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皮肌炎 (2)

合集下载

活血补气法治疗皮肌炎50例

活血补气法治疗皮肌炎50例


实 验室 检查 :① 血常规 中自细胞异 常者 1 2 / 4 0例 ,红 细胞及 血红 蛋 白降低者 8 / 4 0例 、血沉 升高者 3 1 / 4 2例 ,尿 蛋 白阳性者 7 / 3 0例 ( 分号后 的数 字是共检 查的例数 ,分 号
前 的数 字是 检查异 常的例 数 )。肝 功能共 测 3 9例 ,1~3 项异常者 1 7例 。②尿肌酸测定 :共测 4 7例 ,2 4 h尿肌酸高
患者临床 主观症状及客 观体征均有 明显改善 ,如肌 肉
疼痛 、骨节 疫楚 、肢软无 力 、头晕发热等 ,有 8 4 %病例得

到改善 ;面部 、手部肌肤 红斑有 8 1 % 病例达到好转 ,内脏 损 害者 也有 7 3 %取 得好转 。治疗后有 关实验室测定有 明显
改善 ,如血沉 、尿肌酸 、肝 功能降低 或恢复正 常者达 8 7 %
片 口服 ,1日3次 。治疗 1 个月 为一疗 程。共治疗 2 3例 。
[ 摘
要] 5 ( ) 例皮肌 炎治以调和 气血,扶 正祛 邪为主 ,采 用活血补 气法。治疗后肌 肉疼痛 、肌肤红斑等症好转 ,同时实验 室指标也
相应改善 ,故活血补气法能调节免疫功 能,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
[ 关键词 ] 皮肌 炎;活血;补 气
我们用 活血糖浆 、丹 参素 、中药 复方及雷公藤 治疗皮 肌炎 5 0 例 ,取得一定疗效 ,报道如下。
1 临 床 资 料
者1 4例 ,病情仍处 于波 动阶段 ,激素原剂量不变 ,再加上 药观察 ,待病情稳定后逐步递减或停 用激 素。
各种疗法均治疗 2个月后统计结果 。
3 疗 效 标 准
5 0例 中,男 2 0例 ,女 3 0例 ;年 龄 最小 1 4个 月 ,最 大6 5岁 ;病程最短 3 个 月 ,最长 1 1 年 ,平均 2 . 7 年 ;伴有

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医临床路径

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医临床路径

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医临床路径一、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肌痹。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ICD-10编码:M3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和《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王承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发布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治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临床常见证候:湿热阻络证寒湿痹阻证脾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患者。

2.对已使用西药治疗的患者,维持原剂量并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入路径之前应对病情进行评估,对于有心、肺等重要脏器受累的患者,不可纳入本路径。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醛缩酶(ALD)、乳酸脱氢酶(LDH);肌电图;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心电图;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肉活检;尿沉渣、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肿瘤筛查、甲状腺功能、心脏彩超等以及其他合并系统损害的相关检查。

皮肌炎能活多久呢?

皮肌炎能活多久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皮肌炎能活多久呢?
导语:由于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中,城市的污染也是越来越严重了,生活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了,很多人都出现了一些皮肤方面的疾病,其中皮肌炎是现在发
由于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中,城市的污染也是越来越严重了,生活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了,很多人都出现了一些皮肤方面的疾病,其中皮肌炎是现在发生最为频繁的一种疾病,皮肌炎是可以发生在任何的一个年龄段,人们对皮肌炎都不了解,都以为皮肌炎是不会治疗的,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大家皮肌炎的治疗方法以及可以存活的时间。

中医认为皮肌炎属于中医学的“体脏痹症”和“痿症”范畴。

突出特点表现为“肌痹”和“肌肤痹”,早期邪实偏重多为“痹症”,后期虚实错杂也可表现为“痿症”。

临床上皮肌炎的中医治疗药方有:
毒热型:法宜清营凉血解毒,理气活血,方用,双花、连翘、公英、生地、白茅根、生玳瑁、丹皮、赤芍、川连、绿豆衣、茜草根、生地、加减;高烧加犀角粉、羚羊角粉。

水肿加车前子,泽泻、关节疼痛加秦艽、鸡血藤,气虚加生黄芪或党参。

寒冷型:法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此种皮肌炎的中医治疗有:鸡血藤,海风藤、全丝瓜、鬼箭羽、鬼见愁、二芍、路路通、桂枝、祁艾、当归。

腹胀便溏加白术、茯苓、肌肉关节痛重加秦艽、鸟蛇、红斑持久不退加鸡冠花、凌霄花。

虚损型:法宜调和阴阳,补益气血、方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加减:睡眼不好,加用勾藤、首乌藤、鸡血藤,天仙藤畏寒肢冷加桂枝、白芍、气虚明显加黄芪。

大家看了皮肌炎的介绍后对于这个疾病都与很大的了解了,其实皮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皮肌炎(肌痹)诊疗规范

皮肌炎(肌痹)诊疗规范

附件1:专科诊疗方案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肌痹)诊疗方案一、定义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目前认为属于自身免疫病范畴。

DM表现为皮肤和肌肉的弥漫性炎症,皮肤出现红斑、水肿,肌肉表现为无力、疼痛及肿胀,可伴有关节痛和肺、心肌等多脏器损害;PM无皮肤损害。

本病与中医肌痹或风湿痹类似。

如黄帝。

内经·素问〃长节刺论篇中记载:“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

”。

诸病源候论〃风湿痹身体手足不随候:“风湿寒之气合而为痹。

……风湿之气偏多者,名风湿痹也。

人腠理虚者,则由风湿气伤之,搏于血气,血气不行,则不宣,真邪相击,在于肌肉之间,故其肌肤尽痛。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和《实用中医风湿病学》。

