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2 3.8《阿房宫赋》导学案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导学案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导学案执笔人:韩军华审核人冯国丽使用时间:2012年12月7日编号11025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杜牧及本文写作背景。
2、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和虚词,词类活用现象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学习重点:文言文的重点实词和特殊用法。
学习难点:文言文的虚词和特殊句式。
预习学案1、易错字音:阿房..()宫骊.()山缦.( )回囷.( )囷焉不霁.()何虹高低冥.()迷妃嫔.( )媵.()嫱.( )辇.()来于秦晓鬟.( ) 杳.()不知其所之也辘辘..( )远听尽态极妍.( ) 剽.( )掠鼎铛..( )玉石纷奢.( ) 逦迤..()..()瓦缝参差锱铢..()椽.()庾.()直栏横槛.()2、作者及写作背景: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唐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在地方和中央都曾任职。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穿别墅,后世因此称他为“”。
杜牧工诗、赋、词,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高,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与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他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
其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弊;诗歌语言清丽而又风味清新,风格激荡雄浑而又精致婉约。
著有《》。
杜牧所处的时代,唐王朝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藩镇割据、异族入侵,更加重了人们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
当时统治者敬宗李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溺声色。
于是杜牧作此赋,通过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总结了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以规劝当政者要以史为鉴,不要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4、文体知识: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
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
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阿房宫赋学案(精选3篇)
阿房宫赋学案(精选3篇)阿房宫赋学案篇1《阿房宫赋》·学案学习目的一、了解杜牧赋体散文的比方、铺排手法和借古讽今的风格。
二、理解“华、兀、构、缦、霁、杳、逦迤、纷奢、锱铢、负、庾、举、族”等词语。
三、背诵全文,归纳多义词“夫之、而”的义项。
学法指津一、本文为课内阅读课文,但文字较深,自读有较大难度,学习时应留意老师提示或讲解。
二、本文在写作方面有很多值得留意的地方,如炼字的精当、详略的相宜、比拟的写法,用韵、不堆砌典故等。
学习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要点一、解题。
二、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自读第一、二段。
学习步骤一、解题1.阿房宫赋杜牧2.“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文,指赋的形貌。
与“诗言志”的传统相比较,赋的特点首先在于“体物”,即摹写事物。
赋在内容上既然要通过“体物”以‘“写志”,在艺术表现上就必定注意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
由于注意铺叙和形容,在语言上就不免要使用华美的词藻,着上绚丽的颜色。
这也就是“铺采文”的意思。
另外,赋也很讲究审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敏捷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淌而又凝滞的文体。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受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本文为文赋。
3.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连续修建,还未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
从今,阿房宫的兴亡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杜牧也加入到这一传统的谈论中来。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这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
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分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杜牧写这篇赋意在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阅历,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阿房宫赋》导学案
(9)多于周身之帛缕 周:全。帛缕:借代衣物。
(10)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攻占。
(11)翻译:“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明确:把宝鼎视为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视同土块,把珍珠看成石子,随地丢弃,秦人看着这些宝物并不怎么爱惜。
(5)第12-13句:用夸张、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来陪衬它的宏大宽广。
4、小结:作者从阿房宫兴建的时代背景、总体规模,布局精巧、构造奇美复杂情况,从宫中的歌舞之盛等角度来写出了雄伟壮丽阿房宫。
这一节,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内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前后照应之妙笔,如写楼阁“各抱地势均力敌”就与前方“骊山冯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一广阔背景相连。叙述中时有贴切生动之比喻,如“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用笔经济,形象生动。叙述中也间有动态描写,像定“二川”,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加上大量排比、对偶句式的运用,使文句音节铿锵,并有音韵之美。
2、重点字词疏通:
(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2)齐楚之精英 精英:出类拔萃的人。
(3)金块珠砾 块、砾:名词作动词,当土块、当石子。
(4)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心:心意,意愿。
(5)秦爱纷奢 纷:多,繁华。
(6)人亦念其家 念:顾念。
(7)奈何取之尽锱铢 奈何:怎么,为什么。
歌台暖响 “响”动词→名词 歌声
3、内容分析:作者如何描写阿房宫建筑?
