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_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全套整理课件
02
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重要性
塑造儿童性格
家庭教育是儿童性格形成的主要 影响因素,健康的家庭教育有助 于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性格特质
。
培养社会技能
家庭教育为儿童提供了学习社会交 往技能的机会,如沟通、合作、分 享等,有助于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 生活。
传递价值观念
家庭教育是传递社会文化、价值观 念和道德规范的重要途径,对儿童 的社会化过程具有深远影响。
家庭教育策略与方法
01
02
03
04
建立亲密关系
家长应与儿童建立信任、尊重 的亲密关系,为儿童提供情感
支持和安全感。
积极引导与示范
家长应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 良好榜样,同时积极引导儿童 参与家庭活动和社会实践。
倾听与理解
家长应耐心倾听儿童的想法和 感受,理解并尊重儿童的个性
和需求。
适度要求与期望
家长应对儿童提出适度、明确 的要求和期望,鼓励儿童努力
儿童社会性发展阶段
婴儿期(0-2岁)
建立基本信任感,形成依恋关系,开始模仿 和学习简单社会行为。
学龄初期(6-12岁)
认知能力提高,同伴关系日益重要,逐渐形 成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幼儿期(2-6岁)
自我意识萌芽,学会初步控制情绪和行为, 开始理解并遵守社会规则。
青少年期(12-18岁)
追求独立和自主,形成较为稳定的个性和价 值观,社会责任感增强。
学龄期儿童
关注其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提 供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其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青春期儿童
关注其身心变化和情感需求,提 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其
应对挑战和压力。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
他利用这类故事法进行调查,发现儿童的道德 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 2、习俗水平 3、后习俗水平
26
-
1、前习俗水平
儿童为了避免惩罚或获得个人奖赏而顺从权威人 物规定的准则,表现为两个阶段。 ① 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是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 好坏。他们的道德判断都是根据是否受到惩罚或服 从权力。 ②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四、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一)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途径 1、专门性社会教育活动。是指教师依据
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与内容,有目的、有 计划的以实现幼儿社会性学习为目的的教 育活动。 2、渗透性社会教育活动。是指将社会教 育目标渗透在其他教育活动之中对幼儿进 行社会性教育。
11
-
(二)幼儿社会性教育方法
5
-
四、社会性、社会化、社会性学习的联系
人的社会性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学习是指人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社会性经验并 改变其行为的过程。人在社会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 社会性。幼儿的社会性学习是初级的社会化过程。 幼儿社会性学习是指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社 会性经验并改变其行为的过程。幼儿社会性学习的 结果表现为幼儿社会性的获得。如果说幼儿对概念、 技能的学习是幼儿学会知识学会做事的话,那么社 会性学习是幼儿学会做人的过程,即从一个“自然 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29
-
(三)道德情感发展理论
道德情感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首推霍夫曼。霍夫曼以道 德移情主线搜索道德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他认为道德移情 是在情感性唤起和对他人的社会认知提高基础上产生和发展 的,他提出移情式悲伤的四阶段水平,概括了儿童的移情发 展水平。第一阶段,普遍性移情。第二阶段,自我中心移情。 第三阶段,对他人情感的移情。第四阶段,对他人生活状况 的移情。 1、道德移情对道德价值取向的影响 2、道德移情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3、道德移情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第六章__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儿童获得心理理论可以操作和控制日常的社 会生活环境,有助于儿童与他人合作、竞争、开 展良好的人际交往以及比较确切地预测他人的认 知和情感状态,从而在个体的社会认知、社会行 为、个体之间的理解与社会交往方面起着重要的 作用。 因此,心理理论的发展对儿童的道德发展、 社交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理解儿童心理理论的 发展规律和特点并探究相应的教育策略已经成为 当今儿童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第六章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第一节 社会性概述 第二节 幼儿社会能力与学习 第三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 第四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的理论 热点关注:儿童心理理论
第一节 社会性概述
一、社会性发展的概念 指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儿童向着 社会要求的方向不断发展并逐渐达到这种 要求的过程。它是每个儿童成为负责任的、 有独立行为能力的社会成员的必经途径。 它既离不开与社会群体、集体、个人的相 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也离不开个体主动积 极地掌握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系统的活动。
主题活动 幼儿的发展是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实现 的,受到一定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影响。这个大环境 以多元化的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对幼儿发展起着重 要的影响作用。这要求幼儿园教育相教育环境,每个 月都安排一项主题不同的社会活动,提供多元化的 信息、创设多元化的环境,使幼儿有机会在具有开 放性和包容性的文化环境中发展自己的潜能。
第二节 幼儿社会能力与学习
