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_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题24《诗经》两首(测)(提升版,教师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 24《《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4《《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4《《诗经》两首》教案新人教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24、《诗经》两首学 科语文课题24、《诗经》两首课 型教学资料范本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初步了解诗歌的吟咏之美,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然后采用提问、质疑、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语句,理解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情感态度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感情。

教学难点鉴赏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美。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导语设计(教师导语加配乐):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

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去一颗最遥远但又最明亮的星斗——《诗经》,来一同欣赏她那雍荣典雅、古老质朴的独特魅力。

二、知识归纳导入语:《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所掌握的有关《诗经》方面的知识。

1.学生自主归纳有关知识2.教师明确、总结。

多媒体显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六义:风、雅、颂、学生轻松听音乐,理解教师对《诗经》的高度评价,进入课堂情境学生归纳自己积累的有关《诗经》的知识学生集体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根据教师出示的资料助读,归纳整《诗经》本身充满了韵味,由音乐导入,实现了语文的文字美和音乐的旋律美的结合,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轻松进入课堂。

知识积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积淀,让学生自己先交流可以增强他们平时的预习意识,注意平时的积累是学好语文的良好习惯,所以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多培养。

赋、比、兴。

2015-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限时训练:24《诗经》两首(新人教版).doc

2015-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限时训练:24《诗经》两首(新人教版).doc

《诗经》两首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注音:雎鸠窈窕好逑坻寤寐溯洄荇菜2、填空题:⑴《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篇,包括、、三部分。

⑵《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⑶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二、创新能力1、《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都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

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2、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三、中考链接(一)阅读《蒹葭》,完成1~3题。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关雎》,完成4~6题。

4.本诗以雎鸠、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5.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6.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一、1、(jū)(jiū)(yǎo)(tiáo)(hǎo)(qiú)(wù)(mèi)(sù)(huí)(chí)(xìng)2、(1)305 风、雅、颂(2)赋、比、兴(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C4、B二、1、《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经两首》当堂达标检测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经两首》当堂达标检测 (新版)新人教版

24《<诗经>两首》当堂达标检测1、填空题。

(10分,每空1分)(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分)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3分)5、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3分)阅读《蒹葭》,完成文后问题(8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本诗选自,是一首典型的(内容)诗。

(2分)7.本诗以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2分)8、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4分)A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

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 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当堂达标检测参考答案1、(1)《诗经》 305 风雅颂(2)赋比兴(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题24《诗经》两首(讲)(提升版,教师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题24《诗经》两首(讲)(提升版,教师版)

【学习要点】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课堂探讨☆要点一: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师释疑】诗歌阅读是中考的常见题型:考点一:体悟情感志趣,这首诗抒作者怎样的感情?考点二:品味语言特色,品析诗词中生动典型的词语。

考点三:根据诗歌意境,描述画面。

考点四:赏析诗词表达技巧,一修辞方法,二表现手法。

【讨论明确】示例:《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写作手法:《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

《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

《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

“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蒹葭》的意境描绘: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

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

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

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

【课堂提升】北陂杏花王安石(4分)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1.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2分)【答案】1.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

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解析】颔联从“杏花”与杏花在水中的倒影两个不同角度,用“妖娆”来状写杏花的鲜艳绚丽。

推荐-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题24《诗经》两首(练)(提升版,教师版)

推荐-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题24《诗经》两首(练)(提升版,教师版)

一、诗歌赏析纳凉秦观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注】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前两句,“⑴”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

“倚”字写成了诗人⑵的心境。

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答案】1.⑴追⑵(纳凉时)悠闲自在2.寄寓了诗人远离世俗,保持高洁品性的态度。

【解析】【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作用。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描绘画面和表达情感的把握。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可以直接寻找诗词中直抒胸臆的句子,如“风定池莲自在香”表现出:诗人渴望远离的是炙手可热的官场社会。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东坡①(宋)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③曳杖声。

