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十三位大思想家

合集下载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和学派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和学派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和学派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思想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先秦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和他们所代表的学派。

1. 孔子及儒家学派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孔子非常关注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秩序,他倡导“仁”的道德观念,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儒家学派重视人的教育培养,强调传统的礼仪和道德规范,对后世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孟子及墨家学派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他提出了孟子学派的理论。

孟子强调人性的善良本质,同时强调人的主动性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墨家学派则强调兼爱和非攻的原则,提倡以和平和公正来解决社会问题。

墨家学派也对中国哲学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老子及道家学派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是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创立了道家学派。

道家强调“道”和“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和宇宙的运行规律,强调个人的内心修养和超越物质欲望的重要性。

道家学派对后世的哲学、文学和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墨子及墨家学派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是另一个重要的思想家,他创立了墨家学派。

墨子关注社会问题和道德行为,强调爱和公平的原则,主张以兼爱和非攻的方式来建立和谐社会。

墨子的学说也对后世的中国哲学和伦理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5. 荀子及荀家学派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是先秦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他创立了荀家学派。

荀子强调人的性恶以及教育对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学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6. 韩非子及法家学派韩非子(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是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创立了法家学派。

法家学派注重法律和治理的理论,倡导强权政治和严酷的法律制度,主张以法治国和明确的法律规定来维护社会秩序。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与其主要思想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与其主要思想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与其主要思想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思想家,他们以独特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几位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

孔子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被称为儒家思想。

孔子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规范,他认为只有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提倡“仁爱”、“中庸”等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主张君主应该以身作则,以德治国。

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墨子是另一位重要的先秦思想家,他的思想被称为墨家思想。

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反对战争和暴力。

他认为人们应该互相关爱,消除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

墨子的思想对于社会和谐与公正的追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非攻思想也为后世的和平主义思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他的思想被称为道家思想。

老子认为宇宙万物都源于道,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

他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们应该放下欲望和功利心,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老子的思想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态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他的思想也为后世的哲学和宗教思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他的思想被称为法家思想。

韩非子主张法治和权力集中,他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和强大的中央集权,社会才能实现稳定和秩序。

他强调统治者应该以法律为准绳,以法律来管理国家和人民。

韩非子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思想也对后世的政治学和法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以上几位思想家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先秦思想家也有着独特的思想观点和理论。

例如荀子的性恶论、孟子的性善论等等。

这些思想家的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后世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以其独特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先秦齐鲁名人

先秦齐鲁名人

先秦齐鲁名人山东号称“齐鲁文化之邦”,是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

自古至今数千年来,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众多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他们当中有生于齐鲁成就于齐鲁者,有生于齐鲁然大部分人生在异地他乡做出贡献者,也有祖籍于齐鲁之外,则为齐鲁昌盛献出毕生精力者。

他们为齐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出无尽的智慧,谱写出光辉的典籍篇章。

(一)齐鲁历史文化名人1.先秦时期姜太公(生卒年不详)姓姜,名尚,字子牙。

中国商周之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为西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卓著功勋;同时,他也是春秋战国时代最强大的封国之一——齐国的开国始祖。

姜太公的政治思想和军事谋略,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军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相传兵书《六韬》为其所作。

齐国贤相管仲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被尊称为“仲父”。

管仲是春秋初期齐国杰出的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改革内政,振兴经济,富国强兵,使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他也是先秦“管仲学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其政治改革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书·艺文志》著录《管子》86篇。

晏子(?—前500)名婴,字平仲。

先秦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

他历相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尽忠极谏,机敏善辩,政绩卓著,是继管仲之后,齐国历史上又一位有名的贤相。

《晏子春秋》一书,记述了他的一生言行。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删修鲁史官所记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相传从学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多人。

他大力宣传“仁”的学说,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反对主观臆断和墨守成规,提出“正名”的主张。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最集中地体现在《论语》这部语录体著作中。