(1)前四个3字句:写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兴建背景)
(2)第2句:从全景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总体规模)
(3)第3-4句:写阿房宫依山水而建,突出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布局精巧)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2第三单元《8 阿房宫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2第三单元《8 阿房宫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 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了解文中词类活用现象及文言句式。
2. 了解“赋”的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背诵全文。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1.明确本文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方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
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2.本文文字艰深,则给理解带来难度。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了解杜牧及背景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 唐京兆万年人, 由于性情刚强、直陈利弊, 得罪当权, 所以不为重用,使他有怀才不遇的感觉, 于是浪迹于江湖, 饮酒赋诗以自遣, 他作诗技巧甚高, 文字鲜明华丽, 却又充满对人生的感慨,后世认为杜牧的诗豪迈气慨。
世称“小杜”,在诗歌方面,与李商隐齐名,并称为“小李杜”。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
这时的唐王朝,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
唐敬宗李堪年少即位,好游乐,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本文就是作者23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
这篇赋体散文,借古讽今,通过描述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向唐朝同事者提出了警示,表达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民的情怀。
解题:“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唐宋古文运动”中自觉的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形成了区别于“汉赋”、“骈赋”和“律赋”的独特文体“文赋”。
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
《阿房宫赋》导学案(教师用)
主备人:易唯审核人:李鹏飞使用时间:2013年____月_____日使用人:_________《阿房宫赋》导学案导学过程气候不齐。
”——这两句历来解说纷簇,但都难令人满意。
由“暖响”引起“春光融融”的感觉,由“冷袖”引起“风雨凄凄”的感觉,这是一种“通感”的现象,这样来理解是大家同意的。
但舞袖为什么用“冷”来形容?联系下句看为什么会“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有人回答第一个问题,说用“冷袖”,是因为古人常用“舞袖”来咏“雪”,或用“雪”来“舞袖”,如:“舞袖回雪,歌声遏云”(舒元舆诗句);“据似飞燕,袖如回雪”(张衡诗句)。
这很有道理,但联系下句看,仍难说通。
我的看法是,前一句的“歌台”、“舞殿”和“暖”、“响”,实际上均为互文见义,写“歌”时同时包括“舞”,写“舞”同时兼指“歌”。
后一句的“气候”,不是现代汉语的“气候”,在古代常用来指“节令”,或用来指环境气氛(均见《辞海》)。
这两句合起来,意谓:在一个宫中,正在演奏欢快的歌舞,在另一宫内,则正在演奏凄冷的歌舞,这就给人一种“在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节令不同或环境气氛有异的感觉。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这一句,课本无注。
“绿云”,比喻头发黑而密,古人常用它来代指妇女的美发;“扰扰”,这里是“缭绕”的意思;“晓鬟”指“晨妆”,“鬟”是一种环状发髻。
为什么用“绿”来形容头发,因为古代训诂学有一条辗转相训(解释)的原则,“绿”与“青”、“黑”可以辗转相训。
“绿嶂百重,青川万转”(吴均句),“绿”和“青”是同一种颜色。
不用“青云”,而用“绿云”,能给人一种更美的色感。
【检测达标】(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粗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C)A.蜀山兀(wù)辘辘(lù)远听鼎铛(dāng)玉石B.囷囷(qūn)焉尽态极妍(yán)架梁之椽(yuán)C.阿(ē)房宫剽(piāo)掠其人金块珠砾(lì)D.尽锱铢(zhīzhū)妃嫔媵嫱(yìngqiáng)逦迤(lǐyǐ)2.下列四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C)A.一 B.爱六王毕,四海一(统一)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数词,一)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取 D.族奈何取之尽锱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3.下列四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A.焉 B.而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后,…的样子)骊山北构而西折(承接)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谁得而族灭也(修饰)C.夫 D.于(均为介词,比)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统治者)多于九土之城郭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句首助词无意)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下列加粗词语古义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C)。
《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二课时)
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二课时)前言本文档是《阿房宫赋》导学案的第二课时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阿房宫赋》这首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诗歌的背景《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共有14个字,全诗以赋的形式描写了巨大、豪华的阿房宫,并通过皇帝乘坐蒲轮游览的视角,展现了重庆市的壮丽和气势。
诗歌的分析1.阿房宫的描述在诗歌的开头,杜牧通过描绘阿房宫的规模和建筑材料来表现其豪华和特殊性质。
他用珠玉作为拱门的装饰,用上古之乐作为乐舞的伴奏,用五色缤纷的瓦片作为屋顶,将阿房宫形容成一处巨大、精美、华丽、无与伦比的宫殿。
2.皇帝的体验接下来,杜牧用皇帝的语气,描绘了他乘坐蒲轮巡视阿房宫的过程。
皇帝在游览过程中,兴致勃勃地欣赏着每一个建筑物的细节,沉浸在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中,仿佛身处仙境一般。
3.人世荣枯在接下来的几个段落中,杜牧通过描述历史上一些大帝王的命运,展示了人世间的荣辱、成败和轮回。
在最后一段,他用一句“胜败兴废,文章憎命达”的名言,表达了他对文人墨客的特别感慨和忧虑。
学习建议读完《阿房宫赋》这首诗,你可能会有一些感悟和困惑。
以下是一些学习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再读一遍诗歌,注意每个字和每段的细节。
2.分析杜牧为什么要使用“赋”的文体来写这篇诗歌。
3.了解一下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帮助理解该诗的文化内涵。
