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故老人”纪晓岚

合集下载

关于纪晓岚的故事

关于纪晓岚的故事

关于纪晓岚的故事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字春帆,晚号⽯云,道号观弈道⼈,直⾪献县(今河北沧州市)⼈。

清代政治家、⽂学家,乾隆年间官员。

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学⼠加太⼦太保管国⼦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下⾯让⼩编给⼤家讲⼀讲纪晓岚的故事吧。

巧戏乾隆 据说纪晓岚⾝体肥胖,夏天怕热,常在室内脱掉上⾐袒胸露膊⼯作,⼀天,他正在⾚膊办公,突然门外传来“圣上驾到”的呼喊,他⼀时惊慌失措、⾚膊接驾不⾏,穿⾐⼜来不及,急中⽣智,便钻⼊有围幕的办公桌下。

乾隆⾛进屋⾥,向翰林院⼠们询问了⼀番,便坐在办公桌前阅览案上的书卷。

约摸过了⼀个时⾠,纪晓岚蹲在桌⼦底下,腰酸腿⿇,⽓喘吁吁,听屋内没有动静,便不禁掀开桌布的⼀⾓悄悄向⼀个学⼠问道:“⽼头⼦⾛了吗?” 不巧,这细声问话被乾隆听见了,发现了纪晓岚躲在桌⼦底下的秘密。

乾隆佯装不知,⾛到另间书房去了,以便让纪晓岚穿好⾐服出来见驾。

纪晓岚慌忙穿好⾐服,上前向乾隆叩头请罪。

乾隆问道:“卿刚才称朕为⽼头⼦,是何意思?” 纪晓岚不慌不忙答道:“⽼者,圣上万寿⽆疆之谓也;头者,圣上万民之⾸也;⼦者,圣上尊为天⼦,乃上天之⼦也。

这便是⾂称圣上为⽼头⼦之故也。

” 祝寿佳联 乾隆五⼗⼤寿,举国上下张灯结彩,隆重庆祝。

⽂武百官,送来寿联条幅,数不胜数,堆积如⼭。

乾隆浏览了⼀下这些寿联,觉得多是庸⾔俗语,⽆甚佳句妙语,且陈辞堆砌,令⼈⽣厌。

于是,⾃⼰出了⼀联来,要群⾂续对。

此联是:“⼆万⾥河⼭,伊古以来,未闻⼀朝⼀统⼆万⾥。

” 众⼤⾂都希望当此皇上五⼗⼤寿佳节,对上皇帝亲⾃出的对联,以博得龙颜⼤欢。

⽆奈乾隆此联确是绝对,⼈们绞尽脑汁,也对不上来。

正当乾隆为⽆⼈续下联⽽愁郁不快时,纪晓岚送来了下联:“五⼗年圣寿,⾃今⽽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年。

” 望夫云(⽩族) ⼀ 相传古代⼤理⽩王当政时期,他有⼀个⾮常宠爱的⼥⼉,从⼩⽣得⽩洁美艳,就像⼤理的⽩⽟兰花⼀样可爱。

名人故事:真实的纪晓岚

名人故事:真实的纪晓岚

名人故事:真实的纪晓岚很多人对清朝名臣纪晓岚的了解,都是来自于电视剧《铁嘴铜牙》,因为这部剧中纪晓岗代表忠臣和臣贪和|的斗争,真是精彩了。

但是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是这样的吗。

老人将诗稿漫不经心地打开,低声吟读起来。

读着读着,他忽然被那首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吸引住了。

他反复吟咏品味着: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

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

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辽宁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

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

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正当巴顿在事业上如日中天之际,却因两次殴打士兵引起美国军内和国内的舆论反对,在马歇尔、艾森豪威尔等人的保护下才幸免撤职。

1944年1月,巴顿前往英国参加诺曼底登陆。

盟军登陆后,为了结束缓慢迟滞的推进情况,决定开始发动“眼镜蛇”行动。

巴顿又以其惊人的进军速度和勇气把局部性的突破变成了全面的运动战,使盟军终于冲出诺曼底,迫使德军全面撤退。

接着,巴顿又率领部队转战欧洲大陆,于1945年3月22日到达莱茵河畔,他当夜就强行渡河,直捣希特勒老巢。

巴顿外表豪迈直爽,看似作决定不加思索,实际上他决断前都经过深思熟虑,甚至精确的计算,正是这种精神才使他无往而不胜。

其实,历史上,纪晓岚与和|的关系就像是忘年交。

年轻的和|处世外向泼辣。

年老的、处世逐渐内敛圆滑的纪晓岚会时时善意地提醒和|。

两人既有政见不同带来的争吵,也有默契的配合。

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和|对纪晓岚的关照;在人际关系上,更多的是纪晓岚对和|的帮助。

电视剧中的纪晓岚由张国立饰演,和|由王刚饰演,但其实历史上的纪晓岚其貌不扬,高度近视,而和|却是一代美男子。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是这样的 你肯定不知道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是这样的 你肯定不知道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是这样的你肯定不知道
导语:历史上的纪晓岚是哪里人?根据史料中的记载,纪晓岚出生于书香世家,是纪容舒的第二个儿子。

纪晓岚是哪里人这个问题在大的方面是没有争议的
历史上的纪晓岚是哪里人?根据史料中的记载,纪晓岚出生于书香世家,是纪容舒的第二个儿子。

纪晓岚是哪里人这个问题在大的方面是没有争议的。

他是清朝时期的献县人,也就是现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崔尔庄人,这是根据纪晓岚的出生而推算的。

但纪晓岚的祖上是在应天府上元县,相传纪晓岚的家是在纪家边(边是古代的一种管理人口的计量单位之一)中的。

相传在明朝永乐年间,由于奉命“迁大姓实畿辅”的条文规定(乾隆《献县志》),纪晓岚的祖上才开始搬迁来到了献县,当时纪晓岚的祖上是搬迁人家中的第四等甲籍,因此居住在献县城东九十里的景城镇中。

到了纪晓岚这一代人的时候,距离祖上搬迁已经差不多是经历了十四世。

所以说,关于纪晓岚是哪里人不能根据他的祖籍判断,毕竟相距的太远。

由于祖上的搬迁和其他种种原因,纪晓岚在小时候便是居住在景城东边三里之外的崔尔庄。

后来纪晓岚考中了进士之后,便是开始了上朝为官,由此正式居住在了今天文物古迹的阅微草堂中了,便是在北京,也是清王朝的首都城了,但是纪晓岚却不能因此而说是北京人,虽然纪晓岚在平生中的大半生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也只能算作是纪晓岚的故里或者是常住地,却不是他的出生地,也不能说是纪晓岚就是北京人。