凡因脾胃受损,或风寒湿、热毒等邪侵淫肌肉,闭阻脉络,气滞血瘀,出现一处或多处肌肉疼痛,麻木不仁,甚至肌肉萎缩,疲软无力,手足不随,谓之肌痹。

肌痹亦称肉痹。

2.西医诊断标准:Bohan和Peter(1975)提出的诊断表现(1)对称性近端肌无力,伴或不伴吞咽困难和呼吸肌无力;(2)血清肌酶升高,特别是CK升高;(3)肌电图异常;(4)肌活检异常;(5)特征性的皮肤损害。

具备上述(1)、(2)、(3)、(4)者可确诊PM,具备上述(1)~(4)项中的三项可能为PM,只具备二项为疑诊PM。

具备第(5)条,再加三项或四项可确诊为DM;第(5)条,加上二项可能为DM,第(5)条,加上一项为可疑DM。

(二)证候诊断1.热毒炽盛证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眼、面皮肤大片鲜红水肿性斑片,甚则延及颈项肩臂,触之灼热,肌肉关节疼痛无力,伴口干口苦、心悸烦躁、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苔黄,脉滑数。

肺胃热盛,复感风热毒邪侵袭肌表,或外邪入里化热,致邪热充斥于内,煎灼气血,血热妄行,溢于脉外,故见肌肤红斑皮疹;热毒内蕴,经脉不利,故见肌肉肿胀疼痛;气机不畅,故见四肢肌肉无力;热毒耗伤津液,见口苦口干;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热毒炽盛于内之象。

皮肌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皮肌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肌痹的记载最早见 于黄 帝 内经 ,《 问・ 素 长剌 节论》 日:“ 病在
肌肤 ,肌肤尽痛 ,名 目肌 痹,伤 于寒 湿。 《 问 ・ ” 素 痹论》 日: “ 肌痹 不 已,复感 于邪 ,内舍 于脾。 “ ” 脾痹 者, 四肢 懈堕 ,发
咳 呕 汁 , 上 为 大 塞 。 认 为 肌 痹 的基 本 特 征 是 全 身 的 皮 肤 肌 肉 ” 疼 痛 ,肌 痹 不 愈 ,又 感 受 了邪 气 , 病 邪 就 会 侵 犯 脾 脏 , 引起 四
1 1 急性活 动期:热毒炽盛证 ( . 或毒邪化热证) :起 病急 ,病 情进 展快 ,高热或不规则发热 ,皮肤大 片鲜红水 肿性斑片或紫 红色斑 片 ,触之灼热 ,多发于面部及上胸 背部 ,肌 肉关节疼痛
皮肌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辨证论治腹痛的中医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咳嗽的辨证论治咳嗽之辨证论治痈的辨证论治方法疳证的辨证论治胸痹的辨证论治中医辨证
维普资讯
Chn s n rl a t e Au u t2 0 ieeGe ea ci , Pr c g s 0 2, vo . 15 No. 8
皮 肌 炎 的 中 医辨 证 论 治
瞿 幸
皮 肌 炎 中 医称 为 “ 痹 ” 肌 ,是 痹 证 中 的 一 种 。 中 医 文 献 对
12 2 风 寒湿痹证 ( .. 或寒湿凝 滞证) :起病缓 慢 ,病情逐渐发
展 ,不发热 ,皮肤 出现暗红色斑 片,干燥 ,少 量脱屑 ,双侧上 眼睑有紫红色水肿 性斑 片 ,全身肌 肉关 节疼痛 ,酸软无力 ,举
人 参 、蛤 蚧 补 肺 益 肾 ,纳 气 平 喘 J l 。
2 各 家 学 说
搏 于肌 肉之 间,血气 阻滞不得宣通 ,故肌 肤尽痛;若伤于诸 阳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医治疗方法中医疗法(1)毒热型:治法:清营解毒,活血止疼。

方药:用解毒清营汤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生玳瑁10g双花炭10g、连翘15g生地炭10g丹皮15g、赤芍15g、川连10g白茅根30g生薏米30g、赤苓皮10g元胡10g、川楝子10g。

分析:生玳瑁、双花炭、连翘清热解毒;生地炭丹皮、白茅根、赤芍凉血活血;生薏米、赤苓皮清热利湿消肿;元胡川楝子活血理气止痛;川连清心火。

毒热重者加人工牛黄;高热加羚羊角粉或犀角粉;关节痛重时加鸡血藤、秦艽;气虚者加黄芪、白术、茯苓;水肿重时加车前子、泽泻。

(2)寒湿型: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药:温经通络汤加减。

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山药15g茯苓10g、丹参10g、鸡血藤30g、鬼箭羽15g、乌蛇6g秦艽10g、桂枝10g。

分析: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补中益气健脾益肾;丹参鸡血藤、鬼箭羽活血化瘀通络;鸟蛇、秦艽祛风湿,解毒通络;桂枝温化寒湿。

红斑持久不退时加鸡冠花、凌霄花。

也可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3)气血两虚型:治法:调和阴阳,补益气血通络。

方药:首乌藤15g、鸡血藤15g、天仙藤15g、钩藤10g、当归10g、赤白芍10g、丹参15g、黄芪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熟地10g。

分析:首乌藤、鸡血藤、天仙藤、钩藤调和阴阳;当归赤白芍、丹参、熟地养血活血;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

低烧时加地骨皮、银柴胡沙参;关节疼时加秦艽;腹胀加枳壳、厚朴。

另外,还可用单方成药。

如①雷公藤多甙:用于激素效果不佳或减量中加用,60mg/d,3次/d口服。

或昆明山海棠,每次3片,3次/d口服②亦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使用中成药如人参归脾丸、当归丸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滋补肝肾丸、秦艽丸、全鹿丸或黄精丸、鸡血藤片等。

