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空妙有幻亦真——略论禅诗中“门”的意象

合集下载

郑敏诗歌《“门”-心象组诗》原文及赏析

郑敏诗歌《“门”-心象组诗》原文及赏析

郑敏诗歌《“门”-心象组诗》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郑敏诗歌《“门”-心象组诗》原文及赏析【导语】:《门心象组诗郑敏》全文与读后感赏析门这扇门不存在于人世只存在于有些人的命运中那要走进来的被那要走出去的挡住了十年可以留不下一丝痕迹一眼却可能意味着永恒没有一声对不《“门”·心象组诗·郑敏》全文与读后感赏析“门”这扇门不存在于人世只存在于有些人的命运中那要走进来的被那要走出去的挡住了十年可以留不下一丝痕迹一眼却可能意味着永恒没有一声“对不起”说得比这更为惆怅那扇门仍在那儿但它不再存在只有当人们扭过头来回顾才能看明白那是一扇通向神曲的门它存在于虚无中那可能是任何一个地方这是《心象组诗》之二。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禅意解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禅意解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禅意解读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诗人常建与王昌龄同榜高中,进士及第。

这位儒家学子修齐治平的理想近在咫尺,颇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的骄矜。

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但而后长期仕宦不得意,消磨了这位儒家学子高涨的出仕热情,使得诗人寄情山水,徜徉诗句,以浇心中块垒。

机缘巧合,江苏常熟的破山寺迎来了失意的诗人常建。

在静谧幽深的齐梁古刹前,诗人明心见性,耳畔的钟磬余音发出禅意的回响,于是就有了这首意味隽永的诗作《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一、题壁的传统唐代以后,题诗已经成为一种诗人惯于使用的写作方式。

从唐初开始,题壁就形成风气。

题诗的墙壁,主要是禅寺壁、邮亭壁、楼壁等。

诗人姚合有诗云:“棋罢嫌无敌,诗成贵在前。

明朝题壁上,谁得众人传。

”诗人王绩“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的名句,就是题在酒楼壁上的。

题壁诗至唐而盛极,几乎到了无人不题,无处不题的状况。

唐代的著名诗人几乎都有题壁诗。

盛唐如王维、崔颢、王昌龄、李白、杜甫、高适等都有题壁诗,常建也是题壁诗的钟情者,《题破山寺后禅院》更是题壁诗中的翘楚。

古今各种唐诗选本,大多录入此诗。

远者如唐人殷?[的《河岳英灵集》,近者如清人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

殷?[的《河岳英灵集》甚至把他列在李白之前,居诗人之首,称其“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

这首诗家喻户晓、饱受好评,唐诗的题壁功不可没。

加之齐梁古刹破山寺(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初名“大悲寺”。

梁大同五年大修并扩建,改名“福寿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的名胜效应,这首诗作更是名声大震。

当然,这首诗广为流传更有其诗歌本身的语言魅力与禅意精神。

二、禅境的营造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营造了幽静美妙的禅境。

“古寺”即破山寺,是古老的佛家禅院。

杜甫诗中禅宗意境

杜甫诗中禅宗意境

杜甫诗中禅宗意境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香——无门关24有一位僧人问风穴禅师:“语默涉离微,如何通不犯?”说话或者沉默时,怎样做才能保持本来的面目,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呢?“离”即离却诸相的法性(真理)的本性,“微”指的是真理在现实世界里的微妙作用。

宇宙的本性即真正的存在都是本来清净,“平等即差别”的,所以说“本净之体即离微”。

这是一则类似“离四句绝百非”的惑人的思维假设。

怎奈这难不倒风穴,他一概不理会问者的意图,只随口诵出一道杜甫的诗:“长忆江南三百里,鹧鸪啼处百花香。

’言简意明,旨趣孤高。

比起那些喋蝶不休的理论辩述,乱说一通,高出数重天地。

杜甫(712—770)后世尊为“诗圣” 字子美。

叉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祖籍湖北襄樊,后迁舌河南巩县。

少时漫游吴越齐鲁。

35岁时入长安求仕。

屡试不第。

安史之乱中追随肃宗,后遇贬官。

遂弃官入蜀,筑草堂于成都。

768年出川,辗转漂泊于荆湘之间,生活贫俭,后病死于湖南耒阳的敝舟上。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的动荡不安、百姓的流离失所,后人誉其诗为“诗史”。

其诗承继前贤,刻意求精,无体不工,形成了“沉郁顿挫“、“律切精深”的艺术特色。

故又享“诗王”之圣誉。

望牛头寺牛头见鹤林,梯径绕幽林。

春色浮天外,天河宿殿阴。

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赏析】倾心于禅宗的一代大诗人,通过描写牛头寺的景色,表示自己对禅居生活及心境的向往。

鹤林寺在牛头山的深处,经过层层幽林,如林的石径,方可抵达。

三、四句“春色浮天外,天河宿殿阴”句意在表现鹤林寺仿佛仙宫瑶阙,在极乐世界而非人间世界。

亦再现了春色之浓,殿宇之深。

在这里,衲子们不舍夜昼,布道传灯,向往那黄金敷地的琉璃世界。

是啊,如此清修净境,谁不向往?我年纪也大了,别再作狂吟之事了,曾经“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该收收心了。

