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目标:1.了解一个人爱的能力的成长过程。
2.了解母爱和父爱的不同之处。
3.理解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成熟的人,并力图做一个成熟的人。
重点难点:理解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成熟的人,并力图做一个成熟的人。
方法突破:1.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透视文章内容。
2.品评重点内容,感悟提升境界。
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完成导学案。
2.教师准备课堂PPT。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常说,父爱如山,刚正而坚强;母爱如海,温柔而博大。
父母是孩子永远的依靠,孩子是父母永恒的牵挂。
这些,都是我们真诚而又感性的表达,今天,让我们转换视角,走进弗洛姆,看看他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理性阐释。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1.提问学生阅读课文的感受,检查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
2.点拨方法: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透视文章内容。
(1)这是一篇哲学意味的文章,带有明显的心理分析的色彩,又是翻译的作品,读来有相当的难度。
所以,一定要抓住关键,前后延展,才能领会文章要义。
(2)提示学生,关键句常常是每段的段首句,尤其是那些具有总领、过度和总结意味的句子。
(3)抓第四段首句:“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此句表明前面论述“爱的能力发展”,而后面论述“爱的对象的发展”。
(4)抓第九段首句:“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即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
”全文论述一个人的爱的成长过程,这一句表明文章由此进入总结部分。
(5)抓前三段中表达时间阶段的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这一阶段”,完成表格1,了解一个人爱的能力的发展。
表格1:爱的能力的发展。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讲解与例题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父母与孩子之间,有一种无法割舍的亲情,叫做“爱”。
这种情感,不受时间环境的限制,不需要契约合同的约束,更不需要金钱权势的维系。
它发自天然,来自本性,适于众生。
但就是,如果我们抛开这种感性的认识,听一听心理学家、哲学家的见解,也许更有意义。
本文就是一篇哲学随笔,作者站在理性的高度来重新审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份真情。
学习本文,一要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二要体会作者就是怎样对这份“爱”从哲学角度进行深层思考的。
本文节选自艾·弗罗姆所著的《爱的艺术》。
这部书就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与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爱的艺术》这本书阐释了爱并不就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就是一个能力的问题。
弗罗姆认为,爱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因而它像其她艺术一样,就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
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在本文中,作者由婴儿阶段的特点写起,由出生时无意识状态到对母爱的逐渐感受。
婴儿阶段过后,孩子开始了对爱的体验,认为“我被人爱就是因为我就是我”,母爱对她来说就是一种祝福,就是一种与平,不需要通过努力获得。
八岁到十岁的儿童开始“创造爱”,有了爱的能力,爱的对象也由母亲转向了父亲。
父亲开始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的路。
本文不就是简单的关于父爱与母爱的颂歌,而就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弗罗姆对于“爱”的理解,就是基于人道主义立场的。
她将“爱”放到人类存在的本质的高度去对待与认识。
★艾·弗罗姆(1900—1980),20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与哲学家,就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之一,对精神分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代表作有《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寻》《爱的艺术》等。
1、注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履.行归根结蒂.罪孽.咄.咄逼人刹刹.那横专横.刹.车纵横.2、写汉字词语易错字词语易错字Dàn生yíng得垂xián léi弱蜿yán yíng政huáng恐遵xún彷huáng逃Dùn3一刹那:指极短的时间。
高二语文必修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必修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作者艾·弗罗姆,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新弗洛伊德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下面一起来学习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的相关知识点! 高二语文必修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以及相关的文化常识。
2.掌握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二、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以及行文特点。
2.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
3.区分文章在谴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汉语写作的不同,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
三、情感目标 1.感受母爱和父爱的无私、博大与精深,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与伟大。
