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兼顾-阅读写作教学之我见
实现读写结合之我见
实现读写结合之我见“读写结合”就是指从阅读中学习优秀作品的语言和写作方法,进行仿写训练,把阅读与写作紧紧联系起来,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可见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呢?本人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下面就谈谈一些做法,以供同行参考。
一、要阅读中学习理解。
(一)学习语言特色。
在习作训练过程中却常常发现许多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却无法表达出来,这是积累不够,为了解决“有物不能言”的问题,要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有特色的语言,积累有特色的语言。
我们祖国语言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有的生动形象,如:课文《颐和园》中的句子“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有的幽默风趣,如:课文《山中访友》中的句子“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有的平易朴实,如:课文《五彩池》中的句子“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等这些经典佳句都应让学生通过多读、多思、多记、多品来感悟体会,并内化吸收。
(二)学习表达顺序。
常言道:“世界万物都是按它自己存在的方式存在着的,无论静的还是动的,都有它的|‘序’“如仅有静物来说,空间上就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等顺序,可是许多学生在习作时往往不按顺序来写,而是这里“抓一把”,那里“抓一把”。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把握作者的表达顺序。
小学语文课文一般有这样几种顺序:一是按空间顺序写。
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由中间到四周,由左到右等。
二是按观察顺序的先后顺序写。
三是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
四是按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
这几种顺序都很容易看出来,只要用心读,就一定能把握作者的表达顺序。
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就能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也养成“言之有序”的好习惯。
(三)学习文章结构。
在习作训练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写的作文是杂乱无章的,那是没有很好的布局谋篇,没有合理结构的文章就像没有设计好的房子,没有设计好的房子住着不舒服,同样没有合理结构的文章看着也不舒服。
东“写”西“读”——作文教学之我见
怎样才能搞好写作教 学?我 想 ,不论 列出多少条 ,
变, 厚积薄发 , 不谈 别的重大作用 , 往具体上说——还怕
写不 出好文章来 吗?
最重要 最基本 的一条 ,也应 该是写作 教学必 须 与大量
的经典 阅读与赏析 结合起来 , 否则 , 不论你 怎么加 大力 度练 习 , 在技术层 面下多大 功夫 , 你也 很难把 本 民族 的
我坚持让我 的学生 每人每周写一篇 “ 随笔” “ ,随笔 ” 的范 围、 题材 、 文体不 限 , 只要是 学生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趣 , 写 的事 、 想
、
西“ ” 读
吕叔湘先 生 曾经谈 到这样 一种情 况 ,一 些读写 能 力强的学生无一不是“ 课外 阅读 ” 的有心人 , 他们谈 学习
想 说的话 都可 以写 。随笔 的形式一般有 : 1 . 随笔 。阅读 随笔 即动笔墨读 书 , 阅读 包括对 词语 及 文章 的摘 抄 , 内容 概括 , 句警句 抄录 , 后感 , 佳 读 书刊
堂一首诗 ” 三分钟 自由谈 ” “ 等栏 目, 合成一份 内容 丰富
的“ 文化快餐 ” 。老师可 以上 , 更要 锻炼 学生上 。
中学生要养成处处 留心 观察的 良好习惯 , 观察 自然界 的
万事 、 万物 , 春花秋 月 , 夏雨冬 雪 ……教 室里 , 要把观 察
2“ .文化大餐 ” 。为学生订 阅《 读者 》 杂志和 41 2 世纪
应提倡 、 鼓励 和指导并严格要求学生强记部分 经过选 择 的名 家名篇 , 让学 生终生享用 。 外 , 此 名言警句 、 成语 、 歇 后语均需尽 量多地随时记录 。 2观察 随笔。观察随笔也 就是写观 察片断 , . 观察 日 记 。丰 富多彩 的 自然 、 会环境与千变万化 的社会生 活 社
“读与写”之我见
、
自然 会 清 晰 有 序 。 学 生 可 以借 鉴 阅 读 材 料 巾 作 者 对 文 章 结 构 的 编 排 安 排 自己 的 文 章 框 架 。 教 师在带领学 生做阅读训 练时 , 可 以侧 重 对 文 章 结 构 的 讲解 。 提 炼 出 阅读 材料 的 提 纲 供 学生 参考 。 学生 存 学 习阅 读 材 料 时积 累下 的经 验 可 以 帮 助 他 们 作 文 时 把 握 结 构 ,逐 步 养 成 良好 的写 作 习惯 . 提 笔 时 已成 竹 在 胸 。 三、 阅 读 后 勤 加 练 笔 光说不练假把式 . 在阅读练习之后 . 学 生 应 当 勤 加 练 笔 写 作文 。 在进 行 阅 读 训 练 时 , 将 积 累的 写 作 素 材 、 掌 握 的 文章 构 思 方 法 要 运 用 到写 作 实 践 中 才称 得 上 真 正 的 掌握 。 学 生 如果 能 将 阅读 训 练 学 到 的知 识 运 用 到 写作 中 . 反 过 来 就 是 对 阅读 效 果 的 巩固 从 阅读 到 写 作 其 实 是从 语 言 文 字 的 理解 到运 用 的 过程 , 在 语 言 文字 的运 用 中 加深 对 其 的 理解 是从 写 作 到 阅读 的过 程 , 两 者 的 相 互 作用 使 学 生 的 阅读 和写 作 能 力 都得 到发 展 。 教 师可以通过美 文的阅读后 仿写对学 生进行写作 训练 , 因为 美 文 大 多 出 自名 家 之 手 , 是做范文的最好材料 , 熟 读 后 的 仿 写练 笔 效 果 可 见 一 斑 。教 师 还 可 以通 过 布 置 阅 读 后 写 读 后 感 的方 式 要 求 学 生 练 笔 .学 生 可 以抓 住 对活 , 好的阅读范文能够抓住生活细节 . 真 实 地 诠 释 丰 富 多彩的生活 , 这 就 为 学 生 作 文提 供 了 现成 的写 作 素 材 。 比如 当 我 们 读 到 一 篇 描 绘 校 园 生 活 的 阅 读 材 料 ,可 以 记 下 如 何 能 将 其描绘得多彩如画 ; 一 篇 描 绘 家 庭 生 活 的阅 读 材 料 . 可 以教 我 们 如 何将 其描 述得 幸福 欢乐 ; 一 篇 描 述 社 会 生 活 的 阅读 材 料 , 可 以 教 我 们 如 何将 其 展 现 得 广 阔 丰 富 。