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基础第三章词语附录七常用词语辨析.

合集下载

中考重点现代汉语常用词语辨析

中考重点现代汉语常用词语辨析

中考重点现代汉语常用词语辨析中考重点:现代汉语常用词语辨析一、引言现代汉语中,词语的辨析是学习者常常遇到的难题之一。

由于词语间的差异非常微妙,很容易造成使用错误。

本文旨在帮助中考考生理解和正确运用一些常用词语,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词语辨析1. 看/看见/看到这三个词语都和“看”的动作有关,但在使用时有一些微妙的差别。

- 看:强调动作本身,比如看书、看电视。

- 看见:强调看到了某个事物或者人,比如看见了朋友。

- 看到:强调看到某个位置或者范围,比如看到了一只小鸟飞过。

2. 想/想要这两个词语都表示“希望得到某种东西”,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区别。

- 想:强调内心的愿望和思考,比如我想去北京。

- 想要:强调对物质的需求,比如我想要一杯咖啡。

3. 喜欢/爱这两个词语都表示对某个事物或者人的喜爱,但程度上有所不同。

- 喜欢:表示对某个事物的好感,比如我喜欢唱歌。

- 爱:表示深厚的感情,比如我爱我的家人。

4. 朋友/同学这两个词语都表示人之间的关系,但在使用时有所区别。

- 朋友:表示亲密的关系,比如我有很多朋友。

- 同学:表示共同学习的关系,比如她是我的同学。

5. 高兴/快乐这两个词语都表示人的心情愉快,但表达的方式和程度有所差别。

- 高兴:表示心情愉快或者满意,比如我很高兴见到你。

- 快乐:表示非常愉快和幸福,比如他过着快乐的生活。

6. 聪明/聪慧这两个词语都表示智慧的表现,但含义稍有不同。

- 聪明:指智力过人,能够迅速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他很聪明,学习很快。

- 聪慧:指智商高,能够灵活运用智慧处理问题,比如她很聪慧,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

7. 认真/严肃这两个词语都表示态度端正和行为认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 认真:表示做事认真负责,比如他对工作很认真。

- 严肃:表示态度庄重和严肃,比如老师在上课时一向很严肃。

8. 健康/健壮这两个词语都表示身体的状态,但概念不一样。

- 健康:指身体和精神状态都良好,比如她很健康,从不生病。

中考语文:基础第三章词语附录七常用词语辨析.

中考语文:基础第三章词语附录七常用词语辨析.

附录七常用词语辨析1.【必须必需】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

必需:一定要有;不可少。

例句:①学习必须刻苦钻研。

②煤铁等是发展工业所必需的原料。

2.【诚恳诚挚】诚恳:侧重表示恳切,多指人的态度。

诚挚:侧重表示真挚,多指感情。

例句:①虚伪的迎合是友谊的毒剂,诚恳的批评是友爱的厚礼。

②会谈和会见是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3.【颤抖颤动】颤抖:多指因担心、害怕、寒冷或感情激动时肢体的抖动。

颤动:多指人或事物在外力的作用下而发生的短暂而频繁的振动。

例句:①那个惊悚的画面让我颤抖不已。

②当我睁开眼睛时,发现地面在颤动。

4.【振动震动】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

摆的运动就是振动。

震动:①颤动;使颤动。

②(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

例句:①当你拉小提琴时,琴弦就会振动。

②春雷震动着山谷。

5.【预订预定】预订:事先订约购买东西(一般要交一定租定金,甚至全额)。

预定:指预先决定或制定。

例句:①如果你想要一张好位子的话,就得及早预订。

②此书预定作教科书用。

6.【制订制定】制订:创制拟定。

制定: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

例句:①我想和你仔细商量一下再制订计划。

②新法律现已制定,不得撤销。

7.【质疑置疑】质疑:提出疑问。

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

例句:①助手质疑我的实验结论。

②地球绕着太阳转,这是不容置疑的客观规律。

8.【义气意气】义气:指刚正之气。

也指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意气:指志向与气概。

也指精神、神色、志趣等。

例句:①他太讲义气,损害了原则。

②处理事情不能意气用事。

9.【本义本意】本义:词语本来的意义。

本意: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例句:①这个词不能按本义去理解。

②他的本意还是好的,只是话说得重了些。

10.【功夫工夫】功夫:①本领;造诣。

②指武术。

③(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工夫:①时间(指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时候(多用于方言)。

例句:①这个杂技演员真有功夫!②今晚我有很多工作要做,没工夫看电视。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文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包含了文字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多个方面。

中考语文考察的内容丰富多样,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语法知识、词汇积累、阅读理解技巧、写作技巧等各个方面。

下面是对中考语文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同学们备考有所帮助。

一、文字知识1.词语辨析:要求掌握常见词语的意思及用法,能够正确运用词语进行表达。

2.成语短语:要求掌握常见成语短语的意思及使用场合,并能正确运用。

3.同义词反义词:要求掌握常见的同义词反义词,并能够在阅读理解中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二、语法知识1.词性与语态:要求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基本概念与用法,并能够通过上下文语境判断词性。

2.时态语态:要求掌握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的变化规律,并能够正确运用。

3.句子成分:要求掌握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句子成分的概念与用法,能够分析句子成分的主谓宾关系。