其实,收住自己的清净心不是更加自在么?杜甫写有禅诗数十首,中多论禅礼佛之句。

王维诗歌中“门”意象的原型批评

王维诗歌中“门”意象的原型批评

( 一) 神话 原型批 评
关 于神话 原 型批 评 的 文 学 批 评 方 法 诞 生 于 2 O 的“ 种 族 的记 忆 ” 。原 型 可 以 是神 话 、 传说 、 民俗 、 意 世 纪初 , 兴盛 于 5 O年 代 。原 型 批 评 借 鉴 人 类 学 、 心 象 、 象征 , 但 首 先 是 语 言 。 由此 可 以发 现 , 原 型 理 论
典诗 词 的文化 意蕴 , 分析诗 人 的心理状 态 。

史 过程 中是 不断 发生并 且显 现 于创 造 性幻 想 得 到 自
由表 现 的任何 地 方 。因此 , 它 本 质 上是 一 种 神话 形

神话原型批评 中的“ 门”
象。 ” _ 3 精神 分析 学家认 为 , 人类 的精神 是有 遗 迹 的 , 即原 型 。原 型 又称原 始意 象 , 是 精 神 的文 物 , 是 人类
( 二) “ 门” 的语 源意 义
语 到意象 的变 迁 , 经历 了它 的“ 原 始 的 诗性— — 社会
[ 作者简介]祝玉慧( 1 9 9 0一) , 女, 江西南 昌人 , 广西民族大学 2 0 1 2级古代文 学硕 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先秦两汉王维 诗歌 中 “ 门” 意象 的原 型批 评
感 心理 。在人 类 创 造 的艺 术 国度 中 , 是 无 国界 的相 意识 , 通过 遗传 和文 化流 传形 成 深深 的印 记 , 而 因其 通的, 虽然 语 言 不 同 , 但 情 感 无 差 别 。欢 与 悲 、 爱 与 千万次 日常的重 复一 般不 为 人重 视 。但 “ 门” 这 一词 恨、 正义 与邪 恶 的感 情都 一样 在诗 歌 中表露无 遗 。
文章编号16718178201501005605王维诗歌中门意象的原型批评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7摘要文章以20世纪西方出现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综合人类学文化学和心理学对意象中的人类的共同的无意识进行探究以王维诗歌中的门意象为例追根溯源从门这个语词的原始意义变迁的文化意义到诗学意义的回归阐述关于门意象在中国文化中的发展变迁且对诗歌及人类心理的无意识影响

杜诗中的“门”意象

杜诗中的“门”意象

2019年8月第16卷第8期Aug.2019Vol.16No.8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杜诗中的“门”意象张宁(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摘要: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深入理解诗歌的重要突破口:杜诗作为集大成者,灵活运用了大量意象,“门”便是其中之一通过解读杜诗中的“门“意象可以感受杜甫丰沛的思想感情,如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对自身命运的怨嗟之情、对妻儿的愧疚之情、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等,也可一窥杜诗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

而纵观杜甫辗转多门的经历,其漂泊无依的一生便不画自现:关键词:杜诗;门;意象、情感内涵;艺术技巧意象作为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的固有概念为读者所熟悉。

《周易•系辞上》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⑴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⑵袁行需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或者说意象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结合的艺术形象,”卩I汪裕雄在《意象探源》中指出:“中国文化基本符号的构成,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即语言与意象的平行互补这个’言象互动’的符号系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载体和交流媒介,深刻影响着传统文化观念的形成与传播.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国文化的总体风貌,它那重经验、尚感悟、趋向反省内求的特色,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这一符号系统,尤其是意象符号的文化功能。

因此从文化符号入手,着眼于'意象’的结构和功能的考察-对中国文化研究而言,不失为必要的向度和可行的途径o,,141可见,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意象是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深入理解诗歌的重要突破口杜甫作为诗歌之集大成者,其“奉儒守官”的家学渊源、其“读书破万卷”的素材积累,其“一岁四行役”的奔波经历、其“穷年忧黎元”的赤诚之心……无不使杜甫在诗歌中大量借助意象以委婉含蓄抒情,充分发挥了意象的种种作用。

杜诗中的“门”意象

杜诗中的“门”意象

杜诗中的“门”意象作者:张宁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年第08期摘要: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深入理解诗歌的重要突破口。

杜诗作为集大成者,灵活运用了大量意象,“门”便是其中之一。

通过解读杜诗中的“门”意象可以感受杜甫丰沛的思想感情,如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对自身命运的怨嗟之情、对妻儿的愧疚之情、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等,也可一窥杜诗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

而纵观杜甫辗转多门的经历,其漂泊无依的一生便不画自现。

关键词:杜诗;门;意象、情感内涵;艺术技巧意象作为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的固有概念为读者所熟悉。

