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管理

合集下载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导言:高危儿是指出生后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疾病进展快、预后不良、需要特殊监护和处理的婴幼儿。

对于高危儿的管理和治疗,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会诊转诊制度,以确保儿童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包括定义、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等方面。

一、高危儿管理制度1.定义高危儿是指在生理、生化、病理、病理生理、行为、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异常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和管理的婴幼儿。

2.管理目标高危儿管理的目标是预防和控制高危儿的疾病发生和发展,提高其生命质量,减少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3.管理内容(1)特殊监护:建立高危儿特殊监护室,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设备,进行监测和护理,确保婴幼儿的生命安全。

(2)营养支持:根据高危儿的营养需求和病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确保婴幼儿获得充分的营养。

(3)早期干预:对于已知的高危因素,如早产、出生缺陷等,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4)定期随访:建立高危儿档案,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生长发育评估,及时掌握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5)家庭教育:向婴幼儿家庭提供健康管理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高危儿,提高家庭照护能力。

二、会诊转诊制度1.定义会诊转诊制度是指在高危儿管理过程中,根据需要将患儿转诊至其他医疗机构或请其他专科医师会诊,以确保高质量的诊疗和干预。

2.转诊适应证(1)病情复杂、病因未明确的高危儿;(2)需要进行高风险手术的高危儿;(3)需要接受特殊检查或特殊治疗的高危儿。

3.转诊步骤(1)确认转诊需求:主治医师根据患儿病情和需要,判断是否需要转诊。

(2)选择转诊机构或专科医师:根据患儿的疾病类型和治疗需求,选择适合的医疗机构或专科医师。

(3)办理转诊手续:填写转诊申请表,注明详细的病情及转诊目的、需求等信息。

(4)转诊评估:转诊申请提交后,接收医疗机构或专科医师会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接收转诊。

高危儿的管理方案与措施

高危儿的管理方案与措施

高危儿的管理方案与措施高危儿是指在婴幼儿期存在一些生理或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特殊管理和护理的儿童。

下面是一些管理方案和措施,以确保高危儿的综合护理和健康发展:1. 早期筛查和评估:对新生儿进行早期筛查和评估,以确定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

这可能包括遗传性疾病、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疾病等。

通过早期发现,并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

2. 综合护理计划:根据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护理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医疗、营养、康复和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内容,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3. 定期复查和检测:定期进行儿童健康检查和复查,包括体格检查、生长发育评估、听力视力测试等。

通过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4. 适时干预和治疗:对高危儿的问题进行适时干预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以改善其生理和心理状况,并促进正常的发育和功能。

5. 营养支持和管理:对高危儿的营养情况进行评估和管理,确保其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促进健康成长和发育。

可能需要特殊的喂养技术、特殊配方奶粉等。

6. 高危环境防护:为高危儿提供安全、清洁和舒适的环境,防止感染和其他伤害。

对亲属、护理人员和访客进行卫生教育,保持卫生习惯和防护措施。

7. 家庭支持和教育:提供家长和家庭成员的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理解高危儿的特殊需求和管理要求。

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照顾高危儿并应对潜在的挑战。

8. 多学科合作:建立多学科的团队合作,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共同进行高危儿的管理和护理。

定期召开团队会议,共享信息和协调护理计划。

以上是一般性的高危儿管理方案和措施,具体的护理和管理措施应根据不同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和医疗专业人士的建议来制定。

高危儿如何进行健康管理

高危儿如何进行健康管理

高危儿如何进行健康管理【高危儿的概念】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到3岁内具有可能影响身心发育的各种高危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的儿童。

专业人员根据标准进行儿童风险分级分类管理。

【高危儿管理的意义】高危因素不利于儿童发挥最佳发展潜能,规范管理有助于高危儿发挥潜能,明显改善预后、减少伤残、提高人口素质。

【高危儿管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建立专案管理:全面收集高危儿童的信息,详细了解家族史、母孕史、儿童出生史以及生长发育等。

2.评估内容:儿童近期患病、家庭养育情况;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头围、前囟大小以及全身体格检查);生长监测与评估(生长曲线图、营养评估、骨代谢、骨龄等);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评估(采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量表);特殊检查(早产儿视网膜眼底筛查、诱发电位、超声、颅脑核磁)等。

3.检查频次:6月龄以内每月1次;7-12个月每2月1次;1-2岁每3月1次;2-3岁每6月1次,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调整检查频次。

【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指导】1.营养干预:重视生长曲线图的使用,明确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评价,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均衡膳食、合理喂养、营养素补充等个体化指导,纠正不良进食和喂养行为,必要时转介至相应专科诊治。

2.运动发育:根据儿童运动发育规律和具体运动能力的水平,在家庭日常活动中为儿童提供充足的身体活动和运动的机会,并及时给予鼓励。

3.认知发育:给儿童自由探索的机会,通过日常生活体验和交流玩耍,促进儿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知觉的发育。

4.语言发育:在日常活动中为儿童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从引导儿童“看、指、说”3个层面进行支持,在儿童回应、表达时给予肯定。

