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外国诗两首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课件(42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课件(42张PPT)

诗歌主 旨
四读诗歌,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以点代面,以夏、冬时蝈蝈和蛐蛐这两种 昆虫的鸣唱,表现了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 景象,歌颂了大自然永恒的美。
课堂检测
(一)基础能力检测与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lí( 篱 )上飘荡。 ②便舒适地栖( qī ) 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③仿佛就是蝈蝈在草róng róng( 茸茸 )的山上鸣叫。 ④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rǎng )。
主旨句: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具体意向:蝈蝈与蛐蛐的鸣叫
3、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 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 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是全诗主题的揭示。
找找看:哪首是田园诗?
• •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别董大>>、<<山居秋暝>> <<赤壁>>、<<过故人庄>> <<钱塘湖春行>>、<<春望>>
歌唱自然,赞美自然 ——诗歌的永恒主题。
朗读诗文,疏通字词:
xiá 遐想 lí 树篱
qī 栖息 yùn 昏晕
jìn 沉浸 yīng 夜莺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C ) A、在俄国田园诗人叶赛宁的笔下,夜是那么静谧,美好,让人产生无限的暇想。 B、仿佛就是蝈蝈在毛葺葺的山上鸣叫。 C、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D、当所有的鸟儿因娇阳而昏晕。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 (共32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 (共32张PPT)
右的青少年参加。(删除“超过”或“左右”)
C. 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了解作者的全面生平以
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将“环境”改为“背景”)
D. 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
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研究”和“了解”互换)
4. 仿照前面的句子,在后面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
整段话语意连贯。
种子在泥土中等待,因为它渴望光明;小溪在奔 小鸟在飞翔中等待 , 流中等待,因为它心系大海;________________
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息,象征着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 __________________对待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1. 知识储备
外国诗两首
名师导学
课文节选的两首诗都是田园诗。诗人们以自然风 光或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对生活、自然的各种 情感融入到细腻的风光描写中。这些诗歌的主要特 点是“情景交融”“景语即情语”。
2. 内容梳理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以盛夏
“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来赞美“大地
C. 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
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D. 夕阳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
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
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
久违的乡音。(在“久违”前加上“听到”)
B. 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 000万名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4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4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
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 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诗人创作高峰期,写出了组 诗《波斯抒情》、长诗《安娜·斯涅金娜》、诗集《苏 维埃俄罗斯》等。1925年9月三度结婚(与列夫·托尔 斯泰的孙女)。然而,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 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 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泣珠?
2.收集关于“夜”的诗句。 示例: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春晓》)
(安适、宁静的心境)
(静态) (动态)
拓展延伸
•静夜——郭沫若
1.比较阅读:同是写夜的诗 歌,这首诗和郭沫若的《静 夜》给人的阅读感受有什么 异同?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 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 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 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 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界,引 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
蝈蝈和蛐蛐,盛夏“蝈蝈的乐音”和 冬日“蛐蛐的歌儿”两幅小景。
2.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 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象 征着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3、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蝈的鸣叫”。理解盛夏的蝈蝈和冬天 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这是诗人的联想,用冬天的蛐蛐 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 (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 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板书设计
蝈蝈与蛐蛐 济慈
盛夏──蝈蝈的乐音 大地的诗歌
严冬──蛐蛐的歌儿

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哲理诗是表现诗⼈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

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原⽂ 假如⽣活欺骗了你 普希⾦ 假如⽣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急! 忧郁的⽇⼦⾥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将会来临。

⼼⼉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切都是瞬息, ⼀切都将会过去; ⽽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原⽂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的树林⾥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 我在那路⼝久久伫⽴, 我向着⼀条路极⽬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条路, 它荒草萋萋,⼗分幽寂, 显得更诱⼈,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路上, 很少留下旅⼈的⾜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条路等改⽇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树林⾥分出两条路 ⽽我选择了⼈迹更少的⼀条, 从此决定了我⼀⽣的道路。

3.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知识点 【整体结构】 1.《假如⽣活欺骗了你》 第⼀部分:写如果⾝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性等待,快乐的⽇⼦⼀定到来。

第⼆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2.《未选择的路》 第⼀节:写诗⼈站在林间交叉路⼝,久久踌躇,做出决定。

