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运用后武汉天兴洲分汊河段演变规律及趋势

合集下载

长江中游天兴洲河段河床演变与航道整治思路研究

长江中游天兴洲河段河床演变与航道整治思路研究

据天兴洲河段近年来实测水文和地形资料,分析了该河段河床演变特点及趋势,揭示了碍航特性;结合
平面二维水沙模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天兴洲河段;河床演变;碍航特性;航道整治
中图分类号:TV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443(2018)04-0434-06
长江中游天兴洲河段位于武汉主城区,左临江岸区、右靠青山区,上起余家头、下迄罗家咀,全长约 14 km。河段为微弯分汊河型,两头窄中间宽,天兴洲将河道分为左右两汊[1]:左汊为沙口水道,已淤浅多年;右 汊为青山夹水道,自 1958年开辟为主航道以来一直为主航道所在。本河段左岸存在汉江入汇,在汉江发生 秋汛时,两江交汇口出现超常淤积,影响汊道进口的航道条件好坏[2-3]。随着武汉市主城区河段综合治理的 加快,河势控制工程逐渐完善,贴靠主流的岸线以及天兴洲洲头均已实施守护工程。目前本河段的河势已 基本稳定,右汊为绝对主汊,为航道所在。长江主流过长江大桥后沿右岸武昌深槽下行,至徐家棚附近平顺 进入天兴洲右汊,在水口附近左右汊汇流后沿左岸出本河段。该水道示意图见图 1。
图 4 汉口边滩 2m等深线变化
Fig.4Changeof2m isobathofHankoubeach
2.2.2 天兴洲洲体变化
自 20世纪 70年代天兴洲汊道完成主支汊转换以来,天兴洲洲头、洲尾均呈下移趋势,洲头下移幅度更
大,洲体中部呈左移趋势,即左缘淤长,右缘崩退;天兴洲洲头和洲尾的年内变化,一般汛期洲头冲刷洲尾淤
第 39卷第 4期
2018年 8月
水 道 港 口
JournalofWaterwayandHarbor
Vol.39 No.4 Aug.2018
长江中游天兴洲河段河床演变与航道整治思路研究

天兴洲分洪水位确定及生态建设的初步研究

天兴洲分洪水位确定及生态建设的初步研究

第40卷第16期2009年8月人 民 长 江Yangtze RiverVol.40,No.16Aug.,2009收稿日期:2009-07-15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三峡工程运用后泥沙与防洪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五“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防洪技术研究”(2006BAB05B05)作者简介:胡春燕,女,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规划处,高级工程师。

文章编号:1001-4179(2009)16-0005-03天兴洲分洪水位确定及生态建设的初步研究胡春燕 杨 宇 曾令木(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10)摘要:位于武汉河段下段的天兴洲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江心洲,属单退民垸。

根据武汉市防洪预案,当武汉关水位达到27.00m,并预测水位将持续上涨时,天兴洲扒口蓄洪。

洲内频繁淹水,导致洲上耕种环境恶劣,农业生产不稳定,经济社会落后,其独特的水土资源也得不到合理利用。

根据武汉河段近期河道演变特点和三峡工程运用后武汉河段防洪形势变化进行研究,在确保武汉市城市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天兴洲分洪运用水位,对改善天兴洲水土资源的利用条件,促进天兴洲生态绿洲的建设及武汉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分洪运用水位;生态绿洲;防洪安全;天兴洲中图分类号:X171.1;TV122 文献标识码:A1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天兴洲为武汉河段下段长江二桥与阳逻之间的江心洲,位于武汉市城市中心区,是长江较大的江心洲之一。

洲长约11.52km,最大洲宽2.4km,洲滩面积约18.1km2(高程17.0m以上,吴淞基面,以下同)。

洲上建有圩堤,堤防总长约17.7km,为土堤型式,堤顶平均高程为28.5m,垸内地面高程约24.0m,堤内保护面积9.77km2,洲内有一道长7.3km的子堤将天兴洲分为南北两垸。

目前,天兴洲属武汉市洪山区管辖的行政乡,是一个纯农业乡,洲内经济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支柱产业,每年的经济发展受长江洪水的影响较大,呈不稳定的发展态势。

三峡建库后沙市—汉口河段悬移质分组冲淤变化规律

三峡建库后沙市—汉口河段悬移质分组冲淤变化规律

三峡建库后沙市—汉口河段悬移质分组冲淤变化规律陈栋;朱勇辉;李凌云【期刊名称】《水科学进展》【年(卷),期】2022(33)3【摘要】水库下游河道冲淤调整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对防洪、航运、生态等均会产生一定影响。

为探究长江中游沙市—汉口河段演变趋势并为不利变化的防控提供参考,分析了三峡建库后悬移质分组冲淤时空变化规律:建库后,沙市—监利河段各粒径组泥沙均发生冲刷,沙市流量为10000~25000 m^(3)/s时,0.125~0.250 mm粒径组泥沙冲刷量最大;以0.125 mm为粗细颗粒分界粒径,监利—螺山段呈现汛期、蓄水期“粗淤”而枯水期、消落期“冲细”现象;螺山—汉口段各粒径组泥沙均发生冲刷,且流量越大冲刷量越大。

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流量—分组输沙量关系并根据水流挟沙力公式,发现建库后沙市—监利、螺山—汉口河段冲淤受泥沙、水力因素共同作用,其中泥沙因素对沙市—监利河段影响大于螺山—汉口河段;监利—螺山河段“淤粗冲细”主要受含沙量恢复程度的影响,与上游河床冲刷补给及本河段粗、细颗粒泥沙交换有关,反映了冲刷条件下河道通过水流挟沙能力级配调整加大输沙能力。

【总页数】11页(P495-505)【作者】陈栋;朱勇辉;李凌云【作者单位】长江科学院水利部长江中下游河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3【相关文献】1.三峡水库蓄水175m后重庆九龙坡河段冲淤变化2.三峡水库蓄水后宜昌至沙市河段冲淤变化分析3.三峡建坝后长江宜昌—汉口河段水沙与河床的应变4.长江上游不同水沙来源区产沙量变化对宜昌-汉口河段泥沙冲淤量的影响5.含沙量和悬沙粒径变化对长江宜昌-汉口河段年冲淤量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峡水库蓄水后尺八口水道弯道段演变特性