中国古代的先秦时期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中国古代的先秦时期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墨子主张“兼爱”、“非 攻”、“尚贤”等思想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墨子的著作《墨子》是研究 墨家思想的重要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 物之一,与孔子并称为“孔 孟”。
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 人性本善,可以通过教育来发 扬善性。
添加标题
商鞅的改革措施包括废除井田制、 实行土地私有制、奖励耕战等, 这些措施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增 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
商鞅的思想和改革措施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被后 人称为“商鞅变法”。
兵家代表人物孙子
孙子: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被誉为 学圣典”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人物,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韩非子的主要著作有《韩非 子》、《说难》等,这些著作 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法律、
哲学等方面的思想。
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法治”,强 调法律的重要性,认为法律是 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利益
的重要手段。
韩非子的思想对后世的法律制 度、政治制度等方面都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古代社会 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战国时期的思 想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01 先秦时期思想家 02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
1
先秦时期思想家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
孔子生平:公元前551年-公元前 479年,春秋时期鲁国人
教育理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提倡启发式教育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主要思想:仁、义、礼、智、信, 强调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

先秦十三位大思想家

先秦十三位大思想家

耳,字聃,谥号伯阳,后人称其为“老子”,河南省鹿邑县城东十里的太清宫集(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汉族,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老子故里鹿邑县亦因老子先后由苦县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县境内留下许多与老子息息相关的珍贵文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今安徽涡阳)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直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

《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三、晏子——“辞令大腕”晏婴(前578~前500),字仲,谥平,又称晏子,汉族,夷维(今山东高密)人。

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

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

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其父晏弱病死,晏婴继任齐卿,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的卿相,辅政长达60余年。

晏子甚是睿智,爱民,不辱使命,为春秋时期的人才之一。

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善于辞令,使楚时曾舌战楚王,维护国家尊严。

内辅国政,屡谏齐君。

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先秦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这个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也不断变化着,不同阶层的人对于社会变革有着自己独到的主张,于是乎,“百家争鸣”应运而生。

“百家”表明当时的思想家层出不穷,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孙膑、吕不韦等等。

他们为后世撒播下智慧的种子,当我们细心梳理博大精深的中国思想文化,能切实的感受到他们的感悟依旧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异彩纷呈、影响颇深。

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让我们每一个人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

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于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于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

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忐忑,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

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

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

这对于今日的官场和职场就有着颇深的意义,有权人的贪图享乐,占有了社会的大部分财产,但却禁不住外物的诱惑,不能真正的为民服务,想必是这个社会的一大遗憾吧!官官相护,而平民孤掌难鸣。

中国思想名人

中国思想名人

中国思想名人(一)古代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幼年生活贫困。

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

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

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

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

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

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

伦理思想上宣传“仁”。

“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

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

重视因材施教。

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2.老子:中国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

曾为周“守藏室之史”(管藏书的史官),后隐退著《老子》一书。

他把宇宙万物的本体看做“道”,认为它是超越时空静止不动的实体,是产生整个物质世界的总根源。

他在观察社会和自然变化时,又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两方面的对立之中,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政治上他主张“无为”,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回到“小国寡民”的幻境之中。

老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墨子:(约前468-376年)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

鲁国人(滕州),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吕氏春秋·爱类》),人称“布衣之士”(《吕氏春秋·博志》)和“贱人”(《渚宫旧事》),汉代王充甚至说:“孔墨祖愚,丘翟圣贤。

”(《论衡·自纪》)曾为宋国大夫,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墨子·贵义》),是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曾师从史角之后,传其清庙之法。

又学于儒者,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明于《诗》、《书》、《春秋》,因不满儒家礼乐烦苛,于是弃周道而用夏政。

