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拓展阅读教学研究
儿童海报: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墙变革
儿童海报: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墙变革作者:高甜王海英来源:《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22年第04期(一)“教师的被动任务”转向“儿童的主动创作”主题墙对于每位教师来说都非常熟悉。
传统的主题墙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当主题确定后教师就会设计相应的主题墙,粘贴与主题活动相关的照片、资料、调查表等。
有时,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教师会提前准备主题墙创设需要的各种材料,预留每个主题所需的位置,这些工作费时费力,也让教师感到精力有限。
如何解放教师,成就儿童,从教师被动制作转向儿童主动创作?我们提倡把创作的主动权交给儿童,由他们依据小组活动的内容,借助图画、符号等表征方式,记录自己感兴趣或惊讶的时刻,让主题墙呈现他们的想法和活动过程,实现“被动的教师”到“主动的儿童”的转变。
(二)“环境创设的工具”转向“学习过程的呈现”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主题墙的创设往往会演变成“教师一个人的主题墙”,幼儿看不见,也够不着。
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认为和幼儿一起参与主题墙的创设会耗费较多时间。
为了节约时间,教师便大包大揽,利用自己的美术技能,创设各种精致绚丽的主题墙,尽可能让主题墙具有观赏的功效。
其实,真正属于儿童的主题墙是需要儿童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其中的,他们通过图画、符号表达自己在主题活动中的所思所想,呈现自己的学习与思考过程。
(三)“教学逻辑的设计”转向“儿童立场的表达”主题墙创设的目的是促使儿童与主题墙对话。
然而,传统的主题墙创设往往是循着教学逻辑来设计的,由教师主导,反映的是教师的想法。
其次,主题墙的内容也不够生动,教师在设计主题墙时更多考虑的是教学作用,而忽略了对幼儿活动的呈现。
即便有一些幼儿作品的展示,也都是教师“精挑细选”的结果,幼儿参与度很低。
大多数的主题墙,都是教师机械地整理主题活动的材料和照片,然后套用模板,进行剪剪贴贴的结果。
我们不禁反思:主题墙到底是为幼儿服务的,还是为教师服务的?主题墙的设置要不要考虑儿童的可持续发展?一个真正属于儿童的主题墙是怎样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传统主题墙向儿童海报的转变,不仅仅打破了儿童面前的一堵墙,更是从教师本位到儿童立场的转变,助推了儿童自主学习与发展的进程。
儿童立场下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园本教研探讨
儿童立场下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园本教研探讨要: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园教师在课程理念和行动上都有了很大转变,开始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和愉悦,但在指导上仍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章认为,管理者可以通过系列园本教研活动转变教师观念、学会观察和解读幼儿的学习过程,通过走进游戏现场找问题,分析幼儿游戏行为,针对不同问题开展深入研讨,阶段性总结经验,分享收获等途径,引发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自主的、有意义的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园本教研;幼儿深度学习;游戏行为;支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近年来,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认识到生活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在课程理念和行动上都有了很大转变,能够做到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园本课程建设由重视“学科知识”向重视“活动过程”转变、由重视研究“教育者”向研究“学习者”转变。
如何以园本教研为抓手,深度研讨幼儿游戏,从而支持幼儿深度学习呢? 管理者建议教师将关注点聚焦于幼儿游戏过程,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开展研讨交流、展示阶段成果”三步骤开展园本教研,以提高游戏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幼儿更加自主、有意义地学习。
一、走进游戏现场,发现真问题,分析幼儿游戏行为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游戏现状,教师将研究重点聚焦在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以了解环境和材料对幼儿游戏的有效支持度,还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寻找难点和困惑之处,这有利于分析判断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从而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真正需求。
(一)立足班级自我审视,观察游戏开展现状学期初,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观察、了解本班幼儿的游戏现状,寻找和发现游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教研中提出并引发广泛思考;基于教研结果,班组成员内部进行工作调整,以更好地推进幼儿游戏的发展。
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教学策略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21年第2期(总第426期)课程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就像一个繁花似锦的大花园,艳丽芬芳,充满生机,语文老师就是在这个大花园里辛勤耕耘的园丁,尽心尽职地照料着每一朵盛开的小花。
如何让这些正在茁壮成长的花苗获得更多的学习方法,获取更多的知识呢?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阅读教学已经把目光转向于以“儿童立场”这一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课堂教学效果。
如果我们教师能在课堂上给予适当的阅读指导,那么学生就能在与文本、与作者进行顺畅“对话”的过程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从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下面就结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走月亮》一文来谈谈阅读指导课的教学策略。
