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_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合集下载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和规律;研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1、幼儿学习特殊性。

2、幼儿教学特殊性。

①幼儿教学非正规性;②幼儿教学目标重在发展;③教学模式以过程模式为主。

3、幼儿的教材更广。

4、幼儿学习即活动。

5、良好人际关系在幼儿教学中很重要。

幼儿教育心理的任务: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

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

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第二章学习与幼儿学习学习的准备:学生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对于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分类:㈠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

㈡布卢姆的分类:1、认知领域的学习;2、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3、情感领域的学习。

㈢我国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2、经典条件作用;3、操作条件作用;4、模仿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的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

婴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主动的学习者,但主动性也容易被扼杀;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性。

第三章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㈠、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基本观点: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将最终从众多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留,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全套整理课件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全套整理课件

02
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重要性
塑造儿童性格
家庭教育是儿童性格形成的主要 影响因素,健康的家庭教育有助 于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性格特质

培养社会技能
家庭教育为儿童提供了学习社会交 往技能的机会,如沟通、合作、分 享等,有助于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 生活。
传递价值观念
家庭教育是传递社会文化、价值观 念和道德规范的重要途径,对儿童 的社会化过程具有深远影响。
家庭教育策略与方法
01
02
03
04
建立亲密关系
家长应与儿童建立信任、尊重 的亲密关系,为儿童提供情感
支持和安全感。
积极引导与示范
家长应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 良好榜样,同时积极引导儿童 参与家庭活动和社会实践。
倾听与理解
家长应耐心倾听儿童的想法和 感受,理解并尊重儿童的个性
和需求。
适度要求与期望
家长应对儿童提出适度、明确 的要求和期望,鼓励儿童努力
儿童社会性发展阶段
婴儿期(0-2岁)
建立基本信任感,形成依恋关系,开始模仿 和学习简单社会行为。
学龄初期(6-12岁)
认知能力提高,同伴关系日益重要,逐渐形 成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幼儿期(2-6岁)
自我意识萌芽,学会初步控制情绪和行为, 开始理解并遵守社会规则。
青少年期(12-18岁)
追求独立和自主,形成较为稳定的个性和价 值观,社会责任感增强。
学龄期儿童
关注其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提 供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其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青春期儿童
关注其身心变化和情感需求,提 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其
应对挑战和压力。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考试题型:1.填空(10题)2.名词解释(5题)3.简答题(4题)4.论述题(1题)5.应用题(活动设计1题)考核要求:作业一:10分:谈谈你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认识.作业二:20分:分析你所在的幼儿园在培养幼儿社会性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园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策略.闭卷考试:70%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幼儿社会性发展:1、自我意识的发展;2、依恋的发展;3、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4、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5、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6、幼儿品德的发展幼儿社会性教育:1、幼儿社会性教育目标;2、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内容;3、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方法;4、幼儿社会性教育评价;一、幼儿社会性发展概述1、什么是幼儿社会性?P132、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P133、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P16。

什么是幼儿社会性?幼儿社会性是指幼儿在其生物特性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个性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适应周围环境,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幼儿心理特征。

幼儿社会性发展心理结构(掌握定义)1、社会情感;2、社会行为技能;3、社会认知;4、自我意识;5、道德品质;6、社会适应;什么是社会情感?社会情感是指幼儿在社会生活、社会交往中的情感体验。

包括积极情感、情绪表达和控制、依恋感、愉快感、羞愧感、同情心、责任感等。

什么是社会行为技能?1、社会行为技能是指幼儿在与人交往,在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技能。

2、包括交往的技能、倾听交谈的技能、非语言交往技能、辨别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技能,合作、轮流、遵守规则、解决冲突的技能等。

什么是社会认知?3、社会认知是指幼儿对自我与社会中的人、社会环境、社会规范等方面的认知。

4、包括行为动机和后果的分辨能力,对他人的认知、对社会环境和现象的认知,对性别角色、行为方式的认知、对社会规范的认知。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重要)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重要)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一章绪论1.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之父”,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 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 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 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 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 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3.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 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4.卢梭: 自然主义倡导者。

