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6.doc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 数列 第二节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讲义(含解析)-高三全册数学教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 数列 第二节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讲义(含解析)-高三全册数学教案

第二节 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和突破点一 等差数列的基本运算[基本知识]1.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符号表示为a n +1-a n =d (n ∈N *,d 为常数).(2)等差中项:数列a ,A ,b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A =a +b2,其中A 叫做a ,b 的等差中项.2.等差数列的有关公式 (1)通项公式:a n =a 1+(n -1)d . (2)前n 项和公式:S n =na 1+n n -12d =n a 1+a n 2.[基本能力]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若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是常数,则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2)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对任意n ∈N *,都有2a n +1=a n +a n +2.( ) (3)等差数列{a n }的单调性是由公差d 决定的.( )(4)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其通项公式为n 的一次函数.( ) 答案:(1)× (2)√ (3)√ (4)√ 二、填空题1.若m 和2n 的等差中项为4,2m 和n 的等差中项为5,则m 与n 的等差中项是________. 答案:32.在等差数列{a n }中,a 2=3,a 3+a 4=9,则a 1a 6的值为________. 答案:143.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且a 3+a 9=4a 5,a 2=-8,则该数列的公差是________. 答案:44.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d =2,S 100=10 000,则S n =________. 答案:n 2[典例感悟]1.(2018·全国卷Ⅰ)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3S 3=S 2+S 4,a 1=2,则a 5=( )A .-12B .-10C .10D .12解析:选B 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3S 3=S 2+S 4,得3(3a 1+3d )=2a 1+d +4a 1+6d ,即3a 1+2d =0.将a 1=2代入上式,解得d =-3,故a 5=a 1+(5-1)d =2+4×(-3)=-10.2.(2019·山东五校联考)已知等差数列{a n }为递增数列,其前3项的和为-3,前3项的积为8.(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解:(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d >0,∵等差数列{a n }的前3项的和为-3,前3项的积为8,∴⎩⎪⎨⎪⎧3a 1+3d =-3,a 1a 1+da 1+2d =8,∴⎩⎪⎨⎪⎧a 1=2,d =-3或⎩⎪⎨⎪⎧a 1=-4,d =3.∵d >0,∴a 1=-4,d =3,∴a n =3n -7. (2)∵a n =3n -7,∴a 1=3-7=-4, ∴S n =n -4+3n -72=n 3n -112.[方法技巧]解决等差数列基本量计算问题的思路(1)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与d 是最基本的两个量,一般可设出a 1和d ,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列方程(组)求解即可.(2)与等差数列有关的基本运算问题,主要围绕着通项公式a n =a 1+(n -1)d 和前n 项和公式S n =n a 1+a n2=na 1+n n -12d ,在两个公式中共涉及五个量:a 1,d ,n ,a n ,S n ,已知其中三个量,选用恰当的公式,利用方程(组)可求出剩余的两个量.[针对训练]1.已知数列⎩⎨⎧⎭⎬⎫a n n 是等差数列,且a 3=2,a 9=12,则a 15=( )A .10B .30C .40D .20解析:选B 法一:设数列⎩⎨⎧⎭⎬⎫a n n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a 3=2,a 9=12,∴6d =a 99-a 33=129-23=23,∴d =19,a 1515=a 33+12d =2.故a 15=30.法二:由于数列⎩⎨⎧⎭⎬⎫a n n 是等差数列,故2×a 99=a 33+a 1515,即a 1515=2×129-23=2,故a 15=30.2.(2018·信阳二模)《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甲、乙、丙、丁、戊五人分五钱,甲、乙两人所得与丙、丁、戊三人所得相同,且甲、乙、丙、丁、戊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问五人各得多少钱?”(“钱”是古代一种质量单位),在这个问题中,甲得________钱.( )A.53 B .32 C.43D .54解析:选C 甲、乙、丙、丁、戊五人所得钱数依次设为成等差数列的a 1,a 2,a 3,a 4,a 5,设公差为d ,由题意知a 1+a 2=a 3+a 4+a 5=52,即⎩⎪⎨⎪⎧2a 1+d =52,3a 1+9d =52,解得⎩⎪⎨⎪⎧a 1=43,d =-16,故甲得43钱,故选C.3.(2018·菏泽二模)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n ∈N *,满足a 1+a 2=10,S 5=40.(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13-a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由题意知,a 1+a 2=2a 1+d =10,S 5=5a 3=40,即a 3=8,所以a 1+2d =8,所以⎩⎪⎨⎪⎧a 1=4,d =2,所以a n =4+(n -1)·2=2n +2.(2)令c n =13-a n =11-2n ,b n =|c n |=|11-2n |=⎩⎪⎨⎪⎧11-2n ,n ≤5,2n -11,n ≥6,设数列{c n }的前n 项和为Q n ,则Q n =-n 2+10n . 当n ≤5时,T n =b 1+b 2+…+b n =Q n =-n 2+10n .当n ≥6时,T n =b 1+b 2+…+b n =c 1+c 2+…+c 5-(c 6+c 7+…+c n )=-Q n +2Q 5=n 2-10n +2(-52+10×5)=n 2-10n +50.突破点二 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应用[基本知识]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1)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m +(n -m )d (n ,m ∈N *).(2)若{a n }为等差数列,且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m ,n ,p ,q ∈N *). (3)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k ,a k +m ,a k +2m ,…(k ,m ∈N *)是公差为md 的等差数列.(4)数列S m ,S 2m -S m ,S 3m -S 2m ,…(m ∈N *)也是等差数列,公差为m 2d .(5)S 2n -1=(2n -1)a n ,S 2n =n (a 1+a 2n )=n (a n +a n +1),遇见S 奇,S 偶时可分别运用性质及有关公式求解.(6)若{a n },{b n }均为等差数列且其前n 项和为S n ,T n ,则a n b n =S 2n -1T 2n -1.(7)若{a n }是等差数列,则⎩⎨⎧⎭⎬⎫S n n 也是等差数列,其首项与{a n }的首项相同,公差是{a n }的公差的12.(8)若等差数列{a n }的项数为偶数2n ,则 ①S 2n =n (a 1+a 2n )=…=n (a n +a n +1); ②S 偶-S 奇=nd ,S 奇S 偶=a na n +1. (9)若等差数列{a n }的项数为奇数2n +1,则 ①S 2n +1=(2n +1)a n +1;②S 奇S 偶=n +1n. [基本能力]1.在等差数列{a n }中,a 3+a 7=37,则a 2+a 4+a 6+a 8=________. 解析:依题意,得a 2+a 4+a 6+a 8=(a 2+a 8)+(a 4+a 6)=2(a 3+a 7)=74. 答案:742.设{a n }是递增等差数列,前三项的和为12,前三项的积为48,则它的首项是________. 答案:23.在等差数列{a n }中,3(a 3+a 5)+2(a 7+a 10+a 13)=24,则该数列前13项的和是________.