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_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教学设计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明太祖和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比较明代的政治制度与前代政治制度的异同,从中发现明代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3、理解君权的空前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二、重点: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三、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出示《凤阳花鼓》中的一段,你知道朱皇帝是谁吗?朱元璋建立的是哪个朝代?生:明朝。
师:作为开国皇帝,面对来之不易的江山,朱元璋为了朱家王朝统治的长治久安,和他的后继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皇帝的权力。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出示课题)(二)学生自主学习:出示预习提纲,把相关内容在课本上找出来,并作一下标记,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确。
有不会的,小组交流一下。
、预习提纲:1、明朝建立:年初,在称帝。
统一:同年秋,明军攻占,结束在全国的统治。
2、明太祖加强君权1)政治上在地方:在中央:2)司法上3)思想上3、建文帝:军事上4、明成祖强化君权1)迁都:2)军事上:(三)合作探究: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政治上:明朝是在何时建立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生: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应天,改称京师。
(出示朱元璋---明太祖像)像他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小电影(播放视频)希望同学们认真看、听、记,看完后回答两个问题:(1)朱元璋为什么把地方的权力分散给三个机构呢?(2)丞相自秦朝以来,一直存在,为何到明朝被废除了?生:(1)三司各行其职,不相统属,三者互相牵制,各自直属朝廷,三司长官都是由朝廷派遣,事事都须秉持皇帝的命令,这也就达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力集于皇帝一人手中,君权空前加强了。
(2)防止大权旁落,对方威胁中央,相权威胁君权,加强君主权力。
师小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现象从此被打破,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他以皇帝兼行丞相的职权,成为历史上拥有权力最大的封建统治者。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五中学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诗,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 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
四、精讲点拨
说一说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利。
答:政治方面:在中央废 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分理朝政;在地方废除行省,设立三司;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对臣民进行监视;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统治,执行削藩政策。
文化方面: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五、当堂检测
1.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 是()
A.锦衣卫B.东厂C.西厂D.军机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材分析
重难点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八股取士
教学设想
教法
讲授法分析法
学法
阅读法合作探究法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学习目标:、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2、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并认清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3、从概念上理解何为“八股文”并正确分析理解“八股取士”的影响。
学习重点: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目的,分析归纳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学习难点:“八股文”概念的理解,对社会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了解元朝灭亡的原因,并在课本上标画明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定都等相关知识。
2、归纳记忆明太祖为加强君权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可组内讨论完成)3、何为“靖难之役”在课本上标画并记忆迁都北京的时间、在位皇帝、目的。
(二)合作探究:、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1)丞相之职是哪个皇帝时开始设立的?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2)让同学们看课本89页关于特务的小字资料,鼓励学生即兴表演小品,以加深理解设特务机构的目的,及其职能。
(3)何为“八股文”,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拓展延伸:结合所学的知识,总结科举制从隋朝创立到明朝的发展,全面认识科举制在封建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四)系统总结:、知识建构:君权的加强:(1)明朝的建立(2)措施(3)靖难之役到迁都北京2、方法归类:归纳学习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应从几方面入手?(五)巩固训练、明朝时,掌管地方政权的机构是()A、六部B、中书省c、行中书省D、三司2、废除丞相是在下列哪个朝代()A、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3、明成祖登上帝位的过程,类似于()A、唐太宗李世民B、宋太祖赵匡胤c、隋文帝杨坚D、明太祖朱元璋4、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A、设置殿阁大学士B、设六部分理朝政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D八股取士5、阅读下列材料: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厉害”。
15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一、课题: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二、教学目标:麻栗坡县大坪中学李丽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明代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史实(包括政治、司法、思想、军事方面的措施及特点)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对比史实能力。
正确评价科举制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对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的归纳,让学生掌握明朝是怎样加强君权的3.情感、态度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与价值观:三、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教学难点:八股取士五、教学内容:教材P88-92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认真预习,收集相关历史信息2、教师准备:小黑板准备(明朝前期加强军权的措施)八、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明朝时期,特务足迹无处不到。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请客。
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吃了些什么菜?喝了些什么酒?宋濂一一如实回答。
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