二、社会能力的价值 (一)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有助于幼儿情绪和人格的积极发展以 及心理健康 (三)有助于幼儿认知发展
第二节 幼儿社会能力与学习
三、社会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幼儿自身因素 首先,幼儿的人格和个性特征是影响其社会交往 互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观点采择能力影响幼儿的亲社会能力; 最后,社会信息加工技能影响幼儿社会能力。 (二)同伴 (三)教师 (四)文化差异
第六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应用要点:
(一)善于抓生活中的细节,从细节中发现教育主题和教育 契机
如:吃饭中蕴藏的教育 (二)长期一贯的坚持
8、情感支持性原则
内涵:情感支持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 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 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 性发展。
主题方案架构的几种思路
1、根据社会教育的基本要素进行架构 就是依据引发认知——情感体验——实践尝试——
经验积累——情境迁移的几个基本要素为线索来展 开主题。
这是一种基本的方法,它的优点就是能针对儿童社 会性发展的内部机制,较为系统和科学地选择和组 织相关的内容,突出反映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应用要点:
1.教育者自身要做到言行一致,始终一贯。
2.协调统一幼儿园内部的力量。
3.协调统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力量。
11、强化原则 心理学和教育学依据:行为理论的合理性 (一)采取明确、适宜的强化方式
适宜:不要过多的采用比较、而且要适合儿童自身 的特点。(案例)
过程---活动延伸---活动评价
过程设计:
(1)开始部分
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激发幼儿活动主 动性的重要步骤,具体方法有讲述故事、出 示教具、猜谜、做小游戏、看表演等。
(2)展开部分。
这是教育的主要环节,要掌握的知识、需体验的情 境、应该练习的行为都应该在这个部分呈现。要达 成知识维度的目标可以运用讲授、谈话、演示等方 法进行。要达成能力维度的目标可以运用示范—— 模仿、练习——反馈的方法进行。要达成情感维度 的目标可以运用体验、扮演、鼓励、强化等手段进 行。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教案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幼儿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教学内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幼儿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3. 教学活动:引入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引导学习者思考幼儿教育与心理学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索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介绍幼儿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习者思考幼儿发展的心理过程。
教案第二章:幼儿认知发展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阶段。
理解幼儿的感知、记忆、思维和语言发展。
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评估方法和促进策略。
2. 教学内容: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阶段。
幼儿的感知、记忆、思维和语言发展。
幼儿认知发展的评估方法和促进策略。
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认知行为,引导学习者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阶段。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索幼儿的感知、记忆、思维和语言发展。
介绍幼儿认知发展的评估方法和促进策略,引导学习者思考如何有效地支持幼儿的认知发展。
教案第三章: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理解幼儿的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
掌握幼儿情绪和情感支持的策略和方法。
2. 教学内容: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幼儿的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
幼儿情绪和情感支持的策略和方法。
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引导学习者了解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索幼儿的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
介绍幼儿情绪和情感支持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学习者思考如何有效地支持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发展。
教案第四章:幼儿社会性发展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阶段。
理解幼儿的自我意识、同伴关系和道德发展。
第六章 幼儿社会性发展
福安市民族职业中学教案学科心理学任课教师龚晓慧上课班级14级3班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社会性概念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了解同伴交往的意义与方式,2、过程与方法:理解亲子交往的意义与引导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儿童亲社会行为与攻击行为的特点与表现、社会性行为的培养和训练【学习重、难点】亲子交往的意义与引导的方法,同伴交往的意义与方式【学法指导】讨论法,谈话法【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第一节社会性概述一、导入新课什么是社会性社会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特性,它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
二、授课内容二、什么是社会交往和社会交往能力(一)什么是社会交往交往又叫传播或沟通,它指人们利用一定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送给他人的过程。
交往过程包括信息、信道、传送者、接受者四个要素。
人类的交往即为社会交往。
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的联系活动。
(二)什么是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指的是个体与他人发生联系,进行人际间信息的沟通与交流,理解、协调相互间行为,以及处理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其社会交往能力主要体现在处理同伴之间关系的能力上。