代表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福禄贝尔: 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 是“幼儿园之父”。

设计了恩物, 确立“游戏是儿园教育活动的节本形式”。

6.蒙台梭利: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重视幼儿(3-7岁)的感官教育。

7.认知主义教育方案认为学前阶段儿童习得的基本概念, 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个过程。

8.凯米和德芙里斯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延伸出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充实性、结构化原则。

9.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知: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存在着关键期;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又与脑发展的关键期有着密切联系, 在幼儿期, 脑的发展也最为快速而有效。

10.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什么样的学习者,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方式, 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学习的条件, 幼儿处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体中, 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学习的环境, 幼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 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 学习效果最佳;学习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学习存在个体差异, 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与学习方式。

第二章学习理论1. 华生: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1913年作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斯金纳提出的两种类型的学习: 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3.强化: 凡是能够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活动就是强化。

第六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第六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依据: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是在生活中随时进行的,具有长 期性和反复性。
应用要点:
(一)善于抓生活中的细节,从细节中发现教育主题和教育 契机
如:吃饭中蕴藏的教育 (二)长期一贯的坚持
8、情感支持性原则
内涵:情感支持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 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 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 性发展。
主题方案架构的几种思路
1、根据社会教育的基本要素进行架构 就是依据引发认知——情感体验——实践尝试——
经验积累——情境迁移的几个基本要素为线索来展 开主题。
这是一种基本的方法,它的优点就是能针对儿童社 会性发展的内部机制,较为系统和科学地选择和组 织相关的内容,突出反映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应用要点:
1.教育者自身要做到言行一致,始终一贯。
2.协调统一幼儿园内部的力量。
3.协调统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力量。
11、强化原则 心理学和教育学依据:行为理论的合理性 (一)采取明确、适宜的强化方式
适宜:不要过多的采用比较、而且要适合儿童自身 的特点。(案例)
过程---活动延伸---活动评价
过程设计:
(1)开始部分
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激发幼儿活动主 动性的重要步骤,具体方法有讲述故事、出 示教具、猜谜、做小游戏、看表演等。
(2)展开部分。
这是教育的主要环节,要掌握的知识、需体验的情 境、应该练习的行为都应该在这个部分呈现。要达 成知识维度的目标可以运用讲授、谈话、演示等方 法进行。要达成能力维度的目标可以运用示范—— 模仿、练习——反馈的方法进行。要达成情感维度 的目标可以运用体验、扮演、鼓励、强化等手段进 行。

第六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第六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第六章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5月
第一节
社会性概述
一、社会性发展的概念 人的两大属性:自然性和社会性
二、社会性分类
石绍华:将儿童社会性发展分为5方面: 社会认知 社会情感 社会行为 自我概念 社会适应能力
人与动物的区别
社会能力与同伴交往在幼 儿社会性学习中的作用重 大!
第二节
一、社会能力
幼儿社会能力和学习
问题1:小一班的孩子们都不太喜欢和洋洋在 一起玩,请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
问题2
中班的孩子甜甜在班里头总被大家遗忘,大 家不管是玩游戏、分享东西都不太我想得 起她,而甜甜平时也总是习惯一个人缩在 角落里自顾玩玩具 问题:作为老师,你如何帮助她改变这种状 况?
作业
1、幼儿的社会能力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哪些 因素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的形成? 2、教师该如何帮助被忽视的幼儿改善同伴关 系?
(一)幼儿自身因素
1、幼儿的个性特征 2、观点采择能力 3、社会信息加工能力
(二)同伴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

(三)教师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
1、改善与提高幼儿在家庭中未能很好形成的 能力 2、有针对性地为其创设交往的机会 3、直接参与幼儿的交往活动
(四)不同文化对幼儿的社会能力 有不同的理解

