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热胀冷缩》优质课教案2套
科学热胀冷缩教案
科学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热胀冷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了解热胀冷缩的应用领域。
3. 能够进行简单的热胀冷缩实验并观察现象。
4.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玻璃烧杯、热水壶、冷水壶、玻璃棒、水。
2. 实验材料:铝盖、玻璃纸、橡皮筋、塑料瓶。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利用多媒体资料或简短的故事引入热胀冷缩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知识讲解1. 向学生介绍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受冷时会收缩,这是因为物体的分子在受热后运动加剧,分子间的间距增大,导致物体体积变大。
2. 解释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铁轨的伸缩缝、桥梁的伸缩缝等。
Step 3:实验演示1. 进行热胀冷缩实验:将一根玻璃棒加热,观察其变化;然后将加热的玻璃棒放入冷水中,再次观察其变化。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结合知识讲解进行解释。
Step 4:巩固与拓展1. 让学生动手进行热胀冷缩实验,例如,将一个铝盖用橡皮筋固定在一个塑料瓶的口上,然后加热铝盖,观察实验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热胀冷缩现象与日常生活中哪些事物有关,为什么需要考虑热胀冷缩现象。
Step 5:小结与展望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应掌握的重点。
2. 展望下节课内容,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衔接。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能够观察到实验现象并正确解释。
2. 提问学生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以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一种与热胀冷缩现象相关的日常生活事例,并解释原理。
五、板书设计:知识讲解:- 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 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领域实验演示:- 玻璃棒的热胀冷缩实验巩固与拓展:- 学生动手进行热胀冷缩实验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热胀冷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并能够简单解释实验现象。
粤教版科学四上第4课《热胀冷缩》说课稿
粤教版科学四上第4课《热胀冷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科学四上第4课《热胀冷缩》是一节探究物质性质的科学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物质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引导学生探究热胀冷缩现象,理解物质的这一性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对一些细节问题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知道物质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质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热胀冷缩的内在原因,以及如何运用这一性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物质热胀冷缩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物质热胀冷缩的原因: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热胀冷缩的内在原因。
3.总结热胀冷缩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热胀冷缩的规律。
4.应用热胀冷缩的实例:让学生举例说明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热胀冷缩的概念和规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概念:物质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原因:分子间距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规律:物质热胀冷缩有一定的规律性•应用:生活中的实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操作、问题解答、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热胀冷缩科学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热胀冷缩科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1活动要求:1、通过观察和比较等形式,知道汽车的功用及外形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活动准备:几中常见车的图片及玩具汽车。
关键点:幼儿独立得观察和比较,并分析出不同的车有不同的功用。
活动环节:操作要点一、听各种车的声音让幼儿仔细听,辨别出几种不同的汽车(有消防车、救护车、警车和卡车等)二、观察比较1、出示自行车、消防车、警车、洒水车,让幼儿观察这些车的构造,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样的?2、小结:这些车都有圆圆的车轮。
消防车和警车的叫声不一样,消防车是红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专门用来救火的。
警车上白色的,专门用来抓坏人的。
洒水车有水箱,用来清洁马路的。
3、说说这些车的功用,知道每种车都有不同的功用,所以有不同的名字。
4、观察这些车的车轮,知道不一样的车车轮数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有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六个等。
三、说说你还看见过哪种车幼儿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车,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多,并能说出它们的功用。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热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体)等。
教学导入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的温度计,提问:你们想自己有一支温度计吗?2.教师介绍伽利略和雷伊发明的温度计。
3.这两种温度计利用了空气与液体的什么性质?让我们来研究吧!一.活动自制“液体温度计”1.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
(1.)出示器材: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热》第4课的内容,是在《冷与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三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证明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进而得出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每个学生对物体的受热或遇冷后会发生变化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
虽然生活中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但我们的学生并不一定有注意到。
而这恰好是吸引学生的地方,因为他们会更好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固体、液体、气体在一般情况下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相关应用。
2、过程和方法:尝试用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与同学交流并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愉快,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固体、液体、气体在一般情况下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启发寻找探究空气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硬币、烧杯、热水、冷水、塑料瓶、气球、塑料球、铁环、带吸管的密封玻璃瓶。
学生材料:实验记录单、烧杯、热水、冷水、塑料瓶、气球、抹布、塑料球、铁环、带吸管的密封玻璃瓶。
