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规定

合集下载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一、目的质量记录控制规定的目的是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和监督,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生产、质量保证、研发、采购、销售等相关岗位。

三、质量记录的定义1. 质量记录指记录和保存与产品或服务质量相关的各类数据、文件和报告的活动。

2. 质量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记录、检验记录、测试报告、客户投诉记录、质量问题处理记录等。

四、质量记录的要求1. 记录内容a. 生产记录应包括生产日期、生产批次、生产工序、生产人员、设备使用情况等。

b. 检验记录应包括检验日期、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

c. 测试报告应包括测试日期、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结果等。

d. 客户投诉记录应包括投诉日期、投诉内容、处理过程、处理结果等。

e. 质量问题处理记录应包括问题描述、责任人、处理过程、处理结果等。

2. 记录保存a. 所有质量记录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保存,保存期限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b. 质量记录应妥善保管,防止遗失、损坏或篡改。

3. 记录可追溯性a. 质量记录应具备可追溯性,能够追溯到具体的产品或服务。

b. 质量记录应能够提供给相关方进行核查和审计。

4. 记录审核a. 质量记录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b. 审核结果应记录并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5. 记录使用a. 质量记录应作为质量管理的依据,用于分析和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b. 质量记录应用于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提高客户满意度。

五、责任与义务1. 部门负责人应负责本部门质量记录的管理和控制。

2. 员工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填写、保存和使用质量记录。

3. 内部审核人员应负责对质量记录的审核和整改工作。

六、违规处理对于未按照规定填写、保存和使用质量记录的员工,将依据公司相关制度进行相应的违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职、解聘等。

七、附则本规定的解释权归公司质量管理部门所有,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和补充。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一、引言质量记录是企业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质量记录的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制定本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涉及质量记录的部门和岗位。

三、质量记录的定义质量记录是指记录和保存与产品或服务质量相关的数据、信息和文件的活动。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生产过程中的检验记录;2. 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评估报告;3. 客户投诉和处理记录;4. 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记录;5. 供应商评估和审批文件;6. 培训记录;7. 设备维护和校准记录;8. 环境、健康、安全相关的记录。

四、质量记录的要求1. 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1.1 所有质量记录应准确、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不得故意篡改或伪造记录。

1.2 所有质量记录应完整,包括必要的签名、日期和其他相关信息。

1.3 质量记录应及时填写和更新,确保记录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 质量记录的保存2.1 质量记录应按照规定的保管期限进行保存,并进行分类、编号和归档。

2.2 质量记录的保存环境应符合相关要求,确保记录的安全性和可读性。

2.3 质量记录的销毁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不得随意销毁或外借。

3. 质量记录的访问和使用3.1 质量记录的访问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权限和程序,确保记录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3.2 质量记录的访问和使用应有明确的目的和合法性,不得滥用记录或泄露相关信息。

4. 质量记录的分析和改进4.1 定期对质量记录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和改进机会,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4.2 质量记录的分析和改进应有明确的责任和时间节点,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五、质量记录的监督和审核1. 监督1.1 质量记录的监督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定期对各部门和岗位的质量记录进行检查和评估。

1.2 监督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岗位,督促其改进和整改。

2. 审核2.1 内部质量审核应定期进行,对质量记录的管理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估。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引言概述:质量记录控制规定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它规范了企业在产品生产、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过程中的记录要求和管理流程。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质量记录控制规定的内容和重要性。

正文内容:1. 质量记录的定义与作用1.1 质量记录的概念质量记录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记录,包括质量检验记录、产品生产记录、质量事故记录等。

1.2 质量记录的作用质量记录可以用于追溯产品的生产过程,匡助企业了解产品质量状况,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质量记录也是企业与客户进行交流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建立信任关系。

2. 质量记录的要求与管理流程2.1 质量记录的要求质量记录应包括必要的信息,如产品名称、生产日期、生产批次、检验结果等。

同时,记录应具备可追溯性,方便后续的质量追溯和问题分析。

2.2 质量记录的管理流程质量记录的管理流程应包括记录的生成、保存、归档和销毁等环节。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记录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操作流程,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 质量记录的分类与要点3.1 质量检验记录质量检验记录是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包括原材料检验记录、半成品检验记录和成品检验记录等。

记录要点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

3.2 产品生产记录产品生产记录是记录产品生产过程的关键信息,包括生产工艺参数、操作人员、生产设备等。

记录要点包括生产日期、生产批次、工艺参数等。

3.3 质量事故记录质量事故记录是记录质量事故发生过程和处理情况的重要依据,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原因分析、处理措施等。

记录要点包括事故描述、责任人、处理结果等。

4. 质量记录的审核与改进4.1 质量记录的审核企业应定期对质量记录进行审核,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审核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对记录的内容、格式、填写是否符合要求进行评估。

4.2 质量记录的改进通过对质量记录的分析,企业可以发现潜在问题和改进机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持续改进。

质量控制检验管理规定

质量控制检验管理规定

质量控制检验管理规定1.目的本规定旨在确保公司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验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和运营部门,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仓库和运输部门。

3.质量控制3.1 公司应制定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控制流程和操作规范。

质量控制流程应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

3.2 公司应设立质量控制部门,并指定负责人负责全面监督和管理质量控制工作。

3.3 公司应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查,包括对各个生产环节和产品的抽检。

抽检的频率和样本数量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生产情况确定。

3.4 公司应建立记录并保留质量控制相关的数据和文件,以方便查阅和追踪。

4.检验管理4.1 公司应设立检验部门,并指定负责人负责全面监督和管理检验工作。

4.2 公司应制定检验计划,明确各个生产环节和产品的检验要求和标准。

4.3 公司应设计和购置合适的检验设备和工具,以满足检验需要。

4.4 公司应对检验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4.5 公司应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5.管理责任5.1 总经理应对质量控制和检验管理工作负总责,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5.2 各部门负责人应贯彻执行质量控制和检验管理规定,同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5.3 公司应对质量控制和检验管理进行定期评估和内部审核,以确保其持续有效。

