 为 : 关 区 的 雁 滩 乡一 城 关 乡一 拱 星 墩 乡 , 里 河 区 市 1 17 城 七 调 整 , 区面 积扩大 为 1 1 市 44 5平 方 公 里 ;9 5年 , 国 务 院 批 的 阿 千 镇 一 西 果 园 乡 一 花 寨 子 乡 一 崔 家 崖 乡 。 宁 区 的 十 里 18 经 安 准 , 白 银 区 和 皋 兰 县 的 水 川 、 湾 、 川 三 个 乡 划 出 成 立 白 店 乡一 安 宁 堡 一 沙 井 驿 , 固 区 的 金 沟 乡一 柳 泉 乡 一 东 川 乡 将 强 武 西 银 市 , .市 辖 三 县 五 区 . 积 为 1 8 兰州 面 30 6平 方 公 里 。 其 中 , 市 区 面积 13 6 2平 方 公 里 。
国务院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
国务院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55.11.07•【文号】•【施行日期】1955.11.0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国务院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1955年11月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二十次会议通过1955年11月7日发布)由于城市人民同乡村人民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同,政府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城市和乡村有所区别,城乡人口也需要分别计算。
为了让各部门在区别城乡的不同性质来进行计划、统计和其它业务工作的时候有统一的依据,现在规定城乡划分标准如下:(一)凡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地区,都是城镇:甲、设置市人民委员会的地区和县(旗)以上人民委员会所在地(游牧区行政领导机关流动的除外)。
乙、常住人口在二千人以上,居民50%以上是非农业人口的居民区。
(二)工矿企业、铁路站、工商中心、交通要口、中等以上学校、科学研究机关的所在地和职工住宅区等,常住人口虽然不足二千,但是在一千以上,而且非农业人口超过75%的地区,列为城镇型居民区。
具有疗养条件,而且每年来疗养或休息的人数超过当地常住人口50%的疗养区,也可以列为城镇型居民区。
(三)上列城镇和城镇型居民区以外的地区列为乡村。
(四)为了适应某些业务部门工作上的需要,城镇可以再区分为城市和集镇。
凡中央直辖市、省辖市都列为城市,常佳人口在二万人以上的县以上人民委员会所在地和工商业地区也可以列为城市,其它地区都列为集镇。
个别部门因为工作需要有另订城市和集镇区分标准的必要的时候,应当报告本院批准。
(五)市的郊区中,凡和市区毗邻的近郊居民区,无论它的农业人口所占比例的大小,一律列为城镇区,郊区的其它地区可按第(一)、(二)、(三)三条标准,分别列为城镇、城镇型居民区或乡村。
近郊区的范围由市人民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以上城乡划分标准,是为了便于计划、统计和业务计算的,并不因为这个而改变各地区的行政地位和机构编制。
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
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国务院于2008年7月12日国函[2008]60号批复)一、为了科学、真实地反映我国现阶段城乡人口、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准确评价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作为统计上划分城乡的依据,不改变现有的行政区划、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和机构编制,以及土地规划、城乡规划等有关规定。
三、本规定以我国的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辖区为划分对象,以实际建设为划分依据,将我国的地域划分为城镇和乡村。
实际建设是指已建成或在建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和其它设施。
四、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
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
镇区是指在城区以外的县人民政府驻地和其他镇,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
与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不连接,且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区域及农场、林场的场部驻地视为镇区。
五、乡村是指本规定划定的城镇以外的区域。
六、本规定由国家统计部门负责解释。
七、本规定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编制规则(国家统计局设管司)为规范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建立各项普查、全面统计、抽样调查、专项调查统一使用的《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库》,特制定本规则。
一、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结构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分为两段17位,其代码结构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统计用区划代码城乡划分代码(一)统计用区划代码统计用区划代码由1~12位代码构成,其各代码表示为:第1~2位,为省级代码;第3~4 位,为地级代码;第5~6位,为县级代码;第7~9位,为乡级代码;第10~12位,为村级代码。