第⼆节:诗⼈选择了其中⼀条少有⼈⾛的路。

第三节:诗⼈踏上了⾃⼰选择的⼩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第四节:诗⼈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

【⽂章主旨】 1.《假如⽣活欺骗了你》:这⾸诗以劝慰的⼝吻告诉⼈们:在⽣活中难免遇到挫折,⾯对挫折的时候,不要沉湎于悲伤和痛苦中,要积极乐观地⾯对,要对未来充满信⼼。

全诗表现了诗⼈积极、乐观、豁达的⼈⽣态度。

2.《未选择的路》:本诗借⾃然界的路来写⼈⽣之路,告诫⼈们⼈⽣的道路虽有千万条,但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条,如果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

4 ﹡外国诗两首

4  ﹡外国诗两首

2、《蝈蝈与蛐蛐》哪些句子点明了主旨?诗中是怎样 蝈蝈与蛐蛐》哪些句子点明了主旨? 体现这一主旨? 体现这一主旨?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呀,从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呀, ”“大地的诗歌呀 来没有停息。 来没有停息。 从内容上来说,夏天,鸟儿不叫了,就出现了蝈蝈 从内容上来说,夏天,鸟儿不叫了, 的乐音,冬天,夜晚寂寞了,就出现了蛐蛐的歌儿, 的乐音,冬天,夜晚寂寞了,就出现了蛐蛐的歌儿,春 秋两季本来就是百鸟千虫欢唱的季节, 秋两季本来就是百鸟千虫欢唱的季节,由此体现了诗歌 的主旨。从语言上来,蝈蝈---蛐蛐---蝈蝈,浑然一体, 的主旨。从语言上来,蝈蝈---蛐蛐---蝈蝈,浑然一体, ---蛐蛐---蝈蝈 回环往复,主题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回环往复,主题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1818年到1820年 是济慈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 1818年到1820年,是济慈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他 年到1820 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 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许佩 圣亚尼节前夜》 里恩》等著名长诗,最脍炙人口的《夜莺颂》 里恩》等著名长诗,最脍炙人口的《夜莺颂》、《希腊 古瓮颂》 古瓮颂》、《秋颂》等名篇也是在这一时期内写成的。 秋颂》等名篇也是在这一时期内写成的。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死时他年仅 25岁 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 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 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 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 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3、《蝈蝈与蛐蛐》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思想? 蝈蝈与蛐蛐》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思想? 全诗虽然只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 全诗虽然只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但它所揭示的却 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充满生机的规律,歌颂了大 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充满生机的规律, 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 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

4.外国诗两首4.外国诗两首

4.外国诗两首4.外国诗两首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
研析赏析《蝈蝈与蛐蛐》
感受优美画面
朗读
展开想象,假设自己置身 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 仿佛置身在各种优美的自然景物之中。 感受到诗歌中浓郁的田园情趣。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
研析赏析《蝈蝈与蛐蛐》
赏析诗歌语言
找出你最欣赏的诗句,细细品味。同学们可以从 多个角度去赏析。请用“我欣赏_________,因 为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说一句话。
[示例]我欣赏第四行,特别是“飘荡”,使我觉得蝈蝈 唱歌很好听,悠扬回荡。而且是在“新割的草地的树篱” 周围“飘荡”,感觉很好。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二
自学《夜》
这首诗传达出作 者怎样的心境?
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 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二
追踪美自点学,《把夜握》主旨
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诗中所描绘的夜景。
蝈蝈和蛐蛐只是最普通的, 最被人们所忽略的两种昆 虫,它们的叫声居然也能 称之为诗歌,那么其他的 百鸟千虫自不待言了。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
研析赏析《蝈蝈与蛐蛐》
诗的末尾,人们感到“蛐蛐的歌儿”仿佛就是 “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有什么新意?
让冬天“蝈蝈的歌儿”呼 应盛夏“蛐蛐的乐音”, 在诗人的心灵中交织成一 首此起彼伏的“不停息” 的“大地的诗歌”,富有 内涵,给人留下了广阔的 想象空间。
当堂检测
《蝈蝈和蛐蛐》一首诗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 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 “大地的诗歌”? 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情感?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咏。诗人把 蝈蝈和蛐蛐当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做大自然 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 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赞颂了大自然 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美。