三峡水库蓄水后尺八口水道弯道段演变特性

摘要: 针对三峡水库下游尺八口弯道段在三峡水库蓄水后的新水沙条件下ꎬ 出现凸冲凹淤 ( 撇弯切滩)模型等多种方法ꎬ 对其演变机理进行研究ꎮ 结果表明ꎬ 三峡水库下游尺八口河段发生凸冲
凹淤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ꎬ 并预测凸冲凹淤的现象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较大ꎮ
等 5 、 谈广鸣等 6 、 覃连超等 7 在分析丹江口水库 蓄水后ꎬ 汉江皇庄—泽口段的弯道撇弯切滩现象 时ꎬ 认为变化的水沙条件是引发水库蓄水后ꎬ 下 游弯道撇弯切滩现象的主要原因ꎬ 除此以外还受 到来沙条件和局部河势的综合影响ꎮ 郭文献等 8 也认为ꎬ 丹江口水库蓄水后ꎬ 年内流量过程的改 变以及大洪水上滩的冲刷是造成弯道撇弯切滩的 主要原因ꎮ 张俊勇等 9 关于最佳弯道的研究同样 表明水流条件的改变是引发撇弯切滩的主要原因ꎬ 而撇弯切滩则是弯道自行向最佳弯道形态发展的 过程ꎮ 三峡水库蓄水对下游弯道段的演变规律的
Chibakou waterway bend downstream the Three Gorge Reservoir under the new conditions of water and silt and adopts the methods such as prototype observed data analysi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model to analyze the bend evolution mechanis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ter and sediment conditions changed by impoundment of Three Gorge Reservoir a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bend evolution and it is also predicted that the phenomenon of concave scour and convex sedimentation is likely to develop continuously.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枝江水道河床演变特征分析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枝江水道河床演变特征分析

第17卷第5期中国水运Vol.17No.52017年5月China Water Transport May 2017收稿日期:2017-03-08作者简介:程伊颖(1991-),女,湖北武汉人,硕士,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从事航道整治工作。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枝江水道河床演变特征分析程伊颖1,游强强1,冯敏2,徐果2(1.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1;2.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1)摘要: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蓄水运用后,下游河段均发生再造床过程,河床冲淤调整相对剧烈。

基于枝江水道三峡水库蓄水后2003~2015年原型观测资料,分析蓄水后该水道河床的冲淤及航道条件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该水道在三峡蓄水后总体处于冲刷态势,尤以河槽冲刷明显,局部区域有所淤积,洲滩受守护工程作用略有淤积,枝江上浅区水深不足问题逐年恶化,进而影响主航道条件,同时极有可能加剧上游芦家河水道坡陡流急问题。

在此基础上,对本水道河床演变趋势进行预测,一方面目前尚可的航道条件在自然作用下存在恶化的可能,另一方面枝江上浅区将成为本水道提高航道尺度的关键部位。

本文可为本水道航道尺度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治理思路和工程设计依据。

关键词:枝江水道;河床演变;枝江上浅区;航道条件中图分类号:TV1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5-0210-04枝江水道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始端,距宜昌约64km,处于山区河流向平原河流过渡地带,河床多为砂卵石组成。

从已有研究成果[1-3]和大量实测资料来看,枝江水道沿程深泓凹凸起伏,断面宽窄相间,形成了多个对水位具有控制作用的节点,枝江水道是受三峡水库运行影响最早的水道之一。

朱玲玲等[4]利用三峡水库蓄水后5年的观测资料,分析枝江江口河段航道条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二维数学模型进行河床可动性研究。

结果表明:该河段河床可动性较强,洲滩以及河槽的冲刷变化将会导致枝江上浅区的水浅问题加剧,而枝江下浅区的碍航问题可以得到改善,同时冲刷将引起昌门溪枯水水位较大幅度的下降。

三峡工程背景下武汉市天兴洲生态旅游开发SWOT分析与对策

三峡工程背景下武汉市天兴洲生态旅游开发SWOT分析与对策
试就 武汉 市天兴 洲 的生 态旅 游 开发 的优 势 、劣 势 、机 遇 和 挑 战加 以分 析 ,并提 出相 应对策 。 人 口的 1% ,1 至 6 7 8岁 o岁 占总人 口的 6 % ,6 9 0岁 以 上 占 总人 口的 1 % 。 目前 ,天兴 洲仍 以传 统农 业 为主 ,没 有第 4
1 0 亩 ,林地 9 0 亩 ,其 他 类型 用 地 1 余 亩 。天 0余 1 00余 万
部分长 期处于 自然 状态 ,或 是 只有 简 单 的 开发 ,难 以发 挥 兴洲 长期 是 行 洪 防 汛 民 垸 ,有 民垸 面 积 l.4平 方 公 里 , 01 其经济社会 效益 ,只有极 少数得 到较 为充分 的发 展和 利 用。 分 为南 、北两垸 ,面积 比为 46 : ,地面 高程分 别 为 2.O 35 米
由于三峡 工程 的修建 ,长 江 水 文条 件 发 生了 根 本变 化 ,长 和 2 .0米 。天 兴洲 也 是 一个 行 政 乡,为天 兴 乡政 府所 在 45 江中下游地 区面临 的洪水 威 胁 也随 之减 小 ,洲 滩 岛屿 获 得 地 ,辖天 兴 、江 心 、复 兴等 3个 自然 村 ,2场 1所 ,4个
三 峡工 程 背 景 下武 汉 市天 兴洲 生 态 旅 游开 发 S T分析 与对 策 WO
韩忠
( 湖北大 学
张立 明
胡道华
武汉 406 ) 30 2
资源环境 学 院 ,湖北
பைடு நூலகம்
摘要 :随着三峡工程的 实施 ,长江水文状况发 生重大 变化 ,中下游地 区一些洲滩 岛屿将从近 自然状 态转向开发利用。针 对 此 种 背 景 ,就 武 汉 市 天 兴 洲 的生 态旅 游 开发 的优 势 、 劣 势 、机 遇 和 挑 战加 以 分析 ,并 提 出相应 对策 。 关键词 :三峡 工程 ;长江 中下游;洲滩 岛屿 ;生态旅游 ;S T分析 ;天兴洲 WO 中图 分 类号 :F 9 .7 50 文 献 标 识码 :A

