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邳州四中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

江苏省邳州四中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

2024~2025学年度其次学期期中抽测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C解析:A. (正确。

考查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及信息的整合。

原文说“语序在汉语里通常较为固定。

但有时出于表达之须要,也可在不变更句子基本意义之状况下,将词语之依次变换一下,目的是为了增加表达效果。

这即是通常所说的变式句或倒装句。

”选项包括三个层次:方法是调整词语依次,与原文一样;目的是“增加表达效果”,选项变更成“使表达更生动精确”,正是修辞的效果;意思相同出自“不变更句子基本意义”,这里用“原常式句”代替“语序……较为固定”)B. (正确。

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实力。

原文“以上两句话意思一样。

但是例(1)语气确定语意要重些,例(2)用否定句式语意就轻得多。

”选项用“更有力”概括了原文意思。

)C.(错误。

考查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实力和信息的整合实力。

原文说“所谓‘炼句’,一方面是指对句子的锤炼,另一方面则就是指的对句式的选择和运用。

锤炼句子主要是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

”可见“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

”是锤炼句子的内容,与“对句式的选择和运用”同属于“炼句”,是并列的关系,不是指同一个意思。

)D.(正确。

考查对文中信息概括的实力。

原文“详细来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所选句式要与其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要传达的语气情味相契合;二是所选句式要与其前后句式上下匀称、和谐;三是所选句式要与语篇的整体语境所要表达的内容相和谐,与文章主题、上下文语境,包括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要吻合。

”概括得出选项。

)2.B解析A.(正确。

第2节说“所谓“炼句”,一方面是指对句子的锤炼,另一方面则就是指的对句式的选择和运用。

”下文分别从“锤炼”和“选用”绽开论述,属总分结构)B.(错误。

“这孩子美丽”的例子是论证“除了运用语序变更,还可以通过运用虚词和语调来构成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的)C.(正确。

原文“长句和短句各有各的好处。

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后人对‘差序格局’的解读,既忽略了涉及的等级制,也忽略了差序人格"说法错误。

材料二第4段原文为“后人在解读和运用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概念时,不仅忽略了他所涉及的等级制方面;更重要的是,多数人还忽略了差序格局对于人格的影响”,从中可知,“忽略"的主体是“多数人”,“忽略"的对象是“差序格局对于人格的影响”,而不是“差序人格"。

2.【答案】C【解析】“儒家思想在维持差序格局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无中生有。

引用“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一名言是为了论述“公”“私"关系的二重性。

3.【答案】A【解析】关于“差序格局”呈现出的动态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关系的伸缩性;二是“公"私”关系的二重性;三是价值标准的相对性。

A项只谈对父母孝,不能体现动态性特征。

B 项体现了社会关系的伸缩性。

C项体现了价值标准的相对性。

D项体现了“公"私”关系的二重性。

4.①比喻论证,用“石子"比喻“己”,用“水波纹"比喻差序格局。

②引用论证,引用费孝通的观点反驳有些学者的观点。

③举例论证,举血缘和地缘的例子论述社会架格的不变。

举《中庸》为例,论述“伦”的不变。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5.①体现了传统社会的社会关系是以自我为中心层层推出去的“差"。

刘姥姥与贾府沾亲带故,在贾府辉煌时也可以上门“攀亲”求助。

②体现了差序格局纵向的刚性的等级化的“序"。

刘姥姥身份地位远低于贾府的管理者凤姐,上下尊卑等级分明,于是行礼问安。

③体现了富有弹性的“差序人格”。

刘姥姥对女婿教训开导,对凤姐却毕恭毕敬。

(每点2分)【答案】B【解析】“对老街吃客挑剔与蛮横的讽刺"错误。

作者讲述吃客的故事意在说明吃客对吃的挑剔和讲究。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思想“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孝”的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孝”强调对父母的敬爱与顺从。

子女应尊重父母的意愿,关心父母的生活,尽自己所能满足父母的需求。

其次,“孝”注重赡养父母。

子女要在物质上给予父母保障,确保他们生活无忧。

最后,“孝”倡导传承家族文化。

子女通过继承家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将家族的文化传承下去。

“孝”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

在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另一方面,“孝”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在当今社会,“孝”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家庭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弘扬“孝”的思想,有助于增强家庭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价值观,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各个时期。

