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学会了吗》参考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

5 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教材第73页,我学会了吗⏹教学提示数学策略和数学思想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情境图中所展示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已接近尾声,那这一单元我们学得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看看自己学会了吗?(板书课题)师:硬币是用金属铸造的货币。

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最早的金属铸币是商代的宝德铜贝,距今已3000多年。

金属币具有使用方便,耐磨损,流通寿命长等优点。

它除了自身所具备的货币职能外,还有很高艺术欣赏和收藏保值功能。

出示情境图设计意图:创设硬币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硬币的形状——圆。

并提出有关圆知识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问题1,学生独立完成,展示成果。

生:3.14×2.5=7.85(厘米)师: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生:1元人民币硬币,是圆形,知道直径,求人民币的周长,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已知直径求周长。

直接用公式C=πd。

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展示成果。

生:直径:12.246÷3.14≈3.9(厘米)面积:3.14×(3.9÷2)²≈11.9(平方厘米)师: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生:大清光绪金币也是圆形,知道周长,求直径和面积。

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已知周长求直径,再求面积。

该题要活用周长公式。

d=C ÷3.14。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学会了吗》参考教案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学会了吗》参考教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金牌总数相当于奖牌总பைடு நூலகம்的 。
4.假日中队有36人,参加合唱团的占 ,参加舞蹈队的占 ,合唱团比舞蹈队多多少人?剩下的同学参加体育队,参加体育队的有多少人?(6分)
5.学校运来 吨煤,用去了 吨后,又用去余下的 ,又用去多少吨?(6分)
6.美术组35人,航模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 ,体育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 倍。你能提出用乘法解答的问题吗?(两部计算的)(6分)
10.一个绳子连续对折3次后,每段长 米,这根绳子有多少米?(5分)
11.(1)食堂有 吨煤,用去一部分后还剩 。食堂还剩多少吨煤?(5分)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统计对错情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食堂有 吨煤,用去 吨。食堂还剩多少吨煤?(5分)
12.人的血液大约占体重的 ,血液里大约有 的是水。小华的体重是26千克,他的血液里大约含水多少千克?(6分)
课题
我学会了吗?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法、倒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法,正确解答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经历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联系已有知识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数学综合能力。
3.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
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回顾知识,建立认知结构。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我学会了吗》精品案例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我学会了吗》精品案例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我学会了吗?》精品案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6页。

教材简析: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比较抽象,生活实际中应用不多,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区别,及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在统计中的不同作用。

练习量可以在教材提供的练习题数量上有层次的增加。

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能找出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2.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整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梳理知识。

出示96页第1题。

谈话:同学们这是考古队随机抽查20尊兵马俑身高情况,根据你所学的有关统计的知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会比较容易提出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问题。

谈话:你对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三者的区别与联系:1.平均数具有虚伪性,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一组数据中某个数据的改动会影响到平均数的改变,平均数与整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有关。

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2.中位数是通过排序得到的,它不受最大、最小两个极端数值的影响。

部分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常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反应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3.众数也是数据的一种代表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

日常生活中它反映了日常生活中一种最普遍的倾向。

【设计意图】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三者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学生对三个抽象概念的理解。

但要注意不要提高难度,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稍做解释即可。

二、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下列几种情况一般使用什么数?为什么?(1) 要表示同学们最喜欢看的图书种类,应该选取()。

1.平均数2.中位数3.众数(2) 五年(1)班50人,五(2)班45人,要比较两个班平均成绩,应该选取(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5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5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5我学会了吗青岛版一、教学背景本次说课针对的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7.5,“我学会了吗”。

本节课是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在数学课堂上进行质量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难点是同等位数小数相减,包括借位和退位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A. 导入环节在教学开始前,先通过问答环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遇到过小数的情况吗?小数和整数有什么不同?”等问题。