三峡大坝蓄水运行后川江塘土坝河段河床演变分析及趋势预测

三峡大坝蓄水运行后川江塘土坝河段河床演变分析及趋势预测

第33 卷第4 期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V o l〃33N o〃4 2014 年8 月JOUR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Au g〃2014d oi: 10〃 3969 / j〃 issn〃 1674-0696〃 2014〃 04〃 17三峡大坝蓄水运行后川江塘土坝河段河床演变分析及趋势预测丁陇云( 陕西省建筑职工大学,陕西西安710068)摘要: 在三峡大坝蓄水引起常年回水区水沙条件、边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结合蓄水前后常年回水区塘土坝河段的来水来沙及河床地形的原型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河段的泥沙淤积、横断面和深泓线等的变化规律,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水利工程; 蓄水; 河床演变; 塘土坝; 演变趋势中图分类号: TV1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96( 2014) 04-081-03Riverbed Evolution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Chuanjiang Tangtuba Reachafter the Water Storage of Three Gorges DamDing Longyun( Shaanx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Staff,Xi’an 710068,Shaanxi,China)A b s t r a c t: A f ter the imp o undment of Three G o r g es dam,w hich caused the radical chan g e of sand c o nditi o ns and b o undar yc o nditi o ns at the perennial back w a ter area,the v ariati o n rule of the reach’s sediment dep o siti o n,cr o ss-sec ti o ns and thal-w e g,etc〃,w ere anal yz ed and its de v el o pment trend w a s a ls o fo reca sted,c o mbin g w ith the c o min g w ater and sediment c o n- diti o ns of Tan g tuba Reach at perennial back w ater area be fo re and a f ter imp o undment as w ell as the ri v er bed t o p og raph y pr o- t o t y pe o bser v a ti o n data〃Key words: hydraulic engineering; wa ter storage; river bed evolution; T angtuba; evolution trend三峡水库175 m 方案蓄水运行后,汛期145 m 水位回水末端位于长寿[1],长寿至坝前河段为常年回水区,随着水库成库正常运行,边界条件和水沙条件的重大变化[2]将引起该区域内的水流结构调整[3],导致水沙运动规律发生变化,影响其冲淤特性及河床演变规律。

武汉天兴洲洲头整治工程河段河床演变分析

武汉天兴洲洲头整治工程河段河床演变分析
a h a fTi n i g Ba t t e He d o a x n r
Xu Fa g Y u o gy n n , e H n a
( .Ri e & Oc a n i e rn p r me t 1 vr e n E gn e i g De a t n ,Ch n q n i o o g Un v r iy h n q n 0 0 4,C i a o g i g J a t n i e st ,C o g i g 4 0 7 hn ; 2 Ya g z v r S in ii s a c n t u e . n te Ri e ce tf Re e r h I s i t ,W u a b i 3 0 0,C i a c t h n Hu e 0 1 4 hn )
l 前 言 为 了遏制 武 汉市 天兴 洲 洲 头和 右缘 持续 崩 退 ,
促使天 兴洲微 弯分 汊河道 内的天兴 洲大 桥桥 区河 段
河 势 稳 定 及 航 运 安 全 , 汉 市 天 兴 洲 洲 头 守 护 工 程 武
龟、 蛇两 山控制 , 江面 宽 11 0m, 0 为本 河段 最 窄处 , 河 道出 口受左岸 十里 长 山与右 岸 青 山制 约 , 面宽 江 约 14 0m, 0 天兴 洲最 宽处河 宽近 40 0m。 0 本 河 段覆 盖 层 为第 四系全 新统 中 、 下更 新统 冲
Ab t a t Ba e he fe d d t sr c : s d on t il a a,t s o ia nd r c nte ol to nd d veop n r n he r a h he hit rc la e e v u i n a e l i g t e d oft e c ne r t r i n r tt e he d o a i ra e a l ie n t s p p r I s s wn t a he rv r a he t ani g wo k a h a fTinx ng Ba r naysz d i hi a e . ti ho h t t i e r g m eo he r a h r m iha O Ya gl o i t bl e i ft e c fo Gu s n t n u s sa e,t ou he Ha o h a e eop d a d mo s t h gh t nk u s o ld v l e n ve o t he mou h oft e n t r nc fTinx ng Ba o h e i ntde sto . Th i e so a i e f t t h orh b a h o a i r f r t e s d me po ii n e d v r i n r to s o he t a c sha e ke t b e sn e 1 0’ .The o cla i n oft e t l g in’ bv o f r nd a t r wo br n he v pts a l i c 7 S 9 s ilto h ha we s to i usbe o e a fe t uid n ft r i gi g wo k he b l i g o het a n n r . Ke r : a a xi r rv r e ol ton; i e e i y wo ds he d ofTi n ng Ba ; i e v u i rv r r g me

三峡工程运用后武汉段河道冲淤变化研究

三峡工程运用后武汉段河道冲淤变化研究
@ rp 1 3. o 。 i. 6 tm
第 4期
( ) 流 连续 万程 1水
j o F + O N +O M F z
崔 占峰 等 三 峡 工 程 运 用 后 武 汉 段 河 道 冲 淤 变化 研 究
第 28 第 4期 卷 20 11年 4 月
长 江
科 学
院 院