《周易·系辞上》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1]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2]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或者说意象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结合的艺术形象。

”[3]汪裕雄在《意象探源》中指出:“中国文化基本符号的构成,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即语言与意象的平行互补。

这个‘言象互动’的符号系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载体和交流媒介,深刻影响着传统文化观念的形成与传播,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中国文化的总体风貌,它那重经验、尚感悟、趋向反省内求的特色,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这一符号系统,尤其是意象符号的文化功能。

因此从文化符号入手,着眼于‘意象’的结构和功能的考察。

对中国文化研究而言,不失为必要的向度和可行的途径。

”[4]可见,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意象是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深入理解诗歌的重要突破口。

杜甫作为诗歌之集大成者,其“奉儒守官”的家学渊源、其“读书破万卷”的素材积累,其“一岁四行役”的奔波经历、其“穷年忧黎元”的赤诚之心……无不使杜甫在诗歌中大量借助意象以委婉含蓄抒情。

从“门”意象探王维诗的静韵

从“门”意象探王维诗的静韵

从“门”意象探王维诗的静韵“门”最原始的意义是家园,家园的门的意义在于防卫与保护。

作为意象,“门”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容纳着无限的诗意空间:“家园与世界、开启与关闭、有门与无门,即分别展示了古代诗人对精神家园的苦苦追寻,对世俗社会的反叛抗争,对人生本真的呼唤。

”王福栋在《所乐衡门中,欣然赏其趣—有关王维诗中孤独意识的研究》中总结出王维诗中“门”字共有一百零四处,除去实指建筑物的出入口以及各种“门”的引申义外,约有三十处可以称为意象的“门”。

意象之“门”在古诗中主要用“门”、“户”、“扉”来表达。

在王维诗中的“门”意象则主要有“门”、“衡门”、“闲门”、“柴门”、“扉”、“荆扉”、“柴扉”、“白板扉”、“荜门”等。

这些“门”的世界里有着王维独特的生命状态和精神追求,通过这道“门”,我们可以通向王维诗的意蕴空间。

王维的诗歌独得静韵,因其“独具特色的宁静之美和空灵境界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田园诗发展史上他人难以企及的正宗地位”,世人无不叹服。

王维诗的独特气质源于其性情、精神,因此我们可以从其诗中的“门”探讨其诗静韵的内蕴。

王维二十一岁即中进士,虽年少春风得意,但后来的仕途却非一帆风顺,在政治斗争和社会灾难中起伏升跌,心志难酬。

王维从早年的“中南捷径”、科举登第到中年以后“大隐”于朝堂,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一步步走向“心隐”。

大致以40岁为界(主要依据张清华的《王维年谱》所考证的时间,以下所叙亦以此为依据),前期(40岁以前),王维志于出仕,隐以求名,后期(40岁以后)则亦官亦隐,虽身在朝堂,却心向山林,身心相离。

《毛诗序》云“诗言志”,又云“志,心之所之也”,王维前期诗中的“门”意象指向入世之困,诗中虽有静韵,却带有孤寂的心境,后期诗中的“门”意象则指向性情本真,营造出寂静的韵味。

因此可以说,王维前期的诗的静韵表现为清静,后期的诗的静韵表现为寂静。

一王维百余首诗中的“门”字,实指建筑物的出入口以及各种“门”的引申义的占大多数,而且主要是与“宫门”有关,如“金门”、“五侯门”、“青门”、“金张门”、“千门”、“朱门”、“九门”等等。

禅心诗韵——禅门诗偈选注

禅心诗韵——禅门诗偈选注

禅心诗韵——禅门诗偈选注
它以简洁凝练的文字叙述了佛法的道理,它有清新的语言,唤醒着弟子的内在精神,
它把禅宗的高度思想体悟融入一种艺术形式,使艺术与真理交融,形成一种完美的统一,
激励着我们百折不挠,毅然开拓自己的道路,生生不息,去发掘禅宗的宝藏。

禅门诗偈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佛家文人教育者的喜爱,塑造了中国禅宗的文化传承
格局。

一方面,它精炼明净的语言,能够将佛家的哲理以藏在文字中的精华迅速传授给读者;另一方面,它留下了佛教的艺术精髓,给弟子们慎思的启发,撷取禅宗的超群思想;
最重要的是,它可以用一句朴实的话,立即抓住读者的脑海,循环往复,引发更多的深思。

禅门诗偈能够把禅宗一百姿芳华揉进一句短短的文字之中,引发阅读者内在的省察和
推敲;它带有深刻的温馨和涵养,给人耳濡目染的慰藉;它叙述着禅宗独特的精神凝结,
给人充满了佛道之悟和灵魂之深浅;它是佛教真诚节俭的思想不入虚浮失败的欣慰之路,
把百般繁华和复杂的智慧归入一种思维的宁静。

禅门诗偈的魅力之处在于,它成为禅宗的一大文化遗产,广被流传,能够阐释佛法的
奥秘神妙。

阅读禅门诗偈,不但可以带领弟子进行内心的觉悟,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情趣,延续禅宗的艺术传承,在艺术融合,文化相互交流的多元精神世界中走出自己独特的
追求之路。