2.由父母之爱联系周围其他多种形式的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培养自己博爱、仁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2.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文章在谴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汉语写作的不同,举例分析说明。
2.父母对自己世界的影响。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请看多媒体画面或张贴画:画面①,儿童跌倒,妈妈急忙扶起,呵护,询问。
画面②,父亲指导孩子如何学习,如何行事。
询问:画面①②表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可能的回答:爱护、关心、体贴、教育…… 教师引导:本质是爱。
2.询问:能否列举若干父母爱自己的例子? 生举例二至三个即可。
教师引导:上述都是具体可感的事例,那么,在理论上、哲学上,到底应该如何论述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哲学家艾·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
二、解题并介绍文章涉及的文化常识(知识目标) 1.多媒体或者幻灯片展示 艾·弗罗姆,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新弗洛伊德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2、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3、品味父爱、母爱的区别,认识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课前预习】1.作家与作品埃里希•弗罗姆(1900~198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从人本主义出发,力图将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两种学说融合起来,并以此来考察、分析当代世界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危机。
“人性异化”是弗罗姆以人性为标准,透过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繁荣和生活富裕的表象,考察其内在矛盾而得出的结论。
他对这一社会中的人性异化问题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与批判。
同时,弗罗姆也是当代西方新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权威。
他探索了心理学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他提出所有已知的社会结构均不能适应人类的基本情绪需要。
他认为将精神分析的原则应用于病的治疗,人类便能设计出一个心理平衡的“健全社会”。
弗罗姆一生著述甚丰,内容广泛,主要著作有《逃离自由》《健全的社会》《爱的艺术》《随笔》等。
2.《爱的艺术》中所谓的“爱”与人们普遍认为的那种“一个人偶然幸运地体验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不同。
弗罗姆认为,爱与其说是一种情感,毋宁说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
爱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
如果用最通常的方式来描述爱的主动特征,那么,它主要是给予,而并不是接受。
3.弗洛姆《爱的艺术》前言(节选)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
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高中语文必修4《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理解父爱的本质和母爱的本质,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即理性分析的解读方法。
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理解、探究和评价作者对父爱与母爱本质的思考以及对于理想人格的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及部分关键语句。
【教学方法】1. 引导、朗读、讨论、点拨2.点拨法、问题探究法、比较阅读法(课堂上重点使用的是前两种,尤其是问题探究法,课下运用比较阅读法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课型】展示反馈课【教具准备】CAI课件纸质学案【课时安排】2课时【备课时间】2011年05月05日教案(教学过程)一、知识结构年龄段特征刚出生阶段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婴儿期)8岁以下有被爱的意识,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幼儿期)8—10岁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童年期)少年时期通过努力去唤起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成长期)成熟时期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成熟期)二、点拨精讲(例题精析)①根据最后两段内容,成熟的人具有哪些特点?【释疑解惑】独立、温和;自信、理智。
前两点来自母亲,后两点来自父亲。
②最后两段的有些内容看似矛盾,你怎么理解?例如:A.“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和“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矛盾吗?B.“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和“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矛盾吗?C.“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和“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矛盾吗?【释疑解惑】均不矛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自主学习(10分钟)(一)目标呈现1、了解弗罗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2、正确认识父爱与母爱,对“爱”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自学预检1、整体感知这篇文章是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爱的艺术》这本书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艺术。
在这篇文章中,他从的角度阐述了与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爱作为一种改变社会的力量的心理基础。