6.违规处理6.1 发现质量控制或检验管理违规行为的,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依据公司相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罚。

6.2 对于严重违规行为,公司有权对责任人进行停职、解雇等处理,并保留向当地有关行政部门报告的权利。

7.附则7.1 如果本规定与其他公司规章制度存在冲突,以本规定为准。

7.2 公司应定期对本规定进行评估和修订,以确保其适应公司运营环境和法规的变化。

7.3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一、背景介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记录是对产品或服务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质量记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对于企业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质量记录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制定质量记录控制规定是必要的。

二、目的和范围本文旨在规范质量记录的编制、管理和存档,确保质量记录的准确性、可追溯性和保密性。

适用于所有与质量相关的部门和岗位。

三、质量记录编制要求1. 质量记录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编制,确保内容准确、完整、可读性强。

2. 质量记录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产品或服务的基本信息、质量检验结果、质量控制措施、异常情况处理等。

3. 质量记录应使用统一的格式和模板,以确保一致性和易于管理。

4. 质量记录应及时编制和更新,确保与实际操作同步。

四、质量记录管理要求1. 质量记录应由专人负责管理,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 质量记录应进行分类和归档,便于查找和追溯。

3. 质量记录应进行定期审查和验证,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质量记录的访问和使用应进行权限控制,确保保密性和防止篡改。

五、质量记录存档要求1. 质量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存档,确保长期保存。

2. 质量记录的存档应标明存档日期、存档人员和存档位置。

3. 质量记录的存档位置应安全可靠,防止丢失和损坏。

4. 质量记录的存档期限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要求确定。

六、质量记录的使用1. 质量记录应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用于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状况。

2. 质量记录应用于质量改进和问题解决,为决策提供依据。

3. 质量记录应用于质量培训和知识传递,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

七、质量记录的审计1. 质量记录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以评估质量记录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2. 质量记录的审计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和可靠。

3. 质量记录的审计结果应及时整理和反馈,为质量管理提供改进建议。

八、质量记录的持续改进1. 根据质量记录的使用和审计结果,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

质量控制规定

质量控制规定

质量控制规定
1. 目的
本规定旨在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公司的标准,以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2.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及其所有员工和供应商。

3. 质量标准
公司的质量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 服务应按时提供,并符合客户的期望;
- 产品和服务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4. 质量控制过程
为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公司应建立和执行以下质量控制过程:
- 确定质量控制标准:根据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并明确署名责任。

- 执行质量控制检查:每个质量控制标准的实施都应进行检查,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

- 记录和报告不符合项:如发现产品或服务存在不符合质量标
准的情况,应立即记录并报告给相关的部门和领导。

- 纠正和预防措施:对于不符合项,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
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再次发生。

5. 跟踪和改进
公司应定期跟踪和评估质量控制过程的效果,并采取适当的改
进措施。

定期的质量审查会议应召开,以评估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6. 培训和意识提升
公司应向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以确保他们了解和理解质量控
制过程,并提高其质量意识。

7. 违规处理
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公司将采取适当的纪律措施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停职、解雇等。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签署]
日期:____________
签字:____________。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标题:质量记录控制规定引言概述:质量记录控制规定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涵盖了质量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记录的建立、保存、管理和使用等方面。

合理的质量记录控制规定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一、记录建立1.1 确定记录内容:根据产品特性和质量管理要求,确定需要记录的内容,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检验结果、质量问题等。

1.2 确定记录格式:确定记录的格式和模板,包括记录表格、报告、图表等,确保记录清晰、易读、便于管理和检索。

1.3 确定记录责任人:明确记录的责任人和管理人员,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记录造假和遗漏。

二、记录保存2.1 确定保存期限:根据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要求,确定记录的保存期限,包括长期保存和临时保存,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2 确定保存方式:确定记录的保存方式,包括电子存档和纸质存档,确保记录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2.3 确定保存位置:确定记录的保存位置,包括电子档案库、文件柜等,确保记录的整齐有序,便于管理和检索。

三、记录管理3.1 确定管理流程:建立记录管理流程,包括记录的建立、审核、批准、发布和变更等环节,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确定管理责任人:明确记录的管理责任人和管理人员,确保记录的管理规范和有序,避免记录的混乱和丢失。

3.3 确定管理措施:建立记录管理措施,包括定期审查、定期归档、定期销毁等,确保记录的及时更新和合规性。

四、记录使用4.1 确定使用范围:确定记录的使用范围,包括内部使用和外部使用,确保记录的合理使用和保密性。

4.2 确定使用权限:确定记录的使用权限,包括查阅、复制、修改等,确保记录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3 确定使用目的:确定记录的使用目的,包括质量分析、过程改进、客户投诉处理等,确保记录的有效利用和价值实现。

五、记录评估5.1 确定评估标准:建立记录评估标准,包括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等,确保记录的质量和可靠性。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1目的本质量记录控制规定的目的是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记录可靠、准确、完整,并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客户要求。

1.2适用范围本质量记录控制规定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和员工。

二、质量记录的定义2.1质量记录是指以书面、电子或其他形式记录下来的与产品或服务质量相关的数据、报告、文章等。

三、质量记录的分类3.1按照记录目的分类(1)管理类记录: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财务管理文件等;(2)工程类记录:包括原材料检验记录、生产记录等;(3)质量控制类记录:包括产品检验记录、过程记录等。