很伤心的"……这时,再让幼儿想想,笑话许洋对不对?他
们都说不对。
19
明确
角色游戏理解角色 分享拉近关系 关心、帮助赢得好感
第三节 同伴关系
问题
一个幼儿的同伴关系到底好不好,怎么判断?
一、同伴关系的3种测ຫໍສະໝຸດ 方法(一)同伴提名法——积极提名法 你最喜欢和谁在一起玩?原因?
接上
(二)同伴等级评定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第六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第六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
• 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评价
• (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第一,它有助于教师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本班学前儿童的 发展现状。
第二,它有助于帮助教师更细致地了解每一位学前儿童,为因 材施教提供帮助。
第三,它有助于家长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状况,了解学前 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三)评价活动的准备
• 第一,在每节课之前写好教案,教案要格式规范、完整。 第二,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第三,做好学前儿童上课的 心理准备工作,能使学前儿童尽快集中注意力。第四,做 好与上课内容有关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准备工作。
(四)评价活动的过程
• 第一,在活动的导入环节要能引起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 第二,在活动中要充分保证学前儿童的自由活动时间,使 学前儿童真正得到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第三,尽量让每个 学前儿童有动手操作方面的参与,使学前儿童有实践、有 活动、有体验,使学前儿童主动地参与、表现和表达。第 四,教师通过适合学前儿童的提问,引导学前儿童顺利开 展活动,并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第五,在学前儿童 遇到困难时,及时加以示范和指导。
童社会性发展的评价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意义 • 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对评价主体和对象的作用 • 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一种信息反馈机制
•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二)可行性原则 (三)科学性原则 (四)客观性原则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
• 2.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主要内容和取向 (1)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主要内容
•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是根据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目 标,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进行 有目的有计划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其评价的范围可以是学前儿 童整个社会性发展的全貌,也可以仅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 某个侧面。其内容,如学前儿童的“分享与互助”、“交往与 合作”、“道德判断与处事能力”、“悦纳他人与自我评价” 等方面;其行为水平,如“有与无”、“会与不会”、“深与 浅”、“主动与被动”、“自觉与不自觉”等方面。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 三、同伴关系的测量 • (一)观察法 • (二)社会测量法 • 1.同伴提名法 • 2.同伴行为描述法 • 3.同伴等级评定法
• 四、同伴关系的类型 • 1.受欢迎型的幼儿 • 2.被拒斥的幼儿 • 3.矛盾的幼儿 • 4.被忽视的幼儿 • 5.一般的幼儿
• 五、改善幼儿同伴关系的指导 • (一)Biblioteka 忽视的幼儿 • (二)被拒绝的幼儿
第 二 节 幼儿社会能力的学习
一、社会能力及其构成 二、社会能力的价值 (一)良好的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同 伴关系 (二)良好的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情绪和人格的 积极发展以及心理健康 (三)良好的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认知的发展
• 三、社会能力的影响因素 • (一)幼儿自身因素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 • (二)同伴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 • (三)教师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 • (四)文化差异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
第 四 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的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二、社会学习理论
• (一)关于儿童行为的起源 • 1.直接学习 • 2.模仿 • 3.强化 • (二)自我与社会学习
• 三、认知发展理论 •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影响 • (二)皮亚杰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
第 三 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
• 一、同伴关系的含义与功能 • (一)同伴关系的含义 • (二)同伴关系的功能
• 1.有助于幼儿社交技巧的获得 • 2.有助于幼儿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形成 • 3.有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 二、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 (一)0~3岁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 (二)3~6岁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幼儿园经营与管理
幼儿的社会性学习也称作是幼儿社会化, 它是每个幼儿成为负责任的、有独立行为 能力的社会成员的必经之路。幼儿的社会 性学习与教育研究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现象、 规律及其教育和训练,是以发展幼儿的社 会性为主要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 激发社会情感、引导社会行为技能为主要 内容的教育,在幼儿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教育心理学》笔记北师大版-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幼儿教育心理学》笔记北师大版-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社会性作为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研究者视野是在20世纪30年代幼儿社会能力是影响其认知、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一节社会性概述一、社会性发展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解读社会性包括儿童学习社会性情绪、对父母的依恋、气质、道德感和道德标准、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亲善行为、对自我和攻击性的控制、同伴关系等社会性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里特性。

