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精选科学教案集锦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集锦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集锦介绍科学实验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许多小学教师都会编写科学实验教案来进行课堂教学,下面将介绍一些优秀的小学科学实验教案,希望能给教师们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
教案一:《水的比重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比重,并能够用简单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的比重。
实验材料1.一个装满水的透明容器2.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金属块、泡沫球等)实验步骤1.借助教师的指导,学生们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
2.学生们将这些物体一个一个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浮起来还是沉下去,并做好记录。
3.学生们发现什么特征的物体会浮在水上,什么特征的物体会沉入水中?学生们将会发现,密度较小的物体(如泡沫球)会浮在水面上,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块)会沉入水中。
这是因为密度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不同。
实验延伸老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密度相同但形状不同的物体,观察它们在水中的表现,并跟学生们讨论原因。
教案二:《风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以及风的产生和作用。
实验材料1.一个塑料袋2.一本书或者其他重物实验步骤1.将塑料袋打开,用手捏住其中一个角落。
2.将另一个角落对着书本的边缘,然后迅速松开手。
实验结果学生们会观察到,当塑料袋的角落被松开时,袋子会向外吹出一股气流。
这是因为松开手后,袋子内部的空气拥有了更大的动能,从而形成了一股小的气流。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实验中的气流能够把书本推动?并与学生们一起探讨风的产生原理。
教案三:《日晷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日晷实验,让学生了解太阳的位置与日照时间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实验材料1.一张纸板2.一支长棍3.一枚螺丝钉或其他固定的物体实验步骤1.把纸板竖立起来,用螺丝钉固定在地面上。
2.在纸板的顶端插入长棍,使其与地面成为一定角度。
3.在纸板上标出当前的时间。
小学科学教案(优秀9篇)
小学科学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案(优秀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小学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放大镜是不同于普通镜片中间厚两边薄的镜子。
而且它还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学生正确、规范使用放大镜,体验到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教学准备:演示材料: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三种)、教学课件。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有不同放大倍数的)、小六字号的字条、树叶、普通的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方法: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了特殊的宝贝过来和大家一起来玩,想必这节课会很有意思,(伸出用布包的镜子来)你们猜这是什么呀,那有谁可以过来摸一摸这是什么啊。
生:可能是个小镜子,硬硬的……生:可能是只笔。
师: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生:打开看看。
师:对。
当你从表面不知道这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打开的方法看一看。
(郑重的把包的放大镜放在展示台上慢慢打开上面一点)师:现在猜一下,这里会是什么。
生:镜子。
(再打开下面一部分)师:这是什么?生:木棒,木棒。
(再全打开)生:是把的圆镜子。
师:到底叫什么名字呢?生:放大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我见我爷爷拿过。
生:我家里有。
师指着另一个知道的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师:对,它真的就叫放大镜。
(板书课题)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放大镜的秘密好不好。
(把放大镜的图片放到黑板上,把放大镜的名字放上去)二、活动一:认识放大镜的构成师:平时玩过放大镜的举手。
小学生科学教学教案七篇
小学生科学教学教案七篇小学生科学教学教案七篇科学政策涉及自然界的整个问题领域科学。
根据关注公民福祉的公共政策,科学政策的目标是考虑科学和技术如何最好地为公众服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学生科学教学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学生科学教学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举例说出常见的人工制造产品。
科学探究1、能对人工世界的物体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对校园内和校园外的物体是否是人工制造的进行猜想。
3、能针对寻找人工制造的物体这一活动制订简单的计划。
4、能用合适的语言简单描述人工制造的物体。
5、能与同学讨论、交流生活中常见的人工制造的物体。
6、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寻找人工制造的物体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
2、能如实描述生活中的人工制造的物体。
3、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认识人工制造的物体。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观察结果,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
3、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造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准备校园外人工制造产品的图片和视频。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教学过程(一)情境与问题1、看视频,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除了自然物体,还有什么《二》探究与发现活动1、寻找校园里的人工制造的产品制订计划:去哪里寻找,怎么寻找,需要带些什么,小组同学怎么分工,观察时需要注意什么。
交流讨论。
搜集信息处理信息。
完成手册第六页。
表达交流得出结论:房屋、衣服、文具、自行车等都是人工制造的,它们构成了人工世界。
(三)应用与拓展1、说说自己了解的人造产品2、老师从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小学生科学教学教案(精选篇2)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小学科学教案活动方案(精选12篇)
小学科学教案活动方案(精选12篇)小学科学教案活动方案篇1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方法梳理:上课之前我在网上搜索土壤与植物的相关教学资料,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本节课堂教学需要,搜索关于土壤与植物的图片以及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以往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实验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做,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发展,活动时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四、学习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并做实验记录;并能学会做到主动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喜欢大胆想象;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得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新科技、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知道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