4.结构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的结构及连接词的运用。

三、阅读理解与赏析1.阅读技巧:要求掌握快速阅读、精读、略读等不同的阅读技巧,能够高效获取文章中的信息。

3.文章结构:要求通过阅读理解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之间的衔接关系,能够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

四、写作表达与作文1.写作结构:要求掌握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的写作技巧,能够进行合理的段落分隔。

2.表达技巧:要求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如比喻、夸张、排比等,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文字语言规范:要求写作时注意语法准确性、用词规范性,能够避免句子结构混乱、用词不当的错误。

4.作文题材:要求熟悉不同题材的作文写作要求,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以上就是中考语文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备考,熟练掌握语文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语文---词语辨析与词语(成语)运用复习 课件

中考语文---词语辨析与词语(成语)运用复习 课件
范围,并注意其感情色彩。“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与语境一致。“安
居乐业”是一个容易误用的成语,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不能说成是“生活安居乐
业”。“作威作福”很明显是个贬义词,与语境不符。“耿耿于怀”指对过去发生的不愉
快的事情不能忘怀,与语境不符。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热身训练
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 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 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 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
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 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时间 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颜色淡(浅蓝色)。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 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再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用“手足” 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 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 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 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属。 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在
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公开的秘密”。
例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呢?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遭遇着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灾区

初中语文词语知识点梳理

初中语文词语知识点梳理

初中语文词语知识点梳理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人们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学习词语知识是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和丰富的词汇量对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词义辨析、词语搭配和词语分类等角度对初中语文词语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词义辨析1. 同音词的辨析同音词是指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容易引起混淆。

例如“洗涤”和“析”、“整”和“正”之间的混淆。

在使用这类词语时要注意语境的不同和词义的区别,确保语句表达的准确和清晰。

2. 近义词的辨析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但用法有所区别的词语,如“温暖”和“炽热”之间的区别。

学生需要理解近义词的细微差别,正确运用它们,以丰富文章的表达力。

3. 反义词的辨析反义词是指意思相对相反的词语,如“开心”和“难过”之间的关系。

学生需要理解反义词的概念和用法,能够准确把握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和用法。

二、词语搭配1. 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是指形容词修饰名词的用法,如“美丽的花朵”、“丰富的知识”等。

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的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句子的表达能力。

2. 动词和宾语的搭配动词和宾语的搭配是指动词与宾语之间的关系,如“读书”、“写字”等。

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的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能够运用它们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 副词和动词的搭配副词和动词的搭配是指副词修饰动词的用法,如“认真学习”、“轻轻地走”等。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副词和动词的搭配,以准确地表达动作的方式和程度。

三、词语分类1. 词性分类根据词的意义和用法的不同,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等。

学生需要理解每种词性的特点和用法,能够正确判断词的类别,从而准确运用词语。

2. 词义分类根据词义的不同,词可以分为多义词和单义词。

多义词指一个词有多个不同的意思,如“手”可以指人的手也可以指钟表指针;单义词指一个词只有一个意思,如“书本”指印刷的纸质资料。

中考语文考点梳理

中考语文考点梳理

中考语文考点梳理每年的中考语文都是考生们备战的重要考试之一。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下面将对中考语文中常见的考点进行梳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词语辨析1. 同音字辨析同音字的辨析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常见考点。

对于同音字的辨析,考生需要注意掌握它们的词义和用法区别。

例如:- 了解、了结、了然- 适应、使命、市民2. 近义词辨析在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近义词的辨析题型。

考生需要通过对词义的理解和区分来选出正确答案。

例如:- 聪明、机灵、智慧- 乖巧、懂事、懒散3. 反义词辨析反义词辨析也是考试中的常见题型。

考生需要通过对反义词的对比,正确选择其反义关系。

例如:- 善良、邪恶- 普通、优秀二、阅读理解中考语文中的阅读理解题主要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考生需要通过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1. 文章主旨理解阅读理解题一般会先要求考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考生需要通过整体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正确选择文章主旨的表达。

2. 词义猜测阅读理解题中,会涉及到一些生词或词语的理解,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的暗示,猜测出词义。

这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词汇积累和理解能力。

3. 推理判断阅读理解题中,考生还需进行推理判断。

推理题目要求考生通过对文章细节的分析和推理,回答与文章意义相关的问题。

三、古代文学常识中考语文中常有关于古代文学的题目,考生需要了解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包括古代文学作品、作者及其代表作品、文学流派等方面。

1. 古代文学名篇赏析考生需要熟悉一些古代文学名篇,掌握其内容和作者。

常见的古代文学名篇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2. 古代文学流派辨析中考语文考试中,可能涉及到古代文学流派的辨析题。

考生需要理解各个文学流派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

四、写作技巧中考语文中的作文题主要考察考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考生需要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以合理的结构和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1. 议论文写作议论文是中考作文的常见题型之一。

2023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病句

2023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病句

2023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含成语)病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一、中考真题节气就是气候变化的节点,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古人把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一年便有了二十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合序轮回,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四季的划分,往往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为四季的起点。

(一)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春,正月节。

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

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

”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

此时虽依然春寒liào()峭,但寒冬已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勃。

立春日有做春饼、赠春盘、食春菜等饮食之俗。

《荆楚岁时记》载:“立春之日,亲朋会宴,啖春饼、生菜,帖‘宜春’二字。

”立春过后,人们喜欢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外出游玩,俗称探春、踏春,远足访胜是春游的主要方式。

