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概览三维目标1、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基本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人类社会生活方面的相关资料。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国情,认识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崇尚科学,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同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
3、了解报纸杂志、电影电视和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在近现代的演变。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认识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的进步和技术手段的进步,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变得方便、快捷和有质量。
使自己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要实现这个愿望我们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也离不开好的政策环境。
知识网络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一板块问题探究问题1:鸦片战争以后,西装传入中国,与西方接触密切的买办、富商、洋行职员以及留学生等,最先穿起西装,但多数人仍然习惯穿长袍。
辛亥革命以后,西装迅速流行起来,一些更舒适、便于行动、漂亮大方的西装逐渐被采用和推广,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着装人数急剧增加。
请思考:西式服装为什么在辛亥革命以后能够迅速流行?探究:从穿着的角度讲,清朝的服装,男子以袍、褂、袄、衫、裤为回答:从上面图片中可以看到和汲取哪些信息?【参考答案】图1:旧中国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缺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图2: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富裕起来,在实现温饱后人们的精神追求第二板块我夯基我达标1.西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A.鸦片战争以后 B.甲午战争以后 C.八国联军侵华以后 D.中华民国成立后2.中国近代首先突破中国人的传统服饰,穿上西装的是()A.留美幼童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部分买办 D.资产阶级革命派3.中国人过元旦最早开始于()A.鸦片战争后 B.辛亥革命后 C.新中国成立后 D.改革开放后4.休闲成为现代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原因是()A.社会经济的发展 B.人民生活的富足 C.休闲方式多样化 D.双休日等的实行5.“三寸金莲”是封建社会对女子的要求之一。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第5单元〗之小船创作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知识点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鸦片战争前: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沿袭传统。
2.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
(1)衣①“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②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更是五花八门。
(2)食: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3)住: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
(4)社会风俗①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②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③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④大城市的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农村仍沿袭传统的风俗习惯。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易误点(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止缠足。
知识点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70年代)(1)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的主流。
(2)物质生活: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
2.改革开放后(1978年以来)一条主线: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两大领域:物质和习俗。
两大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三个方面:变化中的男女服饰、物质生活衣食住行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迁。
四个时期: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
影响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
甲午战争前……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②。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解读]①处说明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背景。
②处体现了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
[思考]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
【提示】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外因:鸦片战争后,西方思想文化涌入中国。 内因:近代工商业和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兴起; 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以及民主 革命运动的发展。 为什么农村的社会生活变化不大? (落后、封闭)
影响
促进了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有利于中国社会反封建的斗争;促使了中国近代
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
由传统的陈规陋习发展为 简约文明的习俗 受西方近代文明的影响;近代工商 业的发展;民主、自由、平等思想 的传播;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 生活放在首位。
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
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 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皖菜犹如
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
[原因]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目标,实 行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
下一页
清代夫妻照
清代满族基本都编入八旗,有旗人之称,故这种满族 男女老少四季皆宜的服装被人们称为“旗袍”。式样分男 女两种。清初男式旗袍为圆领、大襟、箭袖(马蹄),四面 开衩,系扣袢,腰中束带。四面开衩是为了骑射自如,箭 袖是为了射箭方便,又可御寒保护手背。冬季在棉袍外往 往套一件长到肚脐、四面开衩、对襟的短褂,俗称马褂 (满语鄂多赫)。亦有外套——马甲(俗称坎肩)。清末由四 开衩改为左右两开衩,箭袖多改为平袖。女式旗袍基本与 男袍同,只是在领口、前襟、袖口等处镶饰花边,天寒时 则外加马褂或马甲于袍外。民国年间,女式旗袍多改为胸 襟宽松、腰身微紧、臀部稍宽、下摆略收的式样,这种贴 身合体的旗袍,更能显示出妇女端庄典雅及身段之美。本 世纪五十年代末,男式旗袍在满族聚居区才逐渐废弃,而 女式旗袍不但满族妇女至今喜爱,而且其他民族妇女也多 穿着。
男子发型 清代孩童多于额顶之 天窗留贴髻(俗称额匈),稍 长则蓄发留辫子。直到辛亥革 命后,人们才剪去辫子。
w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思考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观察下图,思考图片反映了怎样 的经济生活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特征?