二、社会性分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类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社会品质、社会行为社会认知、社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概念、意志品质、道德品质、社会性情绪第二节幼儿社会能力与学习一、社会能力及其构成社会能力主要有三个维度:社会交往能力(交往主动性、交往策略)、亲社会行为能力(助人、合作、分享等)、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发起、维持和调整社会交往和关系的基本能力(前提、条件)亲社会行为能力——幼儿在社会交往中给予对他人或群体利益的利他态度和行为能力(带动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二、社会能力的价值1.有助于幼儿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2.良好的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情绪情感、人格的积极发展和心理健康3.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三、社会能力的影响因素1.幼儿自身因素对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幼儿的人格、个性特征是影响其社会交往主动性的重要因素被拒绝和被忽视型幼儿比受欢迎型幼儿在人格、个性品质上表现出更多的内向、冲动等特征培养幼儿形成积极的人格、个性品质;特别关注内向、自卑、情绪低落、易激惹的幼儿•观点采择能力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特别是亲社会能力的重要因素观点采择-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发现不同观点间关系的能力站在他人角度,感知、判断他人情绪状态,理解他人需求•社会信息加工机能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的重要认知因素幼儿的社会行为是一系列信息编码的过程,包括社会线索编码,对社会线索的解释理解、目标澄清、达成反应建构、反应决定,及实施行为等过程影响社会能力的认知因素主要有两种社会加工模式,认知理解归因模式-儿童如何理解、解释他人的行为;心理理论的反应决定模式,即幼儿根据社会情境的线索、已有的社会交往经验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预期,并付诸行动。

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六章 幼儿社会认知发展与教育

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六章 幼儿社会认知发展与教育

案例导入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爱我们的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人 组合在一起就是一棵家庭树。小朋友们通过 学习儿歌《家庭树》,了解了简单的家庭人 物关系,感受到了家庭其乐融融的幸福。
案例导入
第一节 社会认知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学习目标: 了解学前教育社会认知的概念和基 本内容。
第一节 社会认知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第一节 社会认知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一 社会认知的内容
幼儿对社会角色的认知是指幼儿对社会 角色(如:教师、妈妈、警察、工人) 所享有的权利、履行的义务以及所遵循 的社会规范的认知。
(三)社会角色的认知 小班幼儿对社会角色的认知主要停留在
社会角色的外显行为上 中班幼儿对成人社会角色的认知要更加
细致、深刻,并开始对社会角色之间的 关系进行认知 到了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较丰富,对 社会角色的认知也更加细腻深刻
(一) 认知能力及思维特点 (二) 与同龄人的交流 (三) 父母的养育实践 (四) 教育与文化
第三节 幼儿社会认知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幼儿社会认知活动的设计与实 施。
第三节 幼儿社会认知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一 幼儿社会认知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 (二)
体现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主动性和 主体性
第一节 社会认知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一 社会认知的内容
(三)社会角色的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一 社会认知的内容
(四)社会规范的认知
父母、老师的影响
来源 同伴互动
法律和道德规定
基本道 德规范
文明礼貌 行为规范
公共场所 行为规范本内容。
一 社会认知的内容