B.“孝”只强调对父母的顺从,不注重其他方面。

C.“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家庭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重要意义。

D.在当今社会,“孝”思想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孝”的内涵、价值以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B.文章在论述“孝”的内涵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C.文章在论述“孝”思想的价值时,从家庭和个人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D.文章在论述“孝”思想的现实意义时,结合了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泸县五中2024年秋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D 2.D 3.B 4.①借助日常生活现象指出睡眠不足普遍存在,如文章第一段。

②借助客观事实、引用名家观点论证睡眠不足的危害,最后归纳演绎,推出“睡眠时间越短,寿命就越短”这一观点,并借权威部门论断增强说服力。

③通过事实论据论证睡眠不足甚至可以直接导致死亡。

回借助大量探索和研究的结果论证睡眠的重要作用,如睡眠充实了各种功能,补充我们免疫系统的“军械储备”等。

5.①事实上,“夜猫子”努力较早入睡,往往却是凌晨时分才能达到睡觉状态,这说明“夜猫子”们已经患上了睡眠障碍。

②第二天他们很难达到清醒的状态,重复阅读电脑屏幕上的文字,忘记交通信号灯的颜色等,这说明睡眠不足影响学习、记忆等。

③患上糖尿病、癌症、心脏病等疾病以及产生狂躁、郁闷、抑郁等,这些说明睡眠不足会破坏免疫系统,增加患上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风险。

6.D 7.A 8.①“眉毛很白很长,搭在眼皮上”中的“搭”字刻画了老人在解放军撤离后失去指望的精神状态。

②“他皱起眉,看着黑沉沉的河水”中的“皱”字表现出老人帮助同志们渡河时的焦急、思索之态。

③“长眉毛一耸一耸的,高兴非凡”中的“耸”字传达出老人找到渡河之法后的愉悦和兴奋之情。

9.①人物:凸显了凛然坚定、甘愿牺牲的拥军老人形象。

②主题:揭示了信念这一主题,表现了对军民鱼水情深的赞颂。

③读者:省略号结尾,引发读者想象,留有更多回味空间。

10.D 11.A 12.B 13.(1)群臣还是不停地请求,太宗也想听从此意见,惟独魏征认为不可。

(2)陈仓折冲都尉鲁宁获罪被囚禁在狱中,自恃品秩高,辱骂陈仓尉刘仁轨,刘仁轨命人用杖打死了他。

14.①虚心听从魏征的建议,最终没去泰山封禅。

②虚心接受魏征的建议,没有杀刘仁轨,反而提拔了他。

③虚心听从刘仁轨的建议,暂停去狩猎。

参考译文:贞观六年,文武百官一再请求唐太宗举行泰山封禅大典。

太宗说:“你们都认为登泰山封禅是帝王的盛举,朕不以为然,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家家富足,即使不去封禅,又有什么伤害呢?而且侍奉上天扫地而祭祀,何必要去登泰山之顶峰,封筑几尺的泥土,然后才算展示其诚心敬意呢!”群臣还是不停地请求,太宗也想听从此意见,惟独魏征认为不可。

黑龙江省龙西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黑龙江省龙西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龙西北名校联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答案)1.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强加因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来的磅礴的力量除了科学家精神的作用,还有其他方面的作用。

B.“质量在提高”曲解文意。

材料一第三段的表述是“剧目的数量和质量在发生变化”。

D.“同样重要”错误。

材料二第一段的表述是“不仅在于鼓励青少年学习科学、勇于探索,更重要的是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培养爱国情怀,涵养坚持不懈、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科学品格”,“不仅……更……”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

故选C。

2.D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

“已成为……为百姓喜闻乐见”错误。

材料一最后一段是说“一批有正能量,有感染力的科学大师剧成为‘演得好、留得下、传得开’的佳作”。

“已成为有影响力、有温度的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形式”无中生有。

故选D。

3.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依据材料一第一段可知,“科学家精神”的内涵是: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