4.分析一下《阿房宫赋》与你的人生有哪些联系,思考一下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结语通过本文档的学习,你已经了解了《阿房宫赋》这首唐诗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希望对你的学习和人生有所启示。
如果你还有任何问题或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一起探讨。
《阿房宫赋》导学案 教师版
阿房宫赋导学案教师版编写:审核:学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深情诵读,疏通和落实本文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2、品味语言,理解和学习本文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3、把握文意,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掌握常用实词、虚词用法与重点句子翻译。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
学习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方法,能运用类比联想与比喻联想。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
这时的唐王朝,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
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乐,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本文就是作者23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这篇赋体散文,借古讽今,通过描述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向唐朝统治者提出了警示,表达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二)作者简介:杜牧(808-852),字牧之,晚唐著名文学家,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
后世因称他“杜樊川”。
杜牧于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历任许多官职。
他所生活的晚唐,藩镇拥兵,宦官专权,民不聊生,《阿房宫赋》就是他二十三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
他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名句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字词:【一词多义】1.一六王毕,四海一.(统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劝学》)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过秦论》)2.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怜惜)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过秦论》)3.取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劝学》)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选取)(《鱼我所欲也》)4.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土大夫之族.(类)(《师说》)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过秦论》)族.庖月更刀(众)(《庖丁解牛》)5.焉盘盘焉.,困困焉.(形容词词尾,表示状态,相当于“然”)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兼词,相当于“于之”)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语气词)(《师说》)且焉.置土石(哪里)(《愚公移山》)6.使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让)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假使)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使者)(《官场现形记》)7.举戍卒叫,函谷举.(攻占)杀人如不能举.(尽)(《鸿门宴》)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举起)(《鸿门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陈涉世家》)众议举.宠为督(推举)(《出师表》)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今异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
《阿房宫赋》导学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阿房宫赋》导学案《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导学案(答案见教学设计)一、预习目标1、掌握词语读音:骊山缦回囷囷初霁媵嫱剽掠鼎铛俪迤锱铢栏槛2、画出文言知识点,并结合工具书解决。
二、预习内容1、词语注音:骊山缦回囷囷初霁媵嫱剽掠鼎铛俪迤锱铢栏槛2、作者及背景。
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能力目标C 一词多义(见课后练习)D 特殊句式:1、戍卒叫,函谷举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3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4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5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探究二:学生反复读,尝试背诵。
三、反思总结。
结合字典,总结本文的文言现象。
四、课堂检测背诵全文课后练习与提高一词多义积累爱: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4、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一: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3、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全,都。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取: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3、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4、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
《阿房宫赋》导学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一、概述《阿房宫赋》是西汉早期文学家杜牧所作的一篇辞赋,形式上为七绝,全篇共达294字。
该篇辞赋描写了秦朝著名帝王秦始皇所建立的阿房宫,是为当时最珍贵的皇家宫殿之一。
杜牧通过丰富、生动的描述,把宫殿里顶级的雕花纹样、奢华的装饰手段与宏伟的气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出了其求知、解释、描写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意义。
二、《阿房宫赋》的写作背景“阿房宫”是秦始皇为了纪念自己的生平事迹,而专门建立的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
杜牧所生活的朝代是唐朝,大约在1500年后的唐朝才又重建。
杜牧当时的生活环境中,处处都有历史文化之影响。
那时候的文学感性追求更为强烈,诗词和辞赋等多种文学体裁,都需要在追求艺术有实际知识性的基础上创作和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杜牧写下了这篇赋。
他在吸烟、病痛留下的沉思和困境中,以傲岸的姿态生生不息地奋斗,创造出了这篇精妙、经典的辞赋。