5.家庭养育:重视家庭高质量的亲子互动,在儿童早期进行以依恋为中心的家庭养育干预,为儿童提供回应性照护和良好的环境刺激,有助于大脑和神经的发育。

高危儿入院管理制度

高危儿入院管理制度

高危儿入院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高危儿入院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接收高危儿入院治疗的医疗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等。

第三条高危儿指生命活动未能维持稳态、疾病发展可能影响预后、需要紧急救治或高度监护的新生儿、婴儿和儿童。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高危儿入院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规范操作流程、完善服务标准。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全员普及高危儿入院管理制度,确保医护人员了解并遵循相关规定。

第六条高危儿入院管理制度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医学伦理,确保医疗过程的公正、公开和透明。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高危儿患者家属的沟通和教育工作,帮助他们理解病情、配合治疗、保持合作。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高危儿入院管理档案,保存患者的诊疗信息、检验报告、出院小结等相关资料。

第二章高危儿入院的判定和接诊第九条对于高危儿入院的判定,医疗机构应当依据患者的病情、生理指标、病史等综合因素进行评估,并及时向患者家属做出说明。

第十条患者家属应当如实提供患者的病史、既往史等信息,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诊疗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为高危儿入院患者提供符合其病情的相应服务,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第十二条高危儿患者进入医疗机构后,应当及时接受医护人员的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高危儿入院急救体系,确保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

第三章高危儿治疗和护理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高危儿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和随访。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高危儿护理团队,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细致的照料。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为高危儿患者提供适宜的营养支持,并根据患者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高危儿家属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应对患者病情变化、减轻焦虑和压力。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高危儿的安全和健康发展,提高高危儿的康复几率,促进高危儿的全面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学校、社区以及其他托管机构对0-3岁高危儿的管理。

三、高危儿的定义1. 高危儿是指0-3岁之间,存在着某些高风险因素,并可能导致患病或残疾的儿童。

2. 高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畸形、家族遗传病史、妈妈妊娠期间患有严重疾病等。

四、高危儿管理机构的建设和设备1. 高危儿管理机构应该有符合儿童活动的环境设施。

2. 包括适宜的房间温度、光照、空气质量、卫生设施以及儿童安全设施等,以确保儿童的安全和舒适。

5. 儿童康复护理区域应区分为不同区域,保证各个康复区域的活动空间和不同康复项目的实施条件。

六、高危儿管理制度的内容1. 高危儿的登记和档案管理(1)高危儿应该在出生后及时进行登记,建立个人档案。

(2)建立档案的信息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背景、出生史、诊断及治疗情况等。

(3)档案应保密,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泄露个人隐私。

2. 高危儿的定期体检和评估(1)高危儿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例如身高、体重、头围等。

(2)定期进行康复能力评估,以制定个别化的康复计划。

3. 高危儿的康复治疗(1)根据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别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2)康复治疗应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能治疗等多个方面,以促进其身体和智力的发展。

4. 高危儿的饮食管理(1)制定合理饮食方案,确保高危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2)根据高危儿的特殊情况,如过敏等,进行个性化的饮食管理。

5. 高危儿的心理支持(1)为高危儿和家长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其积极应对困境和压力。

(2)建立家长互助组织,提供经验交流和互助机会。

7. 高危儿的监护人责任(1)监护人应积极配合高危儿的康复治疗和发展计划。

(2)监护人要定期参加康复培训课程,以增强对高危儿的护理技能。

八、高危儿管理制度的执行1. 制度应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

儿保高危儿工作制度

儿保高危儿工作制度

儿保高危儿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我国儿童保健工作质量,降低高危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为儿保高危儿工作提供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确保高危儿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儿童保健机构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高危儿保健工作。

三、高危儿的定义高危儿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其生长、发育、健康产生严重问题,甚至危及生命的婴儿。

四、工作原则1. 早期识别:儿保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高危儿的识别标准,对疑似高危儿进行及时评估。

2. 早期干预:对确认的高危儿,应立即启动干预措施,给予针对性的医疗和护理。

3. 全程管理:对高危儿实施从出生到成年的全程健康管理,确保其生长发育、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关注和保障。

4. 家庭参与:鼓励家长积极参与高危儿的管理,提高家长对儿保工作的认识和配合度。

五、工作内容1. 筛查与评估:对新生儿进行普遍筛查,对疑似高危儿进行详细评估,包括生长发育、神经心理、视听觉等功能方面的检查。

2. 干预与治疗:根据评估结果,为高危儿提供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措施,如早期康复训练、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

3. 跟踪监测:定期对高危儿进行跟踪监测,评估干预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4. 健康教育:为家长提供关于高危儿保健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家长自我管理能力。

5. 转诊与协作:建立健全高危儿转诊制度,确保高危儿在需要时能够得到上级医疗机构的专业支持。

六、工作流程1. 筛查与评估: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进行筛查,对疑似高危儿进行评估。

2. 干预与治疗: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干预计划,实施治疗措施。

3. 跟踪监测:定期对高危儿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调整干预方案。

4. 健康教育:为家长提供面对面或在线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保工作的认识。

5. 转诊与协作:发现需要转诊的高危儿,及时联系上级医疗机构,协助办理转诊手续。

高危儿 管理制度

高危儿 管理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一、引言高危儿指的是指在出生后的30天内需要严密观察和干预、照料的新生儿,他们可能因为早产、低体重、遗传疾病、出生时窒息等原因而面临生命威胁。