B. 观察分析环节1.学生观察下面的两组数据:–2.35、4.67、1.02、3.48、0.93–5.48、3.24、1.37、2.68、1.052.要求学生分别将这两个数据从大到小排列,并将这两组数据求和。

3.让学生自己找出规律,说明为什么可以这样排列,为什么可以这样求和。

C. 课件展示环节通过课件展示,向学生介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注意打好基础,帮助学生理解关键概念。

D. 讲解练习环节1.通过讲解小数相加和相减的规则,帮助学生了解运算方法。

2.给学生一些小数的加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E. 知识巩固环节1.给学生一些小数的实际应用题,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让学生互相交换作业,检查答案,再进行公开讲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的加减运算,难点是同等位数小数相减,包括借位和退位的方法。

教学中通过课件展示、练习和知识巩固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小数的加减运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本节课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5 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5  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

5 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教材第88页,我学会了吗⏹教学提示正确找出单位“1”,画出线段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回顾,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帮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建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利用分数的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找出单位“1”,画出线段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直在探访我国的世界遗产,同时也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想一想:本单元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发言。

生1:我学会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了。

生2:我知道整数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

生3:我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分数问题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看看自己学会了吗?(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让同学们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梳理一下,为构建网络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师:同学们通过回顾本单元知识,能不能把它梳理一下,使知识更系统。

生尝试梳理。

师:谁能把梳理的知识结构展示给大家看。

生:设计意图:通过画图分析确定单位“1”,找寻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帮助理解分率句,为总结模型做铺垫;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管是部分与整体还是两者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总结为甲是乙的几分之几;或是乙的几分之几是甲这种模型。

(三)巩固新知: 1. 填空。

(1)剪去的是剩下的116,剪去的是全长的( );实际比计划增产31,实际是计划的( );今年比去年节约51,今年是去年的( )。

(2)15米的53比( )多32米;28吨的73是( )的32。

(3)20千克苹果,卖出他的101后又卖出101千克,共卖出( )千克。

(4)一项工程,甲独做要14天完成,乙的效率是甲的87,乙的效率是( ),乙独做需要( )天完成这项工程。

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6页内容。

教材简析: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使学生看到进步和不足,及时查漏补缺,以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

教学目标:1、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四则计算,提高学生分数计算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般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一、历史知识,引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出示青铜“豆”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介绍:豆是我国古代用来盛食物的青铜器皿,盛行于两周,它既可以用来盛放干食如煮好的肉类,也可盛放调好的汤汁如羹类。

最早的青铜豆见于西周时期,早期的铜豆多是无耳的。

(出示1号豆图片)春秋时开始有豆盘两侧加耳的铜豆,而在豆盘上加盖的组合则是战国时流行起来的。

这件豆是春秋晚期,用红铜镶嵌,描绘巨兽中箭,各种禽兽飞跃奔走,而猎人处于兽群之中勇武行猎的情景。

整个图象结构基本上改变了商周以来的模式,成为战国画像艺术发展的先驱。

(出示2号豆图片)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谈话: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多媒体课件出示第36页信息窗)(学生回答:在2号豆中,铜的质量是110千克,占总质量的23。

2号豆的质量是1号豆的34。

) 2、出示问题,解决问题:(1)2号豆的质量是多少千克?小组议论,弄懂题意后独立解决。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掌握情况。

在班内交流时,沟通各自的解法。

(2)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独立思考后,学生提问题,教师注意选取代表性问题全班解决。

并巡视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二、拓展知识,加深理解。

1、拓展知识:介绍:青铜的主要成分是铜、锡等金属。

我国的许多青铜器在世界上都是很有名的,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几件:(1)司母戊鼎:商朝后期制造的,用于王室祭祀,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7.5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7.5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7.5 我学会了吗青岛版教学目标1.理解整百、整千的概念2.掌握读写整百、整千的方法3.能够用不同形式的描述方式表达整数的大小4.掌握容斥原理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整百、整千的概念和读写方法2.容斥原理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教学过程1. 整百、整千的概念和读写方法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相邻整十数和相邻整百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整百、整千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3.教师出示一张图表,图表上写有不同的三位数。

要求学生观察这些数字,找出其中所有的整百数和整千数。

4.请同学上黑板答题,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了整百、整千的概念。

5.引导学生学习整百、整千的读写方法,并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6.给学生三个小任务,让学生通过组合三位数,找出所有的整百数和整千数。