三、《阿房宫赋》的儒、道、墨三家文化内涵杜牧的《阿房宫赋》为我们展现出了历史中儒、道、墨三家文化的重要内容。
杜对文章的赞美,既有徐娘半老的几多哀愁忆旧,又有宏伟的放眼未来,还有儒、道、墨三家文化的融合。
儒家文化内涵在文中,杜牧以“天心”之类的名词,表示对智慧、气魄、志向的认可和敬畏,也是对孔子、孟子等古代儒家思想的讴歌。
儒家注重“仁爱”,”和平“,他们希望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是特别重视个体的成长,而不是单纯的崇尚权威。
这种观点在《阿房宫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道家文化内涵在文章中,杜牧强调了自然之道,对人的生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表现出了无限的思考和感受。
他以直白的语言描述自己对于大自然、天地万物的感悟。
同时,他也表达了与道家思想非常相似的思想,主张以自然规律为准绳,摒弃权威、追求自由。
墨家文化内涵墨家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主张以“兼爱”,反对音乐、礼仪等型式上的形式主义。
墨家对儒家的“仁爱”进行批判,主张事实是真正的标准和价值体系。
在《阿房宫赋》中,杜牧反映出墨家思想的元素,强调不要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而要正确地认识事物本质,直面社会客观视角。
《阿房宫赋》导学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1.了解并梳理本文常见的文言词句的意义和用法。
2.能体会赋文铺陈夸张的语言特点。
3.能把握作者所论秦灭亡的原因,理解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1.感知内容,体会赋文铺陈夸张的特点,感受赋文铺陈夸张的语言魅力。
2.理解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秦朝灭亡的关系,理解作者写作目的。
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案(一)文学文化常识1.作者简介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称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
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后人为了区别于杜甫,称其为小杜,足见杜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关于阿房宫秦始皇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每攻灭一国之后,即令绘制该国宫殿的图样,在咸阳北阪及泾水、渭水流域,逐一仿照修建了各国宫殿。
全国统一后,他又进一步加以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宫殿群。
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一座规模更为宏伟的朝宫在渭南破土动工了。
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远末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
完成的这一部分,就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倾倒的阿房宫。
这座宫殿规制极为宏大: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其上可坐万人,其下可以竖立五丈的大旗。
据《三辅黄图》:“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
”它和已建成的其他离宫别馆,楼堂亭阁,弥山跨谷,逶迤相属,工程之浩大,可谓前无古人。
而仅仅六年之后,随着不可一世的秦帝国的破灭,壮阔恢宏的阿房宫也被焚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3.写作背景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这时的中国,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民不聊生。
最新整理高一语文教案《阿房宫赋》导学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一语文教案《阿房宫赋》导学案《阿房宫赋》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赋”这种文体。
3.体会课文运用的比喻、排比、铺陈、夸张等艺术手法。
4.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作者“借古讽今”的手法。
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文题、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
唐朝万年人(今西安),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人称“小杜”以别与杜甫。
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本文是杜牧的成名之作。
(幻灯补充杜牧的三首诗:从这几首诗歌中我们约略可以知道: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
他的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2、解题:阿()房宫,秦始皇始建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原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阿房村。
为建造这座宫殿,秦统治者曾征集劳动力七十余万,开采了大量的石料,砍伐了大批木材。
可是至秦灭亡还未全部完工,故未正式命名。
据说时人因其前殿所在地地名叫“阿房”,故称“阿房宫”。
(出示幻灯)3、“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和散文的一种文体,到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裁,讲究铺叙夸张渲染,讲究词藻,还讲究音韵对仗等。
4写作背景:《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
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二、整体感知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感受“赋”这种文体的特征。
问: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学生大致会说“感觉像一篇文”,“有很多对偶的句子”、“读起来很有气势,又很琅琅上口”“词藻很华丽”之类)明确:本文的文体是“赋”,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它的一个特点就是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
《阿房宫赋》导学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掌握重要文言词语;把握词语的活用现象及文言句式。
2.把握文章的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把握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3.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鉴古讽今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杜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认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以史为鉴,增强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重要文言词语;把握词语的活用现象及文言句式。
2、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3、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鉴古讽今的手法。