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儒释道意象

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儒释道意象

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儒释道意象一、万里风波一叶舟——至死不灭的儒学之思与政治抱负李商隐出生于下级官僚家庭,十岁丧父,家境困顿。

特定家世激发了李商隐积极进取、振兴门庭的愿望。

《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二《祭徐氏姊文》云:“以显之意,虽不敢望,无忝之训,庶几或存。

”生活的艰辛不仅没有闭锁少年李商隐的心灵,而是早早地展露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凌云的政治抱负。

他寄望居庙堂之上,关心国家兴亡大事。

其诗作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讽喻现实的情怀。

然生活在风雨飘摇、落日黄昏的晚唐,身陷朋党斗争的漩涡,被排斥、打击,长期沉沦、辗转幕府,满腔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却倍受压抑,有时也从宗教中去寻找精神慰藉,排解痛苦。

但读书仕进、治国安民的儒学之思始终存留心间。

《四库全书总目》(下)卷一五一云:“商隐感时伤事,尚颇得风人之旨。

故《蔡宽夫诗话》载王安石之语,以为唐人能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惟商隐一人。

”是对李商隐诗歌形式的评价与肯定,更是对其诗歌内容表现出的现实精神和如杜甫般奉儒守官的认同。

追寻李商隐生平仕途和诗作,其思想追求表露无疑。

唐敬宗宝历三年、文宗大和元年(827),十六岁的李商隐作《才论》、《圣论》,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为他的出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文宗大和三年(829),被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聘为巡官,从楚学今体文,[1]这是李商隐仕途的开始,此后便是长期的幕府生活。

大和六年(832)应试落第,后又依令狐楚幕中。

大和九年(835)春,应举往来长安、郑州,有《夕阳诗》,千愁万绪,身世飘零落拓,浓缩在字里行间。

但深受儒家思想濡染,读书求仕、治国平天下是他的不懈追求。

终于在文宗开成二年(837)进士及第。

然开成三年(838)李商隐试博学宏词科,为人所抑落第,遂归泾原幕,愤而赋诗斥责党局嫌猜,李商隐陷牛李党争漩涡自此始,“无题”诗也就不断产生。

开成四年(839),李商隐释褐为秘书生校书郎,作《玉山》《蝶》。

“玉山高与阆风齐,玉水清流不贮泥。

何处更求回日驭,此中兼有上天梯。

禅的旨趣与诗的意境

禅的旨趣与诗的意境

禅的旨趣与诗的意境2013-08-12 第09版:文化教育作者:马奔腾来源:学习时报字数:1959禅本不为禅宗所专有,但禅宗以禅为基本的修行方式并以禅命宗,使之发生了深刻变革。

而禅具有艺术气质似乎一开始就是注定了的。

据说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于是佛祖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诸摩诃迦叶。

”除了宗教信息的传达,这个故事还充盈着动人的文学意蕴。

禅宗这种本土化佛教至中唐后便取得了超于其他佛教派别的地位,获得文人士大夫的普遍喜爱。

它改变了诗人的思想与生活,给诗歌带来了开拓、创新的机遇。

诗歌的意境,就因禅的旨趣而呈现出新的样貌。

禅强调自性、重视直觉和顿悟,并主要在这两点上影响到诗歌意境的性质。

与儒家重伦理、道家重自然不同,禅宗重自身的心性,所谓“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

禅宗摒弃了传统佛教禅修中对神异的追求,并把戒、定、慧的修行在日常生活里融于一体,反对外觅诸佛,强化了主体的自主性。

所以铃木大拙说:“在东方人的性情中,一个最具特性的东西,就是能够从内心而非从外境掌握生命本身。

而禅则首当其任。

”因而以禅的心态生存,可处身清寂却得到平静和满足。

观照万法是禅家自性的功能之一,从对外在世界的认识来看,佛禅也改变了中国固有的时空观念。

中国其他哲学派别以道家更重自然界,但尚缺乏对时空的系统理论建构,佛禅则在空间观念上有“三千大千世界”的理论(“世界”在梵文中涵盖时间、空间,而偏重于空间意义),在时间观念上有“劫”“刹那”的思想。

三千大千世界囊括了无比广阔的宇宙空间,而“劫”“刹那”也涵容了无限长与无限短的时光。

它超越了三维世界的局限,驰骋于无尽的时光之流。

禅家有这样的时空观,并汲取了老庄任运自然的思想,遂既有生活情趣,又有高远境界。

禅家自性进入诗人之心,对意境创造的开拓表现为两个方面:使诗歌意境具有了清逸一途;让诗歌常有超然或微妙之境。

推敲月下“门”——谈谈古诗词中“门”的意象

推敲月下“门”——谈谈古诗词中“门”的意象

推敲月下“门”——谈谈古诗词中“门”的意象
王琳琳
【期刊名称】《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举了一个有关“推敲”的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