三、社会性发展的意义(一)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儿童的社会性及其交往能力的发展对于独生子女更具有现实性与迫切性(三)社会性的发展能促使儿童较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生活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一)人际关系的形成:亲子、同伴、与保教人员关系(二)自我意识的形成:通过别人的反应认识自己、模仿别人的言行(三)性别角色的形成:角色游戏中体验不同性别角色,为将来生活作准备(四)社会规范的形成:游戏中遵守规则三、课后作业1社会性概念2社会性发展的意义附:板书设计一社会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特性,它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
《幼儿教育心理学》笔记北师大版-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社会性作为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研究者视野是在20世纪30年代幼儿社会能力是影响其认知、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一节社会性概述一、社会性发展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解读社会性包括儿童学习社会性情绪、对父母的依恋、气质、道德感和道德标准、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亲善行为、对自我和攻击性的控制、同伴关系等社会性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里特性。
二、社会性分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类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社会品质、社会行为社会认知、社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概念、意志品质、道德品质、社会性情绪第二节幼儿社会能力与学习一、社会能力及其构成社会能力主要有三个维度:社会交往能力(交往主动性、交往策略)、亲社会行为能力(助人、合作、分享等)、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发起、维持和调整社会交往和关系的基本能力(前提、条件)亲社会行为能力——幼儿在社会交往中给予对他人或群体利益的利他态度和行为能力(带动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二、社会能力的价值1.有助于幼儿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2.良好的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情绪情感、人格的积极发展和心理健康3.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三、社会能力的影响因素1.幼儿自身因素对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幼儿的人格、个性特征是影响其社会交往主动性的重要因素被拒绝和被忽视型幼儿比受欢迎型幼儿在人格、个性品质上表现出更多的内向、冲动等特征培养幼儿形成积极的人格、个性品质;特别关注内向、自卑、情绪低落、易激惹的幼儿•观点采择能力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特别是亲社会能力的重要因素观点采择-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发现不同观点间关系的能力站在他人角度,感知、判断他人情绪状态,理解他人需求•社会信息加工机能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的重要认知因素幼儿的社会行为是一系列信息编码的过程,包括社会线索编码,对社会线索的解释理解、目标澄清、达成反应建构、反应决定,及实施行为等过程影响社会能力的认知因素主要有两种社会加工模式,认知理解归因模式-儿童如何理解、解释他人的行为;心理理论的反应决定模式,即幼儿根据社会情境的线索、已有的社会交往经验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预期,并付诸行动。
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六章 幼儿社会认知发展与教育
案例导入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爱我们的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人 组合在一起就是一棵家庭树。小朋友们通过 学习儿歌《家庭树》,了解了简单的家庭人 物关系,感受到了家庭其乐融融的幸福。
案例导入
第一节 社会认知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学习目标: 了解学前教育社会认知的概念和基 本内容。
第一节 社会认知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第一节 社会认知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一 社会认知的内容
幼儿对社会角色的认知是指幼儿对社会 角色(如:教师、妈妈、警察、工人) 所享有的权利、履行的义务以及所遵循 的社会规范的认知。
(三)社会角色的认知 小班幼儿对社会角色的认知主要停留在
社会角色的外显行为上 中班幼儿对成人社会角色的认知要更加
细致、深刻,并开始对社会角色之间的 关系进行认知 到了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较丰富,对 社会角色的认知也更加细腻深刻
(一) 认知能力及思维特点 (二) 与同龄人的交流 (三) 父母的养育实践 (四) 教育与文化
第三节 幼儿社会认知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幼儿社会认知活动的设计与实 施。
第三节 幼儿社会认知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一 幼儿社会认知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 (二)
体现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主动性和 主体性
第一节 社会认知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一 社会认知的内容
(三)社会角色的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一 社会认知的内容
(四)社会规范的认知
父母、老师的影响
来源 同伴互动
法律和道德规定
基本道 德规范
文明礼貌 行为规范
公共场所 行为规范本内容。
一 社会认知的内容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家庭教育环境
01
02
03
家庭氛围
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 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安 全感,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亲子关系
建立亲密、互动的亲子关 系,通过日常交流、游戏、 共读等活动,促进孩子的 情感表达和沟通技巧。
家庭教育方式
采用民主、鼓励的教育方 式,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 求,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05 幼儿社会性学习的挑战与展望
CHAPTER
挑战:如何平衡知识学习与社会性学习?
