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审美教育观对文化危机的拯救-2019年文档资料
现实窘境与审美救赎——马尔库塞美学思想辨析
批判哲学在实证主义与分析哲学 的攻击下全面处于下风。单向度
的哲 学思 想使 得 “ 极权 主 义” 盛行 , 文化 呈现 泛滥 之 势 。 是身 大众 但
处其中的多数人并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依然被技术理 性的发展成果所带来的舒适性和便利性所蒙蔽而安于 当前的生活
现 状 。精 神层 面 的审 美 需求 也 已经 滑 向了 消费 主 义与 工具 理性 的 合 谋之 下 。 不再 是 自主性 的而 是被 掌控 的 “ 向度 ” 单 的审美 过程 。 作 为其 前期 对于 这 一 问题 的解 决方 式 的一 种 思索 ,马 氏提 出 了放 弃对 于 “ 爱欲 ” 的压抑 以此解 放 人 类精神 的主 张 。当然 这 是在
析
中图 分类 号 :8- B30
文 献标 识码 : A
现代发达阶段后 ,批判性思维在哲学发展之 中逐渐淡出。究其原 因 , 工 业 文 明机 制 内部 所 催 生 ( 则 也是 相 伴而 生 ) 发达 实 的肯 定 性
思 维模 式 高 歌猛 进 使得 批 判 性思 维 及 否定 哲学 接 连丧 失 阵 地 。 呈 现 劣势 。 批 哲 学是 一 种否 定哲学 。 U 同为法 兰克 福学 派 的知名 代表 , 社 会 文化批 判 理论 的 创始 人霍 克 海默 对于 否定 哲 学 十分 热衷 。这 主
义盛 行 . 大众 文化 泛 滥使得 人 们精 神 层 面的 需求 滑 向 了消 费主 义 与 工具理 性 的合 谋之 下 。 美过 程 不再是 自主 性 的而是 被 掌控 的 、 审
“ 向度 ” 。被 视 为 “ 美鸟托 邦 ” 审 美之 维 是 马 氏关 注 当下 生 单 的 审 的 存 窘境 而提 出的救 赎 策略 , 其慰 疗功 能 与 象征 意 义理 应被 承认 。 关 键词 : 尔库 塞 ; 马 否定 哲 学 ; 实 窘境 ; 美救 赎 ; 托 邦 辨 现 审 乌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摘要】马尔库塞人学思想是德国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提出的一种综合的人类解放思想,强调社会主义民主和人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主要观点、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局限性以及启示的意义进行全面评价。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主张人应当从意识形态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真正的自由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当代社会,马尔库塞人学思想对于人们认识社会现实、追求真理具有积极影响,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在实践中难以完全实现其理想。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启示意义仍然深远,提醒我们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正义。
最终,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将继续引领人们探索人类解放之路。
【关键词】关键词:马尔库塞人学思想、马尔库塞、人学、总体评价、当代启示、主要观点、影响、局限性、启示的意义、重要性、未来发展。
1. 引言1.1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简介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同时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马尔库塞以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批判理论而闻名,其人学思想被视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扩展和深化。
马尔库塞的人学思想强调个体解放和自由意志,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掌握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压迫和异化导致了个体的困境,而解放个体需要的不仅是物质条件的改善,更需要心灵和意识的解放,这就是所谓的“人学”。
马尔库塞认为,人类的真正解放应该是全面的、综合的,而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
他主张要消除社会中的等级制度和压迫,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
他也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鼓励人们去反思和质疑社会的常规。
马尔库塞的人学思想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深化和发展,他提出了一种更为人本主义的解放理论,为当代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2. 正文2.1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主要观点1. 对现代社会的批判: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存在着严重的异化现象,人们失去了自我意识和创造性,被商品化的社会关系所控制,导致人们的生活变得虚假和空洞。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马尔库塞人学思想作为20世纪西方文化批判的重要理论,对于当代世界的思想、文化、政治具有深刻的启示。
其思想有着对于现代性和现代文化的批判、对于“理性”、“科学”以及“技术”的分析和反思,同时也提出了对于个人自由、人类幸福和社会公义的追求。
总体来说,马尔库塞人学思想是一个带有强烈人道主义和解放性质的思想体系,具有着双重的社会批判和社会建构的功能。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是对于现代性的批判。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中的“理性”、“科学”和“技术”虽然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足和生活优越,但却也带来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断裂,使人的本真自由和幸福被束缚和扭曲。
这种从人的本质和自由角度出发的对于现代性的批判,揭示了现代性的局限性和问题性,让我们认识到现代文明的矛盾和危机,同时也引导我们跳出现代思维模式的框架,重新审视社会和人的本位。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是对于个人自由和社会公义的追求。