1.(2022北部湾经济区2题3分)以上两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二)立夏二十四节气,是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时令)的特定节令,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在这时节,蝼蝈、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争相出土,万物至此皆日日攀长。

明人《遵生八笺》亦云:“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右图为丰子恺绘立夏的画作。

红红的樱桃,满满的豌豆,闻香飞来的蜻蜓,鲜活多姿,趣味盎然..,引人遐想。

2.(2022北部湾经济区3题2分)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1)孟夏(2)盎然《礼记·大学》曰:“……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学说中,修身思想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先贤们致力于“修身”,从经典中学习坚守“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坚定“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的和坚持“日三省吾身”的。

中考语文常见易混词辨析

中考语文常见易混词辨析

中考语文常见易混词辨析语文是中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其中词语辨析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很多同学在辨析常见易混词时容易出错,因此有必要对一些常见的易混词进行辨析和总结。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易混词进行分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它们的用法。

一、形容词辨析1. 温暖与炎热温暖和炎热都有“高温”的含义,但温暖更多指的是宜人的温度,使人感到舒适;而炎热则是指天气异常炎热,给人带来不适。

2. 干燥与湿润干燥和湿润是相对的概念,干燥指的是缺少水分或湿度不足,而湿润则是指空气中湿度较大或有水分。

二、动词辨析1. 教与训教和训都有“教导”的意思,但教更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而训则更注重纠正错误和规范行为。

2. 看与望看和望都有“观察”的意思,但看更强调看的对象,较为随意;而望则更强调目标和期望。

三、名词辨析1. 梦与梦想梦和梦想都指的是人们虚幻中的愿望,但梦多形容不切实际的、虚幻的愿望,而梦想则更强调有追求、有实现可能的愿望。

2. 朋友与同伴朋友和同伴都指的是相互之间有交情的人,但朋友更侧重于感情深厚的关系,而同伴则更强调一起做某件事情的伙伴。

四、副词辨析1. 多与多么多和多么都表示程度,但多程度相对较为明确,多么是用来加强程度、加强语气的。

2. 难道与难道不难道和难道不都表示反问的语气,但难道表示正反问的语气,表达惊讶或否定;而难道不则表示反问语气,表达对某事情的期望。

综上所述,中考语文中常见的易混词辨析非常重要,同学们在备考中一定要注重对这些词语的掌握和用法的区分。

只有通过多练习和积累,才能在考试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提高对易混词的辨析能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语文初三常见词语辨析及用法归纳

语文初三常见词语辨析及用法归纳

语文初三常见词语辨析及用法归纳一、动词辨析及用法归纳1. 起源和发端起源:指事物最初出现或产生的地方、时间或情况。

发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事物开始发展、兴起的开始阶段。

例句:这个传统艺术形式起源于我国的古代。

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端,之后影响了整个欧洲。

2. 清晰和明确清晰:指事物的边界、轮廓或内容等容易辨别、看清楚。

明确:指事物的来源、意义、目的等清楚明了,没有歧义。

例句:在这个问题上,他的观点非常清晰。

为了避免误解,面对面的交流更能让我们的意图明确。

3. 探索和发掘探索:指对未知领域、未知事物进行搜索、研究、寻找。

发掘:指对尘封已久的事物、知识或资源进行重新发现、挖掘、利用。

例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地外生命的存在。

考古学家在古墓中发掘了许多珍贵的文物。

二、名词辨析及用法归纳1. 资源和财富资源:指大自然赋予人类或社会的可供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源。

财富:指一个人或一个国家所拥有的金钱、物品等可衡量的财富。

例句: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财富不仅包括金钱,还包括知识、人脉和科技等方面。

2. 进步和发展进步:指事物在质量、水平上不断提高,有所变革或发展。

发展: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在数量、规模、范围等方面取得积极变化。

例句: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个国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3. 分析和解释分析:指对事物进行细致、深入的剖析,揭示内部结构和规律。

解释:指对事物的含义、原因、影响等进行阐述和说明。

例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行仔细的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

请你解释一下这个诗句的意思。

三、形容词辨析及用法归纳1. 艰巨和庞大艰巨:形容任务或工作量大,困难重重。

庞大:形容规模、体积或数量巨大。

例句:面对困难,我们需要拿出极大的勇气和毅力来完成艰巨的任务。

这个项目的规模庞大,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完成。

2. 爱好和嗜好爱好:指个人对某项事物的喜欢、兴趣。

嗜好:指个人对某种特定事物的极度偏好,有一定程度的依赖。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专题解析—词语辨析与运用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专题解析—词语辨析与运用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专题解析—词语辨析与运用考点解析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重点考查学生对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考查的范围有: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所考词语,绝大多数是教材中出现过的词语。

考查的要点是常用易混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常用易混同音异义词的辨析和运用,成语和关联词语的辨析运用;词语辨析与选用的原则是“词不离句”,要先理解语境意义再关注词语意义。

要点梳理一、词语误用的类型1.褒贬不分。

成语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的,或贬义,或褒义,或中性,在平时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达意义的需要,选择色彩鲜明的成语,不能混淆其色彩界限,否则,就会犯感情色彩不当的错误。

例: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处心积虑”,意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

2.轻重不分。

有些成语词义较重,有些成语词义较轻,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全厂涌现出四个“先进集体”,一百多位“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可歌可泣”是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用在这里明显大词小用。

