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社会思维的具体类型(中)
社会学思维与社会问题解决
社会学思维与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而借助社会学思维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社会学思维是指以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讨社会学思维如何在解决社会问题中发挥作用。
首先,社会学思维使我们能够从整体的角度看待社会问题。
社会学强调社会的整体性,强调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当我们面对一个个体的问题时,往往很难深入到问题的本质。
然而,通过社会学思维,我们可以将个体的问题与社会背景相结合来分析,更全面地了解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以贫困问题为例,仅仅从个体的角度看,可能认为他们缺乏努力或能力。
然而,通过社会学思维,我们会发现贫困背后存在着复杂的社会制度和结构问题,例如教育资源不平等、劳动市场的歧视等。
因此,通过社会学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的全貌。
其次,社会学思维鼓励我们进行深度观察和调查。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对社会现象的详细观察和深入调查,而这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
通过社会学思维,我们可以在解决问题时,避免对表面现象的简单解释,而是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
例如,在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时,我们不仅要了解犯罪行为本身,还要深入调查家庭背景、社会环境、文化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只有通过深度观察和调查,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另外,社会学思维提醒我们关注多元性和差异性。
社会学认为社会是一个多元的、多样性的体系,这使得社会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社会学思维,我们不会陷入以点盖面的问题分析中,而是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例如,在解决性别不平等问题时,我们不能仅仅将女性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应该关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例如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所面临的问题。
差异性的考量将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此外,社会学思维鼓励我们关注社会变迁和变革。
社会问题往往是社会变迁和变革的产物,因此要解决社会问题就需要关注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
思维的种类
思维的种类思维分类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内容分:动作思维:以识记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的问题。
形象思维:以心象进行的思维。
抽象思维:也称为“语词逻辑思维”,指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分:聚合式思维: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发散式思维: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索新的远景,去追求多样性的思维。
根据思维的独创性分:常规思维: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思维分类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内容分:动作思维:以识记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的问题。
形象思维:以心象进行的思维。
抽象思维:也称为“语词逻辑思维”,指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分:聚合式思维: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发散式思维: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索新的远景,去追求多样性的思维。
根据思维的独创性分:常规思维: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
创造思维: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具有独创性。
根据思维适应人类实践活动目的的不同需要分:推理思维:按逻辑的推理规则进行的思维活动。
决策思维:人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与可能,确定行动目标,拟定多个可行方案,然后运用统一的标准,选定最佳方案的思维过程。
根据思维的意识性分:内向性思维:也称“我向思维”,只受意向和情绪操纵、不按逻辑规则、光凭想象、幻想或白日梦所进行的、无批判、无明显动机和目的、不受客观现实调节、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性思维。
现实性思维:和现实世界相适应,能真实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逻辑思维。
第十三讲叙事性作品介绍
(2)结构主义叙事学
托多罗夫《<十日谈>的语法》叙事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具体的“文本”,而是这个文本赖以构成的抽象规则。 《<十日谈>的语法》讨论“一般的叙事结构,而不是一本书的叙事结构”, 以语言学为基础,人物是名词,特征是形容词,行为是动词,一个故事是句子,整个作品就是一段话语。 “如果一个人懂得人物是名词,情节是动词的话,就会更好地理解叙述。” 叙事结构中的所有行为特征都可以简化为三个形容词范畴:状态、内在性质、外部条件。 所有的人物行动都可简化为三个动词范畴:改变状况、犯罪、惩罚。 所有陈述都依附于五个语式中的一个:直陈式、命令式、祈使式、条件式、假定式。 所有的序列都可以归结为三种类型的陈述关系,即:时间关系、空间关系、逻辑关系。