(二)城乡划分代码城乡划分代码由13~17位代码构成,其各代码表示为:第13~14位,为城乡属性代码;第15~17位,为城乡分类代码。
边缘社区的概念
边缘社区的概念边缘社区是指地理上离主要城市或中心地区较远、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资源匮乏的社区。
这些社区通常处于社会和经济的边缘地带,面临着各种社会问题和挑战。
边缘社区的居民通常缺乏基本的社会服务和公共设施,生活环境不良,并面临着贫困、失业、犯罪等问题。
边缘社区的概念涉及到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和社会问题等多个方面。
地理位置是边缘社区的一个重要属性,它们常常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带、山区、沙漠、岛屿或偏远地区。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边缘社区的交通不便利,距离主要城市或中心地区较远,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经济状况是边缘社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边缘社区常常面临贫困和经济困难。
由于离主要城市较远,交通不便,往往难以吸引外来投资和商业活动。
同时,边缘社区的资源匮乏,缺乏多样化的经济产业,导致就业机会有限,失业问题普遍存在。
社会问题也是边缘社区的主要挑战之一。
边缘社区常常缺乏基本的社会服务和公共设施,如教育、医疗、文化和娱乐设施等。
居民在获取教育和医疗资源上存在障碍,教育和医疗水平普遍较低。
由于经济困难和基础设施的缺乏,边缘社区往往存在贫困、犯罪、社会不稳定等问题。
针对边缘社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边缘社区的状况。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对边缘社区的投入,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支持。
其次,社会组织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提供社会服务、培训和职业指导等帮助边缘社区提升生活水平。
最后,公民个人可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发展,通过自愿服务、社区合作等方式推动社区的发展和改善。
边缘社区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合作和协作,才能够真正解决边缘社区面临的问题,提升边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祉。
边缘社区的发展不仅仅是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问题,还涉及到社会正义、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城乡划分标准
城乡划分标准城乡划分标准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指标将地区划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不同类型的区域。
在我国,城乡划分标准是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规定进行划分的,主要是根据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指标来进行划分。
首先,人口规模是城乡划分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人口规模在一定范围内的地区被划分为城市,而人口规模较小的地区则被划分为乡村。
人口规模的大小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因此也成为城乡划分的重要依据。
其次,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城乡划分的重要指标之一。
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结构多样化、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区往往被划分为城市,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则被划分为乡村。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城乡属性,也是城乡划分的重要考量之一。
另外,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城乡划分的重要指标。
城市地区的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包括教育、医疗、交通、通讯等方面的设施和服务都比较齐全,而乡村地区的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往往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足、医疗条件差、交通不便等问题。