【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驱动探究任务。
1、神奇的小魔术——舞动中的硬币。
(师做硬币跳舞的实验)2、提出问题:看到这个现象,你有什么想问的吗?——为什么热水能使硬币跳舞?3、质疑:谁能告诉他为什么?引出:空气受热后会发生变化吗?4、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及对比实验,明确瘪乒乓球鼓起来不是外壳受热膨胀,确定活动的方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其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二、根据实验器材,各组设计实验。
1、捕捉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你能想办法把空气装起来吗?用什么容器?怎样密封容器?2、对比实验:怎样使空气受热受冷呢?3、观察方法:空气是看不见的,我们要通过观察什么来发现空气体积是不是有变化呢?用气球可以吗?学生讨论。
小学科学《热胀冷缩》教案,反思
小学科学《热胀冷缩》教案,反思
《热胀冷缩》教案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热胀冷缩》一课。
二、教材分析:
物体受热以后会发生各种变化,这是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
本节内容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展开调查,看看物体在受热和遇冷以后会发生什幺变化。
本课从常见的水、空气和玻璃杯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中引导学生去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兴趣。
三、知识经验和教法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受热和遇冷后会发生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虽然物体的热胀冷缩是人们生活、生产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但对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即使见过类似的现象,也不能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这些现象。
所以,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并辅助于发现法、演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而学生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指导学生通过眼、脑、手、口多种器官对实验现象进行有意识的认识、分析、探究,找到科学的解释。
四、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能力培养目标:
(1)在学生研究水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基础上能作出判断:固体和气体有没有这种性质。
(2)能够设计实验证明固体和气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知识与技能:。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通用3篇)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通用3篇)热胀冷缩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热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体)等。
教学导入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的温度计,提问:你们想自己有一支温度计吗?2.教师介绍伽利略和雷伊发明的温度计。
3.这两种温度计利用了空气与液体的什么性质?让我们来研究吧!一.活动自制“液体温度计”1.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
(1.)出示器材: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
(2.)要求:聪明的同学们,能否利用这些器材和以学的知识讨论这怎样来制作“液体温度计”?(3.)小组讨论制作方法。
(4.)制作“液体温度计”,对于学生作品,教师组织进行评价。
2.观察自制“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2.)对学生的实验、记录、描述提出要求并予以方法上的指导。
(3.)学生观察。
(4.)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3.研究不同液体制作的“温度计” 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2.)预测: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3.)方法指导。
(4.)学生观察。
4.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1.)实验中,几种“温度计”发生了哪些共同的变化?(2.)引起变化的实验条件是什么?(3.)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4.)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学生解释自制“温度计”的原理。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经历对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学知识1.知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准备一.教学导入1.复习: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粤教科技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热胀冷缩》教案
粤教科技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热胀冷缩》教案
粤教科技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热胀冷缩》教案
一、教学目标和功能要求。
1、通过实验,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
2、能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
3、了解在生产生活中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
4、能够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完成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二、教学重点:
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四、教学用具:
乒乓球、热水、冷水、杯子、烧瓶、气球、钢球、酒精灯、火柴、铁环圈。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大家设法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可以吗?
师:(出示3 个踩瘪了的乒乓球)谁能帮我使这3 个踩瘪了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用什幺法子?请先说说打算。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二、鼓起来的乒乓球。
小学 科学 粤教版 四年级上册《热胀冷缩》教学课件
(一)液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猜想: 液体会不会热胀冷缩?
(一)液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方案:
1、检查瓶子里面的液体的液面高度,并在吸管 上划上横线作标记。
2、将装有液体的瓶子放到热水中加热一分钟, 观察液体液面有没有变化。
3、将装有液体的瓶子放到冷水中,观察 液体液面高度有没有变化。
(一)液体热胀冷缩实验
瓶子里面的气体封住, 2、将装满空气的瓶子放到热水中加热一分钟,
观察气球有没有变化。 3、将装满空气的瓶子放到冷水中,观察气球有
没有变化。
(二)气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汇报:
我们发现:当将装有空气的密封瓶子 先放到热水中时,发现气球 再放到冷水中时,发现气球 通过实验,我们认为:气体(会、不会)热(
)冷(
, , )。
(三)固体热胀冷缩实验
(三)固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汇报: 我们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和现场实验演示,认识
到:固体(会、不会)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对于“热胀冷缩”实验,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实验汇报:
我们小组用装有
(水或油)的瓶子进行液体热胀冷缩实验,
当我们先将瓶子放到热水中时,发现
,
当我们再将瓶子放到冷水中时,发现
,
通过实验,我们认为:液体(会、不会)热( )冷( )。
(二)气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猜想: 气体会不会热胀冷缩?