4、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并知道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2、教学难点: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
小学科学教案(通用24篇)
小学科学教案小学科学教案(通用24篇)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科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结构。
2、能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与见解,会为自己的见解寻找科学依据;能设计制作土照相机。
(二)过程与方法1、制作简易照相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学习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研究生活中有关成像的现象,养成了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
2、在探究中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愿意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二、教学重点认识照相机和眼睛都是利用凸透镜的科学原理学习活动。
三、教学难点从而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的、最神奇的“照相机”更加珍爱和保护眼睛。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凸透镜片、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谈话: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景色,生活中哪种物品能做到这一点呢?是照相机(板书),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
相信大家都拍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2、提问:关于照相机你都知道些什么?3、提问:关于照相机你们还想研究什么?新课讲解:(一)讨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谈话:相机是怎样把景物拍摄下来的呢?课前同学们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
下面请同学们在组内先交流一下。
哪个小组愿意来说说?出示相机,观察相机构造。
学生猜想相机的工作原理。
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图像,调整光圈(光线通过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控制透过光线的量。
照相机就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小学科学教案(优秀9篇)
小学科学教案(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科学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10篇)小学科学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在探索中发现磁铁的特性,充分感知磁铁的特性,对之产生兴趣。
2、能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1、人手一块磁铁,回形针、纸片、纽扣、铁夹子、小积木、易拉罐、硬币、铁质铅笔盒、螺丝等。
2、活动室布置一些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
3、区域活动材料:1)、动物迷宫板6块,每块配有立体小动物,底部有回形针。
2)、立体鱼若干,顶部别有回形针;鱼竿10根,线上系有磁铁。
3)、矿泉水空瓶8只,里面装有回形针。
4)、U字形,长条形磁铁若干。
活动过程:1、引发幼儿解决问题,找出最佳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老师不小心把许多回形针散落在地。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试一试哪种办法最好?为什么?2、幼儿感知,探索磁铁还能吸住哪些东西。
(1)、提供纸片、铁夹子、纽扣、螺丝、小积木、易拉罐、铁质铅笔盒、硬币等,请幼儿猜测:磁铁除了能吸住回形针,还能吸住哪些东西?(2)、幼儿尝试,探索发现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
(3)、交流自己的发现。
3、进一步感知磁铁的特性,引导幼儿在活动室中自由寻找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并相互交流。
4、分组活动。
(1)、走迷宫:把磁铁放在迷宫板的下面玩。
(2)、钓鱼: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钓的鱼最多。
(3)、取回形针:不用手拿,也不能把瓶子倒过来,设法把回形针从瓶中取出。
(4)、U字形、长条形磁铁:可以怎么玩?有什么新发现。
5、交流活动情况:你玩了什么?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2、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乐于表达和交流。
3、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
【教学难点】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
小学科学教案(优秀9篇)
小学科学教案(优秀9篇)小学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教学过程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1、引入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预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能比较出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区别)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1、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小学科学教案篇二教材分析:在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将帮助学生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学生规范地测定水温,并带领学生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
本课主要教学活动有三个部分:第一,形成温度概念。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经典实验——将手指分别插入冷、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放入温水杯内,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
小学科学教案10篇
小学科学教案最新10篇小学科学教案篇一一、观察引入:1、师:同学们,科学课非常重视观察。
请你们观察黑板,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打开手电,光斑落在黑板上。
)2、师:光点哪里来?(手电)谁来用手指来演示一下手电发出的光是怎样照到黑板上的呢?我们来猜一猜光是怎样传播的?板书:“猜测:”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光是怎样传播的》,板书:“光是怎样传播的。
”4、生活中有哪些事实、现象能说明我们的想法?预设:(1)夜晚,我发现汽车前灯射出来的灯光是直的。
(2)白天,阳光穿过树叶的光是直的。
(3)看表演时,我发现舞台上的灯发出来的光是直的。
……5、观察图片:老师也找了些图片,他们能不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二、设计实验方案1、师:同学们讲的是头头是道,但是科学是讲证据的,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们的观点,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吗?2、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3、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预设:(1)用手电筒照射光盘中间的圆孔,观察白屏上的现象。
(2)用手电筒照直空心管,再把空心管变弯用手电筒来照,观察白屏上的现象。
(可用带弯头的吸管)……(3)学生说到书29页的实验方案,请大家看实验单。
①仔细阅读书上的实验方法。
②该注意什么?(三个孔必须排在一条直线上,这里可以看幻灯片的演示;距离为5厘米;完成作业:用箭头标出光前进的路线)③这两个小实验有什么不同?三、实验研究,深入拓展1、学生进行实验。
2、汇报实验情况和结论,并展示。
