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块滑板模型问题分析方法
牛顿运动定律巧解滑块-滑板模型
例题三:滑块与滑板在碰撞中的运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碰撞中的滑块-滑板模型需要考虑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通 过牛顿运动定律可以求解碰撞后的运动状态。
当滑块与滑板发生碰撞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 碰撞后的速度。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碰撞是否为 弹性碰撞。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碰撞后滑块和滑 板的加速度。通过分析加速度和初速度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详细描述
该定律指出,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另一个物体会对施力物体施加 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的,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 上。
03
CATALOGUE
滑块-滑板模型中的牛顿运动定律
THANKS
感谢观看
滑块与滑板间的相互作用力分析
01
02
03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滑块 与滑板间的作用力和反作 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摩擦力分析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 面的粗糙程度和正压力有 关,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 相反。
支持力分析
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 向被支持的物体,与重力 等其他外力平衡。
滑块与滑板间的动量守恒分析
以判断滑块是否从滑板上滑落。
例题二:滑块与滑板在斜面上的运动
总结词
斜面上的滑块-滑板模型需要考虑重力的影 响,通过牛顿运动定律可以求解滑块和滑板 的运动状态。
详细描述
当滑块放在滑板上,在斜面上运动时,除了 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外,还需 要考虑重力的分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 以求出滑块和滑板的加速度。通过分析加速 度和初速度的关系,可以判断滑块是否从滑 板上滑落。
滑板滑块模型
滑板滑块模型一、考点分析1、受力分析能力2、运动分析能力3、应用动量、能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二、考点细化1、力学————主要考查————摩擦力2、运动学①、相对运动: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或加速度时相对静止。
②、通常所说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对地而言的。
③、求时间以及位移通常会用到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公式。
3、动量、能量①、动量定理可求时间;②、动能定理可求位移,应用动能定理时研究对象可为单个物体或整体。
另外求相对位移时,通常会用到系统能量守恒定律。
三、方法指导四、总结1、滑块对滑板的摩擦力与滑板对滑块的摩擦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分析滑块和滑板单独的运动时,采用隔离法;但当滑块和滑板保持相对静止时,运动状态就一致了,此时好多问题可以采用整体法思想。
3、计算滑块和滑板之间的相对位移时,重要的是画出滑板滑块运动的示意图,根据示意图找出相对位移与对地位移的关系。
【例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2kg、初速度为6m/s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向右滑上一质量为M=4kg的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足够长的滑板,m、M间动摩擦因数为μ=0.2。
(1)、滑块滑上滑板时,滑块和滑板在水平方向上各受什么力,大小如何?方向向哪?(2)、滑块和滑板各做什么运动?加速度各是多大?(3)、1s末滑块和滑板的速度分别是多少?(4)、1s末滑块和滑板的位移分别是多少?相对位移是多少?(5)、2s末滑块和滑板的速度分别是多少?(6)、2s末滑块和滑板的位移分别是多少?相对位移是多少?(7)、2s后滑块和滑板将怎样运动?例2、(2017·湖南郴州质量监测)如图所示,平板小车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小木块,已知木块的质量m =1kg ,小车的质量M =4kg ,上表面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地面给小车的阻力与地面所受正压力成正比,比值为λ=0.2。
现用向右的水平恒力F =30N 拉平板小车,该水平恒力F 作用时间t 1=2s ,g 取10m/s 2,求:(1)水平恒力F 作用过程中,木块和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2)水平恒力F 撤去后,木块再经过一段时间后恰好停在小车左端,则小车长L 为多少;(3)小车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下来运动的距离为多少。
4.10《牛顿第二定律:滑块-滑板问题》
二、经典例题
【例1 】如图所示,平板A 长l = 10m, 质量M =4kg,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A 上最右端
放一物块B (大小可忽略),其质量m=2kg 。已知A 、B 间动摩擦因数μ = 0.4, 开始时A 、
B 都处于静止状态(取g=10m/s²) 。则
● (1) 要将A 从物块B 下抽出来,则加在平板A 上的水平恒力F 至少为多大?
B. F 拉动B, 则可能A 、B 、C 一起运动
C. F 拉动C, 则可能A 的加速度大于B 的加速度
D. F 拉动C, A 与B 的加速度大小总相等
)
8 .质量为2 kg 的木板B 静止在水平面上,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 从木板的左侧沿木板上表
面水平冲上木板,如图甲所示。A 和B 经过1 s 达到同一速度,之后共同减速直至静止,
板,在两木板的左端分别放有完全相同的物块,开始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分别对两物块施
加水平恒力1 、 2 ,经过时间 1 、 2 物块与木板分离后,两木板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1 和
2 , 已知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
A . 若1 = 2 , 且1 > 2 , 则 1 < 2
数μ=
3
2
. 对木板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使木板沿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假设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².