罗兰·巴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
“对人类来说,似乎任何材料都适宜于叙事:叙事承载物可以是口头或书面的有声语言、是固定的或活动的画面、是手势,以及所有这些材料的有机混合;叙事遍布于神话、传说、悲剧、正剧、喜剧、哑剧、绘画、彩绘玻璃窗、电影、连环画、社会杂闻、会话。而且,以这些几乎无限的形式出现的叙事遍存于一切时代、一切地方、一切社会。”
2.结构
(2)深层结构: 指小说的情节结构模式在某种意义上与文化传统、宗教、神话的对应关系,由此小说获得丰富的主题内蕴。 深层结构有如用典 斯坦培克《愤怒的葡萄》是现实主义也是象征,牧师J·C对Jesue Christ,迁徙之旅与摩西带以色列人出埃及。 《尤利西斯》之于《奥德修纪》,《荒原》之于亚瑟王的圣杯传说,《喧哗与骚动》与基督的受难与复活。
一、叙事和叙事学
1.叙事(narrative) 叙事就是讲故事,指“用语言,尤其是书面语言表现一件或一系列真实或虚构的事件”(热拉尔·热奈特《叙事的界限》)。 借故事传达人生经验和意义,讲故事是叙事的核心功能。 故事的媒介不只限于语言,电影、绘画、雕塑、哑剧等。 叙事的体裁除小说外还有神话、寓言、史诗、童话等。
简析:人类思维方式的七大类
简析:人类思维方式的七大类思维是最神奇神秘的现象,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关于思维方式,前人已经研究很多,并且得出很多重要成果。
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民族、文化、性格、职业的差异影响非常巨大,甚至由此造成世界冲突和精神疾病。
但是,关于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却从未见到任何研究表述,也未有人对其很好地分类归纳。
这就大大局限了人们对思维奥秘的认识。
实际上,思维方式不仅存在差异,而且存在相互关系。
这种关系,符合五行生克原理。
不过,五行生克原理用来解释天地自然物质现象比较有效,对社会人文精神现象稍显不足。
本文采用七术生克原理,来分析研究思维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有关七术生克原理及其应用,请看作者其他有关文献。
本文直接进入主题,首先分别说明七种思维方式,以及相对应的学科、职业,进而推演到文化、民族,最后列举具体事例来说明相互关系。
这七种思维方式,本身没有优劣高低之分,只是针对具体对象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适用性。
不同的具体对象,就是不同的物质运动形态。
从最简单的一维运动,再到二维运动,三维运动,四维运动,多维运动,对应运动,及至无序运动形态。
本文用点线、平面、立体、直链、螺旋、镜像、混沌等几何词汇,来形象区分七种运动形态和思维方式,便于相互之间区别和比较。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有从可知到不可知的深浅之分。
在可知世界里,人类使用解剖刀和显微镜,形成了庞大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体系。
在不可知的世界里,人类真切感受到物质运动的存在,却无法准确把握和描绘。
于是必须用象征的方法来象征性表述。
如同看不见一个物体,只看到它的影子镜像一样。
宇宙中存在暗物质暗能量,是无法直接观察测量的。
科学家只是从可观测测量的物质和能量现象,推测暗物质暗能量的存在。
中国阴阳五行八卦等古老智慧,以及西方四种元素之说,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产物。
这种思维的极端表现,就是迷信宗教和精神分裂。
不可知世界的内核,就是古代所说的混沌,或者如道家所说的道,人类总是随着认知能力的增强而无限接近,但永远不可能达到。
教育基础知识——思维的概念及分类
教育基础知识——思维的概念及分类不管是在教师招聘还是教师资格考试中,思维这个知识点都是一个高频考点,并且主要是做客观题考察,作为考生需要理解思维的特性以及思维的分类;接下来中公老师带领大家一起理解这一块知识点。
一、思维的概念(一)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点拨:要将思维与感觉、知觉加以区分,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反映,而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反映。
(二)思维的特性1.间接性间接性是指不是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其他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
点拨:间接性通过其他媒介来认识事物,例如医生通过看体检报告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诊断体现的是间接性。
2.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思维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2)思维还可以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
点拨:概括性是指反映本质属性或者内部联系,例如古人通过对每次看到“月晕”就要“刮风”,地板“潮湿”就要“下雨”,得出了“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种现象体现的就是概括性,体现的是发现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
二、思维的分类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思维的内容):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1)直观动作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要以具体、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所要解决的任务目标一般总是直观的、具体的。
点拨:例如幼儿通过掰手指数数主要体现的就是直观动作思维,家电修理工人在修理电器时一边操作,一边思维,体现的也是直观动作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
表象是这类思维的支柱。
点拨:低年级小学生在数字运算时通过头脑中一个梨子加两个梨子的形象进行运算体现了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
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
点拨:学生在学习有关的动物知识时,能够通过鹦鹉是卵生的,鸽子是卵生的,鹦鹉和鸽子属于鸟类,推理出鸟类是卵生动物体现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思维活动的四种基本形式