一、紧扣目标,了解阅读内容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之前,教师首先要熟悉阅读材料,对文章的写作背景、内容、结构和艺术特色等都要有所了解,备课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在指导学生阅读时直奔“主题”。
《走月亮》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散文,作家吴然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描写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漫步云南洱海畔的情景。
“走月亮”是中国南方一带的风俗,富有地方特色,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这一风俗。
课前我上网搜索关于“走月亮”的视频资料,教学时用播放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云南地区“走月亮”的风俗,学生马上就明白了“走月亮”的意思就是指在月光下散步。
学生读了课文题目以后都很想知道妈妈带着“我”在月光下散步,“我”会看到哪些令“我”印象深刻的景物,这正是课文的教学目标:感受课文中描绘的精彩画面,积累优美的句子。
于是我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和家人在晚上出去散步的情况,然后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贯穿课文始终的线索—“我和妈妈走月亮”,再圈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来明确“我”和妈妈“走月亮”一共经过了哪几个地方,最后师生共同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理清“走月亮”的几个主要画面:月亮升起、月下溪边、月下田园、月亮牵星。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典型案例范文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典型案例范文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典型案例范文篇1基于儿童立场的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要引领学生品味文学经典的滋味,笔者将于下文中尝试谈一谈小学整本书阅读课前导读课的几种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激发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文学作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抓住人物形象的分析,才能对作品所反映的现实有深刻认识。
故事中的人物,其性格可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主题。
学生一旦对这个人物很感兴趣,就一定会迫不及待去阅读后面的文段了,那么这种发自内心的渴望就会转变为读下去的兴趣了。
如汤素兰著的《笨狼的学校生活》这本书,上课伊始出示主人公“笨狼”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笨狼”的第一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接着从推测入手,出示描写“鹅太太”的语段,推测“鹅太太”在学校是干什么的,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再让学生对比这位“鹅太太校长”和本校校长有什么不同;然后,猜一猜森林学校除了有趣的校长,还聘请了哪些有趣的老师,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些动物会被聘请为老师呢?从而引导学生从书中部分情节推测书本的主要人物。
这样一步步地引起学生对“笨狼”产生兴趣,激发阅读的兴趣。
除了对人物形象,教师也可以借助封面上的图片、书名设置疑问,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致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与书的主要内容,建立读整本书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独立的思考动机。
在整本书导读课中,教师还可以拓展介绍这本书的其他信息,如:作者的写作背景、内容提要、获奖情况、媒体的评价以及这本书的特别之处等,使学生对这本书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产生更大的阅读期待。
比如:《海底两万里》于年11月出版,初版就卖了五万册,年被拍摄了同名电影和动画片;《童年河》入选《人民日报》“本适合孩子阅读的精品书”第一名,还获得中国童书榜“优秀童书奖”……通过回归整体,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欲望去阅读整本书。
二、体验整本书阅读的乐趣整本书的内容很多,学生对事件的因果关联不可能一下全都明白,如何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里,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书本的信息,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并产生阅读兴趣呢?材料的取舍就显得尤为关键。
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儿童立场》
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儿童立场》回顾自己二十多年取得的成绩,我最深刻的体悟是:读书为我的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只有在前沿理论引领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才是最有效的,才能够收获丰硕的成果。
只有在先进理念引领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才是最科学的,才能够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
《儿童立场》一共有四个专辑,分别是:教育的大智慧是认识和发现儿童,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可能性的召唤,心灵的谷仓与那口藏着的水井。
书中,作者强调的儿童立场,是正确的、重要的,是教师永远的追求。
儿童立场是价值的载体,而其价值应从情感、思维的价值中去追索。
情感要沸腾,思维也要沸腾,情感与思维沸腾了,学习生活便沸腾起来。
于是,美就来到了课堂,来到儿童的心灵。
儿童是美的,儿童立场便是美德,教育便是美的。
儿童研究视角的坚守、调整与发展走向是书中的核心观点。
儿童研究坚守儿童就是儿童,真正的儿童应该是完整的儿童。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技术的出现,淡然会改变儿童发展的内涵,但是儿童的特质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儿童立场》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