4、外国诗两首

4、外国诗两首

1.普希金的继承者 2.生平(1814-1841) 3岁丧母,外祖母抚养 成人 27岁决斗中弹而亡。 3.主要作品:《诗人之死》 《帆》《假面舞会》等 4.高尔基对他的评价: “是一曲未唱完的歌”
预习检测二: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n 虔信(qiá ) 镶嵌(xiāngqiàn ) 慰藉( jiè
)
解释词语
• 深邃( suì ) • 沐浴( mù ) n • 瞰望( kà ) 晨曦( xī ) n 潺潺(chá ) 黝黑( yǒu )
学习提纲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 2、试着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5分 钟后展示)
第一部分(第一、二节):强调黑人对“河流”(历 史)的见证。 第二部分(第三节):以夸张手法回顾历史。 第三部分(第四、五节):强化突出主题,黑人种族 因见证了历史而显得深邃。
学习提纲二:品味诗歌,理解内容
• • • •
再读诗歌,完成: 1、统摄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2 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3、第二段开始,转折词“但”和接连的两个破折号, 表明了什么? • 4、《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 卓越才能。诗中描摹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 这些 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要求: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圈点、勾画、批注。先自主 思考,然后以四人为一小组合作、讨论。5分钟后展示)
学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悟诗人的爱 国思乡情怀。 2、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中的 艺术形象,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 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莱蒙托夫
预习检测一:简介作者
• 莱蒙托夫,19世纪俄罗斯伟大诗人,被公认为普希金当 之无愧的继承者。 • 他很早就表现出艺术才华,为人正直、善良,虽为贵族 出身,在思想上却同革命的十二月党人站在一起,对黑 暗的农奴制社会发出愤怒的抗议。正因为如此,生前尝 尽颠簸流放的辛苦,最终死于沙皇党羽阴谋策划的决斗 中。 • 莱蒙托夫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把祖国美 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 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外国诗两首》课文赏析

《外国诗两首》课文赏析

《外国诗两首》课文赏析第一篇:《外国诗两首》课文赏析《外国诗两首》课文赏析蝈蝈与蛐蛐《蝈蝈与蛐蛐》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也是一首大自然的欢歌。

它描写了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赞美了大自然的美妙无比,歌颂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这首诗可以分为两节:第1~8行诗为第一节。

用“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领以下7行诗,主要写了“蝈蝈的乐音”。

还写了“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可喜的草丛”等富有盛夏特色的景物,写出了一个充满生机、充满喜悦的世界,并以此烘托了“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动听。

第9~14行诗为第2节。

用“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领起以下5行诗,主要写了冬日的“蛐蛐的歌儿”。

“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等语句写出了冬天严酷冷清的景象,“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语句表现了家中的温馨气氛,并以此衬托了“蛐蛐的歌儿”的悦耳动听。

结尾两行诗通过联想将“蛐蛐的歌儿”与“蝈蝈的乐音”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

2、这首诗有如下美点:一是美在构思精巧:这首诗虽然十分短小,但构思却颇为讲究。

先用“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点明主旨,引出了关于“蝈蝈的乐音”的描写;再用“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点明主旨,引出了关于“蛐蛐的歌儿”的描写;最后通过联想将上面的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如诗,歌声不断。

整首诗层次井然,浑然一体,别具匠心。

二是美在以少胜多: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它百鸟千虫的歌唱。

但读者完全可以想像到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

全诗赞美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着墨不多却内涵丰富,有字惟其少、意惟其多的效果。

三是美在情趣盎然:这首小诗很富有田园诗的情趣。

着墨不多,冬夏两幅小景宛然在目。

夏日的草地、篱笆和浓阴,冬夜令人昏昏欲睡的温暖的炉边,把大自然引入静谧安详的境界。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新华路初中九年级备课组主备人:高艳萍●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在朗读、品读与联想中,领悟作品的内涵,能用自己的话对作品的思想感情作出评价。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1、了解《蝈蝈与蛐蛐》和《夜》的作者。