(二)气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方案: 1、将瓶子的盖子拧紧,将气球套在盖子上,将
情境导入 “魔术”表演:(请注意认真观察)
1、瓶子吞蛋 2、瓶子吹气球 看完“魔术”表演,你会提出什么 问题?
热胀冷缩
液体 气体 固体
释题
实验要求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热胀冷缩》优质课教案2套.docx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学资源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热》第4课的内容, 是在《冷与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三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证明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进而得出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每个学生对物体的受热或遇冷后会发生变化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
虽然生活中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但我们的学生并不一定有注意到。
而这恰好是吸引学生的地方,因为他们会更好奇。
3、教学方式的分析“热胀冷缩”属于探究实验性的活动,但刚上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等来看,这个活动并不适合大步子教学。
由于在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验证性活动比较多,而对探究实验性活动在三年级下册《物体与材料》单元有了涉及,但学生还是很生疏,为此,本课采用演示法、实验法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设计理念1、注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围绕重点展开探究实验活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这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学生未必会留意到这种现象,也就说学生对这方面是陌生的。
为此根据实验难度的不同,设计时安排这么几个循序渐进的活动:①教师演示液体热胀冷缩,学生再进行模仿实验。
②学生根据书本上的提示,完成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③选择桌面上的材料,进行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④回顾导入时的现象。
2、引导学生从相同现象的观察中进行抽象,实现认识上的跨越。
在学生学习本课前,他们对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不是很了解。
因此,在进行液体的实验后就要对这种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提出他们的共同点,即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然后再围绕固体、气体进行探究实验。
三、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
2、能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
3、能够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完成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四、教学重、难点:了解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
【新版】粤教科技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热胀冷缩》【创新教案】
《热胀冷缩》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固体、液体、气体在一般情况下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2.学习对比的方法。
3.学习用对比、分析、归纳的方法去认识物体的热胀冷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2.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做好几个对比性的观察实验,从而理解固体、液体、气体在一般情况下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玻璃杯若干、盛水器、热水、冰水、烧杯、烧瓶、小试管,红墨水、透明塑料吸管、带孔的橡皮塞、白纸、双面胶、铅笔、剪刀、气球、水槽、课件、实验记录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在体育馆里面,彬彬和波波正在打乒乓球,波波发现乒乓球瘪了,不能用了,而彬彬认为把它放到热水里,它就能鼓起来。
贝贝认为这样能行吗?2.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情况说一说。
3.结合学生的回答,提出本课的探究活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活动一:杯子的热胀冷缩1.谈话:把热水倒进叠在一起的杯子里,猜一猜杯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2.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来回答。
3.教师小结评价。
要知道刚才的同学们猜想对不对,可以通过什么来验证?(实验)4.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提示:注意安全)5.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6.谈话:从刚才同学们做实验知道倒入热水后,杯子不能拉开。
如果过一会儿倒掉热水,再将冰水倒入上面的杯子里,过一会儿,轻轻拉一拉,会出现什么现象?7.学生分组实验。
8.汇报实验结果。
9.讨论:倒入热水后,杯子不能拉开的原因是什么?倒入冰水后,杯子能拉开的原因又是什么?活动二:会升降的水柱1.谈话:冷热使杯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它会不会使水也发生变化呢?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5.小组讨论:为什么吸管里的液面会在热水中能上升,在冷水中会下降?6.展示交流,教师小结评价。
【教育资料】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 热胀冷缩教案粤教版学习专用
《4 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完成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二、教学重点了解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
三、教学难点将热胀冷缩的知识联系生活。
四、教学准备准备8组材料,每组材料有3个篮筐,每个篮筐对应一种实验。
篮筐一有烧杯,热水和冰水,小试管2根,红墨水,透明塑料吸管2根,带孔的橡皮塞;篮筐二有2个玻璃杯,热水,冰水;篮筐三有瘪乒乓球,烧瓶,气球,烧杯,肥皂水,冰水,热水。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修路工人用电锯在水泥路面锯开一条缝,再往那条缝里灌入沥青。
