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二年级心理健康第十三课 分享带来快乐

合集下载

分享带来快乐(教学设计)-鄂教版心理健康二年级

分享带来快乐(教学设计)-鄂教版心理健康二年级

分享带来快乐(教学设计)-鄂教版心理健康二年级一、教学内容本课从鄂教版心理健康二年级教材中提炼出以下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分享的概念及其意义;2. 培养学生愿意与他人分享的意识;3. 引导学生学会分享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认识到分享是一种美德;2. 培养学生愿意与他人分享的心态;3. 引导学生掌握分享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激发学生分享的意愿;2. 教授学生分享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PPT;2. 故事书;3. 分享物品(如糖果、玩具等);4. 小组讨论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分享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分享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分享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分享是一种美德。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愿意与他人分享的事物,以及分享的方法和技巧。

4. 分享体验: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分享物品,尝试与他人分享,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分享的意义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分享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实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1. 分享的意义;2. 分享的方法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思考:今天上课学到了什么?自己有哪些收获?2. 请学生尝试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分享,并记录下分享的过程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对分享的意义理解程度如何?2. 学生是否愿意与他人分享?3. 学生掌握了分享的方法和技巧吗?4. 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5. 针对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改进?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分享的意义,培养学生愿意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并教授学生分享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分享带来快乐(教案)-鄂教版心理健康二年级

分享带来快乐(教案)-鄂教版心理健康二年级

分享带来快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享的概念和作用;2.学习分享的方法和技巧;3.提升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4.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快乐感。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分享分享是指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等与他人分享,让他人从中受益的行为。

分享能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互动和沟通,提高个人的自信心和快乐感。

2. 分享的作用分享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分享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激发学习兴趣:分享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传递;3.提高自信心:通过分享,能让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得到认可和肯定,提高自己的自信心;4.带来快乐:分享能够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3. 分享的方法和技巧分享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找到话题: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或者是听众的需求,找到一个适合的话题;2.抓住重点:分享时需要抓住重点,突出主题,注重表达的清晰和流畅;3.生动形象:为了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分享中需要使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和例子;4.引导思考:在分享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听众思考,让他们能够从中学到一些东西;5.总结归纳:分享结束后,要对讲述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让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4. 分享的实践在学校中,分享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来实践:1.课堂分享:老师可以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2.分享会:学生可以组织一些主题分享会,邀请同学和老师参加;3.作品展示:学生可以在班级或者学校举办作品展,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分享;4.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将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分享给其他人。

5. 分享的小结分享能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和带来快乐。

而分享的方法和技巧,需要善于找到话题,抓住重点,生动形象,引导思考和总结归纳。

分享可以通过课堂分享、分享会、作品展示和社会实践来实践。

二年级 第十三课 分享带来快乐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用精品教案)

二年级 第十三课 分享带来快乐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用精品教案)

第十三课分享带来快乐
【设计理念】
分享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活适应辅导的内容之一,分享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

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和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独享的时间比较多,如果不学会分享,孩子的健康成长将会遭遇诸多障碍!
本节课力图从认知、体验、应用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到:和同学们不仅可以分享物品,还可以分享想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可以分享物品,也可以分享想法。

情感目标: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行为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难点: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物品和想法。

【课前准备】
1.《小熊布迪》的故事音频或视频。

2.做“击鼓传花”游戏的道具。

3.教师提前布置学生从家里带一样自己心爱的物品。

4.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教学流程】。

13.分享带来快乐(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二年级上册

13.分享带来快乐(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二年级上册

分享带来快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认识到分享可以带来快乐。

2. 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关心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学会从分享中获取快乐。

二、教学内容1. 分享的概念与意义2. 分享的好处与价值3. 分享的技巧与方法4. 亲身体验分享的快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分享的意义,学会分享。

难点: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的品质,提高分享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实物道具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分享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分享故事,引发学生对分享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分享的概念与意义,让学生明白分享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快乐。

3. 分享的好处:引导学生认识到分享可以带来友情、快乐、成长等价值。

4. 分享的方法与技巧:教授学生分享的方法与技巧,如主动分享、真诚分享、适时分享等。

5. 亲身体验: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

6. 分享的故事:讲述一些有关分享的经典故事,让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培养乐于分享的品质。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总结分享的意义与价值,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分享的概念与意义2. 分享的好处与价值3. 分享的方法与技巧4. 亲身体验分享的快乐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分享的感悟日记。