中国文化名人

中国文化名人
11.干宝
生卒年月不详),字令升,祖籍河南新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更是小说家的一代宗师。他的《搜神记》短篇小说集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小说的鼻祖。
四、南北朝作家
1.范晔
(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是南朝宋代史学家、散文家。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
5.王充
(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文学批评家。他的《论衡》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是我国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
6.班固
(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汉史学家、文学家。至汉章帝建初七年(82)成《汉书》。继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支书的形式,并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为后世“正史”之楷模。
5.孟子
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孔子之后的儒家代表,后人尊称“亚圣”。核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6.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及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儒家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融合的过程,并不是铁板一块,在初期便有很多流派比如思梦学派与荀子学派等。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以下几位: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以好学著称,并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

孔子一生的言行论著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三大类: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和美学思想。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

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但是对于当时的社会秩序和制度来讲,体现其秩序的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荀子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思想虽然与孔子、孟子思想都属于儒家思想范筹,但有其独特见解,自成一说。

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则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

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

荀子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

孔子、孟子在修身与治国方面提出的实践规范和原则,虽然都是很具体的,但同时又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成分。

孔子竭力强调“克己”、“修身"”、“为仁由己”等。

而孟子则以“性善”为根据,认为只要不断扩充其“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求其放心”,即可恢复人的"良知”、“良能”,即可实现“仁政”理想。

董仲舒董仲舒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

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先秦-魏晋)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先秦-魏晋)
先 秦、 汉 代、 魏 晋、 南 北 朝
中 国 古 代 作 家
作 家 作 品
先秦作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
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思想核心“仁”。现存 《论语》,是弟子记录孔子与弟子 的言行语录体专集。
先秦作家
墨子:名翟,春秋时鲁国人,
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 “非攻”、“尚贤”、“节用”。 著有《墨子》一书。
汉代作家
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
家,历经二十余年修成我国第一部纪 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 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词赋方面《两 都赋》最著名。
魏晋作家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
事家、诗人。有抒情诗《观沧海》、 《龟虽寿》、《蒿里行》。
魏晋作家
王桀:字仲宣。三国时作家,为“
建安七子”之一,与曹植并称为“曹 王”。其诗语言刚健,词气慷慨。代 表作《七哀诗》、《登楼赋》。
先秦作家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思
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 子》、《道德经》。
先秦作家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时
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兵 法子》、古代称为“兵经”,是我 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先秦作家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
邹人,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核心 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 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 ,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著有《孟子》。
。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 品》。
魏晋作家
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
家,志怪小说的创始人。他撰写出我 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搜神 记》
南北朝作家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散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和学派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和学派

法第 五

家 学 派
代表人物管仲、子产等
管仲:齐国名相,主张法治,推行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子产:郑国名相,推行法治,注重民生,使郑国成为春秋时期经济文化繁荣的国 家
商鞅:秦国名相,推行法治,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
韩非:韩国名相,主张法治,推行改革,使韩国成为战国时期经济文化繁荣的国 家

尽单 量击 言此 简处

意输 赅入
时 的 你
阐的
和 述 正
观文
期 点 , 文 学 字 的 是 您 派 思 想 思 的
提 炼 ,

汇 报 人 :
XXX


壹 目
贰 儒
叁 墨

录 标
家 学
家 学



















章第 一

节 标 题
儒第 二

家 学 派
创始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子
孔子生平:公元前 551年-公元前479 年
主要思想:仁、义、 礼、智、信
教育理念:有教无 类,因材施教
弟子众多:相传有 弟子三千,贤者七 十二
核心思想仁、义、礼、智、 信
仁:爱人, 以人为本, 尊重他人, 关心社会
义:正义, 公平,公正, 维护社会秩 序和道德规 范
礼:礼仪, 礼貌,尊重 他人,遵守 社会规范
智:智慧, 理性,思考, 追求真理和 知识
核心思想名实论、形名论 等
名实论:主张事物的名称与实际相 符合,强调事物的本质和属性

高频考点:先秦诸子百家都有哪些?

高频考点:先秦诸子百家都有哪些?