众 多 阅 读 材 料 值 得 初 中生 了解 和挖 掘 ,教 师 可 以 通 过 阅 读 教 学 引 导 学 生 树 立 写 作 取 材 于 阅读 的 观 念 , 在阅读过程 巾, 联 系 自己 的生 活 实 际 , 归 纳 总 结 并 向 前 人学 习 . 写 出 有 内 涵 的 文章 写 作 素 材 的 积 累 靠 的 是 庞 大 的 阅 读 量 .初 中生 应 当拓 宽 阅读范 围, 增 加 课 外 阅读 量 . 保 证 积 累一 定 量 的写 作 素 材 。 以 便 在 写作 时挥 洒 自如 。 这 就 要 求 学 生 有 素 材 意识 . 阅读 要 有 的 放矢 , 不是什么书都读。 教 育 部 关 于 中 小学 生课 外 阅读 书 籍 有 相 关 推 荐 阅读 书 目 。学 生 可 以根 据 自己 的 实 际 情 况 进 行 有 效 阅 读 。在 读 书 的 同 时 , 学 生 要 养 成 做 读 书 笔记 的好 习惯 。好 的 文章 , 好 的句 子 . 要 分 门 别类 地 整 理 下 来 。 优 美 的 句 子 最 好 能 做到熟记于心 , 这 样 在 写 作 的 时候 可 以为 “ 我” 所用 。 二、 通 过 阅 读 揣 摩 文 章构 思 的技 巧 有 了 写作 素材 就 可 以 做 到文 章有 内 容 可 写 .确 定 了 文 章 主 题 后 就需 要 建 立 文 章 的框 架 , 也就是文章的构思阶段。 一 些 初 中 生在 提 笔 写 作 前 没 有 构 思 文 章 的 习惯 .尤 其 在 时 间 紧 张 的考 试 中 , 看 过 题 目后 埋 头 就 写 . 写 到 一 半 时 发 现偏 离 了 文 章 主题 , 或者时间不够 , 重 点 内 容还 没有 写完 就 匆 匆 收 笔 。 如 果 不 能 做到 在 写 作 前 构 思 好 文 章 框 架 。 往往 就会 使 作 文 内 容 偏 离题 目要 求 或 作 文 结 构 不 清 晰 , 不 能 够 很 好 地 表 达 巾心 思 想 。 写作 时处 理 好 开 头 结 尾 和过 渡部 分 的 内容 .这 样 文 章 的 结 构
读写结合之我见
读写结合之我见农安县滨河中心校娄永军阅读是习作的基础,习作是学习运用语言。
运用语言,不仅要积累语言,还应了解和掌握一些语言的规律。
因此,阅读教学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一些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习作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体会到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语言的,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
因而,在结合阅读教学,要不失时机地练习仿写(仿写句子、段落、篇章)、续写、改写、扩写、缩写,以及适当练习给材料作文(提供文字、图画、声音等),均有助于提高作文能力。
我们语文书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习作的范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每篇课文,挖掘教材,寻找读写结合点,设计各种形式的片断练习,进行读写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在每一节课中,都有充裕的时间用于学生的习作,于是,根据课文的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设计一些便于操作、简单易行的小练笔,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小练笔不是在一次练习中,把作文的写作方法一股脑的全部抛给学生,而是在每课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学生的一点感受,一丝体会,找出课文的习作切入点,不失时机的交给学生一点写作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来学习表达他的一点一滴的感受。
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意识,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也就是说,把一个完整的习作过程,分解到每一次小练笔中来,让小练笔成为学生习作的基础,最终化零为整,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仿写——文为载体,化难为易如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时。
有这样一部分“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读写结合之我见
浅谈读写结合之我见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作文的完全脱节。
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作文归作文,“读”与“写”完全脱离。
其实,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
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至关重要。
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一、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有目的地加以指导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
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从优美的词、句入手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
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晶词晶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要使学生“满腹经伦”,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
②从省略号处入手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想象。
如《小珊迪》第二段写了小利比告诉那位先生,小珊迪被马车撞倒并轧坏了身子,他悲伤地说:“说不定他会死的……”这句话就是情感的触发点。
课文虽然省略了故事情节描写,但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推测或想象的空间:他的伤势有多重,他是怎样拖着身子回来的,他又是怎样熬过痛苦的夜晚。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之我见