全文10个小节,阐述了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其心理结构逐步变化的过程,并在最后指出,,唯其如此,才能够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健康而成熟的灵魂。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归根结蒂.( ) 罪孽.( ) 渊.源( ) 履.行( )秩.序( ) 休戚.相关( ) 一刹.那( ) 咄.咄逼人( )3、解释下列词语(1)节外生枝:(2)归根结蒂:(3)咄咄逼人:4、名句积累成熟的爱的原则是:“。
”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而成熟的爱是:“。
”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
父爱的原则是:“。
”(三)问题发现与生成(紧扣学习目标)我发现与生成的问题有:二、教师精导(20分钟)(四)探究研讨分析母爱与父爱的特点及其本质区别。
(五)互助展评我的思路:我的答案:合作探究的结果:我仍存在的困惑:(六)自我小结我的收获有:三、达标拓展(10分钟)(七)当堂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与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诞.生(dàn)刹.那(shà)撕.碎(sī)缺陷.(xiàn)B、凝.聚(níng)依赖.(lài)典型.(xíng)履.行(lǚ)C、求援.(yuán)专横.(hâng)辜.负(gū)罪蘖.(niâ)D、仁慈.(cí)嬴.得(yíng)渊.源(yuān)秩.序(zhì)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关于爱的分类、作用、发展和本质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评价和写作关于爱的能力,以及对文章中深刻思想的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培养良好的家庭伦理观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分类、作用和发展过程,深入探讨爱的本质。
2.教学难点: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分析、评价和写作爱的相关文章。
三、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通过观看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爱是具体的、细微的、无私的。
2.背景介绍:从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等角度,简要介绍爱的分类、作用、发展和本质。
3.课文讲解:通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爱的阶段和表现形式,以及爱的缺失和过剩所带来的影响。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爱,分享爱的故事,探讨爱的本质和发展。
5.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写一篇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文章。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传统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和写作练习等。
2.现代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
3.技术手段:PPT演示、互动平台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练习设计:要求学生用课堂所学知识完成一些与爱相关的课堂练习,如爱的分类、爱的名言等。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文章,要求真实感人,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3.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等情况进行评价,主要标准包括知识理解、应用能力和情感态度等。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材:《语文》必修四教材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
2.教辅:配套的《语文教学参考资料》等。
3.技术设备: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学平台等。
七、结论本次教学围绕《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一主题展开,通过深入探讨爱的分类、作用、发展和本质等方面,让学生理解到爱是一种无私、细微的情感,是家庭伦理的核心。
人教版必修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教材1、新教材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高中语文新大纲中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提出了“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整个语文教育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通途”,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全面提高。
2、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是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爱的艺术》这本书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在这篇文章中,他从儿童成长的过程的角度阐述了父母之爱与孩童情感与心智成熟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爱作为一种改变社会的力量的心理基础。
全文10个小节,阐述了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其心理结构逐步变化的过程,并在最后指出,真正成熟的人应该能够综合母爱与父爱,唯其如此,才能够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健康而成熟的灵魂。
3、学生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一年级学生,多数对随笔`杂文有一定了解,但由于我们的学生认识问题肤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
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对文章的分析能力。
4、教学目标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初步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激发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的激情。