马尔库塞提出了“断裂的人”这一概念,认为现代人已经失去了自由和幸福的本真状态,成为了一个被外在力量和规则所支配和束缚的被动存在。
因此,要恢复自由和幸福的本真状态,需要在社会制度和文化体系上进行变革,并建立一个真正能够保障人类自由和幸福的社会秩序。
马尔库塞的这一强调个体自由和社会公义的思想,对于当代社会在人权、社会正义等领域的探索和建设具有积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也是一种反对工业文明的思想。
马尔库塞对于工业、劳动和生产的批判,抨击了现代社会无节制的工业化和物质主义,并主张恢复人类对于自然的和谐性和"对自己的关怀”(care for oneself)的精神。
这种反对工业文明和物质主义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和文化生态的保护具有很大的启示。
总的来说,马尔库塞人学思想在当代社会批判和建构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对于文化、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反思,有助于我们在当代社会建设中破除现存制度和规范的束缚,推进文化的多元化和个体的自由化,从而实现一个更为公义、人道、繁荣和具有环保特色的社会。
[传播学研究]马尔库塞
两个问题
一.对“单维度”的理解 对应马克思“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的 所谓“双维度”的人 用来描绘顺从现存的思想与行为之情势 的一个概念,这种情势缺少批判之维
二.技术为何能成为控制的新形 式而不易察觉
因为技术事先被赋予了一种合理性目的 现代技术强权建立在“理性”、“科学” 的基础上 这种统治逻辑又把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 结合了起来 最早分析消费主义、广告、大众文化、 意识形态如何对个人进行“整合”,从 而对消费社会进行批判
提出“真实需要”、“虚假需 要”
真实需要:自由、爱欲、解放、审美 单维人失去了对真假需要作出判断,提 出自己真实需要的能力。 作为他律的虚假需要是由大众文化和大 众传媒创造出来的
说明“大众失去区别真假需要 能力”的论据
一 二
本能领域的被占领 语言领域的被占领
大众文化观的位移
马尔库塞与霍克海默、阿多诺的分歧主 要在“政治”:不满足于在书斋中谈理 论,一直寻找“历史的主体” 《论解放》中看到大众文化对既存的社 会、体制与秩序的破坏与颠覆 ——大众文化控制与破坏、整合与颠覆 的两张脸 对应于两个马尔库塞:阿多诺式的马尔 库塞、本雅明式的马尔库塞
马尔库塞终止了法兰克福学派第一
代思想者共同的思考,是法兰克福 学派在历史舞台上谢幕的结局性人 物。
技术理性
马尔库塞、霍克海默、阿多诺流亡美国 期间共同使用的一个认知性概念 马把它定义为“发达的工业社会的意识 形态”:一个社会与其统治利益打算用 人或物所做的事情都被技术规划着 批判韦伯的“工具理性”:把手段有效 地用于目的。
走向美学
对大众文化的首肯走向了对高雅文化的 礼赞,从真实的世界走向了审美的乌托 邦。 最后一部著作:《审美之维》 最终停泊高雅文化 1 文化革命令其失望:历史主体的背叛 2 大众文化令其失望
试论马尔库塞的审美功能
试论马尔库塞的审美功能作者:任思佳来源:《参花(下)》2018年第08期摘要: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79-1979),法兰克福学派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审美解放论是他美学的核心思想,并赋予了审美全新的时代意义。
他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种种弊端进行批判,希望通过审美去拯救社会。
关键词:马尔库塞艺术审美功能马尔库塞与很多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一样,他们在审美功能的问题上具有一致性,即对异化现实的批判,并且认为艺术已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下人性恢复的主要途径,只有通过艺术和审美活动来改变人的精神状态,人们才有可能成为真正自由的人。
一、实现途径——解放爱欲马尔库塞认为人类的历史是被压抑的历史,他主张建立一种无压抑的文明,他对压抑人性的资本主义文明进行猛烈的抨击。
他认为,人可以追求各种需要,人们要获得幸福、满足,要摆脱这种压抑的状态,并用尽一生的精力去寻找非压抑文明的道路。
马尔库塞认为技术理性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同时也给人和社会戴上了沉重的镣铐,它成功地操纵了人们的意识和潜意识。
他在《单向度的人》中指出,技术的进步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生活方式,这些生活方式似乎努力地与反对这一制度的各种势力和谐相处。
在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中,技术不是一个独立体,而是一个系统,“技术的合理性已经变成政治的合理性”。
[1]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看似更美好、更自由,其实是更加束缚了人们的自由和思想,只是人们意识不到罢了。
人们舒适地享受着商品,却不知其实已经成为商品的奴隶。
因此,马尔库塞认为要通过审美和艺术解放人的感性和爱欲。
爱欲获得解放,人也获得了解放,在异化的世界中,爱欲的解放必然是一种破坏力量,对统治者的压抑性现实原则进行彻底的否定,废除那种压抑性的劳动、文化、意识形态。
他由此提出,只有當爱欲得到解放时,人类才能进入到一个高级的阶段。
通过对技术化了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分析,马尔库塞指出,将艺术作为技术理性的反叛,通过艺术的自律功能来实现社会的解放,也许只有艺术才能使得技术枷锁下的人得以重生。
马尔库塞的革命艺术理论
马尔库塞的革命艺术理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马尔库塞一生,曾对美学进行过悉心研究,并试图创建一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艺术理论。
对于他的一些见解和论点,我们虽可以不同意或不完全同意,却不能忽视它的存在。
我们在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进行的探索中,除了必须认真地、系统地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外,还需要广泛地了解国外学术界近百年来在探讨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方面的成果、经验、敎训和问题。
因而,对马尔库塞的革命艺术理论作一番探究是有积极意义的。
革命艺术的社会功能革命艺术的社会功能是什么?这是马尔库塞在试图创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艺术理论的过程中着重探讨的一1、重要问题。
他认为,革命艺术的社会功能并不是为阶级斗争服务而是为快乐原则服务,实现个人的自由和幸福。