B.体现了“爱国”。

C.体现了“协同”。

D.体现了“求实”。

故选A。

4. ①科学家精神为青少年教育导向护航。

②科学家精神为科技创新凝聚力量。

③科学家精神让人才发展薪火相传。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不仅在于鼓励青少年学习科学、勇于探索,更重要的是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培养爱国情怀,涵养坚持不懈、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科学品格”,抓住“鼓励青少年”“引导青少年”等词语可概括为:科学家精神为青少年教育导向护航。

“如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如何开展引领性科技攻关?如何实现从‘追逐者’到‘引领者’的转变?广大科技工作者唯有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赓续老一辈科学家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才能坚定不移地以创新寻求突破”,这是从科技创新的角度体现了“科学家精神”的作用,可概括为:科学家精神为科技创新凝聚力量。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D(A项,契:qì B项,巷:hàng;C项,咤:zhà;)2.B(A项,愁—惆;C项,园—源;D. 獒—骜)3.B(“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强调程度的加深。

“乃至”,强调范围的扩展。

敦促:诚恳地催促,多用于平级之间;督促:监督催促,多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小辈)4.A5.D(A项,成分残缺应为:提出了……的奋斗目标;B项,成分不搭配,国度应为“社会”;C项,语序不当,“对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来整体创作成就的一种肯定”和“对莫言文学创作成就的肯定”应对调。

)6.A(注意文中的“另一个”的分层意义,这里的精神资源包括两大方面、四个小方面。

A 项,正确;B项,只涉及其中两个小方面;C、D项,都是涉及一大、两小的方面,后三项具有片面性或并列不当)7.A(这是做法,非必要性所在)8.B(A.“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全局来看”与原文不符,漏掉了信息;C.“首先应当注重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培养”错,这里应是“首先应当注重个体道德的培养”;D.此项以点概面了,尤其是末句,明显不当)9.C(倍,通“背”,背叛)10.B(A项,之:前可译为“到”,动词;后用在主谓间,可不译,助词。

B项,以都可译为“把、拿”,介词。

C项,因:前可译为“趁机”,介词;后可译为“顺着、随顺”,介词。

D 项,为:前可译为“替”介词;后可译为“谋划、想出”,动词)11.B(此项没有特殊句式,只有名词作状语的现象)12.C(①项伯与张良是以前建立的好友关系,“素善”不能算是不默契;④是项羽的政治上无知)13.①刘邦说:“他和你的年龄,谁大谁小?”②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

”③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

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14.(1)“白玉条”一词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的隐士文化由来已久,隐士可以分为政治性隐士、宗教性隐士和生活性隐士。

西方也有隐居这种生活方式,虽然隐居者不能算是典型的隐士。

自然文学的作者们有的是隐士或当过隐士,比如梭罗、惠特曼谷、巴勒斯、缪尔等。

东西方隐士们并不是目不识丁或能力欠缺的凡人,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超常的文化修养和人生智慧。

他们并不是不能做官发财,而是不愿过那样追求名利的人生。

出世与入世只在自己的内心选择,且有选择的权利和余地。

他们都对繁华尘世感到深深厌倦,不喜欢社交过于频繁、被俗事缠身的生活,想要寻找世外桃源避世隐居,同时在精神上步入从容闲适、与世无争的隐逸净土。

他们都热爱山水、热爱自然,以自然为生活与修身之道,这个自然不仅是作为对象的大自然,也是“自己本来这样”的自然,自然运行之道。

所以这些隐士们安静恬淡,舍弃了对物质享受的追逐。

西方的隐士们重视生命对于个人的价值,具有很强的个体本位意识,无法完全摆脱现实的牵绊。

所以他们不拒绝名声,往往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并利用这些声誉去做影响社会的事业,比如爱默生、巴勒斯、利奥波德等。

这些隐士们会把自己的隐居生活写成书籍,这就是“自然文学”。

在美国,“自然文学”是最悠久的文化传统,完全可以与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学相媲美。

美国人踏上北美大陆时就开始了创作。

与之相比,中国的隐士们主张“天人合一”,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自然率真环境中解读人生的“真意”。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古典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其凝练、含蓄、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诗人通过精心选择字词,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使诗词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生动地描绘了雪景的美丽。

古典诗词的思想之深,在于其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情感和价值观,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杜甫表达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公平的向往。