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

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

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

‘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

【总页数】3页(P5-7)
【作者】王琳琳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附属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02
【相关文献】
1.论"十二"文化及其意象群r——以诗词中的都门、玉楼、阑干、巫山等意象为论[J], 滕小艳
2.无门可走:低飞之鸟的生命歌哭——解读萧红作品中的门意象 [J], 王丹
3.女性与动物的纠葛——浅析《玫瑰门》中猫与鼠的意象 [J], 黄颖诗
4.电影《楚门的世界》中“荒诞”意象的审美价值 [J], 张柏俊; 张月
5."天安门"意象的纪念碑性——论中国新诗(1917—1949)中的"天安门"意象 [J], 房梦蝶;傅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唐诗研究(意象分析)

唐诗研究(意象分析)

2.闭门:诗意栖居
王维《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学家G· 齐美尔《桥与门——齐美尔随笔集》:“世人无时无刻不站 在门的里边和外边,通过门,人生的自我走向外界,又从外界走向自我。 (涯鸿、宇声等译,第1页,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一、门的语源、文化、象征意义:
1.语源意义:
《周易· 系辞下》云:“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 宇,以待风雨。” 《韩非子· 五蠹》云:“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C.空门——解脱的呼唤: 王维《叹白发》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三、闭门——一个意象的分析: 1.闭门:逃避世俗: 薛能《赠隐者》:门前虽有径,绝向世间行。 卢仝《客淮南病》:且喜闭门无俗物,四肢安稳一张床。
皎然《寄昱上人上方居》:厌向人间住,逢山欲懒归。片云闲似我,日日在禅扉。
2.拒绝与反叛:
李中《所思》: 门掩残花寂寂,帘重斜月悠悠。 纵有一庭萱草,何曾与我忘忧。
3.本真的呼唤: A.倚门——亲情的呼唤: 王维《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李景《长安除夜作》 长安朔风起,穷巷掩双扉。 新岁明朝是,故乡何路归。 B.长门怨——爱情的呼唤: 王建《长门》 长门闭定不求生,烧却头花卸却筝。 病卧玉窗秋雨下,遥闻别院唤人声。 唐刘方平《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阶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2.文化意义: 郑玄《礼记· 月令》“九门”下注云:“天子九门者,路门也,应门也,
雉门也,库门也,皋门也,城门也,近郊门也,远郊门也,关门也。”

古诗词 门的作用

古诗词 门的作用

古诗词门的作用
在古诗词中,“门”意象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
1. 表现诗人的闲适心境。

如“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 每天的散步,足以表现诗人的闲适,可设门却常关着。

诗人并不是真的把门关上了,而是对于某些人的宣告。

诗人选择了“门”这一意象,没有选择墙或者栅栏,因为“门”往往带有主观性,情绪感更强,可见诗人此时的心境。

2. 象征着人与自然、荒蛮与文明的隔绝。

“寒灯映虚牖,暮雪掩闲扉。


这里的“门”便有这种象征意义。

3. 体现阶级差异,富贵与贫穷的隔绝。

在杜甫笔下,“门”不仅具有单纯而原始的语源意义、衍生而复杂的文化意义,还融入了诗人复杂强烈的思想情感,渗透着诗人的人格、情趣。

综上,“门”在古诗词中承载着丰富的意象和情感,是诗人表达心境、观点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如需获取更多关于“门”在古诗词中的作用的介绍,建议查阅诗歌赏析书籍或咨询古诗词创作者。

浅谈《红楼梦》里“太虚幻境”门前的对联

浅谈《红楼梦》里“太虚幻境”门前的对联

浅谈《红楼梦》里“太虚幻境”门前的对联浅谈《红楼梦》里“太虚幻境”门前的对联“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中曾两度出现:第一回是甄士隐在梦幻中所见,第五回是贾宝玉在游太虚幻境中所见。