平衡知识与社会性
幼儿教育不应过分强调知识的学 习,而应注重社会性的培养,使
两者达到平衡。
培养独立个性
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应注重培养 幼儿的独立个性,让他们在社交
中展现自信和勇气。
促进全面发展
知识学习与社会性学习应相互促 进,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环境
教师角色
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支持者,应关 注每个孩子的需求和兴趣,为其
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集体生活
通过参与集体活动、游戏和合作, 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巧, 促进其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教育资源
利用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如图书、 教具、多媒体等,激发孩子的学习 兴趣和社会性发展。
社会环境与资源
社会适应性
评价幼儿是否能适应新环境和 新情境,是否能独立解决问题
和面对挑战。
评价方法与工具
01
02
03
04
观察法
通过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 戏中的表现来评价其社会性发
展水平。
问卷调查法
向家长或教师发放问卷,了解 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的表现
。
实验法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重要)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一章绪论1.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3.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4.卢梭:自然主义倡导者。
代表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是“幼儿园之父”。
设计了恩物,确立“游戏是儿园教育活动的节本形式”。
6.蒙台梭利: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重视幼儿(3-7岁)的感官教育。
7.认知主义教育方案认为学前阶段儿童习得的基本概念,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个过程。
8.凯米和德芙里斯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延伸出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充实性、结构化原则。
9.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知: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存在着关键期;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又与脑发展的关键期有着密切联系,在幼儿期,脑的发展也最为快速而有效。
10.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什么样的学习者,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方式,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学习的条件,幼儿处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体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学习的环境,幼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学习效果最佳;学习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学习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与学习方式。
第二章学习理论1.华生:行为主义的创始人,1913年作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斯金纳提出的两种类型的学习: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3.强化:凡是能够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活动就是强化。
4.强化原理斯金纳的强化原理特别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他认为并不一定都与令人愉快的刺激相联系。
儿童社会性发展教案
儿童社会性发展全套教案第一章:认识社会性发展1.1 社会性发展的定义1.2 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1.3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阶段与特点1.4 社会性发展对儿童成长的影响第二章:家庭环境与儿童社会性发展2.1 家庭环境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2.2 家长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2.3 如何创设有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家庭环境2.4 家庭中的亲子互动与社会性发展第三章:幼儿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3.1 幼儿园教育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3.2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儿童社会性发展3.3 幼儿园教师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角色3.4 幼儿园同伴关系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第四章: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关键能力培养4.1 沟通能力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重要性4.2 自我意识与自尊心的培养4.3 合作能力的培养4.4 同理心的培养第五章: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5.1 儿童社交恐惧症及对策5.2 儿童攻击行为及对策5.3 儿童孤独症及对策5.4 儿童依赖行为及对策第六章:学校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6.1 学校教育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6.2 校园文化与儿童社会性发展6.3 教师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引导作用6.4 学校活动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第七章:同伴关系与儿童社会性发展7.1 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7.2 儿童在同伴关系中的角色扮演7.3 同伴冲突与儿童社会性发展7.4 同伴互助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第八章: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心理素质培养8.1 心理素质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重要性8.2 儿童自信心培养8.3 儿童抗压能力培养8.4 儿童适应能力培养第九章: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家庭教育策略9.1 家庭教育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重要性9.2 家长在不同阶段的社会性教育策略9.3 家庭氛围的营造与社会性发展9.4 家长示范作用与社会性发展第十章: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估与干预10.1 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估方法10.2 儿童社会性发展干预策略10.3 特殊需求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干预10.4 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估与干预的有效性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认识社会性发展难点解析:理解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以及其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的社会性学习与发展
社会性学习的目标与原则
目标
培养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 能,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生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 系,并具备基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原则
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注重 实践性和体验性,让幼儿在真实的社交环境中学习 和成长;强调家园共育,家庭与幼儿园共同为幼儿 的社会性学习提供支持。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促进家园共育。
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掌 握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
05
社会性学习在幼儿成长中的影 响
Chapter
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
社会性学习促进幼儿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
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幼儿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特点,以及与他人之间的差 异和相似之处。
鼓励幼儿参加各种表演和展示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鼓励幼儿参与社会实践
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 ,接触社会,了解社 会规则和道德规范。
鼓励幼儿与不同年龄 段的人交往,提高他 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 技巧。
组织幼儿参加社区志 愿服务活动,培养他 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 民意识。
加强家园合作与沟通
定期与家长交流幼儿的学习和发 展情况,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加强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 ,提高其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能 力。
定期开展教师经验交流活动,促进教 师之间的合作与分享,提升整体教育 水平。
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教育论坛 等活动,拓宽视野,更新教育观念。
加强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讲座等活 动,增强家长对幼儿社会性学习
幼儿的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皮亚杰对每个对偶故事都提两个问题:1.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 2.这两个 孩子哪一个更不好?为什么?