3.2按照记录形式分类(1)书面记录:包括纸质文件、文件夹、文件盒等;(2)电子记录:包括电子文档、电子表格、电子数据库等;(3)其他形式的记录:包括录像、照片、声音等。

4.1质量记录的编制(1)质量记录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人员编制;(2)质量记录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编制,确保准确、完整、可追溯;(3)质量记录应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规范进行编制。

4.2质量记录的保管(1)质量记录应设置相应的编号,便于识别和查询;(2)质量记录应存放在安全、防火、防潮、温度适宜的地方;(3)质量记录应定期备份,并做好防丢失和损坏的措施。

五、质量记录的检查和评审5.1质量记录的检查(1)质量记录应进行内部检查和外部检查;(2)内部检查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进行,并记录检查结果;(3)外部检查可以由客户、监管部门等进行,并记录检查结果。

5.2质量记录的评审(1)质量记录应进行定期评审,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2)评审应由具备评审资质的人员进行,并记录评审结果;(3)评审结果应及时整理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6.1质量记录的保密(1)质量记录应按照相关法律和公司规定保密;(2)未经授权,任何人员不得私自复制、泄露质量记录。

6.2质量记录的使用(1)质量记录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使用;(2)质量记录可以用于产品追溯、纠正和预防措施等。

质量控制及返工规定

质量控制及返工规定

质量控制及返工规定双方:甲方:(公司名称)地址:(公司地址)联系人:(联系人姓名)电话:(联系人电话)乙方:(公司名称)地址:(公司地址)联系人:(联系人姓名)电话:(联系人电话)鉴于甲、乙双方为保证产品质量和提升客户满意度,特制定本合同,明确双方在质量控制与返工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一、质量控制责任1.1 甲方负责提供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合同要求的产品。

1.2 甲方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质量控制流程、质量检验方法、工艺流程和全面记录等。

1.3 乙方有权对甲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质量控制环节进行监督和抽查,查询相关质量检验报告和记录。

1.4 如乙方发现甲方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乙方有权向甲方提出书面意见,并要求甲方进行整改和改进。

二、返工规定2.1 返工定义:指乙方对甲方交付的产品进行修正、更改或替换的过程。

2.2 返工原因:乙方对甲方产品的返工要求主要由以下情况引起:a) 产品未达到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b) 产品存在制造缺陷或故障;c) 产品无法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或使用要求。

2.3 返工程序:a) 乙方应及时通知甲方发现的质量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质量不合格报告;b) 甲方应立即组织专门人员对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改进和整改方案;c) 甲方应在得到乙方批准后展开返工过程,并按照乙方要求的时间节点进行返工;d) 返工后的产品应重新经过质量检验和测试,确保修复后达到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

2.4 返工费用:a) 如果返工是由于甲方质量问题引起,甲方应承担所有返工费用,包括但不限于人力、材料和设备费用;b) 如果返工是由于乙方原因引起,乙方应承担所有返工费用。

三、保密义务3.1 双方应对合同涉及的商业秘密、生产流程和技术资料等保持严格的保密。

3.2 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或披露合同内容和商业秘密。

四、争议解决4.1 双方因本合同履行发生的争法可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提交至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一、背景介绍质量记录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和记录的重要手段,它对于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追溯性和持续改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质量记录控制规定,以确保质量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二、质量记录的定义质量记录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检验记录、测试记录、工艺参数记录、异常处理记录等,用于记录产品质量的各项指标和过程数据。

三、质量记录的要求1.准确性要求质量记录应准确反映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记录的数据应真实可信。

记录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完整性要求质量记录应包含全部必要的信息,不得遗漏关键环节和数据。

记录人员应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记录,确保记录的完整性。

3.可追溯性要求质量记录应具备可追溯性,能够追溯到具体的生产批次、设备、操作人员等相关信息。

记录人员应在记录中标明相关的追溯信息,确保质量记录的可追溯性。

四、质量记录的管理1.记录的存档质量记录应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存档,确保记录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存档的方式可以采用电子存储或者纸质存储,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具备防篡改的措施。

2.记录的保密质量记录涉及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商业机密,应严格保密。

惟独经过授权的人员才干查阅和使用质量记录,未经许可不得将记录外传。

3.记录的审查和验证质量记录应定期进行审查和验证,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审查和验证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数据的合理性、记录的规范性、记录的可追溯性等。

五、质量记录的改进1.持续改进意识企业应树立持续改进的意识,不断优化质量记录的管理和使用。

通过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和外部评审,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2.数据分析和利用企业应对质量记录进行数据分析和利用,发现潜在问题和改进机会。

通过数据分析,及时调整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

3.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加强对记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记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培训内容包括记录的要求、操作规程、数据分析方法等。

检验科15项质量控制规则

检验科15项质量控制规则

检验科15项质量控制规则以下是检验科实验室遵守的15项质量控制规则:
1. 样本标识:每个样本都应正确标识,确保结果与样本匹配。

2. 样本储存:样本应妥善储存以避免变质或污染。

3. 样本处理:在进行测试之前,样本应正确处理,确保准确的结果。

4. 仪器校准:所有实验室仪器应按照规定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5. 质控样本:定期使用质控样本进行测试,以确保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6. 试剂质量:使用高质量的试剂,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试剂储存:试剂应根据规定的条件储存,以保持其活性和稳定性。