Vo _ 8 No. l2 4
Ap . 2 1 1 r 0
J u n l f n t ie c nicReerhIs tt o ra gz RvrSi t sa c ntue库 前 同 期 多 年 平 均 值 减 小 约 较
4 . % ; 多 年 月 平 均 流 量 看 , 后 流 量 1 0 27 从 汛 0 00 m / 左 右持续 时 间增 加 , 量 变化 幅度 较小 。三峡 s 流
对稳定 , 洲滩仍 将 随 不 同水 文 年 的来 水 来 沙 条件 但
的实施 , 2 自 0世纪 3 O年 代 至今 河 道平 面 外形 基本 稳定 , 江两岸 岸线 变化相 对较 小 , 沿 河道演变 主要表
现在 河床 冲淤 、 滩 消 长 和 汊 道 的兴 衰 交 替 变 化 。 洲 纱 帽山至龟 山河 段 主 流平 面 摆 动较 小 , 白沙 洲 汉道 分 流分 沙 比相对 稳定 , 没有单 向变 化 的趋 势 , 河势相
岩及 护岸建筑物 。本文研究范 围为武汉河 段 中下 段 , 即军 山大桥 下至新洲 区阳逻镇 , 全长约 6 m。 6k
三峡水 库运 用后 改变 了长 江 中下游河 道来水 来
沙特 性 。在 不考 虑上 游 建 库条 件 下 , 峡水 库 下 泄 三
水沙 特点为 l ]汛期 6— 1 : 9月 流量 与建库 前 相 比基 本不 变 , 仅洪 峰流量 有所 削 减 ;0月份 水 库蓄 水 , 1 出

三峡蓄水后皇华城河段航道演变规律研究

三峡蓄水后皇华城河段航道演变规律研究

皇华 城 河段 上游 约 1 m 处设 有 忠县 水位 站 。 k 0 由 于位 于 三 峡水 库 常 年 库 区以 内 ,忠 县 水 位 站 水
位 与皇 华 城 河段 相 差 不 大 ,故 用 忠 县 水 位 站 的 蓄
水 前后 水 位变化对 其进 行分 析 ( 2 。 图 )
注 :统计 蓄水 后 ! 水 位 为 1 5 r。 前 4 n
中图 分 类 号 :U 6 2 1 文 章 编 号 :10 — 9 22 1 )5 0 0 — 4 0 2 4 7 (0 10 — 13 0
Ev l i n r l fHua h c ng r a h a t ri po dm e ft e o uto u e o ng ua he e c fe m un nto h Thr e e -Go g sr s r o r r e e e v i
基 金 项 目:西 部 交 通 建 设科 技 项 目 (0 7 3 8 0 0 0 9 20—2—0 —8)
作者简介 :王涛 (9 l ,男,硕士研 究生,助理 工程 师,主要从事港航 工程的设计 与研 究工作。 1 8一)

l 04・




在 天然 情 况 下 就 是一 重 要 的淤 沙 浅 滩 ,但 是 天 然 情 况下 汛 前 汛 后 的 冲刷 带 走 大 量 泥 沙 ,航 道 基 本
水 ;20 年 汛后 三峡 进入 15m试 验 f蓄水 阶段 , 08 7 = 生
具 体蓄水 过程 见 图 1 。

时 ,左 槽 流 量 在 天 然 时 为 右 槽 的 2倍 ,但 坝 前 1 5 I ,右 槽 流 量 却 为 左 槽 的 2倍 ;在 流 量 为 4 n时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界牌河段河床演变特性分析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界牌河段河床演变特性分析
2 河道概况
界 牌 河 段 为 岳 阳 河 段 下 段 ,上 起 杨 林 山 ,下迄 赤 壁 山 止 ,全 长 约 51 km。河段进口为杨林山、龙头 山 节 点 控 制 ,河 宽 仅 1 100 m,以 下 逐 步 放 宽 ,至新 堤 一 带 最 大 河 宽 达 3 900 m,出口处河宽又束窄为 1 6 7 0 m。从 河 道 平 面 形 态 上 看 ,河道以 谷 花 洲 为
摘 要 :界牌 河 段 是 长 江 中 游 典 型 的 顺 直 分 汊 型 河 段 ,河 段 内 洲 滩 发 育 。 自2 0 0 3 年 三 峡 水 库 蓄 水 运 用 以
来 ,受 清 水 下 泄 影 响 ,上 游 来 沙 量 大 幅 减 小 ,该 河 段 河 床 也 发 生 了 相 应 的 调 整 和 变 化 。根 据 2003~2016年 实
1 研究背景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于2003年 6 月开始蓄 水 运 行 ,水 库 蓄 水 至 135 m,2006年 10月水库实现 156 m蓄 水 ,2008年 汛 后 正 式 实 施 175.0 m水位试验 性 蓄 水 。随着三峡水库的蓄水运用,水库的拦蓄调 节 作 用 改 变 了 天 然 河 道 的 水 沙 输 移 特 性 ,呈 现 “库 区 淤 积 、坝下游冲刷”的总体趋势,长江中下游河道 也发生了相应的响应和调整。
4 近期河道演变
4 . 1 河道冲淤变化
3 蓄水前后河段水沙条件对比
测 水 下 地 形 资 料 ,全 面 分 析 了 该 河 段 近 期 河 床 演 变 特 性 。 结 果 表 明 :自 三 峡 水 库 蓄 水 运 用 以 来 ,河段岸线
基 本 稳 定 ,河 床 冲 刷 部 位 主 要 在 枯 水 河 槽 ,河 床 形 态 汊 道 段 受 冲 刷 影 响 变 化 较 大 ,其 他 断 面 形 态 变 化 较 小 ,

分汊型河段演变规律

分汊型河段演变规律

分汊型河段演变规律关键字:分汊型河道江心洲主汊分汊1.介绍与分类分汊型河段是平原冲积河流中常见的一种河流,也被成为辫状河流或相对稳定性分汊型。

我国各流域都有这种河型。

由于水流和泥沙分股输送,这样的水沙状况往往是很难稳定的,容易引起汊道的变化,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其中从江心洲型到网状河流其稳定性逐渐增强1.1江心洲江心洲的形成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泥沙落淤形成心滩,二是边滩切割分离出心滩,三是因水面开阔,入汇顶托等原因河势变缓而落淤的沙滩被多条汊道切割形成多个江心洲。