(1)为使物块不滑离木板,求力F 应满足的条件;
(2) 若F=37.5N, 物块能否滑离木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求出物块滑离木板所用的
大的水平力
F = kt(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1 和 2 ,下列反映 1 和 2 变化的图
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滑板-木块模型
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滑板木块模型【模型概述】滑块-滑板问题往往涉及两个物体,并且常常是叠放在一起的,有时也成为“叠放问题”。
两个物体间由某种力联系在一起,并且存在相对运动,牵涉到摩擦力的分析和突变、极值问题,与运动学、受力分析、动力学、功和能都有密切的联系。
既可单独考其中单个知识点,也可以出综合性的大题。
分析过程复杂,综合性极强,并且需要较强的数学计算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和学习的难点。
鉴于“滑板-滑块模型”的特点,板块问题能够较好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是增强试卷区分度的有力题目。
因此,板块问题不论在平时的大小模考中,还是在高考试卷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知识链接】一、滑板-滑块模型1)解题思路:分析滑块和滑板的受力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速度——对二者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并求解。
2)位移关系:滑块从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向同一方向运动,则滑块的位移与滑板的位移之差等于滑板的长度;若滑块和滑板向相反方向运动,则滑块的位移和滑板的位移之差等于滑板的长度。
3)速度关系:当滑块和滑板的速度相同,二者距离往往最大或最小。
4) 何时开始运动:判断两个接触面间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根据两接触面间摩擦力的大小判断谁先运动。
5) 何时开始相对运动:二者加速度相同是发生相对运动的转折点,隔离法求出该加速度,然后整体法求解外力。
6) 摩擦力做功问题:A )叠放的长方体物块A 、B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或在光滑的斜面上自由释放后变速运动的过程中(如下图所示),A 、B 之间无摩擦力作用.B )如图所示,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一定为负值,其绝对值等于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总路程或等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与单个物体的位移无关,即Q 摩=f·s 相.二、 运动学相关知识1)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指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涉及的公式是 。
物理模型 “滑板—滑块”模型
物理模型 “滑板—滑块”模型[模型概述] (1)滑板——滑块模型的特点①滑块未必是光滑的.②板的长度可能是有限的,也可能是足够长的.③板的上、下表面可能都存在摩擦,也可能只有一个面存在摩擦,还可能两个面都不存在摩擦.(2)滑板——滑块模型常用的物理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等.[模型指导] (1)两种位移关系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2)解题思路处理滑块—木板模型问题的分析方法(1)动力学分析:分别对滑块和木板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各自的加速度;从放上滑块到二者速度相等,所用时间相等,由t =Δv 2a 2=Δv 1a 1可求出共同速度v 和所用时间t ,然后由位移公式可分别求出二者的位移.(2)功和能分析:对滑块和木板分别运用动能定理,或者对系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要注意区分三个位移:①求摩擦力对滑块做功时用滑块对地的位移x 滑;②求摩擦力对木板做功时用木板对地的位移x 板;③求摩擦生热时用相对滑动的位移x 相.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着质量分别为m 、2m 的A 、B 两个物体,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 ,现用水平拉力F 拉B ,使A 、B 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拉力F 的最大值为A .μmgB .2μmgC .3μmgD .4μmg解析 当A 、B 之间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时力F 最大,此时,对于A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μmg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 A =μmgm =μg ;对于A 、B 整体,加速度a =a A =μg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3ma =3μmg 。
答案 C2.(2017·广西质检)如图所示,A 、B 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物体B 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物体A 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已知物体A 的质量m =2 kg ,物体B 的质量M =3 kg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现对物体B 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 ,为使物体A 与物体B 相对静止,则恒力的最大值是(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 .20 NB .15 NC .10 ND .5 N答案:B 解析:对A 、B 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x -μ1(m +M )g =(m +M )a ;对物体A ,由牛顿第二定律,μ2mg =ma ;联立解得F max =(m +M )(μ1+μ2)g ,代入相关数据得F max =15 N ,选项B 正确.3.(2017·黄冈质检)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木板B ,其上叠放木块A 。
“滑块——滑板”模型的分析
“滑块——滑板”模型的分析
1.模型特点:上、下叠放两个物体,并且两物体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
2.模型分析
解此类题的基本思路:
(1)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
(2)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特别注意滑块和木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
3.(1)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
(2)滑块是否会从滑板上掉下的临界条件是:滑块到达滑板一端时两者共速.