治疗原则:1。

尽早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2。

对症和支持治疗,防治各种感染;3。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本文探讨了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临床的辨证治疗,认为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由素体阴虚阳盛、脏腑蕴热及外感暑湿热毒侵充血脉而成。

辨证分型以风湿热毒入营入血及肝肾阴虚余邪痹阻为纲,灵活运用了普济消毒饮、清温败毒饮、当归拈痛汤、知柏地黄汤和大补阴丸的辨证配伍,突出了中医中药在本病治疗中的重要优势,非常值得深入探讨。

标签:皮肌炎;多发性肌炎;阴虚阳盛;暑湿热毒;辨证;中医皮肌炎是以皮肤水肿、皮炎和肌肉炎症性病变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疾病,而多发性肌炎是以肌压痛、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的炎性疾病,多累及四肢近端及颈部肌群。

两者还常累及多种器官,伴发肿瘤及其他结缔组织病。

1 诊断要点1.1 皮肤病变多见于早期,其特征为颜面尤其上眼睑皮肤发红和水肿,呈紫红色、暗紫红色或略带棕色。

开始时红斑和水肿以眼睑为中心,局限于眼睑部,逐步扩延至全颜面,面颊部靠近内侧左右对称,呈弥漫性水肿性红斑,可有少许薄鳞屑,外观同时呈蝶样红斑和睑紫红斑,向头皮扩延则出现脱发、头发变粗。

有皮肤病变者尚累及颈项、肩、上背和前胸(尤其V字区),表现为弥漫性潮红、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正常及干燥、脱屑。

1.2 肌肉病变1.2.1 肌无力尤其是四肢进行性肌无力,几乎为所有患者共有症状。

上肢肌群受累,抬举困难,甚者不能自己用箸或梳理头发。

下肢肌群受累,轻者虽能步行,但不能自如,重者蹲下后起立不稳,步履蹒跚。

咽肌、腭肌、颈肌受累,可出现吞咽困难或呼吸障碍。

1.2.2 肌痛发生频率较高,亦多为初发症状,表现为自发痛和触痛,疼痛程度不一。

1.2.3 肌硬结见于上肢,小腿的近端,大小不一,有压痛。

1.2.4 肌拘挛常见于儿童皮肌炎,可导致四肢屈曲,足尖运动障碍。

1.2.5 肌张力肌张力降低。

1.2.6 肌萎缩发生频度比较高,但萎缩程度不严重。

1.2.7 肌钙化多见于儿童和慢性者。

1.3 内脏病变心脏受累多见,其他脏器病变如: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胸膜炎、肾炎、膀胱炎、胃溃疡、癫痫发作、角膜炎、高血压等。

一种治疗皮肌炎的中药配方

一种治疗皮肌炎的中药配方

一种治疗皮肌炎的中药配方皮肌炎是一种主要累及横纹肌、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非化脓炎症病变。

在中医治疗中,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中药配方,但请注意,这仅作为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情况由专业医生制定。

中药配方:桂枝、麻黄、石膏、知母、黄芩、防风、甘草、生姜、大枣。

这个方子的主要作用是解表清热、祛风止痒。

桂枝、麻黄、防风能发汗解表,石膏、知母、黄芩清热解毒,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脾胃,增强抵抗力。

需要注�,皮肌炎的治疗需要一定时间,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用药。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接触可能引发皮肌炎的物质,如农药、装饰材料等。

