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专题提升》历史核心考点突破课件:第11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合集下载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课件)
征集制
集体农庄
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 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
影响 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在苏
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联建成。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
特点
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 品生产
集权的政治体制
课堂整合
中考对接
3. (2018·湖南邵阳)普京在评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 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 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 制的态度是( C )
A.完全肯定 B.全盘否定 C.客观公正 D.不置可否 4. (2018·四川雅安)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 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 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
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一 苏联的新经济政策 1.阅读教材47页,填写下面的表格
项目
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
农业 商业 工业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 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 取酬的工资制。
特征 影响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自由买卖,利用市场、 大力发展商品生产。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新经济政策 1.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 新经济政策 。内容包括: ①农业上:以 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②贸易上:允许使 用 雇佣劳动力 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 纳税后的剩余产品, 实行 自由贸易 ;③工业上:允许本国和外国的 资本家 经营中小 企业;④分配上:实行 按劳取酬 的工资制。 2.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 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 积极性 , 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 稳步发展 。
人教部编版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29ppt)
(2)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请你简单写出这两个五 年计划完成后给苏联带来的积极影响。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3)苏联在哪一年宣布已经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1936年,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4)材料三中提到的这种僵化了的苏联模式,其特征是什么?当时领导苏联进行社 会主义建设的人物是谁?
斯大林模式 。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领导人:斯大林
(5)中苏两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成一败,你认为中国成功的经验主要有哪些?
⑴发展经济时要轻重比例协调;⑵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⑶政府要制定符合国
情的政策,推动经济发展;⑷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6.启示: ⑴发展经济时要轻重比例协调;
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⑵消极作用: 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根据材料一回答,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
实行新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斯大林为什么强调重工业建设。
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现代化国防武器, 就无法保卫国家。
3.20世纪30年代,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的智慧” 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1924年,列宁逝世
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
1、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 业集体化
1928到1937年先后完成两 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 工业。苏联由传统的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
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实 现公有化
2.1936年,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形成。
斯大林的愿望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3)苏联在哪一年宣布已经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1936年,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4)材料三中提到的这种僵化了的苏联模式,其特征是什么?当时领导苏联进行社 会主义建设的人物是谁?
斯大林模式 。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领导人:斯大林
(5)中苏两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成一败,你认为中国成功的经验主要有哪些?
⑴发展经济时要轻重比例协调;⑵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⑶政府要制定符合国
情的政策,推动经济发展;⑷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6.启示: ⑴发展经济时要轻重比例协调;
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⑵消极作用: 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根据材料一回答,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
实行新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斯大林为什么强调重工业建设。
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现代化国防武器, 就无法保卫国家。
3.20世纪30年代,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的智慧” 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1924年,列宁逝世
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
1、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 业集体化
1928到1937年先后完成两 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 工业。苏联由传统的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
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实 现公有化
2.1936年,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形成。
斯大林的愿望
部编版历史九下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36张PPT)
2.领导人:列宁
3.时间:1921年(苏俄)
4.内容 ①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 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③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④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5.作用:从苏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 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 农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 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 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 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 中占有绝对优势。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人豪情 万丈,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国家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这样,就确立 了斯大林的绝对威信,形成了高度集 中的苏联模式。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 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 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 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①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 ②政府支持集体农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 械服务。 ③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情景探究:还有积极性吗
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你们号召我 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 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苏联民间笑话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 里和妻子说:
3.时间:1921年(苏俄)
4.内容 ①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 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③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④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5.作用:从苏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 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 农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 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 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 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 中占有绝对优势。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人豪情 万丈,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国家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这样,就确立 了斯大林的绝对威信,形成了高度集 中的苏联模式。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 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 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 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①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 ②政府支持集体农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 械服务。 ③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情景探究:还有积极性吗
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你们号召我 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 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苏联民间笑话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 里和妻子说: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消 的苏客联观模规式律的。没弊有端根也据使不断苏发联展付的出生产 极 力了水沉平重适的时代调整价生产关系。
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 处于落后状态。
2.列宁时期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及斯大林模式对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留下哪些启示?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评价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一方面,使苏联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 物力、财力实现工业化
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 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
三、农业集体化
①目的:为了解决粮食问题 用行政手段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支持集体农庄
②措施: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机械服 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第11课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泰安考情
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 通过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
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 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俄
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 (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
要问题。
主要问题;正确看待“苏联模
式”的特点和形成(2014--
2018每年涉及1分或者2分的考
题,重要程度三颗星)
③完成: 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四、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①背景: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②确立: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③意义: 标志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评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积 极
它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 后的情况下,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
由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我过社会主义建 设的特点分析,你有什么认识?