电脑屏幕出现2幅图——左边的图是一块水泥地胀裂了;右边的图是学校教学楼中间的缝师:你们平时有留意水泥工路面上有一条条沥青吗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修路工人要锯开一条缝,往缝里灌入沥青呢(生猜测)看来有些同学学习习惯很好,课前预习了,知道热胀冷缩这个词。
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实验,一起去探究热胀冷缩这种现象!(板书课题)(二)进入新课1、教学"会升降的水柱"。
师:同学们,你们有见过喷泉吗生:见过,去旅游时见过。
(课件出示喷泉图)。
师:那你们见过彩色喷泉吗(学生面面相觑)师:好,现在老师给大家做一个彩色喷泉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步骤:(1)在小试管内装入红墨水。
(2)把带孔的橡皮塞塞在试管口,插入吸管,吸管只露出橡皮塞外一点点。
(3)把烧瓶放入烧杯中。
(4)在试管上浇热水。
(5)彩色喷泉喷出来了!(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学生下一步的动手操作做出示范。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请组长出来领实验材料做实验,要注意实验步骤和小心热水!别烫着!学生动手实验。
师巡视,给与指导和帮助师:很多同学的实验都成功了,出现了彩色喷泉。
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现象生1:是热水的作用。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及反思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科学四年级上册《热胀冷缩》是学生们的身体时刻能感受到的,和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本单元的教学旨在引领学生们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热胀冷缩》主要由3部分内容组成:固体的热胀冷缩、液体的热胀冷缩和气体的热胀冷缩。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认知兴趣迅速发展的时期,好奇好动好问,尤其喜欢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是进行探究活动的积极因素,但他们探究问题必备的知识、技能有限,这是探究活动的不利因素。
因此我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就综合考虑了这两方面的因素,既要满足他们的探究需要,又要符合他们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于是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会设计并完成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3、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
4、体会科学丰富多彩。
三、教学重难点: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在学生生活中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但由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对此方面观察不够,甚至很少去思考,所以组装一个能清楚看到水体积变化的装置并完成实验设计,对学生是一个极有挑战性的问题,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生难点定为:设计实验,研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固体热胀冷缩装置,酒精灯,钳子,水热胀冷缩装置,气体热胀冷缩装置。
分组实验材料:水热胀冷缩装置,烧杯,红墨水,水彩笔,冷水,热水。
五、教学过程:《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的机会。
教师是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
本课时遵循这些理念,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为本课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一)激发兴趣,游戏导入;(二)实验探究,寻找秘密;(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一)激发兴趣,游戏导入开课时我设计演示了固体的热胀冷缩,先隐后显,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3篇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3篇热胀冷缩科学教案1活动要求:1、通过观察和比较等形式,知道汽车的功用及外形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活动准备:几中常见车的图片及玩具汽车。
关键点:幼儿独立得观察和比较,并分析出不同的车有不同的功用。
活动环节:操作要点一、听各种车的声音让幼儿仔细听,辨别出几种不同的汽车(有消防车、救护车、警车和卡车等)二、观察比较1、出示自行车、消防车、警车、洒水车,让幼儿观察这些车的构造,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样的?2、小结:这些车都有圆圆的车轮。
消防车和警车的叫声不一样,消防车是红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专门用来救火的。
警车上白色的,专门用来抓坏人的。
洒水车有水箱,用来清洁马路的。
3、说说这些车的功用,知道每种车都有不同的功用,所以有不同的名字。
4、观察这些车的车轮,知道不一样的车车轮数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有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六个等。
三、说说你还看见过哪种车幼儿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车,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多,并能说出它们的功用。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2一、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1、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到底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
我们就用这个装置来做实验。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5、按学生汇报的方法演示实验。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预设: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验,但要给学生准备棉质的手套、大量冷水等,在这个活动中还要特别强调使用酒精灯和不可直接触摸加热后的铜球等安全问题。
)二、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1、师: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圆形的金属垫圈或钢丝条,根据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装置,观察它们的变化。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关键信息:1、课程名称:热胀冷缩科学教案2、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和原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教学重难点:重点: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难点:理解热胀冷缩的微观原理。