高危儿管理制度是为了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和保障高危儿健康成长而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旨在减少高危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他们的健康和生存。

二、管理目标1. 提高高危儿存活率2. 提升医疗护理水平3. 减少高危儿并发症4. 提升高危儿生活质量三、管理范围高危儿管理制度范围涵盖以下内容:1. 高危儿的筛查和评估2. 高危儿的监护和干预3. 高危儿的护理和喂养4. 高危儿的家庭支持和康复5. 高危儿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四、具体措施1. 高危儿的筛查和评估(1)建立高危儿筛查制度,包括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遗传疾病等风险因素的初筛和细筛。

(2)开展高危儿评估,对筛查出的高危儿进行全面的身体和精神发育评估,明确高危儿的风险程度和干预方案。

2. 高危儿的监护和干预(1)建立高危儿监护团队,包括儿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护和干预。

(2)制定高危儿的治疗方案,包括呼吸支持、营养支持、感染预防和控制等干预措施。

3. 高危儿的护理和喂养(1)建立高危儿的个性化护理计划,包括体温监测、清洁护理、床位翻身等护理措施。

(2)制定高危儿的喂养方案,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特殊配方奶粉喂养等。

4. 高危儿的家庭支持和康复(1)为高危儿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帮助他们应对高危儿的健康问题和生活困难。

(2)建立高危儿康复机构和服务网络,提供康复训练、家庭照护、社会关怀等服务。

5. 高危儿的健康教育和预防(1)开展高危儿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对高危儿的关注和关心。

(2)加强高危儿疾病预防工作,推广乳房疾病预防、呼吸道感染预防等知识。

五、管理保障1. 建立完善的高危儿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确保高危儿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2. 加强高危儿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改善高危儿的就诊条件和医疗环境。

高危儿童管理要求

高危儿童管理要求

高危儿童管理要求
1. 识别和评估:首先,需要识别和评估高危儿童的存在。

这可能包括通过学校、社区机构或医疗单位等途径,了解儿童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和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2. 建立档案:为每个高危儿童建立详细的档案,包括个人信息、家庭状况、健康状况、教育情况等。

这些档案有助于跟踪儿童的发展和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

3. 提供支持和干预:根据高危儿童的具体需求,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干预措施。

这可能包括提供心理咨询、辅导、教育支持、医疗保健、家庭访问等,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4. 安全保护:确保高危儿童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这可能涉及提供安全的住所、保护他们免受身体和性虐待、防止走失和失踪等。

5. 家庭支持:与高危儿童的家庭保持密切合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培训,帮助家长或监护人更好地照顾和保护儿童。

这可能包括提供育儿技能培训、家庭咨询等。

6. 多部门合作:高危儿童管理需要多部门的合作。

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执法部门等应共同努力,共享信息,协调工作,以提供全面的支持和保护。

7. 定期评估和监测:定期评估高危儿童的状况,监测干预措施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管理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国家可能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指导高危儿童的管理。

以上要求仅提供了一些一般性的指导原则,具体的管理措施应根据当地的法律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实施。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引言:在医院儿科门诊中,高危儿管理制度是保障高危儿童生命安全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高危儿,即指生理、生化或生态状态异常或有疾病风险的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

高危儿的管理需要精细而全面的护理、监护和跟踪,以便提早发现并处理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风险和损害。

本文将探讨高危儿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管理流程和关键措施。

一、高危儿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提早发现问题:高危儿管理制度通过定期体检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高危儿的问题,包括发育迟缓、异常的生理指标、遗传疾病等。

提早发现问题可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2. 预防并发症:高危儿通常具有较多的并发症风险,如呼吸道感染、吸入性肺炎、心血管疾病等。

通过高危儿管理制度,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并发症预防,比如提供充足的疫苗接种、注意卫生保健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促进家庭关怀:高危儿通常需要家庭的额外关怀和支持。

高危儿管理制度可以提供家庭教育和指导,帮助家长学习如何照顾高危儿、管理并发症风险,并提供心理支持,以促进家庭关怀和儿童健康成长。

二、高危儿管理制度的管理流程1. 识别高危儿:医院儿科门诊通过分析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验结果,初步识别高危儿的风险。

2. 建立高危儿档案:对于初步识别的高危儿,建立详细的高危儿档案,包括病历、体格生长发育曲线、相关检查结果等。

3. 制定个体化监护计划:根据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监护计划,内容包括定期体检、特殊检查、药物治疗等。

4. 定期复查和评估:高危儿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定期复查和评估,以监测其生长发育情况、并发症风险等。

5. 提供家庭教育和指导:针对高危儿的特殊需求,提供相关的家庭教育和指导,包括喂养技巧、疾病预防、早期教育等。

6. 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高危儿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儿科医生、心理学家、康复师等专业人员,确保对高危儿提供全面的密切关注和治疗。