第六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第一节第二节讲课文档

第六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第一节第二节讲课文档
展领域的研究结果。近年来我国心理学刊物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有关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在数量上已接近甚至超过认知发展的研究。
1980~1988年,在我国公开发行的五种心理学学术期刊《心理学报》 《心理科学通讯》《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探新》《心理学 动态》上,共发表95篇有关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文章,占
社会适应能力:是幼儿对于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如适应幼儿 园、学校的生活。
第20页,共40页。
第二节 幼儿社会能力与学习
一、社会能力及其构成 社会交往能力是幼儿亲社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
前提与条件,而亲社会能力的发展则会带动与促进幼儿的社 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发展。因此,社会交往能力、亲社 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幼儿社会能力的三个重要组成维度, 三者缺一不可。
利他、反社会、礼让
第14页,共40页。
第一节 社会性概述
二、社会性的分类 (二)内容上:
社会性品质:
同情心、责任心、意志力等
社会性行为:
合作、助人(积极) 打架、骂人(消极)
第15页,共40页。
第一节 社会性概述
二、社会性的分类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某些
方面,出现了许多的量表、问卷和其他测量手段, 例如,气质测验;行为依恋行为;儿童的利他行为; 儿童的道德判断;自我概念及个体被社会接受的程 度;社会认知等。
第22页,共40页。
第二节 幼儿社会能力与学习
二、社会能力的价值
其次,良好的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情绪情感、人格的 积极发展和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社会适应能力与幼儿积极情绪情感、良好人格 个性品质的形成有高度相关。在社会活动中经常合作、友好、 助人的幼儿通常有较高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并 且心情愉快、活泼、开朗。此外,社会能力还作为一种保护 性因素,减缓不利因素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所造成的消极 影响。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CHAPTER
家庭教育环境
01
02
03
家庭氛围
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 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安 全感,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亲子关系
建立亲密、互动的亲子关 系,通过日常交流、游戏、 共读等活动,促进孩子的 情感表达和沟通技巧。
家庭教育方式
采用民主、鼓励的教育方 式,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 求,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05 幼儿社会性学习的挑战与展望
CHAPTER
挑战:如何平衡知识学习与社会性学习?
平衡知识与社会性
幼儿教育不应过分强调知识的学 习,而应注重社会性的培养,使
两者达到平衡。
培养独立个性
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应注重培养 幼儿的独立个性,让他们在社交
中展现自信和勇气。
促进全面发展
知识学习与社会性学习应相互促 进,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环境
教师角色
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支持者,应关 注每个孩子的需求和兴趣,为其
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集体生活
通过参与集体活动、游戏和合作, 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巧, 促进其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教育资源
利用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如图书、 教具、多媒体等,激发孩子的学习 兴趣和社会性发展。
社会环境与资源
社会适应性
评价幼儿是否能适应新环境和 新情境,是否能独立解决问题
和面对挑战。
评价方法与工具
01
02
03
04
观察法
通过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 戏中的表现来评价其社会性发
展水平。
问卷调查法
向家长或教师发放问卷,了解 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的表现

实验法

幼儿教育的社会性学习与发展

幼儿教育的社会性学习与发展
社会性学习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认知经验,通过与他人的 交流和合作,幼儿可以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思 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性学习的目标与原则
目标
培养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 能,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生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 系,并具备基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原则
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注重 实践性和体验性,让幼儿在真实的社交环境中学习 和成长;强调家园共育,家庭与幼儿园共同为幼儿 的社会性学习提供支持。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促进家园共育。
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掌 握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
05
社会性学习在幼儿成长中的影 响
Chapter
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
社会性学习促进幼儿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
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幼儿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特点,以及与他人之间的差 异和相似之处。
鼓励幼儿参加各种表演和展示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鼓励幼儿参与社会实践
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 ,接触社会,了解社 会规则和道德规范。
鼓励幼儿与不同年龄 段的人交往,提高他 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 技巧。
组织幼儿参加社区志 愿服务活动,培养他 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 民意识。
加强家园合作与沟通
定期与家长交流幼儿的学习和发 展情况,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加强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 ,提高其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能 力。
定期开展教师经验交流活动,促进教 师之间的合作与分享,提升整体教育 水平。
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教育论坛 等活动,拓宽视野,更新教育观念。
加强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讲座等活 动,增强家长对幼儿社会性学习