可见作者对这副对联的安排是自有深意的。

这副对联的大概意思是当你把真实的东西当作虚幻的东西来看的时候,那虚假的东西它甚至比真实的东西显得更真实。

反之也是一样。

把不存在的东西说成是存在的东西时,那捏造的事实甚至比存在的事实更显得真实,反过来也是如此。

"太虚"一词,是道教专用术语,盖乏指宇宙。

太虚幻境:太虚谓空幻虚无之意。

太虚幻境是曹雪芹所虚设的天国里的一个境界。

这幅対联恰似道教常有的"阴阳八卦"图,那小说中最先登场的甄士隐和贾雨村亦恰似"阴阳八卦"图中者,甄士隐是"阳"的象征,贾雨村是"阴"的代表。

为此,是解渎这幅对联的前提条件。

其联的上半句,叠用'真假"词,且以"作和亦"牵连,不也恰似"阴阳八卦"图吗,如果以"阴阳八卦"图解渎其联,题目做大了,也诚有太虚之意。

借曹雪芹的话说:"叙事说理"重在其"理"。

其联的上半句关键字是"作,亦"的理解,"假作真"有设问之意,如果把假的当作真的去理解,是什么结果呢。

如果假的也是真的,是什么结果呢,很显然,前者的结果,是与非不分,真与假不辨。

岂又如何理解曹雪芹"哭成此书"。

后者的结果则是肯定假的就是真的的结论。

事体是假,事理是真。

不访借用贾雨村的人生轨迹以证。

贾雨村是官场上斯混之典型代表,是官吏之大浓缩,是故,曹雪芹对他的交代,特别祥尽,家族家境,藉贯秉性,来京目的。

他的人生轨迹,曲折,浪漫,贪弊,势利。

王维诗歌中“门”意象的原型批评

王维诗歌中“门”意象的原型批评

王维诗歌中“门”意象的原型批评祝玉慧【期刊名称】《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Based on the theory of Myth-archetype Criticism arising in western countries during 20th century, the present study aims at probing into the image"door"in the poems by Wang We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do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meaning to the return of its poetic meaning, elaborating the un-conscious effects and influence of the image"door"on human psychology in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by combining the researches of common human unconsciousness on images in the study of humantity, culture and psychology.%文章以20世纪西方出现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综合人类学、文化学和心理学对意象中的人类的共同的无意识进行探究,以王维诗歌中的“门”意象为例追根溯源,从“门”这个语词的原始意义、变迁的文化意义到诗学意义的回归,阐述关于“门”意象在中国文化中的发展变迁,且对诗歌及人类心理的无意识影响。

【总页数】5页(P56-60)【作者】祝玉慧【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 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相关文献】1.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三种意象”——关于运用弗莱原型批评理论解剖神话文学结构形式的研究 [J], 王微2."南山"意象的生成与承传——原型批评视野中的"南山"意象 [J], 杨敏;万春3.神话原型批评解读《荒原》中水与火的双重意象 [J], 高迎春4.原型批评视野中的"桑"意象探究 [J], 安建军;张莉5.原型批评和女性理论视阈下《飘》中斯嘉丽的女神、女巫和女性意象 [J], 宋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居易《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古诗词赏析白居易《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古诗词赏析《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白居易《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古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注释】①无余:无余涅槃。

有余:有余涅槃②空花:空中之花。

病眼者见空中有花,但虚空原无花,只是眼病所见。

譬喻妄心所计之诸相并无实体③阳焰:大乘十喻之一。

阳光照射在旷野之上所产生的.幻相,渴者见之以为是水【赏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又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余涅槃也是不可住。

若住于无余,执着无余,即见无余相,自然不得究竟,落于有余。

故曰“若住无余却有余”。

究竟真理,言语道断而不可言说,心行处灭而不可思议,所以“言下忘言”则一时顿悟。

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人生即是一场大梦,而于此梦中大说“人生如梦”,就是“两重虚”。

凡夫所执种种,无非空花。

空花只因病目起,并非实有,只是目愈则空花自无,于此不可执着求个空花灭处。

譬喻修行,只是复众生本有之如来智慧德相,并非更可得个什么空花之果。

即无所灭,亦无所得,阳焰觅鱼,也是这个意思。

禅与动,俱是空话,不可执着。

以禅斥动,以动斥禅,或禅动相融,皆入执着中,难于如如相应。

禅动具不执着,不执着亦不执着,自然是“不禅不动即如如”了。

白居易介绍唐代: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题义公禅房》赏析

《题义公禅房》赏析

《题义公禅房》赏析古诗《题义公禅房》年代:唐作者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作品赏析[注释](1)义公:唐时高僧。

(2)习禅寂:习惯于禅房的寂静。

(3)结宇:早房子。

(4)空翠:树木的*影。

(5)莲花:《莲花经》。

[译文]义公高僧安于禅房的寂静,将房子修在空寂的树林之中。

门外是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台阶前有众多深深的沟壑。

雨过天晴,夕阳斜照,树木的翠影映在禅院之中。

义公诵读《莲花经》,心里纯净清静,这才知道他一尘不染的虔诚之心。

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

义公是位高僧,禅房是他坐禅修行的屋宇。

这诗通过描写义公禅房的山水环境,衬托出义公的清德高风,情调古雅,潇洒物外,而表现自然明快,词句清淡秀丽,是孟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禅寂”是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

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依空林”点出禅房的背景,以便自如地转向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

禅房的前面是高雅深邃的山景。

开门正望见一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台阶前便与一片深深的山谷相连。

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

而当雨过天晴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净,晚霞夕岚,相映绚烂。

此刻,几缕未尽的雨丝拂来,一派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方能体味义公的高超眼界和绝俗襟怀。

描写至此,禅房山水环境的美妙,义公眼界襟怀的清高,都已到好处。

然而实际上,中间二联只是描写赞美山水,无一字赞人。

因此,诗人再用一笔点破,说明写景是写人,赞景以赞人。

不过诗人不是直白道破,而是巧用佛家语。

“莲花”指通常所说的“青莲”,是佛家语,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

青莲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佛家用它比喻佛眼,所谓菩萨“目如广大青莲花”(《法华妙音品》)。