三、高危儿管理制度的关键措施1. 定期体检和评估:高危儿应定期进行体检和评估,检查身高体重、血常规、生化指标等,以及心理评估、发育评估等。

高危儿管理

高危儿管理

高危儿管理高危管理法是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总结的一套科学管理方法,它是衡量个体和群体对保健的需求,并帮助他们决定先后缓急的方法,能重新评估和组织保健服务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它的基本策略是确定危险因素的个体,并对他们施以更多的保健措施,亦就是注意普及及保健覆盖面的同时,应对具有高危因素的个体和群体给予更多的服务,提供的服务与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高危新生儿管理对象包括:1、低出生体重儿:凡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者,包括早产儿、足月小样儿、多胎儿等。

2、产伤儿:凡因脐带绕颈、胎位不正或产程困难等因素引起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头颅血肿等。

3、黄疸儿:病理性黄疸者。

感染儿:凡具感染体征如脐炎、口腔炎、脓疱疹、肺炎、败血症等。

4、先天缺陷儿:凡先天畸形伴影响生活能力者,如先天性心脏病、兔唇、腭裂等。

5、凡具有不适宜新生儿安全生活条件者,如母亲呆傻、盲聋、亲属又无能力照顾者,家庭卫生条件极差者。

对于高危儿要求保健工作者加强新生儿访视和指导,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对于高危新生儿要注意观察吃奶、精神、面色、呼吸、哭声、皮肤及大小便,凡有异常要求家长及时和保健医联系或到医院检查。

这样的新生儿更要强调母乳喂养,以使增加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可能。

对吸吮能力弱的小儿可将母乳吸出后用滴管喂养,同时注意体重增长情况,据此不断调整奶量。

一般2000~2500克出生体重第一周总奶量可按每日50~100毫升/公斤提供,大于一周每日可按110~150毫升/公斤提供,每日加奶量按2~5毫升/次来进行。

对满月体重增长不足600克者应转入体弱儿管理。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比一般新生儿更要细心。

每4~6小时要测一次体温,体温应保持在36~37℃之间;室温应在24~26℃,如达不到应在包被外加热水袋;换尿布要快,动作要轻柔;要定时给小儿更换体位,吃奶后应侧卧以免吐奶后吸入呼吸道;注意观察脐部,做好脐部护理,避免感染;脐带脱落后可洗澡,注意室温达28℃,水温38~40℃,浴巾、更换的衣服、尿布应预热后应用。

高危儿定义、管理制度

高危儿定义、管理制度

高危儿定义:在胎儿期、分娩期、新生儿期以及幼儿期存在高危因素的小儿,称为高危儿。

胎儿期高危因素:母亲孕早期先兆流产,孕期感染(如TORCH感染、乙型肝炎、HIV感染),孕期接触放射线、有害化学物质或药物,母妊高症,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盘功能不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离、脐带高危绕颈,遗传因素(染色体病、基因病),其他(如不良环境、孕母贫血、肝肾疾病、吸毒、不良情绪、未进行产前保健)等。

分娩期高危因素:产时窒息、难产、剖宫产、产伤等。

新生儿期高危因素: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病理性黄疸(黄疸过深、时间过久),严重感染性疾病、寒冷损伤等。

婴幼儿期高危因素:颅内感染、颅外伤、颅内出血、中毒以及缺乏刺激,生活环境不良、缺乏刺激、反复感染等。

高危儿管理常规:高危儿专案管理是指对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以及日后发育期(一般指幼儿期)内,存在对生长发育和机体功能有高度危险因素(高危因素)的小儿均应列入专案管理,加强访视、重点治疗、护理,这是降低幼儿死亡率,提高儿童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儿童系统保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危儿范围: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中度以上肥胖症、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功能低下症、苯丙铜尿症、听力障和精神发育退滞的息儿,均属高危儿范畴二、立案:一经发现高危儿均应及时专册登记,列入专案管理,同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的标识。

根据每个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好管理和治疗记录。

三、管理方法(一)预约:约定时间来保健门诊诊治。

(二)(二)随访:因患病情或其他原因未按预约时间前来诊治的,要上门进行随访、治疗,并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护理和喂养。

凡属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活动期佝偻病的患儿,每月至少随访一次,其他高危儿视病情而定。

中度以上肥胖症,每季度随访1-3次。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高危儿管理制度一、引言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期或新生儿期存在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生长发育障碍、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等问题的儿童。

为了加强高危儿的管理,提高高危儿的生存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高危儿的管理。

三、高危儿的定义和分类(一)高危儿的定义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期或新生儿期存在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生长发育障碍、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等问题的儿童。

(二)高危儿的分类 1. 胎儿期高危儿 (1)母亲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

(2)母亲孕期感染、接触有害物质等。

(3)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过期产等。

(4)胎儿畸形、染色体异常等。

分娩期高危儿 (1)难产、剖宫产、产程延长等。

(2)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等。

(3)新生儿低血糖、低血钙、高胆红素血症等。

新生儿期高危儿 (1)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

(2)新生儿颅内出血、脑积水等神经系统疾病。

(3)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畸形等先天性疾病。

四、高危儿的筛查和诊断(一)高危儿的筛查 1. 产前筛查 (1)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包括超声检查、唐筛、无创 DNA 检测等,及时发现胎儿异常。