”说完,拿出一张地图。
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时的详细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那么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呢?他们听谁的指挥呢?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欲知这些问题的答案,请听此节课的讲解。
(板书课题:15明朝君权的加强)2.检查预习:各组组长检查预习,将预习情况上报老师。
3.新授: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九、课堂练习:(一)练一练(连线:指名回答)1、明朝的开国皇帝是谁?(朱元璋或明太祖)2、明朝建立之初的都城是今天的哪里?(南京)3、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时间是什么时候?(1368年)4、科举考试中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的朝代是哪朝?(明朝)5、表明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措施是什么?(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6、靖难之役的双方是指哪两者?(建文帝于燕王朱棣)7、我国丞相制的设立和废除朝代分别是什明朝代?(明朝与清朝)8、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系统的特务机构是什么?(锦衣卫)是谁设立的?(明太祖朱元璋)9、东厂是谁设置的?(明成祖朱棣)(二)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权?(见板书)十、教学总结:1、强调本节课应记住的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历史事实的能力。
(2)能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启发,使学生从探索活动中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这说明,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经趋向衰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三、教学过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新人教版
第15 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案主备人陈子峰2011年四月27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基本史实,以及加强君权的作用。
2、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一、知识梳理一、元朝的灭亡和明朝的建立。
元朝末年,政治极度混乱腐败,灾害频发,各地农民起义军大规模起兵反元。
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的朱元璋少年丧亲,入皇觉寺为僧,后投入郭子兴的起义队伍,并逐渐成长为起义队伍的领袖。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后改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元朝灭亡,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二、明太祖加强君主集权的诸措施。
为了加强君主集权,明太祖改革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创立了加强君主集权的诸项制度,主要概括为:两废三设一改革。
即:1)政治上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制度,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办理朝政;在地方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及军政,设立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后来又参与决策,形成内阁制度.影响: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里。
2)司法上设立不受法律约束的锦衣卫,直接对皇帝负责,监视、侦查臣民的活动.3)思想上改革科举制度,限定科举考试的内容为“四书五经”,限定考试的形式,用“八股文”作答,只能陈述指定的观点,不许发挥自己的见解。
影响:明朝规定科举考试的内容并以八股取士,严重地限制了读书人的思想和眼界,他们只顾钻研经书和八股文,不讲实际学问,这是中国明代以后科技落伍的原因之一。
但它能培养出忠实于皇帝的官吏,并且规定考试内容和形式,是考试向标准化的重要过程,有利于公平地选拔人才。
三明太祖加强君权的目的和影响:1)目的:巩固统治。
2)影响: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一、授课时间:2010年11月10日二、课程类别: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三、授课教师:历史系08人文(2)班潘晓烨080703210四、授课专业:全体七年级学生五、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次课六、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用书七、教学目的与要求:(一)基础知识目标:元末红巾军起义;明朝的建立;废除丞相加强君权;锦衣卫和东厂;八股取士;靖难之役;迁都北京(二)能力培养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加强君权的措施以及两位皇帝的这些措施对明朝的政治的发展所起的影响八、重点与难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
它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明朝时期罢除中书省、废除丞相,内阁的形成,君主专制逐渐走向顶峰。
相权被皇权所取代,使皇权达到顶峰,但是也由于这样中国的政治制度也逐渐落后于西方社会。
(一)重点: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二)难点:内阁制与丞相制;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的归纳九、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教学挂图等多种形式,以帮助学生理解与课文相关的内容。
2、依据教材的内容,并对其中的内容有所增减,扩展。
3、对教材所讲的清晰内容可以略讲,以学生的阅读为主。
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与归纳的能力十、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师:在前两个单元中我们见证了隋唐的繁荣,宋元灿烂的文化,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本书的最后一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首先老师先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说是明朝时国子监祭酒宋讷某日独坐生气,面有怒容,第二天上朝时,明太祖问他昨天为何生气,宋讷大吃一惊,照实说了。
明太祖叫人把检校偷着给他画的像拿来看,宋讷才大吃一惊。
那么,故事中检校的身份是什么?(启发学生答出:厂卫特务)接着问学生:明朝时厂卫特务的活动十分猖撅,上自官府,下至百姓,无孔不入;从城市至乡村都有他们的踪影,还反映了什么问题?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明朝君权的加强》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明朝君权的加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明朝君权加强的主要措施和表现。
理解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其对君权的影响。
认识明朝社会经济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君权加强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和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认识到政治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尊重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其对君权的影响。
明朝君权加强的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深入理解明朝政治制度变迁背后的原因和逻辑。
如何将历史事件与现实政治生活相联系,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明朝时期的图片或短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简要介绍明朝的历史背景,为新课内容铺垫。