注: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3.③“铿然”:手杖碰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

①试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一句中“清”字的妙用。

(2分)②整首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答案】(1)(2分)“清”字既写出了雨后东坡月夜清幽的环境,(1分)更衬托出作者明澈的精神境界(1分)。

(2)(2分)“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了手杖碰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1分)表现了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1分)评分标准:写“以声衬静”不给分。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赏析中“炼字”这一考点,回答这类型的问题可以扣答题公式回答问题。

字词在句中的含义+描述景象。

“清”字既写出了雨后东坡月夜清幽的环境,更衬托出作者明澈的精神境界。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第24课+《诗经》两首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第24课+《诗经》两首

24 《诗经》两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难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

《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莱(xīng):一种可食的水草。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经》两首习题新人教版word版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经》两首习题新人教版word版

24《诗经》两首1.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土风民谣;“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

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2.文言知识归纳(1)古今异义左右流.之(古义:捞取。

今义:流淌,水流等。

)道阻且右.(古义:弯曲。

今义:右边。

)白露未已.(古义:完,停止。

今义:已经。

)(2)词类活用琴瑟友.之(名词用作动词,亲近,做朋友。

)钟鼓乐.之(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快乐。

)道阻且右.(方位名词用作形容词,弯曲。

)(3)一词多义【右】左右流之(方位名词,右边。

)道阻且右(形容词,弯曲。

)【之】在河之洲(结构助词,的。

)左右采之(代词,指荇菜。

)琴瑟友之(代词,指“窈窕淑女”。

)3.主题解说《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重点突破《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提示一:《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

《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

《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提示二: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

“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提示三:《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蒹葭》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情深,而且写出了他的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情。

5.结构图解求之不得→苦君子淑女求而得之→喜白露为霜——在水一方蒹葭白露未晞——在水之湄伊人白露未已——在水之涘6.拓展延伸关于爱情的诗词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九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24《诗经》两首(测)(提升版,教师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24《诗经》两首(测)(提升版,教师版)(新版)新人教版

(30分 30分钟)一、(2015黑龙江大庆卷)[古诗阅读](6分)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虞世南的《蝉》从题材上看是一首诗。

诗人用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来表现自身的品格,这是典型的手法。

(3分)2.请你说说诗歌后两句揭示了什么道理。

(3分)【答案】1.咏物高洁清远托物言志2.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解析】【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读懂诗的内容,了解其写作手法,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诗人的情感,进行比较。

第一首“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表达了诗人“自好自得”的孤傲情怀。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2015广东梅州卷)(5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3.下面对《诉衷情》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情感真挚,用典自然,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感人至深。

B.“尘暗”句借用了苏秦说秦王的典故,表达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失落。

C.“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流露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

D.“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充满豪情壮志。

4.“觅封侯”用了什么典故?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3.D4.“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抒发了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豪情壮志。

【解析】【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藏头诗内容的理解。

解此题要把班超投笔从戎的目的和此诗的写作背景、主题结合起来分析,用自己的话说出即可。

2015_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题24《诗经》两首(练)(

2015_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题24《诗经》两首(练)(

第六单元智谋博人生第24课《诗经》两首一、诗歌赏析纳凉秦观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注】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前两句,“⑴”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

“倚”字写成了诗人⑵的心境。

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二、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东坡①(宋)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③曳杖声。

注: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3.③“铿然”:手杖碰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

①试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一句中“清”字的妙用。

(2分)②整首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情景。

(2分)5.有人说这首诗“作者构思奇特”。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作简要分析。

(2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5分)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6.结合全诗,简要评析颔联是如何表现羁旅之思的?(2分)7.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

(3分)。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24 《诗经》两首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24   《诗经》两首

24 《诗经》两首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节奏特点,体会《诗经》诗歌的美。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3.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二、学习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体味分析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学习难点1.体会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的作用。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四、知识链接(一)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涉及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二)《关雎》和《蒹葭》《关雎》和《蒹葭》选自《诗经》。