(2)对于高危孕妇,应增加产前检查的频率和项目,如羊水穿刺、脐血穿刺等,进一步明确胎儿的情况。

产后筛查 (1)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等,评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2)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听力筛查、视力筛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等,及时发现新生儿的异常情况。

(二)高危儿的诊断 1. 对于产前筛查或产后筛查发现异常的新生儿,应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如头颅 CT 、MRI 、脑电图、染色体检查等,明确新生儿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

2. 对于高危儿的诊断,应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根据新生儿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五、高危儿的管理和随访1. 2. 1.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一、概述高危儿是指由于不良生活方式、环境自然因素、生活习性等原因导致患有某种疾病风险较高的儿童。

高危儿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高危儿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而制定的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旨在提供系统细致的服务,有效帮助管理高危儿。

二、高危儿管理范围1. 早产儿:早产儿是指孕期小于37周的婴儿,因为早产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所以需要进行精心照料。

2. 低体重儿:低体重儿是指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克的新生儿,由于体重偏低容易出现多种问题,如生长发育受阻、免疫力低下等,需要特殊管理。

3. 先天性心脏病儿: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婴儿在出生时即患有的心脏畸形,对患儿的身体发育和心脏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接受定期的专业治疗与监护。

4. 遗传病儿:遗传病儿是指由于父母携带遗传性疾病基因而导致的遗传病,需根据患者基因型进行个性化治疗,避免疾病发生。

5. 早产儿后遗症:早产儿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后遗症,如视力问题、听力问题等,需要特别关注及时干预。

6.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肺炎等,易导致呼吸道阻塞及呼吸困难,给孩子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需及时干预。

7. 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减等对患儿生命安全构成较大威胁,需要规范治疗,保证患儿的健康。

8. 周产儿:由于母亲怀孕期间不合理饮食、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导致胎儿缺氧、发育迟缓等问题,需要及时干预。

以上为高危儿管理的主要范围,高危儿管理制度的目的就是要对这些高危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提供全方位的照顾。

三、高危儿管理制度内容1. 健康教育和宣传高危儿管理制度的第一步是健康教育和宣传,通过为家长提供健康知识,使他们了解高危儿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正确的喂养方式,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对孩子的关注和照顾水平。

2. 个性化管理根据高危儿的具体病情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包括饮食管理、睡眠管理、健康监测等,定期对高危儿进行全面体检、检测,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以降低发病率,提高生存率。

高危孩子管理制度

高危孩子管理制度

高危孩子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高危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加强对高危孩子的管理和关爱,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寄宿机构、福利院等教育、矫治和庇护高危孩子的单位。

第三条高危孩子是指那些身心健康、生活受到根本威胁或者矫治救助需要的18周岁以下少年儿童,包括但不限于犯罪少年、烈性少年、早恋早育少年、家庭矛盾少年、流浪乞讨少年等。

第四条高危孩子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关爱、矫治、教育、保护”的原则,坚持法治化、专业化、人性化的方针。

第五条高危孩子管理工作应该依法,全面加强对其的心理、教育、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帮助,旨在让高危孩子尽快融入社会,走上正轨。

第二章管理机构第六条对高危孩子的管理工作属于教育、民政、司法等多个部门,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合作共同进行管理。

第七条学校、寄宿机构、福利院等教育、矫治和庇护高危孩子的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负责高危孩子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管理机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管理规章制度,监督落实教育、保护和康复措施,做好高危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健康和心理等方面的工作。

第三章管理制度第九条管理机构应当根据高危孩子的特点,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高危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禁止行为、惩罚措施等。

第十条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高危孩子的入户、送教、教管、送社等全程管控的制度,对高危孩子进行全方位、动态管理。

第十一条为了保障高危孩子的合法权益,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家长监护、社会监督等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布高危孩子的情况。

第四章教育矫治第十二条教育矫治是高危孩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管理机构应当制定针对性的教育矫治计划,对高危孩子进行个性化辅导和行为矫正。

第十三条管理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等人员,对高危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治疗等工作。

第十四条教育矫治应当贯穿高危孩子的全过程,着重对其进行道德、法律、职业等教育,引导其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4篇)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4篇)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高危儿管理制度是指针对有一定危险性的儿童进行管理的制度和措施。

高危儿是指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异常、特定疾病等原因,或在儿童期患上重大疾病,存在较高风险的儿童。

高危儿管理制度包括以下方面:1. 筛查和评估:对出生儿进行筛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为高危儿,并确定其具体危险因素和风险等级。

2. 监测和追踪:对高危儿进行定期监测和追踪,包括生长发育、体格检查、心理发育、功能评估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干预和治疗:对高危儿提供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包括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心理支持、药物治疗等,以预防和纠正潜在问题。

4. 家庭支持和教育:向高危儿家庭提供相关支持和教育,包括照护技巧、康复训练指导、心理辅导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照顾高危儿。

会诊制度是指在诊疗过程中,对于病情较为复杂、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的患儿,通过会诊的方式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建议的制度。

会诊制度包括以下方面:1. 选择会诊医生:根据患儿的病情和需要,选择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会诊,确保能够全面评估和提供专业意见。

2. 会诊内容:会诊医生集中讨论患儿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策略,并提供会诊报告。