幼儿的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幼儿的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2)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 在试图取果酱时,他碰倒了一个杯子,结果杯子倒下来打碎了。
皮亚杰对每个对偶故事都提两个问题:1.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 2.这两个 孩子哪一个更不好?为什么?
四、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
儿童的道德发展遵循着一种普遍的顺序原则,并且,道 德判断并不单纯是一个是非对错的问题,而是面对具体 情境,个人从他人、自我以及社会规范多方面考虑所做 的价值判断。
三、认知发展理论
• 代表人物:皮亚杰 •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与认知发展是相互依存的。 • 客体永久性——自我中心主义——去中心化
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
皮亚杰常用成对的故事来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判断儿童的道德 判断是注重结果还是注重动机,因此,也称之为“对偶故事法”。
(1)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家里人叫他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 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15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 门进去,门撞倒了托盘,结果15个杯子都撞碎了。
5.社会法制取向 6.普遍伦理取向
凡是成人赞赏的,就是对的。 遵守社会规范,一成不变。
社会规范是可以改变的。 道德判断以个人的伦理观念为基础。
柯尔伯格提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时期
前习俗水平 9岁前
发展阶段 1.避免惩罚、服从取向 2.相对功利取向
心理特征
只看表面,盲目服从,逃避惩罚。 只按行为后果是否有好处来判断行为的好坏。
习俗水平 9-15岁
3.寻求认可取向 4.遵守法规取向
后习俗水平 16岁后
幼儿的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幼儿社会性学习的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学前教育学(第3版)-第六章--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精选全文完整版