高频考点:先秦诸子百家都有哪些诸子是指中国先秦时期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列子、申子、韩非子等学术思想代表人物。

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道家、儒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术流派,而至战国中期,百家争鸣,众多学说纷呈,丰富多彩,为中华文化奠定了深厚基础。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引述了司马谈(司马迁之父)对学术流派的见解,司马谈把先秦以来的学派总归纳为六家(论六家要旨),即: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先秦诸子百家当中有名的共有189家,著作更达到了4324篇;后来约有10家发展成了学派,即: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杂家、小说家。

而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术数”、“方技”、“兵书”三略,亦可称为先秦诸子,可算为十二家。

(1)儒家公元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儒家起初仅是诸子百家之一,在秦代更是大受迫害,自汉代起才得到朝廷独尊,成为官学与国教,在两晋南北朝和唐代,儒家与佛、道二家并称三教,一度失去在哲理思想领域的领导地位,继后经宋儒重新阐释,形成理学,发展心性之学后得以重振声势,并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地,大受尊崇。

儒家尊崇孔子为圣人,以四书五经为经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二程、朱熹、王阳明、顾炎武等大儒加以发扬,历久而犹新。

(2)法家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用法治理国家的思想学派,法家的思想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

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

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一个组织或学派叫“法家”,只是在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指》中将韩非子、管子等理念相似的人归类为一派并命名“法家”。

先秦十三位大思想家

先秦十三位大思想家

先秦十三位大思想家(按照生年先后排序)“先秦”,历史学名词,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人类产生时期,止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

此一时期约为东周春秋战国之时,我国主要学术思想如儒、墨、道、法等大家,都起源于这个时期。

此时大思想家辈出,皆能著书立说,自成一家之言,后世因称其为“先秦诸子”。

在中国思想史上先秦诸子之说占有崇高地位,后世思想学派莫不渊源于此。

其著作成为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宝贵资料。

著名学者黄摩崖先生将先秦比作中华文明的头颅。

先秦诸子如“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称号中的“子”,为时人对其尊称,意为先生和圣人。

在此依据相关文献,搜集整编先秦十三位大思想家资料简介如下。

一、管子——“圣人之师”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号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汉族,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

其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经济学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和“华夏文明的保护者”。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

《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的事迹做出了分析和评价。

二、老子——“道教始祖”老聃(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姓李,名耳,字聃,谥号伯阳,后人称其为“老子”,河南省鹿邑县城东十里的太清宫集(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汉族,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老子故里鹿邑县亦因老子先后由苦县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县境内留下许多与老子息息相关的珍贵文物。

先秦战国思想家的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

先秦战国思想家的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

先秦战国思想家的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先秦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繁荣、政治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众多政治理论家们追求真理、探索治国之道的重要阶段。

这些先秦战国思想家的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对于后世影响深远,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 孟子的政治理论与实践孟子是先秦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他认为,君主的道德修养对于治理国家至关重要。

孟子强调君主应具备仁爱、正直、宽容、勤政等美德,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来带动民众的道德提升。

他主张“仁政”,即以仁爱为核心的政治理念,强调君主应以民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注重民生,实行公正的法律制度。

孟子在齐国担任政务官时,积极推动改革,减轻赋税负担,便民修筑水利工程,使百姓得到实际利益。

他的政治理论与实践为后世政治家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君主应深入贴近百姓,关注民生,实现与民休戚相关的良好治理。

2. 荀子的政治理论与实践荀子是先秦战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一位代表人物。

他主张君主应实行法治,通过明确的法律规范和严厉的法律制裁来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权稳定。

荀子认为,法律的制定应从实际出发,如民众的需求和社会现实状况,以实现治理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他也强调君主应当注重教育,培养民众的道德修养与理性思维,以提高社会整体素质。

荀子本人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他在秦国担任宰相期间,积极推动教育改革,提倡教育普及,倡导国家教育制度的建立。