)3.望文生义。

成语往往是由典故总结引申而来,当我们不知道这些典故或者由来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望文生义,直接通过字面意思来解读成语。

如:“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句中成语“叹为观止”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叹为观止”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而句中是感叹、惊讶的意思。

4.用错对象。

每个成语的使用都有其适用的对象,如果在使用时不分对象,就会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如:“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

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 “车水马龙”是说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用在这里与人们争着购买鲜花这个对象不合。

人教版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一、词语辨析1. 词义辨析1) “夸奖”和“表扬”:夸奖是指对别人的行为、品质等进行积极评价,而表扬是指对别人的行为等进行公开称赞、肯定。

2) “感慨”和“感叹”:感慨是指对所见到、所知道的事物的感触,感叹则是对令人惊讶的事物表示惊叹。

3) “揑”和“搭”:揑指在断裂的两段使之紧密结合,搭指把某种物品放在一起。

2. 词语用法1) “脆弱”和“软弱”:脆弱指抵抗力弱,不堪一击,软弱指性格凡性,不坚强。

2) “遥远”和“遥远”:前者指空间距离较远,后者指时间距离较远。

3) “神采奕奕”和“神情不属”:前者指精神状态好,精神饱满,后者指表情淡漠、神态漠然。

3. 词语用法辨析1) “表明”和“显露”:表明指通过言语、文字等方式让人了解事情,显露指通过行动、表情等让人了解事情。

2) “领悟”和“理解”:领悟是指深刻理解,有所领悟,理解是指对事物的意义、内容等有所了解。

3) “刻画”和“雕刻”:前者指通过文字、绘画等手段精细而生动地描绘人物或事物,后者指利用雕刻技术将图案、文字等刻在物体表面。

二、诗词鉴赏1. 古诗词鉴赏1)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花烟。

”意境优美,写出了春天的景色,也反映了诗人眼中春天的生机盎然。

2)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通过对溪亭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倾慕之情。

2. 古文鉴赏1)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2) 苏轼《赤壁赋》:“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豪情壮志的一面。

三、阅读理解1. 课文阅读1) 《走进人类生活》: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文化等情况,通过对少数民族的生活形式、风俗习惯等的介绍,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多民族文化。

初中常见词语辨析

初中常见词语辨析

常见易混实词辨析1.包含:包容含有。

包涵:原谅、宽恕。

2.暴发: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

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

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3.本义: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

本意:心里本来的想法、目的。

4.必须: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示“一定要”。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可做谓语,如:适当的休息也必需;多作定语,如:必需的素质。

5.辨证:辨析考证。

如:科学家多方辨证。

也是中医术语:辨证用药。

辩证:哲学术语。

如:辩证唯物主义。

也同“辨证”第一义。

6.不力:不尽力。

如:措施不力。

不利:没好处,不顺利。

如:出师不利。

7.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

如:绝不至于到你说的那种程度。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

如:这点灾害不致影响今年的收成。

8.长年:一年到头,整年。

如:这座山长年积雪。

常年:①终年、常期,如:老刘常年坚持长跑。

②平常年份,如:这块地常年产量不过400斤。

9.弛缓:放松、缓和,如:紧张的情绪慢慢弛缓下来。

迟缓:缓慢,与“迅速”相对。

如:病人迟缓地迈着步子。

10.处世:指人事交往、参加社会活动。

如:为人处事。

处事:办事、处理事务。

如:老王处事认真,从不马虎。

11.伺候: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

如:伺候病人。

侍候: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12.次序:先后顺序。

秩序: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

13.大事:重大或重要的事。

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

14.大义:大道理,如:深明大义。

大意:主要的或大概的意思。

15.度过:用于时间方面。

如: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渡过:用于有水面的空间或难点、危机、困难时期。

如:渡过黄河,渡过难关。

16.反映:①反射。

②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③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如:居民向街道反映楼前乱停车的问题。

反应:①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如:药物反应。

②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如:化学反应。

初中七年级语文基础知识词语解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基础知识词语解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基础知识词语解析一、第一单元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课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卖弄:指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抖擞:振作。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课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贮蓄:储存,积聚。

安适:安静而舒适。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粗犷:粗野,粗鲁;粗豪,豪放。

静谧:安静。

谧,安宁、平静。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多用于书面。

莅,到。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第二单元翻来覆去:来回翻身;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水波粼粼:形容水面明净。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第三单元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倜傥:洒脱,不拘束。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不求甚解:现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然大悟:形容突然醒悟明白。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簇,丛集、聚集。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胜,完、尽。

第四单元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

课文中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

课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初中语文词语辨析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词语辨析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词语辨析知识点整理语文学习中,词语辨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相似的词语常常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因此,准确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些词语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整理一些初中语文中常见的词语辨析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