“少教多学”参评教研成果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之我见【摘要】:读与写是阅读教学的两个侧面,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加深和提高。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读写教学的训练,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领悟其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读中悟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阅读中有一项重要的训练任务,那就是书面表达,也就是“写”。
要求在阅读后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并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
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阅读与作文完全脱节的现象,即上课归上课,作文归作文,“读”与“写”完全脱离。
这样势必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误的导向,使学生自然地把阅读和写作看成是互不联系的两回事。
在阅读训练中他们自然不会留意课文中的写作特点、文章的布局、以及好词佳句等等。
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读”“写”联系因素,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读中悟写,以写促读,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使读写之间密切结合,相辅相成。
通过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下面就小学语文读写教学谈谈几点看法:一、在阅读中悟写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文练习也应如此,因此,每堂课都要进行一下作文训练,我通常的做法是:将阅读教学过程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着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理清文章的“头绪”,弄清文章的内容,再通过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就解决了“写什么”和“为什么写”的问题,即“语言文字、内容、思想感情”的过程。
第二、进一步明白“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
这个步骤侧重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教学中,认真落实文章的中心、结构、写法,突破重、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这就是在完成第一个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即“思想感情、内容、语言文字“的过程。
无论是篇还是段的训练,都不能只重形式,不重语言文字训练。
读写结合之我见
读写结合之我见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作文教学则着重培养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对于读写关系,从外部特征上看,它们都属于书面语言的训练,都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等;从内部功能上看,它们都有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学习做人的作用,都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以及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一、从读入手,以读促写以读促写首先要做到大量阅读,不仅要多读,还要熟读成诵。
在阅读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和表情达意的方法,使他们懂得怎样选材、怎样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遣词造句。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从文章获得这些积累呢?这就需要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仔细认真、勤思多想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通过理解词句指导学生掌握遣词造句的规律,通过朗读、熟读、背诵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另外,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教师要遵循儿童年龄发展的规律,把握教材特点,开发教材资源,努力构建宽松和谐的阅读氛围,设计他们感兴趣的阅读形式,帮助他们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
二、勤写勤练,以写引读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只有让他们经常动笔、反复运用,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一些写作方法。
首先,学习观察方法。
由于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从阅读课文中去学习、借鉴作者的观察方法。
如:在指导学生“写一种植物”时,我先引导学生复习《高大的皂荚树》,从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一是从整体到部分层层认真观察,二是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点。
然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用这两种方法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花并写下来。
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写“红玫瑰”:“墨绿色的茎上长满了小刺,尖尖的,硬硬的,谁也不敢去惹它。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之我见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培养语感最关键的一门学科,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不仅可以学会如何阅读,还能渐渐地将好的习惯衍生到各个科目的学习中去。
与阅读量息息相关的一项技能就是写作,阅读是一种输入,而写作无疑就是一种输出,写作所输出的内容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打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阅读和写作积极结合起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一定的阅读量的支撑下,学生的写作就会变得如鱼得水。