8. 校准曲线:建立适当的校准曲线,以确定未知样本的浓度或含量。

9. 系统清洁:仪器和实验室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以防止污染和故障。

10. 校准人员:具有适当培训和资质的人员应负责仪器的校准
和维护。

11. 检验流程:实验室应建立标准的检验流程和操作规程,以
确保一致性和准确性。

12. 数据分析:检验结果应按照规定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处理
和解释。

13. 结果验证:所有实验室结果应逐一验证,并记录验证结果。

14. 报告编制:实验室报告应清晰、准确地编制,并包含必要
的信息和解释。

15. 质量保证体系:实验室应建立和维护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
体系,确保所有质量控制规则的有效实施和监控。

以上是检验科实验室遵守的15项质量控制规则。

通过遵循这
些规则,我们可以保证实验室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高
质量的服务。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一、背景介绍质量记录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必要环节,用于记录产品和过程的质量信息,以便追溯和分析。

为了确保质量记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制定质量记录控制规定是必要的。

二、目的本文旨在规范质量记录的管理和控制,确保质量记录的准确、完整和可追溯。

三、适合范围本规定适合于所有涉及质量记录的部门和岗位。

四、质量记录的定义质量记录是指记录产品和过程质量信息的文件或者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检验记录、测试报告、不合格品记录、纠正措施记录等。

五、质量记录的要求1. 质量记录的编制(1)质量记录应由专人负责编制,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质量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编制,包括记录的标题、编号、日期、编制人、审核人等必要信息。

(3)质量记录应及时编制,确保记录的及时性。

2. 质量记录的保存(1)质量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周期进行保存,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

(2)质量记录应存放在指定的位置,防止遗失或者损坏。

(3)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应根据法律法规和公司要求进行确定。

3. 质量记录的查阅与调取(1)质量记录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查阅和调取。

(2)质量记录的查阅和调取应有明确的目的和依据,不得滥用。

(3)质量记录的查阅和调取应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查阅和调取的时间、人员、目的等。

4. 质量记录的归档与销毁(1)质量记录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归档和销毁。

(2)质量记录的归档应分类存放,便于查阅和管理。

(3)质量记录的销毁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要求,确保信息安全。

5. 质量记录的审查与验证(1)质量记录应定期进行审查和验证,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质量记录的审查和验证应由专人负责,记录审查和验证的结果。

(3)质量记录的审查和验证应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六、责任与义务1. 部门负责人应负责组织和实施质量记录的管理和控制工作。

2. 质量记录编制人应按照规定的要求和程序进行记录的编制。

3. 质量记录审核人应对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标题:质量记录控制规定引言概述:质量记录控制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规范的记录控制规定,可以有效地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本文将从质量记录控制的必要性、规定内容、执行流程、管理要点和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质量记录控制的必要性1.1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记录控制规定,可以及时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1.2 保障产品安全:质量记录控制可以确保产品生产过程的合规性,减少安全隐患,保障产品安全。

1.3 提高生产效率:规范的记录控制规定可以使生产过程更加有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二、质量记录控制的规定内容2.1 记录内容:记录控制规定应明确记录的内容,包括产品型号、生产日期、生产工艺、检测数据等。

2.2 记录方式:规定记录的方式,可以是电子记录或纸质记录,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2.3 记录保存期限:规定记录的保存期限,根据产品特性和法律要求确定合理的保存时间。

三、质量记录控制的执行流程3.1 记录填写:生产人员应按照规定填写记录,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记录审核:质量管理人员应对记录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记录的真实性。

3.3 记录保存:记录应按照规定保存在指定的位置,保证记录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四、质量记录控制的管理要点4.1 培训教育:对生产人员进行质量记录控制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记录意识和质量意识。

4.2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记录的填写情况和保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3 持续改进:根据记录控制情况,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记录控制规定,提高管理水平。

五、质量记录控制的常见问题5.1 记录不完整:生产人员填写记录不认真、不完整,导致记录的失真。

5.2 记录丢失:记录保存不当或管理不善,导致记录丢失,影响产品质量追溯。

5.3 记录造假:生产人员为了达到指标而故意造假记录,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引言:质量记录控制规定是一项重要的质量管理工具,用于规范质量记录的生成、管理、查阅、保管和审计等方面的操作,确保产品质量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促进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

本文将详细阐述质量记录控制规定的各个方面,为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实施质量记录控制提供专业指导。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目的:明确规定质量记录控制的目的,即通过规范质量记录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适用范围:明确规定质量记录控制规定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内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所有部门和过程的质量记录控制。

二、记录要求准确性:要求质量记录的数据准确,信息真实,能够客观反映产品质量情况。

完整性:要求质量记录的内容全面,不遗漏任何与产品质量相关的信息。

规范性:要求质量记录的格式统一,填写规范,方便查阅和整理。

时效性:要求及时生成和传递质量记录,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安全性:要求质量记录的存储和传输安全可靠,防止信息泄露和损坏。

三、记录分类生产过程记录:包括原材料入库检验记录、生产过程检验记录、成品出厂检验记录等。

质量控制记录:包括质量控制计划、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数据等。

客户反馈记录:包括客户投诉处理记录、客户满意度调查记录等。

不合格品处理记录:包括不合格品评审记录、不合格品处理记录等。

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包括纠正措施实施记录、预防措施实施记录等。

四、记录标识统一标识:采用统一的标识方式,如颜色、字体、编号等,对不同类别的质量记录进行区分。

唯一性标识:为每个质量记录赋予唯一的标识符,方便检索和管理。

版本控制:对质量记录的版本进行控制,确保不同版本的质量记录能够清晰区分。

标识清晰:要求质量记录的标识清晰可见,易于识别和阅读。

可追溯性:确保质量记录的标识具有可追溯性,能够追溯到相关的产品和过程。

五、记录保管和查阅保管责任:明确规定各相关部门在质量记录保管中的责任,确保质量记录的安全和完整。

存放环境:要求质量记录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防尘防霉的场所,确保其长期保存的可行性。