第一组:感情词1. 高兴和快乐高兴和快乐都表示心情愉悦,但有一些细微的区别。

高兴强调的是因为某件事情的发生而感到满意或愉快,比如:他考试得了满分,他感到非常高兴。

而快乐则更强调人的内心感受,是一种从内心深处产生的喜悦和愉快,例如:她的微笑让我感到快乐。

2. 难过和伤心难过和伤心都表示心情不好或悲伤,但也有一些区别。

难过更强调因为某件事情而不开心或不舒服,比如:听到他的坏消息,我感到很难过。

而伤心则更强调因为失去或受到伤害而导致的悲伤,例如:他离开了,我感到很伤心。

3. 烦恼和焦虑烦恼和焦虑都表示内心的不安或担忧,但含义略有不同。

烦恼强调的是由于烦扰或琐事而导致的不安,比如:她的亲切提醒使我感到很烦恼。

而焦虑则更强调因为担心未来的事情而感到不安,例如:考试前一天,他感到非常焦虑。

第二组:动词词义辨析1. 认为和相信认为和相信都表示对某个事实或观点的看法,但用法有所不同。

认为更强调基于自己的判断或证据,对某个事实或观点持有某种意见,比如:我认为他是最好的候选人。

而相信则更强调是基于自己的信任、理由或感觉,对某个事实或观点抱有确定的信念,例如:我相信他会成功的。

2. 知道和了解知道和了解都表示对某个事实或知识的掌握,但含义有所不同。

知道强调的是对某个事实或知识的掌握,是一种对真实性的确认,比如:我知道今天是星期六。

而了解则更强调对某个事实或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例如:我了解这个问题的背景和原因。

3. 学习和复习学习和复习都表示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学习强调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比如:我要认真学习这个课程。

而复习则更强调对已学过的知识的温习和巩固,例如:考试前,他努力复习了一个星期。

中考语文易错题系列词语辨析篇

中考语文易错题系列词语辨析篇

中考语文易错题系列词语辨析篇近年来,中考语文考试中的易错题主要集中在词语辨析方面。

许多同学在对一些相似词语的辨别上存在困惑。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易错词语,本文将以一些常见的词语进行辨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中考语文考试。

一、先知与先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先知”和“先觉”这两个词语,但很多同学却常常将它们混淆。

其实,它们在意义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1. 先知“先知”一词指的是能够预知未来或具备预知能力的人。

这种能力可以是超自然的,也可以是通过观察和细致思考获得的。

例如,“先知预言了一场大地震将会发生”。

2. 先觉而“先觉”则是指在某个领域对问题的觉悟和敏感性更高,比其他人更早地意识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他在生活中的小细节上总是能够先觉地发现问题”。

二、纷争与争斗“纷争”和“争斗”的区别也是中考语文中一个经常容易混淆的问题。

这两个词语在意思上有所不同。

1. 纷争“纷争”指的是指多方之间发生的争吵、争执或冲突。

通常是用来形容团体、组织或社会中的冲突。

例如,“这个城市的纷争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2. 争斗而“争斗”则指个体之间的斗争、争夺或竞争。

通常用于形容个人之间的争斗。

例如,“他为了争夺第一名而进行激烈的争斗”。

三、注视与凝视“注视”和“凝视”在日常用语中也经常被混淆使用。

然而,在精确的语言表达中,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

1. 注视“注视”一词指的是留心看、集中注意力看,但不一定要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某个事物。

例如,“老师注视着学生们认真作答”。

2. 凝视而“凝视”则强调注意力高度集中,目光直接、长时间地盯着某个事物。

例如,“小女孩凝视着远处的大海,心中涌现出一种莫名的感动”。

四、思考与思索“思考”和“思索”都是形容人在头脑中进行思维活动,但它们在语义上有一些区别。

1. 思考“思考”一词指的是思想的运动、思维的活动,在我们脑海中有一系列的想法、关联和判断。

例如,“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基础第三章词语附录六常用成语辨析素材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基础第三章词语附录六常用成语辨析素材

2019 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基础第三章词语附录六常用成语辨析素材一、常有成语误用辨析1.安土重迁:迷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徙。

不可以理解为“辞别家乡,从头安居”。

2.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凄惨感人。

不可以用来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3.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可以忍耐其烦杂。

不可以误用为“不胜其烦”(不嫌烦杂与麻烦,形容耐心)。

4.不学无术:指没有学识,没有能力。

不可以在其前面加上“成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不可以用作动词。

5.不认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一样意(多含轻视意味)。

易和“不认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无所谓)相混淆。

6.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形容说话内容杂乱或空洞。

它指的是说话人。

不可以理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7.侧目而视:贬义词,斜着眼睛看,形容恐惧而又恼恨。

不可以理解为“眼光轻视地看”“敬爱”。

8.曾几何时:表示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不可以理解为“以前”“不知何时”。

9.差强者意:大概上还可以令人满意。

不可以理解为“令人不满意或不太满意”。

10.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

形容存心不听他人的建议。

不可以用来形容人做事专心,没有听到。

11.费悉心血:贬义词,想方设法地筹算。

易和“煞费苦心”(用尽精力,费悉心思)相混淆。

12.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术由浅入深,顺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不可以理解为“进入”。

13.大力互助:敬辞,指他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

不可以用于“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14.独善其身:意思是做不上官,就搞好自己的涵养。

此刻也指只顾自己,缺少集体精神。

15.谆谆教诲:褒义词,形容尊长殷切地教育(用于尊长对晚辈、上司对下级)。

不可以用作贬义词。

16.瓜田李下:比喻简单惹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简单惹起嫌疑,让人误解,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

不可以用来形容田园生活。

17.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良(非自然)。

不可以用来形容自然景观。

与“鬼斧神工”同义。

初三语文词语辨析实例分析

初三语文词语辨析实例分析

初三语文词语辨析实例分析语文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中词语辨析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内容之一。