祝您健康!。

皮肌炎的中医分期辨证治疗

皮肌炎的中医分期辨证治疗
1中医对皮肌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素问·长刺节论》谓:“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日肌痹。”并谓《素问·痹论》:“风 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对肌痹的病名、l临床表现及成因有了最初的认识。《证治汇补》 也说:“虚之所在。邪必凑之。邪入皮肤血脉。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 络时疏。故不痛。皮肤不荣。故不仁。” 《景岳全书》提出:“痿证之义,元气败伤,则精 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者,亦不少矣。”都提到正气不足,气血亏虚而成肌肤不仁、痿 证。《张氏医通》提出:“肌痹者,湿痹也。留而不移,汗出,四肢萎弱。”认为本病为湿浊 之邢入侵肌表而成痹。 外因责之为风寒湿邪侵淫肌肤经络。外受风寒湿邪,郁而化热生毒或风热之邪客于肌表, 蕴结为毒,侵及营血而发病。内因责之为脾胃亏虚、营卫不和。正气充足,则邪不能独伤人。 脾气亏虚,正气不足,风寒湿三邪乘虚入侵肌腠而为病。 2皮肌炎治疗 2.1皮疹与肌痛无力同观,清热解毒与凉血祛风散瘀并用。 此病初发病时,起病迅速,外受风寒湿邪,郁而化热生毒,或因烈日暴晒、受药毒之邪, 毒热直入里,热毒炽盛,或风热之邪客于肌表,蕴结为毒,侵及营血,热伤血络而为病,临 床表现以眼睑、面颊及胸背部多发皮疹,皮肤瘙痒,四肢近端肌肉酸痛无力多见,伴有发热、 口干,面红,大便干,溲黄。舌多红绛,苔黄,脉多滑数。该阶段为热毒之证蕴结于内,侵 淫肌肤经络,故重在清热解毒,又因热邪伤营分,故辅以凉血散瘀。《医宗必读》日:“治外 者散邪为急,治脏者养正为先。”临床多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方中苦咸寒的水牛角代替犀角 为君,清解血分热毒。热伤阴液,辅以生地黄为臣,苦寒以泄热,甘寒以养阴,滋阴清热之 效,阴滋火自熄。佐以苦寒之赤芍与苦辛寒之牡丹皮,凉血散血之力倍增。诸药合用,共奏 清热解毒,凉血通络之效。加以白花蛇舌草、连翘、山慈菇、金银花、白鲜皮、清热解毒。 伴有皮肤瘙瘁可加地肤子、凌霄花祛风止痒;伴有发热者,可加石膏,知母滋阴清热;伴有 咳痰黄稠者,可加浙贝母,鱼腥草清热化痰。痹证者脾胃必受戕乜1,故时时不忘健运脾气, 可加茯苓、白术、山药、生薏米等健脾药来固护中焦。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 中图分 类 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32 R 9. 6
【 标 识码】A 文献
【 章编 号】 1 7 — 7 12 1 ) 1a - 9 — 3 文 6 4 4 2 (0 2 0 ( )0 5 0
( P 、 酸脱 氢 酶 ( D 、 氨 酶 ( O G T) 醛 缩 酶 均 C K) 乳 L H) 转 G T, P 和
有改变。
17肌 电 图 .
皮 肌炎 是 以皮 肤水 肿 、 炎 和肌 肉炎症 性 病 变 为主 要症 皮 状 的急 性 、 急性 和慢 性 疾病 , 亚 而多 发 性 肌炎 是 以肌 压 痛 、 肌 无 力 、 萎 缩 为 主要 表 现 的 炎性 疾 病 , 累 及 四肢 近端 及 颈 肌 多 部 肌群 。 者还常 累及 多种器官 , 两 伴发 肿瘤及其 他结缔组织 病 。
白 术 1 。 2g
54肝 肾 阴 虚 证 .
22 1第9第 期 0年 月 1 1 1 卷
主 证 : 见 于多 发性 肌 炎病 情 相对 稳 定 期 。斑 色 浮 红 而 多
时 轻 时重 , 肉隐 隐作 痛 , 肌 日见瘦 弱 , 则 不 用 , 节 微 痛 , 甚 关 头
昏 目眩 , 膝 酸 软 , 腰 午后 身 热 , 肤 干 涩 , 红少 苔 , 细 数 。 肌 舌 脉
虚 阳盛 、 脏腑 蕴热及 外感 暑湿 热毒侵 充 血脉 而成 。辨 证分 型 以风湿 热毒入 营入 血及肝 肾 阴虚余 邪痹 阻为纲 , 活运 用 灵
了普 济消 毒饮 、 清温 败毒 饮 、 当归拈 痛 汤 、 知柏 地黄汤 和大 补 阴丸的辨 证配 伍 , 出了 中医中药在 本病 治疗 中 的重要 优 突 势. 非常 值得 深入探 讨 。 【 关键 词】皮肌 炎 ; 多发性 肌 炎 ; 阴虚 阳 盛 ; 湿热毒 ; 暑 辨证 ; 医 中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肌炎4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肌炎4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肌炎46例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们在中药益气健脾、解毒活血通用方基础上辩证加减,配合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皮肌炎(DM)46例,并与单纯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20例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DM诊断标准[1]。

治疗组46例,对照组20例。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1.2.1治疗组中医治疗基本方为生黄芪30g,白术15g,菟丝子20g,生升麻15g,莪术30g,白花蛇舌草30g,草河车30g,红花6g。

辩证为热毒炽盛,加金银花、牡丹皮、生地、水牛角,或西黄丸0.3g/d,口服,或清开灵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1次/d;邪陷心包,加服安宫牛黄丸1粒/d,或猴枣散3g/d,或清开灵注射液40~60ml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1次/d;寒湿入络,加制乌头6~9g(先煎)、细辛6~12g、当归12g,或红花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1次/d;脾气亏虚或脾虚湿困,加服补中益气丸3g/d或健脾丸3g/d;肝肾阴虚,加服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3g/d;脾肾阳虚,加服金匮肾气丸3g/d,或黄芪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1次/d;气虚血瘀,红花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各20ml分别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1次/d;肝旺脾虚,加服逍遥丸3g/d。

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发作期患者予强的松0.8~1.5mg•d-1•kg-1口服,或等效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静滴,并按激素的递减原则减量,或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相对缓解期予维持量并递减至最小有效维持量直至停用。

研究开始后,原则上不再增加激素剂量及其他免疫抑制剂。

1.2.2对照组单纯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原则及方法等同上。

1.3疗程疗程为3个月,住院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后继续门诊随访治疗。

陈学荣教授治疗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中医辨证思想

陈学荣教授治疗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中医辨证思想

2 4・ 7
ChnJDemaoVe eo ne rd W d 2 0. 19No5 i r t n rlItgT a Me 01 Vo. .

名 医 经 肌炎 中医辨证思想
赵 艳 霞 , 学荣 陈
(. 1天津市 长征 医院 , 天津 3 10 2. 京大学 第三 医 院 , 京 10 8 ) 02 ; 北 北 00 3
痹 。病 久 由经络 伤及脏 腑 , 出现脏 腑痹 的证侯 , 中 其 以心痹 较为 常见 。外感 湿热 毒邪 , 高热 不退 , 或病后
余热燔灼伤津耗气 , 皆令 “ 肺热叶焦 ” 不能布送津液 以润泽五脏 , 遂致 四肢筋脉失养 , 痿弱不用。湿热之
邪 浸 淫 , 营 卫 运 行 受 阻 , 久 生 热 , 血 运 行 不 使 郁 气 畅, 筋脉 肌 肉失润 而弛纵 不 收 , 成为 痿证 。脾 胃为后
陈学 荣教 授研 究 中医数 十载 , 中西 医结 合 方 在
或外邪 侵入 , 内生痰 浊 , 或 而成痹 成痿 。因此本病 属
于 中医痿 、 证 的范 畴 。 痹
面 造诣 较 深 , 临床 经 验 丰 富 , 疗 各 种 疾 病 疗效 其 治
甚佳 , 现将 陈教授 治 疗皮 肌 炎和 多 发性 肌 炎 的辨证 思想 总结如 下 。
天 之 本 , 体 脾 胃虚弱 , 久 病 成 虚 , 素 或 中气 受 损 , 则
受 纳 、 化 、 布 的 功能 失 常 , 血 津液 生 化之 源不 运 输 气
足, 无力 濡 养 五 脏 , 行 血 气 , 运 以致 筋 骨 失 养 、 节 关
不利 , 肌肉瘦削 、 而肢体痿弱不用 。素来 肾虚 , 从 或 因房 色太 过 , 损 难 复 , 老 役 操 劳 无 度 , 精 或 阴精 亏 损 , 致 肾 中 水 亏 火 旺 , 脉 失 其 营 养 , 产 生 痿 导 筋 而

