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高考考点

合集下载

2023高考名著《论语》最全考点汇总

2023高考名著《论语》最全考点汇总

2023高考名著《论语》最全考点汇总前言《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典名著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作为高考必读名著,《论语》在高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旨在总结《论语》的最全考点,助力高考备考。

《论语》的题材- 孔子思想的基本特征- 仁、礼、义、道- 孔子的政治思想- 五德政治、君主立国、三纲五常、民贵君轻、去杀戮化童蒙、爱民为本、重文轻武、修身育人- 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个性教育、智育、仁育、政治教育、青年教育《论语》的重要语录学而-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为政-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事必死于闲,而功必成于勤。

”八佾-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的解读- 《论语》的基本精神是儒家的“仁”,孔子的全部思想都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 《论语》强调“学”,认为研究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和途径。

在研究上要坚持温故而知新、知行合一。

- 《论语》反对权谋政治,主张以德治国。

- 《论语》提倡德行、教育,认为个人德性的提高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之一。

《论语》的名句翻译- “巧言令色,鲜矣仁!” (美言好语,华而不实,这使仁失去了它的真正含义。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时,我们难道不感到高兴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追求新知识之前,我们应该先审视并巩固自己的基础。

)- “事必死于闲,而功必成于勤。

”(把时间白白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只会导致失败,只有通过勤奋工作才能实现成功。

)结语《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含义丰富的著作,阅读和理解《论语》对于认识中国文化和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有很大帮助。

经过我们对《论语》的分析和总结,相信各位考生可以更好地备考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高考必背论语十二则知识点

高考必背论语十二则知识点

高考必背论语十二则知识点现今,高考已成为考生们人生道路中的重要一步。

为了应对这场考试的挑战,学生们需要全面掌握各科目的知识。

而在语文考试中,论语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考生必须熟悉的重要内容。

下面是高考必背的论语十二则知识点。

一、克己复礼:《论语·八佾》:“口说不信,邦无道;不诵五经,邦无宪法;不兴礼乐,邦无乐德;不作乐德,邦则破。

”这一章节强调了克己复礼的重要性。

它提醒我们要言行一致,做到自己要求他人做到的事情。

二、教育功臣:《论语·为政》:“致一则不易,学一则不费”的观点,告诉我们只要真心投入,就能取得学习的成果。

在备考中,我们要以刻苦学习为前提,将自己的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礼貌为先:《论语·公冶长》:“不教而杀谓之虐,教而杀谓之傲。

”这段名言表明了礼貌的重要性。

在高考考试中,我们要懂得尊重他人,待人有礼,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

四、知行合一:《论语·为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告诉我们,光有知识还不够,我们要将知识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取得快乐与满足。

五、尊重他人:《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君子是看重道义,而不是只追求私利。

在备考中,我们要像君子一样,尊重他人,不为个人利益损害他人。

六、责任感与角色:《论语·述而》:“君子贞而不窕,小人窕而不贞。

”这句话意味着,一个君子要有责任感,坚守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备考中,我们也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七、勤奋刻苦:《论语·学如不及》:“死而后已。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事业,我们必须坚持不懈,不畏惧困难,直到取得最终的成功。

八、忍让宽容:《论语·颜渊》:“吾日三省吾身。

”这一章节让我们明白要反思自己,改变自己的弱点与不足。

在考试中,我们要宽容他人的错误,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并随时进行自我反省。

高考语文《论语》高频考点汇总

高考语文《论语》高频考点汇总

高考《论语》高频考点汇总
一、为政以德
1.背诵2.1、2.3、l3.6章和l6.1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至“而在萧墙之内也”部分。

2.重点掌握“必”、“用”、“社稷”、“相”、“国”、“家”、“年”、“劝”在文中的意思,并理解“共”、“道”、“齐”等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下列词语与现代意义的区别:民免而无耻;节用爱人;祸起萧墙;分崩离析;鸣鼓攻之;既来之,则安之。

发展要求:
1.正确地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2.较深地领会孔子所提出的“均无贫”的含义。