(3)滑块不能从滑板上滑下的情况下,当两者共速时,两者受力、加速度发生突变.。
在外力作用下的滑块——滑板模型问题透析
在外力作用下的滑块——滑板模型问题透析摘要:滑块——滑板模型问题是动力学中的综合性问题,可以通过考查学生运用力与运动相关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因此滑块——滑板模型问题也成为历年高考热点,在外力作用下的滑块——滑板模型问题更是热点中的重点和难点。
从教学角度思考,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好在外力作用下的滑块——滑板模型问题的分析思路和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力与运动的相关规律,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外力作用下;滑块滑板模型;问题透析滑块——滑板模型问题主要涉及两个物体或者三个物体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的摩擦力或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的多运动过程,属于多体多过程问题,可以把其定位成追及问题来思考,进行相对运动分析,着重三个物理量分析:一是速度分析,如靠近、远离、滑下、不滑下等;二是时间分析,设定各运动过程的时间为未知量;三是位移分析,从追及问题的角度来寻找相对位移,从而确定对地位移关系,这解决问题的关键之处。
在分析问题之初要观察三个初始条件:一是动摩擦因数,如滑块与滑板之间、滑板与地面之间;二是初始情况,如初位置、初速度等;三是板长,有限长还是无限长;在分析问题之中要进行共速分析,此状态是涉及临界、突变等问题的节点,也是解决此类问题进程中的关键的关键。
本文以在外力作用下的滑块——滑板模型问题为例来透析解决此类问题的思维策略。
例1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着长L=2m,质量M=3.0kg的木板.一个质量m=1.0kg的小物体放在离木板右端b=0.40m处,m和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今对木板施加向右的拉力F=10.0N,为使木板能自物体下方分离出来,此拉力作用不得少于多长时间?图1解析运动过程如图2所示:图2设拉力最小作用时间为t,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得: m/s2得: m/s2从拉力作用到撤去拉力的瞬时,有……①……②……③由①②③解得:……④撤去拉力后,物体m仍做匀加速运动,木板M做匀减速运动,经时间t1,物体m滑到木板的左端,两者的速度等于v共,有解得: m/s2……⑤……⑥⑤代入⑥解得:再利用位移关系(也可以:)将各量代入解得:……⑦从图中不难看出:……⑧由④⑦⑧得到: s.透析定位为滑块与滑板的追及问题,题设要求分离出来,依题意必然是在滑板左边分离,滑块相对滑板向左运动,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则:设拉力最小作用时间为t1,撤去拉力后直到分离运动时间为t2,则:恰好分离时两者速度相等,则: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联立解之得:由上解我们可以看到,从追及问题的定位可以很快找到位移关系,从共速分析中可以很快找到时间关系,从运动过程和受力分析中辨别各段运动性质及加速度变化,列方程求解。
提能专题一板块模型
在 t1+t2 时间内, A 相对于 B 运动的距离为 s=???12a1t12+v 1t2+12a1′t22???-???12a2t12+v 2t2+
12a2′t22???=12 m<27 m? 此后 B 静止, A 继续在 B 上滑动。设再经过时间 t3 后 A 离 开 B,则有 l-s= (v 1+a1′t2)t3+12a1′t32? 可得 t3=1 s(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 )? 设 A 在 B 上总的运动时间为 t 总,有 t 总=t1+t2+t3=4 s。 [答案] (1)3 m/s2 1 m/s2 (2)4 s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 2 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
变为光滑,μ2 保持不变。已知 A 开始运动时,A 离 B 下边缘的 距离 l=27 m,C 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
重力加速度大小 g=10 m/s2。求: (1)在 0~2 s 时间内 A 和 B 加速度的大小;
(2)A 在 B 上总的运动时间。
[解析] 设 t1 时刻撤掉力 F,此时滑块的速度 为 v2,木板的速度为 v 1,t2 时刻木板与滑块达到 最终速度 v3,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板长 L, 则在 0~t1 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对滑块: μmg=ma2,v 2=a2t1 对木板: F-μmg=Ma1,v 1=a1t1 撤去力 F 后,木板的加速度变为 a3,则 μmg=Ma3 由 v -t 图像知 L=12(v 1-v 2)t1+12(v 1-v 2)(t2-t1)=12(v 1-v2)t2 t2 时刻木板与滑块速度相等,即 v 1-a3(t2-t1)=v 2+a2(t2-t1) 联立可得 t1=1 s。 [答案] 1 s
一、水平面上的板块模型 1.审题建模:仔细审题,清楚题目的物理过程,对每一个物体
4.6滑块-滑板模型
方法指导
2.运动学条件判断法:先求出不受外力F作用的那个物 体的最大临界加速度,再用假设法求出在外力F作用下 滑块和滑板整体的加速度,最后把滑块和滑板的整体加 速度与不受外力F作用的那个物体的最大临界加速度进 行大小比较。若滑块与滑板整体的加速度不大于(小于
或等于)滑块的最大加速度,即 a a,ma二x 者之间就不发
(1)若地面光滑,计算说明铁块与木板间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
(2)若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2=0.1,求铁块运动到木 板右端所用的时间.