1.2分类分汊河段按其平面形态不同可以分为顺直型分汊,微弯型分汊和鹅头型分汊三种。

分类标准为弯曲系数,其中顺直型分汊弯曲系数在1.0到1.2之间,汊道基本对称,微弯型分汊在1.2到1.5之间,鹅头型分汊的弯曲系数则超过1.5。

一般来说鹅头型分汊这种弯曲系数很大的河道江心洲往往有俩个或俩个以上,弯道的出口和直道的出口交角很大。

就单个的分汊河段来说,其平面形态是上端放宽,下端收缩而中间最宽。

中间段可能是俩汊,也可以是多汊,各汊之间为江心洲。

自分流点到江心洲头为分流区,洲尾到汇流点为汇流区,中间则为分汊段。

较长的河段期间常出现几个分汊段,呈单一段与分汊段相间的平面形态,因单一段比较窄,分汊段比较宽,常形象的称其为藕节状外形。

2. 剖面分汊型河段的横断面在分流区和汇流区都呈现中间凸起的马鞍形,分汊段则为江心洲分割的复式断面。

分汊型河段的纵剖面从宏观上看,呈现俩端低中间高的形态,而几个连续相间的单一段和分汊段则呈现起伏相间的形态。

从局部看,分流区到汊道入口,从分流点开始,俩侧的深泓线先为逆坡而后转为顺坡,为马鞍状。

俩汊一高一低,高的为支汊,低的为主汊,支汊的逆坡恒陡于主汊。

水下地形也是支汊恒高于主汊。

汊道的出口到汇流区,俩侧的深泓线顺坡下降,支汊一侧的纵坡陡于主汊的。

就支汊进出口俩个陡坡而言,出口的顺坡往往更陡于进口的逆坡。

3.水流特性分汊河段水流运动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分流区和汇流区。

三峡工程运用后水沙变化对世业洲汊道河床演变的影响

三峡工程运用后水沙变化对世业洲汊道河床演变的影响

注: 绘图基面为当地航行基准面ꎬ 高程为大道河-0 15 mꎮ
图 1 2014 年 7 月世业洲汊道河势
世业洲汊道位于镇扬河段上首ꎬ 水利部门对
镇扬河段实施 5 个阶段的河势控制工程
6 ̄7
ꎬ 其中
涉及世业洲汊道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十二圩、 新
冒洲、 世业洲头、 龙门口一带等岸线守护ꎮ
2 三峡蓄水后下游水沙条件变化
2021 年 7 月
水运工程
第 7 期 总第 584 期
航道及通航建筑物
Port & Waterway Engineering
Jul 2021
No 7 Serial No 584
三峡工程运用后水沙变化对
世业洲汊道河床演变的影响∗
许 慧1 ꎬ 张 健1ꎬ2 ꎬ 张伟露3
(1.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ꎬ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ꎬ 江苏 南京 210029ꎻ
水航道整治工程ꎬ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8 : 1) 世业
而来沙量则锐减了 67%ꎮ 径流年内分布见表 1ꎮ 可
汊护底工程ꎻ 3) 世业洲右缘丁坝ꎮ
但年内分布有所变化ꎬ 其中水库消落期径流增大ꎬ
96
2021 年
水 运 工 程
蓄水期径流减少约 3%ꎮ 蓄水后输沙总量大幅减
动流速ꎬ 故潮汐对水道河床演变的影响较小ꎮ
Abstract Th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elow Nanjing are mainly the branch river type. The movement of
water and sediment and riverbed erosion and deposition are complex by the combined action of runoff and tide.

三峡水库运用以来大马洲水道演变特性及对航道条件的影响

三峡水库运用以来大马洲水道演变特性及对航道条件的影响

三峡水库运用以来大马洲水道演变特性及对航道条件的影响韩向东;渠庚
【期刊名称】《水利科技与经济》
【年(卷),期】2010(016)012
【摘要】大马洲水道为荆江典型的单一顺直微弯河段,三峡水库蓄水以来该河段局部区域发生一定调整,航道条件也有向不利方向转化的趋势.根据三峡水库蓄水前后的水文及地形资料分析表明,该河段近期内将不会发生大的河势变化,主要表现为局部区域滩槽格局的调整;汛末退水加快,枯期流量有所增加,对滩槽的稳定性构成影响;未来一段时期河道滩槽变化将继续呈现滩冲槽淤的规律,河道沿程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展宽,河床将向较宽平的"U"河道发展,过渡段主流摆动幅度和频率都将增大;航道条件虽然从长期来看有逐渐向好的趋势,但期间局部航道条件也将不稳定甚至恶化.【总页数】4页(P1335-1338)
【作者】韩向东;渠庚
【作者单位】长江科学院,武汉,430010;长江科学院,武汉,43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1.1
【相关文献】
1.大马洲水道演变特点与丙寅洲守护方案研究 [J], 赵志舟;彭凯;高辰龙;曾涛;徐锐
2.长江下游牧鹅洲水道河床演变特征及航道条件分析 [J], 冯敏;游强强;岳克栋;徐果
3.三峡水库蓄水后关洲水道河床演变特征及航道条件变化 [J], 游强强;徐果;赵德玉;谢卫;关永熙
4.三峡蓄水后芦家河水道沙泓进口浅滩演变特征及其对航道条件的影响 [J], 游强强;刘洪春;徐果;张伟
5.长江中游大马洲水道河床演变特性及趋势预测 [J], 李赟; 许乐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峡水库运用后长江中游河漫滩演变趋势分析

三峡水库运用后长江中游河漫滩演变趋势分析

三峡水库运用后长江中游河漫滩演变趋势分析
李明;周成成;夏楷;章广越
【期刊名称】《泥沙研究》
【年(卷),期】2024(49)1
【摘要】长江中游历来是防洪重点,河漫滩的演变速率虽然相对缓慢,但新水沙条件下河漫滩的长期累积性变化值得关注。

以三峡水库175 m运行期长江中游多处典型河漫滩淹没特征流量的统计分析作为基础,量化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径流过程在河漫滩淹没特性方面的变化,结合滩面植物对季节性水文波动淹没耐受能力的分析,指出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径流过程变化造成的季节性淹没不足以阻断滩面植物的生长发育。