答案:26[全析考法]考法一 等差数列的性质[例1] (1)(2019·武汉模拟)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S n 为其前n 项和,且a 1=2a 3-3,则S 9=( )A .25B .27C .50D .54(2)(2019·莆田九校联考)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1,a 2 019为方程x 2-10x +16=0的两根,则a 2+a 1 010+a 2 018=( )A .10B .15C .20D .40[解析]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a 1=2a 3-3=2a 1+4d -3, ∴a 5=a 1+4d =3,S 9=9a 5=27.(2)因为a 1,a 2 019为方程x 2-10x +16=0的两根,所以a 1+a 2 019=10.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知,a 1 010=a 1+a 2 0192=5,a 2+a 2 018=a 1+a 2 019=10,所以a 2+a 1 010+a 2 018=10+5=15.故选B. [答案] (1)B (2)B [方法技巧]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求解问题的注意点(1)如果{a n }为等差数列,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m ,n ,p ,q ∈N *).因此,若出现a m -n ,a m ,a m +n 等项时,可以利用此性质将已知条件转化为与a m (或其他项)有关的条件;若求a m 项,可由a m =12(a m -n +a m +n )转化为求a m -n ,a m +n 或a m +n +a m -n 的值.(2)要注意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的灵活应用,如a n =a m +(n -m )d ,d =a n -a m n -m ,S 2n -1=(2n -1)a n ,S n =n a 1+a n 2=n a 2+a n -12(n ,m ∈N *)等. [提醒] 一般地,a m +a n ≠a m +n ,等号左、右两边必须是两项相加,当然也可以是a m -n+a m +n =2a m .考法二 等差数列前n 项和最值问题等差数列的通项a n 及前n 项和S n 均为n 的函数,通常利用二次函数法或通项变号法解决等差数列前n 项和S n 的最值问题.[例2] (2018·全国卷Ⅱ)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a 1=-7,S 3=-15.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求S n ,并求S n 的最小值. [解] (1)设{a n }的公差为d , 由题意得3a 1+3d =-15. 又a 1=-7,所以d =2.所以{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9. (2)法一:(二次函数法)由(1)得S n =n a 1+a n2=n 2-8n =(n -4)2-16,所以当n =4时,S n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16. 法二:(通项变号法) 由(1)知a n =2n -9,则S n =n a 1+a n2=n 2-8n .由S n 最小⇔⎩⎪⎨⎪⎧a n ≤0,a n +1≥0,即⎩⎪⎨⎪⎧2n -9≤0,2n -7≥0,∴72≤n ≤92, 又n ∈N *,∴n =4,此时S n 的最小值为S 4=-16. [方法技巧]求等差数列前n 项和S n 最值的2种方法(1)二次函数法利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函数表达式S n =an 2+bn ,通过配方或借助图象求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求解.(2)通项变号法①a 1>0,d <0时,满足⎩⎪⎨⎪⎧a m ≥0,a m +1≤0的项数m 使得S n 取得最大值为S m ;②当a 1<0,d >0时,满足⎩⎪⎨⎪⎧a m ≤0,a m +1≥0的项数m 使得S n 取得最小值为S m . [集训冲关]1.[考法一]设S n 为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S 9=3a 8,则S 153a 5等于( )A .15B .17C .19D .21解析:选A 因为S 9=a 1+a 2+…+a 9=9a 5=3a 8,即3a 5=a 8.又S 15=a 1+a 2+…+a 15=15a 8,所以S 153a 5=15a 8a 8=15.2.[考法一]在项数为2n +1的等差数列{a n }中,所有奇数项的和为165,所有偶数项的和为150,则n 等于( )A .9B .10C .11D .12解析:选B ∵等差数列有2n +1项,∴S 奇=n +1a 1+a 2n +12,S 偶=n a 2+a 2n2.又a 1+a 2n +1=a 2+a 2n ,∴S 偶S 奇=n n +1=150165=1011,∴n =10. 3.[考法二]等差数列{a n }中,S n 为前n 项和,且a 1=25,S 17=S 9,请问:数列前多少项和最大?解:法一:∵a 1=25,S 17=S 9,∴17a 1+17×162d =9a 1+9×82d ,解得d =-2.∵a 1=25>0,由⎩⎪⎨⎪⎧a n =25-2n -1≥0,a n +1=25-2n ≤0,得⎩⎪⎨⎪⎧n ≤1312,n ≥1212.∴当n =13时,S n 有最大值. 法二:∵a 1=25,S 17=S 9, ∴17a 1+17×162d =9a 1+9×82d ,解得d =-2. 从而S n =25n +n n -12(-2)=-n 2+26n=-(n -13)2+169. 故前13项之和最大.突破点三 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典例] (2019·济南一中检测)各项均不为0的数列{a n }满足a n +1a n +a n +22=a n +2a n ,且a 3=2a 8=15.(1)证明数列⎩⎨⎧⎭⎬⎫1a n 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为b n =a n2n +6,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解] (1)证明:依题意,a n +1a n +a n +2a n +1=2a n +2a n ,两边同时除以a n a n +1a n +2,可得1a n +2+1a n=2a n +1,故数列⎩⎨⎧⎭⎬⎫1a n 是等差数列,设数列⎩⎨⎧⎭⎬⎫1a n 的公差为d .因为a 3=2a 8=15,所以1a 3=5,1a 8=10,所以1a 8-1a 3=5=5d ,即d =1,所以1a n =1a 3+(n -3)d =5+(n -3)×1=n +2,故a n =1n +2.(2)由(1)可知b n =a n 2n +6=12·1n +2n +3=12( 1n +2-1n +3 ),故S n =12( 13-14+14-15+…+1n +2-1n +3)=n6n +3. [方法技巧]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方法 方法 解读适合题型定义法 对于数列{a n },a n -a n -1(n ≥2,n ∈N *)为同一常数⇔{a n }是等差数列解答题中的证明问题等差中项法 2a n -1=a n +a n -2(n ≥3,n ∈N *)成立⇔{a n }是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法 a n =pn +q (p ,q 为常数)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成立⇔{a n }是等差数列选择、填空题定中的判问题前n 项和公式法验证S n =An 2+Bn (A ,B 是常数)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成立⇔{a n }是等差数列[提醒] 判断时易忽视定义中从第2项起,以后每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同一常数,即易忽视验证a 2-a 1=d 这一关键条件.[针对训练](2019·沈阳模拟)已知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2=2,S 3=-6.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S n ;(2)是否存在正整数n ,使S n ,S n +2+2n ,S n +3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n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则⎩⎪⎨⎪⎧2a 1+d =2,3a 1+3×22d =-6,∴⎩⎪⎨⎪⎧a 1=4,d =-6,∴a n =4-6(n -1)=10-6n ,S n =na 1+n n -12d =7n -3n 2.(2)由(1)知S n +S n +3=7n -3n 2+7(n +3)-3(n +3)2=-6n 2-4n -6,2(S n +2+2n )=2(-3n 2-5n +2+2n )=-6n 2-6n +4, 若存在正整数n 使得S n ,S n +2+2n ,S n +3成等差数列, 则-6n 2-4n -6=-6n 2-6n +4,解得n =5, ∴存在n =5,使S n ,S n +2+2n ,S n +3成等差数列.。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案资料、好词好句、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lesson plan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七篇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都有哪些?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