词语辨析要求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正确理解和应用词语,提高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

下面将通过实例分析几组常见的词语辨析,帮助初三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这些词语。

一、异同辨析1. 流连 vs. 流连忘返这两个词语都有“逗留”的意思,但含义略有区别。

流连表示停留在某个地方或事物上,常用于描述观赏、欣赏等情景。

例如,我们可以说:“他流连于图书馆,沉浸在书海中。

”而流连忘返则强调对某个地方或事物的极度喜爱或沉迷,难以离去。

例如,我们可以说:“他对美食情有独钟,每次去餐厅都会流连忘返。

”2.羡慕 vs. 嫉妒羡慕和嫉妒都表示对别人的优点或成就的一种情绪反应,但含义有所不同。

羡慕是指对别人的优点、成就感到赞赏和欣赏,并希望拥有类似的优点或成就。

例如,我们可以说:“我羡慕她的才艺,希望能够学得像她一样好。

”而嫉妒则是指对别人的优点、成就感到不满或不平衡,并希望破坏对方的优势。

例如,我们可以说:“他因为嫉妒别人,所以故意阻挠对方的发展。

”二、用法辨析1.往 vs. 向往和向都表示朝着某个地点、方向移动,但在使用上有所差异。

往一般用于表示行动的起点离说话人较远,目的地离说话人较近的情况,强调动作的方向性。

例如,我们可以说:“他往前走了几步。

”而向则用于表示行动的起点离说话人近,目的地离说话人远的情况,强调动作的朝向性。

例如,我们可以说:“他向我伸出了友谊的手。

”2.矛盾 vs. 矛盾冲突矛盾和矛盾冲突都可以用来表示事物或观点之间的不一致,但程度和强度有所不同。

矛盾指的是事物或观点之间存在的不一致或矛盾,可以是隐性的或表面的。

“他的言行矛盾,令人难以理解。

”而矛盾冲突则指事物或观点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产生冲突。

“这两个团队的利益矛盾冲突,最终导致了合作关系的破裂。

”三、错综辨析1.害怕 vs. 恐惧 vs. 惧怕害怕、恐惧和惧怕都表示对某种事物或情境感到害怕或紧张,但含义和语境略有不同。

中考语文七年级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语文七年级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语文七年级知识点归纳总结在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我们掌握了许多语文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的学习和考试都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是对中考语文七年级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词汇积累1. 同义词和反义词:我们需要学会辨认并运用同义词和反义词,丰富我们的词汇量。

如“高兴”和“快乐”是同义词,而“爱”和“恨”则是反义词。

2. 词语辨析:学会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避免使用错误的词语。

如“买”和“卖”是容易混淆的词语,需要正确运用。

二、句子成分1. 主语和谓语:句子的核心是主谓结构,主语是句子的主要主题,谓语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2. 宾语和宾补:宾语是谓语动作的承受者,而宾补是对宾语进行补充说明或描述的成分。

3. 定语和状语:定语修饰名词,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用来具体描述或限定事物。

三、短语和固定搭配1. 习惯用语:在日常交流中,我们经常使用的一些固定短语,如“早上好”、“谢谢”等。

2. 动词短语:多个动词组合在一起构成短语,如“放学了”、“开始学习”等。

四、修辞手法1. 比喻: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示抽象的概念,增强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2. 拟人: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性格和行为,使得表达更加鲜明和生动。

3.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或放大处理,以突出表达的效果。

五、阅读理解1. 识别主旨:通过阅读理解文本,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

2. 推断判断:根据文章中的暗示或线索,进行推断判断,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力。

3. 概括归纳:通过阅读文章内容,提炼出文章的关键信息和重点内容。

六、写作技巧1. 标点符号的运用: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使文章结构清晰,表达流畅。

2. 修辞手法的使用: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有表现力。

3. 开头结尾的处理:写作时注意开头引人入胜,结尾简洁得体,使文章具有完整性和凝练性。

七、知识点串联和应用在语文学习中,各个知识点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贯通的。

我们要能够将这些知识点灵活运用,形成语文学习的整体认识和思维方式。

初中语文总复习附录3易混淆的词语(包括成语)辨析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初中语文总复习附录3易混淆的词语(包括成语)辨析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初中语文总复习附录人教部编版:附录三易混淆的词语(包括成语)辨析1.声明——①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如:声明立场。

②声明的文告。

如:发表联合声明。

申明——郑重说明。

如:申明理由。

2.时势——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

如:时势造英雄。

时事——最近一段时间的国内外大事。

如:时事政治。

3.施行——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

如:《广告法》从即日起施行。

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

如:实行责任制。

4.实验——实地验证。

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试验——试探观察。

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5.不和——不和睦,侧重于关系处理得不好。

如:夫妻不和、家庭不和。

不合——合不来,侧重于性情不相投,不能相处。

如:我俩脾气不合。

6.查访——侧重于通过打听进行调查,其对象一般是与案情有关的人,其目的是弄清案情,为断案结案做准备。

如:查访有关人证物证。

察访——调查手段除访问之外,还有观察,也不限于对案情的调查,其调查对象自然要广泛得多。

如:经过长期察访,终于弄清了这一事件的真相。

7.处世——泛指人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

如:人心不古,处世不易。

处事——处理事务的意思,一般是指对具体事务的处理。

如:他处事不力。

8.出生——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

如:甲子年出生。

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家庭经济情况属于(某阶层);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的身份。