二、克己复礼
1.背诵1
2.1、
3.1、16.2、13.3章。

2.掌握“敏”、“希”、“阙如”、“奚”、“鲜”、“期”在文中的意义,理解“归”、“目”、“事”、“诸”、“弟”、“女”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3.理解下列短语并能够默写:克己复礼;郁郁乎文哉;八佾;是可忍孰不可忍;天下有道;名正言顺;犯上作乱。

发展要求:
1.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

2.了解孔子所提出的克己复礼、所主张的君臣关系与宋儒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主张的联系与区别。

四、知其不可而为之
1.背诵l8.5章和l8.7章中的“子路曰”至该章结束部分。

2.理解“弑”、“之”、“津”、“为”、“是”、“食”、“见”、“丈人”在文中的意义。

3.理解并默写下列文言词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知其不可而为之。

4.明确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发展要求:。

高考必考论语知识点

高考必考论语知识点

高考必考论语知识点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一直以来都是高考必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和归纳一些高考必考的论语知识点。

一、仁爱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所强调的一种道德准则,即要善待他人,不要做出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这一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尊重他人、互助友爱的价值观相契合。

高考中常考寻找与这一思想相关的论述。

二、教育思想论语中有许多关于教育的论述,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强调了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高考中经常考察这些论述的含义和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中有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如"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政治理念和道德准则。

这些思想常常被作为议论文或政治哲学题材的考点。

四、君子品德君子品德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君子不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反映了儒家思想对人格修养和价值追求的要求。

这一部分的考点常常涉及到如何通过个人努力成为有道德高尚的人。

五、孔子弟子的学问与品行孔子的弟子们也是论语中的重要人物,他们不仅仅在学问上有所成就,也在道德行为上树立了典范。

他们的名言和行为常常成为一些考题的内容,需要考生对他们的言行有深入的了解。

六、家庭伦理论语中探讨了家庭伦理和家庭观念的问题,如"君子爱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等,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家庭观念和亲情伦理。

这些内容常常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类题目的考点。

总结起来,高考中论语作为重要的文化知识点,涵盖了道德伦理、教育、政治理念、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重难点篇目《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重难点篇目《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原文再现——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

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12.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理解性默写精选——1.【重庆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

2.【2023年江苏南京六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最能体现孔子对真理、信仰等迫切而热烈的追求。

3.【2022年河南郑州荥阳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孔子在《论语》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论语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论语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论语知识点归纳总结《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考中,论语作为重要的文化素材,常常出现在语文考试中。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论语》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常见的高考考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论语》的作者和背景《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在高考中,要求考生对《论语》的作者和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论语》的作者是孔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称为“万世师表”。

《论语》的背景是春秋时期的中国,这个时期国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思考着如何实现社会秩序和个人道德修养。

《论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论语》的核心思想《论语》以孔子言行为主要内容,围绕着“仁”、“礼”、“廉”、“孝”、“忠”等价值观念展开。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核心思想:1. 仁:《论语》强调“仁者爱人”,主张人们应该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展现出仁爱之心,关心他人,理解他人,摒弃私心和利己主义。

2. 礼:《论语》强调“礼尚往来”,主张人们应该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3. 孝:《论语》强调“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主张子女应该尊敬父母,孝顺长辈。

4. 忠:《论语》强调“君子爱人以义”,主张人们应该对国家、家族和朋友忠诚,不图私利,为他人着想。

三、《论语》的教育思想《论语》是一部重要的教育经典,融入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教育思想: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强调人们应该虚心好学,不以年龄、地位等为耻,积极向他人请教,不断追求知识。

2. “温故而知新。

”《论语》强调人们应该反复温习已学知识,不断加深理解,从而能够理解新的知识和事物。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强调人们应该热爱学习,将学习过程变得愉悦和有趣,通过快乐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

四、《论语》的社会价值《论语》在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中都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以下是一些方面:1. 关注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