最后,纪晓岚因为政治问题来到了新疆,却也不能说纪晓岚便是新疆人,只能说新疆是纪晓岚的曾住地,却不能说纪晓岚就是新疆人。

从上面的种种分析,只能说纪晓岚是属于今天的河北人。

所以说,纪
生活常识分享。

纪晓岚的故事

纪晓岚的故事

纪晓岚的故事人物简介纪晓岚,姓纪名昀,字晓岚。

1724年8月3日(清雍正二年六月十五日)生于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省沧州地区献县)崔尔庄,1805年3月14日(嘉庆十年二月十四日)以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的高位病逝于北京,享年八十二岁。

纪晓岚是乾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编纂家、目录学家、考据家和诗人,官方学术领导人之一,也是清朝流放新疆的早期著名人物。

人物故事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扬州两淮盐运使司亏空一千万两盐税案发。

二十年间,盐商逃欠盐税累计九百多万两白银,盐官被劾受贿九十万两。

乾隆帝严厉下令追究历任盐官之罪,纪晓岚的姻亲卢见曾担任两淮盐运使十年之久,六年前已告老还乡回到山东德州,也在追究之列。

作为皇帝身边侍从之土的纪晓岚,听到这个风声,深知干系重大,但念及与卢见曾是姻亲(纪的长女嫁卢的孙子卢荫文),又不能见死不救,于是赶紧通知卢见曾之子卢谟寄信回家。

《清朝野史大观》在“纪晓岚机警”条这样说:“私驰一介往,不作书,以茶叶少许贮空函内,外以面糊加盐封固,内外不著一字。

卢得函拆视,诧日:‘此盖隐盐案亏空查抄六字也!’亟将余财寄顿他所。

迨查抄所存资财寥寥。

和?遣人侦得其事白之。

”其实这是民间演义。

当时还未靠近皇帝的和砷,根本不可能与正四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纪晓岚有什么干系。

卢见曾虽然提前疏散财产,但还是被解往扬州受审。

朝廷严查先后追究出内阁候补中书徐步云、翰林院侍读学士纪昀、军机处行走中书赵文哲与行走郎中王昶,都是向卢见曾泄漏机密之人。

9月4日(七月二十四日),乾隆帝发旨:“徐步云与卢见曾认为师生,遇此紧要案件,敢于私通信息,以致卢见曾豫行寄顿,甚属可恶,著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纪昀瞻顾亲情,擅行通信,情罪亦重,著发往乌鲁木齐效力赎罪。

”经过查实,卢见曾受贿总值一万六干两,连同隐匿财产,论罪处绞,病死狱中,终年七十九岁。

他前后的盐运使亦未能逃脱,高恒、普福、达色等人处斩。

其中高恒为文渊阁大学士高斌之子、乾隆帝宠爱的慧贤皇贵妃之兄。

纪晓岚生平简介_纪晓岚是个怎么样的人

纪晓岚生平简介_纪晓岚是个怎么样的人

纪晓岚生平简介_纪晓岚是个怎么样的人纪晓岚,本名纪昀,字春帆,直隶沧县人,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学者。

公元1805年,纪晓岚在燕京去世,享年八十一岁,朝廷赐了五百两白银为其治丧,并为他上谥号“文达”。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纪晓岚生平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纪晓岚生平简介纪晓岚,本名纪(读第三声)昀,晓岚是他的字,乾隆时期的著名朝臣,在电视剧里,纪晓岚是一个铁齿铜牙,巧言善辩的人,那么历史上的他是否也像电视剧里那么风流潇洒呢?在历史记载中,纪晓岚却和电视剧里恰恰相反,他长的让人不敢恭维,肥肥胖胖的身材,患有近视,还有着轻度的口吃,简直就是一个大大的反转。

纪晓岚从小聪明过人,人称神童,到的30多岁的时候中了进士,入朝为官。

但是纪晓岚其实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成为朝中重臣,乾隆只是看他文采不错,学识深厚,把他留在身边当一个词臣罢了。

这一切还得从纪晓岚的长相说起,在乾隆朝的时候,乾隆对于身边的人有着一个古怪的要求,他的宠臣一个个都长相俊美,而纪晓岚恰恰相反,不止不俊美还可以说是有点丑,这可以说是真正的“长相决定命运”,所以纪晓岚根本就不能参与到重要的政事之中。

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悲哀。

纪晓岚的一生看似官位很高,看似官运不错,但是一直都未能得到重用。

纪晓岚一生留下了很多著作,他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热河志》还留下了《阅微草堂笔记》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学史料。

纪晓岚是个怎么样的人根据史书记载纪晓岚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而且他才华出众,饱读诗书,有着杰出的才能,他是清朝著名的学者,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

纪晓岚的一生交游广阔,在官场上呆了数十年,虽然官位不低,但是为人和善,好礼贤下士,有着很多的朋友。

但是许多著名的文人雅士都和他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最值得一说的是他和和珅的关系,并不是像电视剧里一样的争锋相对,其实纪晓岚大了和珅很多,两人之间的关系相当不错,对于和珅有些时候行事过于激进,纪晓岚也会善意的提出意见,其实纪晓岚并不受宠,不具备和和珅冲突的资本。

纪晓岚

纪晓岚
[编辑本段]河间才子入翰林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六月十五日,纪晓岚出生于直隶河间府(今献县)崔尔庄(现行政规划为河北省沧县)。关于他的出生,长久以来就流传着种种神奇的传说。据朱为之写的墓志铭说,在他出生的前夕,“水中夜夜有光怪”,并有一道火光闪入其出生地对云楼,后遂被人们认为他是“灵物化身”。于是“昀”就被作为了他的名字。“昀”即日光的意思,晓岚是他的字。
纪昀交游的名单当然远不止这些,还有像钱大昕、卢文弨、王杰、王鸣盛、朱皀、朱筠、王昶、洪亮吉等人,这些都是一代著名大师,是清代乾嘉时期的文化脊梁。正是这么一批人,为盛世学术文化思潮的形成增添了一道绚丽的色彩。
[编辑本段]治学为人“近人情”
纪昀为人宽厚,学识渊博,是乾嘉时期官方学术名副其实的领军人物。江藩在《国朝汉学师承记》中曾这样评论纪昀:“于书无所不通”。但他广博的学问与其通达的为人是相辅相成的。他治学为人皆讲求宽容,表现了一代通儒的博大胸怀。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就说他“其处世贵宽,论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且于不情之论,世间习而不察者,亦每设疑难,揭其拘迂。”
乾隆十九年(1754年)至三十三年(1768年),是纪昀在翰林院春风得意、酣酒高歌的日子。这时与他交游的朋友中有王鸣盛、钱大昕、朱筠、卢文?、王昶等。乾隆二十年,纪昀在北京歙县会馆拜见了戴震。两人一见如故,并折节与交。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六月,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两淮盐政卢见曾因有营私贪污行为而被革职查办。纪昀则因为通风报信而被发配乌鲁木齐。这件事《清朝野史大观》的记载更为生动有趣:当时纪昀得知消息,想预先通知卢家。但又怕引火烧身,不敢轻易传话、写信。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一点食盐和茶叶封在一个空信封里,里外未写一字,星夜送往卢家。卢见曾从中终于悟出其中的隐语:“盐案亏空查封”。后经刘统勋等人的严密侦缉,纪昀终于败露,同年十月,被遣戍乌鲁木齐赎罪。