皮肌炎的中西医治疗经验良方 (1)

皮肌炎的中西医治疗经验良方 (1)

皮肌炎的中西医治疗经验良方皮肌炎是一种主要累及横纹肌及皮肤的炎症性疾病。

属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之一。

临床上以肌无力、肌疼及压痛、重者全身不能动弹为主要表现。

本病属中医学“肌痹”、“痿证”等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1.病因尚不清楚。

有人认为本病与SLE和硬皮病等有许多共同的临床和免疫学异常,如部分病例可找到LE细胞、抗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检测阳性,用荧光技术在表皮基底膜、血管壁可见免疫球蛋白沉积,且血清中发现有抗多发性肌炎抗原-1(简称抗原PM-1)和抗肌凝蛋白抗体,故提出自身免疫疾病学说。

近年来有学者将患者的肌肉和皮损作电镜观察,发现肌细胞核内,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周围的组织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胞浆和核膜内有类似粘病毒或副粘病毒的颗粒,近报告从11岁女孩病变肌肉中分离出柯萨奇Ag病毒,故提出感染学说。

在小儿皮肌炎患者,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抗链球菌“O”值增高,以抗生素合并皮质类固醇治疗可获良效,提出感染变态反应学说。

此外尚有内分泌障碍和代谢障碍学说。

2.病理皮肤损害检查可见表皮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稀疏至中等密度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并可见噬黑素细胞。

病变肌肉组织活检可见肌束肿胀,失去横纹,肌浆红染,呈玻璃样变,肌束间有散在淋巴细胞浸润。

二、中医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加之外邪侵袭所致。

“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阳气虚衰,卫外不固,风寒、湿三邪乘虚入侵,留于肌肉、经络、关节,以致经脉闭塞,营卫不和、气血运行不畅,肌肉失养,证见肌肉瘦减,痿软无力。

【临床表现】1.症状通常累及横纹肌,有时平滑肌和心肌亦可受累。

病变多呈对称性,少数病例可局限于一侧肌肉群。

通常患者感到乏力、肌肉疼痛、按痛和运动痛,进而由于肌力下降,呈现各种运动机能障碍和特殊姿态,如头部下垂,两肩前倾,重者全身不能动弹,甚至翻身。

当咽、食管上部和腭部肌肉受累时可出现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当膈肌和肋间肌累及可发生气急和呼吸困难;心肌受累可产生心力衰竭;眼肌累及可发生复视。

皮肌炎

皮肌炎

皮肌炎皮肌炎皮肌炎是一种以皮肤、肌肉为主要病变的结缔组织性疾病。

其临床特征为眼睑有水肿性紫红色斑片,肌肉乏力、酸痛、肿胀、触痛,并伴有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异色病样改变等症状。

中医文献中尚无类似的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属“痿证”的范畴。

如《素问。

痿论篇》中说:“肺热叶焦,则皮毛虚急薄者,则生痿蹵也.”所谓痿蹵,即肢体筋脉弛缓,枯萎不用,手足无力而不能随意运动。

又说:“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肉痿即肌肉麻木不仁之意,与皮肌炎症状相似。

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为多,女性患者约为男性的2倍..[病因病机]1 热毒炽盛先天不足,正气虚弱,风温热毒侵入肺胃,蕴阻肌肤,燔灼营血,内攻脏腑,热毒炽盛所致。

2 气阴两虚肾气不足,卫气不固,风寒湿邪侵入人体,阻于肌肤,正邪相争,耗气伤精;或热毒炽盛,耗伤津液,而致气阴两虚。

3 脾肾阳虚风寒湿邪留着不去,久则损伤脾肾,脾肾阳虚,气血生化无源,而致肌肤筋骨失于温煦、濡养。

[辨病]I 临床表现本病发病多数缓慢,少数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部分患者发病前可有前驱症状,如发热,咽喉疼痛,神疲乏力,消瘦,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症状,以及有雷诺现象和不典型的红斑。

I.1 皮肤损害皮损主要为紫红色水肿性红斑,大小不等,上有糠状鳞屑,呈对称分布,多先发于面部,尤以上眼睑为最显著,此为皮肌炎的特征性皮损。

发病较急者皮损常不典型,颜色鲜红,如多形红斑样。

四肢关节伸侧也可有对称性红斑或扁平隆起丘疹,融合成斑片,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减退和上覆糠状鳞屑,具有特征性.颈前、上胸部呈V字形扩展。

由于各处皮损出现有先后,可以在不同部位,可同时看到水肿、红斑、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等不同的皮损。

有的面部红斑融合成蝴蝶形,类似红斑狼疮;有的四肢肿胀、发硬,类似硬皮病;有的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和皮肤萎缩并存,类似皮肤异色病;有的皮损广泛,累及身体表面的大部分.大片脱屑,颇似剥脱性皮炎;有的损害位于头皮,可有不同程度的脱发;有的在关节附近皮肤内有钙盐沉积形成的结节;有的在口腔、咽喉的粘膜处发生肿胀和溃疡。