2.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一天中的快乐时光。

3. 观察身边的朋友,写一篇关于他们乐于分享的故事。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讨论、实践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分享的意义,学会分享。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从中获得快乐。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分享技巧,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分享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元的分享形式,让学生在分享中成长,体验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分享带来快乐

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分享带来快乐

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分享带来快乐教案主题:分享带来快乐适用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分享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的良好心态。

3. 帮助学生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分享?2. 为什么要分享?3. 分享的方式4. 分享的快乐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小组游戏道具3. 课堂绘本教学过程:Step1:Warm up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小小公益家”的游戏,让学生认识到分享的快乐和重要性。

游戏规则:1. 将课堂分成3-4组,每组10-15名学生。

2. 教师给每组一些小到不起眼的纸片和蘑菇糖等物品。

3. 时间为三分钟,每个小组要在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为他人制作小礼物。

4. 制作好的礼物放在教师指定的角落,并等候其他小组。

5. 制作完毕后,教师再分别让每个小组去寻找其他小组的礼物,并将其拿回原来的位置。

Step2:Presentation教师通过PPT介绍分享的概念和分享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到分享的积极作用。

教师给学生演示几个不同的分享方式,如分享文具、食物、玩具等,让学生体验分享的快乐。

Step3:Guided Practice教师让小组间进行互相分享,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礼物,然后让他们从其他小组中随机选出一组,将礼物赠送予其它小组。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分享时自己的感受,例如“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我看到了其他小组的喜悦。

”Step4:Application教师给学生讲故事或讲绘本,鼓励他们讲讲自己分享的经历。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二年级阶段的故事描述,引导学生感受到分享的力量及符合分享行为的乐趣。

Step5:Assessment让学生回答几个分享相关的问题,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例如,“为什么分享能带来快乐?既要从自己的角度考虑,也要从他人的角度考虑分享的好处。

”Conclusion本节课的主题是“分享带来快乐”,希望学生能够明确分享对个人的积极作用,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乐于分享并享受分享带来的快乐。

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十三课分享带来快乐

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十三课分享带来快乐

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十三课分享带来快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第十三课,是关于分享带来快乐的内容。

本课将通过多种途径,如故事、绘本、游戏等,帮助学生理解分享的含义,并感受分享给他人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与人交往,增进友谊关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分享的含义和重要性,理解分享可以带来快乐的感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锻炼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心、友善心、助人心和感恩心,培养学生善良、热爱生命和乐观向上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分享的含义和重要性,感受分享给他人带来的快乐。

难点:培养合作意识和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锻炼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1、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1)观看分享快乐视频,并激发学生对分享的好奇心。

(2)分小组讨论,谈谈什么让自己感到幸福快乐。

2、学习分享的含义和重要性(1)教师通过绘本、游戏等形式向学生阐述分享的含义和重要性。

(2)利用课外资料,呈现各种分享行为的案例,并与学生展开讨论。

3、分享会(1)学生表演个人才艺。

(2)学生自愿将自己的爱心、感恩、友爱心融入自己的分享行为中。

(3)同学互相欣赏,鼓励,分享自己感受和心得。

4、总结反思(1)让学生分享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教师针对本节课程的目标进行总结反思,并鼓励学生在日后生活中继续发扬分享精神。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具、绘本、游戏、课外资料、教师权威性论述、互动交流等。

六、教学评价评价体系:学生可视化自评、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家长反馈。

评价内容: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分享的含义和重要性,学生是否愿意在生活中积极分享自己的爱心、感恩、友爱等情感和行为。

评价学生是否与他人合作,是否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以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是否提升。

七、教学能力实现本教学方案可以实现由知识教授到能力培养,再到情感陶熔的教育模式。

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十三课分享带来快乐鄂科版

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十三课分享带来快乐鄂科版

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十三课分享带来快乐鄂科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分享的重要性,学会分享,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明确分享的定义,理解分享的意义。

2. 学会分享的方法,培养分享的习惯。

3. 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增强团队凝聚力。

教学内容1. 分享的定义与意义2. 分享的方法与技巧3. 分享的实践与体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分享的意义,学会分享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卡片2. 学具:彩色笔、剪刀、胶水、手工纸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分享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分享的定义、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分享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关于分享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分享的方法与技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 实践活动:组织一次分享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板书设计1. 分享带来快乐2. 副理解分享的意义,学会分享的方法3.分享的定义与意义分享的方法与技巧分享的实践与体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作业设计1. 创作一篇关于分享的作文,描述自己在生活中的一次分享经历。