讲解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详细解释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的原因和过程。
分析内阁与皇权之间的关系,以及内阁在明朝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探讨明朝皇帝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君权,如设立特务机构、加强皇权对军队的控制等。
分析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详细介绍明朝的文字狱、厂卫制度、八股文等具体措施。
分析这些措施对明朝社会的影响,包括对思想文化、士人心态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朝君权加强措施的实际效果。
讨论明朝社会经济文化的特点分析明朝经济发展的特点,如工商业的繁荣、农业的进步等。
探讨明朝文化的发展及其与君权加强的关系,如宋明理学的影响、小说的繁荣等。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经济文化对明朝君权加强的推动作用。
总结与拓展总结明朝君权加强的主要原因和措施,强调政治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明朝君权加强的历史意义和对后世的启示。
布置相关作业,如让学生撰写关于明朝君权加强的小论文或进行主题讨论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明朝建立概况。
了解明太祖明成祖巩固政权的措施和靖难之役,迁都等基本事实。
通过对“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权的权力”的探讨,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对比﹑讨论﹑总结等方法,全面引导学生归纳并总结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及其影响,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内 容
设计与反思
板书设计: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建立
时间:1368 都城:某某 建立者:朱元璋
二、加强君权的措施
:地方与中央
思想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
教 学 内 容
设计与反思
一、复习导入:
教师(回顾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这单元将进入初一中国古代史最后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我国封建社会分为5个阶段。
学生:回答。教师:没错,自秦朝设置宰相以来,与皇权的矛盾就一直存在。并且胡惟庸和蓝玉结为亲家,一个是文官之首,一个是武官之首,两个一联合权利大大威胁到皇权,这是朱元璋所不允许的,他借机撤销了中书省,废除了延续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原来丞相统辖的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
但是宰相废除之后,朱元璋就忙得不可开交,每天要处理国事400多件,处理奏章200多件,怎么办呢?
C.秦朝和明朝 D.西汉和明朝
5.明十三陵之一明成祖的长陵位于西北郊,下列选项与明成祖无关的一项是( A )
A、废除行中书省 B、发动“靖难之役”
C、迁都 D、执行削藩政策
六、教学效果追忆:
二、讲授新课: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教学设计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西宁市七一中学夏春花【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相比,概括出明朝的特点在于加强君权削弱相权,从而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历史事实的能力。
2.通过对科举制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分法,全面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明朝科举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
但是,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也束缚了考生思想。
2.通过启发,使学生从探索活动中和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这说明,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经趋向衰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
明太祖通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集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
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观看影片锦衣卫,引出明朝,提高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明朝的建立1.教师通过幻灯片提问,了解到锦衣卫的情况,设问:上述这段影片说的是什么?生:(锦衣卫)师总结:锦衣卫是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那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明朝,了解明朝吧。
2.展示幻灯片,设问:元朝后期的统治情况,明朝的建立要点,让学生小组讨论后自主归纳。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授课人:刘春莉地市:枣庄薛城舜耕中学本课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教学设计:导课:由朱八八的故事导入。
朱八八家族的名字;朱八八从出生到十七岁的命运;同年(17岁)出家当和尚,参加起义军后改名为朱元璋,时来运转。
1368年正月初四,黄袍加身。
展示《朱元璋》画像。
点明:他是中国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帝,是什么成就了他,他又是怎样开创大明王朝的?进入课题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过程:进入第一篇章:《起义立国》由故事得知朱元璋的命运很悲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看一段《元朝的黑暗统治》视频。
得出结论:元朝的黑暗统治,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1351年爆发了红巾军起义。
朱元璋后来加入义军,足智多谋、作战勇敢,成为起义军首领,先后削平了强有力的对手,建立了明朝。
明朝建立后,明军攻占了元大都,元朝统治结束。
而元朝的政治制度被朱元璋几乎照搬了,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在中央设中书省、丞相。
当时许多人认为,朱元璋会按照元朝的官制走下去,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
进入第二篇章:《集权治国》朱元璋首先从地方进行了改革。
指导学生看书,找出具体的措施。
老师讲解:朱元璋废除了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按察司和都司,分管地方的民政、刑狱和军政。
三司各自独立,又相互牵制,直接听命于中央,把权力集中到中书省,丞相的权力越来越大。
展示《胡惟庸专权的材料》,问学生会威胁到谁的权力?紧接着问学生:你认为他会怎么办?课件展示在中央的改革措施,联系到丞相制的确立?朱元璋废除了自秦汉以来在中国延续一千多年的城乡制度,把它的权力直接分给六部。
课件展示《六部》,六部分别有哪些职权?展示提示,老师讲解:吏部相当于今天的组织部,户部相当于今天的民政部,礼部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和外交部礼宾司,兵部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刑部相当于今天的司法部,工部相当于今天的建设部。
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
得出结论:朱元璋实现了皇权兼相权于一身,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并掌握明朝的建立;明太祖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政务;设置锦衣卫;实行八股取士;靖难之役;明成祖迁都北京、设置东厂。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和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得到强化。