思维活动的四种基本形式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根据思维的不同表现形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种基本形式:综合思维、分析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
1.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指将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特征、各个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它是一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强调对事物的整体性、系统性的把握。
综合思维是一种正向思维,它通过将事物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再将这些部分重新组合起来,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在综合思维中,我们需要将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特征、各个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考虑,以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这种思维形式有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全局,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2.分析思维分析思维是指将事物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分别加以考察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它是一种从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方法,强调对事物的细节性、深入性的认识。
分析思维是一种逆向思维,它通过将事物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再对这些部分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在分析思维中,我们需要将事物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对这些部分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它们的性质、特点和相互关系。
这种思维形式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事物的细节和本质,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3.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指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抽象化处理,形成对事物的概念性认识。
它是一种超越具体事物的思维形式,强调对事物的本质性、普遍性的认识。
抽象思维是一种正向思维,它通过将具体事物抽象化处理,形成对事物的概念性认识。
在抽象思维中,我们需要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提取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形成对事物的概念性认识。
这种思维形式有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4.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通过对已知信息的重新组合和思考,产生新的、独特的、创造性的想法和见解。
它是一种超越传统思维方式的新型思维方式,强调对事物的创新性、创造性。
思维的分类标准及分类类型
思维的分类标准及分类类型1. 哎呀呀,从思考的速度来看,思维可以分为快速思维和缓慢思维呢。
就像开车,快速思维就像是一路油门踩到底,飞速前进,比如在紧急情况下瞬间做出反应;而缓慢思维呢,则像是慢悠悠地欣赏沿途风景,比如在做重大决策时仔细斟酌。
你想想,你在哪些时候是快速思维,哪些时候又是缓慢思维呀?2. 嘿,从思考的方式来说呀,有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哦。
发散性思维就如同烟花绽放,四处散开,能想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点子,就好像创意大赛中大家天马行空的想象;收敛性思维呢,则像是把所有东西往一个中心点聚集,专注于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好比解一道数学难题。
你有没有体验过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呀?3. 哇塞,按照思考的深度来分,有浅层思维和深层思维呀。
浅层思维就好像在水面上轻轻划过,只是看到表面的东西,比如我们看一部电影只是看个热闹;深层思维呢,则是潜入水底去探索,挖掘背后深刻的含义,就如同读一本经典著作,细细品味其中的内涵。
你平时是浅层思维多一些还是深层思维多一些呢?4. 嘿呀,从思考的指向性来讲,有直线思维和迂回思维呢。
直线思维就是直来直去,一条道走到黑,比如说认定了一个办法就不改变;迂回思维就像是弯弯绕绕的山路,会绕几个弯去达到目的,就像跟人谈判的时候灵活应变。
你觉得你更擅长哪种呢?5. 哎呀,从思考的逻辑来看,有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哟。
逻辑思维就像是严谨的科学家,一步一步推导得出结论,像解数学题那样;直觉思维呢,则是凭感觉一下子就有答案,就好像你莫名地觉得某个人很可靠。
你有没有过凭直觉做出决定的时候呀?6. 哈哈,根据思考的创新性,还有常规思维和创新思维呢。
常规思维就是遵循老一套,按部就班,就像每天走同样的上班路;创新思维则是打破常规,开创全新的方法或思路,好比发明一个前所未有的东西。
你想不想多一些创新思维呢?我的观点结论:了解这些思维的分类标准和类型真的很有意思呀,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思考方式,也能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创意呀!。
基础心理学知识:思维
基础心理学知识:思维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人类认识世界、理解问题、解决困难的基础过程。
在基础心理学中,思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认知、知觉、记忆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基础心理学中关于思维的知识。