5、教学重点、难点:(1)用信息整合的方法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
(2)本文有些语句很难,影响对段以及文章的理解,所以理解难句很重要。
二、教学方法:采用: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
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二语文必修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阅读导读】父母与孩子之间,有一种无法割舍的亲情,叫做“爱”。
这种情感,不受时间环境的限制,不需要契约合同的约束,更不需要金钱权势的维系。
它发自天然,来自本性,适于众生。
但是,如果我们抛开这种感性的认识,听一听心理学家、哲学家的见解,也许更有意义。
本文是一篇哲学随笔,作者站在理性的高度来重新审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份真情。
学习本文,一要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二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对这份“爱”从哲学角度进行深层思考的。
本文节选自艾•弗罗姆所著的《爱的艺术》。
这部书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爱的艺术》这本书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是一个能力的问题。
弗罗姆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因而它像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
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在本文中,作者由婴儿阶段的特点写起,由出生时无意识状态到对母爱的逐渐感受。
婴儿阶段过后,孩子开始了对爱的体验,认为“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母爱对他来说是一种祝福,是一种和平,不需要通过努力获得。
八岁到十岁的儿童开始“创造爱”,有了爱的能力,爱的对象也由母亲转向了父亲。
父亲开始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的路。
本文不是简单的关于父爱与母爱的颂歌,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弗罗姆对于“爱”的理解,是基于人道主义立场的。
他将“爱”放到人类存在的本质的高度去对待与认识。
★艾•弗罗姆(1900—1980),20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之一,对精神分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代表作有《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寻》《爱的艺术》等。
1解词义一刹那:指极短的时间。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该受到报应的罪恶。
简而言之:概括起来说。
渊源:比喻事物的本原。
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新的问题。
高中语文必修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2、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3、品味父爱、母爱的区别,认识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过程与方法】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其本质。
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
【教学时数】:一课时【预习】1.通读课文,初步把握作者观点,感知主要内容。
2.识记下列字音及字形:一刹()那给()予罪孽()咄咄()逼人辨认渊源履行咄咄逼人归根结蒂3.完成学案上的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进入今天的学习之前,先请大家来听两首歌曲《母亲》《父亲》。
听完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略)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我们成长的风风雨雨中,父母的付出永远是无怨无悔的。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美国作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倾听他是如何理性地审视人间最真最浓的情!二、简单介绍弗罗姆及其《爱的艺术》弗罗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
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三.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案上的问题。
组长做好组内分工,安排好每道题的发言人,指导组员整理好每道题的答案,并安排好发言人,补充人。
(整理如下)1、归纳本文的主旨:明确:本文阐释了父爱和母爱之间的联系与关系、性质与区别。
1他首先阐述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爱以及爱从幼稚道成熟的过程。
2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懂得爱的重要性,去创造爱,产生成熟的爱。
3指出一个人成为自己的父母,健康灵魂,走向成熟的途径。
2、阅读课文1—3段,回答下列问题:(1)《爱的艺术》一书要使读者相信:“爱不是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情感”,找出相关的句子加以说明。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 》 学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作者介绍艾·弗罗姆(1900—1980),20世纪闻名遐迩的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
他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
1934年为了逃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离开纳粹德国而移居美国,加入美国国籍。
他的社会精神分析学说在梦的分析、精神治疗及人格、伦理理论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他集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于一身,且著述甚丰,内容广泛,涉及当代西方哲学、社会学、精神病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诸多学科,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多种学科的思想成果。