《关雎》是《诗经》第一篇,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

九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24《诗经》两首(测)(基础版,教师

九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24《诗经》两首(测)(基础版,教师

(30分 3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默写填空。

(8分)(1) ,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与朱元思书》中连用两个比喻描写湍急水流的语句是,。

(4)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体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两句是:(5)《醉翁亭记》中写琅琊山秋冬之景的句子,。

【答案】(1)所谓伊人(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急湍胜箭,猛狼若奔(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小题。

(6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诗人为什么要极力地渲染道路的艰难阻塞?(3分)【答案】诗人极力渲染道路的状况,目的是以道路的艰难曲折遥远,从侧面来衬托青年男子对他思念的姑娘的执着追求,突出男子痛苦而无奈的爱情。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道路的艰难衬托男子的坚定地信念,突出美好的姑娘或事物不易追求到。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诗歌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阅读《荒漠中的苇》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共16分)荒漠中的苇王剑冰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

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

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

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

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

专题24《诗经》两首-2015届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人教版)

专题24《诗经》两首-2015届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人教版)

24《诗经》两首学习目标:1.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2.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3.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好逑..()()窈窕寤寐..()()溯洄..()()坻.()荇.菜()2.释词:睢鸠:窈窕:逑:荇莱:寤寐:。

寤,。

寐,。

笔:3.填空题。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篇,包括、、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4)《关雎》中君子产生追求淑女愿望的句子是(5)《关雎》中君子产生追求淑女不得时苦苦思念的句子是(6)《关雎》中君子想象求得淑女后欢乐气氛的句子是(7)古诗中常常会成为现代词作者的灵感之源,比如歌曲《在水一方》中的“我愿逆流而上,找寻她的方向,无奈前有险滩,道路远又长”就化用了《蒹葭》中的“”这两句诗。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二、重难点1. 本文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2. 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三、典型例题分析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4. 《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加以体会。

九年级下册24课诗经两首小测-

九年级下册24课诗经两首小测-

九年级下册语文24课《关雎》小测(复习卷)一、默写《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参差荇菜,。

,。

求之不得,。

,。

参差荇菜,。

,。

参差荇菜,。

,钟鼓乐之。

二、解释划线字词。

①关关:。

②雎鸠:_____ _________ _____。

③在河之洲:。

④窈窕: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⑤好逑:。

⑥荇菜: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⑦左右流之:。

⑧寤:______ _____ 寐:_ ___。

⑨左右芼之:。

⑩思服:____ __ _____ _ ___。

三、诗歌理解。

①《关雎》这首诗描写了“君子”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九年级下册语文24课《关雎》小测(小测卷)一、默写《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参差荇菜,。

,。

求之不得,。

,。

参差荇菜,。

,。

参差荇菜,。

,钟鼓乐之。

二、解释划线字词。

①关关:。

②雎鸠:_____ _________ _____。

③在河之洲:。

④窈窕: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⑤好逑:。

⑥荇菜: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⑦左右流之:。

⑧寤:______ _____ 寐:_ ___。

⑨左右芼之:。

⑩思服:____ __ _____ _ ___。

三、诗歌理解。

①《关雎》这首诗描写了“君子”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 九年级下册语文24课《蒹葭》小测(复习卷)一、默写《蒹葭》。

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溯游从之,。

,。

所谓伊人,。

溯回从之,。

溯游从之,。

,。

所谓伊人,。

溯回从之,。

溯游从之,。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经两首》当堂达标检测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经两首》当堂达标检测 (新版)新人教版

24《<诗经>两首》当堂达标检测1、填空题。

(10分,每空1分)(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分)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3分)5、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3分)阅读《蒹葭》,完成文后问题(8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本诗选自,是一首典型的(内容)诗。

(2分)7.本诗以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2分)8、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4分)A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