因此,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也成为城乡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总的来说,城乡划分标准是一个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只有综合考量这些因素,才能够科学、合理地划分城市和乡村地区,为城乡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城乡划分标准的重要性,科学合理地制定城乡发展规划,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同时,也需要加大对乡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乡村地区的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综上所述,城乡划分标准是一个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的过程,需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科学合理地制定城乡发展规划,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城乡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推动我国城乡全面发展。
如何有效规划城市边缘区村庄
如何有效规划城市边缘区村庄城市边缘村庄是一个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城市化进程中最富于变化及富于相像力的地域实体,边缘村庄具有独特的发展特征,村庄规划也有着特殊的矛质。
故从区位、人口及土地利用方面分析了村庄的发展特征,并提出村庄规划所遵循的原则和执行规划时的措施。
标签:城市边缘区;村庄规划;措施城市边缘区范围是指城市建成区的外围地带,从城市形态上看,该地带位于市区向郊区过渡的地带。
位于城市边缘区的村庄是指集镇规模以下的中心村、行政村、自然村等。
城市边缘区村庄作为城市发展中较活跃、变化迅速的地域实体,其功能及结构逐步发生了变化,与广大的乡村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等方面均有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条件的优势明显:村庄的经济发展之所以迅速,与其所处的良好区位而产生的边缘效应是密切相关的。
①城市边缘区村庄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优先吸收市区经济、技术、信息等,而且具有城市及乡村双重市场体系,从而为村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区域干道、国家公路、铁路枢纽等共同组成的交通网络,可提供双向辐射的交通条件,连接原料产地和市场;而且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基础较好。
所以,村庄周围优越的基础设施条件,有利于吸引大量的投资,是村庄经济发展及建设的重要优势。
(2)人口流动的互动特征:在这类村庄的人口构成中,外来人口与流动人口往往占有一定的比例。
对于村庄的流动人口而言,其特殊区位条件下市场优势及工业、企业隶属关系的多元性影响(市属企业与村镇企业、私营企业共存),使得其内部人口呈现城乡双向流动特征。
(3)土地利用的混杂性:由于特殊的地理空间位置,城市边缘区村庄一方面受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许多金融、商业服务业、仓储、工业企业和城市居民的居住小区等广泛分布于此;另一方面城市边缘区村庄保留的农业逐步向生态农业发展,并演变为城市观光农业的场地。
从而导致城市用地和农村用地交错穿插,形成复杂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
统计上划分城乡工作手册
统计上划分城乡工作手册(正文)第一部分城乡划分实施办法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简称《规定》),统一开展城乡划分,建立《城乡地域库》,现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城乡划分的实施范围、原则和方法(一)实施范围本《规定》中的城区、镇区、乡村在以下范围实施划分:1.城区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行政区域内实施划分;2.镇区在城区以外的镇及其他有关的乡级区域实施划分;3.乡村在城区和镇区以外的地域划定。
(二)划分原则1.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行政区划为划分基础.2.以民政部门确认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辖区及类似村级地域为划分对象.3.以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与周边区域的连接状况为划分依据。
(三)划分方法城乡划分采用城乡属性判断法进行划分,即先根据实际建设判断村级单位的城乡属性,再根据村级单位所在的统计区域和城乡属性,综合判断出村级单位的城乡类别。
二、城乡分类与代码根据《规定》,统计上划分城乡的类别分为:100城镇110城区111主城区112城乡结合区120镇区121镇中心区122镇乡结合区123特殊区域200乡村210乡中心区220村庄三、城乡属性城乡属性是划分城乡的重要标识和依据,它是根据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与周边区域的连接状况而设定.城乡属性分乡级属性和村级属性两种.(一)乡级属性乡级属性是判断城区、镇区的主要依据。
乡级属性共分为以下三种:1.县级政府驻地,是指市辖区、不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乡级区域。
2.连接的乡级区域,是指当县级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辖区内的乡级驻地时,则该乡级区域为连接的乡级区域。
3.其他乡级区域,是指除县级政府驻地、连接的乡级区域以外的乡级区域。
(二)村级属性村级属性是对村、居委会判断城乡的主要依据。
村级属性共分为以下九种:1.乡级政府驻地,是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类似乡级单位管理机构所在地的村级地域。