鼓励其他同学想到的别的实验方法。
介绍。
3、前面我们猜测:光是直线传播的吗?经过这么多方法的反复验证,“板书:反复验证”我们可以下个结论吗?板书“结论:光是直线传播的。
”5、请看黑板:你知道科学家平时是怎样进行研究的吗?(指名学生看黑板小结)6、师:今天我们象科学家那样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祝贺你们!7、(展示幻灯片路灯)你能否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现象?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后方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
小学科学教案(精选6篇)
小学科学教案(精选6篇)小学科学备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
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难点: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1小包食盐,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碱,装有水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1、出示食盐,提问: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
预设: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
)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使之溶解。
3、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小苏打和碱,并出示小苏打和碱。
(板书:小苏打,碱。
)5、提问:如果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一直加一直加,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小苏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吗?(学生进行猜测。
)6、提问: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样吗?(学生猜测。
)7、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板书)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
小学科学优秀教案(精选6篇)
小学科学优秀教案(精选6篇)小学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2、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3、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4、小学科学《地球的内部》教案: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能够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并准确地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难点:体会科学研究中建立地球模型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煮熟的鸡蛋一个;分别装有水、细沙、小石头的黑色胶卷盒三个。
学生准备: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科学课。
(师指地球仪)问:这是什么?生:地球仪。
师: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
能告诉大家你们了解到地球哪些方面的知识吗?生1:我了解到地球是球形的。
生2:我了解到地球的表面是千姿百态的。
生3:我了解到地球上有高山,有峡谷,有平原。
生4:……师: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
关于地球,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回答)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重点了解地球的内部。
(板书课题)二、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师: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你们知道吗?生猜测。
师:关于地球内部的结构,教材告诉了我们一些信息,老师也为大家搜集了相关的资料。
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21页和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读后用一段最简洁的话概括出你了解到的地球内部的信息,把它写到资料纸上。
学生阅读,概括信息。
师生交流信息。
根据交流的情况,教师大屏幕出示地球内部结构图,观察。
在交流过程中板书:地壳地幔地核师:看到这个地球内部的构造示意图,你觉得像什么?生:鸡蛋。
师:我们切开鸡蛋观察一下,对照你所观察到的,说说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教师剖开鸡蛋,指导学生弄懂二者的相似之处。
三、指导学生探究师:这些信息是科学家得出的。
那么,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的呢?我们先来看一组有关地表现象的图片。
请看大屏幕。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9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9篇)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太阳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教学准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二、探究新知(一)初步认识太阳钟1、介绍牛顿的故事前几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日影的移动反应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
(教师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
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
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2、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3、学生回答4、教师小结(二)探究日晷原理1、介绍日晷: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
(教师出示日晷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晷”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
2、制作日晷同学们想不想研究日晷?(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袋,里边就有个日晷,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仿造这个示意图把它拼装起来。
3、探究原理(1)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把它拼装完了!看到你手中的日晷你想知道些什么?研究些什么?(2)学生回答。
(晷面刻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这根针有什么用?)(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晷面和晷针:这是一个赤道日晷,晷面与赤道面平行,上面的刻度就是时间。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方案(精选28篇)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方案(精选28篇)小学科学设计方案方案篇1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剪子和刀具的特征、结构,知道剪子和刀具有不同用途。
2.科学探究:经历使用剪子和刀具完成制作纸制物品的过程,总结剪子的使用方法。
模仿设计制作小挂件。
3.科学态度、STSE树立安全使用工具的意识。
体验成功的喜悦。
意识到改进工具的意义。
二、教学准备学生用剪刀、裁纸刀、其他种类的刀和剪、手套、石块。
做小挂件的材料和工具:剪刀笔、裁纸刀、线绳、胶水,薄厚不同的彩纸。
三、教学时间1至2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出示各种漂亮的窗花图片。
剪窗花,需要使用剪子,有时,事先还要用刀具把大纸裁开。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剪子和刀具。
(二)新课学习1.分开一张纸(1)提问:包书皮,需要把一张大纸分开,怎样才能分开呢?(2)学生回答之后,出示教材中提供的3种方法(图片):用手撕开、用剪刀剪开、用裁纸刀割开。
(3)观察比较裁开纸的效果。
(4)讲解使用剪子和裁纸刀的安全要求:既要防止伤害自己,也要防止伤害他人。