质量控制规定

质量控制规定

质量控制规定一、目的本文旨在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保证客户满意度,并提供提高质量的指导和规范。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开发、生产和交付环节。

三、质量管理体系1. 质量目标我们的质量目标是在不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前提下,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 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评估并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并持续改进质量指标,以量化和监控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提供培训并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质量管理的要求。

2. 质量责任公司管理层将承担最终的质量责任,并将质量管理体系纳入组织战略和决策过程。

各级别管理人员应负责监督和落实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并确保员工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

3. 质量培训为了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质量控制知识和技能,公司将提供质量培训计划。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质量管理原理和标准;-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控制方法;- 问题识别和解决技巧。

四、质量控制措施1. 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质量控制- 确保所有产品和服务从设计阶段起符合客户要求和相关标准;- 进行设计验证和设计评审,并及时修正设计不符合要求的问题;- 为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设立质量控制点,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2. 生产和交付阶段的质量控制- 使用合适的设备和工具,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符合要求;- 确保所有产品在交付前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规定标准并达到客户要求;- 为每个生产和交付阶段设立质量控制点,并保留相应的记录和文件。

3. 问题识别和解决- 建立有效的问题识别和解决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与质量相关的问题;- 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根本性分析,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提供员工参与问题解决的机会和渠道,鼓励并及时奖励优秀的解决方案。

五、质量审核和改进为验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公司将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估。

在审核过程中,我们将:- 检查和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情况;- 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并适应组织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变化。

生产质量控制规定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

生产质量控制规定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

生产质量控制规定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一、前言在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了保证产品的合格性和客户满意度,公司制定了生产质量控制规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规定的内容和要求。

二、质量责任1. 部门责任每个部门首要责任在于确保其所参与的生产环节和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部门经理负责建立和维护质量管理系统,确保标准操作程序得到正确执行。

2. 个人责任每个员工都有责任确保其所从事的工作符合质量控制规定。

每个员工应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并且有权停工或报告发现的任何质量问题。

三、质量管理系统1. 目标与原则公司的质量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实现零缺陷和持续改进。

其原则包括产品质量自检、相互检验、过程控制和产品审核。

2. 文档记录必须建立和维护适当的质量管理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工艺流程图、操作规程、检验记录和质量问题报告。

四、工艺流程控制1. 工艺控制每个生产环节都应有规范的工艺控制措施。

所有相关员工必须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工作,并记录重要数据。

2. 过程监控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以确保符合质量要求。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记录。

五、检验与测试1. 检验标准制定严格的检验标准,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2. 技术测试使用适当的测试设备和方法,对产品进行技术性能测试。

记录测试结果,并与预定的技术指标进行比对。

六、纠正措施和持续改进1. 客户投诉处理对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的投诉应及时响应和处理。

分析投诉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以防止再次发生类似问题。

2. 内部审核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

内部审核应包括检查质量管理文件、工艺流程和员工培训情况。

七、培训和意识提高1. 员工培训对所有员工进行必要的质量管理培训,确保其理解和遵守质量控制规定。

培训内容应包括质量意识、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2. 质量宣传通过内部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

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质量控制管理规定一、概述质量控制是指在组织和管理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来保证产品或服务符合既定的质量要求,并满足客户的期望。

为了准确有效地执行质量控制,制定一套质量控制管理规定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详细阐述质量控制的管理规定,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客户的满意度。

二、质量目标1. 提供优质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

2. 进行持续改进,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3. 强调预防,控制不良品或服务的产生和流出。

4. 高效管理,降低成本并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质量责任1. 领导对质量持续改进负有最终责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 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质量目标的设定、监控和实现。

3. 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对所负责工作的质量负有直接责任。

四、质量规划1. 确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要求和标准。

2.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和方法,并实施。

3. 制订预防和纠正措施的计划,确保问题及时解决并防止再次发生。

4. 确定质量控制资源的需求和分配。

五、质量过程控制1. 严格按照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要求进行生产或执行。

2.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

3. 及时稽查和纠正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过程,防止不良产品或服务的产生。

六、质量检验与测试1. 制定明确的检验和测试标准,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质量要求。

2. 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最终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测试。

3. 记录检验和测试结果,及时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质量问题得以解决。

七、不良品或服务处理1. 及时识别和分类不良品或服务,防止流出到客户端。

2. 确保不良品或服务得到及时处理,以防止进一步扩大损失。

3. 分析不良品或服务产生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再次出现。

八、持续改进1. 定期评估和审查质量控制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并改进。

2. 鼓励员工提供质量改进的建议,积极采纳并实施。

3. 建立质量改进的绩效评估机制,激励和奖励质量改进的成果。

九、培训和教育1. 对员工进行质量管理和相关工作的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专业知识。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引言概述:质量记录控制规定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满足客户需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质量记录控制规定的五个部分,包括记录的定义与目的、记录的分类、记录的创建与管理、记录的保存与归档以及记录的审查与验证。

一、记录的定义与目的1.1 记录的定义:记录是指通过记录和保存信息的方式,将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事实和结果加以记录和保存的文档或电子文件。

1.2 记录的目的:记录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证据,以证明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符合规定要求,并能够追溯过程、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从而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二、记录的分类2.1 质量管理记录:包括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检验、质量评估等相关文件和记录。