2013高考数学(文)一轮复习课件:1-3

2013高考数学(文)一轮复习课件:1-3

三个注意
(1)p∨q 为真命题,只需 p,q 有一个为真即可,p∧q 为真命题, 必须 p,q 同时为真,解题时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2)p 或 q 的否定为:
q.
p 且 q;p 且 q 的否定为 p 或
(3)高考中较多地考查简单逻辑与其他知识的综合问题,要注意 其他知识的提取与应用,一般先化简转化命题,再处理关系.
5.命题 p: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命题非 p:________. 答案 所有的三角形都不是等边三角形
考向一 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判断 【例 1】►已知命题 p1:函数 y=2x-2-x 在 R 上为增函数.p2: 函数 y=2x+2 x 在 R 上为减函数.则在命题 q1 :p1∨p2,q2:
基础梳理 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命题中的“ 或 结词. ”、“ 且 ”、“ 非 ”叫做逻辑联
(2)命题 p∧q,p∨q, p 的真假判断 p 真 真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p∧q 真 假 假 假 p∨q 真 真 真 假 p 假 假 真 真
2.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 (1)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这样的词语,一般在指定的范围 内都表示事物的全体,这样的词叫做全称量词,用符号“∀”表 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 全称命题 .全称命题“对M中 任意一个x,有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 ∀x∈M,p(x) . (2)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这样的词语,都是表示事物 的个体或部分的词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 在量词的命题叫做 特称命题 .特称命题“存在M中的一个x0, .
- -
y=2x+2-x在R上存在最小值,故这个函数一定不是R上的单调函 数,故p2是假命题.由此可知,q1真,q2假,q3假,q4真. 答案 C

2013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教案:第六篇_数列第2讲_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2013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教案:第六篇_数列第2讲_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第2讲 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和泊头一中韩俊华 【2013年高考会这样考】1.考查运用基本量法求解等差数列的基本量问题(知三求二问题,知三求一问题).2.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前n 项和公式及综合应用. 【复习指导】1.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等.2.掌握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基础梳理1.等差数列的定义(1)文字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叫做 等差数列的 ,通常用字母d 表示(2)符号定义: ①. ②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 ,变式:d = ()1n ≠或n a = ,变式:d = ()n m ≠(其中*,m n N ∈)或n a = 。

(函数的一次式) 3.等差中项如果A =a +b2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4 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①定义法:②等差中项法: ③通项公式法: 4.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1)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m +(n -m )d (n ,m ∈N *).(2)若{a n }为等差数列,且m +n =p +q ,则 (m ,n ,p ,q ∈N *).特别的若:m +n =2p ,则(3)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k ,a k +m ,a k +2m ,…(k ,m ∈N *)是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4)在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任意两项的和相等:即: (5)等差数列的单调性:若d >0,则数列{a n }为 若d=0,则数列{a n }为 若d <0,则数列{a n }为(6)等差数列中公差d= = (7)等差数列中a n =m ,a m =n 则a m+n =(8)若数列{a n } {b n }均为等差数列,则若{c a n +kb n }仍为 ,另外数列 (9)若项数为2n ,则 ①S S -=奇偶; ②S S =偶奇; ③2n S =(用1,n n a a +表示,1,n n a a +为中间两项) (10)若项数为21n +,则 ①S S -=奇偶; ②S S =奇偶; ③21n S +=(用1n a +表示,1n a +为中间项)(11)若等差数列{n a },{n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n S T ,,则2121n n nn a S b T --=(12).23243m m m m m m m S S S S S S S --- ,,,,为等差数列。

高中一轮复习教案数学

高中一轮复习教案数学

高中一轮复习教案数学第一课:函数及其性质
1.1 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概念: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1.2 函数的基本变换
平移、翻转、缩放等基本函数的变换方法
例题:给出函数图像,要求根据变换规律求新函数的图像1.3 复合函数
概念:复合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例题:计算复合函数的值,并分析其性质
1.4 反函数
概念:反函数的存在条件及求解方法
例题:给定函数,求其反函数,并验证是否合理
第二课:三角函数及其应用
2.1 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例题:解三角函数方程,证明恒等式等
2.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变换
三角函数的图像特征及平移、翻转、缩放等变换规律
例题:给定函数图像,要求根据变换规律求新函数的图像2.3 三角函数的应用
三角函数在几何、物理等领域的应用
例题:实际问题中的三角函数应用
第三课:导数与微分
3.1 导数的概念与性质
导数的定义、导数与函数图像的关系等基本性质
例题:求函数的导数,研究导数的性质
3.2 导数的计算
常见函数的导数计算方法
例题:计算给定函数的导数,并分析其变化规律
3.3 微分的应用
微分的定义及在近似计算、最值问题等方面的应用
例题:利用微分求函数的极值点,解几何问题等
以上是高中数学一轮复习的教案范本,希望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知道并掌控系统的知识。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数列求和的综合运用教学重难点数列求和的综合运用教学进程典例分析3.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7n-8,(1)求{an}的通项公式(2)求{|an|}的前n项和Tn4.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S100=145,则a1+a3+a5+…+a99=5.已知方程(___2-2___+m)(___2-2___+n)=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的等差数列,则|m-n|=6.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a1=2,a1+a2+a3=12(1)求{an}的通项公式(2)令bn=an___n,求数列{bn}前n项和公式7.四数中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首末两项之和为21,中间两项之和为18,求此四个数8.在等差数列{an}中,a1=20,前n项和为Sn,且S10=S15,求当n为何值时,Sn有值,并求出它的值.已知数列{an},an∈N______,Sn=(an+2)2(1)求证{an}是等差数列(2)若bn=an-30,求数列{bn}前n项的最小值0.已知f(___)=___2-2(n+1)___+n2+5n-7(n∈N______)(1)设f(___)的图象的顶点的横坐标构成数列{an},求证数列{an}是等差数列(2设f(___)的图象的顶点到___轴的距离构成数列{dn},求数列{dn}的前n项和sn.11.购买一件售价为5000元的商品,采取分期付款的办法,每期付款数相同,购买后1个月第1次付款,再过1个月第2次付款,如此下去,共付款5次后还清,如果按月利率0.8%,每个月利息按复利运算(上月利息要计入下月本金),那么每期应对款多少?(精确到1元)12.某商品在最近100天内的价格f(t)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是f(t)=销售量g(t)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是g(t)=-t/3+109/3(0≤t≤100)求这种商品的日销售额的值注:对于分段函数型的运用题,应注意对变量___的取值区间的讨论;求函数的值,应分别求出函数在各段中的值,通过比较,肯定值高三数学复习计划一、背景分析最近3年高考数学命题很安稳,坚持了稳中求改、稳中创新的原则。

(完整版)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教案

(完整版)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高三第一轮复习)连州二中覃华立2013—6-22知识目标:1、深入理解开普勒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内容2、掌握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解决天体运动问题3、理解宇宙速度的确切含义,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卫星运行问题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宇宙速度、人造卫星的运动二、过程与方法1、用学生以有的航天知识(如神舟系列飞船)为背景展开,教会学生通过构建天体运行基本模型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到天体问题不再难解、不再遥远.2、通过神十行航天员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的内容(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让学生更直观得到科普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探索宇宙奥秘中的重要作用,感受科学定律的巨大魅力。

2、体会科学探索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体验自然科学中的人文精神。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视频、讲练结合五、教学过程1。

开普勒运动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于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2、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公式:F =G 221r m m ,其中2211/1067.6kg m N G ⋅⨯=-,称为为有引力恒量.(3)适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此时r 应为两物体重心间的距离.对于均匀的球体,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3、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1)是解决天体运动问题中,我们近似地把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013届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教案:第三篇 导数及其应用专题一 高考函数与导数命题动向(人教A版)