皮肌炎中医治疗进展

皮肌炎中医治疗进展

皮肌炎中医治疗进展标签:皮肌炎;中医药;综述皮肌炎(Dermatomypsitis,DM)是一组以骨骼肌的炎性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侵犯四肢近端及颈部肌群,表现为肌无力、肌痛等,并伴有特征性皮疹。

近几年由于许多医家对皮肌炎给予了很多的重视和研究,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现将皮肌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病因病机现代各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也是众说纷纭,杨旭鸣认为本病“当以虚立论”,以阴虚为主,真阴不足为本,本虚标实,郁热、湿热、风湿、瘀滞等为其病邪,为标实。

张东明嘲根据中医“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藏精,精生血”等理论,指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脾、肺、肾功能失调。

体虚卫外不固,致风寒湿毒等邪气乘虚而入,内外相感,浊邪困滞,气血阻滞,留于肌肉、经络、关节,以致经脉闭塞,营卫不和,气血运行不畅,进而肌肤失养。

邓中光认为本病多虚实夹杂,多由于禀赋不足,气血内虚,病邪侵袭,致湿热交结,气血凝滞,经络闭阻而病发。

尹远平认为,本病之起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卫外不固,而致邪毒内侵,伤及肺脾所致。

“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故肺脾受伤,表现出皮肤、肌肉之病变正气虚,阳气不足,邪毒外中,滞留于皮肤、肌肉、经络,痹阻不行,营卫失和,气虚血燥,以致肌肉失养,皮肤变硬,肌肉萎缩,瘫痪不用为其病机。

朱秀惠等认为本病发病机理概括为五脏虚损为本,寒湿、湿热、痰瘀为标,标实郁久化热生毒。

同时发现此病发作期、复发期,标实为主,中间恢复期,标实本虚并重,临床缓解期,本虚为主。

袁兆庄认为皮肌炎一病为营卫不固,风湿寒侵,导致脾肺受邪,痹瘀化热而出现皮红肌痛,日久往往致气虚血亏。

牛明玲认为本病病因除体质因素外,多因寒湿之邪侵入肌肤,阻滞经络,阴寒偏盛,不能温煦肌肤,或因七情内伤,郁久化热生毒,久病可致阴阳气血失调,气机不畅,正不胜邪,气血瘀阻,毒邪犯脏。

邱志济认为,本病致病原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气血两虚,外邪乘虚而袭,“主客交病”之故。

皮肌炎怎样治疗?

皮肌炎怎样治疗?

皮肌炎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皮肌炎的治疗方法,治疗皮肌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皮肌炎应该吃什么药。

*皮肌炎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在无肿瘤并发的病例,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一般成人剂量相等于泼尼松60~100mg/d,约为1mg/(kg·d),重症病例或开始剂量无效,可增至1.5mg/(kg·d);儿童剂量通常较成人剂量增加些,为1.5mg/(kg·d)。

症状轻者可用较小剂量。

根据临床症状,尿肌酸排出量和血清肌浆酶测定值作为应用皮质炎固醇增减剂量的参考指标,一般肌力恢复较肌浆酶和尿肌酸排泄量好转迟缓数周。

近年来重症病例采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法(即静脉滴注1g,连续3天,以后再改用泼尼松600mg/d)。

约1/3病例对皮质类固醇治疗效应不佳。

免疫抑制剂特别是氨甲喋呤静脉滴注合并皮质类固醇治疗尤其对改善肌力有一定疗效,环磷酰胺和硫唑嘌呤也可应用。

其他非甾体类抗体炎药物,蛋白同化激素如苯丙酸诺龙、抗疟药物(如氯化喹啉)和维生素E等亦可辅助试用。

重症病例可静脉补给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三磷酸腺苷、辅酶A和能量合剂。

近亦有应用环胞菌素、血浆透析等获得一定效果。

此外物理疗法,在急性期严重炎症时进行被动运动防止软挛缩,每日二次,不鼓励主动运动;在恢复期鼓励进行速度缓慢主动运动。

其他可酌情采用按摩、推拿水疗,透热电疗等以防止肌肉萎缩和挛缩。

对功能消失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训练。

在成人特别是40~50岁以上患者,必需详细地检查有无肿瘤的伴发,如果发现肿瘤需予以彻底治疗,可改善和缓解皮肌炎症状。

如果当时未发现,亦应每隔3~6个月定期随访甚为必要。

对小儿皮肌炎患者,需尽量去除一切可疑病灶,并采用抗生素合并皮质类固醇治疗,可获良效。

*二、中医*1、中医疗法目前为止,治疗骨髓炎比较先进的方法便是号称纯中医的“靶位定向体液疗法”。

这种治疗方法在治疗骨髓炎上具有突出的效果。

在治疗上,应避开单一的感染这一矛盾,选择必要的手段与措施,给骨与软组织营造一个内在的微生态平衡环境,创造使病情控制——停止——好转——痊愈的生理条件。

中药湿热敷治疗皮肌炎的护理体会

中药湿热敷治疗皮肌炎的护理体会

中药湿热敷治疗皮肌炎的护理体会摘要】风寒湿痹型皮肌炎乃风寒湿邪侵袭,气血阻滞不通而发病。

利用湿热敷的“透热”及传导之功,辅以祛风寒、通筋络之药物共奏活血化瘀,疏筋活络,驱寒除湿,通痹止痛之功,使筋络畅达,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目的。

【关键词】中药湿热敷皮肌炎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336-02皮肌炎是一种结缔组织弥漫性炎症性疾病,以肌肉无力、肿胀疼痛、皮肤红斑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病因未明,目前多认为与免疫失调、感染、遗传、恶性肿瘤等有关。

皮肌炎属中医“痹症”、“痿症”范畴,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卫外不固,邪毒外袭,蕴于皮肤肌肉;或感受湿热,浸淫肌肤,瘀阻气血,致皮肤紫红肿斑,肌肉疼痛。