(5)教师示范操作。
(6)学生实操。
教师巡视指导。
(7)再次比较3种分纸效果。
(8)小结。
使用工具比直接用手撕能更好地达到要求,工具是我们的“好帮手”。
2.制作小挂件(1)出示小挂件的图片或实物,提出任务:过新年,我们一起制作一些小挂件装扮教室,烘托节日气氛。
(2)思考:做这样的小挂件,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怎样做?(3)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出示并解读小挂件设计图、分步制作示意图。
(4)根据教师的范例,学生分组交流并口述设计及制作思路。
(5)教会使用剪刀的小窍门(用剪刀的刀口后部剪硬纸片,用剪刀的刀尖部分把彩纸剪成碎纸条)。
(6)交待注意事项,尤其注意安全。
(7)分发材料和工具(材料:如薄厚不同、多种颜色的彩纸、线绳、胶水;工具:剪子、裁纸刀、笔等)。
(8)学生实操。
教师巡视指导。
(9)作品展示和交流。
用挂件装饰教室。
3.认识多种多样的剪子和刀具(1)出示多种多样的剪子和刀具实物,配图简介名称,并演示操作其用途。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科学教案(通用24篇)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科学教案(通用24篇)小学科学设计方案科学教案篇1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或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奇特的身体构造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
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
比如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的《昆虫记》。
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1)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
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
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1)师:(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
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小学科学教案简单(精选8篇)
小学科学教案简单(精选8篇)小学科学教案简单篇1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题目,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题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城楼而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题目。
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
2、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教学预备: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教学过程:一、引进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
二、活动一: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在书中的表中记录两种尺子的特性。
讨论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同组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同学记录全班交流三、活动二:塑料杯碰到热水会怎样?提示:分别向塑料杯或矿泉水瓶内装进冷水和热水,观察它们的变化。
学生自己猜测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学生交流四、活动三:戴手套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学生实验学生交流五、学习科学在线——活动四:熟悉新材料1、熟悉书中先容的新材料2、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3、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新材料?六、拓展上学期我们曾经做过埋垃圾的实验,想一想埋的垃圾哪些没有腐烂?板书设计:塑料塑料的用途塑料的性质新材料小学科学教案简单篇2第二课校园树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环境里,有一定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变化。
小学科学教案(通用20篇)
小学科学教案(通用20篇)小学科学教案(通用2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科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蘑菇是真菌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另一类生物。
2.认识蘑菇的特点,知道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3.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特点,知道细菌对人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观察发现蘑菇的特点,比较蘑菇和动植物的异同。
2.能通过调查活动了解生活中的食用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能辨证看待身边的事物。
教学准备:1.收集关于蘑菇、细菌、病毒的挂图或视频资料。
2.供学生观察用的构造完整的蘑菇(每组1~2种),放大镜、小刀、白纸等。
3.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类生物:木耳、银耳、平菇、金针菇、香菇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蘑菇的资料。
1.导入。
(1)教师可以采取实物导入的方式:看一看,实验桌上放着什么?在自然界中,哪些地方会生长蘑菇?(2)利用教材插图或挂图等引导学生小结蘑菇的生活环境。
(3)提问:你还知道关于蘑菇的哪些知识?2.观察蘑菇。
(1)观察一个完整的蘑菇。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式全面、细致地观察。
(2)用小刀把蘑菇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切开的菌盖、菌盖上的菌褶、菌柄。
(3)交流,描述观察发现:从整体看,蘑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我有什么重大发现等。
(4)整理观察到的蘑菇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4.认识蘑菇属于真菌。
(1)小组研讨:蘑菇与动物和植物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引导学生从外部形态特点、获取营养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
)(2)交流,整理意见。
(3)讲解: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
(4)你还知道哪些是真菌生物?(5)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
小学科学教案(通用15篇)
小学科学教案小学科学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科学教案1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能说出周围常见的植物的特征。
二、科学探究1、能在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初步感知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3、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
4、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5、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1、能对植物外部形态表现出深厚的探索兴趣。
2、能实事求是,客观描述对常见植物的观察和发现。
3、交流过程中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对常见植物的理解,具有很好的合作意识。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在认识植物、利用植物的时候,一定要爱护植物,保护植物资源的繁盛。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仙人掌、白萝卜、松枝、荷花、向日葵,银杏叶,牵牛花,水稻,洋葱、橘子,葱,芹菜、月季。