2013届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教案:第三篇  导数及其应用专题一 高考函数与导数命题动向(人教A版)

2013届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教案:第三篇导数及其应用专题一高考函数与导数命题动向高考命题分析函数是数学永恒的主题,是中学数学最重要的主干知识之一;导数是研究函数的有力工具,函数与导数不仅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还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而且函数的观点及其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教学的全过程,高考对函数的考查更多的是与导数的结合,发挥导数的工具性作用,应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证明不等式问题等,体现出高考的综合热点.所以在高考中函数知识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高考考查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能力和素质的主要阵地.高考命题特点函数与导数在高考试卷中形式新颖且呈现出多样性,既有选择题、填空题,又有解答题.其命题特点如下:(1)全方位:近年新课标的高考题中,函数的知识点基本都有所涉及,虽然高考不强调知识点的覆盖率,但函数知识点的覆盖率依然没有减小.(2)多层次:在近年新课标的高考题中,低档、中档、高档难度的函数题都有,且题型齐全.低档难度题一般仅涉及函数本身的内容,诸如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周期性、图象等,且对能力的要求不高;中、高档难度题多为综合程度较高的试题,或者函数与其他知识结合,或者是多种方法的渗透.(3)巧综合:为了突出函数在中学数学中的主体地位,近年高考强化了函数与其他知识的渗透,加大了以函数为载体的多种方法、多种能力(甚至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的综合程度.(4)变角度:出于“立意”和创设情景的需要,函数试题设置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不断创新,重视函数思想的考查,加大了函数应用题、探索题、开放题和信息题的考查力度,从而使函数考题显得新颖、生动、灵活.(5)重能力:以导数为背景与其他知识(如函数、方程、不等式、数列等)交汇命题.利用导数解决相关问题,是命题的热点,而且不断丰富创新.解决该类问题要注意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的应用.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素养.高考动向透视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函数既是高中数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函数的基础知识涉及函数的三要素、函数的表示方法、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内容.纵观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对函数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以客观题为主,难度中等偏下,在解答题中主要与多个知识点交汇命题,难度中等.【示例1】►(2011·安徽)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 ≤0时,f (x )=2x 2-x ,则f (1)=( ).A .-3B .-1C .1D .3解析 法一 ∵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x ≤0时,f (x )=2x 2-x ,∴f (1)=-f (-1)=-2×(-1)2+(-1)=-3.故选A.法二 设x >0,则-x <0,∵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x ≤0时,f (x )=2x 2-x ,∴f (-x )=2(-x )2-(-x )=2x 2+x ,又f (-x )=-f (x ),∴f (x )=-2x 2-x ,∴f (1)=-2×12-1=-3,故选A.答案 A本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和函数的求值,解题思路有两个:一是利用奇函数的性质,直接通过f (1)=-f (-1)计算;二是利用奇函数的性质,先求出x >0时f (x )的解析式,再计算f (1).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在新课标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高考对指数函数的考查有升温的趋势,重点是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以及函数的应用问题.对于幂函数应重点掌握五种常用幂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此时,幂的运算是解决有关指数问题的基础,也要引起重视.对数函数在新课标中适当地降低了要求,因此高考对它的考查也会适当降低难度,但它仍是高考的热点内容,重点考查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其应用.【示例2】►(2011·天津)已知a =5log 23.4,b =5log 43.6,c =⎝ ⎛⎭⎪⎫15log 30.3,则( ). A .a >b >c B .b >a >c C .a >c >b D .c >a >b解析因为c=5-log30.3=5log3103,又log23.4>log33.4>log3103>1>log43.6>0,且指数函数y=5x是R上的增函数,所以a>c>b.故选C.答案 C本题主要考查指数函数单调性的应用、对数式的大小比较.一般是利用指数函数单调性进行比较.对数式的比较类似指数式的比较,也可以寻找中间量.函数的应用函数的应用历来是高考重视的考点,新课标高考更是把这个考点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相对于大纲的高考,新课标高考无论在考查内容上还是力度上都有所加强,这主要体现在函数与方程方面,函数与方程已经成为新课标高考的一个命题热点,值得考生重视.【示例3】►(2011·山东)已知f(x)是R上最小正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且当0≤x <2时,f(x)=x3-x,则函数y=f(x)的图象在区间[0,6]上与x轴的交点的个数为().A.6 B.7 C.8 D.9解析由f(x)=0,x∈[0,2)可得x=0或x=1,即在一个周期内,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在区间[0,6)上共有6个交点,当x=6时,也是符合要求的交点,故共有7个不同的交点.故选B.答案 B本小题考查对周期函数的理解与应用,考查三次方程根的求法、转化与化归思想及推理能力,难度较小.求解本题的关键是将f(x)=x3-x进行因式分解,结合周期函数的性质求出f(x)=0在区间[0,6]上的根,然后将方程f(x)=0的根转化为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问题.导数的概念及运算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方程是高考的热点问题,解决该类问题必须熟记导数公式,明确导数的几何意义是曲线在某点处切线的斜率,切点既在切线上又在曲线上.【示例4】►已知点P在曲线f(x)=x4-x上,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3x -y=0,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函数f(x)=x4-x在点P处的切线的斜率等于3,即f′(x0)=4x30-1=3,∴x0=1,将其代入f(x)中可得P(1,0).答案(1,0)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及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最值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最值问题已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解决该类问题要明确:导数为零的点不一定是极值点,导函数的变号零点才是函数的极值点;求单调区间时一定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求最值时需要把极值和端点值逐一求出,比较即可.【示例5】►已知函数f(x)=x3+ax2+bx+c,曲线y=f(x)在点x=1处的切线l不过第四象限且斜率为3,又坐标原点到切线l的距离为1010,若x=23时,y=f(x)有极值.(1)求a,b,c的值;(2)求y=f(x)在[-3,1]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1)由f(x)=x3+ax2+bx+c,得f′(x)=3x2+2ax+b.当x=1时,切线l的斜率为3,可得2a+b=0.①当x=23时,y=f(x)有极值,则f′⎝⎛⎭⎪⎫23=0,可得4a+3b+4=0②由①②解得a=2,b=-4. 设切线l的方程为y=3x+m由原点到切线l的距离为10 10,则|m|32+1=1010,解得m=±1.∵切线l不过第四象限∴m=1,由于切点的横坐标为x=1,∴f(1)=4,∴1+a+b+c=4∴c=5.(2)由(1)可得f(x)=x3+2x2-4x+5,∴f′(x)=3x2+4x-4.令f′(x)=0,得x=-2,x=2 3.f(x)和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在x=23处取得极小值f⎝⎛⎭⎪⎫23=9527.又f(-3)=8,f(1)=4,∴f(x)在[-3,1]上的最大值为13,最小值为95 27.在解决类似的问题时,首先要注意区分函数最值与极值的区别.求解函数的最值时,要先求函数y=f(x)在[a,b]内所有使f′(x)=0的点,再计算函数y=f(x)在区间内所有使f′(x)=0的点和区间端点处的函数值,最后比较即得.突出以函数与导数为主的综合应用高考命题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数学学科的整体意义,加强对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中学数学的内容可以聚合为数和形两条主线,其中数是以函数概念来串联代数、三角和解析几何知识,我们可以把方程看作函数为零,不等式看成两个函数值的大小比较、数列、三角则是特殊的一类函数.所以,高考试题中涉及函数的考题面很广.新课标高考对有关函数的综合题的考查,重在对函数与导数知识理解的准确性、深刻性,重在与方程、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等相关知识的相互联系,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较强的运算能力,体现了以函数为载体,多种能力同时考查的命题思想.【示例6】►(2011·福建)已知a,b为常数,且a≠0,函数f(x)=-ax+b+ax ln x,f(e)=2(e=2.718 28…是自然对数的底数).(1)求实数b的值;(2)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3)当a=1时,是否同时存在实数m和M(m<M),使得对每一个t∈[m,M],直线y =t 与曲线y =f (x )⎝ ⎛⎭⎪⎫x ∈⎣⎢⎡⎦⎥⎤1e ,e 都有公共点?若存在,求出最小的实数m 和最大的实数M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 (1)由f (e)=2得b =2.(2)由(1)可得f (x )=-ax +2+ax ln x .从而f ′(x )=a ln x .因为a ≠0,故①当a >0时,由f ′(x )>0得x >1,由f ′(x )<0得0<x <1;②当a <0时,由f ′(x )>0得0<x <1,由f ′(x )<0得x >1.综上,当a >0时,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单调递减区间为(0,1);当a <0时,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1),单调递减区间为(1,+∞).(3)当a =1时,f (x )=-x +2+x ln x ,f ′(x )=ln x .由(2)可得,当x 在区间⎣⎢⎡⎦⎥⎤1e ,e 内变化时,f ′(x ),f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又2-2e <2,所以函数f (x )⎝ ⎛⎭⎪⎫x ∈⎣⎢⎡⎦⎥⎤1e ,e 的值域为[1,2].据此可得,若⎩⎨⎧m =1,M =2.则对每一个t ∈[m ,M ],直线y =t 与曲线y =f (x )⎝ ⎛⎭⎪⎫x ∈⎣⎢⎡⎦⎥⎤1e ,e 都有公共点; 并且对每一个t ∈(-∞,m )∪(M ,+∞),直线y =t 与曲线y =f (x )⎝ ⎛⎭⎪⎫x ∈⎣⎢⎡⎦⎥⎤1e ,e 都没有公共点.综上,当a =1时,存在最小的实数m =1,最大的实数M =2,使得对每一个t∈[m ,M ],直线y =t 与曲线y =f (x )⎝ ⎛⎭⎪⎫x ∈⎣⎢⎡⎦⎥⎤1e ,e 都有公共点.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导数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