提示:(1)粮、棉、油等生活日用品需凭票购 买。 (2)当时城镇人口急剧膨胀,使得商品粮的需 求量迅速增长,而当时国家的粮食产量有限 ,于是,国家就对粮食、食用油、棉布等主 要日常生活用品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一方 面限制粮油需求迅猛增长,另一方面保证人 民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 (3)计划经济体制。
例1
【解析】 观察广告图,从图中文字“新发 明的最时髦男女博士帽”,可知中国社会生活受 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但广告并未宣传博士帽的实 用功能,其差异体现了性别的差异,并没有体现 出男尊女卑的观念,排除③④;中国仿制西式帽, 反映出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 的输入,故①②符合题意。 【答案】 B
【思考探究】 (1)依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述康有 为的思想主张,并简要归纳其理由。 (2)在材料2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 反映出中国民众服饰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探究思路】 材料1反映康有为主张易服, 以适应学习西方文明的需要,材料2反映了不同 时期服饰的变化;体现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变 化趋势。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程标准
教材研读学案 第14课 课堂探究讲义
速效提能演练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 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教材研读学案
知识点一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鸦片战争前: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沿 袭传统。 2.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 中。 (1)衣 洋装 ①“洋布”、“______”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了_______。 中山装 ③20世 纪二三十年代,西服、粗布大衫、旗 袍、学生装和裙子图呈现的是北京市民使用的购货 证和购粮证,票证的流行说明我国当时( )
人教版必修2第五单元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共32张PPT)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婚丧风俗:繁琐愚昧到 简约文明 社交礼仪:平等民主
1927年12月1日, 与蒋介石在上海举行婚礼.
蔡元培:三次婚姻印证中国近代婚 俗变迁 ●第一次婚姻:1889年,迎娶王昭(1900年病逝)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婚姻:旧式 (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 请期、亲迎) ●第二次婚姻:1902年,迎娶黄仲玉(1920病逝)
传统长袍 马褂宽袍 大袖→西 装、中山 装、新式 旗袍
衣
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 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服装,
中山装五个扣代表中国五大 民族,袖口三个扣代表孙中山 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上衣 四个兜代表东南西北全国的统 一。
中山装以特有的政治含义很 快被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 生接受并迅速推广开来。
女子改穿旗袍,百姓穿上洋衣洋袜。
断发:
辛亥革命前, 仁人志士、青年学 生剪掉象征清王朝 的辫子,表示反对 封建专制的决心。
章炳麟
邹容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 布了剪辫令,几年里全国男子绝大 部分都剪掉了辫子。
(二)变化原因:
(1)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
(2)社会政治变革和历届政府政策的影响。
(3)近代工商业的影响。随着近代工商业的 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人们 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改变。
(4)西方民主思想(如:维新思潮、革命 思潮)的影响和先进中国人吸收西方文明的结
果。
二看变迁 现代篇
请同学们以《我家家电变变 变》为题,口述自己家里近十多 年来在家电购置方面的变化。
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食
住 风 俗
单一到多元 休闲时尚
八大菜系
菜篮子工程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当 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 列宁装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成为革 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 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 干练又英姿飒爽,所以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鲜明特点。
‚文革‛时期的绿军装和军棉大衣 ‚文革‛时期,在‚红色革命‛时代主旋律的 影响下,全国着装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 即所谓‚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清 朝 旗 袍
民 国 旗 袍
比较上面两组图,你能说出清朝 旗袍与民国旗袍的不同之处吗?