马尔库塞指出,要把革命艺术的社会功能搞清楚,必须把它同人的本性、人的本能的社会解放相关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他说,一切革命艺术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个人的自由和幸福,“艺术的普遍化不能以一个特定阶级的世界和世界观为基础,因为艺术预想着一个具体的全称命题,即人性,这是任何阶级,即使是马克思称之为‘普遍阶级,的无产阶级也不能体现的。
”那未,人类的特性是什么呢?马尔库塞认为,人类的根本特性或曰本能、本性就是个人自动追求“快乐”,即所谓“快乐原则”。
可是,由于物质资料的贫乏,无代价地追求快乐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适当压抑本能的要求,以便以一些生物能量释放于物质资料的获得;也就是说,为了追求快乐必须适应环境而牺牲某些快乐,这就形成了所谓“现实原则”。
这种牺牲是与人的快乐原则相悖的.因而是对人的本能的压抑。
只有不断地排除对追求快乐的欲望尤其是性爱的欲望的遏制,人的欲望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人才能“自由”、“幸福”、“快乐”。
他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们为了追求快乐,曾经不断为之奋斗。
论马尔库塞的艺术拯救观
论马尔库塞的艺术拯救观作者:颜军来源:《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7年第05期摘要: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技术理性控制下的极权社会,是一个缺少反对者的社会。
如何打破这种单面性,实现对发达工业社会困境的拯救?一方面,他认为技术的发展可能开拓出一个新的自由的领域;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只有依靠艺术才能唤起人的反抗意识。
然而,他的态度始终是摇摆不定的,这体现出了他自身观点的矛盾性。
关键词:发达工业社会;技术;艺术;拯救中图分类号:J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17)05-0043-05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描述了当今时代面临的困境,并且把拯救的希望主要落在艺术身上。
马尔库塞认为,当今西方社会是一个发达工业社会,技术理性对整个社会的控制渗透到方方面面,连私人生活都丧失了自主性,这个社会已经极大地丧失了能推动自身发展的否定性力量,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
如何打破这种单向度的社会生活的封闭性,马尔库塞一方面把希望寄托在技术自身的发展上,但另一方面,他更强调艺术的否定功能,试图通过艺术的力量打破发达工业社会的单维状态。
一、发达工业社会的困境马尔库塞认为,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是一个发达工业社会,这一社会把技术理性引发的危险永恒化,人对自然的控制越来越有力,然而,在“舒适”的外衣包裹下,我们却很难意识到危险正在发生。
他说:“发达工业社会在使这种危险永恒化的同时,变得更加富裕、更加庞大、更加美好。
社会的防卫结构使为数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得更加舒适,并扩大了人对自然的控制。
”[1]导言在这种境况下,大众传媒把少数人的利益当作大家的利益进行兜售,社会政治变成个人的需要,消费成了执着追求的美梦,“而所有这些似乎都是理性的具体表现”[1]导言。
理性变成了技术理性,带来了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在进步的名义下:“一种舒舒服服、平平稳稳、合理而又民主的不自由在发达的工业文明中流行。
”[1]3这种“不自由”是怎么回事呢?马尔库塞认为,自由的实质是免于匮乏,然而“当一个社会按照它自己的组织方式,似乎越来越能满足个人的需要时,独立思考、意志自由和政治反对权的基本的批判功能就逐渐被剥夺。
谈马尔库塞的审美理想
谈马尔库塞的审美理想作者:汤芳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26期摘要:马尔库塞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从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构成理论出发,猛烈地抨击了当代工业社会技术理性对人的控制。
提出了非压抑性文明的可能性,希望借助于艺术的审美形式来抗衡现实,解放人性,建立起自己的审美乌托邦理论。
关键词:审美乌托邦艺术爱欲马尔库塞赫伯特·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中始终坚持革命乐观主义立场的中坚力量,也是将艺术与革命实践联系在一起的倡导者。
他将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融合在一起,建立起自己的审美乌托邦理论。
其构建的乌托邦,为审美救赎找到了一条出路,但是在今天看来这个乌托邦之梦存在其本身的不足和弊端。
一对乌托邦之梦的苦苦追寻表征着人类艰苦卓绝的精神攀援。
康德认为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必须到乌托邦境界中去获得:这里恰恰昭示了人类理智天生的局限以及突破这种局限的精神出路,从而乌托邦也就成为人类的永恒之梦。
在马尔库塞所建立的审美王国中,审美功能成为支配整个人类生存的原则,人们将按照美的规律生存。
这样,马尔库塞就遁入了纯粹美学,他的审美王国也成为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王国。
马尔库塞审美理想的出发点是弗洛伊德主义的人格心理构成理论。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本我是按照“快乐原则”活动的,它不顾一切地要寻求满足和快感。
自我受“现实原则”支配,一切以日常生活为准则。
这种原则使人获得自我保护,能立足于现实社会。
超我遵奉理想原则,尽力使人向理想化方面去发展。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工业社会是一个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
它成功地操纵了人们的意识与潜意识,把不属于人本质需要范围的虚假的物质需求强加于人,使人们将追求物质享受当作自己真正的需求,贪得无厌地追逐无穷尽的消费热点。
他高呼个人的自由和解放,旗帜鲜明地对社会进行批判,其批判的矛头穿过经济现象的表层而深入到人的心理、生理结构,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入木三分地揭示了西方发达社会表面的繁荣之下隐藏的痼疾——整个社会中的人日益成为单向度的人,丧失了批判、否定的维度,沉溺于虚假的幸福之中。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马尔库塞人学思想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一股重要思潮,其对于现代社会和文化状况的深刻分析和批判,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重视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分析。