2013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课件:3-2

2013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课件:3-2
2 (2)设切点坐标为(x0,x3 - 4 x 0 0+5x0-4) 2 f′(x0)=3x0 -8x0+5
则切线方程为 y-(-2)=(3x2 0-8x0+5)(x-2),
3 又切线过(x0,x0 -4x2 0+5x0-4)点, 3 2 则x0 -4x2 + 5 x - 2 = (3 x 0 0 0-8x0+5)(x0-2),
考向一 求曲线切线的方程 【例1】►已知函数f(x)=x3-4x2+5x-4. (1)求曲线f(x)在x=2处的切线方程; (2)求经过点A(2,-2)的曲线f(x)的切线方程. [审题视点] 由导数几何意义先求斜率,再求方程,注意点是
否在曲线上,是否为切点.
解 (1)f′(x)=3x2-8x+5 f′(2)=1,又f(2)=-2 ∴曲线f(x)在x=2处的切线方程为 y-(-2)=x-2,即x-y-4=0.
三个步骤 求函数单调区间的步骤: (1)确定函数f(x)的定义域; (2)求导数f′(x); (3)由f′(x)>0(f′(x)<0)解出相应的x的范围. 当f′(x)>0时,f(x)在相应的区间上是增函数;当f′(x)<0 时,f(x)在相应的区间上是减函数,还可以列表,写出函数的 单调区间.
双基自测 1.(2011· 山东)曲线y=x3+11在点P(1,12)处的切线与y轴交点的 纵坐标是( A.-9 C.9 解析 由已知y′=3x2,则y′|x=1=3 切线方程为y-12=3(x-1), 即y=3x+9. 答案 C ). B.-3 D.15
).
3.(2012· 长沙一中月考)若点P是曲线y=x2-ln x上任意一点, 则点P到直线y=x-2的最小值为( A.1 2 C. 2 解析 ). B. 2 D. 3 1 1 由已知y′=2x- x ,令2x- x =1,解得x=1.曲线y=x2

2013版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6单元-不等式(理科)

2013版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6单元-不等式(理科)

第六单元 │ 使用建议
(2)从高考的客观情况看,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 的平面区域和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是高考必考的两个知 识点,我们把探究点不是设置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而 是设置为目标函数的最值(这样可以涵盖线性规划和非线性 规划),含有参数的平面区域以及生活中的优化问题,这样 在该讲就覆盖了高考考查的基本问题. (3)在各个讲次穿插了不等式的应用,但不涉及过度综 合的题目,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不等式应用的广泛性, 不等式更多的、更综合的应用我们留在其余各讲中.
第六单元 │ 网络解读
x-a (3)简单的分式不等式 >0可以转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 x-b x-a (x-a)(x-b)>0,在解这类不等式时,如果是 >c(c≠0),那 x-b 么应把一端化为零再进行转化.
第六单元 │ 网络解读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和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1)一个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一个半平面,几个二元一次不 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就表示这些半平面的交集,也就是一个平 面上的区域,要会根据特殊点的位置确定不等式表示的半平 面,正确求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有两类,一类是不含实际背景的线 性规划问题,一类是必须首先建立模型的含有实际背景的线性 规划问题,难点是后者,在解这类试题时要注意准确提炼线性 规划模型,不要忽视了必要的限制条件.
新课标·人教A版
第六单元
不等式
第六单元 │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第六单元 │ 网络解读
网络解读
本单元包括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二元一 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和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 等式. 1.不等关系和不等式,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概念、不等 式的性质、两个数式比较大小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高三数学的基础知识和重点概念,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2.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和解题方法;3.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为高考数学取得优异成绩做准备。

教学内容:1. 高三数学的基础知识回顾和概念梳理;2. 高考数学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3. 高考数学试题的分析和解答。

教学步骤:一、复习基础知识和概念(2课时)1. 复习数列与数列的概念,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2. 复习函数与方程的基本概念,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3. 复习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4. 复习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解题技巧和方法(4课时)1. 高考数学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2. 解析高考数学试题中的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3. 练习高考数学试题,让学生熟悉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

三、高考数学试题分析与解答(4课时)1. 分析高考数学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考点,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出题思想;2. 解答高考数学试题,讲解解题步骤和思路;3. 强化练习,让学生熟悉高考数学试题的解答过程。

四、综合复习与提高(2课时)1. 综合复习高三数学各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和难点;2. 解析高考数学真题中的典型题目,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3. 模拟高考数学试卷,让学生在考试环境下进行综合复习和提高。

教学评估:1. 每节课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2. 每周安排一次模拟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应试能力;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数学教材;2. 题库:高考数学真题、模拟试题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反思:1. 每节课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3. 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借鉴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件6.3基本不等式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件6.3基本不等式