中餐:把追求美味 奉为首要目的。 西餐:以讲究营养 为最高准则。
(2)社会习俗
时间 1840—1949 婚俗 包办婚姻→婚姻自由 社交礼仪 跪、作揖→点头、鞠躬、握手 其他
老爷、大人→先生、同志 留辫,缠足→ 断发,放足
物质匮乏,生活必需品 要凭票计划供应。
住房拥挤, 家具简陋。
三、改革开放以来
表现
时间
改革 开放 以来
衣
食
住
社会风 尚
注重环保、 讲究卫生、 赈济灾区
颜色:五彩 缤纷 款式:多样化
菜篮 子工 程
安居 工程
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阅读下面材料,分析中国近代 社会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原因。
1、18、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 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这些 西方国家疯狂地越洋抢滩,掠夺金钱, 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建立殖民统治。 ——岳麓版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的影响
2、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 随着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 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革,晚 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 征。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 清民国卷》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共16张PPT)
民国初期一些思想先进的人反对封建婚姻要求婚姻自主。
2)近代我国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①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 ②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 强; ③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④中国社会生活虽然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 色。
“中山装”真得有这样的含义吗?
江苏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薛伟强 汤文:<中山装 “政治含义”考辨,《历史教学》2014年第21期
一、孙中山或国民政府是否明确赋予中山装特殊的政治含义 二、民国时期中山装的流行是否与特殊政治含义相关 三、中山装的特殊政治含义如何源起、为何流行
饮食方面 传统中餐(北面,南米) 西餐传入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风尚的主流是什么?当 时的人们生活体现了怎么样的特点?是由哪些因素 决定的? 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特点: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水平较低 因素:①人民当家作主②物资的匮乏;③计划经济 的影响 4.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逐步形成了怎样 的社会风尚?是什么导致了人民生活的变化? 社会风尚: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 因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施了改革开放;物资 的充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近
现
代 中
饮食
国
变迁 物
质
服饰
习俗
生
活
与
居住
习
俗
服饰、饮食、居住、 习俗各自变化的过 程
四个阶段——
、
、
、
一、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
时间
1840——1949
衣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针对练习】 (2011 年广东广州一模)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 三寸金莲。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为 娘娘祝寿。这主要表明( )
A.尊孔复古思想开始盛行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
【解析】选 D。本题以一则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社会生活与 习俗的变迁。注意材料中的对比是“三寸金莲”与“大脚棉 鞋”,由此得出 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 现,排除。
2.一般规律
(1)经历了一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在地域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 (4)既有相当的西方文化内容,又保持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3.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 工业化进程。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 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顺应时代变革。 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
二、社会习俗的变化 1.旧中国
断发易服 (1)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__________”、“废止缠足”。 (2)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色彩。 废止缠足 (3)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__________等法令。
简约文明 (4)婚丧仪式:由烦琐愚昧,改为__________。
(5)农村:仍处于落后、封闭状态,传统风俗习惯坚若磐石 地沿袭下来。
◆史料
材料一 取火之物,向用火石,其色青黑,以铁片擦之,即
有火星射出,与纸吹相引而生火,人家莫不备之;光绪乙未、丙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五单元14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共19张PPT)
2020/6/28
11
[图解识记]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2020/6/28
12
思考: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特点
①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沿海城市推向内地
②从过程看:
由西方引进,有较强殖民色彩,且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③从动力看: 每一次习俗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 关;社会生活的变化离不开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2020/6/28