例如,找出所有的整百数中,以数字5开头的有哪些。

7.让学生用学过的读写方法,将这些数字念出来。

2. 容斥原理的基本思想和应用1.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容斥原理。

2.给学生一个具体问题,例如:班里有30个同学,其中有10个同学只学英语,12个同学只学数学,7个同学既学英语又学数学,问既不学英语也不学数学的同学有多少人?3.首先,让学生分别计算只学英语和只学数学的同学总数。

4.然后,让学生计算既学英语又学数学的同学总数。

5.最后,应用容斥原理得到既不学英语也不学数学的同学总数,即班里剩余的人数。

6.引导学生掌握容斥原理的基本思想,并通过多个示例让学生掌握容斥原理的具体应用。

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学习整百、整千的过程,检查学生掌握程度。

2.教师布置小作业,在家完成对容斥原理的应用。

3.教师收集学生的作业,给予适当的反馈和评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整百、整千的概念和读写方法理解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的情况。

在容斥原理的教学中,学生对基本思想和应用方法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时,需要再多进行练习和巩固。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二 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二 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二我学会了吗?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2.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计算加、减、乘、除法运算;3.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 能力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较为熟练的计算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熟练地进行数学计算,提升计算水平;2.学生能够独立解决数学应用题,并在解题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和思维能力,提高综合解题能力;3.学生能够合理地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计算器。

3. 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取成功感和成就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爱数学和信心;2.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尊重合作,团结同学,共同完成课堂任务,体现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熟练掌握加、减、乘、除运算;2.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

2. 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2.能够在解题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 活动一:综合练习1.学生们认真听题,认真思考,并动手计算;2.学生们在课堂上互相合作,互相学习。

2. 活动二:巩固练习1.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应用题,供学生们进行练习;2.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老师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3. 活动三:检测老师通过小测验或者其他形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并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档案进行记录和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老师注重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设计了多种实际应用的数学应用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高了学生的掌握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的能力,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唯一需要改进的是,课程时间过短,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可能时间仍然不够。

青岛版小学数学《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小学数学《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小学数学《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的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和巩固对事物的分类和比较方法。

2、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3、初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回顾和整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知识的整理和巩固。

难点:对知识的整理。

教法学法:教法:指导观察比较学法:操作合作交流讨论课前准备:单元主题图水彩笔、进行分类与比较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刚刚学习了哪些知识吗?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归纳。

2、引导学生整理知识。

(1)展示分类一课的课件:我们和小明一起帮妈妈整理了衣服,我们都按哪些标准进行了整理分类?引导学生简要回答(2)展示比较一课的课件:小明帮妈妈整理好衣服后,和妈妈一起放到了厨子里,想一想,我们对这些衣服进行了比较。

都比较了什么呢?引导学生进行简要回答。

(二)巩固练习。

1、出示我学会了吗主题图。

(1)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2)你能给图中的小动物分分类吗?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共同归纳。

(3)涂一涂:把高的树涂上绿色,把矮的树涂上红色。

涂完后问:我们刚才是把树的什么涂上了颜色?(叶子)现在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你能提出比一比的问题吗?学生可能回答:①高树叶子多,矮树叶子少;②高树的树干粗,矮树的树干细。

还能比什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如:小熊和小鹿比较,谁重谁轻?小鸭和白鹅谁多?)同桌两人说一说,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2、实践活动:整理书包。

(1)大家想让自己的书包变得整齐好看吗?现在就用学过的知识来整理书包。

(2)将自己书包里的所有书和文具拿出来,先想一想,你打算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3)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

4 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比⏹教学提示比与分数描述关系的转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情境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巩固分数乘除法和比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的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巩固分数除法和比的有关知识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谈话导入: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二)探究新知:师:铁人三项比赛长跑距离为10千米,是骑自行车距离的14。

骑自行车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游泳距离是长跑的320,游泳距离是多少千米?生:练习展示骑自行车距离:10÷14=40(千米)答:游泳距离:10×320=1.5(千米)答:师:在一次男子铁人三项比赛中,冠军约用110分钟完成了全部比赛。

