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27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课件 岳麓版必修3
合集下载
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课件(共33张PPT)
3、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 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 立党之本 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 执政之基 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 力量之源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精髓是“与时俱进”
回答了建设什么 样的党、怎样建 设党的问题。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意义: A、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发展道路
四项基本原则
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邓小平理论
政治保证
战略步骤 三步走的策略
全国各族人民
依靠力量
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
4、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意义
理论意义:
作为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 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 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 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成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伟大旗帜。为我们建设社会 主义指明了方向。
温馨提示
请拿出24号导学案、课本、 练习册、双色笔,还有你的 信心与激情!
你做好准备了吗?
成功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学习目标
1.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理解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理论对实践的重 要指导意义。 3.激情投入,学习共产党人勇于探索、与时俱 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重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难点: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理论。
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三)
“西学为用”(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 4.口号:“自强”、“求富” 5.作用:举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军、创办 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6.局限:由于没有改变封建制度,“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 走上富强之路。 7.洋务派与顽固派 同:目的(都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异:手段(是否学习西方) 三、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 义的产生。 2.派别: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3.主张: 最初持“中体西用”的思想,中法战争后,同洋务派 分道扬镳,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民族工商业。 4.作用:对引导知识分子注意力从工商科技(器物)转移到政治 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5.局限: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单元概述: 1、“一条主线”: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2、“三大特征”: ①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体现了追求独立、民主和 富强的主题。 ②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到 “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 ③西学传播伴随着坚船利炮进行,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被 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④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3、“四个阶段”: ①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②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制度”。 ③1915年到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④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以俄为师”。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新变法思想 民主共和思想 三民主义 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 制度 器物 思 想 近 代 化 中国人向西 方学习的渐 进深化过程 也是近代中 国人思想不 断解放的过 程
【高中历史】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ppt
第五单元小结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21课 西学东渐
22课 新文化运动
23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近代中国人 向西方学习
24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 25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义在中国 的发展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器物 地主阶级抵抗派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 《海国图志》“师夷长技 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 早期维新派:改良政治,实行君 制度 资产阶级维新派 主立宪制 维新派和维新思想 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他的民主追求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在政治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 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核心内容)
维新派 和维新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思想 维新派与顽固势力 论战双方 论战内容 的论战
经济基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背景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 理论基础:西学知识的增长
历史作用 (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 解放运动)
背景
新 文 化 运 内容 动
标志:1915年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主要阵地:《新青年》 兴起 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适应其需要 提供思想理论依据 核 心
政策原则
三 大 政 策
方法、手段
纲领、奋斗目标、 统战的政治基础
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21课 西学东渐
22课 新文化运动
23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近代中国人 向西方学习
24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 25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义在中国 的发展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器物 地主阶级抵抗派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 《海国图志》“师夷长技 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 早期维新派:改良政治,实行君 制度 资产阶级维新派 主立宪制 维新派和维新思想 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他的民主追求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在政治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 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核心内容)
维新派 和维新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思想 维新派与顽固势力 论战双方 论战内容 的论战
经济基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背景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 理论基础:西学知识的增长
历史作用 (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 解放运动)
背景
新 文 化 运 内容 动
标志:1915年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主要阵地:《新青年》 兴起 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适应其需要 提供思想理论依据 核 心
政策原则
三 大 政 策
方法、手段
纲领、奋斗目标、 统战的政治基础
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复习课件: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 (1)联系:都学习西方。洋务派在开展洋务运动 中分化出早期维新派;早期维新派宣传西学为康 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2)区别:代表阶级利益、学习内容、根本目的
• 洋务派:地主阶级、学科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 维新派:资产阶级、学科技和政治制度、发展资 本主义
四、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 ——暴力推翻清政府, 民主共和
五、民族资产阶级新激文进化派运:动新文化运动
1.兴起的背景 2.兴起的标志: 3.代表人物 4.主要阵地和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北大为什么能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和中心?
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学术自由”
五、民族资产第阶2级1课激进新派文: 化新运文动化运动
1.兴起的背景 2.兴起的标志: 3.代表人物 4.主要阵地和活动基地: 5.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核心内容)
◆如何从文明史观、现(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近代中国的 思想解放潮流?