嘉庆为什么不杀纪晓岚:82岁纪晓岚去世那年发生的事

嘉庆为什么不杀纪晓岚:82岁纪晓岚去世那年发生的事

嘉庆为什么不杀纪晓岚:82岁纪晓岚去世那年发⽣的事我们知道,嘉庆帝⼀登基就杀了太上皇时期的重⾂和珅,那么与和珅同⼀时期的纪晓岚为什么没有被杀呢?这其实是因为真实纪晓岚并不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真实的纪晓岚是个唯唯诺诺的书⽣,⽂采出众,但是论起做官的能⼒还不如⼀个地⽅⼩官。

电视中演的是纪晓岚和和珅两⼈互相看着不顺眼,针尖对麦芒,但是纪晓岚⽃不过诡计多端的和珅,只能整理《四库全书》对嘉庆构不成威胁,因此嘉庆没有杀纪晓岚。

那纪晓岚最后是怎么死的?嘉庆⼗年的时候,纪晓岚当上了他⼀⽣中最⾼的职位协办⼤学⼠,当时纪晓岚已经是81岁的⾼龄的。

⼀⽣清廉的他到了这个年纪⾝体状况也不是很好了,纪晓岚82岁卒于嘉庆⼗年,病死在了燕京家中。

就在纪晓岚死的这⼀年,他虽⼋⼗⼆岁,仍勤于治政和治学。

当时,正值皇上寿⾠之际,各国来使和⽂武百官纷纷向皇帝祝寿进贡。

其中,有这么⼀个不怀好意的国家,让⼤使带来了三棵祝寿的⼤蜡。

这蜡三尺多,有酒瓶⼦般粗,上边镶刻着各式各样的腾龙祥凤,甚是好看。

嘉庆帝⼀看⾼兴得不得了,便让群⾂们观看品赞。

众⼤⾂你⼀⾔我⼀语都夸赞这蜡做得好,是上乘的贡品。

唯有纪晓岚凝⽬细观,沉思良久,⼒排众议地说道:“圣上,此蜡虽好看,但不可点燃。

”嘉庆帝⼀听,惊奇地问纪晓岚:“⼈家好⼼进贡祝寿,爱卿你何出此⾔?”纪晓岚答道:“万岁,此国⼀向于我朝有隙,今⽇意外,送来这精制巨品,恐怕居⼼叵测,⾂以为⾥⾯必定隐有不样之物。

”熹庆帝听后,半信半疑,便说, “纪爱卿,我看你是多虑了,联想他们是⼀个不⼤的⼩国,还敢借祝寿来伤害寡⼈不成?”纪晓岚见嘉庆帝不信,便果断地说:“圣上如若不信,⾂愿以死相劝。

请圣上叫⼈把这三根蜡分别砍三截,如若砍不出东西来,⾂⽢愿担欺君之罪,虽死⽆憾。

”嘉庆帝见纪晓岚把话说得这样绝,不禁也来了劲头⼉,脱⼝说道:“纪爱卿,既然你这样坚持,以命担保,我也与你打赌,如若砍出东西来,我⽢愿把皇位让给你。

”站⽴两旁的⽂武百官听了这话,个个提⼼吊胆,不知如何是好。

纪晓岚:清代文学大儒,晚年沉默寡言明哲保身

纪晓岚:清代文学大儒,晚年沉默寡言明哲保身

纪晓岚:清代文学大儒,晚年沉默寡言明哲保身据记载,纪晓岚是学富五车的大文豪,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

可在他晚年时候,因为经历了朝堂风云变幻的洗礼,以及严酷的皇权压制,导致他变得不愿意说太多话,也不愿意发表太多政治见解。

与此同时,他将自己的思想都注入到一部小说中,这部小说也是纪晓岚为数不多的文学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纪晓岚超前的思想意识,以及他正直善良的品格。

饱读诗书,主持科举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

清朝政治家、文学家。

纪晓岚能够博览群书,源于原生家庭对他的熏陶。

在纪晓岚出生的那年,父亲纪容舒已经是举人。

纪晓岚7岁时,父亲考中进士有了官职。

纪容舒之所以读书,不仅是为了考取功名,更多的是源于他对文学的喜爱。

纪容舒有两部作品《唐韵考》和《玉台新咏考异》,都是音韵学和考据学领域的重要典籍。

在父亲的影响下,纪晓岚的文学启蒙很早,他曾说:“余自四岁至今,无一日离笔砚。

”四岁就开始读书的纪晓岚,据说机敏过人,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他还工诗、善赋、能文,尤其擅长联语对句。

在雍正八年,纪晓岚参加了童子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神童的称号。

纪晓岚长大后的科举成绩更是令人瞩目,他17岁就考中秀才,24岁中了举人,是当时乡试第一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省状元。

那一年的乡试主考官是乾隆的老师刘统勋,纪晓岚高中之后,就拜在了刘统勋的门下,成为了刘统勋的门生。

眼看纪晓岚的官路即将畅通无阻,可意外却发生了。

在第二年的会试上,纪晓岚落榜了。

紧接着,母亲张氏病故,纪晓岚根据大清律法回家守孝三年。

三年守孝期满后,31岁的纪晓岚在会试上以二甲第四名的成绩,考中进士入主翰林。

纪晓岚刚入翰林时,只不过是一个没有品阶的翰林院庶吉士。

他为了能够谋求更大的官职,就开始给乾隆写诗,歌颂乾隆的功德。

纪晓岚的诗不仅数量多,诗的质量更是高,诗词不仅语言优美,更是经常引经据典,渐渐地乾隆发现了纪晓岚的才学。

历史趣谈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 如何评价纪晓岚?

历史趣谈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 如何评价纪晓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如何评价纪晓岚?
导语:中国的清代,有一位在正史和野史中都很炫人耳目的人物,他不仅在正统的史传中占尽风光,而且在民间也有很好的口碑。

这个人物,便是乾隆时期...
中国的清代,有一位在正史和野史中都很炫人耳目的人物,他不仅在正统的史传中占尽风光,而且在民间也有很好的口碑。

这个人物,便是乾隆时期执学术牛耳,成为一代文宗的纪晓岚。

纪晓岚,名昀,晓岚为其字,号春帆,别号茶星、三十六亭主人、观弈道人,晚号孤石老人、石云。

直隶河间府献县人(今属河北省沧县)。

他是乾隆丁卯科顺天第一名举人,甲戌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办理院事,历任日讲起居注官、侍读左庶子、侍读学士,后来因为牵扯进他的儿女亲家___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字澹园,又字抱孙,号雅雨、道悦子,山东德州人,任长芦、两淮盐运使)的一个案子,被发配到乌鲁木齐,在戍所里任印务章京,鞅掌簿书,那是乾隆三十四年的事。