游泳、骑自行车、长跑所用时间的比是2:6:3,三项比赛所用时间分别约是多少分钟?生:练习展示2+6+3=11游泳:110×211 =20(分钟)骑自行车:110×611 =60(分钟)长跑:110×311 =30(分钟)答:师:在医生铁人三项比赛中,有运动员100名,其中女运动员占12 。

在女运动员中,20岁以下的占125 。

20岁以下的女运动员有多少名?生:练习展示100×12 ×125 =2(人)答:设计意图:通过我学会了吗?检查学生对分数的乘法、分数的除法以及按比分配掌握情况。

为丰收园复习做铺垫。

丰收园学生自主回顾,展示成果。

分数乘法 分数除法 比1.计算方法 1.计算方法 1.比、比值、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2.连乘 2.乘除混合运算 2.比的应用3.应用题 3.应用题(三)巩固新知:1、基本练习。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我学会了吗》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我学会了吗?》精品案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2页。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完本单元内容并且进行回顾整理后安排的,以达到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和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

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圆形的特征和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熟练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交流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看到进步和不足,以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

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图中所展示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2、通过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揭示本节主题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已接近尾声,那这一单元我们学得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看看自己学会了吗?(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简洁语言揭示本节活动主题,激起学生回顾与整理本单元知识的兴趣与愿望,让学生树立回顾与反思意识。

二、联系生活解决问题1、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都认识降落伞吧,不同作用的降落伞大小也昰不一样的,请同学们看图片。

(出示情景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2、解决问题1出示第一个问题:这种普通降落伞的半径昰多少米?其周长昰多少米?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路。

学生交流:已经知道了普通降落伞的直径8米,那么半径就是8÷2=4(米),周长也就好求了。

3、解决问题2同学们算得可真快!让我们继续解决第二个问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的降落伞最大覆盖面积昰多少平方米?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解决方法。

做完这道题,你想说什么?学生交流:求最大覆盖面就昰求降落伞伸开的最大面积。

4、进一步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从图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独立思考后,学生提问题,教师有选择地把有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我学会了吗

4 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教材第100页,我学会了吗⏹教学提示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现实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正确进行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

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探索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互化的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发展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百分数表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难点:百分数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回顾知识,建立认知结构。

师:本周我们学习了有关百分数的一些知识,先独立回顾一下你都学会了那些知识,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在学生汇报时,重点引导学生:1、总结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时,引导学生回忆探索过程,总结的方法。

2、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时,让学生举例说说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明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二)探究新知:丰收园里谈收获回顾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自己都有哪些收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先进行小组交流,再进行集体交流。

师:看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了不少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同学们通过回顾本单元知识,能不能把它梳理一下,使知识更系统。

相信你们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收获!生尝试梳理。

师:谁能把梳理的知识结构展示给大家看。

生:设计意图:通过梳理知识,使整单元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使它们之间的联系明确化,便于学生整体掌握。

(三)巩固新知:1、填表练习课件出示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表,先让学生独立填表,然后全体订正。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我学会了》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我学会了》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我学会了》精品案例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我学会了”。

教材简析:“我学会了”是对百分数(二)这一单元的复习与检测,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于学生今后更好的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含义。

2、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百分数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一、提供素材、激发兴趣。

出示:100%、15%、136%、71%……师谈话:看到这些百分数你想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百分数的意义、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含义、百分率、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等)师谈话: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设计意图】:简单的材料,开放的提问,放手让学生发挥各自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

从中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起点,有的放矢。

学生的思维是参差不齐的,开放的,想到什么就是什么,能解决什么就解决什么,教师必须敏感的捕捉信息,进行必要的修整。

学生不受教师思维的限制,思维的浪花被激起,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情感的满足。

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1、质疑谈话:刚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有关百分数的知识,如果把这些知识这样放在一起,有什么感觉?怎么办?【设计意图】:激发起学生整理的需要,从中感受到整理知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2、整理谈话:要想使这些知识有条理,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同学们想怎样整理?(指名说一说整理的思路。

)3、小组合作谈话: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根据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记录。