①从文明史观看: 它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
②从现(近)代化史观看近代中国思 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人, 他们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学习西方迈出了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场“政治近代化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 一步), 深刻影响了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进程。 由民主共和思想指引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表现 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方面)。
1. 为中国革命指明新的方向,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 放。
2.出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3.为中共的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思想和组 织上的准备。
• (2)区别:代表阶级利益、学习内容、根本目的
• 洋务派:地主阶级、学科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 维新派:资产阶级、学科技和政治制度、发展资 本主义
四、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 ——暴力推翻清政府, 民主共和
五、民族资产阶级新激文进化派运:动新文化运动
1.兴起的背景 2.兴起的标志: 3.代表人物 4.主要阵地和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北大为什么能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和中心?
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学术自由”
五、民族资产第阶2级1课激进新派文: 化新运文动化运动
1.兴起的背景 2.兴起的标志: 3.代表人物 4.主要阵地和活动基地: 5.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核心内容)
◆如何从文明史观、现(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近代中国的 思想解放潮流?
①从文明史观看: 它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
②从现(近)代化史观看近代中国思 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人, 他们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学习西方迈出了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场“政治近代化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 一步), 深刻影响了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进程。 由民主共和思想指引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表现 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方面)。
1. 为中国革命指明新的方向,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 放。
2.出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3.为中共的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思想和组 织上的准备。
第5单元小结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ppt
旧三民 主 义
背景:建立同盟会, 背景:建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基本内容:民族、民权、 基本内容:民族、民权、民生 评价: 评价:积极
孙中山 和他的 民主追 求
三民 主义
与旧三民相比,其 消极(局限性): 最大的特点是提出 消极(局限性):没有明 确的反帝主张; 确的反帝主张;不是彻 了明确的反帝主张。 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缺 乏群众基础。 乏群众基础。 提出背景 新三民
三 大 政
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 反对民族压迫,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对帝国主义侵略, 反对满洲贵族 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的统治。 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的统治。 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推翻君主专制 政体, 政体,建立国 民政府, 民政府,国民 一律平等。 一律平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 个人及团体, 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 一切自由及权利。 一切自由及权利。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实行“耕者有其田”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 政策。 政策。
4.中国近代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兴 .中国近代以来,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兴 ”“中体西用”“ 办 A 洋务”“君主立宪”等思想的失败说明了( ”“君主立宪 洋务”“君主立宪”等思想的失败说明了( ) A.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的道路 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的道路 B.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 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 C.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 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 D.中国必须进行辛亥革命 中国必须进行辛亥革命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ppt(岳麓版必修3)课件
实践应用 (影响)
第20课
课程标准: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 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 所起的作用。
所谓“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知
爱
识、思想文化逐渐向中国渗透的过程。
国
知
识
分
近代中国的生存危机
子
从 梦 幻
中华民族 封建统治 思想文化
李鸿章 曾国藩
【思路引导 】
②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焦点是什么? 你能看出他们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西学为 用”,即要不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技术)
【思路引导 】
③早期维新派的代表和观点。
王 韬郑观应
王韬 郑观应
早期维新派是洋务派的支持者进 一步阐明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 斥责顽固派,热忱为学习西方拓 展前进道路。
——《海国图志》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武装自己, 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 富强的道路。
3、意义:
积极:
A“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 思潮
B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 探究、学习西方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局限性:
A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B主要通过翻译西方书籍,著书立说的方式 传播,没有实践
危机
危机
危机
中
惊 醒
思想观念 变化
开眼看世界 体用之争
维新思想
一、开眼看世界
背景
A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日 益加剧
B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
目的
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地主阶级抵抗派)
第20课
课程标准: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 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 所起的作用。
所谓“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知
爱
识、思想文化逐渐向中国渗透的过程。
国
知
识
分
近代中国的生存危机
子
从 梦 幻
中华民族 封建统治 思想文化
李鸿章 曾国藩
【思路引导 】
②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焦点是什么? 你能看出他们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西学为 用”,即要不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技术)
【思路引导 】
③早期维新派的代表和观点。
王 韬郑观应
王韬 郑观应
早期维新派是洋务派的支持者进 一步阐明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 斥责顽固派,热忱为学习西方拓 展前进道路。
——《海国图志》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武装自己, 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 富强的道路。
3、意义:
积极:
A“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 思潮
B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 探究、学习西方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局限性:
A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B主要通过翻译西方书籍,著书立说的方式 传播,没有实践
危机
危机
危机
中
惊 醒
思想观念 变化
开眼看世界 体用之争
维新思想
一、开眼看世界
背景