4、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5、教学资源:实验器材:温度计、气球、玻璃瓶、铜球、铁环等。
多媒体课件11 教学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如铁轨缝隙、电线杆上的电线在夏天和冬天的状态变化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热胀冷缩。
111 提问引导提出问题,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观察到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度。
112 概念讲解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热胀冷缩的概念,即物体在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的现象。
12 实验探究121 实验一:气体的热胀冷缩准备一个气球和一个空玻璃瓶,将气球套在玻璃瓶口。
将玻璃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再将玻璃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122 实验二:液体的热胀冷缩在一个带有刻度的小玻璃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有色液体,将玻璃管放入热水中,观察液面的变化。
将玻璃管放入冷水中,再次观察液面的变化。
123 实验三:固体的热胀冷缩准备一个铜球和一个铁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铁环。
用酒精灯加热铜球一段时间,然后尝试让铜球通过铁环,观察是否能通过。
将加热后的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再次尝试让铜球通过铁环,观察结果。
124 学生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亲自进行上述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小组讨论。
13 实验结果分析131 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13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存在热胀冷缩的现象。
14 微观原理讲解141 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物体受热和遇冷时分子运动的变化情况,帮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的微观原理。
142 强调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以及分子间距的改变导致物体体积的变化。
小学 科学 粤教版 四年级上册热胀冷缩教学课件
波波
彬彬Leabharlann 实验从乒乓复原的实验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会随温度的变 化而发生变化。)
实验活动一:会变化的杯子
把热水和冰水分别倒进杯子里,杯子 的形状和大小会发生变化吗?
实验活动一:会变化的杯子
热胀冷 缩
受热
膨胀
固体
受冷
缩小
实验活动二:会变化的铜球
实验活动三:会升降的水柱
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物体在受 热时体积大多会膨胀,在受冷时体积大 都会收缩。
想一想: 冷和热会不会使液体水的体积也发生变化?
实验活动三:会升降的水柱
热胀冷 缩
受热
膨胀
固体 液 体 受冷 缩小
实验活动四:会变大小的气球
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吗?
实验活动四:会变大小的气球
热胀冷 缩
受热
膨胀
固体 液 体 受冷 缩小 气体
总结:
通过以上几个活动,我们发现物体 形状和大小随着温度变化规律是:
四年级科学教案 热胀冷缩-市赛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舞钢市第一小学崔红霞一、教学资源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热》第4课的内容,是在《冷与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三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证明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进而得出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每个学生对物体的受热或遇冷后会发生变化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
虽然生活中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但我们的学生并不一定有注意到。
而这恰好是吸引学生的地方,因为他们会更好奇。
3、教学方式的分析“热胀冷缩”属于探究实验性的活动,但刚上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等来看,这个活动并不适合大步子教学。
由于在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验证性活动比较多,而对探究实验性活动在三年级下册《物体与材料》单元有了涉及,但学生还是很生疏,为此,本课采用演示法、实验法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设计理念1、注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围绕重点展开探究实验活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这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学生未必会留意到这种现象,也就说学生对这方面是陌生的。
为此根据实验难度的不同,设计时安排这么几个循序渐进的活动:①教师演示液体热胀冷缩,学生再进行模仿实验。
②学生根据书本上的提示,完成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③选择桌面上的材料,进行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④回顾导入时的现象。
2、引导学生从相同现象的观察中进行抽象,实现认识上的跨越。
在学生学习本课前,他们对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不是很了解。
因此,在进行液体的实验后就要对这种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提出他们的共同点,即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然后再围绕固体、气体进行探究实验。
三、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
2、能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