通过对八股取士的评价,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但是这也是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是八股取士【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探究法、分组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是仍然处于感性认识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不过经过接近一年的历史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引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首安徽民谣《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倒有就见荒。
在这首歌谣里提到一位皇帝——朱皇帝,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朱元璋)他建立了哪个朝代?(明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朝代,明朝。
板书: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明朝时如何建立的:一:明朝的建立1、明朝取代了哪个朝代?(元朝)2、那么,元朝为什么会被灭亡呢?(学生思考)学生回答: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
饥寒交迫的农民掀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在农民起义中,朱元璋的势力不断强大,他于哪一年建立了明朝?定都在哪?1368年以应天为都城,改为南京,建立明朝。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当年秋天,攻下了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4、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历史上南京名称的变化教师提示: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那么最先在南京建都的是哪个朝代?三国时期的孙吴,以南京为都城,那时候称为“建业”。
此后东晋和南朝仍作为都城,被称为“建康”。
历史教案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历史教案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目的要求:1.掌握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2.知道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的时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一、重点内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二、难点:八股取士三、教学过程:1.提问: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参观过故宫博物馆、长城、十三陵吗?那么这些建筑是哪个朝代留下来的呢?2.引入新课:学生朗读课文,然后说出: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成在哪里?明朝哪个皇帝迁都北京?3.说一说:秦朝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元朝的行省制。
然后引入:(板书)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1)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2)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直接对皇帝负责。
(3)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加强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4)八股取士4.思维延伸: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采取措施来加强君权呢?答:防止大权旁落(地方威胁中央,相权威胁君权;加强君主权力)解释:八股取士的内容以及其危害:内容: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危害:(先请学生作答,然后老师归纳)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5.想一想: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取得胜利后,取代建文帝,朱棣就是明成祖(即永乐大帝)那么明成祖又有哪些措施加强君权呢?他在哪年迁都北京?6.读一读:朗读第91页课文,然后回答以上问题。
老师归纳:(板书)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迁都北京;削藩政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6.注意: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明朝君权的空前加强,说明封建制度已逐渐衰落。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前必知承上启下】明朝的建立者是谁?你对他的身世经历了解吗?你知道明朝的都城先后在哪里吗?明朝为什么会迁都呢?【教学目标心中有数】1.记住明朝初期为加强皇权采取的措施。
2.分析建文帝削藩和明成祖削藩的异同点【自主学习快乐体验】【阅读课本1思考相伴】自学要求:①全面阅读课本,包括大、小字和地图、图片、资料等;②边读边勾划重点(包括一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意义等或者是某一段话的主要内容);③边读边思考:阅读时,要找出一个历史事件的背景或原因、过程或内容、结果、意义或影响等,在相关内容的边上标记上名称。
阅读思考时,要多问:是什么?为什么?对疑难、困惑,在课本上用?标记出来或者写在[质疑问惑]栏中。
④边读边记忆。
【自学检测2整体感知】要求:1.自学检测完后。
对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小组讨论解决。
2.关注一下:自学提纲是如何编排、处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的,知识体系的建立与课本相比有什么不同?体会老师的用意。
1、明朝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时间在哪里?你知道明朝的都城先后在哪里吗?明朝为什么会迁都呢?2、你知道明朝在地方上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的机构是什么吗?在中央又采取了哪些措施?3、为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明朝设立的特务机构有哪些?目的是什么?4、你一定知道科举制度吧,明朝的科举制度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目的和作用分别是什么?5、靖难之役的导火线、结果分别是什么?明成祖为加强君权又采取了哪些措施?【质疑问惑3有问必答】燕王朱棣因为建文帝实行削藩而起兵,并最终夺得了皇位。
朱棣称帝后,为什么还继续执行削藩政策呢?他的目的是什么?【抓住重点4巩固互查】【合作探究质疑讲析】【充分思考1热烈讨论】活动要求:1.根据老师的提示,对问题先进行充分思考,并把个人思考的收获简要写下来,不明白的同桌讨论,乃至小组讨论。
2.小组讨论时,各组长主持,其他同学都要积极参与、发表观点,进行辩论;同时,每个同学要把小组讨论的结果抓住要点、抓紧时间写下来。
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_人教新课标版
重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
难点
八股取士
学习
方法
阅读、讨论、合作探究法
教学
方法
创境、设疑、活动探究法
教具
幻灯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出示课文导读内容激起学生的疑问。
学生阅读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探讨问题】
【合作学习】
【精讲点拨】
【拓展延伸】
1.识记明朝的完成练习题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巩固练习2、预习
第16课
【板书设计】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
1、时间
2、都城
3、建立者
二、 明朝君权的加强
政治中央:
(一)明太祖地方:
司法:
思想:
1421年,迁都北京
(二)明成祖实行削藩政策
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教学反思
进一步强调:应根据“八股取士”的目的去理解掌握其产生的影响。
2.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3.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明朝建立的时间是______、建立者是_____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在地方,废除________,设立________,分管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央,废______,撤销__________。由_______分理朝政。
①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②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分权给六部.