2、朗读这两首诗,读准字音、停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在朗读、品读与联想中,领悟作品的内涵,能用自己的话对作品的思想感情作出评价。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出示学习提纲:1、了解《蝈蝈与蛐蛐》的作者。

2、朗读这首诗,读准字音、停顿。

3、思考:(1)本诗结构上分几部分,以哪些句子为标志?分别写了什么?(2)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么理解的?(3)《蝈蝈与蛐蛐》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思想?(4)《蝈蝈与蛐蛐》一诗构思有什么特点?学法指导: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反复阅读诗句,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完成以上问题。

自学要求:独立完成,时间为8分钟。

三、学生自学,如有疑问,小组内交流解决。

四、展示自学成果,以加分的形式进行。

五、回顾目标六、达标测评:《前沿》第9页第1、3(1)、4(1)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蝈蝈与蛐蛐》的作者。

二、出示学习提纲:1、了解《夜》的作者。

2、朗读这首诗,读准字音、停顿。

3、思考:(1)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中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3)诗人在描绘夜景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角度展开描写?学法指导: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反复阅读诗句,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完成以上问题。

自学要求:独立完成,时间为8分钟。

三、学生自学,如有疑问,小组内交流解决。

四、展示自学成果,以加分的形式进行。

五、回顾目标六、达标测评:比较阅读:说说《夜》这首诗与郭沫若的《静夜》给你的感受有什么异同?预设答案: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的月色。

人教版初三下册《4外国诗两首》课文

人教版初三下册《4外国诗两首》课文

人教版初三下册《4.外国诗两首》课文4.外国诗两首《祖国》[俄]莱蒙托夫我爱祖国,但却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诚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但是我爱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它那大海似地汹涌的河水的奔腾,我爱乘着车奔上那村落间的小路,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惦念着自己夜间住宿之处,迎接着道路旁点点微微颤动的灯火。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那一对闪着微光的白桦。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草房,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观看那伴着口哨的舞蹈,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本诗欣赏《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的《祖国纪事》杂志。

诗歌抒发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明确否定沙皇统治集团所宣扬的那种虚伪的甚至反动的爱国主义。

代表保守的贵族地主阶级利益的斯拉夫派诗人何米亚科夫曾经写了题为“祖国”的诗发表于1839年,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就在于俄罗斯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

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通过令人感动也令人信服的形象描写,指明真正的爱国主义是同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

诗歌发表后,别林斯基称赞它是“一篇最好的普希金式的诗”,杜勃罗留波夫认为诗人达到了“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

诗歌把两种爱国主义的观点对照得十分鲜明,一种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深入人心的,一种是虚伪的、华而不实的、脱离人民的。

诗人说,“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奇异”就表现为不同于统治阶级的传统说教;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经过自己的心灵对祖国的感受,又经过自己的头脑对祖国的思考而形成的。

这种感情是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了的,也不是任何别的感情所能代替的:沙皇统治集团镇压国内外人民起义得来的“胜利”,那用鲜血换来的“光荣”,不能使诗人的心得到任何安慰;农奴主对农奴制度坚固长存的信念和对东正教的迷信,他们所谓的“高傲的虔信的宁静”,也不能在诗人的心上激起任何希望的幻影;还有贵族民族主义者的复古倾向,他们虚构自己祖先的英雄业绩,用远古时代的神圣传说来炫耀自己,诗人全都漠然置之,无动于衷。