1
一、衣 1.总的变化趋势:
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 便、平民化转变
2.表现: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
概况 男子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子 宽松肥大的着装→旗袍
特征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原因 西方列强的入侵及其影响;民主、自由、
2020/6/28
8
三、住
1.传统民居 (1)地位: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2)代表: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西式住房 (1)出现
①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始大量出 现。
②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 新式住宅。
③西式的家具陈设受到人们的欢迎,如沙发、茶几等。 (2)影响:
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特点,中西合璧成为 典型的特征。
2020/6/28
9
四、习俗风尚的变革
1.原因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 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2.表现 (1)婚姻
①在古代社会,缔结婚约凭借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②近代以后,尤其是清末民初,新青年主张婚姻自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共55张PPT)
上个世纪80年代,又穿上 了婚纱,在照相馆里假背 景下的婚礼
文革期间,农民手持快剪伺于途。 瞥见豚尾及锋试, 道旁观者拍手呼。
清兵入关,强令男子剃发蓄辫,辫子
成了民族压迫的标志,被外人贻笑为“豚 尾”、“半边和尚”。成为外国人侮辱中 国人的口头语。
导语:
• 19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伴随着列强的侵略,先进、开放 的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着古老、传统的中华文明,中西各种社 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成为这一 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 20世纪50年代以后,民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 了政治生活的严重影响而显得单调和呆板。 •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成果在民 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 20世纪末以来,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互联网正在迅 速改变着民众的社会生活。 • 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清晰的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和
西装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 西装的传入和流行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
鸦片战争后,民国后流行西装
西装
国人将西装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进行融合,创造出 一种中西合璧的穿着:绸缎长袍、西服裤,头顶圆形礼帽, 足上是一双乌黑油亮的牛皮鞋。当然,这样的装束大多是 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时尚,如一些国民党的要员、 大商人、大银行家等等。
鲁菜:糖醋黄河鲤鱼、油瀑海螺…… 粤菜:五蛇羹、盐火鸡、烤猪…… 川菜:怪味鸡块、麻婆豆腐…… 淮扬菜:鸭包鱼翅、西瓜鸡、盐水鸭……
2、西餐传入中国,中西餐并行于世
中餐:把追求美味 奉为首要目的。
西餐:以讲究营养 为最高准则。
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下 人民生活艰苦,需凭票购物。
自主探究:为何改革开放前人们购物时要 一些票证才能买得到东西?而现在我 们购物时又不用这些票证了呢?
第14课 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导入:研究中国近代习俗的变迁,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理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理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独特路径。
”——耿光连主编《社会习俗与近代中国》教师总结:人类的每时每刻都在书写着历史,历史的点滴进程则体现在每一个人日常生活中,耿光连的话告诉了我们现代化进程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四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表现:①解说:早在1883年,维新派的代表康有为就在老家广州南海,联合一些开明乡绅,创立不缠足会。
他也以身作则,他的妻子和女儿都不缠足。
维新时期又成立了不缠足会,推行放足运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申明禁止妇女缠足。
但禁止妇女缠足却用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这在大城市实施的较好,在农村仍然没有停止。
②解说: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
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
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2.特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主要发端于通商口岸,流行于大城市,广大的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状态。
解说: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主要发端于通商口岸的原因:首先,是通商口岸最早受到西方的侵略,“西学东渐”的影响较早,也较为深入。
其次,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商品经济就比较繁荣,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
第三,这些地方人员混杂,流动性特别强。
家族、宗族的血缘关系受到严重冲击,个性比较自由。
解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居民住宅建设,建成了大批的居民楼,但是由于受国际国内政治大环境的影响,主要精力用于建设和国防方面,居民住宅建设的资金很紧张,再加上以前的基础太差,和人口的迅速增长。
改革开放前,中国人居住的条件普遍较差。
1978年全国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净面积3.7平方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件 (共69张PPT)
松仁粉丝
麻婆豆腐
熏樱桃.