2. 设计一个分享活动,包括活动目标、内容、过程等,并实施。

课后反思1. 学生对分享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明确分享的意义。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参与,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分享的重要性,学会分享,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案-13分享带来快乐|鄂科版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案-13分享带来快乐|鄂科版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13分享带来快乐|鄂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享的含义,懂得分享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主动分享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分享的概念:分享是指把自己喜欢的事物或快乐与他人一起享受的行为。

2. 分享的重要性:分享可以增进友谊,提高幸福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3. 分享的方式:物质分享、情感分享、经验分享等。

4. 分享的技巧:如何主动分享、如何接受分享、如何表达感谢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享的含义,学会主动分享。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享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故事书、卡片等。

2.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案例,引起学生对分享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分享的含义、重要性、方式及技巧。

3.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5. 课后作业:布置与分享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分享带来快乐2. 主体部分:分享的含义、重要性、方式及技巧。

3. 配图:与分享相关的图片,如手拉手、礼物等。

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篇关于分享的短文或日记。

2. 画一幅关于分享的图画,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

3. 与家人或朋友分享一件自己喜欢的事物,记录分享的过程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本教案旨在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严谨的用词、流畅的段落衔接,培养学生主动分享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使他们成为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优秀少年。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分享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能否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为。

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精心策划,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1. 导入2. 新课内容在新课内容部分,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分享的含义、重要性、方式及技巧。

分享带来快乐(说课稿)-鄂教版心理健康二年级

分享带来快乐(说课稿)-鄂教版心理健康二年级

分享带来快乐(说课稿)-鄂教版心理健康二年级一、教材概述本次心理健康课的教材为鄂教版心理健康二年级。

本单元的主题是“分享带来快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分享的意义,学会分享,从中体验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1.了解分享的意义;2.学会分享,不断提高分享的频率和质量;3.从分享中体验到快乐。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道分享的好处;2.学会分享,提高分享的频率和质量;3.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安排如下:1.导入环节(5分钟)–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分享给别人带来的欢乐;–提问:你们平时喜欢分享什么?分享过一些什么事情?分享的意义是什么?2.课堂讲解(15分钟)–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分享的意义,从合作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分享;–带领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合作的体验;–引入“每天分享一件好事”的活动,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好事。

3.分享活动(20分钟)–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不同的分享活动,如乐捐、捡垃圾等;–将班级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出一项活动进行分享,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参与其中。

4.总结归纳(5分钟)–要求学生做一个小结,回答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反复强调分享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感受到分享带来的欢乐。

四、教学手段本次课程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视频;2.课堂讲解;3.分享活动。

五、教学方式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导播式教学;2.学生小组合作;3.课内分享。

六、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提高教学效果:1.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2.注意师生互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和分享的方法;3.培养学生分享的意识,不断提高分享的频率和质量;4.注意班级管理,在分享活动中使同学之间相互鼓励和支持。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分享的意义,学会分享,并从中体验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三课分享带来快乐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三课分享带来快乐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三课分享带来快乐快乐是每个人都追求的情感状态,而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快乐的能力尤为重要。

因此,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快乐感受和分享快乐的能力。

第十三课将重点介绍分享带来快乐的重要性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分享的价值,并学会与他人分享积极快乐的经验。

分享带来快乐的重要性分享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它可以将我们内心深处的喜悦、幸福和愉悦与他人分享。

通过分享,我们不仅能够让他人感受到我们的快乐,还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支持,从而加深我们的快乐体验。

首先,分享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加强。

当我们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时,他人会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善意。

这种积极的互动可以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增强友谊和信任。

其次,分享可以扩大快乐的范围和持久性。

通过分享快乐的经验,我们将快乐变成了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情绪,能够影响他人,甚至是整个社区。

当我们分享快乐时,我们不仅自己感到快乐,还能够看到他人因我们的分享而快乐,这会进一步加深我们的快乐体验。

第三,分享可以提高自我幸福感和自尊心。

当我们与他人分享快乐时,他人的赞赏和鼓励会给我们带来满足感和自豪感。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意识到自己具有能够令他人快乐的能力,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和自尊心。

分享快乐的方法要让学生体验到分享带来的快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和启发。

首先,学生需要明白分享的内涵和价值。

他们应该了解到分享是一种乐于助人和关爱他人的表达方式,分享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快乐,还能够影响他人的情绪。