3. 会诊协调:负责协调会诊过程中的交流和沟通,确保各专家能够及时参与和表达意见。

转诊制度是指将患儿从一个医疗机构转诊至另一个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制度。

转诊制度包括以下方面:1. 转诊标准:确定转诊的标准和条件,例如病情复杂、需要特殊设备或专业技术无法提供等。

2. 转诊流程:明确转诊流程和步骤,包括申请转诊、评估和安排转诊、转诊反馈等。

3. 转诊协作:转诊医疗机构和接诊医疗机构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协作和沟通,确保顺利进行转诊,并在转诊后及时汇报和协助治疗。

高危儿管理制度和会诊、转诊制度的目的是保障高危儿的健康和发展,提供最佳的诊疗服务,确保患儿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治疗和管理。

高 危 儿 管理

高 危 儿 管理
HIE、颅内出血、颅内感染;
(四)代谢营养疾病:
电解质紊乱如低血Na+、Ca++、低血糖等,
硬肿症等; (五)出血性疾病:
高危儿管理模式
保健与康复相结合
医院与家庭 社区管理
管理方式
动态监测
早期评估 危险因素评估
发育筛查
早期干预
具体做法
新生儿期:
1、除按新生儿常规管理外,应列入专案
5、指导家长随时注意小儿神志、面色、
呼吸、吸吮力、皮肤温度及软硬度、大 小便情况等,避免与外人接触,以防感 染。 6、出生后2周加服维生素A、D。
7、访视中遇有异常情况或疑难病情,应
及时转医院或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诊治。 早期异常表现: 易惊、睡眠不安、易烦躁或嗜睡 频繁用力、或全身松软、无力 换尿布时,大腿难以向外侧分开,手脚经 常伸直 双拳紧握,难以掰开,怕洗澡
6、生母为高龄初产(>35岁),孕期患有内科或 其它疾病(严重妊高症、疸瘀症、盲聋、呆傻、 精神病等)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
7、有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新生儿:如唐氏综合症、 先天性甲低、苯丙酮尿症等1、母亲感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如风疹、CMV、HSV、VZV、 HBV、HIV、肠道病毒等,可引起早产、小于 胎龄儿、低出生体重、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心 脏损害、肝脏损害及相应的疾病表现;
诊断测验
盖瑟尔发育量表(Gesell) 贝莉婴儿发育量表
麦卡锡语言发育量表
韦氏学前及初小儿童智能量表(WPPSI)
韦氏儿童智能量表修订版(WISC-CR)
早期干预的意义
高危儿出现异常运动发育和智力发育的
概率是正常儿的8-10倍; 早期发育中神经系统处于突触数目增加, 神经网络构建,“用进废退”,神经细 胞可变、可代谢; 异常姿势随年龄增加易固化、变形,孩 子出现自卑、厌世等心理问题,治疗难 度加大。

高危儿管理

高危儿管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经过新生儿科病房的宣教,一般的早产儿在出院后即会到 高危儿门诊建立档案,并开始第一次检查。早产儿的年龄
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按出生年龄计算,第二种是按纠
正年龄计算。早产儿的纠正年龄从预产期开始计算,比如 一个孕32周出生的早产儿,现在出生后10周,计算其纠正 年龄,则为32周+10周-40周=2周,故其纠正年龄为2周。 以此类推,一般至少纠正到1岁。因为有两种年龄的计算, 所以我们对早产儿的要求有两个标准,一个是高标准,一
• 代偿性是指一些细胞代替另一些细胞的功 能,在神经细胞损伤或破坏以后可以得到 功能的恢复,这个功能只能发生在生长发 育早期,过了一定的敏感期,这种缺陷将 成为永久性。有不少病例证明,在发育的 早期受到脑损伤,既便是头颅CT可见到空 洞或缺损,经过适当的干预,到成年时脑 功能可以不受到影响,而如果成人发生了 同样的脑损伤,则不可能得到完全代偿。
3、关健期理论的支持
• 关健期是指某种知识或行为经验,在某一 特定时期或阶段最易获得和形成的时期, 错过了这个时期,就不能获得或达不到最 好的水平。
• (1)著名的“印刻现象” • (2)印度狼孩:卡玛拉 • (3)二战时日本士兵:横井庄一
4、最近中国优和优育协会摇篮工程的科研 成果《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 显示通过早期干预可降低脑瘫的发生,减 轻脑损伤的程度。
• 生长突增期:身高及体重均有两个:婴儿期和
青春期
神经系统则只有一个:0—3岁
这个阶段如果我们给予丰实的环境刺激及 合适的养育方式,使婴幼儿有丰富的早期 经验,就可以让正常婴幼儿的大脑得到充 分的发展。而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大脑的发 育就错过了最佳时机。
神经系统的发育
• 脑细胞分裂、增殖,细胞数增多,在胎儿 期至生后6个月完成。

高危儿档案管理制度

高危儿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高危儿档案管理,提高高危儿健康管理水平,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高危儿档案是指对患有先天性、遗传性、发育性等疾病的儿童,以及有家族病史、出生缺陷、出生时体重过低等具有较高风险的儿童进行健康管理时形成的各类档案资料。