二、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一、情境与问题1、教师出示教材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是否认识这些植物,然后直接引入问题“这些植物有什么特点?”2、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些什么,大家快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些植物的特点!二、探究与发现活动一、观察植物的颜色和形状我们先来观察植物的叶子、花的颜色和形状。
把观察到的特点记录在活动手册第七页。
观察完全班交流。
活动二、闻气味辨植物。
游戏规则:蒙上眼睛,只能用鼻子闻,不能用手拿,其他同学不能提示。
小组活动,其中三个成员用手帮着拿植物,一名同学用鼻子闻,组内成员轮流进行活动。
三、应用与拓展1、出示不同实物。
2、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比较花生、葡萄、国槐的不同特征。
老师适时提示。
小学科学教案2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凤仙花的根、茎、叶的外形特点。
2、了解植物根、茎、叶形态的多样性。
科学探究:1、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和借助简单的工具从多方面观察凤仙花的根、茎、叶。
小学科学教案大全
小学科学教案大全科学教案一:观察植物生长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特征,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材料:花盆、土壤、种子、水、放大镜、植物生长记录表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给学生讲解植物生长与人类生长的异同,并引出科学观察的重要性。
2. 展示:老师展示一颗已经种在花盆里的植物,并提问学生他们观察到了什么。
3. 植物种植: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将种子埋入花盆中的土壤里,给植物浇水,并放在适当的环境下。
4. 观察记录: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包括每天的高度、叶片数量等。
5. 分析结果: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分析植物生长的规律,如何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等,并进行讨论。
6. 总结: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总结,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特征,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7. 拓展: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水和空气,以及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如何获取这些元素等。
8. 小结: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提醒学生继续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并留下对于观察结果的进一步研究。
科学教案二:探究水的三态变化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材料:温度计、冰块、水、锅、火源、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提问学生,当水加热或冷却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引出水的三态变化的概念。
2. 控制变量: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相同温度的水,分别加热和冷却,并记录下时间和观察结果。
3. 实验观察:学生观察水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记录下水的状态变化,如液态、固态和气态。
4. 讨论分析: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水在不同温度下变化的原因,并理解液体、固体和气体的基本特征。
5. 演示实验:老师可以进行一次示范实验,借助温度计、冰块和火源等,观察水由液体转化为固体和气体的过程。
6. 总结:学生总结水的三态变化的特点,如何改变水的状态,以及水的三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精选科学教案集锦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1【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流程与方法: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学习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学习准备】学生(每小组):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测量弯曲度的"T字"尺一把。
4.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老师: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
【学习流程】一、柔韧性的认识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各取一根,分别去取同样重的两桶水,观察塑料条木条的变化情况。
两名学生上来演示,其它同学观察,然后汇报观察到的情况(木条断,料条没有断;塑料变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最后断了) 老师指出: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二、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1.提供三种物体,找一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塑料、不锈钢)2.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柔韧性,并把比较的结果排一排序(提示学生材料不要弄断)3.学生汇报比较结果,当各组意见分歧时,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材料由于宽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它们的柔韧性是不公平的。
4.教师出示宽度、厚度相同的木条、塑料条、不锈钢条,问:可以怎样研究它们的柔韧性?5.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引导,最后边小结边演示操作步骤:⑴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
测量材料前端弯下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
⑵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6.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实验情况。
三、认识塑料1.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塑料制品?2.出示各种塑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观察后思考:这些塑料制品分别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并把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记录在气泡图上。
四、讨论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1.阅读教科书,说说你了解了些什么?2.出示"可回收标志",认识可回收标志。
3.讨论:我们以后在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2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对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
教学重点:植物的用途教学难点:植物的用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我们的许多食物来自植物。
2、新课教学1、哪些食物来自植物?这些植物长什么样?如: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
2、植物还有哪些用途?穿的、用的、住的、行的、治病的、玩的等等。
3、植物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和保护植物?学生思考作答,教师认真小结归纳。
三、拓展与应用:神奇的植物——黄花蒿。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3【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遮挡物和屏;2、可以之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3、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4、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5、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6、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按教科书要求有目的、有步骤地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用线条和图形准确地进行记录。