A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日 益加剧
B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
目的
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地主阶级抵抗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ppt
说教材
• 3、三维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
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期指导思想的主要 内容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召开及意义;邓小平 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指导意义。 2、过程与方法:运用探究、比较方法,学习十一 届三中全会和邓小平理论的相关内容,学生认识 到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理论来指导,增强学生 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深刻理 解理论对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同时学习共产党 人勇于探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通过 4
• •
我接触的学生学识水平居于中等偏下,绝 大多数学生基础差一些;学习方法不科学,不 对路,但是我的学生,最大的优点,也是他们 的兴致所在,愿意亲身去实践学习的过程,他 们能在合作学习环境下有很大的收获。而这节 课所学习的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思想解放以 及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所有成 就,虽然理论本身抽象,但所获得的成就是实 实在在的,完全可以利用他们自己亲耳听到的、 亲眼看到的、亲身体会到的用到课堂中去,这 么做又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结果。这些在实践教学中 已得以证明了。
鉴于所选的教学内容的量和特点、课标 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的教学 方法:主要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添 加讲授法、启发式,设计问题进行合作 讨论分析、比较等方法。尽量实现“学 生在学,教师在导,学生最大限度称为 学习的主体。”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7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阅读引言,了解本课的三个知识点: 学习新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说课标
• 课标要求:概述邓小平理论
的主要内容及在社会主义 建设中的重大指导意义
高二(上)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复习课件 (共13张PPT)
五、目的(主题):
学习西方,抵御外侮,谋求国家民族的独立、自强
六.思考: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 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提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并未完成反 封建的历史任务。新文化运动是在辛亥革命后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历史背景下,资产阶级 激进派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即在思想 文化方面更为彻底地清除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
一、近代前期(1840——1919)西学东渐历程:
思潮 时期 派别 代表人物
核心主张
1、“开眼看世界”的新思潮: 鸦片战争前后 地主阶级抵抗派
林、魏;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器”物
2、洋务思潮:19世纪60-90年代;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维新思潮: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梁、谭、严等; 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A.甲 B.乙 C.丙 D.丁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中,中国的政治思想在学习西方时经历的 演变是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为奇书。”——陈澧;
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林昌彝。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 是: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新潮》
D、《青年杂志》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 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学习西方,抵御外侮,谋求国家民族的独立、自强
六.思考: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 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提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并未完成反 封建的历史任务。新文化运动是在辛亥革命后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历史背景下,资产阶级 激进派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即在思想 文化方面更为彻底地清除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
一、近代前期(1840——1919)西学东渐历程:
思潮 时期 派别 代表人物
核心主张
1、“开眼看世界”的新思潮: 鸦片战争前后 地主阶级抵抗派
林、魏;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器”物
2、洋务思潮:19世纪60-90年代;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维新思潮: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梁、谭、严等; 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A.甲 B.乙 C.丙 D.丁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中,中国的政治思想在学习西方时经历的 演变是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为奇书。”——陈澧;
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林昌彝。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 是: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新潮》
D、《青年杂志》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 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ppt 岳麓版
实例论证
菏泽牡丹
菏泽牡丹花卉
菏泽会展中心
二、邓小平理论
1.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3.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发展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例论证
计划经济的票
二、邓小平理论
1.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3.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实例论证
市场经济的票
二、邓小平理论
1.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3.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袁隆平
丁晓兵
任长霞
聂海胜
徐本禹
钟南山
小结
毛泽东 思想
解决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中国如何 独立并走向社会主 义的问题 解 放 思 想 实 事 求 是 与 时 俱 进
邓小平 理论
解决什么是社会主 义和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的问题
三个代表
解决建设一个什么 样的党和怎样建设 党的问题
所有的语言都成为道路,
所有的行动都成为脚步 ,
一、重要的历史转折
1.“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十一届三中会 1978年 70年代末80年代初流行语
责任制
富起来了
干个体
一、重要的历史转折
1.“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十一届三中会 1978 年 70年代末80年代初流行语
菏泽牡丹
菏泽牡丹花卉
菏泽会展中心
二、邓小平理论
1.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3.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发展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例论证
计划经济的票
二、邓小平理论
1.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3.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实例论证
市场经济的票
二、邓小平理论
1.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3.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袁隆平
丁晓兵
任长霞
聂海胜
徐本禹
钟南山
小结
毛泽东 思想
解决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中国如何 独立并走向社会主 义的问题 解 放 思 想 实 事 求 是 与 时 俱 进
邓小平 理论
解决什么是社会主 义和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的问题
三个代表
解决建设一个什么 样的党和怎样建设 党的问题
所有的语言都成为道路,
所有的行动都成为脚步 ,
一、重要的历史转折
1.“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十一届三中会 1978年 70年代末80年代初流行语
责任制
富起来了
干个体
一、重要的历史转折