一、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类进行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创造性思考等心理过程的总称。
它是人类在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通过能够反映、推理和调整现实的心理活动。
二、思维的特点1. 心理活动性:思维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反映和理解的过程。
2. 逻辑性:思维具有逻辑性,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律,通过推理、判断和归纳等方式进行思考。
3. 创造性:思维能够创造新的认知和理解,产生新的观点、见解和解决方案。
4. 发展性:思维是可以发展和改变的,随着认知水平和经验的积累,思维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三、思维的类型1. 演绎思维:演绎思维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过程,通过已有的普遍规律,推导出特殊情况和结论。
2. 归纳思维:归纳思维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过程,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式,总结出普遍规律和概念。
3. 线性思维:线性思维是按照线性的顺序进行思考和处理问题,按照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推理和判断。
4. 非线性思维:非线性思维是以网络式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处理问题,强调多元化的关系和联结。
5.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通过突破常规、寻找新的角度和解决方案的思考方式。
四、思维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包括问题提出、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解决方案评估等阶段:1. 问题提出:思维的起点是问题的提出,问题能够激发思维活动,使人们去思考、分析和寻找解决方案。
2. 信息获取:思维过程中,获取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人们通过感知、观察、阅读等方式,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 信息处理:在获取到信息后,人们会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建立认知模型和概念,并进行推理和判断。
4. 解决方案评估:在思维过程中,人们根据推理和判断得出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判断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最终确定最佳解决方法。
社会化思维的概念
社会化思维的概念社会化思维是指一种思考方式,它强调在社会化的环境下,个体、组织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影响和认知。
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社会化思维正在逐渐成为主导思维方式,它强调了社会化的认知方式、社会化的沟通方式、社会化的决策方式等方面。
一、社会化的认知方式社会化思维中的认知方式强调了社会化的认知方式,即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结构。
个体的认知方式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个体认知过程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同时,个体的认知方式也会受到群体认知的影响,个体在群体中会受到其他成员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结构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共同认知。
二、社会化的沟通方式在社会化思维中,沟通方式也强调了社会化的沟通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变得越来越便捷和多样化。
例如,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这不仅可以快速获取信息,还可以通过互动交流加深对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此外,虚拟社交圈子的兴起也使得人们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形成一个个虚拟社交圈子,从而增强人们的社交能力。
三、社会化的决策方式在社会化思维中,决策方式也强调了社会化的决策方式。
随着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决策难度也不断增加。
因此,在社会化环境下,需要采取社会化的决策方式来进行决策。
具体来说,社会化的决策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民主参与:在决策过程中,应该让相关利益方都参与进来,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最终达成共识。
这种民主参与的方式可以避免决策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同时也可以增强决策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专家论证:在决策过程中,需要借助专家的力量来进行论证和分析。
专家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实验验证等方式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公众监督:在决策过程中,公众也应该参与进来进行监督和评估。
公众可以通过听证会、公开讨论等方式来了解决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七种重要思维模式
七种重要思维一、思维的分类1、从抽象性来分,主要可分为:(1)直观行为思维直接与物质活动相联系的思维,又叫感知运动思维。
孩子最初的思维往往是直观行动思维。
运动员对技能和技巧的掌握也需要直观行动思维做基础。
这种思维主要是协调感知和动作,在直接接触外界事物时产生直观行动的初步概括,感知和动作中断,思维也就终止。