第三年便被恩命召还,复任编修。

从此在宦途上一帆风顺,历任日讲起居注官侍读侍讲学士、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总理中书科事务。

也任过兵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诰受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兼文渊阁直阁事,赐紫禁城内骑马。

纪晓岚一生,做了很多事情,有两件事情做得最多,一是主持科举,二是领导编修。

他曾两次为乡试考官,六次为文武会试考官,故门下士甚众,在士林影响颇大。

其主持编修,次数更多,先后做过武英殿纂修官、三通馆纂修官、功臣馆总纂官、国史馆总纂官、方略馆总校官、四库全书馆总纂官、胜国功臣殉节录总纂官、职官表总裁官、八旗通志馆总裁官、实录馆副总裁官、会典馆副总裁官等。

生活常识分享。

纪晓岚生平简介

纪晓岚生平简介
纪晓岚
纪昀(jǐ yún),字晓岚,一字春帆, 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
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 六月,卒于嘉庆十年 (1805)二月,历雍正、 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 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 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嘉庆帝御赐碑文),故 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 文达公。
生平简介
• 纪晓岚四岁开始 启蒙读书,十一岁 随父入京,二十一 岁中秀才,三十一 岁考中进士,为二 甲第四名,入翰林 院为庶吉士,授任 编修,办理院事。
个个草包
清朝时,大臣和坤贪婪 成性。一次他新修了一座竹 园,知道纪晓岚墨迹珍贵, 便要他题个亭额。 • 纪晓岚略加思索,挥笔 在纸上写了“竹苞”两个大 字。和坤赶快让工匠刻成匾 额,悬挂在亭台上。 • 一天,乾隆皇帝来游园 子,见到亭台上“竹苞”的 匾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和坤在一旁陪着笑,谁料皇 帝说道:“好一个纪晓岚。 这竹苞二字,拆开来不就是 个个草包嘛!” •
评价
纪晓岚一生,有两件事 情做得最多,一是主持科 举,二是领导编修。 门下士甚众,在士林影 响颇大。 其主持编修,次数更多 ,人称一时之大手笔,实 非过誉之辞。
结 束
纪大烟袋
与和珅的真实关系
闻二人结怨颇多,事实上,纪晓 岚与和珅的关系就像是忘年交 。年轻的和珅处世外向泼辣。 年老的、处世逐渐内敛圆滑的 纪晓岚会时时善意地提醒和珅 。两人既有政见不同带来的争 吵,也有默契的配合。在工作中, 更多的是和珅对纪晓岚的关照 ;在人际关系上,更多的是纪晓 岚对和珅的帮助。
纪晓岚画像
纪晓岚与老太监

那管方 否夏“感把晓一 个,口 ?扇小到扇岚老 东生音纪 ”,翰十子穿太 西南,晓 一林分(着监 还方对岚 部,好文皮在 在,道听 春穿笑人衣冬 吗来:老 秋冬,的,天 ?北“太 可装遂习手看 ”地老监 读,说惯执见 ,总南 执:)一纪 ,

史书是怎样记述纪晓岚的 (1)

史书是怎样记述纪晓岚的 (1)

史书是怎样记述纪晓岚的一少年神童纪晓岚本名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

献县,座落于河北省中南部的淦阳、滹沱河畔,是一块积淀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的土壤。

它地势平坦,河渠纵横,物产丰饶,交通便利。

早在汉代,就是河间国都邑所在地,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汉景帝之子刘德即封邑于此,并被谥为"献王"。

献县之名,即由此而来。

或许是累积深厚历史遗存的缘故,在纪晓岚远祖于明代初年从江南迁徙至此之后,本为江南大姓的纪氏家族在直隶献县也很快繁衍发达起来,至清代康雍年间,已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望族。

出生于世家大族的纪晓岚,在这块古老土地的滋养和深厚家学渊源的熏陶下,从小就表现出超常的天赋和过人的才华。

他幼年入学,读书过目不忘,才思极为敏捷。

不仅《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倒背如流,《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烂熟于心,而且于史籍方志、百家杂说、天文历算、文集诗赋,甚而医经方书、笔记小说等,无不浏览殆遍,触类旁通。

当时,小小年纪的纪晓岚,经常到县城东头的书铺,翻阅自己所喜爱的书籍,看完一卷,再换一卷,而很少买书。

书铺的主人颇觉不解,便询其究竟。

当得知这个小男孩于书读过一遍即能诵其大概时,更是惊奇万分,当场拿书出来测试。

结果,纪晓岚不仅能复述其主要内容,而且于一些精警字句段落,还能一字不差的背诵下来。

书铺主人大为叹服,"神童"之称,也逐渐传开。

博闻强记而外,纪晓岚还工诗、善赋、能文,尤长于联语对句,常常出人意外,妙语天成。

据说,纪晓岚10岁时去应童子试,主考官有意要考其才思,便出联嘱对:"十岁顽童,岂有登科大志"?纪晓岚听出有讥讽之意,立即毫不示弱地回敬道:"三年经历,料无报国雄心"!考官一时愕然,正巧抬头看到门上所绘门神的图像,即出一联:"门上将军,两脚未曾著地"。

纪晓岚简介

纪晓岚简介

纪晓岚简介(一):纪晓岚,清代文学家。

历任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

总纂《四库全书》,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遗集》等。

(二):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代文学家。

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

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份,是中国的大文豪之一,文采超过他的人屈指可数。

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二十一岁中秀才,三十一岁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

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

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代表著作《阅微草堂笔记》。

(三):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观弈道人。

清直隶献县(今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崔尔庄)人。

又因其北京虎坊桥寓所有一巨大太湖石,故又称孤石老人。

纪晓岚二十四岁时,考中顺天乡试第一名举人,三十一岁中进士。

他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勤奋好学。

博古通今。

他襟怀夷旷,机智诙谐,常常出语惊人,妙趣横生,盛名当世,很得乾隆的赏识。

1772年纪晓岚受命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此项工作先后历时十九年,最后总纂完成了巨著《四库全书》。

在总纂该书过程中,他还用了八年时间,为该书所括的一万余部书籍,精心撰写了二百卷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除此之外,还有《阅微草堂笔记》、《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等。

总之,纪晓岚一生才华和学术成就十分突出,多姿多彩。

他曾给自己写过一道词,其中两句:“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不老泉”,就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

纪晓岚不仅仅在清代被公认为文坛泰斗,学界领袖,一代文学宗师,就是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一位少见的文化巨人。