尤其是面对新时期的教育,更是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与时俱进。
做智慧型的教师,要在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发展儿童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成为儿童研究专家。
儿童立场下的班本课程构建与思考
儿童立场下的班本课程构建与思考摘要:班本课程是指针对某个班级的教育课程。
在幼儿教育中,班本课程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好坏直接决定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因此,构建一个有效的班本课程对于幼儿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从儿童立场出发,探讨班本课程的构建与思考,提出班本课程应着眼于儿童的特点、兴趣和需求,打造一个具有关爱、尊重、参与和发展的教育环境。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班级文化的塑造,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班本课程,并注重课程的评估与反思。
关键词:班本课程;构建与思考;儿童立场幼儿班本课程是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通过园所自主开发的、符合国家或地区幼儿教育教学要求的、具有特定主题或目标的教育活动。
由于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习惯的特殊性,班本课程往往更符合其需求,能够提高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幼儿本身认知和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和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儿童立场下的思考,探索一些班本课程的科学构建方式,以期为实际操作提供一些珍贵经验。
1、儿童立场的意义儿童立场,是指尊重、关爱、理解和满足儿童的需求,让儿童成为学习和生活主体的一个教育理念。
其核心是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理解儿童的需要和兴趣,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积极向上的思维和情感品质。
在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儿童立场的思想理念,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态度,还能够促进儿童的发展和成长。
2、班本课程应着眼于儿童的特点、兴趣和需求班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设定适当的目标和指导方针。
例如:针对2-3岁幼儿,可以从基础的生活和社交技能入手,通过游戏和绘本激发其探索和认知的欲望;针对3-4岁幼儿,可以逐渐引导其利用多种信息来源进行探索,加强语言和思维训练,培养合作和分享意识;而针对4-5岁幼儿,则可以注重较为综合和高层次的培养目标,例如故事创作、社区关怀、环境保护等。
基于儿童立场的阅读区优化策略
基于儿童立场的阅读区优化策略阅读区是幼儿深度学习的良好载体,阅读区的材料多元化的教育价值,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深度学习的成效。
通过在阅读区投放图书、小剧场、自制工具三种材料,以图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以小剧场促进幼儿同伴合作,以自制工具鼓励幼儿动手制作,使材料之间有机地进行一个联合,最终达到幼儿在语言区中的深度学习。
同时,教师还应转变观念,改进指导方式,助推幼儿深度学习。
幼儿深度学习的能力关键不在于其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在于整合、建构、迁移、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语言区中幼儿机械被动的浅层学习已不再是理想的学习方式,更应该培养的是幼儿深度学习、终身学习所需的能力。
语言区是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语言区中的材料又是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物质基础,是幼儿经验建构的依托、情感陶冶的动力、认知发展的支撑。
一、阅读区域活动安排(一)有效开展趣味阅读在阅读区域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趣味阅读的有效开展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绘本故事讲述形式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促使幼儿积极参与趣味阅读,共同体验阅读带来的趣味和美感。
(二)引导动儿自主翻阅绘本当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建立起了初步的早期阅读兴趣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自主翻阅绘本,鼓励幼儿对绘本封面以及里面的内容进行观察。
虽然幼儿还不太认字,但是他们能够看懂图片,也能够在图片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绘本内容。
(三)着重把握阅读细节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幼儿阅读区域的布置与实施中,细节处理是关键。
把握细节、关注主体是提升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如何把握细节呢?位置区域选定方面:与其他活动相比,阅读是一个需要安静的环境的学习活动,在其位置区域的挑选和划分上,应尽量选择一些较为安静、舒适的区域位置,以便集中幼儿的阅读注意力和专注力,保证阅读活动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同时,教师还应考虑到区域的采光效果和整体氛围,使幼儿能够在舒适、温馨、充满丰富色彩的环境下开展阅读,这对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会产生积极作用。
徐则民基于儿童立场的教育支持读后感
徐则民基于儿童立场的教育支持读后感其实孩子们不会交往不是因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原因,其实作为学校也是有着不推卸的责任的。
虽然为了弥补这些教育缺失,我们开展了多项活动,希望孩子们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合作、交往等能力,但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刻意的。
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身体上的解放才能真正地促进智力上的发展。
被制止不许这样做,不许那样做的孩子,已经习惯了“不许”,又怎么会有“我想”“我要”的自主意识呢?《儿童立场》这本书已经翻看很多遍了,这是一本非常有温度的书,扉页上的成尚荣老先生精神矍铄、鹤发童颜,望之心生向往之意,如他在自序中所提到的“人总是要长大的,眼睛不能长大;人总是要变老的,但心不能变老”,向先生正是这样拥有童眼、童心之人。