要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一定要从本国国情出发
新知讲解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 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 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 明我们犯了错误。”“我们应该利用资本 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
新知讲解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 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 :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 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大国崛起》
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我们在1921年春天遭到严重的 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在这种形势下,1921年3月列宁主持召开俄 共(布)“十大”,制定了新经济政策。
俄共(布)“十大”
新知讲解
2.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农业方面: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 场交换物品。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1921~1922 年度全国税额比上年度减少43.3%。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 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 雇佣工人。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历史川教版 九年级下
新知导入
您毫不留情地肃清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与天才,
各种腐朽的敌人与卑鄙的奸贼。 构建了我们未来的公社。
您是人民的自豪与智慧的象征, 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
人民的心脏和良知。
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
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
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
要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一定要从本国国情出发
新知讲解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 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 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 明我们犯了错误。”“我们应该利用资本 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
新知讲解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 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 :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 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大国崛起》
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我们在1921年春天遭到严重的 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在这种形势下,1921年3月列宁主持召开俄 共(布)“十大”,制定了新经济政策。
俄共(布)“十大”
新知讲解
2.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农业方面: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 场交换物品。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1921~1922 年度全国税额比上年度减少43.3%。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 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 雇佣工人。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历史川教版 九年级下
新知导入
您毫不留情地肃清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与天才,
各种腐朽的敌人与卑鄙的奸贼。 构建了我们未来的公社。
您是人民的自豪与智慧的象征, 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
人民的心脏和良知。
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
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
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堂PPT)【统编版】
苏联模式
发展中的启迪
经验:①社会主义建设要有计划的正确指导; ②要重视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提高综合国力。
教训:①政治上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 法制,防止权力高度集中和个人崇拜;②经济 上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农、轻、重比例协调 发展,计划与市场相结合;③重视民生问题。
启示:①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一切从实际 出发;②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借鉴他国成功经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20
1913年
启示10:0
1920年
要遵8循0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适925时年
调整6经0 济政策;
制定4经0 济政策要从基本国情出发;
生产2关0 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0 谷物产量
工业总产量
苏联的成立
时间 1922年底
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 和国联盟
最初加盟国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T-34型坦克四万辆 PPSH -41冲锋枪六百万支
苏联的工业化
评价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一方面,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 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农业集体化
背景 1927年底--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俄国名称的演变: 沙俄(1547—1917年) 苏俄(1917—1922年) 苏联(1922—1991年) 俄罗斯(1991年—今)
苏
苏
联
联
国
国
徽
旗
15个加盟共和国
陈奕华
列宁逝世
列宁的贡献: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39张
【发展中的启迪】 (4)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列宁到斯大林,一直在调整 苏联(俄)的建设政策,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启示: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搞好国民经济各部 门的综合平衡;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成果确立
(1)内容: (2)意义:
1936年苏联新宪法
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 模式”。
斯大林模式
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概念(实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特点:经济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排斥市场调节 政治方面---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评价:积极作用、弊端
2.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说:‘我们也学会了—— 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 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已的策略, 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 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文中"另一条道路"是指 ( ) A.斯大林模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3.历史是从上游奔腾而下的一朵浪花,它往往与我们的生活 息息相关。下列情形不可能发生在1921年的苏俄的是( ) A.农民在缴纳粮食税后卖掉了剩余的粮食 B.农民喀秋莎用卢布在市场购物 C.安娜私人开办一个中小企业 D.各族人民集会庆祝苏联的成立
4.(2018·湖南邵阳·17)普京在评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 政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 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 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 普京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态度是( ) A.完全肯定 B.全盘否定 C.客观公正 D.不置可否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针对这一现象,列宁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新经济政策
现象:国内战争结束后,人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极度不满。 原因: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
新经济政策 Q2: 阅读P47,完成表格
新经济政策
作用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
Q13: 根据材料,归纳苏联工业化的举措及特点。
①采用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
Q14: 根据图片和教材内容,归纳苏联工业化的成就及弊端
成就:使苏联短期内快速实现工业化,由落后的农业国蜕变为工业大国。 弊端: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排斥市场;
农轻重比例失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重大意义是?