3、能够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完成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学资源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热》第4课的内容,是在《冷与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三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证明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进而得出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每个学生对物体的受热或遇冷后会发生变化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
虽然生活中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但我们的学生并不一定有注意到。
而这恰好是吸引学生的地方,因为他们会更好奇。
3、教学方式的分析“热胀冷缩”属于探究实验性的活动,但刚上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等来看,这个活动并不适合大步子教学。
由于在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验证性活动比较多,而对探究实验性活动在三年级下册《物体与材料》单元有了涉及,但学生还是很生疏,为此,本课采用演示法、实验法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设计理念1、注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围绕重点展开探究实验活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这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学生未必会留意到这种现象,也就说学生对这方面是陌生的。
为此根据实验难度的不同,设计时安排这么几个循序渐进的活动:①教师演示液体热胀冷缩,学生再进行模仿实验。
②学生根据书本上的提示,完成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③选择桌面上的材料,进行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④回顾导入时的现象。
2、引导学生从相同现象的观察中进行抽象,实现认识上的跨越。
在学生学习本课前,他们对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不是很了解。
因此,在进行液体的实验后就要对这种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提出他们的共同点,即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然后再围绕固体、气体进行探究实验。
三、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
2、能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
3、能够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完成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四、教学重、难点:了解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
五、教师准备:准备8组材料,每组材料有3个篮筐,每个篮筐对应一种实验。
篮筐一有烧杯、热水和冰水、小试管2根、红墨水、透明塑料吸管2根、带孔的橡皮塞;篮筐二有2个玻璃杯、热水、冰水;篮筐三有瘪乒乓球、烧瓶、气球、烧杯、肥皂水、冰水、热水。
六、教学过程:(一)多媒体课件——视频设疑导入播放修路工人用电锯在水泥路面锯开一条缝,再往那条缝里灌入沥青。
电脑屏幕出现2幅图——左边的图是一块水泥地胀裂了;右边的图是学校教学楼中间的缝师:你们平时有留意水泥工路面上有一条条沥青吗?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修路工人要锯开一条缝,往缝里灌入沥青呢?(生猜测)看来有些同学学习习惯很好,课前预习了,知道热胀冷缩这个词。
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实验,一起去探究热胀冷缩这种现象!(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会升降的水柱”。
师:同学们,你们有见过喷泉吗?生:见过,去旅游时见过。
(课件出示喷泉图)。
师:那你们见过彩色喷泉吗?(学生面面相觑)师:好,现在老师给大家做一个彩色喷泉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步骤:(1)在小试管内装入红墨水。
(2)把带孔的橡皮塞塞在试管口,插入吸管,吸管只露出橡皮塞外一点点。
(3)把烧瓶放入烧杯中。
(4)在试管上浇热水。
(5)彩色喷泉喷出来了!(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学生下一步的动手操作做出示范。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请组长出来领实验材料做实验,要注意实验步骤和小心热水!别烫着!学生动手实验。
师巡视,给与指导和帮助师:很多同学的实验都成功了,出现了彩色喷泉。
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现象?生1:是热水的作用。
生2:红墨水受热膨胀,所以就胀了出来。
生3:红墨水受热后,体积胀大,水就胀出来了。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
假如我们一开始不浇热水,而是浇冰水,会出现彩色喷泉吗?下面大家用另一个试管再做实验,改为浇冰水,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学生兴致勃勃地做实验,师巡视帮助和指导。
师: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生1:红墨水往下退了生2:红墨水遇冷后收缩,就退下去了。
生3:红墨水体积减少,所以退下去了。
师:同学们的实验做得很成功,结论也是正确的。
师:通过三年级科学的学习,我们知道,红墨水是液体。
通过刚才的2个实验,能说明红墨水具有怎样的现象?生1:红墨水受热时膨胀,受冷就收缩。
生2:红墨水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师:对,红墨水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边说边板书)。
那除了红墨水,其他的液体有没有这种现象了,我们下课后可以继续做实验进行验证。
2、教学“会变化的杯子”除了液体,我们的世界中还有固体和气体。
那固体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呢?下面就让我们进行固体的实验探究。
师:组长上来领材料,有2个玻璃杯、热水和冰水。
各组根据书本上的提示,独立完成实验。
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和帮助。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生1:加入热水后,杯子很难被拉开;倒入冰水后,杯子很容易被拉开;生2:我跟他的一样。
生3:我想是杯子受热后变大了,所以难被拉开;而受冷后变小了,所以就容易被拉开。
生4:杯子受热后膨胀,所以难被拉开;遇冷后收缩,所以易被拉开。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发现真理了。
下面对这个实验现象作一个总结。
玻璃杯具有什么样的现象?生1:也跟红墨水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生2:对,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师:同学们真棒。
学习上懂得比较、联系。
对,玻璃杯是固体,它也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边说,边板书)。
其他固体是否也有相同的现象呢,我们下课后可继续研究。