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拥有童眼、童心之人。
可是走着走着,眼就长大了,长大的眼睛里总有那么多的规矩要守;走着走着心就老了,老了的心中总有那么多的期待……“人生是一首回旋曲,总是要回到童年这一人生根据地去”。
一、释放,让基质回归成先生提到儿童基质有三点:一是“根茎”,天生的,既是幼小而强大的身体力量,又是稚嫩而不断成熟的心理力量和精神力量,是儿童的儿童性;二是天性,是儿童之为儿童的根据,是儿童特有的表情;三是童年的秘密,深埋在儿童心底的秘密。
这三点基质不难理解,却极易忽视,蹦蹦跳跳是儿童的天性,可是学校里却早已不见蹦蹦跳跳的孩童,行走要有规矩,不仅有走的规矩,还要安静,我们这些大人称为“学风严”,静悄悄的校园里真的应该只有琅琅的读书声吗?嘈杂的嘻闹真的就是安全的隐患吗?其实孩子们不会交往不是因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原因,其实作为学校也是有着不推卸的责任的。
虽然为了弥补这些教育缺失,我们开展了多项活动,希望孩子们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合作、交往等能力,但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刻意的。
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身体上的解放才能真正地促进智力上的发展。
被制止不许这样做,不许那样做的孩子,已经习惯了“不许”,又怎么会有“我想”“我要”的自主意识呢?也许我们真的需要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教育,从儿童的立场来思考,从成先生所提到的这三点基质来思考,理解他们的儿童性,释放他们的天性,在真正的尊重中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他们本该有的形象,让他们可以在他们真正想要的活动中快乐地成长,自由而快乐。
幼儿园基于儿童立场教研活动
幼儿园基于儿童立场教研活动
1. 环节一:确定教研主题
- 教师团队与园所领导共同商讨,确定本阶段的教研主题,例如“儿童的游戏行为和发展”或“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
2. 环节二:教研目标设定
- 教师团队根据确定的主题,制定教研目标,明确需要达成的目标,如“了解儿童游戏行为对其发展的影响”,“探索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
3. 环节三:拟定教研方案
- 教师团队结合教研目标,共同商讨拟定教研方案。
包括确定教研内容、采取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如观察记录、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制定时间节点和分工任务。
4. 环节四:实施教研活动
- 教师团队按照拟定的方案,一步步实施教研活动,包括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情绪表达,记录相关数据,开展讨论交流,共同探索问题并汲取经验。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调整方案,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5. 环节五:总结和分享成果
- 教师团队在教研活动的收尾阶段,进行成果总结。
分析各项数据,讨论研究发现,提炼教育经验,形成教研成果汇报。
根据研究成果,制定相关教育实践方案,并进行实际分享。
6. 环节六:持续跟进和反思
- 教师团队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教研活动效果的跟踪评估,及时反思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为后续的教研活动提供经验支撑。
整体流程:教师团队根据儿童成长发展的需求和园所实际,共同确定教研主题,拟定教研方案,实施教研活动,总结分享成果,持续跟进反思,不断完善和促进教育实践。
儿童立场下集体教学活动环节设计与调整的实践研究
儿童立场下集体教学活动环节设计与调整的实践研究基于儿童发展与课程改革的需求,针对教学现象中儿童缺位的现象,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开展相关研究。
借助智慧教学信息技术,以“川童立场”为核心,从儿童的差异、兴趣、需求、潜能、成长视角出发,创建数据化的智慧课堂,鼓励个性化的智慧选择,打造沙在化的智慧空间,支持进阶化的智慧学习,并尝试AI化的智慧评价,形成了我校智慧教学的特色:基于技术手段的“硬核智慧”和基于教育经验的“柔性智慧”和谐共融。
课题实施以来,儿童的个性化、自主化的智慧学习能力得以提升,教师的智慧教研更加深入,体现学校培养面向未来的智慧型人才的办学理念。
一、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呈现为“一个核心、五个视角、五个特色”的综合交叉结构。
核心是“儿童立场”,始终引领实践研究;“五个视角”是儿童立场内涵的诠释,立足儿童的差异、兴趣、需求、潜能、成长,为儿童的全人发展奠定基础;“五个特色”是智慧教学基于“云一台一端”的校木特色休现,是数据化课堂、个性化选择、污在化空间、进阶化学习、AI化评价的智慧实践策略。
(一)尊重儿童差异,创建数据化的智慧课堂课堂从经验判断走向数据实证,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多环节的数据分析,为学情分析、改进教师教学和优化学习过程提供科学、准确的支撑。
1.课前精准锁定目标借助技术手段,依据数据下的前测学情分析,通过寻找“最近发展区”,结合学科特点,努力落实“活动式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儿童的立场”制定出更为精准的教学目标。
2. 精准教学目标中解重点难点学习中,教师借助软件的实时统计功能,关注答对率,确定教学重点。
依据同侪教学法原理,若答对率超过70%,教师只要进行简单讲解;反之,若答对率低于30%,则表示多数学生对该知识、能力点的学习还存在较大困难,因此教师必须重点展开教学。
3.课后推送个性作业一方面,教师将个性化作业推送给学生,并依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录制讲解微课,推送给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儿童本位”视角下的主题审议之我见
“儿童本位”视角下的主题审议之我见作者:王亚萍来源:《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21年第10期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之一。
我们在对沈阳市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日常调研中发现:五星级及部分四星级幼儿园基本上能对本园的主题课程进行不同程度的适宜调整及重构,其中部分园所采用了主题审议的形式进行课程园本化探索,但此类园所的占比整体偏低;大部分园所的主题课程实施仍处于依托省编教材的预设活动,以集体备课的名义微调或照搬教案的阶段。
这也是禁锢和制约四星级及以下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发展、顺利晋级的不利因素之一。
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教师的专业能力等会影响课程园本化的层次和水平,进而影响幼儿园的教学品质和高质量发展。