高考语文论语知识点

高考语文论语知识点

高考语文论语知识点《论语》是语文中的名著,是必学内容。

同时《论语》也是语文阅读考查范围内的重要考点。

近年来,高考真题中《论语》已经多次被考到。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语文论语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考语文论语知识1《论语》中孔子“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1.首先,仁爱以维护宗法血缘关系的孝悌为根本内容。

孔子的弟子有若也曾经说过:“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学而》)孝指孝敬父母,悌指尊敬兄长,可见仁的基点是家庭、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其次,仁爱以维护贵族等级关系为主要原则。

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礼的中心内容是宗法等级制度,克己复礼就是要用等级名分来约束自己,各安其位,不得僭越,以维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等级关系的和谐状态。

3.第三,仁爱要求体恤别人,奉行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

仲弓问仁,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这是从不可为的否定一面说的,即所谓“恕”。

至于忠,是从可为的肯定一面说的,“仁”的内涵中的忠的一面,而且说明了行仁的方法在于就近从自身体察,然后推及于人。

忠和恕是仁的同一内涵的两面说法,所以孔子又说:“吾道一以贯之。

”曾参解释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里仁》)4.第四,仁爱就是广济博施,泛爱大众。

孔子认为,如果“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那就是超越“仁”,达到更高的层次“圣”,连尧、舜都不易做到。

(《雍也》)高考语文论语知识2《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高考论语必考知识点

高考论语必考知识点

高考论语必考知识点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对于中国人而言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在高考中,论语常常是考查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对高考论语必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儒家学派创始人。

高考中常常考查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包括他的出生地、教育理念、政治主张等等。

二、论语的基本特点和组成论语是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

它以言简意赅、言犀利、语重心长为特点,内容兼具道德、教育、政治等方面的思想。

三、核心思想及其内涵论语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仁、礼、孝、忠等,这些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代表着人际关系中的友善、善意和关怀;礼则是社会生活中的规范与规矩;孝则是对待父母的敬重和孝顺;忠则是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

四、经典语录及其含义论语中有许多经典的语录被广泛引用和传颂,这些语录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启示。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识的持续积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则告诉我们知识的掌握应当与实践相结合。

五、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虽然论语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但其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例如,“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论语告诉我们应当注重一个人的品格和内涵,而非只看表面的言辞和外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在他人身上寻找榜样的价值。

结语:高考论语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孔子的生平与思想、论语的基本特点与组成、核心思想及其内涵、经典语录的含义以及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论语相关的题目,提升分数。

高考语文《论语(选读)》高频考点详细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论语(选读)》高频考点详细复习资料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资料之一:为政以德复习目标:(1)背诵并理解重要语录。

(2)正确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深刻领会孔子所提出的“均贫富”的含义。

一、重要语录摘抄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重要思想陈述(1)“为政以德”:“德”和“礼”是孔子政治的主要主张。

“为政以德”是对执政者的素养、执政的方法提出的要求。

要求执政者实行“仁政”:A以民为本,对百姓不能过分地压迫剥削,应在富民的同时教化百姓;B执政者应用自身的德行给百姓作示范,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

(后人评价:孔子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用道德标准来规范统治者和百姓的行为,以维护社会性稳定,有积极意义。

)(2)“民生与教化”:孔子高唱仁爱赞歌的同时不忽视老百姓的温饱。

子贡问政时,孔子先强调“足食”再强调“教之”。

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不容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孔子做出“去食”的选择,这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

《论语》高考归纳

《论语》高考归纳

论语归纳整理一、孔门弟子的性格、特质、志向、才华。

二、孔子论「学」:A、为学的重要:1、六言六蔽: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目的:为学应包括德行、知识,然重在德行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应有的精神态度:※有恒: 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2、苗而不秀,有矣夫;秀而不实,有矣夫。

※把握时间,及时努力: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者。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虚心诚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重在自我提升,不自我设限: 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2、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方法学思并重: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须掌握大纲领,依序得理: 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3、子曰:「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择善而从、见贤思齐、不重个人生活享乐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温故知新、学而时习: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学有本末: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进程※孔子自己为学的历程与进境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论语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论语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也是高考考试中的常见知识点。