第三条高危儿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完整性原则:确保高危儿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不得遗失、损毁。

2. 保密性原则:对高危儿个人信息及病情资料严格保密,防止泄露。

3. 可靠性原则:确保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

4. 有效性原则:档案资料应便于查阅、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章档案资料收集与整理第四条高危儿档案资料的收集范围包括:1. 儿童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

2. 疾病诊断及治疗情况:包括病史、诊断结果、治疗方案、治疗过程、疗效评估等。

3. 家族病史: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的病史、遗传性疾病史等。

4. 出生缺陷、出生时体重过低等风险因素。

5. 健康管理记录:定期体检、随访、干预措施等。

第五条高危儿档案资料的整理要求:1.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便于查阅。

2. 档案资料应分类存放,如病史资料、治疗记录、随访记录等。

3. 对重要资料进行备份,确保档案安全。

第三章档案保管与利用第六条高危儿档案的保管:1. 档案资料应存放在安全、通风、防潮、防尘、防虫蛀的专用档案室。

2. 档案室应配备防火、防盗、防潮等设施,确保档案安全。

3. 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档案资料,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七条高危儿档案的利用:1. 档案资料仅限于档案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及相关部门查阅。

2. 查阅档案资料时,需填写查阅登记表,并注明查阅目的、时间、内容等。

3. 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复制、泄露档案资料。

第四章档案销毁与归档第八条高危儿档案的销毁:1. 档案资料达到保管期限后,需进行销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心理行为发育监测可疑 或异常者转诊
• (1)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儿 童建立健康档案时,通过询问家长或查阅围产 保健手册,确定高危儿童,转诊至上级妇幼保 健机构,并进行随访。 。 • (2)在儿童健康检查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 应当登记管理并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 他医疗机构的相关专科门诊进行诊断和早期干 预 ,并进行随访。 •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儿童 健康检查时发现的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转 诊至区(县)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的心 理行为发育门诊。
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转诊
双向转诊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月 档案编号 : 联系电话 : 日因病情需要,转入 科室 接诊医生。 转诊医生(签字): 年 月 日 ----------------------------------------------------------------------------------------------双向转诊(转出)单 (机构名称): 现有患者 性别 年龄 因病情需要,需转入贵单位,请予以接诊。 初步印象: 主要现病史(转出原因): 主要既往史: 治疗经过: 转诊医生(签字): 联系电话: (机构名称)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本表供居民双向转诊转出时使用,由转诊医生填写。 2.初步印象:转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做出的初步判断。 3.主要现病史:患者转诊时存在的主要临床问题。 4.主要既往史:患者既往存在的主要疾病史。 5.治疗经过:经治医生对患者实施的主要诊治措施。 . . 单位
高危儿童及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登记表
• 地址: 编号 市 登记日期 区(县) 姓 名 性别 街道(乡) 出生日期 居委会(村) 家长姓名 联系电话 高危因素或异常情况 追访结果