2.完全连接的村级地域,是指当乡级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辖区内的村级地域,且被连接的村级地域没有农业用地,则该村级地域为完全连接的村级地域.3.部分连接的村级地域,是指当乡级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辖区内的村级驻地,且被连接的村级地域保留农业用地,则该村级地域为部分连接的村级地域。
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各类边界
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各类边界1、永久基本农田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的耕地。
2、生态保护红线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陆域、水域、海域等区域。
3、城镇开发边界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重点完善城镇功能的区域边界,涉及城市、建制镇以及各类开发区等。
4、村庄建设边界村庄建设边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进行村庄开发建设及需要重点管控的国土空间范围,是规划相对集中的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以及因村庄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5、城乡规划区范围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6、城区范围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一般是指实际已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具备的建成区域范围。
7、城市实体地域范围指城区实际建成的空间范围,是城市实际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具备的空间地域范围。
8、中心城区范围中心城区是以城镇主城区为主体,并包括邻近各功能组团以及需要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的空间区域。
9、三调城镇村庄范围:包括城市(201)、建制镇(202)、村庄(203)范围•城市(201):城市即城市居民点,指市区政府、县级市政府所在地(镇级)辖区内的,以及与城市连片的商业服务业、住宅、工业、机关、学校等用地。
包括其所属的,不与其连片的开发区新区等建成区,及城市居民点范围内的其他各类用地含城中村)。
•建制镇(202):建制镇即建制镇居民点,指建制镇辖区内的商业服务业、住宅、工业、学校等用地。
包括其所属的,不与其连片的开发区、新区等建成区,及建制镇居民点范围内的其他各类用地(含城中村),不包括乡政府所在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城乡边缘区范围的界定
国内外学者界定城乡边缘区范围的主要方法:
1.国外界定方法
(1)弗里德曼经验界定法
弗里德曼直接根据实际经验,将城市周围大约50公里的 区域划为城乡边缘区,其中的内边缘区大约10~15公里,外边 缘区延伸有25~50公里。这一界限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跟人 们的日常通勤范围有关。
(2)鲁斯旺土地用途界定法
20世纪80年代后,苏联及东欧国家也开始了对城乡边缘 区这方面的研究。1985年,茹哈列维奇米进一步把城市边缘 区定义为“一面反映错综复杂的城市化过程的特殊镜子”, 既能客观地反映一系列长期形成的异常深刻的居民迁移规律, 又是城乡融合的先锋地区。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实质上它是 “从城市到农村的过渡地带”。
(3)以计量模型综合考虑。随着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有学 者开始用城市景观絮乱度对北京城乡边缘区进行界定,把城 乡边缘区划分为准城市型、准乡村型以及城市与乡村型。近 年来随着3S技术的发展及以广泛应用,有学者利用GIS分析技 术,根据地物的物理特性,光谱分析以及红外特征对影像资料 判读的土地利用特征来确定上海城乡边缘区的界线。
(4)非农人口率定量界定法
加拿大地理学家布里安特(C.B.Bryant),曾用城市边缘 区内散居人口非农业人口与农业人口之比来定量地给城市边 缘区划界。一般来说,城市中心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接近100%,而乡村地带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还不超 过5%,城乡边缘地带的非农人口率介于此之间。因此,可以根 据非农人口率此指标界定出城乡边缘区的范围。
1960年果勒杰(R.G.Golledge)称之为“无人地 域”(a geographical no-man,s land)。1962年威锡克 (G.A.Wissink)则称之为“最大变异地区”(the great area of differentiation)。
在对前人的一系列研究总结的基础上,1960年R.J普里 沃(Pryor)对这一概念给出了新的表述,即“城市边缘区是城 乡间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统计学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特征, 位于连片建成区和郊区,以及具有几乎完全没有非农业住宅、 非农业占地和非农业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的土地利用 转变地区”。这一定义不仅反映了土地利用特征的变化,同 时也对社会、人口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地域上也 较明显与城市、乡村分开。