这两句的含意是说,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具有佛眼般清净的眼界,方知他怀有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

现代禅诗特点解析现代禅诗

现代禅诗特点解析现代禅诗

《现代禅诗特点解析:现代禅诗》摘要:显性禅诗隐性禅诗禅理摘要:对“现代禅诗”的界定,有“显性”与“隐性”之分,禅家讲的“觉悟”不同于世俗的“智慧”,“觉性圆满”更是不可思议的境界,禅宗公案里,那些指东说西,颠三倒四,说反话,参活禅,拳打脚踢,呵佛骂祖等等怪诞行为,随处可见,其目的就是绕开常规与定见,直指人心关键词:禅诗显性禅诗隐性禅诗禅理摘要:对“现代禅诗”的界定,有“显性”与“隐性”之分。

显性禅诗偏重于主观意图和诗人的禅修背景;隐性禅诗偏重于读者接受和阅读体验。

好的禅诗不一定是讲禅理的诗,而是禅悟心灵的诗性流露,是超越语言义理的心灵“悟入”。

空灵、静定、妙觉、通达、随顺、运化便是现代诗歌禅理的体现。

从理论上对“现代禅诗”进行界定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因为所谓“禅诗”既可以是“显性”的(偏重于主观意图和诗人的禅修背景),也可以是“隐性”的(偏重于读者接受和阅读体验)。

由于禅与诗的本体关联,真正的禅诗不一定是讲禅理的诗,而是禅悟心灵的诗性流露,是超越语言义理的心灵“悟入”。

这也意味着禅诗不一定非要是“显性”的,它可以是隐性的,只要沟通了禅心本体,无意为禅反倒能自显禅意。

比如诗人梁积林并没有多少禅修背景,也谈不上“以禅喻诗”的主观意图,但他写的雪原大漠、茅店莽夫之类的诗,颇得几分禅心真髓。

虽然整体评价“禅诗”有一定困难,但是仍不妨对现代禅诗之“禅性”作某种赏析性的义理概括。

笔者拟以几个关键词:空灵、静定、妙觉、通达、随顺、运化,试图对现代诗歌的禅韵和审美风格进行一番解读和探寻。

一、空灵古诗云:“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1}空船载月是一种超拔世俗的境界,“空”不仅具足一切,而且有审美意趣,以空为美是东方文化的底色。

清代袁枚在他的《随园诗话》中说:“凡诗之妙处;全在于空。

”{2}艺术境界的空灵有内蕴无限之感,这个空明灵动的本体不仅是信仰的支撑,也是中国诗歌美感神韵的源头。

从“门”的意象辨析《荷塘月色》的主题

从“门”的意象辨析《荷塘月色》的主题

来人门,怅欲悲――从“门”的意象辨析《荷塘月色》的主题关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主题,历来说法不一,原《教参》认为是“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醋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伤惶,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此外,有的认为是作者“寄情山水,抒写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有的认为是“表现作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有的认为作者“不是抒发逃避现实的情绪,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的心情”;也有的认为是“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①几种说法,究竟哪一种要准确些呢?文章以“门”开篇:“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又以“门”收笔“:――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也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笔者认为,这样安排,不仅是为了文章前后照应,更主要的是创造一个“门”的意象,便于表现主题。

荣格指出:“每一种原始意象都是关于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包含着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的残余,并且总的说来始终遵循着同样的路线生成。

”②从发生学的意义来说;是有着一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积淀过程的,人们用它们来表达某种情感和意趣。

③荣格还指出,艺术家对原型意象的运用是无意识,但我们可以找到一条以返回生命的最深的泉源,即挖掘出最真的本义,能“最好地补偿了我们今天的片面和匮乏”。

④也许朱自清用“门”的意象是无意识的,但我们可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作者当时的思想角度,挖掘出文章最真的主题,弥补我们对文章理解的片面和匮乏。

“门”是建筑物的出人口,进去是“门”里的世界,出来是“门”外的世界,“门”将世界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两部分,“象征两种状态,两个世界。