(二)、司法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三).思想:采用八股取士
2、明朝采用八股取士的命题范围、答题观点、文体规定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命题范围: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明朝初年强化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君权)的措施、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及其特点。
理解:这些措施所产生的作用既有正面性也有反面性。
2、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相比,概括出明朝的特点在于加强君权削弱相权,从而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历史事实的能力。
辩证评价历史现象:通过对科举制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分法,全面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明朝科举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
但是,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也束缚了考生思想。
形成史识:通过启发,使学生从探索活动中认识到: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经趋向衰落。
教学重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
八股取士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王朝?(蒙古)
2、在蒙古兴起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人物是谁?(成吉思汗——铁木真)
3、为了能够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管辖,元世祖忽必烈怎样在政治上加强统治?(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省)
过渡讲解:行省就是中央派驻地方的行政机构,起初对于巩固统治发挥了稳定的作用。
但是到了后来,元朝政治日益走向腐败,民不聊生,终于引发农民起义,元朝被推翻,建立起新的王朝——明朝。
这个王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怎样巩固它的统治?下面就要学到。
讲解新课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学生阅读79-81页“导入框”和本目课文以及插图,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作标注,并思考回答:
1、明太祖为了加强君权,怎样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废行省设三司)
2、这个措施有什么作用?(地方上的权力不至于太大,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
教师指出:这样一来,地方上的权集中到了中央手中。
但是,自从秦始皇以来,中央
政府里都由丞相辅佐皇帝管理全国政治事务,逐渐形成相权与君权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的机制。
如果皇帝英明,君权占主导地位,就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反之,皇帝懦弱或昏庸,相权占了主导地位,常常发生“挟天子以令诸侯”现象,导致王朝衰落。
明太祖亲自参加农民起义才坐上金銮殿的,他怎么肯让大权旁落呢?
3、他怎样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改设六部,另设殿阁大学士)
4、但是明太祖对这些官员仍然不放心,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5、为了彻底解决官员对皇帝的忠诚问题,使得他们走上仕途之前就在思想上完全奴化,明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八股取士)
学生根据81页“动脑筋”:你怎样评价明朝的科举考试制度?(双方各有道理。
仅从考试制度上说,它使得考试更加规范,增强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
若从社会影响上说,它的规定过于僵硬死板,对人们的思想具有束缚作用,扼杀了许多人才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助长了为了当官而死读书、读死书,不讲求实际学问的坏学风。
这个时候,人家欧洲正处在文艺复兴、思想大解放之中,民主与科学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正在形成飞跃发展的态势。
而我们中国,人们的思想被紧紧束缚着,走向衰落就是难免的了。
)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学生阅读81-82页课文,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作记号,并回答:
1、根据82页“练一练”: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分封藩王)
2、明成祖是明朝的第几个皇帝?
(第三个)明朝第二个皇帝是谁?(建文帝)
3、明成祖从建文帝手中夺取政权的战役叫做什么?
(靖难之役)
4、明成祖怎样巩固统治?
(迁都北京,继续削藩,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课后练习
1、学生阅读83页“自由阅读卡·明十三陵”,根据“活动与探究3·游览与分析”:十三陵中为何没有朱元璋的陵墓?
(他定都在应天,就是今天的南京,死在南京,葬在南京的孝陵。
)
2、为何明成祖朱棣的陵墓那么宏伟?
(他是第一位葬在北京的明朝皇帝,那时明朝经济发达,国力强盛。
)
3、明朝前期加强君权的措施
a、行政机构改革: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地方上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控制
c、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d、执行削藩政策
c、文化上八股取士,控制读书人的思想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明朝的建立以及明朝前期三代皇帝加强君权的措施,大家应该掌握加强君权的措施,以及明太祖朱元璋对政府机构的改革。
能正确评价当时的一些政策。
板书设计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明朝的建立
2、太祖的措施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教学反思
本课涉及的一些古代政策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可能理解起来就比较难,比如说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八股取士的进步方面以及不足方面的共存,所以必须回顾以前学习过的知识、例子来说明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没有讲解清楚,举例子可能会使课堂内容太冗长,学生没兴趣,但布局例子他们又难理解。
在此后的教学中,应该做到两只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