北方饮食
本地自产
南方饮食
引进西餐
• 西餐 :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 (讲究食物营养成分的搭配是否合理, 以及营养成分是否被充分吸收),菜肴 的色、香、味是次一等的要求。 • 中餐: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
此外,在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 境、餐具、礼节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题解读 物质生活
相对于精神生活而言,即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要 素(如食物、衣服、住房等)的总和。
社会习俗
是一定区域内历代相沿积久、约定俗成的风尚、礼节、 习惯的总和。(如婚丧嫁娶、节日娱乐、宗教信仰等)
课标要求
衣、食、住、社会习俗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一、“变”的表现 二、“变”的原因(重点) 三、近代社会“变”的影响(难点)
一、“变”的表现(阅读思考,独立完成)
鸦片战争前 近代社会 建国初期 改革开放后
服 饰 饮 食 建 筑 社 会 风 俗
长袍马褂
老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袍
旗袍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饰,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服饰设 计师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 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糅合具象。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 家礼服之一。
女子裹足
旧习
废止缠足
辛亥革命后
一夫多妻、中式婚礼
新式婚礼
婚姻包办
旧习
婚姻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一条 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 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 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 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 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 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 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 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第三条 结婚须男女双方本人完全 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 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人教版 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行
三、习俗风尚的变化
你知道旧中国有哪些落后的习俗? 这些习俗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陈规陋习:婚姻包办、旧式丧礼、男 子留辫、女子缠足、跪拜礼等
变化:婚姻自由、新式丧礼、剪辫易 服、废止缠足、文明礼仪等
上述这些变化主要发生在大城市之 中,那么广大的农村有没有大的改变呢? 为什么?
农村各种习俗变化很小的原因:
民国时期,政府颁 布剪辫易服和废止 缠足等法令。
章炳麟
邹容
传统社交礼仪
跪拜
作揖
清 末 中 外 官 员 握 手 致 意
见面礼:跪拜、作揖
鞠躬、握手
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 取代
休闲方式的多样 化,体现了生活 质量的提高。
天葬,是藏族人民的丧葬习俗,受到国家 法律的保护
水葬,是一种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 的葬法
袖口 宽松 窄小
下装 袍装 裤装 人文精神
宽松 简洁 整体风格 肥大 适体
中山装具有西方服饰审美文化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注重人体造型,注重借服饰 来体现和传达人体美的美感。 ——《中山装和孙中山的服饰文化观》
等级森 严
谁可以 穿中山装?
自由平等
行政 立法 司法 监察 考试
五权分立
❖ 进步 ❖ 文明 ❖ 近代 ❖ 崛起
A.戊戍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
5、从目前的居民整体生 活水平来衡量,我国正处
D 于
A.温饱型社会 B.初步小康型社会 C.高度发达的社会形态 D.向全面小康型转变的 社会
C 6、“菜篮子工程”与“安居工
程”的实施,从根本上反映了 A.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经济生活 B.我国经济高速增长 C.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 D.经济建设是我党的工作中心
人教版必修2第五单元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共27张PPT)
改革开放后的饮食结构
现代服装
树立新风尚、休闲方式多样化
问题探究四:
你认为吴家的生活在近代和新中国 成立后哪个时期变化更大?为什么?
全课总结
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
动荡中近代生活变化 新中国成 立后 改革开放以来
多彩 多样 时尚
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食 住 习俗 风尚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旗袍 南方米饭 北方面食 西餐馆, 面包房,咖啡馆
活动要求:设计此时吴家人的穿着及他们招 待客人的场景
50 年 代 的 时 尚 列 宁 装
——
布拉吉
粮票、布票和油票
问题探究三:
国家在五六十年代为什么要发放购物票 证? 为什么我们现在购物时又不用这些票 证呢?