(2)具体形象思维以具体表象为材料的思维,是一般形象思维的初级阶段。
它借助于鲜明、生动的表象和语言。
在文艺创作中经常运用。
(3)抽象逻辑思维以抽象概念为形式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
它主要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是人类最基本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思维方式。
一切正常的人都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但一定有高下之分。
2、以目的性来分,可以分为:(1)上升性思维以实践所提供的个别性经验为起点,把个别经验上升为普遍性的认识。
个别性思维大多来自日常的活体验,过于直接和个性化,因而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真实性有待实践检验,最终上升为普遍性认识。
围绕问题展开思维,依靠已有的知识去寻找与当前现状之间的中间环节,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如小孩子解答数学题,先分析已知条件,看看问题,最后再找由条件到问题之间的桥梁。
(3)决断性思维以规范未来的实验过程或预测其效果为中心的思维。
遵循具体性、发展转化、综合平衡三条原则。
3、从智力品质上划分,可以分为:(1)再现思维是依靠过去的记忆而进行的思维。
把已经学过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照搬套用,就属于这一种。
(2)创造思维依赖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但却是把它们综合组织而形成全新的东西。
如把已经学过的几个数学公式综合起来运用到某个具体的问题上来。
那些被称作有发明天才的人,就是善于进行这种创造思维的人。
4、从思维技巧上看,还可分为:(1)归纳思维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推导出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共通结论的思维。
(2)演绎思维把一般规律应用于一个个具体事例的思维。
在逻辑学上又叫演绎推理。
它是从一般的原理、原则推及到个别具体事例的思维方法。
中国人的三种思维方式: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
中国人的三种思维方式: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中华文化在哲学思辨层面、理论思维领域的建树颇为丰硕,而其大端与指归,则可以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三者为代表,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思维的三大特征。
整体思维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
《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
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嵇康认为这是“自然之分”);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易·乾·文言》)。
“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的“一个突出的共同命题”,“《易经》对这一命题的发挥无疑起了历史性的作用”。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
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列子·说符》),“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义》),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
社会底层的5个思维特征
社会底层的5个思维特征
1、自我安全意识弱:社会底层的人往往对自身的安全意识较弱,他们不会主动思考如何保护自己,也不会去注意自己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危险。
2、生存型思维:社会底层的人多数时间只关注现有生活状况,大部分是在思考如何满足当前的基本需要,因此生存型思维往往是他们的特征。
3、缺乏积极思维:社会底层大多没有进行长期规划和改变的想法,他们只在乎眼前的利益,而不会设想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缺乏积极思维。
4、相对低水平的学习能力:社会底层的人由于收入水平低、教育水平低,很难有机会去接触先进的知识,因此,他们的学习能力也相对较低。
5、对未来的恐惧:社会底层的人往往对未来恐惧,因为他们不清楚将来会发生什么,也没有能力去面对未来的变化,所以他们往往会焦虑不安,对未来抱着恐惧心态。
人有哪几种思维类型
人有哪几种思维类型思维是智慧的光芒,是智慧的双手。
掌握了思维的方法,你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
一、惟妙惟肖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指借助于形象的语言、表象进行联想和想象的思维。
形象思维遵循描述逻辑的思维规律,因而具有直观性与具体性的特点,它同形象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
形象思维是人类最先产生的一种思维,诗人、作家、音乐家、美术家、雕塑家以及其它艺术家都具有很高的形象思维能力。
从个体思维发展来看,3岁以后儿童开始利用头脑中的形象进行思维。
形象思维直接通过具体的形象进行思维,比如:我们去桂林旅游,站在游船的甲板上,清澈的漓江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两岸的“凤尾树”,郁郁葱葱,竹笋一样的翠绿山峰迎面走来,真是一番人间仙境呀!这时,你也许文思涌动,触景生情,不由自主地在心中构思起艺术形象来。
可能是一首美妙绝伦的诗;或者是一篇文采飞扬的散文;还可能是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或许是一曲“莺啼婉转”的田园交响曲。
在这个过程中,你所看到的景物就是形象,而你在大脑中将景物转化为艺术形象的过程,则是形象思维。
二、无比神奇的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指利用概念进行判断、利用判断进行推理,利用推理进行论证的思维。
抽象思维遵循推理逻辑的思维规律,因而具有抽象性、推理性、论证性的特点,同抽象概念、命题或人工符号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