病久肝肾阴虚,筋脉肌肤失常,而致手足痿废不用。

2011 年1 月-2012 年3 月,我科应用中药湿热敷+ 止痛消炎软膏涂擦治疗皮肌炎35 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将35 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20 例中,男3 例,女17 例,平均55 岁。

对照组15 例,男6 例,女9 例,平均57 岁。

均有乏力、疼痛、麻木、肿胀、活动不利,伴同特征性皮肤损害如皮肤发硬、紫色瘀斑、皮肤溃烂等,排除肿瘤伴发。

2 治疗观察2.1 治疗方法对照组行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方投乌头汤以清热通络,祛风除湿,加中药湿热敷和涂擦治疗。

2.2 中药湿热敷处方丹参30g,红花30g,赤芍30g,独活30g,川芎30g,伸筋草40g,丝瓜络40g,路路通40g。

2.3 中药涂擦剂使用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止痛消炎软膏,成分为独活、天南星、草乌、皂荚、芒硝、水杨酸甲酯、冰片,具消肿止痛之功效。

2.4 中药湿热敷疗法将上述湿敷诸药2 付装入纱布袋,扎好袋口放入电热锅内,加清水至锅内2/3 处浸泡30m i n,待煎煮30-40m i n 后将30×40cm 毛巾3-4块放入药汤中煮15-20min,待药液熬至浓汤状即可使用。

齐连仲辨治皮肌炎的经验

齐连仲辨治皮肌炎的经验

齐连仲辨治皮肌炎的经验
陈宝刚;齐士;梁守义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5(32)10
【摘要】虚、热、湿、瘀是皮肌炎的病机特点,并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正气不足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基础,热毒湿瘀为标实之患。

在治疗上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治疗皮肌炎的基本大法,并根据疾病所处的不同阶段以及邪正盛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采用扶正兼以祛邪,还是祛邪兼以扶正。

在具体的辨证治疗上,将本病分为急慢两期,并根据患者兼证的不同选用自拟清解汤加减治疗,屡收良效。

【总页数】2页(P997-998)
【关键词】皮肌炎;临床经验;齐连仲;中医药疗法
【作者】陈宝刚;齐士;梁守义
【作者单位】沈河区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基于《王仲奇医案》浅析王仲奇辨治郁证用药经验特色 [J], 周桥; 黄辉; 郭锦晨; 李家劼
2.新安医家程原仲辨治郁证经验探析 [J], 唐胜强;李佩佩;黄辉
3.新安医家王仲奇辨治肾消病经验探析 [J], 孙宇洁;李家劼;奚然然;黄辉
4.周仲瑛从风痰辨治癫痫的临证思路与经验 [J], 李柳;叶放;夏飞;吴勉华;周仲瑛
5.国医大师周仲瑛应用膏方辨治恶性肿瘤经验 [J], 陈顺中;叶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皮肌炎
《内经》《素问.痿论》指觯?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邪气留恋于筋骨,则疼痛难已;病久日深,营卫之行涩,皮肤不营,则麻木不仁;病邪深入,内传于五脏六腑,则导致脏腑之痹。

如“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为心痹;“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为肾痹等等。

此外《痹论》还以邪气所伤部位不同,分论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等。

隋代医家巢元方在所着《诸病源候论》一书中,对痹证病状病因病机又进一步进行了阐述,他说:“风湿痹病三状,或皮肤顽厚,或肌肉酸痛,…内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

久不瘥,入于经络,博于阳经,亦变令身体手足不随。

”《内经》《素问.痿论》是讨论痿证的专篇,指出痿证的症状主要是肢体筋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的一种病证,以下肢不能随意行走者较为多见。

主要是由于邪热灼伤阴液,筋脉失于濡养;或因湿热浸淫筋脉肌肉,而弛纵不用;或因体虚久病,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不能濡养肌肉筋骨,或瘀阻脉络等因而成。

中医对于皮肌炎、多肌炎的治疗理念通过多年研究,认为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属于中医学的"体脏痹症"和"痿症"范畴。

突出特点表现为"肌痹"和"肌肤痹",早期邪实偏重多为"痹症",后期虚实错杂也可表现为"痿症"。

其主要病因病机是素体禀赋不足,阴阳气血与五行生克制化失常,以致邪毒内蕴或内外合邪,邪毒瘀痹肌肤与内脏脉络,脏腑又因之受损,故为邪痹虚损之证。

其中邪毒痹血是致病的关键因素,因此确立清血解毒,通络逐痹为主要治法贯穿始终,再根据病变的不同阶段以及脏腑受损的寒热虚实情况辨证论治。

纯中药制剂与中药系列复方,该治法和方药立足整体调节,一方面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纠正免疫异常,减少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多层次多环节的治疗作用消除已经形成的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恢复血管与肌肉皮肤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从而消除肌痛、肌无力、改善恢复肌肉萎缩、使皮肤恢复正常颜色。

同时有效控制消化道,心肺等内脏病变。

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实,只要及时正规治疗,中医系统治疗的患者,是可以完全康复的。

中医治疗的依据:对于PM/DM的治疗,西医多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副作用较多,疗效又不甚显着。

在浩瀚的中医典籍中,虽没有对皮肌炎的专门论述和记载,但很多中医文献中却记载和阐发了有关皮肌炎的相关症状和理论。

《内经》《素问.痿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邪气留恋于筋骨,则疼痛难已;病久日深,营卫之行涩,皮肤不营,则麻木不仁;病邪深入,内传于五脏六腑,则导致脏腑之痹。

如"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为心痹;"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为肾痹等等。

此外《痹论》还以邪气所伤部位不同,分论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等。

隋代医家巢元方在所着《诸病源候论》一书中,对痹证病状病因病机又进一步进行了阐述,他说:“风湿痹病三状,或皮肤顽厚,或肌肉酸痛,…内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