通过对论语的深入研究和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还能够为高考备考提供有力的知识支持。

本文将结合高考知识点,对论语进行归纳总结。

一、论语概述论语是儒家学派的核心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而成。

其内容囊括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包含了伦理道德、政治治理、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研究儒家学说的重要文献。

在高考中,对于论语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二、论语常见知识点总结1. 学而篇《学而篇》是论语的第一篇,也是论语中的开篇之作。

这篇主要围绕教育、学习和修身进行论述,强调了个体的自我完善和对道德伦理的追求。

在高考中容易涉及的知识点有:(1)父母之爱:尊敬父母是儒家伦理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孔子讲究孝道,他在《学而篇》中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强调孩子应当尊重父母,不离家远行,如要出门也应有明确目的。

(2)以身作则:《学而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

”这是孔子对自己修身的要求,也是他提倡以身作则的思想。

他认为要求他人去做的事情,首先要求自己能做到。

2. 为政篇《为政篇》是论语中涉及政治治理的重要篇章,提出了关于治国理政的许多观点。

高考中常见的考点有:(1)仁政:孔子主张以仁义来治理国家,他说:“修己以敬,自有家正,家正而后可以国正。

”这是指要做到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个人修养和家庭的和谐来达到国家的治理。

(2)君子的要求: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他说:“君子,和而不同。

”强调君子应具有宽容并善于接纳不同的言论和观点。

3. 中庸篇《中庸篇》是论语中的重要篇章,讨论了处于中庸状态的道德和精神境界。

在高考中考查的知识点有:(1)中庸之道:孔子关于中庸的思想,认为中庸是一种合理平衡的状态,不偏于极端。

他说:“中庸之道,庸也者,君子之道也。

”孔子提倡人们应该追求中庸的道德和精神境界,避免过分偏向某一方面。

论语高考必背

论语高考必背

论语高考必背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第一》,意味着一个人应该先修养自己的品德,然后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再为国家做出贡献,最终实现天下安宁。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第十二》,强调知识无法与实际行动相比。

纯粹的理论知识远不如善于实践、真正懂得行动之人的价值。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第四》,以“己所不欲”为出发点,强调每个人应该用同样的标准待人处事,让彼此都能够得到尊重和善待。

4.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第十三》,强调了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

君子在实现一定成就时能保持谦逊,而小人在小成功后却骄傲自满。

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六》,意味着只有合理利用工具并提高技能,才能做好一件事情,取得良好的效果。

6.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第十七》,强调知识、仁慈和勇敢所带来的智慧、安宁和勇气。

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第十三》,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不断练习与实践的必要性。

8. 不患失之不以己,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第二十》,意味着一个人应该担心自己无法正确判断他人的品德和能力,而不是担心失去某物。

9.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第十二》,强调君子胸怀开阔、心胸豁达;而小人则因短视和私利而苦恼。

10.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第二十一》,意思是没有规则和原则,事物就无法组织和达成完善的状态。

11.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第二十三》,强调君子通过文化修养与人交流,通过友情与人共同追求仁德。

12. 学而优则仕,乐以事人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第二十一》,意味着通过学习、修养和提升,一个人才能够在社会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为人民做出积极的贡献。

《论语》高考考点

《论语》高考考点

《论语》高考考点一.《论语》解读的三个层次《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

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

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着重是在语言文字和文化内涵这两个复习层次下工夫。

二.《〈论语〉选读》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沂水春风》:师生关系;社会理想《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

三、需要明确的两个问题:1、孔子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无序的时代,是一个百姓承受苦难的时代,孔子的社会理想是在这个背景之下产生的。

2、孔子是阶级社会的一员,他的政治理想包含了对于阶级社会等级制度的维护,他的“爱”是一种有着等级差别的爱。

四、分块解读1、《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概述】为政以德的思想包含了:以德、礼导民;富而后教;取得百姓信任;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反对横征暴敛;“足民”藏富于民;正己等均贫富: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主义”。