但是现在很多教学往往将阅读课和写作课独立开,阅读仅仅成了一种完成必读书目要求,打发课堂时间的一种方式;而写作也成了一种训练应试作文技巧的方法,写作和阅读的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成绩的有效提升,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将读写结合融入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可以在阅读部分融入教学设计。
阅读文章是课文学习的基础步骤,教师需将阅读部分有效融入教学设计中,深刻透彻地分析课文中阅读的重点字、词、句、段落,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特征及中心思想,并运用娴熟的教学方式将其融合在教学设计中,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能够突破重点,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另外,阅读部分融入教学设计时,教师还需注意难点的突破。
课文当中会出现分析人物心理特征等有难度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将此部分的分析方法、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有效融入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清晰透彻地讲解,使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可以在写作部分融入教学设计。
写作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困难的,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将写作循序渐进地渗透其中,使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写作能力。
对于课文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方式,教师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教学设计中,并在课堂上顺其自然地讲解出来,使学生有效理解知识,并且运用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
二、重视课外阅读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尽可能接触更多的语言材料,这不仅是学生提高阅读深度和写作能力的基础,还是学生掌握阅读和写作技巧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学论文:“读写结合”教学法之我见
“读写结合”教学法之我见一、变“苦学”为“乐学”,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才能写出好的作文。
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学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于动脑筋,乐于动口说、动笔写。
如在讲授《凡卡》后,让学生根据当时沙俄时代的社会特点,以及凡卡爷爷的生活状况,分析几种可能:一是凡卡的爷爷根本收不到信,那么凡卡的命运会怎样?二是即使爷爷收到凡卡的信,会不会来接他?三是即使凡卡被爷爷接走了,生活又将如何?这样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兴趣也来了,发言也热烈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先口述一下,再动笔去写,效果很好。
二、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古人云:书深人贤。
也就是说书读多了,学问做深了,人的修养自然就提高了。
这种修养一旦养成,便会融入人的方方面面,并且根深蒂固。
陶行知先生说过:“最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人的知识来源主要是阅读。
事实证明,那些爱思考、爱创新、有个性,有想法的学生更容易成为栋梁之材。
所以要多引导、多鼓励,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创造的翅膀有个放飞的空间。
只有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视野,学生习作时,才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开展了课前听说训练。
每次课前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听说训练。
其具体方法是:让学生事先准备好阅读材料,按座位顺序每次请一位同学上台给大家朗读;然后让全班同学对朗读的内容进行评论。
这项活动无论对朗读者还是对听者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这样,学生就会从开始朗读时的胆怯、词不达意到声情并茂、自然流畅,口语表达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抓住读写结合点与模仿点,适时点拨。
由读到写是个复杂的过程。
传统的方法强调多读,“劳于读羽,逸于作文”,通过读的积累,自然转化到写上。
这样当然是费时的。
由读到写有个转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我抓住了“仿”这一环节。
对于学生来说,模仿就是学习,模仿是一种手段,也是学生独立作文前的准备。
读写结合之我见
活用读写结合,提高语文能力浦东新区实验小学顾英姿“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学生的读、写实践能力不是“听”会的,“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标准》语)。
而这种实践在我们的课堂上则体现为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阅读与写作是吸收与释放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阅读中学生明白了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的奥秘,然后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
从而达到语文能力提高的目的。
然而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因教师刻意追求读写结合这种教学形式而忽略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一、贯穿全文《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一项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读写结合的功能应体现在梳理整篇课文的教学中。