已知和未知,光明和黑暗,财富与贫匮之间的出入口。

它开向一个神秘的世界。

”⑤可以说每个人都在“门”里出入,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并且总在向往另一个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意象处理 ; 《 但 周易》 “ 仅是审美 的意象 的萌 芽。《 之 象” 庄 子 ・ 外物》 中有 名句 : 筌者 所 以在鱼 , 鱼 而忘筌 ; 者所 “ 得 蹄 以在兔 , 得兔而 忘蹄 ; 言者 所 以在意 , 得意 而忘 言 。 到了 东 ”
汉 , 意象” “ 一词首 次联 用 , 出现 在王 充 的作 品《 论衡 》 文 一
Y a g Don m e n g i
( az o nvrt ,a zo 30 0 C i ) L nh uU i sy L nh u7 0 2 , hn ei a
[ b t c]S isi t eadsaei fm, o pe es eatn t srgr ,l o ra ptni eas hy A sr t h t n i n p c ni acm rhni r i h ead ae fg t oet l cuete a f m l v i e ab
意 象 的 意 蕴 。本 文试 从 意 象的 概 述 出发 , 而 涉及 禅 宗神 奇 的 意 象及 其 文化 意蕴 , 以 “门”为例 , 见 禅 诗 中 蕴 含 近 并 管 的深邃意象。
[ 键 词 】禅诗 ; 象 ; ; 门 关 意 门 空 [ 图分 类 号 】I 7 [ 献 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1 0 6 8 ( 0 6 l 0 3 — 3 中 2 文 0 文 0 8— 2 5 2 0 ) 0— 1 1 0
中。到 了南朝 , 山水画家宗炳第一次将意象范畴引入文艺领
Cu t r lCo n t to n t e I tra e n fTi n p c l a n o a in i h n e l c me to me a d S a e u
— —
D arte ieadsae n ls n l l nn r i m n c if m d te m av t p i a ef s i
Vo1 1 . 8 No. 0 1
( c.2 0 ) O t 06
门空妙 有 幻 亦 真

略论 禅 诗 中“ 的意 象 门"
温新 瑞
( 中北 大学 , 山西 太原 005 ) 30 1
[ 摘
要 ]近年 来 , 者 们 对 禅 宗诗 歌 充 满 着 浓 厚 的 研 究 兴趣 , 们从 “ 象 ” 一 美 学 范畴 出发 , 讨 禅 诗 中 学 他 意 这 探
《 周易》 庄子》。他的见解给 大家极 大的启 发性 : 易》 和《 《 之 “ 和《 》 言 ” 为得 “ ” 这是 两者 的相 同处 , 确 象” 庄 之“ 都 意 , 也 立了其意象论 的源头地 位。我国学 者往往各 取一 处来论 意
象的源头 , 这是不全面 的。《 周易 ・系辞 上传》 有云 : 子 日 : “
维普资讯
第1 8卷 第 1 0期 ( 0 6年 1 20 O月)
山 西高等 学校社 会科 学学报
S CI CI NC O O AL S E ES J URNA L E S OF S NXI L OF CO L GE HA
c n an t e p o u d t f n ie o s c l r . h r xs h e a swh c r h n lgc — a h a k p th n n t r f o ti h rf n i o d g n u ut e T e e e ittr e w y ih a e c r oo ia f s b c — ac i g i e ms o y i u o l l n ra ietme a d t o sr cu a o s it r ra d e t r r i e s o ar t e s a e a r t i , n w tu t r f r , e i n xe i ,n t r f ra i p c . v l m n o o m n v
域, 他在 其画论《 山水 序》中说 : 画 “旨微 于言象 之外”, 这里


意 象 概述
的“ 即创作 主体所要表达 的“ ” 显然宗炳 是受 《 旨” 意 , 周易》
在我 国的典籍 中, 从古到今都在演绎着一条漫长而丰 富
的“ 意象” 之路 。敏泽先生认 为 : 意象 论有两个 历史 的源头 :
唐之际开始 , 即大行 于长江 以南 , 而成 为全 国上 下所公 认 进 的最优秀 的佛教宗 派。南 怀瑾先 生 曾引 一句佛经 式 的成语 说, 可谓 :甚 为奇特 希有 ” “ , 这奇特 希有的不仅是 禅宗 的 传法心要 , 神奇迷离的佛教文化更让文人学者神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说就是“ ” 象 。通过 卦象 , 宇宙 中 的变 化规 律予 以象 征性 把
的启发 。而真正将 “ 与“ ” 意” 象 合成一 词作为一美 学文学范 畴 的是刘勰 , 他在其文艺理论 巨著《 文心雕 龙 ・ 思》 神 中说 : “ 玄解之宰 , 声 律而 定 墨 ; 照之 匠 , 意象 而 运斤 。 在 寻 独 窥 ”
此 , 意象 ”指匠人 想象 中应该 切入的点 , “ 是作者心灵创作与
人立象以尽意 , 以尽情 伪 。又说 :拟 诸其形 容 , 其物 设卦 ” “ 象
宜, 是故谓之象 ” 可见《 易》 , 周 对世界 的把握方 式 , 从根 本上
的交融统一 , 故意象合 而称之 , 则是指 寄托着 诗人 丰富情感
的客观物象或凝聚在 自然之物 中的诗人的主观情愫 。 在佛教 中, 宗是 中国化 的佛 教 , 禅 是六祖 慧能 的革命 成 果 。禅宗是 民间社会 自然 的推重 , 并非 借凭政 治力 量 , 自盛
艺术 理论 合拍 的起 点。诗僧 皎然对 意象 的解释则更 为清晰 ,
他在 《 诗式》 曾说 : 取象 日比, 义日兴 , 即象下之 意” 里 “ 取 兴 。
书不尽言 , 言不尽意 , 然则 圣人 之意 , 其不 可见 乎?子 日: 圣
很明显 , 皎然是借 比兴道 出了意 与象 的关 系, 主客 、 我间 是 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