荀子的政治理论与实践为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和教育理念打下了重要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3. 韩非子的政治理论与实践韩非子是先秦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他的政治理论与实践具有鲜明的特点。

韩非子主张君主集权,提倡强力的中央集权制度,强调君建立严密的官僚体系和科学的法律制度来实现有效的国家管理。

韩非子强调君主的权威性和威严性,主张严厉打击腐败和贪污现象,采取一系列严厉的惩罚措施来维护社会秩序。

韩非子曾担任齐国的法律顾问,他在职期间通过改革法律制度,加强百姓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循,使齐国实现相对稳定的社会治理。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与哲学体系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与哲学体系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与哲学体系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哲学史上的“诸子百家”时期。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的思想与哲学体系影响了中国近两千年的发展。

本文将从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入手,论述他们的思想特点和哲学体系。

一、孔子及其儒家哲学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儒家哲学的创始人。

孔子认为人性本善,但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会产生各种恶行。

他认为通过道德的引导和人格的建立,可以使人性得到净化。

孔子的理论,强调“仁”的思想,认为仁者能够与人和,政治上能够宽厚大度,教育上能够尊重差异,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儒家哲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的行为应当以社会的和谐为目标。

孔子的弟子们将他的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形成了一整套的思想体系。

他们将孔子的思想纲领加以总结,并加以系统化,以成为哲学体系。

儒家哲学在后代也备受推崇,被誉为“中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

二、老子及其道家哲学老子,是中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道家哲学的创始人。

他认为“道”为万物之始,是一个没有形体、无所不在的自然之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打破束缚和约束人类的各种法律制度,认为天下大势、各类事物本应自然,不可人为。

他强调“道”的作用,认为它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总体表现,并提倡“道法自然”的信条。

道家哲学强调自然,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反对过多界定和约束人类活动。

其哲学思想独辟蹊径,推崇个体生命和自然的力量,对中国哲学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分支。

三、庄子及其庄家哲学庄子,是中国唯一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思想体系,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强调“无为而治”,主张保持人的自然本性,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与无拘无束。

他认为人类存在于具体的世界之中,要通过感性体验来认知这个世界,而认识也应当追求自由和自主。

先秦时期思想家们的精神与贡献

先秦时期思想家们的精神与贡献

先秦时期思想家们的精神与贡献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其中不乏有许多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的思想家。

这些思想家们秉持着不同的理念和信仰,但是却共同致力于创新和进步的探索。

他们的思想精神影响至今,对于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影响不可估量。

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先秦时期思想家们的精神和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

一、精神1. 尚德精神先秦时期的思想家非常注重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提出了一些有关尚德的思考和理念。

孔子强调“君子有三乐,少年之时曰为君,及壮也曰为仁,入仕也曰为信”,认为最高境界是德行高尚。

其后儒家代代传承,“君子修道立身”的理念被视为地位崇高的人们的行为规范。

墨家也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强调爱人如己,对他人不使用暴力。

性善论则认为人性本善,提倡彼此尊重,爱护。

2. 实用主义实用主义在先秦时期占据了重要地位,思想家们非常重视实践和经验。

墨子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认为实用性是衡量价值的最主要因素,而不应该被过分地放在哲学理念和道德规范上。

老子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认为事事顺其自然,实用性才是最重要的,不应该被不必要或笨拙的规定所束缚。

3. 道德自觉先秦思想家强调自觉精神,认为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自律,依照正义和道德行事。

孟子提出“天下之大本茂,其为唯道之达者”,也就是说,只有道德和正义才是万物的根本。

墨家和道家也都强调了自觉的重要性和道德的意义。

二、贡献1. 家庭道德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方略,其中齐家是其基础。

他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以道德来修身,以家庭道德为基础,则整个社会也会变得和谐稳定。