教师可以通过共享自己的快乐经验,引发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明白到分享可以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多么大的快乐。

其次,学生需要学会欣赏他人的快乐。

在学校环境中,教师可以设立分享快乐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分享他们近期的快乐事情。

同时,其他学生也应该学会倾听和欣赏他人的快乐经历,给予真诚的赞美和鼓励。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体验到分享快乐的互动过程,进而懂得了解他人的快乐也是一种乐趣。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案-13分享带来快乐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案-13分享带来快乐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案-13分享带来快乐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享的概念。

2.认识分享的意义。

3.学会与他人分享。

4.增强心理健康。

二、教学内容1.认识分享。

2.分享带来快乐。

3.学会与他人分享。

三、教学过程1.导入: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和朋友分享过心中的快乐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下分享的好处。

2.分享时间:请小朋友们分享最近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有哪些分享的经历,让大家感受一下分享的乐趣。

3.分享的概念:请大家认真听老师讲解分享的概念。

4.分享带来快乐:请阅读故事《小蝴蝶的快乐之旅》,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5.学会与他人分享: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觉得值得分享的经历或者事物,并讲述分享的感受。

6.小结:分享可以传递快乐,也可以获得快乐。

四、教学方法1.故事教学法。

2.讨论交流法。

3.角色扮演法。

4.歌曲欣赏法。

五、教学资源1.《小蝴蝶的快乐之旅》。

2.有关分享的图片和视频。

3.自己觉得值得分享的物品或者事物。

六、教学评价1.在分享时间中能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经历。

2.对分享的概念、意义有初步理解。

3.了解与他人分享的方法和技巧。

4.有了分享的意识,积极向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成功。

七、教学体会分享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习惯。

通过分享,可以传递快乐,让自己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教学过程中,小朋友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和热情,希望他们能将分享这种美好的品质带入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和他人一起分享所有可分享的快乐。

八、课堂延伸1.游戏环节:请大家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来参加游戏。

游戏规则是,每位代表要将自己手中的一张卡片与对面代表交换,但是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卡片。

通过这个游戏,旨在让小朋友们体会到分享的乐趣和快乐,也可以锻炼孩子们的逻辑和思维能力。

2.绘画活动:请小朋友们用画笔或颜色笔画出自己喜欢的事物,并将画作与同桌分享。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小朋友们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也可以锻炼孩子们对色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分享带来快乐全国通用

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分享带来快乐全国通用

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分享带来快乐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知道分享可以带来快乐。

2. 培养学生主动分享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分享的意义:分享可以带来快乐,增进友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 分享的方式:物质分享、精神分享、时间分享等。

3. 分享的技巧:如何主动分享,如何邀请他人分享,如何接受他人的分享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学会分享的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主动分享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故事书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分享的思考。

2. 新课内容:讲解分享的意义、方式、技巧等。

3. 活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实践活动,如制作分享卡片、分享小礼物等。

六、板书设计1. 分享带来快乐2. 内容:分享的意义分享的方式分享的技巧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2. 让学生制作一张分享卡片,送给自己的朋友或家人。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分享的意义、方式、技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合作、沟通、创新等。

3. 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适用性,是否需要调整。

4.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分享意义的理解、分享技巧的掌握以及分享习惯的培养。

一个合理、有效的教学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至关重要。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环节二、新课内容在新课内容环节,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分享的意义、方式、技巧等。

要让学生明白分享可以带来快乐,增进友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年级心理健康导学案- 13分享带来快乐 |鄂科版

二年级心理健康导学案- 13分享带来快乐 |鄂科版

二年级心理健康导学案——13分享带来快乐一、导言分享作为一种社交行为,不仅能够增强人际关系,促进交流,还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提升身体健康。

本次心理健康导学案旨在通过培养孩子分享的习惯,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的成长。

二、学习目标1.了解分享的含义和意义,掌握分享的方式方法;2.体验分享的快乐和成就感;3.学会用心思考、感恩、关爱他人。

三、学习重点•分享的内涵和要义;•分享的方式和方法;•感恩他人,关爱他人。

四、学习步骤步骤1: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分享的故事,如:小蝉对小草的帮助、小燕子给小孩子送来树果等,引导孩子了解分享的含义和意义,让他们感受到分享的力量和快乐。

步骤2:分享的方式和方法1.分享的方式:说、写、画、游戏等多种方式;2.分享的方法:分享自己的心得、经验、感受以及音乐、图片、视频等;3.分享的对象不仅可以是家人、朋友,也可以是老师、同学,甚至是陌生人。