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 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当堂达标检测参考答案1、(1)《诗经》 305 风雅颂(2)赋比兴(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2015届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专题24《诗经》两首(测)

2015届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专题24《诗经》两首(测)

第六单元智谋博人生第24课《诗经》两首(30分 30分钟)一、(2014中考四川南充卷)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6分)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3分)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3分)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2014中考云南卷)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4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请描述出诗中早春景色的特点。

(2分)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三、(2014中考浙江衢州、丽水卷)(4分)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毛滂(宋)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

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注释】毛滂:浙江衢州人。

这首词是毛滂辞别病中妻子,赴任途中所作。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我寄愁心与明月”,如果用此句替代这首词中的“断魂分付潮回去”,是否合适?请根据词的内容作出分析。

(4分)附李白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四、(2014中考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5分)月螺川①早发【明】王猷定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拔残星。

露湿鸥白衣,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①螺川:螺山,委婉如螺,在江西境内,南临赣江,风景秀丽。

②棹(zhào):船桨。

③孤亭:这里指螺江。

诗人:王猷定(yóu)(1598—1662),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

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辈科名显达,但他并不追逐功名利禄。

1.哪些自然景物表现了“螺江早发”的“早”?(2分)2.“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诗句作赏析。

2015届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专题24《诗经》两首(测)

2015届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专题24《诗经》两首(测)

第六单元智谋博人生第24课《诗经》两首(30分 3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9分)1.下面词语中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不可思义.(yì)慨.(gài)叹秀颀.(xīn)婷婷.(tíng)玉立B.悲天悯.(mǐn)人驰骋.(chěng)辗.(zhǎn)转眼花缭.(liáo)乱C.钟灵毓.(yù)秀膂.(lǚ)力虬.(qiú)枝坦荡如砥.(dǐ)D.君子好逑.(qiú)敷.(fū)演蹂躏.(lìn)如释.(shì)重负2.名著阅读。

(6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305首诗。

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分为、雅、三部分,常用的表现手法为、比、。

其中《》选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这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

二、诗歌阅读(一)阅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完成后面的题。

(7 分)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该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1.此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3分)2.这首诗后两句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是怎么表现的?(4分)(二)阅读孟浩然的《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回答问题。

(7分)山暝②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③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释】①这首诗是诗人在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出游吴越,长途跋涉中写给友人的作品。

②暝:昏暗。

③维扬:扬州的古称。

1.请简析“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是从哪些角度描绘景物的?(3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三)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7分)《十五夜望月》《望洞庭》王建刘禹锡中庭地白树栖鸦,湖光秋月两相和,冷露无声湿桂花。

人教初中语文九下《24《诗经》两首》word教案 (2)

人教初中语文九下《24《诗经》两首》word教案 (2)

诗经两首-蒹葭一、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诗歌,能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2、通过品读诗歌,能够归纳诗歌的艺术手法。

二、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诗歌,能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诗歌,能够归纳诗歌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有人说“距离产生美”,今天我们就一同学习《诗经》中一首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体现距离美和朦胧美的名篇。

(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属秦国民歌。

“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皆生于水边。

(三)预习检测1、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和意义:蒹葭(jiān jiā)伊人(yī)溯洄(sù huí)晞(xī)湄(méi)跻(jī)坻(chí)苍苍:茂盛的样子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溯洄: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从:追寻阻:艰险溯游:顺流而下宛:好像、仿佛采采:茂盛,众多未已:还没有完已:停止涘:水边右:弯曲沚:水中的小块陆地2、学会读诗听范读,注意把握字音、语气、节奏。