艾·弗罗姆的作品主要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心理分析和宗教》《马克思论人》等。
背景介绍这篇文章节选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这本书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神圣的艺术。
在这篇文章中,他从儿童成长的过程的角度阐述了父母之爱与孩童情感和心智成熟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爱作为一种改变社会的力量的心理基础。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弗罗姆力图从人本主义出发,以此来考察、分析当代世界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危机。
他认为,爱是在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感情交流行为。
本文就是作者在此背景下对“爱的艺术”的深入探讨。
文学常识1.弗罗姆《爱的艺术》弗罗姆认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
但是大多数人认为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旷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堕入”爱的情网。
人们产生这种错误的想法有三种原因:①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②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③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
要掌握爱的艺术,一是掌握理论,二是掌握实践,三是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
(1)爱的要素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精品导学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精品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2、感受不同阶段的爱。
3、父爱与母爱的比较。
4、区分“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知识导学】1.埃里希·弗罗姆是著名的德国(后来加入美国籍)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亦被认为是新弗洛伊德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弗罗姆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努力试图把二者的思想结晶吸收到自己的学说中,他撰写了大量著作,阐述他的新精神分析学。
除《爱的艺术》外,主要著作有《基督教义的发展》《逃避自由》《心理分析和伦理学》《让人占优势》《为自己的人》《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在幻想锁链的彼岸》《遗忘的语言》《心理分析和宗教》《革命和希望》《分析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理论》《对人的怀疑情绪的剖析》等。
在这些著作中,弗罗姆表现出他独特的世界观和思想,他把自己具体的世界观称为规范的人本主义。
他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贡献也就在于他对人的问题的研究,他论述最多的也是人的存在、人的本性、人的爱、人的异化、人的解放问题。
【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自恋.(liàn)孪.生(ruán) 诞.生(dàn) 涎.( xián)皮B.烫.手(tàng) 熨.帖(wèi) 乳汁.(zhī ) 家什.(shí)C.赢.得(yíng) 羸.弱(lěi) 依赖.(lài) 水獭.(lài)D.罪孽.(niè) 分蘖.(niè) 履.行(lǚ) 颠覆.(fù)2.下列句中空缺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⑴8岁以下的孩子还不会爱,他对爱的是感谢和高兴。
⑵“政协”和“人大”两会备受全国人民的关注,因为两会的议题与国计民生。
⑶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5
教学设计格式授课人:郭筱簏二、简介作者,背景探寻。
(多媒体展示)弗罗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
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课前发放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者,为学习课文做准备)三、速读课文,筛选信息。
在预习的基础上给学生5分钟时间整体把握全文,自己尝试编写全文结构提纲。
文章旨在告诉我们“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他成为自己的父母”,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阐述这个问题的?(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找出关键语句;通过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能达成共识的小组内部解决,解决不了的,向老师请教。
后教师予以点拨)明确如下:(多媒体展示)第一部分第1~3段:爱的能力的发展。
成长过程:被人爱——爱别人——创造爱第二部分第4~7段:爱的对象的发展。
(母亲父亲)现象:先理解母爱,再认识父爱原因:母爱无条件,父爱有条件第三部分第8~10段:总结全文:构建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
(快速阅读,明确文章的思路,为下一步质疑做准备)四、深入研读,质疑探究。
1、细读第一部分内容,从文本中筛选信息,认识成长过程中人对爱的情感变化情况。
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对爱情感变化特征表(多媒体显示)年龄段特征刚出生阶段(婴儿期)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8岁以下(幼儿期)有被爱的意识,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8—10岁(童年期)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学生通过导学案自主预习完成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予以指正学生自主阅读PPT4PPT5、6 小结PP7 展示题目少年时期(成长期)通过努力去唤起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时期(成熟期)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通过以上的阅读归纳,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爱不是与生俱来的!爱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高二语文必修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设计高二语文必修五必背