如:工人出身。

9.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如:对本报告内容或外观的窜改属非法行为。

10.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

如:度过美好的春天(青春时代、岁月)。

渡过——常用于通过江河等,或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侧重于空间方面。

如:渡过难关。

11.恶运——侧重指坏的、带有凶险的运气。

如:交了恶运。

厄运——侧重指不幸的遭遇。

如:想不到他中年丧妻,遭此厄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七常用词语辨析1.【必须必需】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

必需:一定要有;不可少。

例句:①学习必须刻苦钻研。

②煤铁等是发展工业所必需的原料。

2.【诚恳诚挚】诚恳:侧重表示恳切,多指人的态度。

诚挚:侧重表示真挚,多指感情。

例句:①虚伪的迎合是友谊的毒剂,诚恳的批评是友爱的厚礼。

②会谈和会见是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3.【颤抖颤动】颤抖:多指因担心、害怕、寒冷或感情激动时肢体的抖动。

颤动:多指人或事物在外力的作用下而发生的短暂而频繁的振动。

例句:①那个惊悚的画面让我颤抖不已。

②当我睁开眼睛时,发现地面在颤动。

4.【振动震动】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

摆的运动就是振动。

震动:①颤动;使颤动。

②(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

例句:①当你拉小提琴时,琴弦就会振动。

②春雷震动着山谷。

5.【预订预定】预订:事先订约购买东西(一般要交一定租定金,甚至全额)。

预定:指预先决定或制定。

例句:①如果你想要一张好位子的话,就得及早预订。

②此书预定作教科书用。

6.【制订制定】制订:创制拟定。

制定: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

例句:①我想和你仔细商量一下再制订计划。

②新法律现已制定,不得撤销。

7.【质疑置疑】质疑:提出疑问。

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

例句:①助手质疑我的实验结论。

②地球绕着太阳转,这是不容置疑的客观规律。

8.【义气意气】义气:指刚正之气。

也指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意气:指志向与气概。

也指精神、神色、志趣等。

例句:①他太讲义气,损害了原则。

②处理事情不能意气用事。

9.【本义本意】本义:词语本来的意义。

本意: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例句:①这个词不能按本义去理解。

②他的本意还是好的,只是话说得重了些。

10.【功夫工夫】功夫:①本领;造诣。

②指武术。

③(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工夫:①时间(指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时候(多用于方言)。

例句:①这个杂技演员真有功夫!②今晚我有很多工作要做,没工夫看电视。

11.【牟取谋取】牟取:指赚取非法的利益,有犯罪行为。

贬义词。

谋取:设法取得。

中性词。

例句:①为了避免企业牟取暴利,政府必须对燃气价格实行管制。

②党员干部要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多为人民谋取利益。

12.【巨变剧变】巨变:巨大的变化。

剧变:剧烈的变化。

例句:①这几年家乡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②政治局面发生了剧变。

13.【法制法治】法制:法律制度体系,包括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法规以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

法治:①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为准则,统治人民,处理国事。

②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

例句:①真正的问题是:劳动如果不成为权利,就不可能成为一种法制。

②加强法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14.【自诩自许】自诩:自夸。

贬义词。

自许:自我称赞;自命。

例句:①他自诩精通英语,却连一篇短文都译不好。

②她孤高自许,与同学关系不够融洽。

15.【作客做客】作客: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做客:指去别人家拜访。

例句:①近年来,内地作家作客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以市场经济为题材的好作品。

②我希望您能有机会再次来中国做客。

16.【处世处事】处世:在社会上活动,与人往来相处。

处事:处理事务。

例句:①处世宜谦让,处人应和善,处事要公平。

②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做到处事谨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17.【原形原型】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例句:①这种一较高低的念头就使你原形毕露了。

②金属轮战车是现代战争中坦克的原型。

18.【年轻年青】年轻:①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②年纪比相比较的对象小。

年青:处在青少年时期。

例句:①他今年四十,你比他年轻。

②你正年青,应把精力用到学习上去。

19.【连播联播】连播: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把一个内容较长的节目分若干次连续播出。

联播:若干广播电台或电视台同时播送或转播(同一节目)。

例句:①今晚,该电视连续剧会连播三集。

②许多人通常是边看新闻联播边吃晚饭。

20.【形迹行迹】形迹:①举动和神色。

②痕迹;迹象。

③指礼貌。

如“不拘形迹”。

行迹:行动的踪迹。

例句:①昨夜有人看见两个形迹可疑的人在校园徘徊。

②有人在半夜里闯进了店铺,并试图烧掉这里来掩盖他的行迹。

21.【捉摸琢磨】捉摸: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式)。

琢磨:(zhuó mó)①雕刻和打磨(玉石);②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③(zuó mo)思索;考虑。