能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间的关系。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
【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实际地观察,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教学思路】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器材准备】每组一个手电筒(自带)一张4开的白卡纸、一块5厘米高的小木块,铅笔、尺子各一。
【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单元——光,我们学习第一课。
板书课题“光和影”。
二、探究影子的秘密1、影子产生的条件教师:同学们做过手影游戏吗?你们会做什么样的手影?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做影子游戏,做这个游戏需要什么器材呢?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呢?(后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提示观察的器材准备和方法,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
学生可能说需要光源、物体,忽略了需要“屏”,也不一定会说出物体要挡住光才能产生影子。
这时教师不要急于纠正,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教师:各组准备好器材后可以开始实验了,还缺什么,可以到讲台上领取。
实验成功的小组要准备汇报:看到手影了吗,怎样做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的,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准备材料,开始实验。
教师巡视。
大组汇报:通过汇报讨论,得出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挡光的物体、屏。
教师:刚才同学们提到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我们平时看见过哪些发光的物体?其中哪些是自己发光的呢?大家把见到的发光物体写出来,然后在自己能发光的物体上做记号。
小组活动。
汇报、总结:像电灯那样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强调:不仅自己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影子的特点教师:在影子游戏这个活动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现吗?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
大家能看懂教科书上三个活动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吗?活动一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提示:光源位置的改变包括光线照射的角度和方向。
角度可通过目测光线和水平桌面之间的夹角大致估计,方向用左、右、前、后描述。
教师示范并演示实验和记录方法。
活动二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提示:光屏和光源位置一定,只改变遮挡物离光源的距离。
活动三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
提示:当光源垂直照射在物体的上面时,要使物体离开桌面才能看到影子。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总结:(1)、光源的位置发生改变时,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都会发生改变。
光源照射角度小时,影子就长;光源的角度大时,影子就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的。
(2)、当屏和光源位置一定时,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它挡住的范围越大,在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
教师:像活动三中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比如街道上的交通标志。
三、巩固运用教师: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光的哪些知识?我们再做一次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1、改变光源的位置,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2、改变物体离光源的距离,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3、让光源照射自己的手的不同侧面,得到的影子有什么不同?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4教学目的:1、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3、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掌握蔷薇花丛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谁能说说蔷薇花丛里的小动物们吃些什么?二、探究过程1、讨论:它们谁吃谁?(1)动植物之间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2)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树叶蚯蚓鸟(3)分析这条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认识生产者和消费者。
(4)找出蔷薇花丛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其他食物链,写在活动手册上。
2、水田里的食物网。
(1)看看水田里有哪些生物,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2)阅读竹林村的同学们写的观察报告。
(3)对照报告,看看他们记录的食物链。
(4)有没有他们没观察记录到的食物链?请补充记录在图中。
(5)回过头整体看一看水田里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你们有什么发现?(6)认识食物网。
像这种错综复杂成网状的食物链就组成了一个食物网。
3、扩展与思考。
(1)出示一组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态系统,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让学生们观察身边的群落,画出一个食物网。
4、小结。
三、板书设计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5教学目的:1、通过对植物丛的考察活动,了解认识生活在植物丛中的动植物。
2、经历对植物丛的考察活动过程,学习考察的方法,通过活动记录反映考察的成果。
3、希望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植物丛,能在一定时期内坚持进行观察。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丛中的动物,记录它们的食性。
教学难点:对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进行记录。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要考察植物丛,确定还大致区域提供学生选择进行考察活动。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记录本、放大镜、小铁铲等考察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校园的蔷薇花丛在哪里?你留心观察过花丛中的动植物吗?以前我们曾多次到校园里进行观察活动,如对一棵树的观察,今天将再次到校园里去进行观察活动,二、探究过程1、观察蔷薇花丛里的生物。
(1)说说考察的准备工作。
(2)说说考察的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不要破坏自然环境。
(3)说说怎样考察,准备考察些什么?让学生看看教材,了解考察时需要观察的内容。
如花丛中有哪些植物?花丛中生活着哪些动物?哪些动物“住”在这里?哪些动物来这里“玩”?它们的主要食物是什么?(4)学生分小组进行考察。
2、整理完善考察记录。
(1)了解认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2)对蔷薇花丛里的动物按食性进行统计。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精选科学教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