《高二语文必修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设计:高二语文必修五必背》摘要:《父母与孩子爱》作者艾·弗罗姆美国著名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新弗洛伊德派主要代表人物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下面起学习人教版高二语必修四《父母与孩子爱》教案相关知识!高二语必修四《父母与孩子爱》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以上就是语编分享《父母与孩子爱》教案设计全部容更多语请到语《父母与孩子爱》作者艾·弗罗姆美国著名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新弗洛伊德派主要代表人物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下面起学习人教版高二语必修四《父母与孩子爱》教案相关知识!高二语必修四《父母与孩子爱》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作者以及相关化常识掌握母爱和父爱性质上根区别以及各积极面和消极面二、能力目标把握结构脉络以及行特理孩子成长程与父母爱关系3区分谴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汉语写作不理有关句子含义三、情感目标感受母爱和父爱无私、博与精深体会父母养育子女艰辛与伟由父母爱系周围其他多种形式爱树立正确爱心观培养己博爱、仁义情感【教学重】母爱和父爱性质上根区别以及各积极面和消极面孩子成长程与父母爱关系【教学难】谴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汉语写作不举例分析说明父母对己世界影响【教学步骤】、导入请看多媒体画面或张贴画画面①儿童跌倒妈妈急忙扶起呵护询问画面②父亲指导孩子如何学习如何行事询问画面①②表现了父母对孩子种什么样情感态?可能回答爱护、关心、体贴、教育……教师引导质是爱询问能否列举若干父母爱己例子?生举例二至三即可教师引导上述都是具体可感事例那么理论上、哲学上到底应该如何论述呢?我们起学习美国哲学艾·弗罗姆《父母与孩子爱》这二、题并介绍涉及化常识(知识目标)多媒体或者幻灯片展示艾·弗罗姆美国著名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新弗洛伊德派主要代表人物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代表人物生德国93年流亡美国他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撰写了量著作主要有《爱艺术》《基督教义发展》《逃避由》《心理分析和伦理学》《让人占优势》《己人》等他论述多是人存、人性、人爱、人异化、人放等弗洛伊德(856—939)奥地利精神病学和心理学心理分析学派创始人著有《梦析》《超越愉快原则》等马克斯·韦伯(86—90)德国社会学著有《新教伦理与主义精神》《济与社会》等荣格(875—96)瑞士精神病学著有《无识程心理学》等节选《爱艺术》《爱艺术》认爱是种主动能力只有学会爱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爱各种形式爱—母爱、兄弟爱等等—基要素有四方面关心、责备、尊重和了母爱是无条件而父爱是有条件等等标题“爱”明了主题前面“父母与孩子”则限定了所写容围主要论述了父母爱条件性以及孩子成长程父母影响三、学生速全提出问题(知识及能力目标)划出生词或者重要词语扫请障碍根据容将全划分三部分并总结以上就是语编分享《父母与孩子爱》教案设计全部容更多语请到语(三分钟)让两位学起说出所词语以及结根据情况教师明确如下孤立无援不能得到情和助休戚相关欢乐和忧愁起分享有利和不利遭遇起历节外生枝比喻问题外有岔出了新问题归根结蒂归结根上惶恐惊慌害怕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罪孽迷信人认应受到报应罪恶让两位学起说出结构划分情况教师指导明确并黑板上形成提纲(利用多媒体展示)(、二、三层次标志、、3然段标志)(、、3)论述人从婴儿到童年期感受和体验母爱能力发展二(、5、6、7)阐述父爱性质以及父爱与母爱根区别三(8、9)指出成熟人终回脱离对母亲依赖和父亲权威他达到综合成己父母四(0)总结全(段和句)由看出思路是按事物发展顺序即人成长成熟程层层深入阐明父母与孩子爱性质极其发展变化孩子从以母亲心到以父亲心然终与他们分离并己心拥有父母两世界从而达到奠定灵魂健康和成熟基础四、跳课筛选信息出母爱和父爱性质上根区别以及各积极面和消极面(知识目标)(两分钟让位学生发言教师指导明确形成提纲如下)(利用多媒体展示)母爱和父爱性质上根区别质上母爱质是无条件是祝福是和平父爱是有条件它原则是我爱你因你合我要因你履行你职责因你我相象人生关系上母亲代表然界是我们故乡是然、地和海洋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人所创造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世界作用上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安全感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信心母爱和父爱积极面和消极面母爱积极面母爱是世界上伟爱是每人心深处渴消极面;母爱不能用努力换取而且根无法赢得父爱积极面父爱可以通己努力获得可以受己控制和支配消极面;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辜父亲期望情况下可能会失父爱五、学们程感觉有句子比较长或者句法顺序与现代汉语不致理上有些困难主要因这是译必须合原风格请出该类句子准确理其含义并试着用现代汉语方式换种说法(能力目标)(学生寻并讨论两三分钟几学生说出所句子极其理教师取其交集举例明确如下)如不是仁慈命运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恐惧话那么诞生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恐惧分析用假设语气表达婴儿出生情况这种虚拟语气表现了作者使用语言严谨性语句用“仁慈”修饰“命运”母亲对孩子无私关爱作铺垫形象地表现出母爱特我说法有母亲保护婴儿他才不会感到离开母体恐惧如不这样婴儿就会感到极恐惧他也开始学习人打交道他看到如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如他消化母亲就称赞他所有这些历凝聚并相补充成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我被人爱是因我是母亲孩子分析形象地描述了孩子与人初交往排比句式概括了婴儿成长特通这种描述得出种结论和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然用“我被人爱是因我是母亲孩子”句引出对母爱特描述“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爱”终得出结论母爱是无条件我说法他被人爱因他是母亲孩子所以如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如他消化母亲