•1.“1”的代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代换变 形后能使用基本不等式是代换的前提,不能 盲目变形.
•2.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关键是所 证不等式必须是有“和”式或“积”式,通 过将“和”式转化为“积”式或将“积”式 转化为“和”式,达到放缩的效果,必要时, 也需要运用“拆、拼、凑”的技巧,同时应 注意多次运用基本不等式时等号能否取到.
当且仅当
3y x

4x y
且x+y=1,即x=-3+2
3 ,y=4-
2 3时等号成立,
∴3x+4y的最小值是7+4 3. (2)由x2+y2+xy=1,得1=(x+y)2-xy, ∴(x+y)2=1+xy≤1+(x+4 y)2,
解得-2 3 3≤x+y≤2 3 3,
∴x+y的最大值为23
3 .
【答案】
b a
的最小值为( )
A.16 2
B.8 2
C.83 4
D.43 4
【解析】 由m=|log2x|,得xA=(12)m,xB=2m. 同理,xC=(12)2m8+1,xD=22m8+1.
∴a=|xA-xC|=(12)m-(12)2m8+1, 8
b=|xB-xD|=|2m-22m+1|.
∴ba=2-2mm--22-2m28+m8+1 1=
当且仅当5x=2-5x,即x=15时等号成立.
∴y=2x-5x2的最大值ymax=15.
(2)由x>0,y>0,且x+3y=5xy,得53x+51y=1. ∴3x+4y=(3x+4y)(53x+51y) =153+35xy+152xy≥153+2 35xy·152xy=5, 当且仅当x=2y=1时,等号成立. ∴3x+4y的最小值为5.
元的函数;
(2)该厂家2013年的促销费用投入多少万元时,厂家的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范文(通用5篇)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教学工作者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目标,让我们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做个计划吧。

如何把教学计划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1一、夯实基础。

今年高考数学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基础。

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从学生反馈来看,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难题没做好,而在于基本概念不清,基本运算不准,基本方法不熟,解题过程不规范,结果“难题做不了,基础题又没做好”,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将格外突出基本概念、基础运算、基本方法,具体做法如下:1、注重课本的基础作用和考试说明的导向作用;2、加强主干知识的生成,重视知识的交汇点;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规范解题习惯;4、加强反思,完善复习方法。

二、解决好课内课外关系。

课内:(1)例题讲解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讲解中,让学生陈述不同解题思路,对于解题过程中的闪光之处或不足之处进行褒扬或纠正;讲解后,对解法进行总结。

对题目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用。

一题多解的题目让学生领会不同方法的优劣,一题多用的题目让学生领会知识间的联系。

(2)学生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不但指出错误之处,更要引导学生寻根问底,使学生找出错误的真正原因。

(3)每节课留5-10分钟让学生疏理本节知识,理解本节内容。

课外:(1)除了正常每天布置适量作业外,另外布置一两道中档偏上的题目,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到拔尖补差。

(2)加强重点生中的缺腿生的辅导工作:①判作业时对缺腿生面批面改;②指出知识的疏漏,学法的不正;③每周5天集中辅导,对普遍问题讲解。

三、强化学生“参与”“合作”。

1、多让学生板演,对于有些章节知识,选择六至八道,按难易程度分别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板演,下面的学生尽量独自完成,无法独立解决的可以相互讨论。

高考数学第一轮基础知识点抛物线复习教案【推荐下载】

高考数学第一轮基础知识点抛物线复习教案【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基础知识点抛物线复习教案
§8.3抛物线
班级姓名学号
例1:一抛物线拱桥跨度为52米,拱顶离水面6.5米,一竹排上载有一
宽4米,高6米的大木箱,问能否安全通过?
例2:已知A(4,2),在焦点F的抛物线y2=4x上求一点M,使
|MA|+|MF|为最小,并加以证明。

例3:经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F作倾角为θ的直线,若该直线与抛
物线交于P1、P2两点,(1)求|P1P2|,(2)当θ变化时,求|P1P2|的最小值。

例4:抛物线以y轴为准线,且过点M(a, b)(a≠0),证明不论M点位置如何变化,抛物线顶点的轨迹的离心率是定值。

【备用题】
如图,直线L1和L2相交于点M,L1⊥L2,若N∈L1,以
A、B为端点的曲线C上的任一点到L2的距离与到点N的距
离相等,若△A M N为锐角三角形,|AM|= ,|AN|=3, 且|BN|
=6,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曲线的方程。

【基础训练】
1、抛物线y=ax2(a;0)的焦点F作一直线交抛物线于P、Q两点,若线段PF与FQ的长分别是p、q,则等于:()
A、2a
B、
C、4a
D、
5、抛物线y= 的准线方程是。

6、经过P(-2,4)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集合的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
A A;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
A;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果 A B ,同时 B A ,那么 A = B. 如果 A B, B C,那么 A C .
[ 注 ] :① Z= { 整数 } (√) Z ={ 全体整数 } (3)
②已知集合 S 中 A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 则 CsA= {0} )
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 p 或 q( 记作“ p∨ q” ) ; p 且 q( 记作“ p∧ q” ) ;非 p( 记
作“┑ q” ) 。
3、“或”、 “且”、 “非”的真值判断 ( 1)“非 p”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与 F 的真假相 反; ( 2)“ p 且 q”形式复合命题当 P 与 q 同为真时 为真,其他情况时为假; ( 3)“ p 或 q”形式复合命题当 p 与 q 同为假时 为假,其他情况时为真.
高考数学总复习教案及知识点
第一章 - 集合
考试内容: 集合、 子集、 补集、 交集、 并集. 逻辑联结词. 四种命题.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考试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 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 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 1)根的“零分布”:根据判别式和韦达定理分析列式解之
.
( 2)根的“非零分布”:作二次函数图象,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列式解之
.
第三讲,简易逻辑及命题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通过一轮复习,全面巩固高考数学的核心知识和解题技巧,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高考数学各个章节的基础概念和相关定理;2. 熟悉并灵活运用各类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4. 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重点涵盖高考数学的各个章节,具体内容安排如下:1. 高中数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8周)第一周:复习数列与数列的应用第二周:复习函数与函数的应用第三周:复习概率与统计第四周:复习立体几何第五周:复习三角函数第六周:复习向量与坐标系第七周:复习复数与平面几何第八周:复习解析几何2. 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的练习(2周)第九周:完形填空练习第十周:阅读理解练习3. 写作和小作文的练习(2周)第十一周:写作练习第十二周:小作文练习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学生进行练习和解题,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难题和研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精选的数学题目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异彩纷呈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模拟教学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验:每周一次的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周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并及时反馈评估结果,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加强薄弱环节。

2. 月度模拟考试:每个月进行一次模拟考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督促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做到知识的全面复习。

3. 个人学习计划:每个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定期与教师进行学习情况的交流和反馈,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巩固和复习。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高考数学教材,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数学》教材。