4课外国诗两首PP

4课外国诗两首PP
• 本诗歌颂了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生生不 息的永恒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 赞美之情。
本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技法?
• 1、运用拟人的手法。 • 2、通过巧妙的联想。 • 3、动静相衬。
诗歌赏析技巧:
• 1、结合写作背景、题目、作者生平阅 读诗歌。 • 2、找出诗歌意象,感受意境。 • 3、分析诗歌写作技法。 • 4、感受作者的情感。 • 5、个人阅读感受。
第一节 描写夜的静谧。 通过听觉、视学 第二节 写出夜的美好。
侧重听觉 衬托,以动 衬静
从视觉角度, 进一步描写月光 第三节 下大自然的美丽。 抓住意象大河、
又回到夜的静谧, 第四节 并再次写到美丽 的月色。
小溪、青草
视觉角度
通过诗人笔下的月夜,可以窥探出 作者怎样的心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研讨与练习二2)
俄·叶赛宁
导入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 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作者介绍
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 诗人。早期诗作描写农村自然风 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他的 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 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被誉 为“天才的乡村歌手”、苏维埃 诗歌奠基人之一。有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 《苏维埃俄罗斯》等。
字词
• 蝈蝈 guō 蛐蛐qū • 昏晕yùn 树篱lí • 栖息qī 草茸茸róng
听范读(录音),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的中心意象是什么? •蝈蝈和蛐蛐
•2、诗歌的主旨句是什么?
主旨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 亡”,“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 •3、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息:”
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 一、盛夏“蝈蝈的乐音”。 • 二、冬日里“蛐蛐的鸣叫”。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4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4
A.膀胱周围B.会阴浅袋C.会阴深袋D.阴茎部E.阴囊部 制备散剂的关键工序为A.粉碎B.过筛C.混合D.分剂量E.质量检查 地方性斑疹伤寒和流行性斑疹伤寒最重要的鉴别诊断为A.临床表现轻重不一B.发病季节不同C.病死率不一D.外斐反应E.豚鼠阴囊肿胀试验一 气管异物的临床表现包括下列哪几项()A.咳嗽B.颈部声门下拍击声C.呼吸困难D.哮鸣音E.两侧肺呼吸音不一致 所谓拣选,就是按订单或出库单的要求,从,并放置在指定地点的作业。A.转运场所选出物品B.检验场所选出物品C.加工场所选出物品D.储存场所选出物品 诊断黑热病最有效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是A.骨髓穿刺涂片查无鞭毛体B.血涂片查无鞭毛体C.骨髓穿刺涂片查前鞭毛体D.血涂片查前鞭毛体E.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虫卵 《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要求按照开发方式,建设大型水电基地。A.因地制宜B.顾全大局C.正常的D.流域梯级 什么是旅游美学? 对釉质发育不全的处理如下,除外A.口服钙片B.贴面修复C.充填缺损D.桩冠修复E.全冠修复 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是:[资本+(贷款损失准备-信用风险预期损失)]/[(信用风险非预期损失+操作风险资本要求+市场风险资本要求)*],其中处应填入的数字是。A.10B.12.5C.15D.17.5 患儿,男,5岁,行后尿道瓣膜切除。术后伤口愈合不良,输血浆110毫升。当输入30毫升时,发生寒战,体温升至40℃,减慢速度于10小时输完血浆,患儿休克,昏迷,白细胞为13.4×109/L,次日增至40×109/L(中性93%)。给氧,除原用青霉素、链霉素外,第二天加用金霉素、肾上腺皮质激 是各种交通控制信息快速及时传递的基本保障。A、路由器B、业务电话C、紧急电话D、通信系统 肺源性心脏病形成肺动脉高压的最主要因素为A.肺部毛细血管床减少B.血液黏稠度增加C.血容量增多D.肺部毛细血管微栓子形成E.缺氧以及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肺小动脉痉挛 对血吸虫病的诊断最具特异性的方法是A.血象检查了解嗜酸性粒细胞比例B.粪便检查虫卵C.B超检查肝脾情况D.血清学方法检测抗体E.肠镜观察肠黏膜改变 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首选药物是。A.糖皮质激素B.抗过敏类药物C.茶碱类D.钙拮抗剂E.拟肾上腺素能药物 对整个工程实际发生的合理成本与原成本之差额提出的索赔属于。A.补偿索赔B.综合索赔C.单项索赔D.道义索赔 一患者55岁,近几天有发热,继而在左侧胸背部至腰出现绿豆大小的丘疹,并有水疱,表面光滑连成片,伴较严重的神经痛。患者以前曾患过水痘。从以上情况分析,可疑为何种病原体感染A.VZVB.HSVC.EBVD.风疹病毒E.埃可病毒 哪种标本中查不到微丝蚴A.