【教学难点】明确本文运用想像、夸张等多种方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结构之美。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预习导学案】【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世称杜樊川。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进士。
为弘文馆校书郎。
历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勋元外郎,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
官终中书舍人。
早年颇有抱负,主张削平藩镇,抗击吐蕃、回纥的侵扰,加强国防,以拯救日趋衰败的唐王朝,晚年渐趋保守消极。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
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
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
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
《阿房宫赋》导学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一课时)《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一课时)参考答案2、(一)重点词语解释(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2)盘盘焉,囷囷焉(相当于“然”……的样子)(3)不霁何虹(雨过天晴)(4)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纷乱的样子古代女子环形的髻)(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6)而气候不齐(齐,相同。
)(7)杳不知其所之也(到…..去)(8)雷霆乍惊(乍:突然)(二)词类活用(1)六王毕,四海一 (数词用作动词,统一)(2)北构而西折:(北、西名——状向北向西)(3)廊腰缦回 (名——状,像人腰)(4)檐牙高啄 (名——状,像鸟嘴)(5)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状,像蜂房,像水涡。
)(6)未云何龙:(云、龙、名——动,出现之出现龙。
)(7)不霁何虹:(虹名——动,出现彩虹。
)(8)辇来于秦 (名作状语,乘坐辇车)(9)朝歌夜弦 (名词作动词,歌唱;奏乐)(10)鼎铛玉石 (名词用作动词,把鼎当做;把玉当做)(11)金块珠砾 (名词用作动词,把金当做;把珠当做)(三)古今异义(1)直走咸阳古义:跑今义:行(2)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常用来比喻用尽心思,明争暗斗。
(3)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雨雪晴阴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状况(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名的人。
(5)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古义:金玉珠宝今义:筹划并管理(企业等)古义:金玉珠宝今义:精华,也指出类拔萃的人一、阅读第一段根据提示用文中语句填空(一)阿房宫建造历史背景:(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面积之大地域之广:(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阿房宫楼阁之高:(隔离天日)阿房宫楼台之多:(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人们进入阿房宫内部的感受:(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二)作者描写阿房宫运用了:(对偶,排比,比喻,夸张,对比,大胆的想象)手法(三)概括第一段内容a细写阿房宫的:(楼、台、殿、阁长桥、复道、歌台、舞殿)b用一两个词概括阿房宫的特点:(宏伟,雄伟,壮美,壮丽,庞大等)二、阅读第二段这一节运用了(夸张对比)手法极显宫女之(众,多),宫廷生活之(奢靡荒淫)。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在教学中,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更有利于在课堂上的教导,快来看看其他老师的教案是怎么准备的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会导致覆亡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是明确本文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方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是文字较艰深。
解决以上重点、难点的方法是加强诵读,加大教师指导、讲析的分量,以读读、讲讲、议议、背背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读、背课文。
2.学生自我理解课文内容,疑难词、句、意,课堂向老师、同学质疑。
3.讨论本文的立论与《过秦论》有何相似之处?它们的立论角度有何不同?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一)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正音。
回màn 囷焉qūn 不何虹jì妃pín yìng qiáng 焚兰jiāo lù不知其所之也yǎo 尽态极yán 掠piāo鼎chēng lǐ yǐ zīzhū贺梁之chuán 在之粒yǔ sù 横jiànōu yā cēncī2.学生大声地自读。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二8【教学设计】《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
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全文运用了想像、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了解“赋”这种文体;3.体会课文运用的比喻、排比、铺陈、夸张等艺术手法;4.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作者“借古讽今”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小组合作,依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2.加强朗读。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同时体会课文精彩的描写艺术和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最后能够基本背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批判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劳民伤财的罪恶。
【教学重点】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第1课时一、导语设计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荀子又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
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
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1.杜牧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
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
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
北师大版必修2高中语文《历史的涛声 阅读与鉴赏 8 阿房宫赋》优质课教学设计_3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懂得赋的特点。