【相关练习】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高考知识点汇总

论语高考知识点汇总

论语高考知识点汇总孔子的《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也是高考中重要的文化遗产内容。

下面将对《论语》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汇总,以供高考复习参考。

一、《论语》概述《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以言语为主,记载了孔子及其学说的重要观点和思想。

它包含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论语》的分类《论语》分为20篇,每篇包括多个章节,共有496章。

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孔子篇:主要记载了孔子本人的思想和言行,是《论语》的核心部分。

2. 学而篇:主要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并提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观点。

3. 为政篇:主要涉及了君主、官员的职责和修养,倡导贤能治国。

4. 八佾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如何进行礼仪教育和八佾舞的故事。

5. 里仁篇:重点阐述了仁爱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6. 兼爱篇:主要表达了孔子关于爱国、爱人的思想。

7. 季氏篇:主要讲述了季氏家族的事迹,探讨了家族道德和家庭教育的问题。

8. 述而篇:主要集中于孔子对各种事物的评价和观察。

9. 泰伯篇:主要描写了孔子对周公的评价和敬仰。

10. 雍也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学问、行为、为人等方面的论述。

11. 乡党篇:主要记录了孔子与乡党的对话,讨论了礼仪和政治的问题。

三、《论语》的重要思想内容《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载体,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

以下列举了几个重要的知识点,供高考复习参考:1. 仁:孔子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他认为仁者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学:孔子主张勤学苦练,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观点。

3. 君子:孔子构建了君子的标准,强调了君子应该有仁爱、勇气、诚信等品质,并注重修养和自律。

4. 礼:孔子提倡注重礼仪的教育,认为通过学习礼仪可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论语译注高考知识点总结

论语译注高考知识点总结

论语译注高考知识点总结一、《论语》概况《论语》共有20篇,分为20个章节,每个章节都记载了孔子或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学而篇》、《为政篇》和《大学篇》等。

这些篇章中多为对话形式,体现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的交流和教育。

《论语》以言论为主,反映了孔子的传道授业解惑、言传身教的思想,书中内容包罗万象,举措具体,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礼仪、人情、人格等等。

二、《论语》的主要内容1. 仁仁是《论语》中最为核心的思想之一。

在《颜渊》中,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有无慕。

”这句话表述了孔子对自身修养的要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关注。

在《为政》中,孔子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说明一个君子应该立于道义,而不是利益。

这些都反映了孔子对仁的理解和重视。

2. 学《学而篇》是《论语》中的第一篇,其中有很多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论述。

孔子强调:“不学无术,不问无以有学。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经典论述。

3. 政治孔子对政治的看法也是《论语》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为政》中,孔子提出:“政在人,取人以贤,德才兼备。

”这说明,在孔子看来,政治应该以人为本,选择有德有才的人来治理国家。

4. 礼在《子罕》中,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说明在孔子看来,礼是君子应该做到的一种行为,是对应于天下的一种态度。

5. 教育《论语》中也有很多关于教育的论述。

在《述而》中,孔子强调:“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这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如何立身的问题。

三、《论语》的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对仁、学、政治、礼、教育等方面的见解,都为后世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今天,人们仍可以从《论语》中深刻地理解孔子思想的内涵和精髓,从而获得其智慧。

高考语文论语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论语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论语知识点总结高考语文考试中,论语是经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论语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论语知识点的总结:一、论语的作者及出处《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所编纂而成。

它是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学问的笔记。

二、论语的主要内容《论语》包括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学问,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表达和传承。

主要内容涵盖了政治、伦理、人际关系、教育等方面的道理和原则。

三、论语的思想体系1. 仁:《论语》中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仁,它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

2. 天命:孔子认为天是人事不可左右的力量,对人的命运产生影响。

3. 修身:论语强调修身养性,认为一个人要先修齐自身,然后才能治家、治国、天下。

四、论语中的名言警句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提倡学习的重要性,并强调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倡导待人以诚,要求人们不要做自己不愿意被别人做的事情。