血液B.脑脊液C.鞘膜积液D.尿液E.腹腔积液 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代表人物为。A.比奈B.格塞尔C.赫伯特&middot;斯宾塞D.弗洛伊德E.特曼 患儿,男性,10岁,水肿、尿少、肉眼血尿3天,3周前开始反复出现双下肢出血性皮疹,对称性分布,伴关节肿痛。最可能的是A.狼疮性肾炎B.急性肾小球肾炎C.过敏性紫癜肾炎D.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E.IgA肾病 下列选项不属于机构特征的是。A.转换能量B.人工构件组合体C.转换运动形式D.传递运动 违反公务员法管理规定的机关或部门应当承担的责任是A.行政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处分D.行政处分或刑事责任 设备制造前供货方提交履约保函和金额为合同设备价格10%的商业后,采购方支付合同设备价格的作为预付款。A.2%B.5%C.7%D.10% 在政府授权开发企业负责实施土地开发时,由负责筹措资金,办理规划、项目核准、土地征收等手续并组织实施。A.政府部门B.建设部门C.房管部门D.开发企业 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A.场依存型B.发散型C.冲动型D.沉思型 伤寒的典型临床症状为A.持续发热,相对缓脉,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大及白细胞减少B.持续发热,肝大,血疹,脉速,白细胞减少C.弛张热,脾大,水晶汗疹,相对缓脉,白细胞增多D.不规则发热,脾大,玫瑰疹,重脉,白细胞减少E.以上都不是 哪项检查对确诊流脑有意义A.咽拭子涂片染色镜检B.咽拭子培养C.血清内毒素测定D.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E.脑脊液沉淀物涂片染色镜检 目前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3大类微生物主要是、及。而随着基因组作图测序方法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基因组研究将成为一种常规的研究方法,为从本质上认识微生物自身以及利用和改造微生物将产生质的飞跃。 尿失禁患者的初步评估。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尿失禁的性质、时间长短及其对患者生活的影响程度B.既往史是否有外伤、外科或药物治疗史,以及这些治疗的成功程度C.尿失禁是否与服药和外科治疗有关D.是否存在盆底肌松弛及相关改变E.尿失禁是否需手术及采取何种术式治疗 坝外坡面维护工作可视具体情况选用以下措施。A.坝面修筑人字沟或网状排水沟B.坡面植草或灌木类植物C.浇筑混凝土层护坡D.采用碎石、废石或山坡土覆盖坝坡E.注浆护坡 从1950年的第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能制作出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它可以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巅峰之作。 简述脸型的医学美容和生活美容的特征和方法 上清肺润燥,中清胃生津,下滋阴降火的药物是A.知母B.芦根C.石膏D.竹叶E.夏枯草 下列不属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种作业人员的是()。A.建筑电工B.架子工C.起重机械司机D.钢筋工 [问答题,论述题]以几何学习为例,说明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 为APU执行大部分系统逻辑用于APU发动机工作的所有的方式的是:A、主控逻辑计算机B、电子控制盒C、机械逻辑计算机 患者男性,48岁,嗜酒多年,鼻头及双面颊发红数年,毛孔扩大,逐渐鼻头肥大,呈结节状,表面凹凸不平,舌暗红苔白腻,脉沉缓。诊断辨证为A.面游风血虚风燥证B.酒渣鼻湿热血瘀证C.酒渣鼻肺胃热盛证D.热疮肺胃风热证E.粉刺湿热蕴结证 适合做大规模筛检的疾病是A.原位子宫颈癌B.艾滋病C.麻疹D.流行性感冒E.全民检查HBsAg 伤寒的主要传染源为A.伤寒患者B.潜伏期的伤寒患者C.恢复期的伤寒患者D.伤寒暂时带菌者E.伤寒慢性带菌者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 阅读 4 .外国诗两首 蝈蝈与蛐蛐》研讨课件_24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  阅读  4 .外国诗两首  蝈蝈与蛐蛐》研讨课件_24
外国诗两首
蝈蝈与蛐蛐 济慈 夜 叶赛宁
1
积累词语,注意加点字:
消 逝〈 sh〉ì 栖〈 〉息 qī 微 漾〈 y〉àng 毛茸〈 ró〉ng茸 --- 修 葺 喧〈 xu〉ān响---寒 暄
蝈蝈与蛐蛐 济慈(1795---1821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一、诗歌两层各写什么内容? 1层: 写盛夏白日蝈蝈的乐音。
2层: 写冬日夜晚蛐蛐的歌儿。
二、作者把蝈蝈和蛐蛐的鸣叫说成是乐音和歌儿,并比之 为“大地的诗歌”,为什么?作者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 会死亡”、“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领起两层意 思,并将时间安排在盛夏白日和冬日夜晚,为什么?诗歌 的主旨是什么? 1.在诗人眼里,大自然的声音非常悦耳动听,美妙动人。 2.大自然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
叶:
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四、尾段是上文内容的简单重复吗?作用是什么?
总结强化, 并于反复吟咏中形成诗歌的节奏美与旋律美,让 人更加深切的感受到诗歌优美的意境和, •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 白云团团, • 漏出了几点疏星。