学前教育学(第3版)-第六章--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精选全文完整版

丰富幼儿游戏活动的经验
要发挥园内教 育资源的作用
要利用园外教 育资源的优势
调动家长参与 教育的积极性
第四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观察
一、 观察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
观察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
要发挥园内教育资源的作用 要利用园外教育资源的优势 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第四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观察
二、 观察幼儿游戏活动的策略
五、 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 培养了幼儿的合群行为 提高了幼儿的交往技能 发展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 锻炼了幼儿顽强的意志
第二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价值
六、 促进幼儿美感的发展
促进幼儿美感的发展
设施有利于幼儿领略美 内容有益于幼儿欣赏美 过程有利于幼儿大胆创造美
第三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准备
一、 设定幼儿游戏活动的时间
设定幼儿游戏活动的时间
巧妙利用各种时间进行游戏 力争每次有较长的时间进行游戏 使室内游戏时间与室外游戏时间基本均等 合理安排集体游戏、小组游戏和个人游戏的时间
第三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准备
二、 布置幼儿游戏活动的空间
布置幼儿游戏活动的空间
第五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指导
尊重幼儿的游戏活动 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 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 引导幼儿的游戏活动 干预幼儿的游戏活动
第六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评价
一、 幼儿游戏活动环境的评价 二、 幼儿游戏活动全程的评价
第六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评价
三、 幼儿游戏活动水平的评价
幼儿游戏活动水平的评价
1. 教师评价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
观察幼儿游戏活动的策略
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 要在幼儿彼此熟悉以后进行观察 要对全班幼儿进行观察 要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 要对幼儿反复进行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奈尔儿童行为问卷 (P157) 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 (P158)
讨论:如何开展幼儿园社会性教育活动
主题活动 幼儿的发展是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实现 的,受到一定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影响。这个大环境 以多元化的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对幼儿发展起着重 要的影响作用。这要求幼儿园教育相应也要以多元 化的方式去促进幼儿的发展。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多元化的教育环境,每个 月都安排一项主题不同的社会活动,提供多元化的 信息、创设多元化的环境,使幼儿有机会在具有开 放性和包容性的文化环境中发展自己的潜能。
第三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
一、同伴关系测量的手段:社会测量法 • 观察法 • 同伴提名法 • 同伴行为描述法 • 同伴等级评定法
第三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
二、同伴关系的五种类型(庞丽娟1991现 场提名法测定的4-6岁同伴交往类型)
第三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
三、如何指导幼儿改善同伴关系 (一)被忽视者:不像被拒绝者那样孤单, 当他们进入新的班级或者新的游戏小组并 最终获得一个合适的社会角色时,他们比 被拒绝的儿童受到更多的欢迎。
主题。
幼儿园老师精心设计和准备的热闹轻松的开学系列活动,让小班幼儿更 快熟悉幼儿园环境、更乐意参加幼儿园里的各项活动使、适应幼儿园的 集体生活、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无微不至、愿意与同伴交往、体验集体 生活的快乐。
游戏
教师和家长达成共识,利用双休日由家长带领孩子走进肯德基、超市和医 院等地方进行观察,以此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成 功体验,感受到更多的游戏乐趣。
第三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
(二)被拒绝者:面临反常和反社会行为的风险,在以 后的生活中还会出现其他的严重的社会适应问题。 1.攻击性:有不恰当的强烈攻击性。错误地把其他 儿童的行为曲解为敌意的,甚至有时表现出强烈的行 为异常,将面临很大的风险,长期这样会形成敌意的、 反社会的、暴力的犯罪行为。在青少年期和成年期会 表现出其他情绪紊乱。 2.非攻击性:焦虑的,表现出较差的社会交往技能, 而且主动地避免与同伴的交往。有明显的交际笨拙特 点、表现出行为异常,对同伴需要不敏感,缺乏幽默 感。逐渐远离同伴并感到孤单,临床上面临压抑和其 他情绪紊乱的风险。研究表明,这样的儿童被同伴看 作是容易控制的,会成为受欺负的对象。
第一节 社会性概述
一、社会性发展的概念 1、社会性 广义:“社会属性”——由人的社会存在 所获得的一切特性。 狭义:一种心理特征 儿童的自我意识 儿童的道德感、同伴关系等
第一节 社会性概述
一、社会性发展的概念 2、幼儿社会性: 个体在幼儿阶段,由于社会文化、教 育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对待自己对待别 人的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产生改 变的历程。
第六章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主讲:俞萌
第一节 社会性概述 第二节 幼儿社会能力与学习 第三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 第四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的理论 热点关注:儿童心理理论
第一节 社会性概述
一、社会性发展的概念 指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儿童向着 社会要求的方向不断发展并逐渐达到这种 要求的过程。它是每个儿童成为负责任的、 有独立行为能力的社会成员的必经途径。 它既离不开与社会群体、集体、个人的相 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也离不开个体主动积 极地掌握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系统的活动。
第一节 社会性概述
二、社会性的分类 (二)内容上: 社会性品质:
同情心、责任心、意志力等
社会性行为:
合作、助人(积极) 打架、骂人(消极)
第二节 幼儿社会能力与学习
一、社会能力及其构成 社会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行为 能力和品质。其构成有三个维度: 社会交往能力(交往主动性、交往策略等):发起、 维持和调整社会交往和关系的基本能力;
第四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的理论
(二)行为实践原则 1.为幼儿提供行为实践的机会 2.把问题留给幼儿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商讨和 解决 3.将特定教育情景中的认知和行为迁移到社 会生活中
第四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的理论