古典诗词的情感之丰富,在于其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引起人们的共鸣。

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李煜通过对愁绪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古典诗词只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 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其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所有修辞手法。

C. 古典诗词的思想深刻,能够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D. 古典诗词的情感丰富,只能表达诗人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能引起读者共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开篇提出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然后从语言之美、思想之深、情感之丰富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B. 文章在论述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时,列举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例子,增强了说服力。

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璀璨(cuǐcàn)耸人听闻(sǒng rén tīng wén)B. 恣意(zì yì)谈笑风生(tán xiào fēng shēng)C. 毅力(yì lì)气喘吁吁(qì chuǎn xū xū)D. 琼楼玉宇(qióng lóu yù yǔ)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我国的航天事业,使我们对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设多种兴趣小组。

C. 他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的成绩一直不理想。

D. 由于长时间的工作,他感到身体疲惫不堪。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像夜莺一样悦耳动听。

B. 他的笑容如春风拂面,让人感到温暖。

C. 这本书的内容枯燥无味,读起来像嚼蜡。

D. 她的脸红得像苹果一样。

4.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勇气可嘉,敢于攀登高峰。

B. 他的力气大得惊人,能举起千斤重物。

C. 他的成绩突飞猛进,简直像坐火箭一样。

D. 她的美丽令人陶醉,仿佛是仙子下凡。

5.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爱国、爱民、爱家,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B.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C. 青春如梦,岁月如歌,时光荏苒,勿忘初心。

D.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6.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B. 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月明风清,柳暗花明。

C.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坍缩(tān)搪塞(táng)逡巡(qūn)咄咄逼人(duō)B. 罪愆(yǎn)怆然(chuàng)赍发(jī)恓恓惶惶(xī)C. 恓惶(xī)潦倒(liáo)央浼(měi)瘦削不堪(xiāo)D. 迤逦(yǐ)踌躇(chú)肄业(sì)扪参历井(mén)答案:A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了。

”B. 近日,某市公安机关在打击“两抢一盗”的专项行动中,首当其冲,破获了一批大案要案。

C. 这家商店的商品货真价实,服务周到,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D. 这位年轻的作家虽然没获鲁迅文学奖,但他的作品确实脍炙人口,深受读者喜爱。

答案:C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B. 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

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C. 我们要重视古典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所产生的精神影响,并努力引导他们阅读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

D. 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古人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看来,愚于外,而智于中,表面糊涂的人,未必没有大智慧。

B. 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公务员、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

C. 到底是去黄山旅游,还是去九寨沟旅游?我们一家人还没有商量好。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恣意妄为B. 鸿篇巨制畏首畏尾C. 风和日丽沦为笑柄D. 面面俱到亘古不变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B. 由于连续降雨,这场运动会不得不推迟。

C. 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尤其是青少年。

D.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增加课时。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喜欢读书,尤其是《红楼梦》。

B. 我喜欢游泳,也喜欢打篮球。

C. 他昨天去了北京,今天下午回来。

D. 他平时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B. 他跑得快,像离弦的箭一样。

C.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D.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

5.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非常)有趣,读起来让人捧腹大笑。

B. (非常)喜欢音乐,他每天都会弹奏吉他。

C. (非常)努力学习,他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D. (非常)辛苦了一整天,他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是:()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7. 下列词语中,与“浩如烟海”意思相近的是:()A. 博大精深B. 无边无际C. 高深莫测D. 漫无边际8. 下列成语中,形容事物非常多的成语是:()A. 漫天要价B. 人山人海C. 美轮美奂D. 鱼龙混杂9.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本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

B. 他工作认真,像蜜蜂一样勤劳。

C. 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

D. 这条河弯弯曲曲,像一条银色的丝带。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学习刻苦,工作认真,生活简朴。

山西省阳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山西省阳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山西省阳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

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

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

“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

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

这样才发生法律。

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

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

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

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参考答案1.C(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原因很多,“根本原因”的认定欠准确)2.D(“只要--就---”表述不准,知彼知己,未必能找到自身弱点,而是“有望促进文学理论的推陈出新”)3.B(B项蕴含的哲理是:角度不同,得出的观点也即不同,ACD分别对应材料二中三点)4.①对比论证,用“毁掉一幅画,一座建筑”和“毁掉一本书”作对比,突出文学作品的语言属性特征,观点鲜明形象。