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自由和繁荣背后隐藏着严峻的问题,如压迫、异化、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等等。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提出了“技术理性”、“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等概念,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真实的力量关系和体制机制。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指出,现代社会的自由和繁荣,并非真正的人类解放。
现代社会中的自由和繁荣,是建立在经济和政治制度的控制和压迫之上的。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认为,现代社会的人们被压迫,在整个系统中他们被迫以经济和政治上的角度来看待整个世界。
他们认为,这种状态下的人们在作为个体的真正人类自由和繁荣上,是得不到实现的。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不仅批判了现代社会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对于当代社会变革的启示。
首先,马尔库塞人学思想认为,当代社会需要一个重新思考的文化範式。
他们呼吁人们不要追赶媒体中的鲜艳和张扬,而应当去重新培育自己沉静、深思和自我反省的能力,以更为深刻的方式来认识生命和世界。
其次,马尔库塞人学思想认为,当代社会需要重新思考技术的使用。
他们提出,技术应该成为为个体和社会解放服务的手段,而不是奴役和压迫群众的工具。
最后,马尔库塞人学思想认为,当代社会需要一种新的社会和经济形态,以更好地实现个体和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和繁荣。
他们认为,这种新的社会和经济形态,应该建立在一个更为公正、更为平等的社会体制之上,以人类自由、平等和尊严为核心理念。
总之,马尔库塞人学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呼吁重新反思现代社会和文化的真实状况,引导人们重新思考技术的应用,以及建立一种更加公正、平等、自由的社会和经济系统。
这些设想不仅对于当代社会发展正面影响,也为人们创造了更为丰富和多元的思想空间。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摘要】马尔库塞是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其人学思想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启示。
本文首先介绍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背景,探讨其核心观点,评述其影响与批评。
随后,分析马尔库塞人学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包括对社会政治制度、自由意志等方面提出的深刻思考。
论述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重要性、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强调其对当代人的思考意义。
通过对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全面评价,为当代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引领人们思考价值理念和社会进步的路径。
【关键词】马尔库塞人学思想、总体评价、当代启示、背景介绍、核心观点、影响、批评、当代社会、思考意义、重要性、现实意义、学术价值1. 引言1.1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是20世纪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一,他的人学思想深刻影响了当代思想界。
他倡导了一种革命性的文化批判理论,主张通过消费社会的批判来推动社会变革。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形态是压抑和控制的工具,而人的真正解放需要通过超越这些束缚来实现。
他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当代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为当代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反思和启示。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解放,同时关注社会的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压迫。
他的理论透露出一种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压迫和剥削的敏感度,对于当代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提出了挑战。
他的思想激励着人们思考人类自由和尊严的根本问题,引导人们寻找一种更加人道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当代启示在于,我们需要审视当今社会中的困境和挑战,挑战现存的权力结构和文化形态,倡导一种更加合理和公正的社会秩序。
马尔库塞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行动路径,以实现个体和社会的真正解放。
当代社会需要更多像马尔库塞这样的思想家,来引领我们前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2. 正文2.1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背景介绍马尔库塞人学思想起源于德国哲学家赫尔墨斯·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他生于1898年,成长于20世纪初期的德国。
马尔库塞技术批判视域下当代技术的审美化救赎
马尔库塞技术批判视域下当代技术的审美化救赎马尔库塞技术批判视域下当代技术的审美化救赎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异议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批判深刻而具有启示性。
在马尔库塞的观点中,现代工业技术使得人的主体性被消解,人成为无意识的劳动者和消费者,这一情形禁锢了人们的自由创造力,制约了他们的思想、意识与行动。
而当代技术谴责了此前旧式技术的暴政,试图挑战符号化科学的言语权,但其实质上未能摆脱技术崇拜的思维方式,仍然将技术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
本文将在马尔库塞技术批判视域下,探讨当代技术的审美化救赎,旨在探究是否还有可能为当代技术创造出新的人性化价值,来回答这个问题,本文将举出以下五个例子作为证明。
第一个例子随着4K电视的发展,电视机制造商们开始在外观上下功夫,从平淡无奇的黑色塑料外壳中解放出来,通过新增材质,改变曲率,优化比例,完善细节,增加光感等方式提高电视外观的品质。