动力学中的滑块—滑板模型
典型例题
(1)A、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fm>μ1mg=0.3×1×10 N=3 N(2 分) 假设 A、B 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 对 A、B 整体:F=(M+m)a(2 分) 对 A:fAB=Ma(2 分) 解得:fAB=2.5 N(1 分) 因 fAB<fm,故 A、B 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1 分) (2)对 B:F-μ1mg=maB(2 分) 对 A:μ1mg-μ2(M+m)g=MaA(2 分) 据题意:xB-xA=L(2 分) xA=12aAt2;xB=12aBt2(2 分)
知识梳理
3.两种位移关系:(相对滑动的位移关系)
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
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
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
F
x1
L
x2
F
x2
L
x1
同向运动时: L=X1-X2
L
反向运动时: L=X1+X2
方法指导
一、滑块与滑板间是否发生相对滑动的判断方法
方法有两种: 1.动力学条件判断法:即通过分析滑块——滑木板间的摩 擦力是否为滑动摩擦力来进行判断。可先假设滑块与木板 间无相对滑动,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滑块与木板整体 列式求出加速度,再把滑块或木板隔离出来列式求出两者 之间的摩擦力,把求得的摩擦力与滑块和木板之间的滑动 摩擦力进行比较,分析求得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 摩擦力,若为静摩擦力,则两者之间无相对滑动;若为滑 动摩擦力,则两者之间有相对滑动。
牛顿运动定律巧解滑块—滑板模型
解决复杂问题
在滑块—滑板模型中,利用牛顿 运动定律可以解决一些复杂的问 题,如碰撞、摩擦力和外力作用
等。
建立数学模型
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我们可以建 立滑块—滑板模型的数学方程,
从而进行数值分析和模拟。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动力学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滑块—滑板模型的动力学特性,探索更 复杂的运动规律和现象。
滑块与滑板间的相对运动
相对静止
当滑块与滑板间无相对运 动时,两者保持相对静止 状态。
相对滑动
当滑块受到的合外力大于 最大静摩擦力时,滑块将 相对于滑板滑动。
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滑动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 但不影响绝对运动。
滑块与滑板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初速度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在滑块—滑板模型中,需要分析滑块 和滑板的初速度,判断是否满足相对 静止或相对滑动的条件。
总结词
考虑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滑块和滑板运 动的影响。
VS
详细描述
根据牛顿的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滑块—滑板模型 中,当滑块和滑板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时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将影响它们的运动状 态。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需要考虑第三定 律,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滑块和滑板 运动的影响。
响。
04
牛顿运动定律在滑块— 滑板模型中的运用
运用第一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总结词
理解滑块和滑板在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的受力平衡。
详细描述
根据牛顿的第一定律,滑块和滑板在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时,将保持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在解决滑块—滑板模型问题时,需要分析滑块和滑 板的受力情况,判断其运动状态。
高三物理滑块滑板问题整理
fm m
F
M
fm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s =6.0m
○14
因为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脱离木板,所以木板的最小长度应 为 6.0m.