一次小练笔相当于一个教学过程,各个练笔相互连系,贯穿全文。
既理清课文脉络,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而每次小练笔环环相扣,由表及里,通过几次不同要求的阅读一一呈现,建构起一个连贯的、有逻辑的课堂教学。
如《鲍叔牙真心侍友》一课,我贯穿课文内容,设计了三次读写结合教学:1.初读课文,完成填空:课文讲了鲍叔牙次朋友管仲的故事,分别是;;。
这个小练笔训练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利用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且要求学生抓住要点,语句通顺。
也完成了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教学目标。
2.默读课文,运用课文中的事例把句子写完整。
鲍叔牙真心帮助管仲做生意。
打仗中,鲍叔牙真心护管仲。
鲍叔牙真心让管仲。
这个小练笔引导学生抓住“真心”一词,抓掘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体会鲍叔牙对管仲的真诚帮助,从而完成精读课文,提炼中心的目标。
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训练了总分形式的段式写作。
3.有感情朗读课文,想象管仲的内心想法,面对这样一位挚友,如果你是管仲,你想对鲍叔牙说:“”你想对大家说:“”真正的朋友应该这个练笔通过对管仲内心活动的想象,达到表达感受,升华中心的目标。
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方法之我见
读写结合,殊途同归——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之我见
2019/01【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还要教会学生写作的技巧,要将阅读训练和写作能力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做到以读促写,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训练过程中,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达到读写双赢的高效课堂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读写结合,殊途同归——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之我见江苏海门市余东小学冯卫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还要教会学生写作的技巧,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训练过程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达到读写双赢的高效课堂的目标。
而且在新课标中,对于小学阶段的读写训练也有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让语文课堂教学落到实处,走向高效。
一、抓住关键内容,促进二次创作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忽略对教材的使用。
在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推敲和品味,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借助文本内容进行随文练笔,让学生对文本内容中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二次创作。
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就是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二次创作,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既然这篇文章的内容这么生动和丰富,于是教师就在学生对文本深入解读的基础上,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练笔,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题目:“请大家仔细阅读文本,然后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填空描述。
”接着教师展示题目:黄果树瀑布被称为大自然的杰作,原因是。
而学生们要完成这样的题目,就必须对文本内容有自己的深刻理解,于是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们再次走进文本进行精读,并且完成教师布置的练笔任务,如有的学生这样表述——黄果树瀑布被称为大自然的杰作,原因是黄果树瀑布发出的声音,那声音非常有特色,轻柔时就像是春天的微风轻拂,激烈时就像是万马奔腾,我们听黄果树瀑布,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小学语文读写关系之我见
随笔小学语文读写关系之我见杨关增摘要:阅读与写作是相互联系的,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有着很大的作用。
阅读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同时把阅读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让学生持之以恒、练笔不止,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
在写作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关系一、阅写侧重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在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当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必然趋势,并在具体实践中也显示出较突出的应用效果。
如果在具体教学环节当中实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就可以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整合起来,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的学习语文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当前小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学习缺陷,需要教师积极探索读与写结合的教育思路和实施方法,使得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综合锻炼。