2013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基础复习课件1 理

2013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基础复习课件1 理

7 若将本例(2)中点 A 变为 A′( ,2),则|PA′|+|PM|的 2 最小值是多少?并求此时点 P 的坐标.
7 【解】 点 A′( ,2)在抛物线内部, 2 则|PA′|+|PM|≥|A′M|, 当且仅当 P、A′、M 三点共线即直线 PA′垂直于 y 轴时 取等号, 7 ∴|PA′|+|PM|的最小值为 . 2 此时点 P 的纵坐标 y=2. 代入 y2=2x,得 x=2, 因此,点 P 的坐标为(2,2).
【解】 (1)将(1,-2)代入 y2=2px,得(-2)2=2p· 1, 所以 p=2. 故抛物线 C 的方程为 y2=4x,其准线方程为 x=-1.
(2)假设存在符合题意的直线 l,其方程为 y=-2x+t.
y=-2x+t, 由 2 得 y2+2y-2t=0. y =4x,
因为直线 l 与抛物线 C 有公共点, 1 所以 Δ=4+8t≥0,解得 t≥- . 2 5 . 5 |1×2-2×1-t| |t| 又点 A(1,-2)到直线 l 的距离 d= = , 5 5 另一方面,由直线 OA 与 l 的距离 d= |t| 5 = ,则 t=± 1. 5 5 1 1 因为-1∉[- ,+∞),1∈[- ,+∞), 2 2 ∴ 所以符合题意的直线 l 存在,其方程为 2x+y-1=0.
从近两年的高考看,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性 质是高考的热点,且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属中档 题目,有时也与向量、不等式等综合命题,以解答题的形式出 现,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探究能力.
创新探究之九 以抛物线为背景的创新题 (2011· 湖南高考)已知平面内一动点 P 到点 F(1,0)的距离 与点 P 到 y 轴的距离的差等于 1. (1)求动点 P 的轨迹 C 的方程; (2)过点 F 作两条斜率存在且互相垂直的直线 l1,l2,设 l1 与轨迹 C 相交于点 A,B,l2 与轨迹 C 相交于点 D,E, → EB → 求AD· 的最小值.

2013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课件:2-1

2013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课件:2-1

3 解得a=- , 2 不符合题意,舍去. (2)当a<0时,1-a>1,1+a<1, 这时f(1-a)=-(1-a)-2a=-1-a; f(1+a)=2(1+a)+a=2+3a, 由f(1-a)=f(1+a),得-1-a=2+3a, 3 解得a=- . 4 3 综合(1),(2)知a的值为-4. 答案 3 - 4
【训练2】 (1)已知f(x)是二次函数,若f(0)=0,且f(x+1)=f(x) +x+1,试求f(x)的表达式. 1 (2)已知f(x)+2f( )=2x+1,求f(x). x 解 (1)由题意可设f(x)=ax2+bx(a≠0),则
a(x+1)2+b(x+1)=ax2+bx+x+1 ax2+(2a+b)x+a+b=ax2+(b+1)x+1
1 2 ∴函数y=log3(x -3x)的单调递增区间
3 3 是-∞,2,单调递减区间是2,+∞.
正解
设t=x2-3x,由t>0,得x<0或x>3,即函数的定义域
为(-∞,0)∪(3,+∞). 3 函数t的对称轴为直线x= , 2 故t在(-∞,0)上单调递减,在3,+∞上单调递增. 1 而函数y=log 3 t为单调递减函数,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可知, 1 2 函数y=log 3 (x -3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0),单调递减区 间是(3,+∞).
【训练1】
(2012· 天津耀华中学月考)(1)已知f(x)的定义域为
1 1 1 2 - , ,求函数y=fx -x- 的定义域; 2 2 2
(2)已知函数f(3-2x)的定义域为[-1,2],求f(x)的定义域. 1 解 (1)令x -x-2=t,
2
1 知f(t)的定义域为t-2
x+1>0, (2)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且只须 2 -x -3x+4>0, x>-1, 即 x+4x-1<0,

2013届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五篇 平面向量第2讲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坐标表示)

2013届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五篇 平面向量第2讲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坐标表示)
x=3, ∴ y=-1.
).
x-y=4, 设c=xa+yb,则 x+y=2,
∴c=3a-b. 答案 B
3.(2012· 郑州月考)设向量a=(m,1),b=(1,m),如果a与b共线 且方向相反,则m的值为( A.-1 ).
B.1 C.-2 D.2
解析 设a=λb(λ<0),即m=λ且1=λm.解得m=± 1,由于λ< 0,∴m=-1. 答案 A
不共线 向量,那么对于这一
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1+ λ2e2,其中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 基底.
2.平面向量坐标运算 (1)向量加法、减法、数乘向量及向量的模 设 a=(x1,y1),b=(x2,y2),则
(x1+x2,y1+y2) ,a-b= (x1-x2,y1-y2) = (λx1,λy1) ,|a|= x2+y2. 1 1
【ABCD中,AD∥BC,∠
→ → ADC=90° ,AD=2,BC=1,P是腰DC上的动点,则|PA +3PB |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尝试解析] 以D为原点,分别以DA、DC所在直线为x、y轴建
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DC=a,DP=x.
4.设向量a=(1,-3),b=(-2,4),若表示向量4a、3b-2a、c 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能构成三角形,则向量c=( A.(4,6) B.(-4,-6) C.(4,-6) ).
D.(-4,6)
解析 设c=(x,y), 则4a+(3b-2a)+c=0,
4-6-2+x=0, ∴ -12+12+6+y=0, x=4, ∴ y=-6.
→ → → ∵AD=xAB+yAC,∴(2+ 3, 3)=(2x,2y). x=1+ 3, 2+ 3=2x, 2 即有 解得 3=2y, y= 3. 2 3→ → → → 3 → 另解:AD=AF+FD=1+ AB+ AC, 2 2 3 3 所以x=1+ 2 ,y= 2 . 3 答案 1+ 2 3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普通高考数学科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33讲圆锥曲线方程及性质一.课标要求: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抛物线模型的过程,掌握它们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及简单性质;3.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双曲线的有关性质。

二.命题走向本讲内容是圆锥曲线的基础内容,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在每年的高考试卷中一般有2~3道客观题,难度上易、中、难三档题都有,主要考查的内容是圆锥曲线的概念和性质,从近十年高考试题看主要考察圆锥曲线的概念和性质。

圆锥曲线在高考试题中占有稳定的较大的比例,且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都涉及到,客观题主要考察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等基础知识和处理有关问题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对于本讲内容来讲,预测2013年:(1)1至2道考察圆锥曲线概念和性质客观题,主要是求值问题;(2)可能会考察圆锥曲线在实际问题里面的应用,结合三种形式的圆锥曲线的定义。

三.要点精讲1.椭圆 (1)椭圆概念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椭圆的焦距。

若M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有21||||2MF MF a +=。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221x y a b +=(0a b >>)(焦点在x 轴上)或12222=+bx a y (0a b >>)(焦点在y 轴上)。

注:①以上方程中,a b 的大小0a b >>,其中222c a b =-;②在22221x y a b +=和22221y x a b +=两个方程中都有0a b >>的条件,要分清焦点的位置,只要看2x 和2y 的分母的大小。

例如椭圆221x y m n+=(0m >,0n >,m n ≠)当m n >时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当m n <时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

(2)椭圆的性质①范围:由标准方程22221x y a b +=知||x a ≤,||y b ≤,说明椭圆位于直线x a =±,y b =±所围成的矩形里;②对称性:在曲线方程里,若以y -代替y 方程不变,所以若点(,)x y 在曲线上时,点(,)x y -也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x 轴对称,同理,以x -代替x 方程不变,则曲线关于y轴对称。