2.2 生产过程记录:包括生产计划、生产操作规程、生产过程监控数据、生产问题记录等。

2.3 质量问题记录:包括客户投诉记录、不合格品记录、质量事故记录等。

三、记录的创建与管理3.1 记录的创建:记录的创建应遵循一定的规定程序,包括记录的命名、编制、填写和审核等环节,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记录的管理:记录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包括记录的分发、传递、存储和保密等,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3.3 记录的更新与废除:记录应根据需要进行及时更新,并按照规定的期限进行废除,避免使用过时的记录。

四、记录的保存与归档4.1 记录的保存期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定,确定记录的保存期限,包括长期保存和短期保存。

4.2 记录的归档:记录的归档应按照一定的分类和编号规则进行,确保记录的易查找和整理,同时保护记录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3 归档记录的管理:归档记录应有专门的管理制度,包括记录的借阅、复制和销毁等程序,确保归档记录的有效利用和保密。

五、记录的审查与验证5.1 记录的审查:记录的审查是对记录的内容、格式、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确保记录符合规定要求。

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质量控制管理规定1. 引言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预期标准的关键过程。

为了确保组织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制定一系列质量控制管理规定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质量控制管理规定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2. 质量目标2.1 定义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组织期望实现的产品或服务质量水平。

制定具体且可衡量的质量目标对于有效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2.2 确定质量指标:质量指标是用来评估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定量或定性标准。

根据组织需求,确定适用的质量指标,并制定合理的目标值。

3. 质量控制过程3.1 产品/服务设计阶段:在产品或服务设计阶段,应遵循以下规定:3.1.1 明确需求:准确理解客户需求并记录详细的产品或服务规范。

3.1.2 设立设计验收标准:制定评估设计方案的标准,包括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

3.1.3 设计审查:定期进行设计审查,以确保设计方案满足质量标准和需求。

3.2 原材料采购: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规定:3.2.1 选择合格供应商: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并选择具备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合格供应商。

3.2.2 严格检验原材料: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试,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3.3 前期准备:在产品或服务交付前的准备阶段,应遵循以下规定:3.3.1 制定施工或生产计划:明确任务分工、流程和时间节点,制定详细的施工或生产计划。

3.3.2 培训和技能提升: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确保他们具备完成任务所需的能力。

3.3.3 设立质量检查岗位:设立专门的质量检查岗位,负责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3.4 生产或施工阶段:在生产或施工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规定:3.4.1 引入自动化设备: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提高生产或施工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质量风险。

3.4.2 实施质量把关点:在生产或施工流程中设置关键环节的质量把关点,对关键参数进行监控和控制。

3.4.3 持续监测和检测:在生产或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质量问题。

质量控制相关规定

质量控制相关规定

质量控制相关规定1. 定义- 质量控制是一种管理和监控组织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过程。

- 目的是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预期的质量标准,并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2.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质量控制有助于预防和减少产品或服务的缺陷和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

- 质量控制可以帮助组织提高效率和生产力,降低成本和风险。

- 质量控制还可以增强组织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3. 质量控制原则- 适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产品或服务必须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

- 客户导向:质量控制应以客户需求和期望为导向,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客户的期望和要求。

- 持续改进:质量控制应不断改进,以适应变化的需求和技术进步。

- 有效沟通:质量控制需要与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4. 质量控制过程- 设定质量目标和标准: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和标准,以确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要求。

- 质量计划:制定质量计划,包括资源分配、质量控制活动和时间表等。

- 质量执行:实施质量控制活动,包括检查、测试和监控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 质量评估: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否符合预期的标准。

- 持续改进:基于评估结果,采取改进措施,并监测其效果。

5. 责任和义务- 组织负有制定和执行质量控制规定的责任。

- 相关部门和人员应配合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质量问题和风险。

- 出现质量问题时,应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以上为质量控制相关规定的基本要点,为确保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建议组织在制定质量控制规定时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并持续改进质量控制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质量控制管理规定一、目的:减少和杜绝生产操作和工艺控制违犯规定现象,实现工序质量零缺陷。

二、适用范围:产品生产的全过程。

三、主管部门:质检处四、规定和要求(一)质量控制标准分类按相应车间、处室涵盖的工艺条款进行分类,具体如下:一车间:第一类:生胶、炭黑、碳酸钙等各种配料重量超过公差;各种树脂、松香、沥青、防老剂、石蜡块状大于标准;风压不足;各种胶料落地;胶料断面不密实;车间内各种胶料表面有杂物、脚印;混炼胶粘垛、带水。

胶布扒皮、死折子、带胶边、劈缝、罗股、露白、边密超标;粗细炼胶片厚度超标;胶料落地,胶料及胎面有杂物、脚印;胎面存放时带水或胎面及帘布存放温度超标;胶布、胎面胶疙瘩超标;胎面压出规格尺寸及重量超标;胎面荷叶边。

第二类:硫黄、促进剂重量超标、粒径超标,小药总重量超标;塑炼胶及各段混炼胶未到规定停放时间使用或发放;非终炼胶停放时间超标;塑炼胶、混炼胶排胶及加硫温度超标;不按顺序使用发放胶料;胶片存放温度超标;下片厚度超标;胶料混放;胶片断面有未混合好的药品粒子;硫化胶囊重量、温度、时间超标;各类半成品缺标识卡片或标注卡错误以及生产中使用的胶料过早回收标识卡片;XM140平车抽胶加硫操作不规范;油料称芳烃油保温温度超标。