抽象思维的产生比形象思维晚得多,从人类思维发展史来看,最多不超过一万年,从个体思维发展来看,10岁左右才形成了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通过概念、命题或人工符号语言进行思维的。
其表现形式是论文、科学著作、哲学著作以及其它理论学说。
比如:解数学题就是使用的这一类思维,数学中的公式、概念和定理,是通过一些最基本的公理,利用命题的方法推导出来的。
哲学中的认识论、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现代自然科学中的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量子力学等,都是应用抽象思维方法建立起来的理论科学。
人类为什么发展起抽象思维呢?这是由于人类发明的语言,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抽象符号,而语言所表述的东西,并不是那个具体的实物,这就产生了脱离实物的、语言化的、符号化的、数字化的东西。
同步讲义】高中政治新教材 选修3 第4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第十三课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课标要求]体会超前思维是对常识局限性的突破和超越;把握超前思维的探索性、预测性特点。
了解创造性预测事物发展态势的意义。
[素养目标]掌握超前思维的含义、特点,树立超前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通过掌握超前思维的方法和意义,树立科学的超前思维品质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探究点一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超前思维的含义(1)超前思维的含义:超前思维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
想一想:树立超前思维应该以什么为出发点?提示应该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
(2)超前思维的表现:“先知先觉”。
(3)超前思维是有超前意识的思维①超前意识的含义:超前意识是不满足于现状的意识,是居安思危的意识,是自觉地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意识,是追求事物发展更好、更优、更强的意识。
②超前意识的基本品质:善于反思、勇于质疑。
2.超前思维的特征(1)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超前思维是建立在对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把握之上的,却又不局限于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的存在状况,而是对认识中落后的、过时的、丧失优势的东西予以否定,肯定其中进步的、先进的、有价值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的趋势。
想一想:超前思维的探索性体现了哪些辩证法原理?提示发展的观点、辩证否定观等。
(2)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超前思维正是利用思维的创造性,超越了事物发展的具体时间和空间,以及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在头脑中推想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
相对于事物的现状而言,超前思维的结果具有“事先得知”的特征。
(3)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要提高超前思维预测推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人们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
想一想:如何让超前思维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提示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复习提纲
新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知识点复习提纲福建福安高级中学阮幼芳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一.思维的含义: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2)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3)“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注意: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2.分类:(1)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2)意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二,思维的特征1.思维的差异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
2.思维的共同特征:(1)思维具有间接性。
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事物的观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2)思维具有概括性。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3)思维具有能动性。
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
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4)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第二框思维形态及其特征一.思维的基本形态1.依据:目的不同2.分类:(1)从思维的方向看:A.有向不同方向扩散的发散思维和向同一方向收敛的聚合思维:B.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整体地认识对象的综合思维和分别地认识对象的分析思维;C 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有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辩证思维和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等等。
思维的三种类型