纪昀祖籍为应天府上元县,传其家为纪家边。

明永乐二年(1404年),奉命“迁大姓实畿辅”(乾隆《献县志》),人称茶星始迁来献县,入安民里四甲籍,卜居献县城东九十里之景城镇。

史书是怎样记述纪晓岚的

史书是怎样记述纪晓岚的

有风流才子之目。乾隆十九年(1754年),纪晓岚再应会试,终于如愿以偿。 其后殿试名列二甲第四名,从此步入翰林院,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
三文学重臣 唐代始置翰林院,并设翰林侍诏为帝王文学侍从之后,历代相沿,翰林一 名,遂成为儒臣定职。明清时期,翰林院更成为"储才"重地,被文人学者视为 至高之荣耀。而乾隆年间,正值清代的全盛期,翰林院堪称"贤俊蔚兴,人文郁 茂,鸿才硕学,肩比踵接"。纪晓岚位列其中,如鱼得水,大展才华,很快成为 乾隆帝荣宠的文臣。 作为盛世之君,乾隆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皆超迈前代。既具有深厚的 汉文化修养,又雅好舞文弄墨,吟诗联句。纪晓岚随侍左右,或应制作文,或 纂修书籍,或参与典礼,或扈从出巡。每每君臣之间,多有唱和应答。而他所 表现出来的捷才和文思,多为常人所不及,不仅赢得广泛的赞誉,而且颇得乾 隆帝嘉奖,恩宠日隆。 然而,纪晓岚在朝廷,绝不仅仅是文学侍从而已。他仕宦五十余年,先后 任编修、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授侍读学士,擢詹事,晋兵部右侍郎、左都 御史,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管国子监事,并多次充任乡 试、会试同考官、正考官,主持"抡才大典"。可以说,纪晓岚最大的政绩和贡 献,就是为国家发现、选拔人才。也许是自己曾经在科举途中遭受过挫折的缘 故,纪晓岚每次主持文柄都特别上心,亲自阅卷,反复审核,力图取舍得当, 使品学兼优者都能脱颖而出,以免遗珠之憾。诚如其自言:"当年多少遗才憾, 珍重今操玉尺量。"因此,每次乡试、会试,都发现并拔擢了不少人才,士子也 无不心服口服。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纪晓岚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仕宦多年,从"不以声色 货利相矜",也"无敢以苞苴进者"。乾隆帝晚年宠信大贪官和,朝廷内外大小 官吏,多逢迎奉承,奔走门下,纪晓岚却始终不与其同流合污。当时来华的朝 鲜使臣曾称赞其"清白节俭",认为"和专政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惟 王杰、刘墉、董诰、朱、纪昀、铁保、玉保等诸人,终不依附"(《东华续录》 嘉庆朝卷七)。充分反映了他的刚正品格和凛然风骨。 还值得一提的是,纪晓岚在官五十余年,虽大多居于清要之地,未曾直接 掌管民事,但始终关心民瘼,心系百姓。乾隆末年,直隶多次发生水灾、旱灾, 纪晓岚屡上奏折,请求蠲免百姓赋税,并请截取漕粮作赈济之用,还想方设法, 提出改进完善赈济措施的方案,以救一方灾民性命,保国家社稷平安。对朝廷 蠲免地方赋税、豁除历年积欠、赈济荒年饥馑,乃至开仓放粮、截漕拨帑等爱

清朝才子纪晓岚的生平简介

清朝才子纪晓岚的生平简介

清朝才子纪晓岚的生平简介说到纪昀你可能不知道是谁,但是一提纪晓岚无人不知,其实纪昀就是纪晓岚,那纪晓岚是个怎样的人?纪晓岚又有怎样的故事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清朝才子纪晓岚的生平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纪晓岚的生平简介纪(jǐ)昀(1724年7月26日-1805年3月14日),字晓岚,又字春帆,晚号石云,又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河间才子,谥号文达,直隶沧县(今河北沧县崔尔庄)人。

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jǐ)晓岚。

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影视剧形象的纪晓岚,有铁齿铜牙,三寸不烂之舌,身材高瘦,但根据史料记载,因纪(jǐ)晓岚本人肥胖,近视,患有轻度口吃,所以颠覆了常人对他的印象。

其实我们看古人不是看长相而是看他的才华。

一生编撰《四库全书》纪晓岚以才名世,号称“河间才子”。

一生精力,悉付《四库全书》。

编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卷,收正式入库书3461种;存目书6819种,93500余卷。

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始纂修,初稿成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

因《总目》卷帙浩繁,翻检不便,又删节编成《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其进献之书有105种,入存目者41种。

藏书钤有“春帆校正”、“心与古人会”、“校书天禄”、“河间纪昀”、“瀛海纪氏阅微草堂藏书之印”等。

话说当时纪先生的《阅微草堂笔记》当时每脱一稿,即在社会上广为传抄,同曹雪芹之《红楼梦》、蒲松龄之《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经久不衰,至今仍拥有广大读者。

鲁迅先生对纪晓岚笔记小说的艺术风格,给予很高的评价,称其“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

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中国小说史》)除此之外还编撰了十卷《评文心雕龙》、六十三卷《历代职官表》、三十六卷《河源纪略》、《镜烟堂十种》、《畿辅通志》、《沈氏四声考》二卷、《唐人诗律说》一册、《才调集》、《瀛奎律髓》评、《李义山诗》、《陈后山集钞》二十一卷、《张为主客图》、《史氏风雅遗音》、《庚辰集》五卷、《景成纪氏家谱》等。

纪晓岚感人故事作文

纪晓岚感人故事作文

纪晓岚感人故事作文说起纪晓岚,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电视剧里那个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的形象。

但今天我要给您讲讲一个关于纪晓岚鲜为人知却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纪晓岚因公事前往一处偏远的乡村。

这地方穷乡僻壤,道路崎岖不平,纪晓岚一路上可谓是吃尽了苦头。

当他终于抵达村子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村子里的人家不多,稀稀拉拉的几户,都笼罩在一片昏黄的灯光中。

纪晓岚疲惫不堪,想着找个地方歇歇脚。

他敲开了一户农舍的门,开门的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

老人眼神不太好,但还是热情地把纪晓岚迎进了屋里。

屋里的摆设十分简陋,一张破旧的桌子,几条缺了腿的凳子,角落里还有一个土灶,灶上的锅里正煮着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食物,散发着淡淡的热气。

老人让纪晓岚坐在凳子上,自己则忙着去倒热水。

纪晓岚打量着四周,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慨。

就在这时,他听到了一阵咳嗽声。

循声望去,只见里屋的床上躺着一个孩子,小脸通红,看上去病得不轻。

纪晓岚询问老人孩子的情况,老人叹了口气,说道:“这是我的孙儿,已经病了好几天了,村里没有郎中,我这把老骨头也没办法带他去镇上看病。

”说着,老人的眼里泛起了泪花。

纪晓岚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当即决定要帮助这祖孙俩。

他从自己的行囊中拿出了一些银子,递给老人,说道:“老人家,这些银子您拿着,赶紧带孩子去看病吧。

”老人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会如此慷慨。

老人颤抖着双手接过银子,“扑通”一声就要给纪晓岚跪下,纪晓岚连忙扶起老人,说道:“使不得,使不得,这只是我的一点心意。

”在纪晓岚的坚持下,老人带着孙儿踏上了去镇上看病的路。

纪晓岚则留在农舍里,帮着老人收拾屋子,还把自己带的干粮留下了一些。

过了几天,纪晓岚办完事准备离开村子。

当他走到村口的时候,远远地就看到了那祖孙俩。

孩子的病已经好了,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

老人手里提着一篮子鸡蛋,快步走到纪晓岚面前,非要把鸡蛋塞给他。

纪晓岚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了几个鸡蛋。

历史趣谈历史名臣纪晓岚怎么死的 他有后代吗?