学生示范朗读,注意语速及重音,读出词中蕴含的惆怅之情。

3、译文赏析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

心上人儿她在哪,人儿正在水那方,逆着曲水去找她,绕来绕去道儿长。

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

芦花一片白翻翻,露水珠儿不曾干。

心上人儿她在哪,那人正在隔水滩。

逆着曲水去找她,越走越高道儿难。

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一片芦花照眼明,太阳不出露水新。

心上人儿她在哪,隔河对岸看得清。

逆着曲水去找她,曲曲弯弯道儿拧。

逆着直水去找她,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

(四)新课讲解(四)当堂训练1、给加横线的词语注音蒹葭()伊人()溯洄()晞()湄()跻()坻()苍苍:伊人:溯洄:洄:从:阻:溯游:采采:未已:已:涘:右:2、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五)课堂总结(六)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分 30分钟)
一、(2015黑龙江大庆卷)[古诗阅读](6分)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虞世南的《蝉》从题材上看是一首诗。

诗人用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来表现自身的品格,这是典型的手法。

(3分)
2.请你说说诗歌后两句揭示了什么道理。

(3分)
【答案】
1.咏物高洁清远托物言志
2.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读懂诗的内容,了解其写作手法,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诗人的情感,进行比较。

第一首“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表达了诗人“自好自得”的孤傲情怀。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2015广东梅州卷)(5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3.下面对《诉衷情》一词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情感真挚,用典自然,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感人至深。

B.“尘暗”句借用了苏秦说秦王的典故,表达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失落。

C.“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流露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

D.“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充满豪情壮志。

4.“觅封侯”用了什么典故?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3.D
4.“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抒发了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豪情壮志。

【解析】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藏头诗内容的理解。

解此题要把班超投笔从戎的目的和此诗的写作背景、主题结合起来分析,用自己的话说出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2015四川广元卷)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

(5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答案】(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3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题属于古诗中“炼字”问题。

所谓“炼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往往用“以动写静”和“比喻拟人”等方法,来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表达作者情感。

本题只要答出写出黄鹤冲天的动态,表达借此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即可。

抓住“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理解诗人与古人对比,表达自己对秋的不同的感受,即可体会到诗人乐观的精神。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2015江苏镇江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共6分)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①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②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佛寺的别称,此处指柏林寺。

②霁(jì):雨止天晴。

6.请根据诗意,在下面括号内填写出诗人的足迹。

(2分)
()→松径(或松林)→()
7.登高远眺,诗人眼中山色尤为苍翠,试根据第三句分析原因。

(2分)
8.“画出西南四五峰”不但写出了山峰的美妙,还表达了“望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6.溪上或船上(1分)柏林寺(1分)7.一是雨后,青山加洗,苍翠欲滴;二是白云映衬,更显苍翠。

(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8.“惊喜”或者“惊奇与愉悦”。

(答对“喜爱”“赞美”“热爱”等情感,而无“惊”或意外”之意,得1分)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

“青山霁后云犹在”一句中的“霁”字表明雨后初晴,所以“青山如洗”,“云犹在”写出雨后天空中飘着白云,与青山相互映衬,显得更加苍翠。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从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和诗人的行踪可以看出“望者”内心的愉悦,“雨后初霁”可谓“惊喜”。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五、(2015四川泸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秦淮夜泊
贺铸
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

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

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

注:①朱箔:红色窗帘。

②旆:旌旗。

9.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0.“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极妙,请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

(5分)【答案】
9.(3分)独泊孤舟,表现了作者一股淡淡的乡愁。

(答到思乡,乡愁、思念故乡、思念亲人均可得分)
10.(5分)“开”和“弄”。

“开”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和美感,能使人想象到佳人绰约的身影、优雅和体态。

“弄”与出了吹箫女优美的姿势,让人感到箫声在风中的婉转悠扬。

(指出“朱”“紫”并分析合理,减半给分。

指出一处1分,说明好在哪里各2分)
【解析】
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一句中可以得
出作者思乡,想回归家园的想法。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试题分析:这种试题的答题思路:(1)指出该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2)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开”和“弄”。

“开”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和美感,能使人想象到佳人绰约的身影、优雅和体态。

“弄”与出了吹箫女优美的姿势,让人感到箫声在风中的婉转悠扬。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