(3)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运动直至 停止,设加速度为 a4 , 此过程中小物块和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s3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 公式得
1(m M )g (m M ) a4
○15
=0.1 ④
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 v1 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 物块以 v1 的初速度向右做
匀变速运动。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 a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由图可得
式中, t2 =2s,
2mg ma2 ⑤
a2
v2 t2
v1 t1
⑥
v2 =0,联立⑤⑥式和题给条件得
2 =0.4
⑦
(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 a3,经过时间t ,木板和小物块刚 好具有共同速度 v3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
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
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
重难点08滑块--滑板模型专题高一物理题组法突破重难点(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相对运动模型---滑块滑板模型专题(题组分类训练)题组特训特训内容题组一外力作用下的滑块滑板(水平面)模型题组二有一定初速度的滑块滑板(水平面)模型题组三滑块滑板中的图像问题题组四倾斜面上的滑块滑板模型基础知识清单2.解题方法:(1)明确各物体对地的运动和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情况,确定物体间的摩擦力方向.(2)分别隔离两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准确求出各物体在各个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注意两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3)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求解中应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即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3.常见的两种位移关系: 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4.注意摩擦力的突变: 当滑块与木板速度相同时,二者之间的摩擦力通常会发生突变,由滑动摩擦力变为静摩擦力或者消失,或者摩擦力方向发生变化,速度相同是摩擦力突变的一个临界条件.5.解题思路题组特训一:外力作用下的滑块滑板(水平面)模型1.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足够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上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t =0时刻起,给木块施加一水平恒力F .分别用a 1、a 2和v 1、v 2表示木板、木块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下列图中可能符合运动情况的是( )【答案】AC【解析】木块和木板可能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等,故A 正确;木块可能相对于木板向前滑动,即木块的加速度a 2大于木板的加速度a 1,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 、D 错误,C 正确.2.(多选)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A 、B 两物体,已知m A = 6kg 、m B = 2kg ,A 、B 间动摩擦因数μ = 0.2,在物体A 上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 ,g 取10m/s 2,则( )A .当拉力F < 12N 时,A 静止不动B .当拉力F > 16N 时,A 相对B 滑动C .当拉力F = 16N 时,B 受A 的摩擦力等于4ND .当拉力F < 48N 时,A 相对B 始终静止 【答案】CD【解析】当A 、B 发生相对运动时的加速度为 220.2610m/s 6m/s 2A Bm ga m μ⨯⨯=== 则发生相对运动时最大拉力为 ()86N 48N A B F m m a =+=⨯=当拉力0 < F < 48N 时,A 相对于B 静止,而对于地面来说是运动的,A 错误、D 正确; 由选项A 知当拉力48N > F > 16N 时,A 相对于B 静止,而对于地面来说是运动的,B 错误; 拉力F = 16N 时,A 、B 始终保持静止,当F = 16N 时,整体的加速度为2216m/s 2m/s 8A B F a m m '===+则B 对A 的摩擦力为 22N 4N B f m a '==⨯=C 正确。
应用动力学方法解决“滑块——滑板”模型问题 讲义
应用动力学方法解决“滑块——滑板”模型问题[核心精讲]滑块——滑板模型是近几年来高考考查的热点,涉及摩擦力的分析判断、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运动等主干知识,能力要求较高,滑块和滑板的位移关系、速度关系是解答滑块——滑板模型的切入点,前一运动阶段的末速度是下一运动阶段的初速度,解题过程中必须以地面为参考系.1.模型特点:滑块(视为质点)置于滑板上,滑块和滑板均相对地面运动,且滑块和滑板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2.运动学分析:无临界速度时,滑块与滑板分离,确定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关系解题;有临界速度时,滑块与滑板不分离,假设速度相等后加速度相同,由整体法求解系统的共同加速度,再由隔离法用牛顿第二定律求滑块与滑板间的摩擦力f ,如果该摩擦力不大于最大静摩擦力说明假设成立,则整体列式解题;如果该摩擦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说明假设不成立,则分别列式;确定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关系解题.3.动力学分析:判断滑块与滑板是否发生相对滑动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难点,通常采用整体法、隔离法和假设法等.往往先假设两者相对静止,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它们之间的摩擦力f ,与最大静摩擦力f m 进行比较.若f <f m ,则不会发生相对滑动;反之,将发生相对滑动.从运动学角度看,滑块与滑板的速度和加速度不等,则会发生相对滑动.