若同时以x -代替x ,y -代替y 方程也不变,则曲线关于原点对称。

所以,椭圆关于x 轴、y 轴和原点对称。

这时,坐标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对称中心,椭圆的对称中心叫椭圆的中心;③顶点:确定曲线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常需要求出曲线与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

在椭圆的标准方程中,令0x =,得y b =±,则1(0,)B b-,2(0,)B b 是椭圆与y 轴的两个交点。

同理令0y =得x a =±,即1(,0)A a -,2(,0)A a 是椭圆与x 轴的两个交点。

所以,椭圆与坐标轴的交点有四个,这四个交点叫做椭圆的顶点。

同时,线段21A A 、21B B 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它们的长分别为2a 和2b ,a 和b 分别叫做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

由椭圆的对称性知:椭圆的短轴端点到焦点的距离为a ;在22Rt OB F ∆中,2||OB b =,2||OF c =,22||B F a =,且2222222||||||OF B F OB =-,即222c a c =-;④离心率:椭圆的焦距与长轴的比ce a=叫椭圆的离心率。

∵0a c >>,∴01e <<,且e 越接近1,c 就越接近a ,从而b 就越小,对应的椭圆越扁;反之,e 越接近于0,c 就越接近于0,从而b 越接近于a ,这时椭圆越接近于圆。

当且仅当a b =时,0c =,两焦点重合,图形变为圆,方程为222x y a +=。

2.双曲线 (1)双曲线的概念平面上与两点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非零常数的动点轨迹是双曲线(12||||||2PF PF a -=)。

注意:①(*)式中是差的绝对值,在1202||a F F <<条件下;12||||2PF PF a -=时为双曲线的一支(含2F 的一支);21||||2PF PF a -=时为双曲线的另一支(含1F 的一支);②当122||a F F =时,12||||||2PF PF a -=表示两条射线;③当122||a F F >时,12||||||2PF PF a -=不表示任何图形;④两定点12,F F 叫做双曲线的焦点,12||F F 叫做焦距。

椭圆和双曲线比较: 椭 圆双 曲 线定义 1212||||2(2||)PF PF a a F F +=>1212||||||2(2||)PF PF a a F F -=<方程22221x y a b+= 22221x y b a+= 22221x y a b-= 22221y x a b-=焦点(,0)F c ± (0,)F c ± (,0)F c ± (0,)F c ±注意:如何有方程确定焦点的位置!(2)双曲线的性质①范围:从标准方程12222=-by a x ,看出曲线在坐标系中的范围:双曲线在两条直线a x ±=的外侧。

即22a x ≥,a x ≥即双曲线在两条直线a x ±=的外侧。

②对称性:双曲线12222=-b y a x 关于每个坐标轴和原点都是对称的,这时,坐标轴是双曲线的对称轴,原点是双曲线12222=-by a x 的对称中心,双曲线的对称中心叫做双曲线的中心。

③顶点:双曲线和对称轴的交点叫做双曲线的顶点。

在双曲线12222=-b y a x 的方程里,对称轴是,x y 轴,所以令0=y 得a x ±=,因此双曲线和x 轴有两个交点)0,()0,(2a A a A -,他们是双曲线12222=-by a x 的顶点。

令0=x ,没有实根,因此双曲线和y 轴没有交点。

1)注意:双曲线的顶点只有两个,这是与椭圆不同的(椭圆有四个顶点),双曲线的顶点分别是实轴的两个端点。

2)实轴:线段2A A 叫做双曲线的实轴,它的长等于2,a a 叫做双曲线的实半轴长。

虚轴:线段2B B 叫做双曲线的虚轴,它的长等于2,b b 叫做双曲线的虚半轴长。

④渐近线:注意到开课之初所画的矩形,矩形确定了两条对角线,这两条直线即称为双曲线的渐近线。

从图上看,双曲线12222=-by a x 的各支向外延伸时,与这两条直线逐渐接近。

⑤等轴双曲线:1)定义:实轴和虚轴等长的双曲线叫做等轴双曲线。

定义式:a b =;2)等轴双曲线的性质:(1)渐近线方程为:x y ±= ;(2)渐近线互相垂直。

注意以上几个性质与定义式彼此等价。

亦即若题目中出现上述其一,即可推知双曲线为等轴双曲线,同时其他几个亦成立。

3)注意到等轴双曲线的特征a b =,则等轴双曲线可以设为:)0(22≠=-λλy x ,当0>λ时交点在x 轴,当0<λ时焦点在y 轴上。

⑥注意191622=-y x 与221916y x -=的区别:三个量,,a b c 中,a b 不同(互换)c 相同,还有焦点所在的坐标轴也变了。

3.抛物线 (1)抛物线的概念平面内与一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 不在定直线l 上)。

定点F 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方程()022>=p px y 叫做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注意:它表示的抛物线的焦点在x 轴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是F(2p ,0),它的准线方程是2p x -= ;(2)抛物线的性质一条抛物线,由于它在坐标系的位置不同,方程也不同,有四种不同的情况,所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还有其他几种形式:px y 22-=,py x 22=,py x 22-=.这四种抛物线的图形、标准方程、焦点坐标以及准线方程如下表:标准方程22(0)y pxp =>22(0)y px p =->22x py =22(0)x py p =->图形焦点坐标 (,0)2p(,0)2p-(0,)2p(0,)2p -准线方程 2p x =-2p x =2p y =-2p y =范围 0x ≥ 0x ≤ 0y ≥ 0y ≤ 对称性 x 轴x 轴y 轴y 轴顶点 (0,0) (0,0) (0,0) (0,0) 离心率1e =1e =1e =1e =说明:(1)通径:过抛物线的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的弦称为通径;(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的特点:有一个顶点,一个焦点,一条准线,一条对称轴,无对称中心,没有渐近线;(3)注意强调p 的几何意义:是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四.典例解析题型1:椭圆的概念及标准方程l例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4,0)-、(4,0),椭圆上一点P 到两焦点距离的和等于10; (2)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0,2)-、(0,2),并且椭圆经过点35(,)22-;(3)焦点在x 轴上,:2:1a b =,c =(4)焦点在y 轴上,225a b +=,且过点(; (5)焦距为b ,1a b -=;(6)椭圆经过两点35(,)22-,。

解析:(1)∵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故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221x y a b +=(0a b >>), ∵210a =,4c =,∴2229b a c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1259x y +=。

(2)∵椭圆焦点在y 轴上,故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221y x a b+=(0a b >>), 由椭圆的定义知,2a ==∴10a =,又∵2c =,∴2221046b a c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1106y x +=。

(3)∵c =2226a b c -==,①又由:2:1a b =代入①得2246b b -=,∴22b =,∴28a =,又∵焦点在x 轴上,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182x y +=。

(4)设椭圆方程为22221y x a b+=,∴221b=,∴22b =, 又∵225a b +=,∴23a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132y x +=.(5)∵焦距为6,∴3c =,∴2229a b c -==,又∵1a b -=,∴5a =,4b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12516x y +=或2212516y x +=.(6)设椭圆方程为221x y m n+=(,0m n >),由2235()()221351m nm n⎧-⎪+=⎪⎨⎪+=⎪⎩得6,10m n ==, 所以,椭圆方程为221106y x ++=. 点评:求椭圆的方程首先清楚椭圆的定义,还要知道椭圆中一些几何要素与椭圆方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