热炼车晾盘子,胶料捂垛,炼胶遍数不足;胎面压出供胶、排胶温度超标;挤出机转速超标;胎面破边较严重;胎面垛胶温度超标;母胶、返回胶边和返回胎面不按比例掺用;带油胶直接进入供胶车;返回胎面带水上车;帘帆布开包停放时间超标、结存帘线未用塑料包皮包裹;压延冷喂料排胶温度及供胶温度超标;压延帘线预热温度及压延主机辊温不符合标准;胶帘帆布厚度超标;压延速度超过规定;压延胶布死折子或卷曲不当造成粘边;压延胶帘布宽度卷曲前与原幅宽公差超差;大卷空布未整理而使用;坐、卧胎面车;各类半成品缺标识卡片或标识不全以及大车前使用的胶料过早回收标识卡片;半成品不按顺序发放或停放时间不足;复合压出时胎面贴不正或胎侧边与胎肩距离超标;胎面压出冷却水槽内不清洁。

第三类:已发到下工序的胶料带自硫胶(超过放行范围)以及在冷喂料或大车上出现胶料自硫,或因胶料质量问题造成成品严重质量缺陷;不按规定比例及时处理“掺用”不合格胶料;未接到技术处理意见使用停用胶料;错配漏加小药及错用母胶;混炼胶下车重量严重超差;内胎料有杂物;不按规定割取试片;终炼胶停放时间超标;接受雨、雪淋湿的原材料;GK270、GK250、GK400工艺混炼时间及平车炼胶时间与技术要求不符。

错用或混用胶料及帘线以及返回胶边和胎面不按胶种掺用;胎面车及垫布有油污、杂物;胎面熟芯海绵严重;胎面及大卷标识(字头及标识线)错误;胎面及大卷超期;压延胶布重量与卡片标注不符;压延张力不达标;无技术通知而使用“停用”胶料;冬季半成品存放温度低于标准;因半成品质量问题造成成品严重质量缺陷;接受雨、雪淋湿的帘布。

其它严重违反《工艺规程》规定的行为。

三车间第一类:裁断宽度超标、锯齿状、压线超标、大头小尾、接头出角、小卷胶布外露;贴胶胶片宽度及厚度超标;内外层胶片胶卷内温度超标;钢丝圈喷霜、漏铜未经处理使用、钢丝圈包不实、包布差级不均匀、钢丝进入压出机前有油污、铁锈、水迹;压出钢丝带带水或未使用冷却水槽内冷却辊、钢丝圈扎头翘起、钢丝带扎头部位出沟、钢丝排列不齐、钢丝带宽度及单层厚度超差;三角胶条接头脱开、缺空、翘起、包布包压不实、打折、包圈差级不均;胶糊过稀过稠或泡制不均,胎面刷糊不均匀;胎面接头大,接头压不实、接头冠部凸出高度及中心线偏歪超标、接头存放的胎面垛高超标;层布筒气泡、脱层、掉胶、折子、杂物、劈缝、弯曲、接头出角、压线超标或缺线;胎坯子口及胎里露白、子口扎眼不规范、胎面割边高度超标;各种半成品及垫布落地;无内胎气密层贴不规范、胎面缠绕质量差;各类半成品部件放置不规范;烘胎房卫生差、胎坯脏;改用料不规范、改用质量差。

第二类:裁断规格不符、角度超标;布筒及缓冲层喷霜未采取措施;钢丝包布,胶条规格不符;成型违规喷汽油、成型胎胚辊压不实;钢丝圈上歪;层布筒贴合偏歪及长度超标;成型上层布筒、缓冲层、胎面偏歪超标;坐、卧胎面车及帘布卷;卡片与实物不符。

第三类:胎面胶边未分类退回以及退回到二车间的胶边混放或含杂物;冬季室稳低于标准要求;雨、雪天运输胎胚及各类半成品不遮盖;胶料混用及混放、裁断用错料;钢丝压出缺根少层及绕圈器周长超差;扣圈盘与主轴间隙超标、机头超标;钢丝圈严重上歪;成型机风压不达标;成型违规操作及偷步漏步;子口脱空严重;胎坯钢丝圈挤弯;胎坯标识错误;胎坯不按顺序发放或烘胎时间不足、烘胎房温度不符合工艺要求,烘胎房漏水造成淹胎坯或漏汽未采取措施;成型胎坯未贴工代号、未盖检验章入烘胎房;接受雨、雪淋湿的钢丝盘。

其它严重违反《工艺规程》规定的行为。

四车间:第一类:水胎排数达不到规定标准;制作的水胎重量超差;胎坯扎眼不符合标准;定型待用胎坯未打风;擦胎不干净;硫化自动记录画写不全;毛茬、胶边修剪不符合规定要求;胎号反号或放置不规范;外胎涨肚子。

第二类:无故闷锅;外胎无生产顺序号;胎里严重凹凸不平、水胎、胶囊表面不平整造成胎里夹沟、凸起;外胎成品弯钢丝;外胎成品杂物;模具不及时除垢;回锅后的外胎未单独存放待检;胎坯未按顺序使用或烘胎时间不足而使用;胎坯存放时间超期。

第三类:产成品不按规定及时入库,硫化外胎出模时粘胶囊或不及时上后冲气冷却;后冲气风压及后冲气时间不符合工艺标准;外胎出锅时粘连子口;硫化时间、压力、温度不符合工艺要求,且未采取措施生产;内压过热水温度低于或高于标准而盲目装锅硫化;硫化过程中内压过热水温度低于标准要求而没有按规定要求延时;硫化罐冷却水回水压力低于标准;外胎外观标识不全;有质量缺陷成品掺混入库;其它严重违反《工艺规程》规定的行为。