这些改变显然让电视变得更加流线型,更有设计感,观感上也更加细腻。
并不同于过去单纯的增加电视机的分辨率,外观的趋势变得更多元及个性化,显得更加人性化。
第二个例子在科技不断进步之际,日益普及的智能手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便捷。
而现在的智能手机不仅是功能的高度集中,更是从外观和材质上深入人心。
例如,法国灵感卓越的Philipe Starck专辑Punkt MP3播放器,融合了硬度、结实、平衡和简约等多个设计元素。
与大多数无线播放器不同的是,这款播放器是不带屏幕的,而以清晰、流畅和无损声音听起来更加实用,音乐从内心发出的新感受让生活更有温度。
这些改变在向人们传达:即便只是稀松平常的播放器,它的审美价值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第三个例子追求绿色环保的互联网技术用绿色色调进行界面设计,突出“所见即所得”的界面感受来展示对环境的呵护。
这种环保主义的文化内涵,让用户的心理产生共鸣。
这些改变并不仅仅停留在软件的设计方面,也更进一步延伸到硬件的设计中。
论析马尔库塞文化批判论的独特性
论析马尔库塞文化批判论的独特性马尔库塞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西欧批判理论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文化被资本主义体系所支配,成为了哲学与思想领域中的“再生产”,由此引出了他独特的文化批判论。
马尔库塞的文化批判论主要体现在其代表作《困境》中。
这本书中通过对当代大众文化的分析,对于大众文化十分谨慎,认为大众文化的出现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但这种文化的出现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比如愚化、疏离、无意识等。
同时,马尔库塞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的控制和利益可以深深地侵入人们的生活中,使得人们失去自主性和缺乏生命的无辜和平等。
而这种文化的泛滥就是这种社会现象下的体现。
马尔库塞的文化批判论不同于其他文化批判论者的地方在于,他强调了技术对于现代文化的影响。
他认为技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力的力量之一,它可以促进社会改变,也可以约束和破坏社会。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各种文化产品,大众文化的出现也随之而来。
而马尔库塞认为,大众文化的出现也是技术过度发展的结果。
技术可以让大众文化更容易被广泛传播,大规模制作和传播的文化产品就成了资本主义最好的营利工具。
此外马尔库塞的文化批判论还与其它文化批判论者独立开来的一个方面在于,他笃信于对学术世界的拒绝,追求更具有民间感性的审美经验。
有一部分文化批判论者认为,对经典文艺作品的理解是人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反抗的一种方式,这种反抗能够使人们对文化制度有更深刻的认识,但是面对大众文化则没有核心。
而马尔库塞认为,文化批判必须将大众文化与高雅文艺联系起来,这是因为文化产物的本质是为了人们的享乐和安慰,人们对于高雅文艺作品的欣赏和大众文化的消费属于同一段落,没有必要对它们进行评价的分别。
总之,马尔库塞的文化批判论是独特的,它认为文化是资本主义体系下再生产的产物,又强调技术对于现代文化的影响,最后笃信于对大众文化和高雅文艺作品的并重。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
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总体评价及其当代启示马尔库塞是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一,其思想对当代社会理论和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尔库塞主张深入分析当代社会存在的真正问题,并试图通过对自由、公正、人类尊严等核心价值的强调,催生一个新的、更加人性化的社会秩序。
具体来讲,马尔库塞的人学思想涉及诸多问题,如抗争、个体解放、技术与秘密等,其重要性及当代启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马尔库塞强调人的自由与解放。
他认为当代社会所存在的权威压制和群体催眠都源自于人的异化现象,即人把自身当作物体,成为社会生产机器的一部分,从而失去了自主性和主观性。
他呼吁人们跳出现有的规范、机制和制度的限制,实现自我解放,成为真正的主体。
马尔库塞主张人的解放应该是全面的、多层次的,并融合文化和技术的力量,最终实现人的自主性和多样性——这一点对当代社会治理、教育制度等具有启示意义。
第二,马尔库塞对于技术存在的一种深刻的担忧。
他指出技术成为现代世界的核心生产力以来,像一面双刃剑一样,既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福利,同时也荒谬地将技术本身提升为一种神话,并引起了人的精神分裂。
他认为,现代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秘密机制,由少数从事这些技术及其管理和设计的人们掌握着,从而形成了信息不对称的局面,进一步导致人的异化和信任危机。
这对于当代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公共信息化的管理等都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第三,马尔库塞强调了对于权力的占有和抗争的重要性。
他认为,当权者逐渐将自己的利益与公共利益混为一谈,进而压制了人的自由和公正。
面对这样的情况,马尔库塞强调了人民发起的抗争和颠覆的必要性,并指出抗争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层面,还需要人们在思想、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抵制和反击。
他认为,不受权力机制和市场力量的控制才是真正的自由,这对于当代的公共政策、监督机制、民主实践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试论马尔库塞的“审美革命”综述
试论马尔库塞的“审美革命”一、美学的否定性和超越性马尔库塞认为,20世纪的现代人普遍处于压抑、异化和单向度的社会,而哲学上由于实证哲学、语言分析哲学所垄断而导致否定性思维的丧失和文化的商业化。
在单向度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强制性消费”和“虚假需求”,按照广告来放松、娱乐、行动和消费,爱别人所爱或恨别人所恨,精神走上了非精神化的道路,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人的主体性已丧失殆尽。
“今天的新特征在于:通过取消高级文化中对立的、异在的、和超越的因素——高级文化正是借这些东西建构起现实的另一维度——去抹平文化与现实之间的对抗。
”[1](P.66)在单一文化的塑造下,人的感性与理性被扭曲和异化,失去了感受的丰富多彩性。
马尔库塞认为,要改变这个一体化的社会,实现人的解放,政治革命已不可能,因为无产阶级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已丧失了革命性。