如何以幼儿的经验和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正确地理解主题课程?如何根据本园幼儿的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地灵活开展主题课程的教学研究?当下主题审议的形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园本教研模式。
主题审议是教师结合本园资源、环境,一方面对主题设计、实施及评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观察、讨论、商议;另一方面对主题进行判断、调整、重构的园本化(班本化)过程。
“儿童本位”视角下的主题审议强调教师关注幼儿的发展需求,挖掘活动资源,实施主题课程,因此主题审议应是主题、教师、幼儿以及资源等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过程。
要素一:适切可行的主題主题审议的首要任务是研讨主题是否具有一定的价值,在本园、本年龄段中是否适合开展,需要思考:该主题是否与幼儿的发展需求有较高的契合度,与幼儿生活是否有密切的链接点,幼儿对该主题的已有经验和需求是怎样的,周边的哪些资源能为主题更好地利用与服务。
此外,针对主题目标,还需要考虑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要素二:学识丰厚的教师目前,教师仍是大多数幼儿园主题审议的主体。
因为,具有一定情境性、实践性的主题审议需要教师将个人的经验和反思进行积累,进而利用积累的实践性知识对主题审议中的具体案例、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幼儿园师资培训《基于儿童立场的班级美工区材料调整的案例跟进研究》
幼儿园师资培训《基于儿童立场的班级美工区材料调整的案例跟进研究》美工区活动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儿园区域中不可缺少的游戏活动之一。
如何以顺应幼儿的学习特点、经验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为本,让孩子爱上美工区并得到深入学习,是我们一线教师所思考的。
本学期我们班重点观察中班幼儿在美工区与材料的互动情况,并与孩子们开启了一次基于儿童立场的美工区材料调整三部曲。
案例一:材料怎么收集?中班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开始了,我们在美工区提供了各种材质的纸和材料,如:皱纹纸、彩纸、牛皮纸、废旧瓶子和枯树枝等,让孩子制作春天的花。
区域活动中,苹果邀请Lucky到美工区游戏,Lucky说:“我们玩什么呢?”苹果说:“我们做桃花吧。
”Lucky说:“我觉得美工区里不好玩,我们去玩皮影吧!”。
说完两人向皮影区走去。
一连三天有意识地关注美工区幼儿操作情况,令人失望的是孩子们对老师投放的材料并不感兴趣,美工区内游戏的孩子很少,动手操作持续时间短,有些孩子每次进来只选丙烯颜料或轻黏土玩。
反思与调整:1.分析现状,了解孩子的想法。
这样现状引发了我的思考:美工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材料,孩子们为什么不喜欢?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美工区?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材料?为了解全班幼儿的想法,我通过与幼儿交流、发放调查问卷等途径对参与实验的40名幼儿进行问卷调查,全部回收后再分析。
调查显示:结合调查表分析发现:在美工区里孩子最喜欢的是绘画材料,好玩,拿起就可画;其次是泥工材料,搓搓捏捏就可变个物件;对于粘贴材料和折纸材料缺乏相应的操作经验;而对于教师花费最多心血收集的废旧材料却兴趣寥寥,究其原因——不会玩。
幼儿缺乏参与性,使用材料经验、玩法单一,缺乏兴趣,甚至有小朋友选择了材料却无从入手,无法进行自主创作,不知干什么只能扫兴换区。
美工区存在走形式、摆架子以及材料投放盲目和随意的问题。
2.发出征集令,材料大收集。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让材料与孩子互动起来,让孩子了解、熟悉、会用材料。
让幼儿走向课程中央——基于儿童立场建设幼儿园主题课程
让幼儿走向课程中央——基于儿童立场建设幼儿园主题课程在当代社会中,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满足儿童多样化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重视主题课程的建设。
主题课程以幼儿为中心,旨在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幼儿园建设中以儿童立场为基础,让幼儿走向课程中央。
第一部分:儿童的特点与发展需求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具有以下特点和发展需求:1.好奇心强:幼儿具有极大的好奇心,渴望主动探索和发现新事物。
2.自主性:幼儿渴望通过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来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兴趣。
3.身体活动需求:幼儿需要通过身体活动来促进身心的发展。
4.社交需求:幼儿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培养与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第二部分:儿童立场的重要性儿童立场是指以儿童的需求和权益为基础,关注幼儿的发展特点,使幼儿成为课程的主体。
采用儿童立场的幼儿园主题课程具有以下优势:1.以幼儿为中心:儿童立场的课程设计将幼儿放在学习的核心位置,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满足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2.个性化发展:儿童立场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3.积极参与:儿童立场鼓励幼儿主动参与课程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4.自主学习:儿童立场强调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幼儿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主题课程建设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主题课程建设应从以下方面入手:1.关注儿童需求: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发展差异,为主题课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2.确定主题课程目标:根据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园的办学理念,确定主题课程的发展目标和核心素养。
3.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根据主题课程的目标,设计一系列符合幼儿特点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包括游戏、探究、手工等。
4.培养师幼互动:教师应成为幼儿的学习伙伴和引导者,通过互动引发幼儿思考、讨论和分享。
5.评估和调整: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评估幼儿的学习成果和进展情况,并根据反馈信息对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