3、教学“会变大小的气球”刚才我们研究了液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那气体有没有这种现象呢。
下面每组领一份的实验材料,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气体有没有这种现象,并。
学生小组成员合作,充分讨论设计方案,然后选取材料,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收集事实,得出结论。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学生汇报交流。
第一组:《瘪乒乓球复原》我们组的实验是:把一只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几分钟后,瘪了部分鼓起来了;再把它放在冷水里,只见刚鼓起部分又瘪了,说明了空气受热膨胀,遇冷收缩,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第二组:《气球胀大了》我们组的实验是:把气球套在瓶子上,把瓶子放在热水里。
哇!气球慢慢地胀大了,但几分钟后,水慢慢变凉了,气球也渐渐缩小了,也说明了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第三组:《热水吹泡泡》我们这组设计的实验和第三组类似,但我们不用气球,让瓶口在肥皂水沾一下,把瓶子直立放在热水里,一个又大又圆的泡泡吹出来了……师:为同学们精彩的实验,给与热烈的掌声。
师:通过刚才几组的演示实验,谁来说说空气具有怎么样的现象?生: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教师板书)。
(三)、回顾前面,总结。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那么现在,谁能解释一下刚上课时所看到的现象,为什么要在水泥公路上锯开一条条缝并浇进沥青?假如没有这条缝的话,水泥公路会怎么样?教学楼为什么要留有缝隙?生1:水泥路会胀裂。
生2:天气热时,水泥会膨胀,会涨起来裂开,像一开始看到的裂开的那幅泥地一样。
生3:教学楼也是一样,如果没有缝隙的,它膨胀时也会裂开。
师:看来同学们这节课都学得很好,为自己的学习效果鼓掌。
师:除了刚才的水泥路、教学楼,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热胀冷缩的性质?同学们回去进行资料的收集,我们下节课进一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四)板书:4、热胀冷缩红墨水液体玻璃杯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空气气体郭培辉《热胀冷缩》教案教学内容: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热胀冷缩》一课。
教材分析:物体受热以后会发生各种变化这是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本节内容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展开调查,看看物体在受热和遇冷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本课时着重研究冷和热对物体体积的影响。
所以,教材从常见的水、空气和玻璃杯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中引导学生去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兴趣。
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尝试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2)在学生研究水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基础上能作出判断:固体和气体有没有这种性质。
(3)能够设计实验证明固体和气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知识与技能:(1)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即物体一般在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遇冷体积会缩小。
(2)能够设计实验证明物体的热胀冷缩变化。
(3)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尊重他人意见,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交流。
(2)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3)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避免许多危害。
教学准备:烧瓶、细管、铁圈、铁钉、玻璃杯(2个)、木板、水槽、酒精灯、烧杯、弯玻璃管、橡皮塞、滴管、气球、瘪乒乓球、热水、有色水、肥皂水、冰水。
教学过程:一、激趣质疑,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1、师生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美丽的喷泉吗?生:见过,在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喷水池。
师:那你们见过彩色喷泉吗?生:(奇怪地)有这样的喷泉吗?没见过。
师:好,现在老师给大家做一个彩色喷泉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现象。
(设计思路:伟大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教学刚开始,教师设计了彩色喷泉实验,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强大的内驱力,可以很快使学生思维,分析现象,探求奥秘。
)2、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步骤:(1)在烧瓶内装入有色水。
(2)在瓶盖上穿入吊瓶插头和细管。
(3)盖好瓶盖。
(4)把烧瓶放入空水槽中。
(5)在瓶上浇热水。
(6)彩色喷泉喷出来了!(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学生下一步的动手操作做出示范。
)3、学生动手实验。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请大家赶快用桌上的仪器做实验,要注意实验步骤和小心热水!别烫着!(学生分组试验,教师巡视指导。
只见人人不甘示弱,一股股喷泉直冲上空。
)4、讨论交流。
师: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生1:没浇热水前,细管里没有水,当浇上热水后,喷泉出现了。
生2;我看到彩色喷泉,水从细管里喷出来,里面的水变少了。
生3:我觉得这个现象与热水有关。
生4:有色水受热后,体积胀大,把里面的水逼出来了。
生5:当烧瓶慢慢冷却后,细管里的水还会往下掉呢!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细致,分析得也很有道理。
原来,冷和热对水有这样的影响:受热体积会膨胀,受冷体积会缩小,因此,液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板书课题)(设计思路:新《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倡“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要通过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来参与科学探究过程,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
)二、探究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