只有通过“审美革命”,以否定性艺术去唤醒人沉睡的意识和无意识,培养人的感受力,创造新感性,挣脱一体化意识形态的控制,才能实现人的解放。
如何培养人的新感性呢?马尔库塞认为要培养人的新感性,就应该创造新的文学艺术形式,与现存的话语和意象进行彻底的决裂。
在这个新的艺术天地中,任何词语都与它的日常用法和功能相疏离,体现出它的颠覆功能。
“它们打破了把人和自然囿蔽于中的习以为常的感知和理解的框架。
打破了习以为常的感性确定性和思想框架。
”[1]( P.120 ) “该艺术感受打破了无意识、‘虚假的’、‘自发的’、无人过问的习以为常性。
”[1] (P.170)让人以一种新的方式去感受和思考,让现实中沉默不语的东西释放出来,使敌对的感性与理性归于和谐。
艺术的这种意识形态批判功能是建立在艺术形式自律的基础上的,它通过艺术形式对现存材料的变异、打碎、重组,形成一个新的世界,与异化社会相决裂。
根据美和艺术的否定性功能,马尔库塞对19世纪和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学艺术作了具体考察。
他发现,19世纪的文学艺术“是一种理性的、认知的力量,揭示着一种在现实中被压抑和被排斥着的人和自然的维度”[2](p70)。
论马尔库塞的“审美形式”理论
论马尔库塞的“审美形式”理论【摘要】“审美形式”是马尔库塞艺术和美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范畴,他的整个美学思想都是围绕着审美形式而展开的。
马尔库塞的审美形式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形式与内容二分法,把审美形式提到本体论的高度,他对审美形式的界定、审美形式功能的阐述以及对艺术独特本质的界定都具有跨时代的启发意义。
【关键字】马尔库塞;审美形式;功能;形式理论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当代著名的哲学家、社会理论家、美学家和政治活动家,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代表作《审美之维》重点探讨了审美形式的问题,认为“艺术的政治潜能在于艺术本身,即在审美形式本身”[1],他把“审美形式”置于艺术和审美的中心地位,认为艺术和审美中的一切都离不开审美形式,“审美形式”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核心。
一、审美形式“审美形式”是马尔库塞艺术和美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范畴。
他将审美形式归结到艺术的本体地位,认为艺术本质就在于是一种审美形式,他在《作为现实形式的艺术》一文中,说:“我用形式指代那种规定艺术之为艺术的东西,也就是说,作为根本上(本体论上)既不同于(日常)观念,又不同于诸如科学和哲学这样一些智性文化。
”[2]他强调了艺术之为艺术,就在于其形式,形式是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
马尔库塞更进一步指出艺术与现实以及其他人类活动相区别的特质,就在于审美形式。
“所谓审美形式,是指和谐、节奏、对比等性质的总体,它使得作品成为一个自足的整体,具有自身的结构和秩序(风格)。
艺术作品正是借助这些性质,才改变着现实中支配一切的秩序(风格)。
”[3]这里的审美形式不再是传统的内容与形式相对立的单纯的结构关系,而是一个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统一的整体结构。
马尔库塞的“审美形式”是一个既包括和谐、节奏、对比等纯形式的外部形态结构,又包括意义、现实等内容要素的有机体,是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统一的整体结构。
二、审美形式的功能1.“审美转化”功能马尔库塞认为:“美学形式并不与内容对立,甚至也不是辩证的对立,在艺术作品中,形式变成内容,反之亦然。
马尔库塞
马 尔 库 塞 的 美 学 思 想
《爱欲与文明》
Eros and civilization: A philosophical inquiry into
Freud. (1955).
《单向度的人》
One dimensional man: Studies in the ideology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 (1964)
审 美 与 现 代 文 明
内容
马尔库塞的生平和
主要著作 对现代文明的批判 美学:拯救的乌托 邦
Herbert Marcuse 生平
1898.7.19柏林——1979.7.29施塔贝恩克
在弗赖堡大学先后受教于胡塞尔和海德格
尔
1922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海德格尔指导,
后从事过六年的书籍出版、发行工作
《审美之维》
The Aesthetic Dimension: Toward a Critique of Marxist Aesthetics. (1978)
对现代文明的批判
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 发现早期的马克思
早期马克思:
人道主义的青年马克思;从异化劳动出发对社会的批判
晚期马克思:
建立“新感性”
艺术提供了感性解放的可能 感性本身就是革命的、否定的 对抗现实理性,反叛既存现实的秩序化、合理化和工具理 性的控制 艺术是大拒绝 艺术无论仪式化与否,都包容着否定的合理性。在其先进 的位置上,艺术是大拒绝,是对现存事物的抗议。 “革命必须同时一场感觉的革命” 它将伴随社会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重建过程,创造出 新的审美环境 培养一种新的感官系统 感性革命: “青年人在社会主义阵营中抨击认真精神:用超短裙反对 机关干部,用摇滚乐反对苏维埃现实主义。强调一个社会 主义社会可能而且应当是轻松的,‘愉快的,好玩的’”。 让人们以新的方式去看、去听、去感受
马尔库塞简介
马尔库塞简介他认为现代工业社会技术进步给人提供的自由条件越多,给人的种种强制也就越多,这种社会造就了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没有创造性的麻木不仁的单面人。
他试图在弗洛依德文明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理性的文明和非理性的爱欲协调一致的新的乌托邦,实现“非压抑升华”。
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单向度的人》中,他指责艺术的大众化和商业化使之成为压抑性社会的工具,从而导致人和文化的单向度。
在《审美之维》中则认为,艺术(主要指先锋艺术)自动地对抗现存社会关系并加以否定和超越;倾覆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及普遍经验,促成完整人的再生。
在《反革命和造反》里,他强调艺术既是一种美学形式又是一种历史结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美的世界与渗透价值意义的现实世界的统一。
他认为艺术具有对现实的肯定性和保守性以及对现实的否定性和超越性的两重性,艺术的肯定性力量同时也是否定这一肯定性的力量。
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和革命可统一于改造世界和人性解放的活动中,它用新的美学形式来表现人性,以唤来一个解放的世界。