久不瘥,入于经络,博于阳经,亦变令身体手足不随。

"《内经》《素问.痿论》是讨论痿证的专篇,指出痿证的症状主要是肢体筋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的一种病证,以下肢不能随意行走者较为多见。

主要是由于邪热灼伤阴液,筋脉失于濡养;或因湿热浸淫筋脉肌肉,而弛纵不用;或因体虚久病,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不能濡养肌肉筋骨,或瘀阻脉络等因而成。

以上论述虽未提及多发性肌炎
(PM)及皮肌炎(DM)的名称,但从PM/DM的临床表现和现代研究来看,这些理论确实包涵概括了PM/DM的临床症状和病因病机。

该病属于祖国医学的"皮痹"、"肌痹"和"痿证"范畴。

其治疗原则不外乎"各补其荣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顺逆"而已。

在治疗时必须标本兼治,祛风解毒,清热除湿以治其标,养血荣肌,活血华肤以治其本,从而使受损肌肉炎症消除,使受损皮肤皮疹隐退,彻底治愈PM/DM。

根据"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肌肉四肢"、"肺主皮毛"、"肾主骨"的中医理论。

在"荣肌华肤"治则的大前提下,还要分清寒热虚实,认真辨证施治。

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不同证型,加减化裁。

热毒炽盛型可酌加清热解毒凉血药物,如银花、连翘、白花蛇草、羚羊角等;湿热犯脾型酌加健脾清热燥湿药物,如苍术、白术、茯苓等;邪侵肺卫型可酌加祛寒理气通络药物,如桂枝、陈皮、八月扎、丝瓜络等。

瘀血阻络型酌加理气活血化瘀药物,如桃仁、红花、凌霄花、毛冬青等。

中药治疗:
毒热型:
法宜清营凉血解毒,理气活血,方用,双花、连翘、公英、生地、白茅根、生玳瑁、丹皮、赤芍、川连、绿豆衣、茜草根、生地、加减;高烧加犀角粉、羚羊角粉。

水肿加车前子,泽泻、关节疼痛加秦艽、鸡血藤,气虚加生黄芪或党参。

寒冷型:
法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用:鸡血藤,海风藤、全丝瓜、鬼箭羽、鬼见愁、二芍、路路通、桂枝、祁艾、当归。

腹胀便溏加白术、茯苓、肌肉关节痛重加秦艽、鸟蛇、红斑持久不退加鸡冠花、凌霄花。

虚损型:
法宜调和阴阳,补益气血、方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加减:睡眼不好,加用勾藤、首乌藤、鸡血藤,天仙藤畏寒肢冷加桂枝、白芍、气虚明显加黄芪。

验方、偏方
1.益元清热祛湿汤
取黄芪、金银花各100克,地丁、黄柏各50克,玄参25克,当归、丹皮、马勃、板蓝根、紫草、鹿角霜各20克,甘草、柴胡各15克。

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适用于皮肌炎,湿热阻络之症。

2.养阴通络汤
用鸡血藤30克,黄芪、络石藤各20克,党参、生地、北沙参各15克,丹皮、紫草各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适用于皮肌炎,阴虚血热症。

3.加味益气凉血汤
取地骨皮30克,龟板、鳖甲各15克,生地、黄芪、山药、党参各12克,紫草、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白术各9克,丹皮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服3次。

本方益气,养阴,凉血,适用于皮肌炎。

4.二参二藤汤
用鸡血藤、络石藤各30克,黄芪20克,党参、北沙参、生地各15克,丹皮、紫草各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服3次。

本方益气养阴,凉血通络,适用于皮肌炎。

皮肌炎的日常护理10大原则
1。

尽量避免日光直接照射(主要时紫外线),外出时带帽子、手套、长袖衣服或打伞等。

2。

尽可能不进食海产品(鱼、虾、蟹)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3。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葱、姜、蒜等)。

4。

少食油腻性食物;勿饱食。

5。

禁吸烟饮酒。

6。

不用化妆品、染发剂。

7。

避免接触农药及某些装饰材料。

8。

育龄妇女在病情不十分稳定时应心意尽量避免妊娠和人流,生育应在医师提导下。

9。

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

保持心情舒畅,适度运动。

10。

院外应定期随诊复查。

等等,非常有助于病情康复和预防复发。

加重,肢体畸形,防止心衰或呼吸衰竭严重症状出现,使疾病最终获得缓解。

皮肌炎的养生指导
皮肌炎患者除了正规的药物治疗外,合理的自我调理及锻炼也很重要。

1、精神愉快
人的精神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七情内伤可直接致病,亦可因七情内伤引起阴阳失调,气血亏损,御邪乏力,易为外邪侵入。

遇事要学会自我克制,自我调节,勿郁郁寡欢,闷闷不乐,要心胸宽广,豁达大度,积极工作,愉快生活。

2、锻炼身体
通过坚持不懈的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锻炼的种类很多,如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等。

锻炼能活动四肢筋骨,使身体气血流畅,调节体内阴阳,使之平衡,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身体健康,患痹病的机会就会减少。

3、防风寒、潮湿
冬春季节要注意防寒防湿,切忌风吹受寒或雨淋受湿。

夏季穿长袖长裤睡觉,不宜用竹席、竹床;不游泳,注意保暖不受凉,尤其关节部位要用护套保护。

避免直接吹风,预防感冒。

天阴欲雨时,病情往往剧增,此时患者少外出活动,并注意保暖。

切忌当风而卧或睡中以电扇取凉。

床上被裖在睛天亦经常暴晒,以祛潮气。

天睛经常开门开窗,以通气祛湿。

总之,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风、御寒、防湿,截其患病来路,是预防之良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