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掌握教育改革的要求,创新小学语文读与写教学策略。
具体来说,就要彻底改变将读写教学分割开来的教学模式,实现读与写教学的整合,构建科学有序以及系统化的语文课堂。
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而且将读写结合起来,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语文教育的层次以及境界。
就阅读教学的本质而言,通过阅读能够让学生收获丰富多样的语文知识,巩固语文基础能力;而阅读教学除了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之外,还需要注重为学生的语文写作打下坚实根基,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拥有丰富的素材。
小学语文读与写的有效结合必须要找准切入点,其中以读促写是前提条件,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加强阅读积累的方式来锻炼写作能力。
二、教给学生恰当的读书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世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之我见
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语文学习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短期学习无法得到检验,不能准确认识到自身的收获,也是学生对阅读和写作产生消极学习情绪的主要方面。文化交流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学习意识,对他们现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也对自身的学习经验进行分享,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共同进步,形成“团结友爱、知识共享、互相帮助”的新型课堂模式,提升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班级意识。同时,文化活动的开展,也让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当中,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提升教师的班级地位,为与学生形成和谐关系提供了机会,教师以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生活经验对学生进行启发,降低了经验缺乏对他们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对策
引言
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将阅读和写作有机整合在一起,利用两者之间的联系,组织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活动,真正实现“读中写、写中读”,通过这样的方式激活初中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丰富和完善初中语文教学,促进初中生读写能力全面发展。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中,采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认识和思考
(一)以读促写,重视知识积累
阅读是人们收集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现阶段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练习较少,阅读量有限,是导致他们出现“素材差异不大、写作内容单一、词汇使用能力差”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重视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要重视他们的文化基础,让他们对好词好句进行积累,并在其中发现语言逻辑和词汇含义,从而提升个人的文字把握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积累的过程中,要让他们对文化知识的本身进行思考,才能启发其智慧产生,从而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在仿写时,首先要启发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仿写,其次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进行仿写,最后再对词语使用方式进行模仿练习,才能避免对“仿写”这一技巧产生认识上的偏差,避免出现“仿写成了摘抄”等问题。
小学生阅读和写作之我见
小学生阅读和写作之我见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应当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小学生语文写作教学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最终实现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写作如果离开阅读仿佛成了无水之源,而阅读离开了写作就等于失去了目标和方向,那么如何使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我们要思考的重点。
一、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现状首先,部分老师对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重视不够。
我们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过于注重对生字词的强调,而淡化或忽视了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以及写作方法的指导,缺少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使阅读与写作严重脱离。
并且在课时分配上,写作的课时相对来说比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写作教学的忽视。
其次,学生课内文本阅读时间少。
班级内有想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不喜欢阅读,尽管我们的老师想尽各种办法:阅读打卡,课前预习,课堂指名朗读,但部分学生阅读兴趣仍然不高,朗读效果不理想,课堂上不爱主动阅读,回答问题不够积极踊跃,不善于对所学写作方法加以总结,很难形成系统的写作技巧。