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整理得既清楚,又完整,而且有特色。

(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4、展示交流谈话:同学们,整理好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整理的结果和过程。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我学会了吗》教案设计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我学会了吗》教案设计

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1.通过进一步对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学生更深刻理解了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熟练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这三个统计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巩固练习1.课件出示:我学会了吗1、2先让学生求出1题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各是多少?然后汇报交流。

学生观察2题的统计表,同桌互相交流。

看看把销售额定为多少比较合适?并说明理由。

2.出示练习题(1)下面是10名工人一天内生产同一种零件的件数。

15 17 14 10 15 19 17 16 14 12求这一天10天工人生产零件件数的中位数,并说说它的实际意义。

(2)甲、乙两个旅游团队,对于的年龄如下。

(单位:岁)甲团:13、13、14、17、15、15、16、17、17乙团:13、14、15、15、15、16、15、54、57甲、乙团旅游的平均年龄各是多少岁?中位数各是多少岁?众数各是多少岁?让学生独立求,全班汇报交流。

二、综合练习,拓展延伸。

1.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们拥有的课外书的数量如下(单位;本)7、27、13、18、26、25、19、26、27、28、11、17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各是多少?你认为哪个数据更能代表这组同学拥有的课外书的一般水平?2.六(1)班要在王英和李红两位同学中选一名去参加全校1分钟跳绳比赛。

她俩10次练习的成绩如下:王英:200、218、198、204、209、215、238、196、210、211李红:196、188、256、206、233、182、193、210、212、199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根据统计数据,你认为派谁去参加比赛更加合适?学生独立解决,汇报交流。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

5 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教材第73页,我学会了吗⏹教学提示数学策略和数学思想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情境图中所展示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已接近尾声,那这一单元我们学得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看看自己学会了吗?(板书课题)师:硬币是用金属铸造的货币。

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最早的金属铸币是商代的宝德铜贝,距今已3000多年。

金属币具有使用方便,耐磨损,流通寿命长等优点。

它除了自身所具备的货币职能外,还有很高艺术欣赏和收藏保值功能。

出示情境图设计意图:创设硬币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硬币的形状——圆。

并提出有关圆知识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问题1,学生独立完成,展示成果。

生:3.14×2.5=7.85(厘米)师: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生:1元人民币硬币,是圆形,知道直径,求人民币的周长,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已知直径求周长。

直接用公式C=πd。

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展示成果。

生:直径:12.246÷3.14≈3.9(厘米)面积:3.14×(3.9÷2)²≈11.9(平方厘米)师: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生:大清光绪金币也是圆形,知道周长,求直径和面积。

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已知周长求直径,再求面积。

该题要活用周长公式。

d=C÷3.14。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5我学会了吗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5我学会了吗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5 我学会了吗传授内容课本第88页,我学会了吗⏹传授提示正确找出单位“1”,画出线段图。

⏹传授目标知识与能力连合具体情形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进步运用所学知识办理实际标题的能力。

历程与要领议决对本单位所学知识举行全面回顾,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帮学生形成优良的知识建构。

情绪、态度与代价观议决让学生举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进步学生自我明白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利用分数的知识,办理比较纷乱的实际标题。

难点:正确找出单位“1”,画出线段图。

传授准备西席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传授历程(一)新课导入:师:同砚们,本单位的学习中我们一直在拜望我国的世界遗产,同时也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想一想:本单位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发言。

生1:我学会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了。

生2:我知道整数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

生3:我能用不同的要领办理分数标题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看看自己学会了吗?(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议决回顾旧知,让同砚们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梳理一下,为构建网络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师:同砚们议决回顾本单位知识,能不能把它梳理一下,使知识更系统。

生尝试梳理。

师:谁能把梳理的知识布局展示给大众看。

生:设计意图:议决画图剖析确定单位“1”,找寻各个量之间的干系,帮助理解分率句,为总结模型做铺垫;引导学生查看比较,不管是部分与整体还是两者之间的干系;都可以总结为甲是乙的几分之几;或是乙的几分之几是甲这种模型。