倾听儿童的声音:“儿童立场”幼儿园课程质量观的构建指南
倾听儿童的声音:“儿童立场”幼儿园课程质量观的构建指南满足儿童发展的需求是幼儿园课程最为基本的价值诉求。
因此,“儿童立场”的幼儿园课程质量观应被重视。
通过对哲学视域下质量话语权的转向、发展心理学视角下的儿童观基础以及儿童相关研究范式调整的梳理,不难发现,当前学术界关于儿童的研究已然将聚焦于儿童本身作为研究的基本遵循。
一、课程目标:理解儿童对“整全生命”和“独特生命”的探寻幼儿园课程目标是指在课程实施之前,教师希望通过课程帮助儿童在一定学习期限内获得某种发展的预期。
由此,彰显儿童中心的幼儿园课程目标应尝试理解儿童对“整全生命”的探寻,关注个体成人的多重可能性,以帮助儿童实现臻于个体人性的完善。
1.儿童的生长逻辑是课程目标预设与生成的本原教师可将儿童生命成长的基本逻辑作为课程目标制定的起点,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了解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并借助观察、访谈及马赛克方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探寻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从而通过幼儿园课程引导儿童获得更为丰富的经验,不断向未来可能的发展水平前进。
2.儿童的发展诉求体现其身心对课程的基本期待布鲁姆以儿童身心发展的整体结构为框架,建立了旨在帮助儿童在认知、动作技能及情感等层面达成和谐与共鸣的三维立体教育目标体系。
基于此,教师在制定课程目标时,可以借助深度对话、观察等方式,有机整合儿童在认知、动作技能及情感等维度的发展需求,并尝试从“共有人性层次”理解儿童对生命成长的自发追求,兼顾儿童对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生长期待,深刻认识并理解儿童渴望成为“完整的人”的核心诉求。
此外,教师也应承认不同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尊重儿童的发展需求并非要求儿童在每个方面平均发展,而是指在遵循儿童生命成长基本逻辑的基础上,致力于帮助儿童在认知、动作技能及情感等方面均衡发展。
聚焦儿童的课程目标应承载其整全性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的张力与诉求,帮助儿童追寻“整全的生命”,并发现个体生命的“独特性”,由此开启个体成人的无尽可能。
培训目标基于儿童立场的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培训目标基于儿童立场的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本次培训的目标是帮助参训者掌握基于儿童立场的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方法,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和提高其学习成效。
一、了解儿童的特点和需求
参训者需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包括: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在教育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发掘、好奇、求知和探索的兴趣等等。
同时也需了解儿童的需求,如:安全、尊重、关注和陪伴等等。
二、掌握设计集体教学活动的方法
参训者需要掌握如何根据儿童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设计适合儿童的集体教学活动。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实践性和开发创造力,以及充分考虑到儿童的体能、精神和情绪状态。
三、了解集体教学活动实施的技巧
参训者需要了解如何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尤其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儿童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尤其是在活动中充分重视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孩子们的不同特点、习惯和兴趣,尽可能的促进每个孩子的学习进步和提高。
四、学习如何提高学习效果和评价
参训者需要了解如何设计和开展有效的教育评价,以便最大化地了解每个孩子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学习水平,并通过评价数据来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意识,加强自我反思,以便更好地发挥潜力,提升学习效果。
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主题活动方案编制——以大班主题活动我们在春天里为例
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主题活动方案编制——以大班主题活动我们在春天里为例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主题活动方案编制——以大班主题活动"我们在春天里"为例引言: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对于儿童的综合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求,我们设计了一套基于儿童立场的大班主题活动方案,以春天为背景,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促进他们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们的活动内容和实施计划。
一、活动目标通过大班主题活动"我们在春天里",我们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 培养儿童对于春天的兴趣与热爱;2. 启发儿童对春天万物复苏的探究;3. 提升儿童的情感表达和社交交往能力;4. 培养儿童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5. 增强儿童的身体协调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内容及实施计划1. 主题探究活动a. 校园春游:组织儿童走入校园,亲身观察春天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b. 春天的声音:通过听取春天的声音录音,让儿童辨识春天的特殊声音,了解春天的特征。
c. 绘本分享:选取与春天相关的图书,开展绘本分享活动,扩展儿童的想象力。
d. 春天乐园:在室内搭建春天乐园主题场景,让儿童沉浸其中,体验春天的快乐。
2. 动手实践活动a. 春天的花园:引导儿童种植春季花卉,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耐心。
b. 春天的绘画:提供多样的绘画材料,让儿童绘制自己心中的春天,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c. 春天的手工:通过手工制作春天的相关物品,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d. 春之舞蹈:引导儿童学习简单的春之舞蹈动作,培养他们的协调性和舞蹈表达能力。