美学是摆脱压抑社会的唯一学科,是单向度社会中双向度的批判形式。
马尔库塞一生著作很多。
据初步统计,从1922年他作为博士学位提交的第一篇论文《论德国艺术小说》起,到1979年在逝世前出版的《无产阶级的物化》,其中共出版论著、论文、论集、谈话录近百种之多。
影响较大的有:《历史唯物论的现象学导引》、《辩证法的课题》、《黑格尔本体论与历史性理论的基础》、《理性与革命》、《爱欲与文明》、《单面人》、《论解放》、《审美之维》。
马尔库塞的生平和著作给人的鲜明印象是:始终站在资本主义社会实践斗争的最前例,始终把对哲学、文化、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与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现实状况的批判结合起来。
离开他生平所经历的社会事件,尤其是离开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就不能理解马尔库塞的哲学、美学思想。
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被压抑的人们为什么不起来革命。
而变得“消极沉默”了呢?马尔库塞认为,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已成了单向度的人。
“审美救治”与艺术教育——对马尔库塞教育思想的一种解读
Aesthetic Remedy and Art Education——An explanation on Marcuse's educational thought 作者: 丁国旗[1]
作者机构: [1]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北京100029
出版物刊名: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7-71页
主题词: 马尔库塞;审美;艺术教育
摘要:教育成为马尔库塞视野中的重要内容是与他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性分析分不开的。
马尔库塞认为.对这样一个社会的救治必须走美学之路,因为“审美”可以使人们认清现实,唤醒人们麻木的意识.从而为人们追求自由与幸福找寻出路。
当然“审美”的获得只有通过艺术教育才能完成,这是由艺术的“异在”性特征所决定的。
通过艺术而进行的教育牵扯到教育之“觉”的问题,正是这“觉”将唤醒所有救赎的力量。
论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
论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摘要】:马尔库塞认为艺术超越现实的本质,是自律的审美形式,“审美形式”是马尔库塞艺术和美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范畴,他的整个美学思想都是围绕着审美形式而展开的。
他把“审美形式”置于艺术和审美的中心地位,认为艺术和审美中的一切都离不开审美形式,“审美形式”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核心。
本文就主要论述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马尔库塞审美形式美学思想艺术本质一“审美形式”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当代闻名的哲学家、社会理论家、美学家和政治活动家,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代表作《审美之维》重点探讨了审美形式的问题,认为“艺术的政治潜能在于艺术本身,即在审美形式本身”[1],他把“审美形式”置于艺术和审美的中心地位,认为艺术和审美中的一切都离不开审美形式,“审美形式”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核心。
马尔库塞的“审美形式”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内容与形式二分法的理解,同时又批判的吸收了西方“形式主义”美学的合理内核,它是一种新的形式理论。
他认为:“‘审美形式’是把一种给定的内容(即现实的或历史的、个体的或社会的事实)变形为一个自足的整体(如诗歌、戏剧、小说等)所得到的结果”[2]。
有了审美形式,艺术作品就摆脱了现实的无尽的过程,获得了它本己的意味和真理。
审美形式就是整合、改造了内容的艺术整体,就获得了作为艺术本体的地位。
这种审美变形的实现,是通过语言、感知和理解的重组,以致于它们能使现实的本质在其现象中被揭示出来:人和自然被压抑了的潜能。
因此,艺术作品在谴责现实的同时,再现着现实。
〔3〕二马尔库塞对于审美形式与艺术本质的界定艺术具有超越现实的本质。
艺术和审美可以用幻想和想象去进一个非压抑的世界,超越外在现实,又可以用无功利的自由的游戏,派遣现实自我的内心的愁苦和忧虑,让人摆脱内外和身心的压抑,走向自由。
这就是马尔库塞关于艺术的本质的核心思想。
他指出,艺术就是形式,而形式就是独立自足的、自律的、异在的,艺术应该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
阿多诺、马尔库塞文化批判的“存在之思
论文摘要:法兰克福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阿多诺、马尔库塞,从对现代资本主义全面异化分析入手,着重批判了资本主义的文化产业和强制性消费把人变为“单维人”,对人们的生存状况表示极大的担忧,进而提出他们的带有鸟托邦色彩的艺术理论,怀有“文化救赎”的使命感和终极关怀。
20世纪以来,大多数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抛弃了原先的“经济决定论”这种社会学理论,拓展了批评的视野,从对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文学艺术与社会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转向对社会、历史和文化(包括文学艺术)进行整体性研究,尤其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进行这种整体性研究更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主要方法之一。
这种研究方法对20世纪的文学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其研究方法也大致如此。
该学派以社会哲学为主要研究方向,以“社会批判理论”为武器,高举社会批判的旗帜,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全面异化作了深层次的尖锐批判,对20世纪以来文学艺术的新发展、特别是现代主义艺术作了理论上的总结、阐释和美学上的辩护、支持。
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阿多诺、马尔库塞,虽然批判的切人点各有不同,但在批判现代社会否定人性、强调现代艺术具有反抗社会、拯救人性、解放人类之特殊职能上持一致性,均怀有“文化救赎”的使命感。
一、文化批判思想阿多诺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生产(是一种文化产业或文化工业)状况作了全面而深人的分析后,对其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剖析。