(三)稳固新知: 1. 填空。

(1)剪去的是剩下的116,剪去的是全长的( );实际比筹划增产31,实际是筹划的( );本年比客岁节省51,本年是客岁的( )。

(2)15米的53比( )多32米;28吨的73是( )的32。

(3)20千克苹果,卖出他的101后又卖出101千克,共卖出( )千克。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4)一项工程,甲独做要14天完成,乙的效率是甲的87,乙的效率是( ),乙独做需要( )天完成这项工程。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 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 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第二课,主题为“我学会了吗?”。

本课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回顾与巩固前一章所学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并通过自我评估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教学内容涉及基本的数学运算、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回顾并正确运用前一章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加减乘除、分数和小数的运算。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和反思,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和自我监控能力。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和反思。

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评估能力,但往往难以准确判断自己的学习效果,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需准备PPT课件,包含复习题、自我评估表以及相关的数学游戏或活动材料。

- 学生需准备笔记本、文具以及前一章的课本和作业。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复习与自我评估:学生根据PPT上的复习题进行自我测试,之后填写自我评估表,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自我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

4. 全班分享: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 实际应用: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以检验学习的实际应用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写下自己的反思,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包括关键词、重要概念、自我评估的步骤以及实际应用的例子。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两部分:一是完成一份家庭作业,内容为前一章的复习题;二是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反思的短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特别是学生自我评估的准确性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4 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4  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六年级上数学优秀教学案例我学会了吗青岛版

六年级上数学优秀教学案例我学会了吗青岛版
六年级上数学优秀教学案例我学会了吗青岛版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我国青岛版六年级上数学教材,以“分数的乘除法”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和实际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动的生活情境和丰富的教学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背景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在教学设计上,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分数乘除法的概念、运算方法和相关知识点融入到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任务中。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开始了讲授新知的环节。我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分数乘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过程。在这个环节,我注重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引导他们发现和总结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能用分数乘除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组织学生们进行总结归纳。我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在讨论中得到的成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金牌总数相当于奖牌总数的 。
4.假日中队有36人,参加合唱团的占 ,参加舞蹈队的占 ,合唱团比舞蹈队多多少人?剩下的同学参加体育队,参加体育队的有多少人?(6分)
学校运来 吨煤,用去了 吨后,又用去余下的 ,又用去多少吨?(6分)
6.美术组35人,航模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 ,体育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 倍。你能提出用乘法解答的问题吗?(两部计算的)(6分)
出示口算学生直接写得数。
2.计算题(10分)
× = × = 25× =
× = ×26=
3.说出下列分数以谁做单位“1”并列出数量关系式。(9分)
1)男生的 是女生;
2)二月产量的 相当于三月产量;
学生回顾,集体交流。
学生举例,集体交流。
学生写得数,教师统计对错情况。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统计对错。
独立判断,集体订正,统计对错。
7.假期中小强读书的本数是小华的 ,小华读的本数是小敏的 。小敏读了30本数,小强读了多少本数?(6分)
8.同学们要种180棵树,现在已种了 ,其中 是五年级种的,五年级种树多少棵?(6分)
9.一个乒乓球从高处自由落下,每次接触地面后弹起的高度是前次下落高度的 。如果球从75米的高度处落下,那么第2次弹起的高度是多少米?(6分)
教学
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回顾知识,建立认知结构。
1.这两周我们学习了有关分数乘法的一些问题,先独立回顾一下你都学会了那些知识,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2.让学生举例说说能解决哪些用分数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二、通过练习,适时拓展。
1.口算练习(10分)
总结:拿出自我评价表,小组开展反思评价活动,评出星级并交流感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统计对错情况。
学生自我评价。
10.一个绳子连续对折3次后,每段长 米,这根绳子有多少米?(5分)
11.(1)食堂有 吨煤,用去一部分后还剩 。食堂还剩多少吨煤?(5分)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统计对错情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食堂有 吨煤,用去 吨。食堂还剩多少吨煤?(5分)
12.人的血液大约占体重的 ,血液里大约有 的是水。小华的体重是26千克,他的血液里大约含水多少千克?(6分)
课题
我学会了吗?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法、倒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法,正确解答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经历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联系已有知识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数学综合能力。
3.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