3. 儿童游戏活动a. 捉迷藏:在户外校园开展春天捉迷藏活动,锻炼儿童的身体协调性和奔跑能力。
b. 春天的钓鱼:在水池中设置小鱼并引导儿童使用钓竿去“捕捞”,锻炼他们的精细动作能力。
c. 春天的拔河:组织儿童进行拔河比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力量感知。
4. 情感表达活动a. 春天的合唱:教授儿童一首简单的春天合唱歌曲,组织他们进行集体演唱,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185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语文教学徐 松(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黄河分校 江苏 宿迁 223800)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抓住儿童的特点,只有建筑在以儿童为本,基于对儿童的理解,才能真正体现小学语文教学。
可以说,你是怎么理解小学生的,那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小学语文教学。
一、基于儿童立场的语文教学应该体现工具性的本质属性在学校的各门课程中,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学科,而其他学科都是以言语内容为教学目的。
语文课只有具有了“工具性”这一本质属性,才能把学习语文的目的是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放在第一位。
但是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又是多面的综合性强的工具性。
从知识来说,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从能力来说,有听、说、读、写;从大的体系来说又分语知、阅读、写作,从大的目标来看,语文教学中还须十分注重智力的开发,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开发;从更高层次的要求来说,语文教学还应当担负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使学生精神世界得到升华的责任。
因此,进行语文教学必须充分认识这门课程的特点──综合性。
从语文培养和训练的目标说,就是要把读、写、听、说四种能力的训练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进行,而不是只盯住任何局部,同时在对读、写、听、说进行整体训练的过程中还应注意进行思想感情的培养、思维能力的训练;从实现上述目标的方式和渠道说,不仅要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还要开辟第二语文教学渠道,强化语文环境的积极影响的渠道,并且使这三者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些渠道之间不断地发生着相互的作用,而最后全都导入学生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广泛的、完全独立自由的读、写、听、说活动中去,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品质。
再者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普遍的现象是过分强调人文性和文学教育,不能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像要求高中生一样一味强调感悟、领会、体验。
夸张地说:快要达到“玄学”的程度了。
未能将着力点放在基础性、工具性上,语言文字教学上,出现了主次倒置,追求形式的倾向,严重削弱了语文基础性;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追求教学情境、学习上的变化。
异向交往:基于儿童立场的教学实践
作者: 汤珍云[1]
作者机构: [1]宿迁市实验小学
出版物刊名: 教育界
页码: 59-60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23期
主题词: 异向交往;儿童立场;教学实践
摘要:由于过度追求教学的高效率,教师总是容易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听取学生的意见,而与教师思路岔开的"异向交往"的话语往往被忽略或排除在外。
这在无形中异化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师生交往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坚守儿童立场,正视师生间的异向交往,并在教学中夯实异向交往。
儿童立场的班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儿童立场的班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摘要】在学前教育中开展班本课程的研究是幼教工作创新的重要举措。
基于儿童立场理念下的班本课程的开发,能更有效地关注幼儿现有经验、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丰富学前教育的课程体态,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可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文章通过班本课程实践中的深度对话,从基于儿童立场去开发班本课程,强化课程资源整合意识去推进班本课程,综合提升科研素养去反思班本课程这三方面,阐述教师开发班本课程实践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幼儿教育;儿童立场;班本课程;实践与反思《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学习的。
”可见,幼儿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
班本主题活动强调以幼儿为主体,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使实施的活动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班本主题活动倡导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活动的设计,主题生成的过程是师幼双方互动的结果。
所以幼儿在此过程中就很容易保持探索学习的兴趣和需求。
一、班本课程实践中的深度对话(一)对话一:两种班本课程模式的区别在哪里偶发性班本课程“树真好”和预设性班本课程的区别在哪?1.区别一:谁唱主角?教师是班本课程的开发者,儿童是课程实施的主角。
但在预设性课程实施中,“背后推手”依然是老师,幼儿的活动其实是沿着预设的轨迹行走,生成也就成了锦上添花。
“树真好”原本只是一节线上阅读活动,没有预设生成的初衷,然而“无心插柳柳成荫”,因遇上植树节,“种下一棵属于我的小树”的想法在幼儿心中萌发。
通过线上调查、谈话活动、散步时的新发现,继而引发的讨论数树方法、设计数树路线、发现树的秘密、探讨树的用途等系列活动都在幼儿的兴趣的驱动下自然展开,教师在读懂幼儿需求时给予必要支持,推动深度学习。