历史趣谈历史名臣纪晓岚怎么死的 他有后代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名臣纪晓岚怎么死的他有后代吗?
导语:历史名臣纪晓岚怎么死的?纪晓岚是清代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纪晓岚共享年82岁,纪晓岚集多重身份于一身,他既是文人,又是官员,
历史名臣纪晓岚怎么死的?
纪晓岚是清代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纪晓岚共享年82岁,纪晓岚集多重身份于一身,他既是文人,又是官员,还是《四库全书》的编撰者。

纪晓岚晚年时,写给了自己一副挽联,内容是:“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这两句话写的异常心酸,突出了自己生命的轻薄,也道出了纪晓岚为官生涯的跌宕起伏。

纪晓岚八十二岁时,因病去世,从年龄来说,纪晓岚无疑是一位高寿者。

和同僚和珅相比,纪晓岚有寿终正寝,这是一件比较幸运的事情。

纪晓岚为官期间,经常伴随乾隆皇帝左右。

乾隆皇帝得知纪晓岚才高八斗,经常让他作诗写词。

为了迎合统治者的心理,纪晓岚也曾写有无数不少的恭维诗篇。

后人在了解纪晓岚阅历时,发现纪晓岚晚年间极为封闭,常常关门自闭。

纪晓岚晚年著有《阅微草堂笔记》一书,讲述了自己从出生算起的故事。

生活上基本不和外界交流,内心极度压抑郁闷。

晚年时期的纪晓岚,既不能为国家献力,又没有了知心好友,所以他以文章为乐趣,沉醉于写书作诗中。

长期下来,纪晓岚身心俱疲,加上年事已高,最终于82岁去世。

历史上的纪晓岚并不像电视剧中“纪大烟袋”,他的政治生活极为波折。

乾隆年间大兴文字狱,纪晓岚因此被发配到乌鲁木齐。

后来又经过卢见曾案件,纪晓岚深感政治生活的不易。

生活常识分享。

古代纪昀巧释“老头子”的名人故事

古代纪昀巧释“老头子”的名人故事

古代纪昀巧释“老头子”的名人故事清朝大学士纪晓岚(姓纪名昀,晓岚是他的字),体态肥胖,特别怕热,每逢夏天,他往往汗流浃背、苦不堪言。

因而,他和同僚们在朝堂值班时,常常找个地方脱了衣服纳凉。

乾隆皇帝知道后,成心想戏弄他们一番。

这天,几个大臣正光着膀子聊天,乾隆突然从远处走来。

大伙都急急忙忙穿衣服,可纪晓岚眼睛近视,等他看到皇上,已经来不及穿了,他只好钻到桌案底下,趴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

有一天半夜,忽然听得鸡啼。

祖狄使用脚踢刘琨说:"你听听,这鸡啼的声音是多么激越昂扬,它是在叫人奋发图强啊!"于是,俩人便披衣起床抽出宝剑,在鸡啼声中舞起剑来。

"闻鸡起舞"的成语,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的。

乾隆早已看到纪晓岚钻在桌案底下,就唠起闲喀,故意不走。

纪晓岚虽然在桌子底下很难受,但没有穿上衣,也不敢出来见皇上。

乾隆于是想出个办法:君臣都不说话,让纪晓岚以为皇上走了,这样他就会出来,大家便可以看到他的狼狈相了。

纪晓岚钻在桌子底下,地方狭窄,加之天气炎热,早已被憋闷得汗上加汗了。

他半天没有听到皇帝的说话声,以为皇帝走了,就悄悄地问道:“老头子走了没有?”这一下皇上和大臣们都听到了。

乾隆于是装作很恼怒样子,大声地喝道:“大胆的纪昀,竟敢如此无礼,说出这等浅薄的话来。

什么是‘老头子’,你一定要给联解释清楚,否则以欺君罪论处!”纪晓岚只好从桌子下爬了出来,说:“臣还没有穿衣服,怎么好回圣上的话呢?请皇上赐臣衣服穿!”乾隆让太监给纪晓岚拿衣服穿。

并说:“亏你还知道跟朕说话要穿衣服,这样吧,别的朕就不追究了。

你就说说这‘老头子’是怎么回事?”已故现代作家沈从文对自己当年学校“打屁股”印象深刻,他在回忆录中写道:“逃学失败被家中学校任何一方面发觉时,两方面总得各挨顿打。

在学校得自己把板凳搬到孔夫子牌位前,伏在上面受笞。

处罚过后还要对孔夫子牌位作一揖,表示忏悔。

”趁穿衣服的时候,纪晓岚已经想好了词儿。

纪晓岚的八字赏析

纪晓岚的八字赏析

纪晓岚的八字赏析纪晓岚:纪昀(雍正二年六月十五日-嘉庆十年二月十四日,即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字晓岚,又字春帆,晚号石云,又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河间才子,谥号文达,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

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沧县(今中国河北沧县崔尔庄)人。

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影视剧形象的纪晓岚,有铁齿铜牙,三寸不烂之舌,身材高瘦,但根据史料记载,因纪晓岚本人肥胖,近视,患有轻度口吃,所以颠覆了常人对他的印象。

出生农历:一七二四年六月十五日午时。

出生公历:1724年8月3日12时10分(北京时间),星期四。

节气:小暑:1724年7月7日10时38分,立秋:1724年8月7日19时53分。

枭财日元枭乾造甲辛丙甲 (日空午、未)辰未戌午起大运周岁:1岁 5个月 8天,每一交大运年 1月 11日起运(公历)。

排大运:杀官枭印比劫食伤大运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病死墓绝胎养长生沐浴岁数 3 13 23 33 43 53 63 73年份 1726 1736 1746 1756 1766 1776 1786 1796排流年:始于丙午丙辰丙寅丙子丙戌丙申丙午丙辰1 丁未丁巳丁卯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巳2 戊申戊午戊辰戊寅戊子戊戌戊申戊午3 己酉己未己巳己卯己丑己亥己酉己未4 庚戌庚申庚午庚辰庚寅庚子庚戌庚申5 辛亥辛酉辛未辛巳辛卯辛丑辛亥辛酉6 壬子壬戌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7 癸丑癸亥癸酉癸未癸巳癸卯癸丑癸亥8 甲寅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甲子9 乙卯乙丑乙亥乙酉乙未乙巳乙卯乙丑止于 1735 1745 1755 1765 1775 1785 1795 1805※胎元:壬戌(大海水) 命宫:丁卯(炉中火)金笑易简析:A、身弱八字,伤官配印格,文人学士之命。