由于一系列涉水工程的控制作用,长江中游河漫滩的横向变形受到了极大的抑制,但在滩面植被缓流滞沙效应下,长江中游河漫滩总体仍呈现缓慢淤高的长期趋势。

【总页数】7页(P31-37)
【作者】李明;周成成;夏楷;章广越
【作者单位】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7.5
【相关文献】
1.三峡水库调蓄后长江中游径流演变趋势分析
2.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界牌河段河床演变特性分析
3.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长江中游河道演变初步研究
4.三峡水库运用后长江中游河床冲淤调整特征流量变化对比研究
5.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游沙市河段演变与治理思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武汉河段(下段)河道演变分析

长江武汉河段(下段)河道演变分析

长江武汉河段(下段)河道演变分析【摘要】本文根据实测水文河道资料,分析了武汉河段(下段)河势的近期演变。

通过深泓平面变化、纵向变化、洲滩变化、河床形态变化、冲淤变化等几个方面分析,得出结论:综合历史变迁和近期河床演变过程,在上游来水来沙及边界条件不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本河段仍将保持现有河势;受三峡工程蓄水影响,一定时期内本河段河床可能发生冲刷。

受两岸节点以及防洪工程等边界条件制约,河段河型将维持较长时间,总的河势格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关键词】武汉河段;河道演变;水文河道资料1 概况长江武汉河段上起武汉市汉南区纱帽山,下迄新洲区阳逻镇,全长70.3km。

其中纱帽山至龟山为顺直分汊河段,长约35km;龟山至阳逻为微弯分汊河段,长约35.3km;武汉长江大桥以下1.8km左岸有汉江入汇,入汇口以下是汉口边滩;距武汉长江大桥以下7.0km处建有长江二桥,再向下游是天兴洲及其分汊河段,其中右汊南岸有青山边滩,1998年大洪水后边滩消失。

武汉河段中段有龟、蛇二山锁江,下段有青山、阳逻十里山以及白浒山等天然节点控制。

主流自沌口走白沙洲左汊,过龟、蛇山节点,沿武昌深槽下行,平顺进入天兴洲右汊,其左、右汊在洲尾水口附近汇合后,经左岸阳逻下行至龙口折向右岸,然后沿右岸进入牧鹅洲水道。

图1.1 为武汉河段(下段)河势图。

图1 武汉河段(下段)河势图2 深泓平面变化本文将该河段分成三段进行分析,一是三十七码头至天兴洲洲头段,该段历年深泓线偏靠右岸,平面摆动较小,但是深泓线分汊点及过渡段深泓线的变化较大,其变化规律与天兴洲洲头的淤积发展或冲刷回缩相关,随着天兴洲洲头护岸工程的逐步完成,加强了对河势的控制,洲头部位河床冲淤变化较小,左右汊分汊点位置基本稳定在丹水池附近。

二是天兴洲分汊段,天兴洲左汊系弯曲汊道,历史上处于主汊地位,目前为支汊。

左汊深泓线自进口至出口紧贴左岸,符合弯道水流运动规律,近四十年来左汊淤积萎缩,河床升高,原有的深槽淤积成为浅段,流路不集中,导致深泓线的局部摆动。

三峡水库运行后汉口—九江河段水位变化特征及成因

三峡水库运行后汉口—九江河段水位变化特征及成因

三峡水库运行后汉口—九江河段水位变化特征及成因章广越;谈广鸣;张为;李明;尹志;李清韬【期刊名称】《水科学进展》【年(卷),期】2024(35)1【摘要】大型水库的修建引起坝下游的水位调整,进而对河势、航运、防洪及生态等产生显著影响。

为探究汉口—九江河段水位变化特征及成因,采用M-K分析法分析1988—2022年汉口、黄石港和九江站的水位变化趋势,并使用基于距平残差的水位变幅分析方法和一维水动力模型,分析河道冲淤、下游水位和阻力变化对不同特征流量下水位变化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①三峡成库前,除九江站枯水位呈显著性下降趋势,各级流量下的水位均没有显著性变化趋势。

②三峡成库后,九江站的水位变化趋势与建库前相同;汉口站、黄石港站在12000 m^(3)/s和20000m^(3)/s下的水位呈显著性下降趋势,12000 m^(3)/s时降幅分别为0.072、0.045 m/a,20000 m^(3)/s时降幅分别为0.048、0.027 m/a;水位变化的临界转换流量约为30000 m^(3)/s,在该流量附近水位未出现明显变化;当流量大于30000 m^(3)/s时,水位呈非显著性上升趋势,45000 m^(3)/s下的升幅分别为0.037、0.049 m/a。

③临界转换流量以下水位下降的主导作用为河道冲刷,临界流量附近的水位未出现明显变化源于阻力增大作用接近抵消了河道冲刷的影响,临界转换流量以上的水位上升源于阻力增大作用更加明显,个别年份的洪水位上升显著源于下游水位顶托作用明显。

【总页数】13页(P85-97)【作者】章广越;谈广鸣;张为;李明;尹志;李清韬【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智慧水文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1.4【相关文献】1.三峡水库运行后朝天门河段水流特性变化分析2.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洪、枯水位变化特征3.三峡建库后沙市—汉口河段悬移质分组冲淤变化规律4.三峡大坝高水位运行后储奇门河段水流特性变化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峡水库运行下长江中游典型河段水情变化及趋势预测