四、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
儿童的道德发展遵循着一种普遍的顺序原则,并且,道 德判断并不单纯是一个是非对错的问题,而是面对具体 情境,个人从他人、自我以及社会规范多方面考虑所做 的价值判断。
三、认知发展理论
• 代表人物:皮亚杰 •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与认知发展是相互依存的。 • 客体永久性——自我中心主义——去中心化
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
皮亚杰常用成对的故事来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判断儿童的道德 判断是注重结果还是注重动机,因此,也称之为“对偶故事法”。
(1)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家里人叫他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 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15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 门进去,门撞倒了托盘,结果15个杯子都撞碎了。
5.社会法制取向 6.普遍伦理取向
凡是成人赞赏的,就是对的。 遵守社会规范,一成不变。
社会规范是可以改变的。 道德判断以个人的伦理观念为基础。
柯尔伯格提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时期
前习俗水平 9岁前
发展阶段 1.避免惩罚、服从取向 2.相对功利取向
心理特征
只看表面,盲目服从,逃避惩罚。 只按行为后果是否有好处来判断行为的好坏。
习俗水平 9-15岁
3.寻求认可取向 4.遵守法规取向
后习俗水平 16岁后
幼儿的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幼儿社会性学习的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有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案
THANKS
感谢观看
社区资源与环境因素
社区资源
社区提供的资源如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等,可以为幼儿提 供丰富的社交和学习机会,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环境因素
社区的环境因素如安全、卫生、绿化等,也会影响幼儿的社 会性发展。一个安全、整洁、美丽的社区环境可以让幼儿更 愿意外出活动,与他人交往。
媒体信息传播影响
媒体类型
不同类型的媒体如电视、电影、网络等,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例如,电视和网络可以提供大量 的信息和社交机会,但也可能让幼儿过度沉迷,影响他们的社交技能。
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幼儿的生活质量和教育资 源的获取。较好的经济条件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 会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家庭文化资源
家庭中的文化资源,如书籍、音乐、艺术等,可以丰富幼 儿的精神世界,提高其文化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家庭社会资本
家庭社会资本主要指家庭成员的社会关系网络。一个拥有 丰富社会资本的家庭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 和支持,有助于其社会性发展。
04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
幼儿园教育理念及氛围
尊重与包容
幼儿园应秉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 性和差异,营造一个包容、友善 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和
尊重。
合作与分享
通过日常活动和课程设置,鼓励孩 子学会合作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团 队精神和互助意识。
自主探索与实践
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环境,让孩 子在自主探索中发展社会技能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内容
媒体传播的信息内容也会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例如,一些暴力或色情的媒体内容可能会对幼儿的价值观和行 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引导幼儿正确看待媒体信息,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判断 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的理论
一、埃里克森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 (略) 二、柯尔伯格道德发展论(略)
第四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的理论
三、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原则 (一)情感支持性原则(双向接纳与爱) 1.建立接纳与关心的情感联系 2.积极情感投入和激发
第四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的理论
(二)行为实践原则 1.为幼儿提供行为实践的机会 2.把问题留给幼儿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商讨和 解决 3.将特定教育情景中的认知和行为迁移到社 会生活中
意外内容任务: 给被试看一个中华牙膏盒,问:“×××, 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在儿童回答后,打开盒子给儿童看 里面的内容(铅笔)。然后,主试把铅笔放回盒子,并盖 上盒盖。我问你几个问题,你要认真思考回答: • 自我反应问题:在没有打开盒子时,我问你盒子里装的 是什么,你记得刚才说是什么? • 现实控制问题:实际上里面装的是什么?(铅笔) • 表征变化问题:第一次看到没打开的盒子时,你认为里面 装的是什么? • 错误信念问题:你认识你们班上的×××(其熟悉的某个 儿童姓名)吗?她从来没有打开过盒子,她会以为里面装 的是什么?