就称赞他3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应该爱我人带快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外靠努力换取爱常常使人痛苦感到我所以被人爱是因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我己愿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要而已分析用虚拟语气提出己问题靠努力得爱不是永恒用对比写出人们渴望母爱原因这种议论也引出了下对父爱论证“被人要而已”句更能对比出母爱伟我说法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因可能没有给那应该爱我人带快乐也许会节外生枝靠努力换取爱常常使人痛苦因这不是出我己愿而是使对方快乐被人要而已弗洛伊德“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形象而是把母亲良知建筑他己爱能力上把父亲良知建筑己理智和判断上分析用对比手法阐述孩子接受父母影响实质和容说明孩子是如何发展母亲良知而又发展父亲良知我说法弗洛伊德“超我”理论认人是通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形象而我认人是把母亲良知建筑他己爱能力上把父亲良知建筑己理智和判断上六、根据以上句子以及对容理结合己实际情况说说父亲母亲这两世界带给你哪些影响你是怎样不觉地拥有这两世界(能力情感目标)(思考讨论两分钟看法老师适当引申培养学生爱心增加学生对父母感恩心)提示性明确人生下初几月和初几年母亲关系密切母亲直不辞劳苦无条件抚养和关爱孩子(让学生举例) 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父亲关系开始重要起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路人(让学生举例)3成熟人既发展了母亲良知又发展了父亲良知达到综合(让学生举例)七、除了父亲母亲还有哪些人关爱我们让我们感动不已呢?请讲己亲身历事情(能力情感目标)(学生由发言教师适当拨爱心表现从而达到教育目)八、作业(能力情感目标)写父母或者他人对己具有爱心故事要写真人真事有真情实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
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他认为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的前提条件下的感情交流的行为;并对各种形式的爱及其基本要素做了阐释.这本书告诉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作用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爱的艺术》自1956年问世以来已经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此书至今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
2.夯实基础(1)识记下列字音及字形:一刹(chà)那给(jǐ)予罪孽(niè)咄咄(duō)逼人渊(yuān)源履(lǚ)行归根结蒂(dì)秩(zhì)序休戚(qī)相关专横(hèng)3.整体感知(1)理清思路,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感受和体验母爱的能力的发展。
第二部分(第4-7段)阐述父爱的性质,以及父爱与母爱的根本区别。
第三部分(第8-10段)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他成为自己的父母。
(2)人在成熟过程中要经历五个阶段的爱。
请概括这五个阶段及其爱的情感特征。
【合作探究】1.作者认为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根本区别?各有什么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2.文章提到两种爱的原则,一种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另一种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这两种爱的原则区别是什么?第一种是被动的爱,“被人爱”是原因,“爱人”是结果。
以自己为中心,强调先获得再付出,因为受到了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是幼稚孩童式的爱的方式,也是一种不成熟的爱的方式。
第二种爱是主动的爱,“我爱人”是原因,“被人爱”是结果,先付出再获得,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比被爱更重要,这是一种成熟的爱。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授课时间 : 5月29日设计教师: 陈娇使用对象:高一(3)(8)班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以及《爱的艺术》。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3. 深层次地明白父爱与母爱的区别4. 如何认识两种爱的原则。
学习重难点:1、深层次地明白父爱与母爱的区别。
2、如何认识两种爱的原则。
方法点拨:师生合作研读、点拨、自主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弗罗姆(1900-1980)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中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最大的人物。
主要著述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禅与心理分析》《心理分析之危机》等2、作品介绍:《爱的艺术》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它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3.、解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对象:__________________内容:__________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劝孝歌》。
问题:我们从小就在父母的爱中长大,随着你的成长父母也开始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
大家现在回忆一下你对这种爱有哪些体会?我们可以用那几个词来形容父母的爱。
你的答案: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钩划出本文的论点。
2、筛选信息,理清作者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
研读探究:1、细读第一部分内容,从文本中筛选信息,认识成长过程中人对爱的情感变化情况。