(三)榜样作用原则 1、教师自身 2、教师对待他人的情感态度 3、同伴之间 (四)一致性原则 1.教师自身言行一致 2.教师之间的教育一致(园内成人) 3.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亲社会性能力(助人、合作、分享、责任心等):在 社会交往中基于对他人或群体利益的考虑而采取利 他态度和行为的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第二节 幼儿社会能力与学习
二、社会能力的价值
(一)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有助于幼儿情绪和人格的积极发展以及心理健康 (三)有助于幼儿认知发展
第二节 幼儿社会能力与学习
三、社会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幼儿自身因素 1、幼儿的人格和个性特征是影响其社会交往主动性 的重要因素之一;
内向、冲动的幼儿易受到拒绝
2、观点采择能力影响幼儿的亲社会能力; 3、社会信息加工技能影响幼儿社会能力。 (二)同伴 (三)教师 (四)文化差异
第二节 幼儿社会能力与学习
生活活动
在幼儿园过生日,可以培养幼儿的一种集体意识,而 且在分发礼物时也对孩子进行了礼貌教育。发展孩子学会交 往、交流和共享快乐、关心他人,发展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
第四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的理论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 前习俗水平 (0~9岁) 2. 习俗水平 (9~15岁) 3. 后习俗水平 (16岁以后部分人)
•特点: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利害关系 •(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特点: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 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 规范 •(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以法定的社 5 会契约为定 向 后习俗水平
海因兹设法救妻子的性命 无可非议,但他没有考虑 所有人的生命的价值,别 人也可能急需这种药。他 这么做,对别人是不公正 的
为救人性命去偷是值得的。 对于任何一个有道德理性 的人来说,人的生命最可 6 以 普 通 的 伦 理原则为定 贵,生命的价值提供了唯 向 一可能的无条件的道德义 务的源泉
四、教师在幼儿社会能力学习中的指导 (一)通过提高幼儿理解能力指导社会能力学习 1.引导幼儿关注他人情感 2.指导幼儿理解他人的行为 (二)通过提高幼儿交往能力指导社会能力学习 1.自我表达能力:指导幼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 的想法 2.让幼儿轮流活动:规则性 3.对幼儿角色扮演予以指导:换位思考 4.对幼儿予以分组配对指导:优劣结合
不该偷的理由
该偷的理由
阶 道德推理的 段 特点 1 以惩罚与服 从为定向
水平
偷东西会被警察抓起来, 他事先请求过,又不是偷 受到惩罚 大东西,他不会受重罚 如果妻子一直对他不好, 如果妻子一向对他好,海 海因茨就没有必要自寻烦 因茨就应关心妻子,为救 恼,冒险偷药 她的命去偷药
以 工 具 性 的 前习俗水平 2 相对主义为 定向/“快乐 主义” 做贼会给自己的家庭(包 不管妻子过去对他好不好, 3 以 人 际 和 谐 或“好孩子 括妻子)带来麻烦和耻辱 他都得对妻子负责。 习俗水平 ”为定向 采取非常措施救妻子的命 偷东西是不对,可不这样 合情合理,但偷别人的东 做的话,海因茨就没有尽 4 以 法 律 和 秩 序为定向 西犯法 到丈夫的义务 丈夫没有偷药救妻子的义 务,这不是正常的夫妻关 系契约的组成部分。海因 茨已经为救妻子命尽了全 力,无论如何都不该采取 偷的办法解决问题,但他 还是去偷药了,这是一种 超出职责之外的好行为 法律禁止人偷药,却没有 考虑到为救人性命而偷东 西这种情况。海因茨不得 不偷药救命,如果有什么 不对的话,需要改正的是 现行的法律,稀有药品应 该按照公平原则加以调控
第三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者相近的儿童之 间共同活动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 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 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同伴关系的功能在于:是发展社会能力的 重要背景;是儿童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 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同伴交往经验影响自 我给年和人格的发展。
第三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
作业:
教师应如何改善幼儿的同伴关系?请 结合实例加以分析。
第四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的理论
一、柯尔伯格道德发展论
第四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的理论
柯尔伯格的研究
第四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的理论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道德两难故事举例——海因兹偷药
1. 海因兹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2. 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3. 海因兹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 4. 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 要?为什么? 5. 海因兹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 为什么? 6. 法官应该如何给海因兹判刑?为什么? 7. 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海因兹最负责任 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
•特点: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 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 •(5)社会定向的道德定向阶段 •(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四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的理论
二、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原则 (一)情感支持性原则(双向接纳与爱) 1.建立接纳与关心的情感联系 2.积极情感投入和激发
第四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的理论
(五)随机教育原则 1.随机教育不是捎带教育 2.善于发现教育时机 3.有随机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第四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的理论
作业:
如果你是海因兹,你会怎么做?你觉得这 样做对么?结合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判断自己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
第五节 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评定
第一节 社会性概述
二、社会性的分类 (一)逻辑上: 社会认知:
主要是指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 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社会认知是 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作出推测与判 断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