他强调的是家庭伦理,比如对于父母的敬重、夫妻之间的和睦、强调忠诚和信任。

这种家庭伦理观念被视为中华文化的核心。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道”,认为道是支配这个世界的根本力量。

老子强调了“无为而治”的理念,认为宇宙间所有的事物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不应该过度干预,自然而然地去调整。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涌现了一批思想家,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他们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这些思想家的思想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先秦时期最为重要的一种思想流派,由孔子创立。

孔子主张“仁”的思想,认为“仁者爱人”,并提出了“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地做事,不过度,不失度。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是外在因素才会影响到人的行为。

同时,孟子也主张“仁政”,通过实行仁政来达到维护社会和谐的目的。

董仲舒则是儒家学派的后期思想家,他在孔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人合一”、“天命之论”的思想,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是紧密相连的,人的行为必须符合天地之道,才能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由老子创立,主要强调的是“道”的存在和重要性。

老子认为,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的道是超越人类理解的,人的行为只有在跟随“道”的指引下,才能发挥作用,达到最终目的。

与儒家不同,道家的目的不是在于维护当前的社会秩序,而是在于提高人的修养,达到身心的完善和内在的和谐。

庄子则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自由散漫”的思想,认为人生存在于无限多维度的世界中,不应该被任何一种固定的体制或规定所束缚。

同时,庄子也提出了“悟性”、“逍遥游”的概念,认为人类可以通过认识到“道”的存在和意义,达到超越一切的自由状态。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由墨子创立,主要强调的是“兼爱”,即对所有人实行无差别的关怀和帮助。

与儒家和道家不同,墨家希望通过实行广泛的社会关怀和慷慨的互助,实现社会和谐的目的。

墨子也提出了“非攻”、“尊德”等思想,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以“德”为重,通过文化和道德教育来提高人民素质和达到社会和谐。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由商鞅等人创立,主要强调的是法治。

法家认为,人类社会最大的问题在于治理,而以法治的形式进行治理是最適宜的方法。

先秦复习资料

先秦复习资料

先秦复习资料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子百家纷纷涌现,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多元格局。

本文将对先秦时期的一些重要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进行回顾和总结。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主要有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等。

他们的思想涵盖了伦理学、政治学、宇宙观等多个领域,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提出了“仁”的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只有通过修养自己的品德,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奉为“圣人”。

孟子是孔子的弟子,他在孔子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儒家学说。

他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的自我完善和追求道德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性善论”,主张人们应该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与孟子的思想有所不同。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们应该通过教育和礼制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他强调政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良好的政治制度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他提出了“兼爱”和“非攻”的思想。

墨子主张人们应该互相关爱,摒弃战争和暴力。

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儒家和道家都产生了影响,被誉为“兼爱之道”的倡导者。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度干预。

他主张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通过“无为而治”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庄子主张人们应该追求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状态,摒弃功利和名利的追求。

他通过许多寓言和故事来表达他的思想,对后世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只是先秦时期思想家的一部分,他们的思想在当时就已经形成了多元的格局。

他们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通过对先秦时期思想家的回顾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十三位大思想家(按照生年先后排序)“先秦”,历史学名词,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人类产生时期,止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

此一时期约为东周春秋战国之时,我国主要学术思想如儒、墨、道、法等大家,都起源于这个时期。

此时大思想家辈出,皆能著书立说,自成一家之言,后世因称其为“先秦诸子”。

在中国思想史上先秦诸子之说占有崇高地位,后世思想学派莫不渊源于此。

其著作成为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宝贵资料。

著名学者黄摩崖先生将先秦比作中华文明的头颅。

先秦诸子如“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称号中的“子”,为时人对其尊称,意为先生和圣人。

在此依据相关文献,搜集整编先秦十三位大思想家资料简介如下。

一、管子——“圣人之师”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号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汉族,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

其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经济学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和“华夏文明的保护者”。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