第四幕
剧情简介:90年代浦东开发了,1995年国家 启动了“安居工程” ,1996年农历二月初二,吴 文杰一家选了个吉利的日子搬入了新居,此时的 他已是四世同堂,全家人在庆祝搬迁之余,还决 定利用双休日出去旅游。 活动要求:设计吴家人乔迁新居的场景
中国传统住宅
西式洋房
衣着朴素 食物简单 住房拥挤 物资缺少
“菜篮子工程”
“安居工程”
留辫缠足, 婚姻包办, 婚丧繁琐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姻自由
休闲娱乐多样化
活动要求:设计当时场景及与一家人的装束
分组活动:
①服装造型组:请你们结合课本及所学 知识,为剧中涉及的人物设计造型;
②场景布置组:请你们根据剧情需要设 计场景(住房及室内布置等)。
传统民居
第二幕
剧情简介:1928年9月,吴老太爷从乡下来到 上海,参加孙子的婚礼,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 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厦,街上少女少妇们的 打扮、举止,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到了酒店, 看到眼前的一切,吴老太爷不禁大叫一声,昏死 过去。 活动要求:设计婚礼场景及参加者的服饰发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 内因:国内的 社会剧变 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的结果
外因:外来文化的影响
文化(思想观念的变化)
历史上,自诩为“天朝上国”的中国人穿着中 式服装,住在中式建筑里,行为举止温良恭俭谦 让,敬爱天地君亲师,庄重而热烈地过着中国节 日,生老嫁娶都履行祖宗礼仪„„这些,曾经是 中国人的标识。而自100多年前开始“师夷长技” 以来,中国文化或妄自菲薄,或自暴自弃,属于 自己的文化衣杉渐被撕破,庄重从容的古老文明 渐行渐远。现在,除了黑头发黄皮肤,我们还有 什么外在的标识? —《中国新闻周刊》
现 在 流 行 个 性 婚 纱 照
近现代婚姻风俗的变化
古代婚姻风俗:
父母之命、媒妁
近代婚姻风俗: 现代婚姻习俗:
之言 婚姻自由;礼俗 也开始删繁就简
自由恋爱、婚姻
(建国后)
自主成为时尚
天葬,是藏族人民的丧葬习俗,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水葬,是一种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 土葬,是各个民族都实行过的葬法,汉族历行 土葬。迄今在某些少数民族和我国北方地区和 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实行 火葬,在商代,一些边远民族已经有火葬 习俗。 后来,受佛教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火葬慢 慢盛行。
美观、方便、平民化、个性化发展。
移风易俗——习俗风尚的变革
1、
传统婚礼
九道婚俗
“九道婚俗”,就是一对夫妻从结识到 结婚需要的九道礼仪,分别为:相亲、过 门、订亲、送日子、圆房、哭嫁、婚礼、 闹房、回门。
文明婚礼
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 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 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 一概不用;昂然登舆,香 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 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 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 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 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之服饰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自贡市第十四中学
李永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 会习俗的变化的史实,探讨其 变化的因素.
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见其服 知贵贱
清代官服
从清代官服的差异中,你对 我国古代服饰有何感触?
礼制规范、等级森严
2、帝制印痕 畸形审美
封建保守、呆板拘谨
近代服饰: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5、激情岁月
朴素衣着
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苏式服装(列宁装、连衣裙)
苏式连衣裙(布拉吉)
20世纪60、70年代:绿军装、中山装、干部服
6、开放年代
无限风光
丰富多彩;个性、时尚; 开放、走向世界。
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
阶段 鸦片战争后至 新中国成立 表现
长袍马褂 上衣下裙 西装、 中山装 旗袍
封建社会男权 知识卡片:缠足来历 主义的产物!
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 思想的影响。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缠足的小女孩
穿高跟鞋的女子
告示:今日剪辫者 奖酱肉面一碗
——民国政府《剪辫通令》
辛亥革命士兵剪辫子
见面礼: 跪拜、作揖— —鞠躬、握手
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近代中国的物质 生活和社会习俗 为什么会发生如 此大的变化呢?
中国的文化去向何处?
在国外一些大场合, 我从来都是穿唐装、中山 装,我想告诉所有人,我 很骄傲,我是中国人。可 能因为这点,所以香港大 使、申奥大使都找我来 做……我很传统,不希望 忘记自己的文化。
——成龙
我的观点 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节日, 而是我们丧失了很多很多的记忆! 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文化, 而是我们丧失了太多太多的自信! 一个没有自己节日的民族, 是一个浅薄无知的民族! 一个放弃自己文化的民族, 是一个走向堕落的民族!