三峡水库运行下长江中游典型河段水情变化及趋势预测

三峡水库运行下长江中游典型河段水情变化及趋势预测李景保;谷佳慧;代稳;吕殿青;刘雯【期刊名称】《冰川冻土》【年(卷),期】2016(38)5【摘要】以1983—2014年长江中游5个水文站实测水文资料为依据,利用Morlet小波和ARIMA模型等方法,系统分析了三峡水库运行下长江中游典型河段水情变化特征及其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典型河段流量年际变化不显著,年内月分配较明显的趋于均匀化,这是气候波动与以三峡水库为标志的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长江中游典型河段径流变化以18~26a、8~13a的周期变化较为明显,周期中心分别为22a和12a,并存在更小尺度的周期,三峡水库的运行对典型河段径流大尺度的变化周期影响微弱,对小尺度的变化周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总体上,2014年以后典型河段流量将偏丰,并持续若干年.其中枝城站流量将在2014年以后一段时期呈增大趋势,由偏枯期转为偏丰期,大致持续到2017年;沙市、监利、城陵矶、螺山站流量在2011年由偏枯期转入偏丰期之后,一直呈增大趋势,将于2016年左右达到最大值,之后呈减小趋势,但仍将处于偏丰期,大约持续到2018年.【总页数】12页(P1373-1384)【作者】李景保;谷佳慧;代稳;吕殿青;刘雯【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3.1【相关文献】1.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下游典型分汊浅滩河段演变趋势预测2.长江中游界牌河段过渡段航槽近期变化及趋势预测3.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洪、枯水位变化特征4.三峡工程运行前后长江中游河段水质变化模拟5.三峡工程运行前后的长江中游河段冲淤变化(1975-2017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5年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 长江科学院院报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 ㊀㊀
有汉江、 朱家河及新河入汇; 河段进口由龟、 蛇二山 0 0m , 为本河段最窄处, 河道出口受 控制, 江面宽 11 左岸十里长山与右岸青山制约 ( 图1 ) 。6 0多年来, 武汉河段实施了大量的整治工程, 包括天兴洲青山 夹右岸的护岸工程、 汉江与长江汇流段的左岸龙王 庙段除险加固工程、 天兴洲洲头的守护工程、 长江重 要提防隐蔽工程武汉河段护岸加固工程及江滩的整
6 ] 航运的影响; 陈泽方等 [ 根据武汉河段 1 9 8 6 —2 0 0 2
年河道地形资料, 分析了河道深泓、 洲滩和冲淤变化 等。综上所述, 以往围绕武汉河段的演变与治理开 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在水 沙过程与汊道演变相互作用机制, 尤其是来沙大幅 度减少后对分汊河道演变的影响等方面研究不够。 本文以武汉河段天兴洲汊道段为例, 利用原型 观测资料, 分析了分汊河段的水沙过程与河床演变 相互作用机制, 探讨了分汊河道河床演变对来水来 沙过程变化的响应机制, 预估了演变趋势。
项目 冻结吴淞基面水位 / m 统计年份区间 1 9 5 2 —2 0 0 2 —2 0 1 2 2 0 0 3 1 9 5 2 —2 0 0 2 2 0 0 3 —2 0 1 2 1 9 5 2 —2 0 0 2 2 0 0 3 —2 0 1 2 1 9 5 4 —2 0 0 2 2 0 0 3 —2 0 1 2 1 9 5 4 —2 0 0 2 2 0 0 3 —2 0 1 2 1 9 8 7 —2 0 0 2 2 0 0 3 —2 0 1 2 多年平均值 1 9 . 1 0 1 8 . 7 2 2 26 0 0 2 12 0 0 71 3 1 66 9 0 3 . 9 8 1 . 1 4 0 . 5 6 5 0 . 1 7 1 0 . 0 1 0 0 . 0 1 4 最大值 数值 2 9 . 7 3 2 7 . 3 1 7 61 0 0 6 04 0 0 1 01 3 0 74 7 2 5 . 7 9 1 . 7 4 4 . 4 2 1 . 3 7 0 . 0 1 9 日期 1 9 5 4- 0 8- 1 8 2 0 1 0- 0 7- 3 0 1 9 5 4- 0 8- 1 8 2 0 0 3- 0 7- 1 4 1 9 5 4年 2 0 1 0年 1 9 6 4年 2 0 0 5年 1 9 7 5- 0 8- 1 4 2 0 0 4- 0 9- 1 2 2 0 0 4年 数值 1 1 . 7 0 1 3 . 5 4 48 3 0 72 8 0 56 7 0 53 4 1 2 . 3 3 0 . 5 7 6 0 . 0 3 6 0 . 0 2 4 0 . 0 0 7 最小值 日期 1 9 6 1- 0 2- 0 5 2 0 0 4- 0 2- 2 6 1 9 6 5- 0 2- 0 7 2 0 0 4- 0 2- 2 6 1 9 7 2年 2 0 0 6年 1 9 9 4年 2 0 0 6年 1 9 5 4- 0 8- 2 7 2 0 0 9- 0 1- 2 8 1 9 9 1年
2 ㊀研究河段的基本情况
2 . 1 ㊀河段边界条件 武汉天兴洲分汊河段位于武汉河段的下段, 自 武汉长江大桥至阳逻, 长约3 3 . 8k m 。天兴洲分河道 为左右两汊, 目前天兴洲左汊为支汊, 右汊为主汊。 该河段沿程有武昌深槽、 汉口边滩和青山边滩; 左岸
道的水力输沙特性, 认为流域的水文泥沙条件构成 的河道水力、 输沙特性是分汊河道形成的主导因素; 姚仕明等
图1 ㊀武汉天兴洲河段河势 F i g . 1 ㊀R i v e rr e g i meo f T i a n x i n g z h o ur e a c h i nWu h a nc i t y
变化表明三峡水库运用以来武汉河段悬移质已有所 粗化。武汉 河 段 上 段 床 沙 中 值 粒 径 由 1 9 9 9年 的 0 . 1 5 3m m 变为近几年 ( 2 0 0 3 —2 0 0 7年) 的0 . 1 7 7 0 . 1 8 3m m , 武汉河段下段床沙中值粒径由 1 9 9 8年 的0 . 1 0 2m m变 为 近 几 年 ( 2 0 0 3 —2 0 0 7 年 )的 0 . 1 2 9 0 . 1 5 6m m 。该变化表明三峡水库蓄水运用 以来武汉河段床沙也有粗化的迹象。 图 2为三峡水库运用前后汉口水文站月平均含 沙量与流量比值。从年内分配变化看, 1 —3月份三 峡水库蓄水后流量有所增加, 均增加 2 0 % 以上, 其 它月份流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其中减少幅度最
㊀ 第3 2 卷第8 期 ㊀㊀2015年 8月
长㊀江㊀科㊀学㊀院㊀院㊀报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g t z eR i v e rS c i e n t i f i c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V o l . 3 2 ㊀N o . 8 ㊀㊀ A u g .201 5 ㊀㊀ 2 0 1 5 , 3 2 ( 0 8 ) : 1- 8
减小幅度为6 9 . 7 %。 根据汉口水文站近年以来的资料统计, 汉口水 文站最高水位 2 9 . 7 3m , 最低水位 1 1 . 7 0m , 最大水 位变幅1 8 . 0 3m 。三峡水库运用前汉口站多年平均 水位约为1 9 . 1 0m , 三峡水库运用以来其平均水位有 所降低, 约为1 8 . 7 2m 。 尽管三峡水库运用以来武汉河段的来沙总量有 所减少, 但悬移质多年平均中值粒径略有增加。三 峡水 库 蓄 水 前 悬 移 质 多 年 平 均 中 值 粒 径 由 0 . 0 1 0m m 增为三峡水库运用以来的0 . 0 1 4m m 。该
[ 2 ]
依据实测资料和数学模型, 分析了分汊
河道进口段的水沙运动及输沙特性以及对汊道演变 的影响, 基于平衡输沙原理, 得出了分流分沙变化对
收稿日期: 2 0 1 4 - 0 2 - 1 6 ; 修回日期: 2 0 1 4 - 0 6 - 1 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1 3 7 9 0 1 8 , 1 3 3 9 0 0 1 , 5 1 1 0 9 1 6 7 ) 作者简介: 王㊀博( 1 9 8 8 - ) , 女, 吉林松原人, 助理工程师, 硕士, 主要从事河流动力学研究, ( 电话) 1 8 5 1 0 1 4 4 8 8 6 ( 电子信箱) w a n g b o 8 8 1 0 0 8 @ 1 6 3 . c o m 。 通讯作者: 姚仕明( 1 9 7 4 - ) , 男, 安徽庐江人,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博士, 从事江湖演变与治理研究, ( 电话) 0 2 7 - 8 2 9 2 7 4 9 0 ( 电子信箱) y z h s h y m q @1 6 3 . c o m 。
3 - 1 流量 / ( m ·s )
3 径流量 / 亿m
年输沙量 / 亿t
年均含沙量 / ( k g ·m-3)
年均中值粒径 / m m
第 8期
王㊀博 等㊀三峡水库运用后武汉天兴洲分汊河段演变规律及趋势