例句:①这种事情你永远也捉摸不透。

②顽石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琢磨,也能变为一块美玉。

③老张的话让我琢磨了很久。

22.【妨害妨碍】妨害:有害于。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例句:①吸烟妨害健康。

②大声说话会妨碍别人学习。

23.【变幻变换】变幻:不规则地改变,多指抽象事物。

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事物。

例句:①历史上朝代的更替堪称“风云变幻”。

②他不断地变换着握把的姿势。

24.【供品贡品】供品:供奉神佛、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

贡品:古代臣民或属国献给帝王的物品。

例句:①做礼拜的人把他们的供品放在神像的脚前。

②战胜国要求战败国向其进奉贡品。

25.【淹没湮没】淹没:(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

湮没:①埋没;②淤塞。

例句:①雷鸣般的掌声淹没了他的讲话。

②那座古城早已湮没无闻。

26.【泄漏泄露】泄漏:(液体、气体等)漏出。

泄露: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

例句:①管道破裂,石油大量泄漏。

②他一个不留神泄露了秘密。

27.【树立竖立】树立: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竖立: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在地里。

例句:①树立助人为乐的风尚。

②在纪念堂前竖立着孙中山先生的铜像。

28.【摈弃摒弃】摈弃: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的事物)。

摒弃:舍弃(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

例句:①高压高温试验是为了使这种物质摈弃杂质。

②他终于摒弃杂念,专心致志地做起了实验。

29.【陈规成规】陈规:已经不适用的规章制度;陈旧的规矩。

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

例句:①我们要打破陈规,大胆创新。

②墨守成规必将导致事倍功半。

30.【掺和掺杂】掺和:①掺杂混合在一起;②参加进去(多指搅乱、添麻烦)。

掺杂:混杂;使混杂。

例句:①把黄土、石灰、沙土一起掺和起来铺在小路上。

②依法办事不能掺杂私人感情。

31.【界限界线】界限:①不同事物的分界。

②尽头处;限度。

界线:①两个地区分界的线;②不同事物的分界;③某些事物的边缘。

例句:①殖民主义者的野心是没有界限的。

②公共卫生的界线变得日渐模糊了。

32.【窜改篡改】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例句:①她因窜改账目而被银行解雇。

②事实不容篡改,谎言必须戳穿。

33.【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沟通:指使彼此通连,相通。

也指挖沟使两水相通。

例句:①保长勾通土匪,欺压百姓。

②我们必须学会有效沟通。

34.【暴发爆发】暴发:①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②突然发作。

爆发:①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

②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

例句:①突然的暴雨使山洪暴发。

②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笑声。

35.【度过渡过】度过:经历过、通过一段时间。

渡过: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江河等)。

例句:①我们在海边度过了夏天。

②她有志气,性格刚强,一定能渡过难关。

36.【依靠依赖】依靠:①指望(某种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目的);②可以依靠的人或东西。

依赖:①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②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

例句:①女儿是老人唯一的依靠。

②工业和农业是互相依赖、互相支援的两大国民经济部门。

37.【反应反映】反应:①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②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反映: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②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例句:①他的演说引起了不同的反应。

②他反映的意见值得重视。

38.【严峻严酷】严峻:①严厉;严肃。

②严重。

严酷:①严厉;严格。

②残酷;冷酷。

例句:①他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②《拾穗者》表现的是在封建制度严酷的剥削下,农民食不果腹的悲惨境遇。

39.【严紧严谨】严紧:①严格;严厉(多指行为方法上的)。

②严密。

严谨:①严密谨慎。

②严密细致(多指格律或文章结构方面等)。

例句:①窗户糊得挺严紧。

②这篇文章结构严谨。

40.【消失消逝】消失:(人或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不复存在。

侧重结果,强调永远失去了或很快失去了。

消逝:消失。

侧重过程。

例句:①他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

②一抹残霞渐渐在天边消逝。

41.【推托推脱】推托:借故拒绝。

推脱:推卸。

例句:①她推托嗓子不好,怎么也不肯唱。

②他辩称路上人多而把迟到一事推脱得一干二净。

42.【舒服舒适】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侧重表示人身体、精神的主观的具体感受。

舒适:舒服安逸。

侧重表示客观环境或东西给人的综合性感受。

例句:①这件上衣太小了,绷在身上很不舒服。

②我们找到了一家舒适的旅店。

43.【联合联袂】联合:联系使不分散;结合。

联袂:手拉着手,指一同(来、去等)。

例句:①他们联合起来抵御共同的敌人。

②今晚将有两位名角联袂登台献艺。

44.【鉴别辨别】鉴别:辨别(真假好坏)。

辨别: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例句:①沉积岩就这样以它们所含的化石作为鉴别的标记。

②他能辨别出音调的细微变化。

45.【寂静幽静】寂静:没有声音;很静。

幽静:清幽寂静。

例句:①我们拐进一条寂静的街道。

②疏影婆娑,夜色分外幽静。

46.【化妆化装】化妆: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

化装:①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而修饰容貌。

②改变装束、容貌;假扮。

例句:①她一化妆就是好几个小时。

②他们化装成维多利亚时代的人。

47.【国事国是】国事:①国家大事;②国家之间的事务。

国是:国家大计。

例句:①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关心国事。

②两会代表委员共商国是。

48.【履行执行】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

执行:实施;实行(政策、法律、计划、命令、判定中规定的事项)。

例句:①记住要履行你的承诺。

②你必须执行我的命令。

49.【皇皇惶惶】皇皇:形容堂皇,盛大。

惶惶:形容恐惧不安。

例句:①《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医药学的一部皇皇巨著。

②商品房库存逐年增长,符合市场规律,人们不必谈虎色变,惶惶不可终日。

50.【终止中止】终止:结束;停止。

中止:(做事)中途停止;使中途停止。

例句:①任何一方都可以终止合同。

②事情刚做了一半就中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