思维的三种类型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1.直观动作思维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
实际动作便是这种思维的支柱。
幼儿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摆弄物体而产生和进行的。
例如,幼儿在学习简单计数和加减法时,常常借助数手指,实际活动一停止,他们的思维便立即停下来。
成人也有动作思维,如技术工人在对一台机器进行维修时,一边检查一边思考故障的原因,直至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动作思维占据主要地位。
不过,成人的动作思维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在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这与尚未完全掌握语言的儿童的动作思维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2.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
表象便是这类思维的支柱。
表象是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个体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人们可以运用头脑中的这种形象来进行思维活动。
在幼儿期和小学低年级儿童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
如儿童计算3+4=7,不是对抽象数字的分析、综合,而是在头脑中用三个手指加上四个手指,或三个苹果加上四个苹果等实物表象相加而计算出来的。
形象思维在青少年和成人中,仍是一种主要的思维类型。
例如,要考虑走哪条路能更快到达目的地,便须在头脑中出现若干条通往目的地的路的具体形象,并运用这些形象进行分析、比较来作出选择。
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鲜明生动的形象有助于思维的顺利进行。
艺术家、作家、导演、工程师、设计师等都离不开高水平的形象思维。
学生更需要形象思维来理解知识,并成为他们发展抽象思维的基础。
形象思维具有三种水平:第一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幼儿的思维,它只能反映同类事物中的一些直观的、非本质的特征;第二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成人对表象进行加工的思维;第三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艺术思维,这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思维形式。
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是指第一种水平。
3.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
详述思维的分类
详述思维的分类
思维的分类类型主要有根据思维方式分类、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分类和根据思维的独立程度来分类。
一、根据思维方式分类
1、动作思维:是以实际动作或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即思维以动作为支柱,依赖实际操作解决具体直观的问题。
2、形象思维:是利用具体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思维活动依赖具体形象和已有的表象。
3、抽象思维:是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这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式。
二、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分类
1、聚合思维:也称求同思维,就是把解决问题所能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2、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解决一个问题时,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进行积极的思考,找出符合条件的多种答案解决方法或结论的一种思维。
三、根据思维的独立程度来分类
1、常规思维:是用常规的方法和现成的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
这种思维不创造新成果,创造性水平很低。
2、创造性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在头脑中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沿着新的思路寻求产生一些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有创造想象参加的且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在教育心理学中,研究儿童思维是经常可见的知识点。
那么,在了解儿童思维之前,我们需要先学普通心理学中的思维。
而在思维这一章内,思维的分类又是经常出现的题目,所以,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思维的分类中的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的凭借物不同,换言之,即思维的内容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
一、直观动作思维别名叫做实践思维,它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以具体的、实际的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活动。
因此,这种思维不能脱离动作而存在。
就例如,幼儿时期,孩子计算时通常会用掰指头、数手指的方式来进行思维,而一旦制止住孩子的手部动作,孩子就无法继续进行计算活动。
因此,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直观动作思维。
但是,并非只有儿童才有这种思维,成年人也具有,例如修车工在修理汽车时,一定是一边拆解一边思考,两者无法脱离,这也是一种直观动作思维。
二、具体形象思维是以表象为支柱进行的思维活动。
那么,表象是什么?表象就是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因此,只要人们在进行思维之时,头脑中浮现的是一些事物的表象,通过表象的变化进行思维,这就是具体形象思维。