再次,学生的课外阅读少,积累不够。
写作离不开素材的积累,我们要从优秀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但我们的学生乃至家长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甚至认为是读闲书,没必要浪费时间,学生语言匮乏,写作自然吃力。
二、针对阅读与写作的这一现状,我们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积极性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
而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必须抓住小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一般都比较喜欢一些情节性,趣味性的童话,科普类、动物类的书。
对于此,我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推荐学生一些这样的书籍。
比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在学习《景阳冈》时,我们可以推荐阅读《水浒传》。
另外,我特别重视学生的读书交流,成立读书帮扶小组,让喜欢读书的孩子带着不爱读书的学生一起读,分享自己读书的快乐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外结合读写兼顾——阅读写作教学之我见语文无处不在,无法分清课内课外,课内是课外的浓缩,课外是课内的延伸;读写本是一家,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阅读的升华。
如果非把课内与课外,阅读与写作分开的话,那语文还是语文吗?能学好语文吗?在语文教学中,要多一些合理的引导,少一些硬性的指导,尤其是在写作教学中,更不能用一些“八股”类的条条框框约束学生,扼杀同学们的写作天性。
要知道作文是写出来的,只有准确引导,激发写作兴趣,产生写作冲动,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学生交流写作成果,使学生“愿意写”并“有内容写”。
在持续写的实践过程中锻炼、提升写作水平。
体验人生,积淀情感;抒发性灵,表达真情;以人为本,因道习文,这就是新课标为写作教学指出的康庄大道。
文有法而无定法,写作写作,写就是作,作就是写。
在持续写的实践过程中锻炼、提升写作水平。
请看两篇作文。
翻开古典文集,读了王维和孟浩然的诗,使我们懂得了什么叫钟情山水;读了杜甫和白居易的诗,使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忧国忧民;读了李清照与辛弃疾的诗词,使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婉转如风,什么是豪放如雷。
不过,读了苏轼的诗词又使我们明白了什么呢?纵然有显赫的官职,纵然有文忠的谥号,我想也概括不了他名望的一生。
提到东坡居士,我们都会想到他的乐观、豁达与淡定。
他面对生活的困窘,仍然淡定自如,面对官场的残酷仍能谈笑风生。
是的,这就是他,一个乐观者,不,准确的说他应该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不管何时,他的这种人格都是那么潮流,失意时,他那乐观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得意时,他那高雅脱俗的情操是一杯佳酿,就像一杯不加糖的苦咖啡,浓味十足,越品越香。
初品苏轼,心中装的是他那“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又品苏轼,心头沉淀的是他那“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凉;再品苏轼,眼中便是他“敲门试问野人家”的闲情雅致。
三次品读,三次不同的苏轼,让我看到那尘封已久的历史和他“把酒问青天”的阔达胸襟。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读过《江城子·密州出猎》之后,我的心中装的是无尽的豪放与炽热,想当年,“千骑卷平冈”的场面,黄沙漫天飞扬,马蹄声震如雷,他一个四十出头的人,容光焕发,飞驰在前面,眼中射出的目光使他显得奔放洒脱。
他的豪情万丈,他的壮志雄心,他的胸怀天下,这样的一位贤人,又有谁知道他是一位被贬密州的通判。
才华横溢的他怎甘如此耻辱,他没有气馁,他有“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壮志,所以他“老夫聊发少年狂”,因为他要给百姓一个答案,给朝廷一个答复,给自己一个答复。
或许,只有那马蹄过后飘落的黄沙才能默默地诠释这个切吧。
初品苏轼,多了一份豪迈。
又品苏轼,多了一份凄凉。
再品苏轼,多了一份淡定和坦然。
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从简单了解到用心感悟,我看到了一个多元化的苏轼。
东坡访谈时间:1100年地点:常州人物:苏轼记者:记者:前辈,请原谅我的冒昧来访。
您的大名,您的事迹及您的作品在我们生活的二十一世纪可谓家喻户晓,只要是肚里有点墨水的都能背出几首您的诗词,对此,您有何感想呢?苏轼:呵呵,我的事迹?政治方面,多次被贬,还有一次差点掉了脑袋。
至于我的诗词,那也不值一提,仅仅借笔发发牢骚罢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你们会比老朽更有作为的。
我们的生活环境和你们的生活环境应有天壤之别吧?记者:这个点倒是,我们生活的时代科技十分发达。
不过,像您这样的伟人,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您知道我们现代人对您的评价吗?苏轼:呵呵,不知道。
记者:都认为您是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的词家,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苏轼:呵呵,过奖啦!浪漫,这个倒是我平生所追求的,豪放嘛,也不至于最豪放,仅仅即兴吼两句罢了,对于超脱和潇洒,仅仅比较看得开罢了。
最具魅力?有些不懂。
记者:您不但迷倒了您这时代的很多美女,而且,您也是我们时代很多女性文人的偶像,为您倾倒。
苏轼:哈哈,哪有,哪有!记者:您知道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多大吗?曾有一位作协主席说“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苏轼:没有想到,我能有如此影响力啊!哈哈……记者:您认为平生最让您骄傲的事是什么?苏轼:嗯、这个,其实也没有什么值得我骄傲的。
因为被贬多次,借此机会让我游览了很多大山大海,大江大湖,是我不错的回忆。
记者:您回答的真幽默。
请问,我能够问您一些私人问题吗?苏轼:但讲无妨。
记者:您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写给您弟弟的,还是另有含义?苏轼:那的确是写给弟弟子由的,长时间不见,月圆之夜,难免想他。
记者:哦,您和您弟弟的关系真好啊!真令人羡慕。
记者:能够谈谈您的家庭生活吗?苏轼:能够。
记者:您一生有三位爱人,您最爱哪位?苏轼:她们三个,没有最爱哪个。