第三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者相近的儿童之 间共同活动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 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 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同伴关系的功能在于:是发展社会能力的 重要背景;是儿童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 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同伴交往经验影响自 我给年和人格的发展。
生活活动
在幼儿园过生日,可以培养幼儿的一种集体意识,而 且在分发礼物时也对孩子进行了礼貌教育。发展孩子学会交 往、交流和共享快乐、关心他人,发展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
热点关注:儿童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并非指一般科学意义上的 理论,而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 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对他人 的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的能力。心 理理论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中起着重 要的作用,是个体生存于社会应具备的最 基本的内容。“心理理论”是个体生存与 社会所具备的重要能力。
第四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的理论
(三)榜样作用原则 (四)一致性原则 1.教师自身言行一致 2.教师之间的教育一致 3.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第四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的理论
(五)随机教育原则 1.随机教育不是捎带教育 2.善于发现教育时机 3.有随机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讨论:如何开展幼儿园社会性教育活动
第一节 社会性概述
三、社会化的特点 (一)遗传素质是儿童社会化的基础
(二)儿童社会化是通过儿童与其他个体和 群体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三)儿童社会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四)社会化是终身的过程
第一节 社会性概述
四、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文化的影响 文化是凝聚在一个民族的世世代代和全 部财富中的生活方式的总和。它包括衣食住行 等物的制作方式,待人接物、举止言谈等交际 方式和风度,以及哲学、宗教、道德、法律、 文学艺术、风俗传统、科学中的思想方法等。
儿童获得心理理论可以操作和控制日常的社 会生活环境,有助于儿童与他人合作、竞争、开 展良好的人际交往以及比较确切地预测他人的认 知和情感状态,从而在个体的社会认知、社会行 为、个体之间的理解与社会交往方面起着重要的 作用。 因此,心理理论的发展对儿童的道德发展、 社交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理解儿童心理理论的 发展规律和特点并探究相应的教育策略已经成为 当今儿童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第二节 幼儿社会能力与学习
二、社会能力的价值 (一)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有助于幼儿情绪和人格的积极发展以 及心理健康 (三)有助于幼儿认知发展
第二节 幼儿社会能力与学习
三、社会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幼儿自身因素 首先,幼儿的人格和个性特征是影响其社会交往 互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观点采择能力影响幼儿的亲社会能力; 最后,社会信息加工技能影响幼儿社会能力。 (二)同伴 (三)教师 (四)文化差异
第三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
一、同伴关系测量的手段:社会测量法 • 观察法 • 同伴提名法 • 同伴行为描述法 • 同伴等级评定法
第三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
二、同伴关系的五种类型(庞丽娟1991现 场提名法测定的4-6岁同伴交往类型)
第三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
三、如何指导幼儿改善同伴关系 (一)被忽视者:不像被拒绝者那样孤单, 当他们进入新的班级或者新的游戏小组并 最终获得一个合适的社会角色时,他们比 被拒绝的儿童受到更多的欢迎。
第三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