例如,二三年级的孩子在进行“3+4=?”的计算时,大部分已经不需要使用数手指的方法了,但是这时候的孩子却是头脑中用“手指”的表象,或者是其他“苹果”、“算珠”等表象来进行计算,并不能像成年人一样直接计算数字。
成年人也有该思维,例如导演、画家等。
导演在拍摄一个镜头时,头脑中肯定想的是“这个人站在右边”、“这个月亮在人的背后”、“这个小船靠近镜头,应该位于画面的左下方”等等。
那这不就是一种具体形象思维吗。
三、抽象逻辑思维以抽象的概念为支柱的思维,通常有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
大部分我们日常的思维都是抽象逻辑思维。
它以概念为支柱,因此与前面的具体形象思维的生动不一样,抽象逻辑思维更加具有概括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讲社会思维的具体类型(中)
作者:曾杰
来源:《成才之路》2013年第13期
三、道德思维
道德思维也称伦理思维。
它主要反映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善与恶、公正与偏私、正义与非正义、诚实与虚伪等关系,但也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法国哲学家施韦兹认为,对生命要给予极大的尊重,应该将道德行为的领域从人与人之间扩大到人与自然之间。
道德思维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以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调整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思维活动。
道德思维体系主要由道德品质、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评价四个要素构成。
道德品质包括道德情感和道德观念,是道德思维的外在表现。
道德原则是人们处理道德关系的基本原则,如个人主义原则或集体主义原则,它是道德思维体系结构的支柱和道德规范的升华。
道德规范是以道德范畴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系列有关人们行为善恶的准则和标准,它是道德思维体系结构的中枢和人们道德关系一般规律的反映。
例如,儒家道德规范以“仁”为核心、以“忠”、以“恕”为特征,要求“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
道德范畴是建立道德规范的前提。
义务和良心是紧密相连的。
义务是社会对人们行为的一种使命和职责要求,本质上是利他的。
道德义务是道德规范的核心。
良心是人们对义务行为的责任感,它对义务行为的履行始终起着调节、监督作用。
道德良心是道德规范的灵魂。
荣誉是对义务行为的承认和褒奖,也是对背离义务行为的贬斥。
幸福则是一种对直接荣誉的体验和感受,它“是创造和享受的统一”。
义务和荣誉表明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和报偿,良心和幸福则表明个人对社会要求和社会报偿的心理反应。
尽了义务、获得荣誉,心安神快。
道德评价可以引起人们对道德行为的正确认识和负责态度,也可以形成社会舆论,扬善抑恶。
四、艺术思维与审美思维
艺术思维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并以美的感染力具体地影响人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思维活动。
艺术思维有两个主要特点:①形象性与典型性。
艺术是依靠形象的美来表现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情感、愿望和意志的,它按着审美的原则来把握再现生动具体的社会活动,并用美的感染力来具体地影响社会生活。
因此,艺术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艺术家要用形象来思考。
例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写别情就用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句,将别时景象有感于心者形象写出,情景交融。
艺术思维的生命力还在于它的典型性。
艺术形象越是典型,概括的范围越是广泛,它的教育意义就越大越普遍。
②二是独创性与普遍性。
艺术家是以孤立的心灵去观照对象,从而将对象从诸多联系中孤立出来。
因此,艺术作品一经形成就不会有任何重复。
艺术思维需要有独创性也需要有普遍性,要做到“人人胸中所
有,人人笔下所无。
”艺术必须具有“群体功能”和普遍可传达性,要能够“以一性一情周人情物理之变”。
可见,艺术思维对科学家也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不仅不是对立的,而且可产生互补效应。
艺术思维是审美思维的表现。
审美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实践。
社会物质生活是人们审美活动的基础。
“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于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
”
审美思维的形式包括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感受等,其中最基本的形式是审美感受即美感。
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生活。
宇航之父T.C.季托夫说:“不懂艺术的工程师,不善于幻想的设计师不配称作设计师;一个缺乏音乐感和诗意的学者不过是欺世盗名之徒。
不论身处职位如何,你的生活都应当有丰富的精神内容,都应善于发现和欣赏美的事物。
”审美思维的特点在于它的愉快性、交流性和教化性。
人生所接受的教育有四分之三来自自我教育。
一个人的人生是否具有审美价值,关键在于自我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正确的审美思维对于人们正确地选择人生道路、树立人生理想和塑造心灵美,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柏拉图认为,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
但是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美它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
”
人们由于生活环境、社会条件、社会职业和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心情的不同,而导致他们审美能力和审美兴趣的不同。
当然,这并不否认,不同环境、不同地位的人们也会具有“共同美”的审美现象的存在。
李白的《静夜思》和杜甫的《春夜喜雨》等诗篇,谁都认为是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