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对爱情感变化特征表年龄段特征刚出生阶段(婴儿期)8岁以下(幼儿期)8-10岁(童年期)少年时期(成长期)成熟时期(成熟期)通过以上的阅读归纳,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爱不是与生俱来的!爱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母爱与父爱各有哪些特点?二者有何区别?母爱与父爱有哪些积极性与消极性?(寻找关键句)类别特点积极性消极性母爱父爱3、关于作者提出的父爱与母爱的区别,你完全认同吗?释疑解难1、连线:会爱上你,因为我寂寞成熟的爱爱人者,人恒爱之因为你有钱,所以我爱你幼稚的爱2、文章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学习目标】1、了解弗罗姆及其名作《爱的艺术》。
2、深入把握文中对“爱”的剖析,体会其蕴含的深远意义。
3、理清文章结构脉络及行文特点,体会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特点。
4、领悟父爱与母爱的博大、无私与精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培养自己的博爱、仁义情感。
学习重点:目标3、4学习难点:目标2学法指导:阅读法、合作探究法一、【自主学习】1. 弗洛姆简介弗洛姆(Erich Fromm, 1900-1980) 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既是弗洛伊德的学生,曾长期从事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并根据自己的独特发现,对弗洛伊德的思想作出过重大修正;又是马克思的信徒,率先对马克思的思想作了新的阐述,并以独立知识分子的身份,致力于社会的分析和批判。
他是彻底的理性主义者,试图根据理性的发现和理性为自己规定的任务,描绘出健全的个人和健全的社会,促进新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他又具有明显的宗教倾向,不仅背负着基督教文化背景中的救世情结,而且从东方神学中获得过打破精神枷锁定启示。
以现代学术分课的眼光,弗洛姆可以同时被说成是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社会哲学家、伦理学家甚至宗教思想家。
但从其一生的倾向看,他其实只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知识分子,――也就是说,是一位根据自由而独立的主张,从个人的角度(以及个人与传统和未来价值的关联)对社会进行分析和批判的学者。
2.弗洛姆《爱的艺术》前言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
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达到这目标尽管困难,但这不足以成为理由,从而不去寻找造成这一困难的原因和了解克服困难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2、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3、品味父爱、母爱的区别,认识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课前预习】
1.作家与作品
埃里希•弗罗姆(1900~198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从人本主义出发,力图将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两种学说融合起来,并以此来考察、分析当代世界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危机。
“人性异化”是弗罗姆以人性为标准,透过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繁荣和生活富裕的表象,考察其内在矛盾而得出的结论。
他对这一社会中的人性异化问题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与批判。
同时,弗罗姆也是当代西方新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权威。
他探索了心理学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他提出所有已知的社会结构均不能适应人类的基本情绪需要。
他认为将精神分析的原则应用于病的治疗,人类便能设计出一个心理平衡的“健全社会”。
弗罗姆一生著述甚丰,内容广泛,主要著作有《逃离自由》《健全的社会》《爱的艺术》《随笔》等。
2.《爱的艺术》中所谓的“爱”与人们普遍认为的那种“一个人偶然幸运地体验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不同。
弗罗姆认为,爱与其说是一种情感,毋宁说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
爱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
如果用最通常的方式来描述爱的主动特征,那么,它主要是给予,而并不是接受。
3.弗洛姆《爱的艺术》前言(节选)
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
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
(选自《爱的艺术》,西苑出版社)
【课堂练习】
一、预习反馈
1、给下面字注音
罪孽秩序刹那
咄咄逼人惶恐休戚相关归根结蒂
2、解释下面的词语
爱情:(狭义)男女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
(广义)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
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
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
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归根结蒂:蒂,花或瓜果连接枝茎的部分。
归结到根本上。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也指形势发展迅
速,给人压力。
二、课堂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3.文章中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这两种原则的区别在哪里?
4.母爱和父爱各具有什么特点?母爱和父爱各有什么消极的一面?
二、学法指导
1.整体把握全文,自己尝试编写全文结构提纲。
参考示例:
全文按照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来叙述母爱与父爱在他构成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中的作用,其结构如下:
自恋阶段
第1~3段:
我被人爱阶段
成长过程: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第4~8段:
情感对象、现象:先理解母爱,再认识父爱
原因:母爱无条件,父爱有条件
第9~10段:总结全文
2.我们每个人都亲身感受过和正在感受父母之爱,这种感受如何表达?作者从他哲学家、精神分析家、社会学家的角度来表达,写作上,本文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提示:①从具体事实,上升到理论高度;②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