④城市阴影区:自然景观受城市的影响小,但己有非农业 人口和非农业用地存在,可以感受到城市的影响
⑤农村腹地:可以发现一些城市影响,如非农业人口建立 的第二家园,基本上全为农业用地。`
(3)聚集指数与郊区化指数
印度学者加纳·德塞与斯密史·森·古普塔根据聚集指 数与郊区化指数来判定城乡边缘区范围。而这两个指数又是 通过一系列指标,如离中心商务区的距离、人口密度、公共 汽车的发车频率、日常通勤者的数目等综合加权而得。
自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这一过渡地带被作为一个独立的 研究领域提出以后,一批学者对其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1942年美国学者安德鲁(Richard B.Andrews)和威尔文 (Geogre.Wehrwein)分别撰文提出了较明确的定义。威尔文 定义城乡边缘区为“城市土地利用与专用于农业的地区之间 的用地转变地域。”安德鲁则是将城市边缘区同城乡边缘区 相区别,认为“城乡边缘区在面积上要更大些,是从经济中心 向外毗连城市边缘区的农业用地和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相混杂 的地带。”
(2)以行政单位为划定的主要依据。也有学者以城市建 成区的基本行政单位—街道作为城乡边缘区的边界,外边界 以城市物质要素(如工业、居住、交通、绿地等)扩散范围 为限,将其中的产业相包容,互有飞地犬牙交错的地域划分为 城乡边缘区,并进一步分成内缘区和外缘区两个层次。内缘 区的土地利用倾向城市核心区,外缘区的功能特征则趋向于 城市影响区。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卡特(Carter)为代表的一些 学者逐渐意识到,将城乡边缘区继续作为城市研究的一个附 带物己不能适应实际发展的需要,由此提出了边缘区作为一 个独特的地带,既不同于城市,也不同于乡村,主要是由城市 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混合而成并且边缘区的人口、社会具有城 乡过渡的性质,这一认识和普里沃的定义构成了城乡边缘区 的主流看法。
受国外研究和学者翻译差异的影响,国内学者给城乡边 缘区的称谓极其多样,如“城市近郊区”、“城市化地区”、 “城市边缘区”、“城乡结合部”、“城乡差错带”、“灰 色区域”等。林林总总的不同术语虽然在细节上有所差异, 但却都是指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结合地带,只不过具体的所指 范围有一定区别。不同的术语既体现了人们对这一中间地带 认识不断深化,也反映了这一研究对象的复杂性。郝寿义等 学者给出的关于城乡边缘区的定义是:位于城市和乡村之间, 以城市和乡村土地与利用方式相混合为典型特征,人口和社 会特征具有城乡过渡性质的一个独特地域。
城乡边缘区的过渡特性及城乡混合的土地利用 方式并不意味着这一地带只是一个暂时现象 ,恰恰 相反 ,尽管它的内边缘区可能被城市所侵吞 ,转变 为城市的一部分 ,但内、外边缘的边界在不断发生 变化 ,使这一地带成为围绕许多城市的一个持续不 变的景观。
从总体情况看区 ,由于受城 市化的影响而在城市外缘形成一个准城市化地带 , 这一地带由于其混合、过渡的特征可被视为是城乡 边缘区 ;另一种是多个城市聚集发展过程中 ,城市 之间沿主要交通干线形成发展走廊 ,这一地带也属 于城乡边缘区的范围。
城乡边缘区的概念内涵及范围界定
汇报人:乔帮主
一、城乡边缘区的概念内涵
城乡边缘区研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城 市形态研究。1936年,德国地理学家哈帕特·路易斯 (Herbert .Louis)从城市形态学的角度研究了柏林的城 市地域结构,并首次提出城市边缘区(Stadtrand Zonen) 这一概念,指出这一地带与城市建成区有许多显著差 异,其空间结构,住宅类型,服务设施等具有独特性。
综上所述,城乡边缘区的概念发展到现在己经包括了两 方面的含义,即同时具有自然特征和社会特征,一般定义为: 城乡边缘区是(1)城市中具有特色的自然地区;(2)城市化对 农村冲击最大,城乡连续统一体(urban-rural-continum)最 有效地被研究的地区;(3)城市扩展在农业土地上的反映。
因此,我们将城乡边缘区定义为:这是一种 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发生变化的过渡地带,它 位于城市建成区与外围农业腹地之间,兼有城市和乡 村的特征,是城乡互相包含、互有飞地和犬牙交错的 地域。人口密度低于中心城区,但高于周围的农村地 区。并且,它的内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分为内缘区 和外缘区。
2.国内界定方法
(1)以建成区特征为划定的主要依据。1988年有学者以 原城市建成区的半径为划分依据,再以六个因素为辅助来确 定:一是实际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比重,二是人口密度和 建筑密度,三是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分布,四是土地利用的特 点,五是与中心城区各方面的联系,六是原有行政小区的完整 性。又如广州市规划局作为政府层面于1988年拟订了城乡结 合部划分原则:一是近期城市建设发展的地段;二是城市居 民和农民混居的地段;三是处于城市重点控制区附近的农民 居住地段;四是城市主要出入口公路两旁各50米控制地段。
鲁斯旺(B.H.Russwurm)认为城乡边缘区一般为城市核心 建成区以外的10公里左右的环城地带,并可根据土地用途区 分城市、城乡边缘与农村的界限。见图:
①城市中心区:城市核心建成区。
②内边缘带:靠近城市中心区,绝大多数土地己用于城市 建设或已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
③外边缘带:农村土地利用的特征明显,但城市影响已经 渗入,在公路边分布着独立的住宅、商业网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