学习要点:1.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3.评价苏联模式 4.认识列宁与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创新。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也不乏遗憾。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 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 木材却属于你们。” Q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反映的现象。
Q11:根据下列材料,归纳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新经济政策的实验,使苏联 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 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 候,俄国就象一个被打得半死的 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 能拄着拐杖走路了!”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 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
针对这一现象,列宁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新经济政策
现象:国内战争结束后,人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极度不满。 原因: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
新经济政策 Q2: 阅读P47,完成表格
新经济政策
作用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
Q13: 根据材料,归纳苏联工业化的举措及特点。
①采用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
Q14: 根据图片和教材内容,归纳苏联工业化的成就及弊端
成就:使苏联短期内快速实现工业化,由落后的农业国蜕变为工业大国。 弊端: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排斥市场;
农轻重比例失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重大意义是?
学习要点:1.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3.评价苏联模式 4.认识列宁与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创新。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也不乏遗憾。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 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 木材却属于你们。” Q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反映的现象。
Q11:根据下列材料,归纳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新经济政策的实验,使苏联 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 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 候,俄国就象一个被打得半死的 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 能拄着拐杖走路了!”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 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36张)
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 1920年冬俄国人在等待面包
谁来拯救苏俄
Who can save Soviet Russia
针对这种形势, 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 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 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 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 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 打倒。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 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
思考:斯大林的梦想是什么呢?他是如何实现梦想的?
梦想:将苏联建立成一个赶上和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的工业化强国。
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现代史·上卷》
(4)分配方式: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4 . 特点: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有什么特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余粮征集制 工业: 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和商品买卖
农业: 征收粮食税 工业: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商业: 允许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二、斯大林领导:建设社会主义
(一)苏联的工业化 研读材料,分析苏联工业化的背景。
材料一: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经济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
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
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材料一: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 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 斗争,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 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 1分.之背一景,:全苏国联只在有国不际到上三遭万到拖帝拉国机主,义9的9%包的围耕,种国靠内畜工力农和业人落力后来。完成。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课件(统编版)
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 不得食”的原则。
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 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直接 进入社会主义。
一、新经济政策
4.影响:
材料二:1925年俄国粮食和工业生产产量统计表
材料一:长达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3年的外 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苏俄国民经济已濒于 破产。农业产值仅为战前的2/3,农业耕地面 积缩小了25%,粮食严重不足,工业处于倒闭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举措,认识苏联社会 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
知识回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时期的 粮食收购量
注: 余粮收集制的实施依据不是农民实有余粮的多少,而是国家的需求量。根据国 家对粮食的需求量,逐级摊派,直到农户。如果农户的余粮不足,则必须由口粮补足, 按期缴纳。
评价:新经济政策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的 探索;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恢复了被战争破
坏的列国宁民从经济苏,俄指的明了国建情设出社会发主,义丰的方富向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苏联的工业化
苏联的成立:1922年底,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组成苏维埃社 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1991年,解体前共有15个加盟共和国。
随着内战结束,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重的无偿征购,有意减产,以抗拒粮食 征集。加上多年的战争,导致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1913年的一半,农民反抗 的情绪日益严重。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工人大量失业,开始罢 工游行。
——《全球通史》
一、新经济政策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
列宁与农民交谈
新经济政策
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 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直接 进入社会主义。
一、新经济政策
4.影响:
材料二:1925年俄国粮食和工业生产产量统计表
材料一:长达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3年的外 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苏俄国民经济已濒于 破产。农业产值仅为战前的2/3,农业耕地面 积缩小了25%,粮食严重不足,工业处于倒闭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举措,认识苏联社会 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
知识回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时期的 粮食收购量
注: 余粮收集制的实施依据不是农民实有余粮的多少,而是国家的需求量。根据国 家对粮食的需求量,逐级摊派,直到农户。如果农户的余粮不足,则必须由口粮补足, 按期缴纳。
评价:新经济政策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的 探索;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恢复了被战争破
坏的列国宁民从经济苏,俄指的明了国建情设出社会发主,义丰的方富向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苏联的工业化
苏联的成立:1922年底,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组成苏维埃社 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1991年,解体前共有15个加盟共和国。
随着内战结束,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重的无偿征购,有意减产,以抗拒粮食 征集。加上多年的战争,导致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1913年的一半,农民反抗 的情绪日益严重。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工人大量失业,开始罢 工游行。
——《全球通史》
一、新经济政策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
列宁与农民交谈
新经济政策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共39张PPT)
烤鱼!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 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 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 联人豪情万丈,取得了巨大 成就。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 农业集体化。这样,就确立 了斯大林的绝对威信,形成 了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
四、苏联模式
导入:
俄国十月革命后,为了粉碎国内外 敌人的进攻,保卫苏维埃政权,苏俄政 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项政策 虽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挫伤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工厂停工,农 业减产,饥荒流行。面对这严重的危机, 这时的苏俄政府会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变 现状呢?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
斯大林
的优越性。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
志是(
)
A.苏联成立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D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4、措施
①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 ②政府支持集体农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 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 ③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情景探究:还有积极性吗
苏联民间笑话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 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弊 没端有:油农啊。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致 那没使就锅苏煮。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C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 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 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 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 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 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 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 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 联人豪情万丈,取得了巨大 成就。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 农业集体化。这样,就确立 了斯大林的绝对威信,形成 了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
四、苏联模式
导入:
俄国十月革命后,为了粉碎国内外 敌人的进攻,保卫苏维埃政权,苏俄政 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项政策 虽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挫伤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工厂停工,农 业减产,饥荒流行。面对这严重的危机, 这时的苏俄政府会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变 现状呢?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
斯大林
的优越性。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
志是(
)
A.苏联成立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D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4、措施
①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 ②政府支持集体农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 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 ③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情景探究:还有积极性吗
苏联民间笑话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 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弊 没端有:油农啊。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致 那没使就锅苏煮。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C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 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 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 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 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 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精品课件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掌握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和苏联模式等基础知识。 2.理解苏联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 的弊端。 3.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 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 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 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 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苏 联列 的宁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斯 大 林
1921年,新经济政 策
1922年,成立了苏联
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完成一五二五计划)
2.农业集体化
1936年,公布了新宪法
3.苏联模式形成
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 政治体制 评价:①积极②弊端
板书设计
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 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
——歌德
1.掌握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和苏联模式等基础知识。 2.理解苏联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 的弊端。 3.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 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 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 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 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苏 联列 的宁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斯 大 林
1921年,新经济政 策
1922年,成立了苏联
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完成一五二五计划)
2.农业集体化
1936年,公布了新宪法
3.苏联模式形成
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 政治体制 评价:①积极②弊端
板书设计
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 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
——歌德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 (共35张PPT)
1917—1920年苏俄粮食征购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25000
第二级
20000
第三级 第四级
15000
第五级
10000
5000
0 1917-1918 1918-1919 1919-1920
粮食征购量
1913—1921年苏俄粮食产量
1920年底,苏俄农民中 流传这样的说法:“土 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 于你们;水属于我们, 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 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 们。打倒列宁和马肉, 恢复沙皇和猪肉”
2、两个第五四级第年五级计划的背景、时间、内容、作用 3、农业集体化的时间、内容、作用 4、苏联的全称、建立的时间及最初四个加盟共和国的名 称
2023/3/7
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2023/3/7
为了理想
5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建立,当时的局面是:
概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1918——1921年
时间
第三级
第(四三级 年国内战争)
第五级
①实行余粮征集制
②中小型企业国有化 主要内容 ③取消自由贸易
④产品实行配给制
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历史作用 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2023/3/7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 了战争!”
7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2023/3/7结合表格,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有何特点? 14
面对现实——新经济政策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对于俄罗斯的男人而言,比饿肚子更 可怕的事情是没有伏特加喝,所以, 前几年,不得不搞点医用酒精来解馋 ……1922年春天,自由贸易后,随处 都可以“畅饮”了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25000
第二级
20000
第三级 第四级
15000
第五级
10000
5000
0 1917-1918 1918-1919 1919-1920
粮食征购量
1913—1921年苏俄粮食产量
1920年底,苏俄农民中 流传这样的说法:“土 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 于你们;水属于我们, 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 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 们。打倒列宁和马肉, 恢复沙皇和猪肉”
2、两个第五四级第年五级计划的背景、时间、内容、作用 3、农业集体化的时间、内容、作用 4、苏联的全称、建立的时间及最初四个加盟共和国的名 称
2023/3/7
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2023/3/7
为了理想
5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建立,当时的局面是:
概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1918——1921年
时间
第三级
第(四三级 年国内战争)
第五级
①实行余粮征集制
②中小型企业国有化 主要内容 ③取消自由贸易
④产品实行配给制
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历史作用 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2023/3/7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 了战争!”