②举例论证,举《庆余年》等作品的例子,证明网络小说通过拓宽内容或再现历史,可以丰富表现内容,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③引用论证(略)(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可得满分,其他角度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5.①网络作家要有主动的文化自觉意识,传播主流价值,引领时代风尚。

②网络文学作品要创新题材,贴近时代,反映生活,创作更多优秀作品。

③利用好传统文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助力网络文学研究,推动网络文学发展。

④理论研究者构建具有创新价值的理论体系,跟随时代要求,传承发展,互通借鉴。

(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可得满分)6.D(A.“都是不好的经历”错,文中提及夏天的“一边戏水一边哼着童谣”经历是轻松惬意的。

B.说法绝对,文中为假设情况,侧重桥对理想的实现的加速作用。

C.文中未提及比较)7.B(文中未提及“也为香港快速的变化发展而惊叹”)8.①“我”从小学到高中,走过校门的那座小桥。

②现实中“我”通过其他“桥”走向广阔的远方和未来。

③我见证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分,前两点每点1分,第三点2分)9. ①沟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连心桥;②引领青年人坚实地走向广阔未来的成长桥;③实现救国济民的理想、军民团结一致的同心桥;④助力祖国由孱弱到富强,再到连接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跨越桥。

(6分,答出任意3点可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10.ACG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

译为:不久,烟火弥漫天空,被烧死淹死的人马很多,曹军于是败退。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è)B. 蹉跎(cuō)C. 踌躇(chóu)D. 箴言(zhēn)答案:D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工作。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了。

B.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取消了。

C. 航班因为天气原因延误了。

D. 航班因为天气原因取消了。

答案:D4-10. (类似题目,每题3分)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答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 鲁迅的《呐喊》中,有一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阿Q,这篇小说的标题是《________》。

答案:阿Q正传3. 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名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________。

答案:唐代4-10. (类似题目,每空2分)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略)1.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5分)答案:(根据文本内容分析)2.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分)答案:(根据文本内容概括)3.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请列举至少两个例子。

(10分)答案:(根据文本内容列举并分析)四、文言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言文略)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5分)答案:(根据文言文内容解释)2. 翻译下列句子。

(5分)答案:(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文章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根据文言文内容分析)五、作文(共15分)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题目:《我眼中的高中生活》要求:1. 真实反映自己的高中生活体验和感受;2. 可以结合个人经历,展开合理想象;3. 语言流畅,结构清晰。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打开各大互联网视频平台,很容易就能在视频播放页面找到“倍速播放”选项。

倍速播放指在不改变原视频基本制式的基础上,由用户自行选择加速或者减速的播放行为。

调查显示,在18—40岁年龄段的受访者中,使用倍速观看视频的网友接近七成,倍速播放已经成为年轻观众网络追剧的“标配”。

这一收视行为不仅体现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文艺接受特点,也折射出媒介发展对艺术创新的技术驱动。

不过,观众对影视作品进行倍速播放是有选择的。

“为什么年轻人看剧用倍速”话题曾经登上微博热搜。

倍速播放不仅能够让观众在有限时间里快速了解热门影视剧,而且对白和音乐的轻微“变形”也会营造出陌生感和新鲜感,让观众觉得更加有趣。

不过,当面对品质好剧时,观众不但不会选择“加速”,反而会再次或多次观看。

作品中那些意蕴丰富的视听语言、饱含深情的台词、直击人心的表演以及精心设计的细节交相辉映,形成强烈的感染力,让观众一再品味。

可以说,倍速播放显示出观众艺术欣赏的个性化需求,而流媒体技术为这种个性化提供了调试和选择的可能。

在新媒体终端尚未普及时,录像机、VCD机或DVD机播放已经具备了快进或快退的功能,但彼时的倍速播放操作并不便利,观赏效果也不甚理想,很难形成潮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输速度不断提高,上网看剧越来越便捷,倍速播放的实现也越来越容易。