《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的事迹做出了分析和评价。

二、老子——“道教始祖”老聃(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姓李,名耳,字聃,谥号伯阳,后人称其为“老子”,河南省鹿邑县城东十里的太清宫集(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汉族,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老子故里鹿邑县亦因老子先后由苦县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县境内留下许多与老子息息相关的珍贵文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今安徽涡阳)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直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

《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三、晏子——“辞令大腕”晏婴(前578~前500),字仲,谥平,又称晏子,汉族,夷维(今山东高密)人。

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

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

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其父晏弱病死,晏婴继任齐卿,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的卿相,辅政长达60余年。

晏子甚是睿智,爱民,不辱使命,为春秋时期的人才之一。

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善于辞令,使楚时曾舌战楚王,维护国家尊严。

内辅国政,屡谏齐君。

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予观古人尚哲简戆,因事蝉脱,如季札、蘧瑗、晏婴、乐毅之流,皆值祸难飘然,有以自立。

”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其封地为晏城,在今山东省齐河县晏城镇。

四、孔子——“至圣先师”孔丘(公元前551.9.28~公元前479.4.11,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孔氏,子姓,名丘,字仲尼,汉族,山东曲阜南辛人,祖籍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及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

相传孔子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写《春秋》。

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

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

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

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五、孙子——“兵法之父”孙武(约公元前545~前470),汉族,东周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是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被誉为“兵学圣典”、“镇国之宝”,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今日在山东、江苏苏州等地,尚有祀奉孙武的庙宇,多谓之兵圣庙。

六、曾子——“儒家宗圣”曾参(前505年~前435年),姓曾,名参,字子舆,汉族,春秋末年生于鲁国东鲁(山东临沂平邑县),后移居鲁国武城(山东济宁嘉祥县)。

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修养。

著述《大学》、《孝经》等,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曾子是儒家正统思想的忠实传人,他把孔子的思想和学问授之以徒,又将孔子的言行整理成《论语》,上承孔子之道,下开思孟学派,对孔子的思想一以贯之。

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乃至中华文化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山东临沂平邑县建有曾点墓和曾参墓;嘉祥县南建有曾子庙、曾林(曾子墓)。

七、墨子——“墨家先祖”墨翟(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名翟,汉族,我国战国初期宋国国都(今河南商丘)或鲁国(今山东滕州)人。

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

后来其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墨子》一书传世。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墨子创立的墨家学说,并有著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创始人。

其主要思想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八、列子——“冲虚真人”列御寇(生卒年月不详,约为东周威烈王时期人,即前425年前后),史称列子。

郑国圃田(今今河南郑州中牟县)人。

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

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

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

著有《列子》。

《列子》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而这些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唐玄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

列子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40年,潜心著述20篇,约十万多字。

现在流传有的《列子》一书,列子书在先秦曾有人研习过,西汉时仍盛行,西晋遭永嘉之乱,渡江后始残缺。

其后经由张湛蒐罗整理加以补全。

现存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

其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汤问》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列子一向低调,有所谓“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故而史迹甚少。

由此有人认为列子是后人之假托。

九、申子——“术法博士”申不害(约公元前385~前337,另认为在前420年~前337年),郑韩时期人物(今河南新郑)人。

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道家、思想家。

以“术”著称,著有《申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

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他在韩为相19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十五年间便使韩国强盛起来。

战国时法家申不害和韩非的并称。

后世以“申韩”代表法家,亦以称申韩之学。

如《史记·李斯列传》:“若此然后可谓能明申韩之术而脩商君之法。

”《后汉书·酷吏传·樊晔》:“政严猛,好申韩法,善恶立断。

”清姚鼐《闻香茝兄擢广东按察使却寄二十韵》:“政竝褒召杜,道必闭申韩。

”十、孟子——“儒学亚圣”孟轲(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市为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

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孟子相传为鲁国姬姓贵族孟孙氏孟共仲(孟恭仲)公子庆父的后裔。

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

加封为“亚圣公”,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