五车间:第一类:压出用胶料预热不均及未按规定对内胎料细炼薄挤;压出供胶及排胶温度超标或挤出机转速超标;内胎半成品违规叠放;内胎半成品尺寸不符合标准;嘴子贴偏超标;胶料落地;因清擦模子不彻底或操作不当造成字迹不清、内胎麻面、不平;垫带嘴子眼不透彻;半成品缺标识卡片;成品不按规定放置在标识区域内。

第二类:返回半成品胎筒不割开翻凉;内胎垫带称量不准;半成品不按顺序使用或停放的半成品超期使用;胎筒接头对接时间低于标准;接头后内胎半成品表面焦烧、砂眼、气泡、带杂物;接头后内胎半成品重量超标。

第三类:压出胶料混用;返回料带水、杂物上车;返回料不按比例掺用;胶嘴胶与铜粘合不牢;接头后的半成品储存超过规定数量;内胎、垫带硫化温度超标及硫化抢点;有缺陷的垫带内胎成品未检验掺混入库;其它严重违反《工艺规程》规定的行为。

全钢车间:第一类:成型工段环境温度、湿度不符合标准;钉子房温度、湿度超标;气密层贴合刷胶糊;成型后胎坯胎里有凹坑或过渡太急;各种半成品部件刷油、打毛不均;胶料、半成品部件、垫布落地;各种半成品部件尺寸超标;各种半成品部件存放温度超标;胎坯未按规定撑起;挤出半成品熟芯、蜂窝;钢丝圈根数、层数超标;各种半成品部件存放超期;压延钢丝帘布有露白、罗股、劈峰。

第二类:压延供胶、压出挤出、钢丝挤出挂胶温度超标;后压辊滚压半成品部件时未按规定正反压;各种半成品部件未按规定标示;半成品部件滚压不实。

第三类:压出胶料混用;压延用错料;裁断、成型用错钢丝帘布;成型时部件带塑料纸等杂物。

动力车间:第一类:生产用风带水;炼胶、压出、压延等设备用冷却水压力低。

第二类:内冷水温度超标。

第三类:硫化内冷水进口压力低、硫化内温、外温、压力、后冲气压力低;因动力水压力低,造成硫化中心机构升降慢、小推车等不动作,造成成品上后冲气不及时。

机动处:承担因设备管理不善造成质量损失的2-10%。

质检处:承担因漏检、错判受到的公司罚款。

物管处:第一类:原材料成品搬运、储存不符合技术要求,搬运、储存过程中损坏原材料标识,新进原材料未按规定及时通知取样。

第二类:仓库漏雨潮湿、浸泡原材料,搬运中原材料雨雪淋、成品受压变形损伤,违反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管理规定;缺陷胎与合格品混放不区分。

第三类:没有检验结论而擅自造成材料出库;未经检验的外胎、内胎、垫带成品入库。

供应公司:第三类:1.原材料供应无试验时间(公司领导批示的除外);使用中个别原材料出现不合格现象(退货索赔的除外)。

2.因责任心不强,采购材料质量不稳定造成质量事故者除索赔全部经济损失外,责任者承担10%直接经济损失,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下岗或辞退处理。

(二)质量控制的考核质量控制的考核分为金额和积分两种形式。

1、金额处罚根据分类规定的每条(件)半成品、成品、每款工艺标准,按下面规定处罚相应金额。

第一类扣罚10元,第二类扣罚30元,第三类扣罚60元。

2、积分处罚对违犯工艺的员工除去金额处罚以外,按相应分类进行积分,第一类:1分,第二类:3分,第三类:6分。

积分以年为计量单位,全年累计,年底终结。

对于累计20分的员工,由车间进行质量意识教育。

对于累计40分的员工,由车间利用业余时间,按照工艺规程、工艺标准等相关技术文件进行培训3天(每天1小时),并每天扣除1天计件工资的10%,考试合格后,恢复计件工资;考试不合格的,每次加强3天培训教育并继续扣除计件工资,直至考试合格为止。

对于累计70分的员工,写出出现问题的原因交质检处存档,由车间利用业余时间,按照工艺规程、工艺标准等相关技术文件进行培训6天(每天1小时),并每天扣除1天计件工资的20%,考试合格后,恢复计件工资;考试不合格的,每次加强3天培训教育并继续扣除计件工资,直至考试合格为止。

对于累计70分以上的员工,每增加30分,按累计70分的要求,重复培训、处罚一次。

连续3个月没有违犯工艺的,总积分减半。

员工在互检中发现并杜绝重大质量隐患时,可按分类标准的一半予以积分奖励,奖励积分可冲减受罚积分。

对于无积分的员工,不得奖励积分,车间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新进厂员工在学习培训期间,违犯工艺时按规定进行罚款,不积分;给公司造成损失时,承担损失。

(三)制度的执行与落实质检处、技术处、企管处是扣罚制度的执行部门,依照本规定严格履行。

1、凡处罚违犯规定者,质检处当班质检员填写报表,质检班长签字,其中一份于当日交当事部门备查,质检处月终汇总报企管处列入部门考核。

对于同一问题引起的违犯工艺条款的,按高的处罚,不多项处罚,不重复处罚。

车间自己工艺检查的问题(包括自检、互检),不成为质检处处罚的依据。

2、质检处、技术处对批量出现质量问题或多次出现同一质量问题而未纠正的部门,随时在厂门曝光栏曝光,并处罚200~1000元。

3、公司综合检查组每周对本规定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违犯者予以处罚并曝光。

4、各部门内部质量考核处罚,原则上按本规定数额执行,公司处罚之后,各部门不得重复和无根据地加大扣罚数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