B、月干透财坏印,日元丙火合辛财,辛金为义气为感情为钱财,这表明了纪先生好色重情,因为女色、金钱情义而损名降职。

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典故:纪晓岚轶事二则_名人故事

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典故:纪晓岚轶事二则_名人故事

精心整理
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典故:纪晓岚轶事二则_名人故事
一、灯谜联难倒君臣
有一年元宵节前夕,乾隆帝让每位大臣都糊一盏灯,上面写好谜语、对联或诗文送进宫来,让大家一同欣赏,共度元宵佳节。

到了元宵节这天,各式各样的彩灯挂满了御花园。

乾隆与文武百官在御花园里走动,就好像是在灯海里神游。

他们每到一盏灯前,或赏诗,或猜谜,或对句,不
遍问谁是最年长者,其中一位称自己141岁,皇帝大喜。

因为,大清国从l644年入关至此,正好是14选自.作文50字1年,此人正好见证了大清的这一历史,皇帝大喜,便招纪晓岚与己对一联:
上联:
精心整理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花甲为60岁,重逢为120,再加上3×7=21,正好是141);
纪晓岚思考片刻,即对出下联: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古稀为70岁,双庆为140,多一度即再加一也,正好是141)。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故老人”纪晓岚纪晓岚被称为“世故老人”,由来于鲁迅与高长虹之间的一场纠葛。

世故与机心不可划等号,他深于世故而厌恶机心,对机巧之心不遗余力地予以揭露和讽刺。

我常看几种笔记小说,忙时翻翻,算是休息,闲时翻翻,算是消遣。

于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也同样只是随便翻翻而已,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想。

后来在“读一点鲁迅”时,才知道这位纪晓岚曾经被鲁迅称作“前清的世故老人”。

我崇敬鲁迅先生,对他的话自然格外重视,于是在随便翻翻时禁不住要想一想,纪晓岚为何是一个“世故老人”呢?就这样翻来翻去,到自己也到了“世故老人”的年龄时,方始有点明白起来。

纪晓岚之所以被称作“前清的世故老人”,其直接起因来自鲁迅与高长虹之间的一场纠葛。

高长虹、向培良等人曾在北京《国风日报》上出过《狂飙》周刊,停刊后又改在上海光华书局出版。

1926年8月,“狂飙社”在《新妇女》登出一则广告,其中有“去年春天本社同人与思想界之先驱者鲁迅及少数最进步的青年文学家合办《莽原》”之类的不符合实情的话。

在此前后,因《莽原》未采用向培良等人的稿件,高长虹就不断地指责和攻击鲁迅,称鲁迅为“世故老人”“戴其纸糊的权威者的假冠入于身心交病之状况”“蝎子撩尾以中伤青年作者的毫兴”,等等。

鲁迅对青年一向关怀备至,经常不辞辛苦地帮助青年作家“投稿,看稿,绍介,写回信,催稿费,编辑,校对”“有时简直一面吃药,一面做事”,而“毫不希望一点报偿”,即使有人无意间伤害了他也不做计较。

但高长虹这一回太出格了,鲁迅在忍无可忍之下写了《所谓“思想界先驱者”鲁迅启事》和《新的世故》两文予以回击。

文字是严厉的,但仍然笔下留情,意在披露真相和解剖对方病根之所在。

鲁迅认为高长虹的错处主要有二。

一是做假广告,为了“依附”“利用”“先驱”的“好招牌”而“虚饰”真相;二是“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硬要”将别人“造成合于他胃口的人物”。

鲁迅表示:“我只能说自己的话。

”“否则,拿破仑要我帮同打仗,秦始皇要我帮同烧书,哥伦布拉去旅行,梅特涅加以压制,一个人撕得粉碎了。

”为了更加明白地表明自己的立场,鲁迅在文中引用了《阅微草堂笔记》的一则故事:“吴士俊,尝与人斗,不胜,恚而求自尽,欲于村外觅辟地。

甫出栅,即有二鬼邀之,一鬼言投井佳,一鬼言自缢更佳。

左右牵掣,莫知所适。

俄有旧识丁奎者从北来,挥拳击二鬼遁去,而自送士俊归。

士俊惘惘如梦醒,自尽之心顿息。

”鲁迅以此告诉对方,吴士俊因“莫知所适”而打消了自杀的念头,我也因不合你的“胃口”而不再与你纠缠下去,如果这便是“世故”,那就算是“世故”好了,于是鲁迅把文章的标题定为《新的世故》,而纪晓岚也顺带着成了“前清的世故老人”。

乍看起来,纪晓岚的忽而被称作“前清的世故老人”,似乎仅仅是鲁迅的信手拈来而已,但仔细想来又并非那么简单。

这样说的理由有二。

一是纪晓岚实实在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世故老人”,如果把《阅微草堂笔记》中所写的有关世故的内容集中起来,足可编成一本精彩的世故学教科书;二是鲁迅不是一个轻易拉别人作同道的人,其中当另有深意。

鲁迅与纪晓岚生活的时代不同,一生遭际不同,思想体系更是不同,但两位“世故老人”在对生活的某些感受上却有着相通之处,尤其是在对因“世故”而练就的机巧之心的识别和厌恶上,以及在对待机巧之徒的防范策略上,两人之间尤为相通。

“世故”一词虽也有生计、变故、世交等含义,但通常所指的是处世经验。

经验不是坏东西,与别的许多好东西一样,过了头才成了问题,经验而成了经验主义才成为蔽障和阻力,“世故”而“老于”才使人变得圆滑和保守。

《红楼梦》第五回中那副赫赫有名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对联,便是对“世故”最好的注解。

“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没有什么不好,贾宝玉不喜欢这副对联,是因为他不喜欢现实社会中污浊、险恶、虚伪的“世事”与“人情”,于是采取了一种公子哥儿式的逃避态度。

其实真要改变不合理的“世事”和“人情”,还须熟知和研究“世事”与“人情”,单靠讨厌和逃避是无济于事的。

人们讨厌“世故”,实际上讨厌的是玩“世故”,警惕因“世故”而练就的“机心”。

“机心”非世故者所独有,阅历浅者未必不玩“机心”,阅历深者未必都玩“机心”,只是老于世故者玩起“机心”来更加可怕。

“机心”的有无,不在于“世故”之通与不通,而在于心之假与真、虚与实、瞒与诚。

凡存心做着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之事,又怕被人觉察者,必然要用“机心”极力地加以掩饰和装点。

一生饱经忧患的鲁迅,深通旧中国的“世事”和“人情”,但他不因自保而玩“世故”,不因自利而耍“机心”;相反,对机巧者们的人格一贯地鄙视和深恶痛绝,尤其是用他犀利的笔,不断地撕裂着权势者虚伪的假面,让麒麟皮下露出马脚来。