7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2023/3/7结合表格,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有何特点? 14
面对现实——新经济政策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对于俄罗斯的男人而言,比饿肚子更 可怕的事情是没有伏特加喝,所以, 前几年,不得不搞点医用酒精来解馋 ……1922年春天,自由贸易后,随处 都可以“畅饮”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确立了斯大林经济体制。
(2)主要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
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
理经济;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与专制。 (3)评价: ①积极: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建立、 健全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 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农民生产积
(2)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稳步健康协调发展。
(3)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考向一 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
Hale Waihona Puke 1.(2012 年广东文综)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 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 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 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解析:C 关键信息:苏联、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但毕
竟达到了上述目标。1924 年苏联成立,A、B 两项排除;从题 干中的“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可知,所述的是斯大林模式, 因此排除 D 项;而“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反映了学者予以 了斯大林模式一定的肯定,认为有其合理之处,C 项正确。
(3)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从新理论方面来
看,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念;后者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凯
恩斯主义);从新特点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 会主义;后者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赫鲁晓夫 改革
侧重点 异 结果 失败 原因 同
勃列日涅夫 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相同点
背景 不 同 点 侧重点 经济 体制
根本 目的
续表
罗斯福新政 苏俄新经济政策
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 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和 实质 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 发展,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 部调整 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不 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遏制了 同 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 点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 本主义统治;开创了国家干预 农联盟,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 评价 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 的正确途径 主义产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 经济危机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应当相互借鉴;各国应从国情 出发充分利用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发展经济,灵活制定或调整相应 启示 的经济政策
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总体上看,苏联的
改革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解决苏联片面发
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没有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2)史观角度: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考虑,在苏联社会主义改 革时期,全球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半球化”的发展模式,即世 界上主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两者
互相斗争、此消彼长可以带来很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
(3)热点角度:中国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 式,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活力。从这一现实热点出发, 对苏联改革留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深思是非常有必要
的。
比较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苏俄新经济政策 背景:都是本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手段:国家干预经济 内容: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结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大危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生产力发 展的实际,导致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机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 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建立社会主义 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经济基础 以工业为主,实行《全国工 以农业为主,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业复兴法》 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加强政 以计划性经济为主导,减少政府对经济 府对经济的干预 的干预
前期是经济领域,后期 农业 工业 是政治领域 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后失败 失败 没有根据国情进行改 未改变原有体制,只是对斯 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 大林体制进行小修小补 向 目的: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
【特别提醒】 (1)知识角度: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 的局部调整,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B 结合苏联(苏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知:戈尔巴 乔夫改革偏离社会主义道路,这与②拆掉原有火车、更换铁路 的寓意一致,故选 B 项。①③④分别反映的是赫鲁晓夫改革、 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民不满。
2.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 (1)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 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
业;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
(2)意义:①表明苏俄探索出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
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②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
政权。 3.“斯大林模式” (1)确立: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考向二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
2.(2013 年广东六校三联)在庆祝十月革命 40 周年时,赫
鲁晓夫提出 15 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 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 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赫鲁晓夫( ①根本改变了斯大林模式 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 ②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③提
四位领导人分别下达命令
①“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 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 ②“把
③“给我调 100
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
④“立即发动无产
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
该笑话调侃了前苏联几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措 施。其中,调侃戈尔巴乔夫改革措施的是( )
第11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 (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
(1)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工业国有化;商 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社会劳动—— 强制劳动。 (2)评价:①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集中 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②消极——许 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
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A.①② 解析:C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①④说法
显然是错误的;题干反映赫鲁晓夫提 15 年内、20 年内的目标, 显然是不切合实际,也说明其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3.(2013 年广东广州二模)有一则笑话讲道:苏联领导人坐 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为了使火车继续前进,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造成农业生产
长期停滞不前。
③长期的指令性计划,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 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④日益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3)结论: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 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3.启示: (1)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 发展。
全面认识“斯大林模式”
1.特点: (1)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 (2)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3)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4)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2.评价: (1)积极性: ①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 物质基础。 ②有利于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 ③对资本主义国家起了借鉴作用。 (2)局限性:
极性不高;压制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
端成为苏联后来解体的重要原因。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它的主
要特点之一是违反经济规律,否定商品货币关系,靠军事手段
来管理经济。 (2)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承认商品货币关系,按经济规
律办事。它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