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三)理解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二、难点、重点1、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3、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史为鉴,能够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能够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2、作者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赋”和古文也都堪称大家。
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
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四库全书总目》)。
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
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
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阿房宫”的“呵房”旧读“婀旁”(为ēpáng)。
为什么叫“阿房”?一说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一说因宫殿的“四阿”(屋盖四角弯曲处)造得宽阔得名,“房”同“旁”,宽广的意思。
但据《史记》记载,似以前说为是。
阿房宫赋导学案(高一语文)
主备人:徐根良审核人:杨泗霞【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的主旨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历史状况的关系,以便与《过秦论》进行比较。
2、了解赋的写作特点,并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一文体来表现主旨的。
3、学习积累有关的文言知识。
4 、积累掌握“一”“爱”“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词类活用。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1、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2、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学法建议】1.由比较分析引入第3、4段,体会作者命意;2.诵读第1、2段,具体感受赋体特点。
本文是课内讲读课文,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化诵读自学,重视语言知识,将理解意与理解语言紧密结合,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思维训练。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
唐朝万年人(今西安),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
擅长诗、赋、辞,其中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其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
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著有《樊川文集》。
2.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此时唐王朝的统治本来就江河日下,一蹶不振了,而唐敬宗又是一个更为荒淫腐朽的皇帝,他不顾国家动乱,财源枯竭,民不聊生的形势,自继位以来即沉湎声色,广选美女,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使唐王朝的统治更加岌岌可危。
杜牧在这篇文章里,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来总结秦王朝因骄奢淫逸而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朝统治者能够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3.文体知识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赋这种形式,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房宫赋》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3、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鉴古讽今的手法。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
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
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
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
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
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2、阿房宫:
早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在攻灭一国之后,即令绘制该国宫殿的图样,在咸阳北阪及泾水、渭水流域,逐一仿照修建了各国宫殿。
全国统一后,他又进一步加以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宫殿群。
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从公元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一座规模更为宏伟的朝宫在渭南破土动工了。
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远末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
完成的这一部分,就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倾倒的阿房宫。
它又名阿城,只是朝宫的前殿,因其地地名为“阿房村”,所以后人以“阿房宫”称之。
这座宫殿规制极为宏大: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其上可坐万人,其下可以竖立五丈的大旗。
据《三辅黄图》:“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
”它和已建成的其他离宫别馆,楼堂亭阁,弥山跨谷,逶迤相属,工程之浩大,可谓前无古人。
而仅仅六年之后,随着不可一世的秦帝国的破灭,壮阔恢宏的阿房宫也被焚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
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诗人杜牧也加入到这一传统的议论中来,《阿房宫赋》便是他的一篇“发言”。
3、文体简介
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
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
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怀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
”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
在特点上,刘勰说过:“赋,铺采文也。
”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
杜牧的《阿房宫赋》是在《史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
作“赋”时他仅23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
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溺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廊腰缦回()囷囷焉()蜂房水涡()媵嫱()()
梳晓鬟()剽掠()鼎铛玉石()逦迤()()
锱铢()()架梁之椽()庾之粟粒()横槛()
不霁()何虹妃嫔()管弦呕()哑()
2、自读课文,整理本文的结构层次。
杜牧名句积累
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
4、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