一生为官的纪晓岚,也是一个?质烊饲槭拦手?人。

他三十岁中进士,做了整整五十年的官,而且官运很好。

他曾自题一联云:“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还希望朋友们在他死后“书以见挽”。

然而当即就有一位姓刘的朋友纠正说“上句殊不类公”,可见其仕途是顺利的。

官要做得大、做得稳,而且不做贪官、庸官;《四库全书》这样的大部丛书要编得全、编得好,而且要避开“文字之祸”,没有一点“世故”恐怕是不行的。

纪晓岚死后清廷加给他的谥号是“文达”。

“达”者通达、练达也,似乎也透露着一些“世故”的意味。

正是这位飞黄腾达而又深通世故的纪晓岚,在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其孤直的天性和夷旷的襟怀不仅没有被扭曲与泯灭,而且始终对形形色色的机巧之心充满着厌恶之情。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纪晓岚有两段评述。

其第一段是:“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

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并“举其较简者三则”作为论据。

而这三则故事中,就有一则是讽刺“机心”的。

大意是:几个朋友正兴致勃勃地扶乩,门子报告又来了客人,乩仙听说后忽然就离去了。

第二天大家问乩仙离去之故,乩仙回答说:昨天新来的两人中,“其一世故太深”“其一心思太密”,因此逃之惟恐不及。

刺“机心”的故事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还能找出许多来,有的是讥讽“事事欲利归于己,害归于人”,费尽心机后反而吃了大亏;有的是讥讽“专其利而移祸于人,其求巧矣”,结果适得其反,“机械万端,反而自及”;有的是讥讽“不以盅惑为盅惑”,“然盅惑所得,适以自戕”,“至巧”成了“至拙”;有的是讥讽“内挟私心,使己有利;外假公义,使人无词”,最后阴谋终于败露。

对于官场上的“机心”,纪晓岚有时直斥因“固位”而造成的弊病:“仕宦热中,其强悍者必怙权,怙权者必狠而愎;其孱弱者必固位,固位者必险而深。

且怙权固位,是必躁竞,躁竞相轧,是必排挤。

至于排斥,则不问人之贤否,而问党之异同;不计事可否,而计己之胜负。

流蔽不可胜言矣。

”有时则讽刺为官者自己以“机心”偷偷作恶,又因不识属下的“机心”而祸及自身;有的是因属下“事事如我意”而“信任不疑”,结果被挟“阴事”而遭“反噬”;有的是因“喜其便捷,委以耳目腹心”,结果“倒持干戈,授人以柄”。

总之无论主人公是主是奴,是官是民,作者都让他们的“机心”不能得逞,多数还受到了巧妙的惩罚。

世间可针砭之事多矣,而纪晓岚却唯于“机心”扭住不撒手;《阅微草堂笔记》中写得精采的故事多矣,而鲁迅却特地举出一则针砭“机心”的故事作为立论的依据,可见两位“世故老人”,在对“机心”的态度上颇有相通之处。

而下面这则故事,则可以看作两人在对待机巧之徒策略上也是相通的例证。

故事是这样的:“有夜行遇鬼者,奋力与角。

俄群鬼大集,或抛掷沙砾,或牵拽手足。

左右支拙,大受捶击,颠踣者数矣。

而愤恚弥甚,犹死斗不休。

忽坡上有老僧持灯呼曰:‘檀越且止!此地鬼之窟宅也。

檀越虽猛士,已隐重围。

客主异形,众寡异势,以一人气血之勇,敌此辈无穷之变幻,虽贲、育无幸胜也,况不如贲、育者乎?知难而退,乃为豪杰。

何不暂忍一时,随老僧宿荒刹耶!’此人顿悟,奋身脱出,随其灯影而行。

群鬼渐远,老僧亦不知所往。

坐息至晓,始觅得路归。

此僧亦不知是人是鬼,可谓善知识耳。

”纪晓岚借这位“善知识”的老僧之口指出,正直之士很难与鬼域之辈的“无穷之变幻”斗,又因“客主异形,众寡异势”,更不能“以一人气血之勇”与之斗,而要讲一点策略,有时需“暂忍一时”,有时需“知难而退”。

这话听起来很有点“世故”的味道,也很易使人联想到鲁迅面对强大的旧势力而发扬的“韧”的精神。

如此看来,说鲁迅与纪晓岚在某些人生感受上有着相通之处,决非是一种臆测和附会。

中国传统的人生态度历来是儒道兼用,儒家尚进取又讲中庸和平,道家尚退守又讲忍以待机,当两者的消极面结合在一起时,造成了一些人外宽容而内苛薄、外知足而内贪婪、外诚恳而内奸诈、外大公而内大私,造就了一批假道学、伪君子,其中不乏大奸大恶之人。

清代“康乾盛世”的出现,当然有多种原因,而官吏中尚能容得下像纪晓岚这样的既忠于本阶级利益又有见地、识“机心”的正直狷介之士,恐怕也是原因之一。

到得后来,官场被专以“机心”自保自利之人所把持,正直之士已无立足之地,这个政权也就毫无希望了。

鲁迅文章的标题是《新的世故》,可见“世故”不可无,但需要的是一种“新的世故”,这种“新的世故”不仅不玩“机心”,而且常在世人面前揭破“机心”造成的假面,以有助于迈开“走向新时代”的脚步。

综观历史,可否得出这样的两个公式:诚信+进取+新的世故=兴盛,虚假+退守+旧的世故=衰亡。

时至今日,经几代人奋斗牺牲而建立起来的新社会已越过了其幼稚天真的年代,在付出了昂贵的学费之后,不再一惊一乍、忽“左”忽右了,曾经隔三差五就会产生的各种“轰动”效应也已久违了。

是的,人们变得越来越成熟、老练、稳健了。

但与此同时,旧的“世故”也正在“现代”的旗号下悄然地抬头和弥漫,“机关算尽”在一些人中大有成为时髦之势。

这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抑或是一种回归?答案似乎很简单,似乎又很不简单。

纪晓岚在《槐西杂志四》的一则故事中,借虬仙南宋围棋国手刘仲甫之口,分析古之奕手定会输给今人的原因时说:“盖风气日薄,人情日巧,其倾轧攻取之术,两机激薄,变幻万端,吊诡出奇,不留余地。

古人不肯为之事,往往肯为;古人不肯冒之险,往往敢冒;古人不忍出之策,往往忍出。

故一切世事心计,皆出古人上。

”这是典型的儒家式的历史退化论,其立论并不科学,但还是有几点小疑问。

说“风气日簿”固然是武断,但随着财富的变厚风气是否变簿了呢?让两方面都厚起来行不行?说“人情日巧”看来是事实,但这样一日一日地“巧”下去,最终与人性是否有冲突?“人情”到底喜机巧还是喜朴真?机巧与朴真能不能找到一个交汇点?如果不能,人不是越活越累了吗?三十多年前盛行“阶级斗争越斗越激烈”的说法时,不少人就有疑问,既然越斗越激烈,那么何时才能停下来?总不会斗到最激烈时,忽然有一天万籁俱寂、天下太平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