课堂练习
1.中国近代女子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是 ( A)
A.旗袍 C. 上衣下裙 B. 连衣裙 D. 长袍
2.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是( B )
A 长袍马褂 B中山装 C列宁装 D西装
3、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包括服饰的流行。“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地区妇 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如图)。有段时间曾在 我国广为流传。这个时期最可能是有识之士,通过鸦片战争认识 中国的落后,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主张, 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思想观念的改变
回顾课标: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 政治(环境、形势) 新文化运动 新中国成立 经济(生产力的提高)改革开放
外来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随着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行,社会习俗也发生 了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卷》
政治运动的影响
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社会生活方面,提倡“自 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历代官厅“大 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 。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C
A.20世纪20年代初,因为十月革 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B.20世纪40年代初,因为俄国援 助中国抗日战争 C.20世纪50年代,因为中国全面 采取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 D.20世纪90年代,因为冷战结束 后中俄友好关系加强
4、《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 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 标准的变化轨迹。其中1900-1909年为会 说洋话的大脚女人,1910-1919年为敢于 婚姻自由的女人,1920-1929年为有身段 的女人。导致这种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长袍马褂
着旗袍的满族妇女
清末汉族妇女
3、国门洞开
西服东渐
鸦片战争后传入
民国初年开始流行
4、吸收借鉴
大胆创新
宽松、肥大→美观、适体
清末妇女旗袍
民国改良旗袍
4、吸收借鉴
大胆创新
辛亥革命后开始流行
中山装
你知道中山装的含义吗?
严谨治国
立法、司法、 行政、考试、 监督五权分立
三民 主义
耻
义 礼
廉
1919年5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湘潭学友会合影
B
A.西方文化传入 B.社会政治的变革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
请判断下列服饰在国人中开始流行的时间
绿军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
和感悟?(可以从本节课我们所学的任
何一点切入,任你思维纵横古今)和大
家分享一下吧!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1840年以后,在洋枪洋炮的威逼下,伴随西方列 强在中国的开埠通商,带有商业性质的码头出现了, 由此刺激了中国近代城市的兴起,举凡刻有西方烙 印的各种外来文化,……开始登陆中国,就连几千 年亘古不变的婚丧礼仪也悄然改变,从物质到精神, 从生活到娱乐,一种迥异于中国传统文明的新型城 市文化由此萌生。 ——邵先崇《近代中国的新式婚丧》
列宁装 制服装 绿军装 异彩纷呈
服饰特征
中式与西式 传统与现代 并存
时代特征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 至十一届三中 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 会至今
朴素单调 政治色彩 强烈 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
独立自主 巩固独立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思考:以中国近代以来女性服饰的变化为
例,说明中国服饰的发展趋势
趋势:保守、等级森严、单调向开放、
谢谢指导!
2、丧葬礼仪的变革
变革:繁——简
土葬 ——火葬
依照邓小平遗愿,葬礼从简,骨灰撒入大海 公墓 光绪帝葬礼 豪华墓地
丧葬存在的陋习:厚葬、土葬风气依然存在
豪华墓地和农村中的土葬
3.日常礼仪及其他礼仪的革新
民 国 政 府 迫 令 放 足
:
缠足始于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喜爱乐舞,令嫔妃缠足, 使脚小如新月,在莲台上跳舞,如仙子凌波,后从宫庭传 到民间。
——《申报》
见证浪漫时刻 20世纪以来各时期结婚照大全
清末传统婚礼
五四前
当时结婚照不过是记录夫妻合影的影像. 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结婚照,
20年代的婚礼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婚照
邓小平与卓琳的结婚照
任弼时与陈琮英结婚照 (1926年3月上海)
毛岸英和刘思齐的结婚照
60年代
50年代
70年代
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纱和西服的人不多, 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结婚是人性的需要也被 排在其次,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