步骤3:分享的例子和体验1.提供一些分享的例子,如:制作一份小礼物送给家人、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玩具、给陌生人帮忙、讲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等;2.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分享,让他们体验分享的快乐和成就感。

步骤4:感恩他人,关爱他人通过讲述一些感恩题材的故事,如:谢谢你,战疫一线的英雄、感恩妈妈的爱心等,让孩子了解感恩和关爱的重要性,让他们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学会珍惜和感恩,感恩他人、关爱他人。

五、拓展与提高通过以下方法拓展和提高孩子们的分享技能:1.建立分享习惯: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分享的习惯,如:分享自己的快乐、困难、感悟等;2.培养自信心: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让他们更容易和别人分享,也更容易接受别人的分享;3.学会倾听:让孩子学会倾听他人的分享,懂得给予反馈和鼓励,促进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

六、学习感悟通过这次分享的活动,孩子们学会了分享的重要性和做法,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和成就感,也培养了感恩、关爱他人的品质。

分享不仅是一种学习和交流的方式,更是一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保障。

分享带来快乐(教案)-鄂教版心理健康二年级

分享带来快乐(教案)-鄂教版心理健康二年级

分享带来快乐(教案)-鄂教版心理健康二年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认识到分享可以带来快乐。

2. 培养学生主动分享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分享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践行分享。

二、教学内容1. 分享的概念:分享是指将自己喜欢的事物、快乐的心情、成功的经验等与他人共同享受的行为。

2. 分享的意义:分享可以增进友谊,提高幸福感,促进个人成长。

3. 分享的方法与技巧:如何主动分享,如何选择分享的对象和时机,如何使分享更具吸引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学会分享的方法与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分享,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分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分享故事书籍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分享快乐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分享的概念、意义、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分享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分享的实践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分享融入日常生活,提高分享的效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分享的重要性。

6. 课后实践:布置一些与分享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分享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分享带来快乐2. 副鄂教版心理健康二年级3. 教学内容提纲:- 分享的概念- 分享的意义- 分享的方法与技巧4. 重点与难点提示5. 课后实践建议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篇关于分享的作文,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2. 绘制一幅关于分享的图画,要求色彩丰富,表达出分享的快乐氛围。

3. 搜集一些关于分享的名言警句,进行摘抄和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13分享带来快乐 |鄂科版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13分享带来快乐 |鄂科版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设计-分享带来快乐|鄂科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分享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分享,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

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分享的概念和意义。

2. 教育学生学会分享,尊重他人的感受。

3. 引导学生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分享,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分享的内涵,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分享的概念和意义。

2. 新课内容:讲解分享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分享不仅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也能让自己感到快乐。

通过实例和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尊重他人的感受。

3. 活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实践活动,如分组讨论、合作完成手工作品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引导他们认识到分享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

板书设计:分享带来快乐1. 分享的概念和意义2. 学会分享,尊重他人3. 分享的快乐体验4.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新知识,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

2. 让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准备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分享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分享,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分享,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发现有学生在分享过程中出现困难,教师要耐心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逐渐适应分享的过程。

第十三课 分享带来快乐

第十三课 分享带来快乐

第十三课分享带来快乐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寻找快乐,留住快乐,升华到创造快乐,并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行动去调节和保持快乐的情绪,提高对学习生活的认识。

2、愿意快乐地学习、生活,并愿意与大家分享快乐。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激励自己行为的能力,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活动过程:一、快乐总动员。

1、播放《幸福拍手歌》,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师生互相问好。

今天老师将与你们一起上一堂心理健康课——我成长,我快乐。

(出示课件)2、同学们,你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今天我将带着你们和在座的老师们一起坐上快乐大巴开始快乐之旅。

我们的目的地就是这个快乐岛。

(课件出示快乐大巴、快乐岛)3、快乐岛上盛产快乐,生活在快乐岛的人们别提有多惬意了,他们好像从来没有忧愁和烦恼,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笑意。

4、想去快乐岛吗?快乐岛上还有许多快乐在等着你们分享呢!二、心空观测台。

1、孩子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啦!为了给我们的旅途增添快乐的气氛,老师建议大家都来说说自己快乐的事情吧。

让快乐伴我们行!让学生写自己快乐的事,小组交流。

(放轻音乐)2、谁愿意和大家分享快乐,让一份快乐变成几十份快乐?(指名交流)3、出示课件:快乐是一杯热腾腾的牛奶;一份满意的答卷;一个会心的微笑;一首动听的乐曲;一声亲切的问候……小结:快乐无处不在。