人们在视频网站观看文艺作品时,什么作品常被“倍速”、哪些环节容易被“倍速”等信息,都会被精准捕捉并反馈给播放平台,成为内容分析、产品定位的参考数据。

在这个意义上说,倍速播放还能反哺艺术创作,促进艺术品质的提升和艺术表现的优化,激发艺术形式的调整升级。

为了适配当下人们的收看习惯,一些视频网站和制作团队不断进行尝试,探索适应新媒介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有的播放平台将时长两三个小时的故事切割成若干短小精悍的单元,对剧作结构进行不同于传统影视长片的重新剪辑,让观众可以一览剧作精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市21中学2017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5.
(1)沛公借口要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

(关键字:如、麾。


(2)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关键字:甚、计事、顾、独。


(3)现在出使秦国却没有信物,那么亲王无法亲近。

(关键词:信、亲)
16.D(“就创作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于文无据)
17.AD(A“最重要的转折”依据不足;D“二者的地位与作用同等重要”错)(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3分)
18.
①优越的教育条件和良好的教育环境。

求学于名校,受教于名师,结交名流贤达,是徐志摩学有所成的重要原因。

②具有远大的抱负。

改造中国社会,使中国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的宏愿,是徐志摩研究和传播社会主义学说、投身社会活动的内在动力。

③海纳百川的学术素养。

法律、历史、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专业训练,再加上努力好学,勤奋热情,使他具有与众不同的视野与眼光。

④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

创办新月社,主编《新月》杂志,使五四精神得以赓续,也使新月社产生了广泛影响。

(以上4点,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
20.
第一处:“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渲染气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王老汉因冷不出门、吴亚龙留借据拿苕片的故事的叙写。

第二处:“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沿着清晰的脚印追寻偷苕片的人做铺垫,也暗指了吴亚龙选择在雪停之夜偷苕片,其实意并不在偷。

(每点2分,共4分)
21.
①情节结构上,照应了题目;这样的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且,照应了前文“听说王老汉厚道……”的叙述。

②形象塑造上,小说这样结尾,使得王老汉“厚道”的形象更为突出。

③主题
上,将通过塑造吴亚龙而宣扬的“诚信”的主题,上升到了对“信任”与“大爱”的人性之美的颂扬。

(一点2分,共4分)
22.答案示例:(4分)
(一)我认为王老汉是主人公。

①形象塑造上,作者在塑造王老汉时,着墨最多,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细以及正侧面等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塑造。

②内容主题上,小说的结尾写到“门口堆了一些东西”“竟找不出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虽只字未提王老汉,但很明显能看出是王老汉的善举,从而体现人性之美,深化了主题。

③情节结构上,作为明线,王老汉的活动贯穿情节始终。

④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中的“借给”也昭示着主人公应是王老汉。

(二)我认为吴亚龙是主人公。

①形象上,小说虽然对吴亚龙的描写刻画着墨不多,但吴亚龙勤劳、憨厚、淳朴、善良、诚信的形象非常突出。

②内容上,正是因为有吴亚龙偷“苕片”留借条,有吴亚龙与他父亲的那番对话,才有了结尾的那幕感人场景。

③主题上,小说《借给你的温暖》宣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诚信,一种互助,一种信任,一种大爱,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④结构上,吴亚龙借粮食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小说始终。

(三)两位都是主人公。

①形象上,两位都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

②主题上,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颂扬人性美的主题。

③结构上,两个人物的活动作为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小说始终。

④内容(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是建立在两人的高尚人格上的。

23.(6分)
(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雨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4分)(2)①孤舟串联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②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2分)
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9分)
(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不如退而结网
(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4)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5)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
25.作文
关键词:花
比喻义:理想、希望、成功、亲情、友情等。

附参考译文:
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生,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藏在乡间。

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

高祖做了沛公,就以樊哙为舍人。

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

……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

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

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挡在沛公的前面。

当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宴席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

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帐下。

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

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项羽称赞道:“真是个壮士!”(说罢)就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前腿。

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

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碗吗?”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

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项羽听罢,沉默不语。

沛公借口要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

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

……以前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

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

这样过了十多天,樊哙就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

看到高祖一人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

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再说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

……
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难道他们就能知道日后能附骥尾,垂名汉室,恩德惠及子孙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