王弗,我的结发妻子,和我一起生活了十一年,她把她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给了我。
不过,我给他的呢?真感觉亏欠她很多,她过度劳累,不幸病倒了。
记者:前辈,打断一下,苏夫人坟墓旁的三万株松树是您亲手栽种的吗?苏轼:呵呵,是的,那三万株松树都是我一株一株亲手栽种的。
记者:当时您什么心情啊?苏轼:心里酸酸的,就希望这些松苗能在我不能陪她时,日夜守护着她,算一种精神寄托吧,希望她不会感到孤独。
记者:您种的不是松苗,而是对夫人的思念和对她的爱啊!您经常去山岗上找她吗?苏轼:嗯,去,以前是一个人,后来是两个人,和闰之。
记者:那……那,闰之夫人不吃醋吗?苏轼:不会啊,闰之不是小心眼的人。
她了解我,而且,她俩是堂姐妹,感情也相当好,这很让我感到骄傲。
闰之比我小十一岁,陪我流浪了十一年,在我被贬时从未离开半步。
她对迈儿疼爱有加,不但在生活中给我很大照顾,而且也是我的精神支撑,她不过贤妻良母啊。
记者:这就是您与她“生则同室,死则同穴”的原因吧?苏轼:呵呵,其实,她的好,不但仅如此,不过,她也病逝了。
记者:哎,朝云呢?能够聊聊她吗?苏轼:朝云,我的妻子,我的知音。
她小我二十六岁,把她扶正时,我已是一个“白须消散”的病翁了。
记者:据统计,您为她作的诗词最多,是吗?苏轼:是啊!不过,她也在扶正十一年后病逝了。
记者:很抱歉,引起您的伤心事了。
苏轼:呵呵,没什么,过矣。
记者:我们不聊这些沉重的话题了,聊点别的。
苏轼:没关系,聊什么的能够,都这把年纪了,没有什么好忌讳的了。
记者:我想,就是因为您的这份坦然与潇洒赢得了那么多包括生活上和政治中的朋友的心吧?对了,您入狱时,好多人都冒着丢乌纱帽和生命的危险救您,包括政治上持相同看法也包括政见相悖的人,对吗?苏轼:嗯,有这些朋友真感觉幸福,也很感动。
包括王丞相和司马丞相。
记者:不但您的诗词值得我们研究学习,还有您和朋友交往的方方啊!苏轼:嗯……呵呵,没有,没有。
朋友之间,仅仅以诚相待,多点宽容,大度些罢了。
记者:今天和您交流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啊,将使我受益终生,谢谢您。
苏轼:呵呵,没什么。
记者:时间问题,我们今天的采访就到此为止吧。
希望我还有机会和你交流。
苏轼:我也期待下一次。
这两篇作文是在学习苏轼词的时候引导学生写的,个人认为这样做既阅读了苏轼的诗词,加深了对苏轼作品及人格魅力的理解,又锻炼了写作水平,在读写的过程中还能够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陶冶自身情操,提升人文素养,何乐而不为呢?附:走近苏轼——我是这样介绍苏轼的我们这学期开的是《唐诗宋词》,里面选了苏轼的七首词。
在这次接触苏轼前,已经学过他的很多作品,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念奴娇》(赤壁怀古)、《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前赤壁赋》等,对于苏轼也应该有了多次了解,但从前大多是围绕作品简单介绍作者,对苏轼大多也是重复的了解,有鉴于此,我做了一个尝试,围绕作者介绍作品。
第一阶段,感知苏轼。
主要是通过两篇相关苏轼的文章进一步了解苏轼,一片是2009年第4期《时代青年》上佚名的《写不尽的苏轼》,有三个小标题,“千古大家绝千谷”,主要介绍他的才能,诗词文赋样样精通,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一蓑烟雨任平生”,侧重于他的仕途生活,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都能做到不《呐喊》,不《彷徨》,也不《沉沦》,而是有如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一样,从容淡定,处变不惊;“无情未必真名士”,说的是他的情感生活,既多情又专情还真情,能够率直的对待他的妻子、兄弟以及身边一切的人。
一篇是《来生嫁给苏轼》,对苏轼作了比较感性的介绍。
介绍完这两篇文章后,布置了一个写作任务,以“东坡印象”为题写作,表达自己对苏轼的初步印象。
第二阶段,赏析作品。
让同学们选择出苏轼的作品共同赏析,理解到苏轼作品的多面性,不但仅有豪放的词作,他的婉约词也非常多,成就也很高,比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想着重提一下对《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的赏析,应该是超过了很多资料上对这首词的解读。
对他为何而醉,醉到何种水准,思想状态如何,又寄托了怎样的情怀都有了新的自己的见解。
介绍完这部分内容后布置的写作任务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试作具体赏析。
第三阶段主要是对苏轼的思想性格,人格魅力的介绍。
湖南作协主席方方曾说“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可见苏轼的影响之大,被评为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的词家,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苏轼少年时接受的主要是儒家思想,这个点从他父亲给他们兄弟二人取名上就能够看出来,他自己比较喜欢老庄的作品,不自觉也会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后来和佛印等人的交往,还能够看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也非常大。
汲取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积极因素,儒家的入世和有为,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道家的无为非凡,又使他淡泊名利;佛家的静达圆通,则启迪他走向圆融和通达。
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然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点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外儒内道的作风。
简单的说他以儒家思想担纲,以道家思想养气,以佛教思想超脱。
使得他在顺境与逆境的变更中,在入世和出世的交互中,在激情与虚幻的转化中,在儒道佛的碰撞激荡中,得到了融汇、整合与统一,从而达到天趣洋溢,生机浩然,超然无景,自足完满的人生境界。
苏轼的魅力除了多才多艺外,更重要的是他融合了儒道佛思想的精髓,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境界。
以一种赏玩赏爱的态度去应对人生的风雨变迁,这实在是一种无待于外而有待于内的高度修养。
他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
他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
介绍完这部分内容布置的写作任务是借鉴活动性学习专题《寄李白》的写法,为苏轼写一篇随笔。
另:针对今天的作业题目来说,这份作业跑题了,但对于这次研讨,主要是阅读和写作两方面,应该没有跑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