以愉悦的心情看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三、聪明一休谷。

1、孩子们,我们继续前行吧!快乐岛是个取之不尽的宝岛。

据说,快乐岛上生活着一个快乐的老人,她有一根快乐魔棒。

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经历吧!(出示课件)讨论:(1)、不论是晴日,还是雨天,为什么老人都会发愁呢?(2)、你们猜,邻居说了什么话,老人就开怀大笑了?(3)、情境模拟表演。

(分别模拟不同年龄的邻居)(4)、原来老人的快乐魔棒就是——揭示:快乐的秘笈:换个角度看问题,会使你心情豁然开朗。

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分享带来快乐 全国通用

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分享带来快乐 全国通用

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分享带来快乐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知道分享可以带来快乐。

2. 培养学生主动分享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分享的意义:分享可以带来快乐,增进友谊,促进合作。

2. 分享的方法:主动分享,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3. 分享的实践: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极践行分享,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学会主动分享。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分享内化为自身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分享故事视频。

2. 学具:心情卡片、分享记录表、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分享故事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分享的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分享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主动分享。

3. 案例分析:分析分享的实践案例,让学生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践行分享。

5. 课堂小结:总结分享的意义、方法和实践,强调分享的重要性。

6. 课后实践:布置分享实践任务,让学生将分享内化为自身行为。

六、板书设计1. 分享带来快乐2. 目录:a. 分享的意义b. 分享的方法c. 分享的实践3. 重点内容:a. 分享的意义:带来快乐、增进友谊、促进合作b. 分享的方法:主动分享、关心他人、乐于助人c. 分享的实践: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践行分享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篇关于分享的作文,描述自己在分享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2. 绘制一幅分享主题的图画,展现分享的快乐场景。

3. 制定一份分享计划,包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何践行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过程是否顺畅。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分享的认识和体会,收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建议和意见。

3. 教学改进:根据课后反思和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课分享带来快乐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可以分享物品,也可以分享想法。
情感目标: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行为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分享的快乐。难点: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物品和想法。
【课前准备】
1.《小熊布迪》的故事音频或视频。2.做“击鼓传花”游戏的道具。
强化学生对分享的快乐的体验,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
活动四:花开满园
1.教师呈现要求:让学生将每天为大家分享或感受他人的分享时,就画下一片花瓣。
2.此环节可以课后完成,一周上交一次。
1.本环节的活动可以在课堂进行一部分,也可以课后进行。
2.本环节用时控制在5分钟以内。
3.教师提前布置学生从家里带一样自己心爱的物品。4.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教学流程】
环节
目标
操作
建议
观察岛
(活动一:《小熊布迪》的故事
1.教师讲故事:《小熊布迪》的故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音频或视频)。
2.故事讲完,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喜欢布迪还是莫扎特?为什么?
(二)神奇的圆
7.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在圆上简单添上几笔,让这个圆变成我们熟悉的物品。
8.学生完成后,分享自己的创意。
9.教师反馈:引导学生认识到除了分享彼此的物品之外,还可以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智慧。(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可以和同伴分享什么的问题。)
1.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巡视,观察学生的表情。
2.本环节重在激发学生对分享什么的思考。
3.请同学们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4.教师小结:“是啊,莫扎特懂得和同伴分享!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向莫扎特学习怎样和同伴分享,好吗?”导入本课课题。
1.此处教师可酌情改变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不超过5分钟。
活动营
(体验分享)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彼此之间不但可以分享物品,也可以分享知识和智慧,让学生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
活动二:
(一)我们的分享日
1.学生拿出从家里带来的自己心爱的物品,同桌之间彼此交流自己心爱的物品的经历。
2.学生交流,教师巡视、观察。
3.交流完毕,引导学生思考:别人分享自己心爱的物品的经历时,我们有什么感受呢?
4.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5.教师反馈:通过体验引导学生明白和同学分享自己心爱的物品很开心。
3.本环节用时控制在20分钟以内。
分享屋
(总结提升)
回归生活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三:击鼓传花
1.教师带领学生做“击鼓传花”的游戏,拿到花的同学分享一段自己的故事或喜欢的歌曲。
2.教师适当点评、反馈、补充。
1.教师点评时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分享和同学们的倾听状态。2.本环节用时不超过10分钟。
拓展园
(拓展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