(二)被拒绝者:面临反常和反社会行为的风险,在以 后的生活中还会出现其他的严重的社会适应问题。 1.攻击性:有不恰当的强烈攻击性。错误地把其他 儿童的行为曲解为敌意的,甚至有时表现出强烈的行 为异常,将面临很大的风险,长期这样会形成敌意的、 反社会的、暴力的犯罪行为。在青少年期和成年期会 表现出其他情绪紊乱。 2.非攻击性:焦虑的,表现出较差的社会交往技能, 而且主动地避免与同伴的交往。有明显的交际笨拙特 点、表现出行为异常,对同伴需要不敏感,缺乏幽默 感。逐渐远离同伴并感到孤单,临床上面临压抑和其 他情绪紊乱的风险。研究表明,这样的儿童被同伴看 作是容易控制的,会成为受欺负的对象。
第一节 社会性概述
二、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一)从个体角度理解 (二)从社会角度理解 首先,社会化保证了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其次,通过社会化,儿童接受了某个社会的共同 社会文化和社会目标,其一致性是确保社会的稳 定和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 再次,社会化是传递人类知识,延续社会文化的 重要途径; 最后,社会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节 幼儿社会能力与学习
四、教师在幼儿社会能力学习中的指导 (一)通过提高幼儿理解能力指导社会能力学习 1.引导幼儿关注他人情感 2.指导幼儿理解他人的行为 (二)通过提高幼儿交往能力指导社会能力学习 1.指导幼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让幼儿轮流活动 3.对幼儿角色扮演予以指导 4.对幼儿予以分组配对指导
第六章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第一节 社会性概述 第二节 幼儿社会能力与学习 第三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 第四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的理论 热点关注:儿童心理理论
第一节 社会性概述
一、社会性发展的概念 指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儿童向着 社会要求的方向不断发展并逐渐达到这种 要求的过程。它是每个儿童成为负责任的、 有独立行为能力的社会成员的必经途径。 它既离不开与社会群体、集体、个人的相 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也离不开个体主动积 极地掌握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系丽丽(女),她 有一个小球,一天丽丽在家玩小球,玩累了,她把 小球放在红色的盒子里,睡觉去了(这时主试把玩 具娃娃从被试眼前拿开)。这是强强(男),他进 来了,发现了小球,就把小球放到了绿色的盒子里, 盖好盖,离开了。这时问儿童: • 认为问题:丽丽认为小球现在在哪里?(红盒子里) • 记忆问题:丽丽离开之前把小球放在哪里了?(红 盒子里) • 现实控制问题:“小球现在在哪里?”(绿盒子里) • 错误信念问题:一会丽丽醒了,丽丽想玩小球,问: “丽丽以为小球在哪里?” /“红盒子还是绿盒子?” (红盒子里) • 行为预测问题:“丽丽回来了,她会到哪里找小 球?”(红盒子)
“让我们想象一下不具备心理理解的人 是什么样的、这样的人具有记忆,能学习, 但是他不能理解人们的行动,不能理解行 为背后的心理动因,属于自己和他人的世 界是一个非常贫瘠的地方、没有人会被看 作为拥有个体角色的人,人们的行为没有 深层的意义,因为不具有心理理解能力就 无法意识到他人心理。同样,谎言,信念, 错误,猜测,欺骗等也都将是不能觉察到 的。”
(二)家庭的影响 1.家庭结构; 2.教养方式; 3.亲子依恋。
(三)幼儿园的影响 1.教师威信 2.教师期待 (四)同辈群体的影响
第二节 幼儿社会能力与学习
一、社会能力及其构成 社会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行 为能力和品质。其构成有三个维度:社会交往能 力(交往主动性、交往策略等):发起、维持和 调整社会交往和关系的基本能力;亲社会性能力 (助人、合作、分享、责任心等):在社会交往 中基于对他人或群体利益的考虑而采取利他态度 和行为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幼儿对社会生活 的适应能力。
主题活动 幼儿的发展是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实现 的,受到一定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影响。这个大环境 以多元化的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对幼儿发展起着重 要的影响作用。这要求幼儿园教育相应也要以多元 化的方式去促进幼儿的发展。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多元化的教育环境,每个 月都安排一项主题不同的社会活动,提供多元化的 信息、创设多元化的环境,使幼儿有机会在具有开 放性和包容性的文化环境中发展自己的潜能。
主题活动《有趣的标志》中小朋友设计的“节约用水”的环保标志。
幼儿园老师精心设计和准备的热闹轻松的开学系列活动,让小班幼儿更 快熟悉幼儿园环境、更乐意参加幼儿园里的各项活动使、适应幼儿园的 集体生活、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无微不至、愿意与同伴交往、体验集体 生活的快乐。
游戏
教师和家长达成共识,利用双休日由家长带领孩子走进肯德基、超市和医 院等地方进行观察,以此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成 功体验,感受到更多的游戏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