图2 ㊀三峡水库运用前后汉口水文站月平均含沙量 与流量对比值 F i g . 2 ㊀C h a n g e s o f a v e r a g emo n t h l yf l o wa n ds e d i me n t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a t H a n k o us t a t i o nb e f o r ea n da f t e r t h eo p e r a t i o no f T h r e eG o r g e s R e s e r v o i r
1 ] 过较多研究。余文畴 [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分汊河
与河道地形资料, 分析了武汉河段的来水来沙与河 道演变特性, 认为河势的变化是武汉河段演变的根
4 - 5 ] 本原因; 卢金友等 [ 对武汉河段的整治问题进行
了研究, 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分析论证了单一河道和 分汊河道 2个整治工程方案实施后对河势、 防洪及
3 大发生在 1 0月份, 减少量约为 71 0 0m / s , 减小百
该河段由于沿江两岸受节点控制和洲头守护及 护岸工程的实施, 自2 0世纪 7 0年代至今, 河道边界 条件基本稳定。本文是基于现有河道边界条件, 通 过原型观测资料分析水沙变化条件下该河段滩槽演 变规律及趋势。 2 . 2 ㊀来水来沙条件 武汉天兴洲分汊河段有汉口水文站, 下面以汉 口水文站的统计资料来说明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前后 该河段水沙条件的主要变化特性。如表 1所示。 1 9 5 2 —2 0 0 2年) , 汉口站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前( 平均径流量为 71 3 1亿 m , 年均输沙量为3 . 9 8 亿t , 年均含沙量为0 . 5 6 5k g / m, 悬移质平均中值粒径为 0 . 0 1 0m m 。 三峡水库运用以来( 2 0 0 3 —2 0 1 2年) , 汉口站平
3 3
分比约为2 6 . 3 %。三峡水库蓄水前汉口站全年径流 量主要集中在汛期 5 —1 0月份, 汛期多年平均径流 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 3 . 2 %, 汛期月均径流量约占全 年1 2 . 2 %。三峡水库蓄水后径流量年内分配有所变 化, 汛期 5 —1 0月 份 的 径 流 量 占 全 年 的 比 例 为
表1 ㊀汉口站水文特征值统计( 1 9 5 2 —2 0 1 2年) T a b l e 1 ㊀S t a t i s t i c s o f h y d r o l o g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f r o m1 9 5 2t o 2 0 1 2a t H a n k o us t a t i o n
3 ] 分汊河道冲淤影响的关系式; 邱凤莲等 [ 利用水沙
1 ㊀研究背景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十分发育, 其演变关系到防 洪安全、 航道通畅、 岸线利用与保护等, 尤其是位于城 区的分汊河段沿程布设有众多的工业经济设施, 分汊 河道的演变关系到这些工业经济设施的正常运营。 以武汉天兴洲分汊河段为例, 汉口江滩综合治理、 河 道两岸的险工段与天兴洲洲头及右缘部分岸段的守 护, 基本限制了平滩河槽的平面变形, 但河道内的低 滩与中枯水河槽仍处于自然演变状态, 尤其是分汊河 道分流区的演变关系到左右汊的兴衰、 航道条件的好 坏、 涉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及局部河段的水生态环境 等, 加之三峡水库运用改变了水库下泄的水沙条件, 对其下游分汊河段的演变也会带来新的影响。因此, 开展水沙变化条件下分汊河道的演变规律及趋势研 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以往关于分汊河段的水沙运动及演变规律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