在这里预设减少、生成无处不在!探究中幼儿科普了树种知识、树与人类的关系、发现了多种统计方法、测量工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以及同伴分工合作可有效提升统计效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才之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对教材展开分析,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深入分析教材,有效利用、开发教材,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英语思维,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
小学阶段的英语主题拓展阅读更倾向于一种学习性阅读,因此课堂就要以儿童的立场为主要立场,让儿童以自己的方式走进文本、分析文本、探索文本。
只有儿童与文本进行了亲密的接触,英语课堂才会更加生动,更具活力。
只有拓展的主题与文本的主题有了联系的纽带,英语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才是出彩的英语课堂。
一、主题拓展阅读教学要呼唤“童心”
造成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少阅读体验。
因此,主题拓展阅读教学应该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维与自己生活经验走进文本。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Unit4“What’s the matter”的课堂活动拓展环节,教师为学生播放了电影《马达加斯加》的片段,要求学生为主人公Alex写出合适的句子,进而引导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习的目标语言。
教师要帮助儿童确立阅读是自身需求的观念,切实地把阅读渗透到儿童的生活中,使儿童产生一种持久而稳定的阅读动力,也只有这样,阅读才会真正成为儿童的快乐和享受。
二、主题拓展阅读教学要保持“童味”
英语教学中,教师精心准备,细读文本,挖掘每一个知识点,找准每一个训练点,每一步细节化,但结果往往是自己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无精打采。
新课标指出:主题拓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英语教师要树立正确阅读意识,理解儿童,积极引导学生亲近文本。
例如,在课外阅读Halloween时,教师对学生说:Today we will talk more about Halloween(origin,custom,symbol),然后让学生快速浏览全书,为目录写上相应的页码,自读第2页、第3页,了解世界各地有关万圣节的知识。
学生自主参与的课堂耳目一新,学生沉醉其中,享受了一场精神盛宴。
原来文本可以离学生如此近,只要教师放手给予机会,学生、文本就能水乳交融,绽放光彩。
学生是盐,文本是汤,盐只有融入汤中才会有滋有味。
在主题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文为本,保证儿童有充分的自主性阅读、个性化建构的时间,也让他们与文本有密切的交流。
主题拓展阅读,不仅教会了学生如何与文本交流,还教会了他们如何进行更加广泛的阅读,进而推进阅读向着高效的方向发展。
三、主题拓展阅读教学要追求目标价值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资源蕴藏在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之中,也蕴藏在他们丰富的情感和活跃的思维之中。
学生资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的重要意义。
因此,教师所设计的主题拓展阅读活动应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致,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与成功。
每一个学生都应有表达想法的空间,并在不断的交流中达到融合,提高自我感悟能力。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Unit5“Helping our parents”的教学中,教师问道:What can we do after school?S1:Watch TV.S2:Play football.S3:Do some housework with Mum and Dad.教师引导:What housework can you do?S4:Clean the windows.S5:Clean the doors.S6:Clean the tables and chairs.S7:Wash shoes and clothes.本节课教师不仅教会了学生有关家务活动的英语表达,还教会了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
教师在阅读的拓展环节,借助即将到来的母亲节,为学生设计了实践性的英语作业,要求学生为自己的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主题拓展阅读,不仅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还应该要教给学生相应的语言知识之外的目标价值。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阅读的价值目标。
四、结束语
主题拓展阅读是一种形式多样、富有个性的语言实践活动。
因此,在设计主题拓展阅读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智能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思维的培养,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快乐。
如果把分析文本的内容情节比作主题拓展阅读教学的“脚步”的话,那以课文为例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就是主题拓展阅读教学的“灵魂”。
因此,主题拓展阅读教学只有让“灵魂”跟上“脚步”,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J].人民教育,2009(23).
[2]杜威.儿童与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余林.儿童立场:英语教师诠释新教材的立足点[J].江苏教育,2014
(33).
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拓展阅读教学研究
嵇晓艳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砖桥小学,江苏扬州225200)
摘要:主题拓展阅读是指以阅读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主题为基础,并以此作为连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纽带。
英语教材对不同的单元确定了不同的主题,这就为教师开展主题拓展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主题拓展实现“儿童与文本对话”,还原“童心”“童味”,真正实现主题拓展阅读教学的儿童立场观。
关键词:主题拓展;阅读教学;儿童立场;童心;童味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3-0076-01
作者简介:嵇晓艳(1982-),女,江苏扬州人,一级教师,从事英语
教学与研究。
【学科教学与成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