表1
编 号 姓 名 性 别 出生日期 年 龄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登记表
联系电话 评估 分度 开始管理日 期(年/月/ 日) 结案日 期 (年/月/ 日) 转 归 #
二、管理方法
• • • • (一)登记管理; (二)专案管理; (三)转诊管理; (四)结案管理。
(一)登记管理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儿童建立健 康档案时,确定高危儿,需进行登记管理
• (一)、高危新生儿、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 育监测可疑或异常儿童,填写“高危儿童及心 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登记表” ; • (二)、营养性疾病高危儿童,填写表1“儿童 营养性疾病管理登记表” 。
好转
转院
失访
(三)转诊管理 • 1、高危新生儿转诊 • 2、高危儿童转诊 • 3、营养性疾病高危儿童转诊 • 4、心理行为发育监测可疑或 异常者转诊 • 5、转诊流程
1、高危新生儿转诊
• (1)立即转诊 • (2)建议转诊 • (3)在检查中,发现任何不 能处理的情况,均应转诊。
(1)立即转诊:
(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转诊
• 重度贫血儿童,轻中度贫血儿童经铁剂 正规治疗1个月后无改善或进行性加重者, 应及时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 会诊或转诊治疗。
(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转诊
• 若活动期佝偻病经VitD治疗1个月后症状、 体征、实验室检查无改善,应考虑其他非 VitD缺乏性佝偻病(如肾性骨营养障碍、 肾小管性酸中毒、低血磷抗VitD性佝偻 病、范可尼综合征)、内分泌、骨代谢性 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低、软骨发育不全、 黏多糖病)等,应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 专科门诊明确诊断。
(二)高危儿童
• (1)早产(胎龄 < 37周)或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 < 2500克)。 • (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 内出血。 • (3)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惊厥,持续性低血糖。 • (4)新生儿期严重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 败血症等)。 • (5)患有遗传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先天愚型、 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 • (6)母亲患有中度以上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糖尿病、严重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等。
高危儿管理
永春县妇幼保健所 儿保科 潘月英
高危儿管理
• • 一、高危儿管理范围 二、高危儿管理方法
一、高危儿管理范围
• (一)、高危新生儿; • (二)、高危儿童; • (三)、营养性疾病高危儿童; • (四)、心理行为发育监测可疑或异常 者
(一)、高危新生儿
• (1)早产儿(胎龄 < 37周)或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 2500克)。 • (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儿,缺氧缺血性 脑病及颅内出血者。 • (3)高胆红素血症。 • (4)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 (5)新生儿患有各种影响生活能力的出生缺 陷(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以及遗 传代谢性疾病。 • (6)母亲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高龄分娩 (≥35岁)、患有残疾(视、听、智力、肢 体、精神)并影响养育能力者等。
(2)建议转诊
• 若新生儿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建议转诊至上级 医疗保健机构。 • 1)喂养困难。 • 2)躯干或四肢皮肤明显黄染、皮疹,指趾甲 周红肿。 • 3)单眼或双眼溢泪,黏性分泌物增多或红肿。 • 4)颈部有包块。 • 5)心脏杂音。 • 6)肝脾肿大。 • 7)首次发现五官、胸廓、脊柱、四肢畸形并 未到医院就诊者。
3、营养性疾病 高危儿童转诊
• 应及时将疑难病例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 或专科门诊进行会诊,并进行追踪随访, 记录转归。 • (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转诊 • (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转诊 • (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转诊
(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转诊
• 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2 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3~6个月 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及时转上级 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进行会诊或治疗。转 诊后,应定期了解儿童转归情况,出院后及时 纳入专案管理,按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 诊的治疗意见协助恢复期治疗,直至恢复正常 生长。
• 若新生儿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立即转诊至上级医疗 保健机构。 • 1)体温≥37.5℃或≤35.5℃。 • 2)反应差伴面色发灰、吸吮无力。 • 3)呼吸频率<20次/分或>60次/分,呼吸困难(鼻翼 煽动、呼气性呻吟、胸凹陷),呼吸暂停伴紫绀。 • 4)心率<100次/分或>160次/分,有明显的心律不齐。 • 5)皮肤严重黄染(手掌或足跖),苍白,紫绀和厥冷, 有出血点和瘀斑,皮肤硬肿,皮肤脓疱达到5个或很严 重。 • 6)惊厥(反复眨眼、凝视、面部肌肉抽动、四肢痉挛 性抽动或强直、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囟门张力 高。
2、高危儿童转诊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儿童建立健 康档案时,确定高危儿童,进行登记管理,转 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并进行随访。 • 区(县)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接诊高危儿童, 并填写“高危儿童专案管理记录”,纳入到专 案管理。 • 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转诊至妇幼保健机构 或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专科门诊进行诊断和早 期干预。
筛查结果可疑、异常
监测:
监测时间:3、6、8、 12月龄;1.5、2、 2.5、3、4、5、6岁 方法(选其一):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 预警征象 标准化量表
咨询指导
转诊
诊断或处理困难
确诊 干预
健康儿童
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管理对象: 一般心理行为问题 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障碍 方法: 评估识别、咨询指导
预见性指导
母乳喂养情况:纯母乳□ 部分母乳□ 配方奶□ 儿童既往患病况:
检查 日期
年 龄
Hb (g/L)
存在问题
治疗(药物、剂量)
指导
检查 者
结案日期:



转归:痊愈
好转
转院
失访
表4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童专案管理记录
儿童姓名: 母孕期和哺乳期: 儿童服用VitD: 性别: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开始管理日期: 年 月 日 未补充VitD □ 无□ 有□ 日照不足 □ 下肢痉挛 □ 月 天 品名: 剂量: IU/d) 。
(1)立即转诊:
• 7)四肢无自主运动,双下肢/双上肢活动不对 称;肌张力消失或无法引出握持反射等原始反 射。 • 8)眼窝或前囟凹陷、皮肤弹性差、尿少等脱水 征象。 • 9)眼睑高度肿胀,结膜重度充血,有大量脓性 分泌物;耳部有脓性分泌物。 • 10)腹胀明显伴呕吐。 • 11)脐部脓性分泌物多,有肉芽或粘膜样物, 脐轮周围皮肤发红和肿胀。
(三)、营养性疾病高危儿童
• 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肥胖、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及维生素D缺乏 性佝偻病儿童
(四)、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结果可疑或异常儿童
• 1、在儿童健康检查,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儿 童生长发育监测图、预警征象、标注化量表)时发现智 力发育迟缓可疑的高危儿童 • 2、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 (1)一般心理行为发育问题:不适当的吸吮行为、咬 指(趾)甲、饮食行为问题、睡眠问题、遗尿、过度依 赖、退缩行为、屏气发作、暴怒发作、习惯性摩擦综合 征等。 • (2)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言语和 语言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异食癖、拔毛癖、口吃、 睡眠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 抽动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双向转诊单(存根)
• 患者姓名 • 家庭住址 • 于 年 单位 • 医生。 • • 性别

年龄 档案编号 联系电话 日因病情需要,转入
科室 接诊
转诊医生(签字): 年 月 日
双向转诊(转出)单
• (机构名称): • 现有患者 性别 年龄 因病情需要,需转入贵 单位,请予以接诊。 • 初步印象: • 主要现病史(转出原因): • 主要既往史: • 治疗经过: • 转诊医生(签字): • 联系电话: • (机构名称) • 年 月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