在《启蒙的辩证法)(与霍克海默合著)一书中他对文化工业(文化产业)的含义作了这样的界定:“在其全部分支中,各种产品或多或少是根据计划制造的。
……凭借了当代的技术能力和经济上与行政上的集中。
……它强行将分隔了几千年的高雅艺术与低等艺术结合在一起。
……因而,文化工业虽然无可否认地反思过它所针对的成千上万的人们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状况,但大众却不是主要的,而是次要的,他们是被算计的对象,是机器的附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尔库塞审美教育观对文化危机的拯救
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是当代西方著名的政治理论家、哲学家和美学家,是法兰克福学派最重要、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典型的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者。
在上世纪60-70年代西方激进的学潮和工潮中被尊称为人们的思想导师和精神领袖,美国《时代》杂志评价他为对当今时代影响最大的,现存的哲学家。
赫伯特.马尔库塞的哲学是现实的,关于实实在在的人的哲学,人的现实问题是其哲学的核心。
马尔库塞通过大量理论研究与实践,创造出属于马尔库塞本人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审美观。
在马尔库塞看来,马克思关于人类的解放是带有经济学领域的、一种理性的解放。
这种带有经济性质的,隶属与经济层面的和理性层面的解放,在他看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就好比马斯洛的五种需求,马克思的解放只是一种低层次的,不完全的解放。
他试图找寻一种真正的属于人的感性的、心理层面的解放,因此在《爱欲与文明》中,试图将佛洛伊德与马克思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佛洛伊德的本能的语境结构中,找到实现人的解放的正确的途径和方法。
马尔库塞力图建构的是一种处于金字塔最高层的,无的,没有压抑的,有秩序而且自由的空间原则和秩序,在这种原则和秩序下的人,体现的是自由、艺术和文化,体现的三者的有机的完美的结合。
为了让自己的建构由空想成为现实,由思考的成为生活的,马尔库塞认为,现存条件下的人们,应该
建立理性与本能新的联系,即让隶属与理性但是是非压抑性的那部分升华,让本性中的性欲转变成为人类美好的爱欲。
因为爱欲,“使生命进入更大的统一体,从而延长生命并使之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爱欲是其人类解放中的关键性的环节,在有本能向爱欲的转换和实现的过程中,他认为人们本能的从对一个人肉体的爱可以扩展到对其他肉体的爱,继而上升到艺术领域的对美的作品的爱,到最后对美的知识以及文化的爱。
他将审美教育作为一种人的观念的形成和教育方式的培养,提倡在教育中输之与人类审美观念,使人重新觉醒,彻底清醒,使人们立足现实,改变自身后天被社会养成的那种单向度性,从而找寻属于人们的幸福和自由的出路。
他将崭新的未来的改变及其目标的实现寄托于教育,这里的教育是指对审美能力的教育,不单指的是认知教育。
教育成为马尔库塞视野中的重要内容,与他对发达工业社会的分析和批判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马尔库塞谈到,在资产阶级时代,文化“认可普遍性的义务,认可必须无条件肯定的永恒美好和更有价值的世界”,这种肯定文化在“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稳固后,就愈发效力于压抑不满之大众,愈发效力与纯为自我安慰式的满足。
他们隐藏着对个体的身心残害。
”肯定文化俨然成了资产阶级的维护自身利益的强有力的意识形态
文化成果。
肯定文化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教育,以此来维护资产阶级建立起来的秩序。
马尔库塞认为那些已获得四百多年的自由个体,之所以能够轻易通过集权国家的柱廊,很大程度上要
归功于肯定文化。
教育丢弃了其本能职责,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了维护资产者维护其既得利益的工具和手段,其“技术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危机的形成和发展。
马尔库塞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工业文明的发达,为科学的合理性和高超性的发挥创造了条件,它从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物质、思想等领域,用技术的手段强制人们接受现实社会中的各种服务与资产阶级的制度和观念,进而对人们思想中存在的批判的、创造性、超越的和否定的内心向度一一压制,形成了跪求与科技,膜拜与技术的“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认为,工业化的再向前一步,就是被全面压制的人的破坏和解放。
在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尔库塞看到了通向人类解放的光明的道路,这就是,最终,科学的设计必将自由地超越功利的目的,理性的功能和艺术的功能逐将结合在一起。
艺术“设计”存在,并确定尚未实现的可能性的能力,艺术的改造就是解放。
“美学的向度仍然保持着一种表达的自由”,美学好比一个不沾尘世任何污染的精灵,它以“诗意”的理性去对抗科学的理性和经验的理性,艺术―审美之维上展现的是对人类改变现实的需求和希望,通过恢复潜藏在艺术中的创造性、批判性、否定性、超越性,触类旁通,使人恢复自由、快乐、美这些最基本的感受,这是人类解放的必由之路。
马尔库塞赞同席勒的说法:“为了解决政治问题,‘美学是必由之路,因为正是美导向自由’。
”马尔库塞的审美教育观就由此而来了,社会中的人只有在摆脱了来自内心的和社会外部的一切
压制,在纯粹的美的享受中,才能摆脱各种束缚,使自己处于完全的自由的解放之中。
人们之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走出异化情境,摆脱物役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困扰和阻碍,是由于人类历史向控制和奴役的历史发展,所以必须消除这个根源。
马尔库塞认为政治经济方面的一些因素为这些根源创造了条件。
因为政治经济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要想实现最后的胜利,只有将政治经济的变革贯通于生物学和心理学意义时,在生物学和心理学中建立新的感性和感性方式,中断之前的政治经济学概念的观念和方式。
只有这样,新观念下人们才能找到通往幸福的解放的通途。
资本主义普遍存在的文化危机是马尔库塞教育思想产生的根源。
马尔库塞在佛洛伊德和马克思之间找寻一个结合点,来找寻真正意义的,属于人的本能的人类解放的途径。
这个途径便是其审美教育观的形成与建构过程。
教育作为我们世代所必须接受和时刻进行着的一项事业,肩负着伟大的责任和使命,因此马尔库塞对于教育的探讨,实质上也是对于人类未来命运的探讨,更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一种深刻关注,他给我们关于发展关于解放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