• 天河何处? • 远远的海雾模糊。 • 怕会有鲛人在岸,
3.表现大自然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永恒美,表达作 者的赞美之情。
三、作者分别把蝈蝈的乐音和蛐蛐的歌儿置 于一个什么环境之中?作用何在?
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
冬日室外冷寂、室内温馨。 衬托,给人以更加真切优美的感觉。
夜 叶赛宁(1895---1925 俄罗斯诗人)
一、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歌?语言内容有什么特点?你会 用自己的语言把诗中的景象描绘出来吗? 写景抒情 用形象优美的语言展示出一幅美妙的大自 然月夜图画。
• 对月流珠?
夜幕降临,宁静的原野万籁俱寂,只有小溪流在欢快 地流淌;明月高悬,给大地万物披上银装;大河小溪银光 闪烁,浸水的野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二、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外国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3.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投影演示莱蒙托夫和休斯画像)
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

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

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
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

(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投影)
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2.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三、研读《祖国》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诗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是解读诗意的关键。

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统摄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认真领会诗句、诗段所表达的意思,思考: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

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
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3.多媒体演示俄罗斯风情图片,学生直观感受山川之美。

4.以俄罗斯抒情名曲《卡秋莎》为伴奏音乐,师生有感情诵读全诗。

思考:《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

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
学生归结体会,教师明确:
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

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

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

5.合作研讨:
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6.学生熟读全诗。

四、指导自读《黑人谈河流》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

长句、短句互相交错,参差跌宕;四个排比句,上半句结构相似,下半句发生变化。

均不相同。

这样的变化既有涛行结构整齐均衡的一面,又不失之呆滞化一;既有诗行形式上的跳跃,又不失节奏上的宫商之声。

2.学生合作研讨:
(1)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3)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

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

学生研讨,教师点拨:
(1)在《黑人淡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

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

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2)“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沉淀。

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

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3)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

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
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

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

3.学生有感情诵读,体会诗歌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五、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老马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这刻不知道下刻的伞,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选出语句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形象地展示了老马的负重与悲苦。

B.老马“把头沉重地垂下”“有泪只往心里咽”,看出老马逆来顺受、不思反抗、心胸狭窄的情态。

C.表面是写马,而实际是写人。

写旧中国备受奴役的劳苦大众。

D.诗人善于用动词,“扣”“垂”“咽”等词语,都深深地烙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2.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这首诗只截取了装车那一刻的情景,画面也突现了老马头部的动作,却表现出老马凄惨的处境和悲苦的命运。

B.诗中的老马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受着沉重的压力,它在苦难的生活中挣扎、企盼,它的性格中有善良、有坚韧,更有不屈的反抗。

C.这首诗,有人认为表现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有人认为有诗人
的影子,也有人认为诗人要表现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

读者如何理解,自可见仁见智。

D.这首诗语言朴素而传神,像“横竖”“扣”本是极平常的口语,用于诗中却能真切地反映出老马的命运及诗人对它的深切同情。

参考答案:
1.B 2.C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爱国,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无论是平实中见真情的莱蒙托夫的《祖国》,还是深邃中显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谈河流》,他们的心声是相通的。

那种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都是令人荡气回肠的。

掩卷遐思,备感肩上使命崇高,恰如一代伟人毛泽东吟唱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愿我们能挂帆济海,谱写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磅礴诗章。

七、布置作业
八.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