1.“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十一届三中会 1978 年 70年代末80年代初流行语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深化文化体制改 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 的目标:实现 共同富裕,促 进社会公平正 义
0 1
社会主义建设 的原则: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科学发展
0 2
社会主义建设 的措施:加强 社会保障体系 建设,推进教 育、医疗、住 房等民生事业 发展
展
04
0 6 坚持党 的自我革命,加 强党的建设,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展望
0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 推进改革开放
03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 展
05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 全和稳定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 展
02
0 4 加强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0 1
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强调人民的主体地 位,追求社会公平 正义,倡导共同富 裕,为解决全球性 问题提供了新的思 路和方案。
0 2
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在当代世界的地位 和影响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一 是对全球治理的贡 献,二是对经济发 展的推动,三是对 文化繁荣的促进。
0 3
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在当今世界的地位 和影响还体现在其 对全球性问题的解 决上,如气候变化、 贫困问题、不平等 问题等。
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
立
21世纪初,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推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 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新时代
02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建 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 和社会革命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复习课件
明确经济 体制改革 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明确提出 和使用 “邓小平 理论”, 确定为党 的指导思 想并写入 党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部分内容 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 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 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 (2)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代表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先导;代表“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 国际条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 的威力,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社会条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 时代条件
萌芽(国民革命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出了以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
5、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先振工商;欲振工商, 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改良政治。 早期维新派
6、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又接触西方政治学说,有一 腔爱国之情,认为宪政是强国之法、救国之路。 康有为 7、他深受王夫之思想的影响,取其民主的精华,他又 有西学的浸润,曾传颂‚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 球,以泄万民之恨‛。 谭嗣同 8、他学术研究广泛,以史学为著,他著《少年中国 说》,言人才之重,诉强国之情,他宣传民权,更借用 进化论阐述了人类社会亦会进化的理论。 梁启超 9、他曾留学英国,吸收英国政治之精华,他尤为欣赏 达尔文,他认为应‚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他首次将 西方的政治、经济、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系统地引入中 国,启蒙教育了一代国人。 严复
岳麓版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优秀课件
宏伟壮观的人民大会堂 ,
一次又一次地淬火和提炼思想 ,
一次又一次地续写改革、文明、幸福、尊严和富强。
我的邻居大妈深情地说:
共产党可是一个好党啊 ,
大妈正坐在庭院里 ,
抱着孙儿晒太阳 ,
娃娃的小手还摇着一串 欢快的铃铛。
我的诗人朋友抒情地说, 党啊,带领着你的人民向前走啊 ! 朋友正站在阳台上 , 酝酿豪迈的诗章 , 手中茶杯还泊着一轮皎洁的月亮 。
一、重要的历史转折
1.“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十一届三中会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政治路线 以阶级斗争为纲
思想路线 个人崇拜 教条主义
组织路线 集权模式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来 进行改革开放 肯定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 指导方针 强化民主法制,拨乱反正
奋斗目标
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二、邓小平理论
1.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步走的战略 社会调查:从我家生活看三步走的战略
二、邓小平理论
1.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
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统一方针:一国两制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时代背景 思想内涵 主要内容 重要地位 历史意义 列入党章
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请为下列感动中国的共产党员撰写颁奖词
一次又一次地淬火和提炼思想 ,
一次又一次地续写改革、文明、幸福、尊严和富强。
我的邻居大妈深情地说:
共产党可是一个好党啊 ,
大妈正坐在庭院里 ,
抱着孙儿晒太阳 ,
娃娃的小手还摇着一串 欢快的铃铛。
我的诗人朋友抒情地说, 党啊,带领着你的人民向前走啊 ! 朋友正站在阳台上 , 酝酿豪迈的诗章 , 手中茶杯还泊着一轮皎洁的月亮 。
一、重要的历史转折
1.“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十一届三中会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政治路线 以阶级斗争为纲
思想路线 个人崇拜 教条主义
组织路线 集权模式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来 进行改革开放 肯定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 指导方针 强化民主法制,拨乱反正
奋斗目标
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二、邓小平理论
1.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步走的战略 社会调查:从我家生活看三步走的战略
二、邓小平理论
1.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
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统一方针:一国两制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时代背景 思想内涵 主要内容 重要地位 历史意义 列入党章
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请为下列感动中国的共产党员撰写颁奖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 —— 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毛泽东思
想;第二次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的邓小平理论。
(2)三大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三次转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
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材料三
邓小平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
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 金是不可能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 展离不开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破坏得很厉害的国家,包括欧洲、 日本,都是采用贷款的方式搞起来的。” 思考 (1)根据材料归纳邓小平的基本思想主张。
3.发展过程 (1)提出:2000年2月,江泽民第一次做出完整阐述。 (2)地位确立:2002年11月,中共“ 十六大 ” 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 想并写入党章。 4.意义 (1)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2)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 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 与时俱进 的科学体系。(3)是新世纪中国共产 党和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南。
深化探究
探究点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质和影响
材料
革命导师 …… 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
“顶峰”,可以不受实践检验;并不认为他们做出的结论不管实际情况如何
都不能改变;更不用说那些根据个别情况做出的个别论断。他们处处时时用