3.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强调君子的宽容和大度,与小人的刻薄狭隘形成对比。

五、论语中的教育观《论语》对于教育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和阐述。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强调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有求知的热情和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的态度。

六、论语对于社会伦理的思考《论语》中提出了对于社会伦理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体现了儒家对于社会道德的追求。

1. “行己有耻”——孔子强调要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觉悟,要有耻感,不做无耻之事。

2. “述而不作”——孔子倡导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不是空谈或只有口头上的承诺。

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孔子讲究规范行为,认为一个人要有规矩才能够正常生活和发展。

七、论语中的政治观念1.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论语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论语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高中学生,我们在备战高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学习和理解论语。

本文将对论语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对即将迎来高考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论语中的经典名句之一,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相互作用。

仅仅学习而不思考的结果是无法获得真正的知识,而仅仅思考而不进行学习也会陷入危险之中。

因此,高考备考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积极学习各科的知识点,还要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点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论语中倡导的一种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即不要做自己不愿意被人家对待的事情。

在高考备考中,我们要始终坚守诚信原则,不参与任何形式的作弊行为,也要尊重他人的努力和成果。

3. "父母在,不远游":这是论语中对家庭关系的重视和强调。

无论备考如何繁忙,我们都不能忽略对父母的陪伴和关怀。

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对于学业成功至关重要。

4. "温故而知新":这是孔子推崇的一种学习方法,即通过回顾已学过的知识来发现新的道理和启示。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新的知识点,还要巩固和复习已经学过的内容,以确保知识的全面和深入。

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是论语中的名句之一,强调人际关系中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性。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与同学们积极交流和合作,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6.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孔子对待友情的一种态度,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在备考的压力下,我们要与朋友们相互支持和鼓励,一起共同进步和成长。

7.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这是论语中对于追求成功和地位的一种认识,强调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认可和地位。

高考选修论语知识点

高考选修论语知识点

高考选修论语知识点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学者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论语内容博大精深,是高考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掌握论语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化修养,还可以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面,本文将系统介绍一些高考选修论语知识点。

一、论语的背景及作者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整理而成的一部书籍,收录了孔子及他的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孔子治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文化名人,他提倡的儒家思想至今影响深远。

他的学说的核心就是仁义道德,讲究仁者爱人,以礼待人,提倡孝悌忠信等道德伦理要求。

二、论语的核心思想1. 仁:论语强调了仁的重要性,认为仁者能够体察民情,行善积德,是一种广泛而深远的美德。

2. 孝:论语中多次强调孝的重要性,孝顺父母是儒家道德的基石,是个人修身养性的基础。

3. 为政:论语中对于为政有着深入的思考和论述,强调了君子的政治责任和道德思考。

4. 修身:论语中提倡修身养性,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人修身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达到治理天下的目标。

三、论语经典名句论语共包括20篇,内容丰富。

其中,一些经典名句更为人熟知,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论语中关于仁德的一个重要原则,强调了待人处事应该遵循的道义准则。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学问的态度,表达了他对知识追求的谦逊与对学习的勤奋。

3.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这句名言强调了年轻人应该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热爱学习,不断进取。

4.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名言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持之以恒的态度,认为不断的学习会给人带来快乐。

四、论语的现实意义学习论语,首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论语》高考必背

《论语》高考必背

先准确抄在“笔记”上,再背诵。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巧言令色,鲜矣仁!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 静。知者乐,仁者寿。 4、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人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 不从。
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不以 三隅反,则不复也。 1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 多闻,益矣。友便pián辟pì ,友善柔,友 便pián佞nì ng,损矣。 1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7、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 至。
• 7、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 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 译文:好比堆土成山,只差最后一筐土却停了 下来,那是我自己停下的。又好比平地上堆山, 虽然只倒上一筐土,如果决心干下去,也是我自 己要干的。
• 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 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 乐何?”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遵守 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 奏乐有什么用?” 2、朝闻道,夕死可矣。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 君子。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高考考点一.《论语》解读的三个层次《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