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论断、指示……他们从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
一、重要的历史转折
历史叙述
学习·探究区
1.历史背景 (1)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但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 了“ 两个凡是 ”的错误思想,继续延续“左”倾错误。
(2)中国政治思想界展开了关于 真理标准 问题的大讨论。
答案
2.十一届三中全会 (1)主要内容 ①政治:放弃“ 以阶级斗争为纲 ” 的错误方针,将党和国家的工作 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②思想:肯定了关于真理标准问 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指导方针。③组织: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④经济:对内 搞活,对外开放。 (2)意义: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 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的历史性转折。
核心比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邓小平理
论侧重于经济的发展和政局的稳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侧重于党的
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重点精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关系 (1)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2)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 (3)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先导。 (4)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
意义:为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扩大党的群
众基础,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答案
课堂小结
返回
1
2
3
4
5 6
反馈·训练区
1.1978 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 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D )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解析 B.深化了体制改革 D.冲破了思想樊篱
重点精讲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何联系?
(1)从目的看:都是为了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倾错误。
(2) 从主要内容看:都肯定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重新确
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3)从结果和意义看:都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
束缚。
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排除①②。故符合题意的是③④。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5. 在 改 革 开 放 中 , 经 过 三 次 思 想 解 放 , 我 们 先 后 冲 破 了 “ 个 人 崇 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 的关键事件是( B ) A.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解析 B.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六大”
答案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论点 (1)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2)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 (3)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 (4) _________ (5)“一国两制”理论。 3.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 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1992年南方谈话: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解析 工作重心的转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致。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 并把它写进党章 B.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D.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解析 邓小平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其内容不包含“无 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故本题选C。
答案
材料一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材料二体现了
社会主义要改革,不能搞僵化模式的思想;材料三主张实行开放,引进
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重视国际市场竞争。
答案
(2)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史实,说明邓小平是如何实践这些思想的? 答案 粉碎“四人帮”后,支持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 论,重新确定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 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做出改革 开放的重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同时实行对外开放。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目标。
答案
5.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6.党的“十五大”:提出高举 邓小平理论 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 列入党章。
深度点拨
(1) 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 (2) 邓小平理论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 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3)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贡献。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学案27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指南
课标要求 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 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
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教材问题解答
济手段,不是姓“资”和姓“社”的问题。影响:实现了思想的大解放,
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
革目标的制定提供了思想条件。
答案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历史叙述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 阶段。 2.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 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案
3.意义
(1) 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的继承和发展。
(2)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3)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升华,它促使中国社会经济
进一步迈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
归纳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探究点2 邓小平理论的深化 材料 邓小平明确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 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 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思考 答案 据材料指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何影响? 问题: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强调市场和计划都是经
答案
(二)科学发展观 1.发展过程 (1)2003年7月,胡锦涛首次提出。(2)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3)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 十七大 ” 的报告中,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2.内容 “坚持 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 和人的全面发展。”
深化探究
探究点1 新时期中共面临的问题 材料 但是,当前党的队伍状况与党在21世纪所要应对的挑战和肩负的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还是不大相称。一大批掌握先进技术、具 有先进管理经验……的优秀分子还被限制在党的队伍之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1期 思考 答案 根据材料说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怎样的问题? 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答案
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