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

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复习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

如下表:层次教学内容价值目标文字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读懂文章、积累知识文章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学习章法、培养能力文化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传承文化、提升思想着重是在语言文字和文化内涵这两个复习层次下工夫。

二.《〈论语〉选读》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沂水春风》:师生关系;社会理想《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

三、需要明确的两个问题:1、孔子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无序的时代,是一个百姓承受苦难的时代,孔子的社会理想是在这个背景之下产生的。

2、孔子是阶级社会的一员,他的政治理想包含了对于阶级社会等级制度的维护,他的“爱”是一种有着等级差别的爱。

四、分块解读1、《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概述】为政以德的思想包含了:以德、礼导民;富而后教;取得百姓信任;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反对横征暴敛;“足民”藏富于民;正己等均贫富: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主义”。

【相关练习】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孔子对为政者自身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结合上述材料作一番分析。

【答案:孔子认为,“政者,正也”。

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修养达到了君子的要求,他才可能为国家做事,也才能够做成事。

所以后代的儒家主张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自身的修炼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

孔子明确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如果这样,就没必要“杀无道,以就有道”。

小人必然会被感化,“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样,孔子自然反对武力征服,主张“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统治者自身的榜样是对老百姓最好的教育,“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②、古代儒家主张以德治国,现代社会更强调依法治国。

治国应以“德”为重还是以“法”为重?请结合本课内容,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参考课后相关链接——《中华文明是追求道德的文明》】③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分)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1)从“何以伐为?”和“焉用杀?”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张,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1分)(2)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可也!”,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吗?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呢?(4分)【(1)以德治国(1分)(2)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国,并且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陶(1分,要肯定孔子的思想);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

(1分);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

(1分)表述通顺、完整(1分)(共4分)】④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12.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9)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2.11)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3分)【答案: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

(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

)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⑤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答案:不一样。

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

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2、《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概述】在这一章里阐释了克己复礼的思想,同时表明了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与仁的关系等。

克己复礼: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

此处的礼指的是周礼。

“克己复礼”是孔子在“礼乐崩坏”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张和行为准则。

礼与仁的关系: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仅讲制度、讲规范,还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孝悌与仁的关系:“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一个人只有做到了孝悌,才能真正的做到“仁”,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兄弟都不爱的人,又怎么能做到对他人有仁爱之心?孝:孔子认为孝最重要的是孝心,而不仅仅是孝行。

也就是所谓的“色难”。

【相关练习】①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A.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B.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参考答案:A.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关心“吾食之”,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是天壤之别。

B.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了我们人间第一爱。

因此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

乌鸟尚知反哺,更何况人!】②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这两段文字都写了子路极富个性的语言和孔子对他的态度。

1.你从子路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2.为什么孔子对子路所言持否定态度?(2分)【1.率真(直率)、不谦逊。

(答“胸无城府”、“粗野”不给分。

)2.因为孔子非常主张为人要谦虚礼让,讲究礼节。

】③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12·1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7·11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根据上述材料,说说“礼”与“仁”之间的关系。

【1、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就是仁。

2、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

礼是建立在仁基础上的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

】④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孔子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是针对什么而说的?【觚不像个觚,这还是觚吗?这是用的比喻的手法,是针对当时君无君道,臣无臣道的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而发的感概。

】⑤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你对孔子的“礼”和“仁”是怎样理解的?(2分)(2)宋儒理学家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2分)【(1)(2分)“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反映.当人的言行举止都合乎礼,合乎义,这就是“仁”了,“礼”是“仁”的前提,“仁”是“礼”的必然。

(理解基本正确,言之成理即可)(2)(2分)宋儒把“克己复礼”看作是“存天理,灭人欲”,不强调君父的责任,只强调臣民的义务,将父权君权绝对化,未免狭隘,在孔子看来,“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复归于礼,一切照礼的规定办事,不但对臣民人子有要求,对君王和父辈也有制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