[范例] (20分)(2015·高考全国卷Ⅰ)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 ,如图甲所示.t =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 =1 s 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 时间内小物块的v -t 图线如图乙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 m/s 2.求:(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解析] (1)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木板与墙壁相碰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 1,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 +M )g =(m +M )a 1①(1分)由题图乙可知,木板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v 1=4 m/s ,由运动学公式得v 1=v 0+ a 1t 1②(1分) x 0=v 0t 1+12a 1t 21③(1分)式中,t 1=1 s ,x 0=4.5 m 是木板碰撞前的位移,v 0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联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μ1=0.1 ④(1分)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初速度为-v 1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初速度v 1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2mg =ma 2⑤(1分)由题图乙可得a 2=v 2-v 1t 2-t 1⑥(1分)式中,t 2=2 s ,v 2=0,联立⑤⑥式和题给条件得 μ2=0.4.⑦(1分)(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 3,经过时间Δt ,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v 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μ2mg +μ1(M +m )g =Ma 3⑧(1分) v 3=-v 1+a 3Δt ⑨(1分) v 3=v 1+a 2Δt⑩(1分)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x 1=-v 1+v 32Δt⑪(1分) 小物块运动的位移为x 2=v 1+v 32Δt⑫(1分) 小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为Δx =x 2-x 1⑬(1分)联立④⑥⑦⑧⑨⑩⑪⑫⑬式,并代入数值得 Δx =6.0 m⑭(1分)因为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脱离木板,所以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6.0 m .(1分) (3)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运动直至停止,设加速度为a 4,此过程中小物块和木板运动的位移为x 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μ1(m +M )g =(m +M )a 4⑮(1分) 0-v 23=2a 4x 3⑯(1分)碰后木板运动的位移为x=x1+x3 ⑰(1分)联立④⑥⑦⑧⑨⑩⑪⑮⑯⑰式,并代入数值得x=-6.5 m(1分)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为6.5 m.(1分)[答案](1)0.10.4(2)6.0 m(3)6.5 m(1)规范要求书写物理表达式要以课本原始公式为依据,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F合=ma,要分步列式,尽量不要列综合式,否则容易失分;符号使用要规范,与题目提供的符号要一致,再者木板和物块的加速度不同,若都用a表示不加以区分,将不得分.(2)评分细则第(1)问7分,①~⑦式各1分.第(2)问8分,⑧~⑭式各1分.第(3)问5分,⑮~⑰式各1分.题目中给出的符号解析中必须要一致,若μ1、μ2用错,则扣结果分.无单位、单位错误,相应的得分点不给分.(用其他方法求解,正确的,参照上述答案酌情给分)[预测押题]1.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物块和木板的v-t图象分别如图乙中的折线acd和bcd所示,a、b、c、d点的坐标分别为a(0,10)、b(0,0)、c(4,4)、d(12,0).根据v-t图象,求:(1)物块冲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木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达到共同速度后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3;(2)物块质量m与长木板质量M之比;(3)物块相对长木板滑行的距离Δx.解析:(1)由v -t 图象可求出物块冲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1=10-44m/s 2=1.5 m/s 2,木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2=4-04m/s 2=1 m/s 2,达到共同速度后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3=4-08m/s 2=0.5 m/s 2.(2)对物块冲上木板匀减速阶段:μ1mg =ma 1 对木板向前匀加速阶段:μ1mg -μ2(m +M )g =Ma 2 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后向前匀减速阶段: μ2(m +M )g =(M +m )a 3 以上三式联立可得m M =32.(3)由v -t 图象可以看出,物块相对于长木板滑行的距离Δx 对应图中△abc 的面积,故Δx =10×4×12m =20 m.答案:(1)1.5 m/s 2 1 m/s 2 0.5 m/s 2 (2)32(3)20 m 2.(2017·湖北七市联考)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物体A 叠放在长木板B 上,A 、B 的质量分别为m 1=10 kg 、m 2=10 kg ,B 长为L =16 m ,开始时A 在B 的最右端;A 与B 、B 与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4、μ2=0.4;现将一水平恒力F =200 N 作用在B 上,使A 、B 由静止开始运动,当A 恰好运动到B 的中点时撤去外力F ,g 取10 m/s 2.求:(1)力F 作用的时间及此时B 前进的距离; (2)撤去外力F 后B 还能走多远?解析:(1)力F 开始作用时,设A 、B 的加速度分别为a 1、a 2, 对A :μ1m 1g =m 1a 1,a 1=4 m/s 2 对B :F -μ1m 1g -μ2(m 1+m 2)g =m 2a 2, a 2=8 m/s 2,设力F 作用的时间为t ,对应此时A 、B 的速度为v A 、v B 则有12a 2t 2-12a 1t 2=12L代入数据得,t =2 s ,v A=8 m/s,v B=16 m/s此时B前进的距离为x B=12a2t2=16 m.(2)撤去外力F后,对A有μ1m1g=m1a3,a3=4 m/s2对B有μ1m1g+μ2(m1+m2)g=m2a4,a4=12 m/s2设A、B经过时间t1达到共同速度v1则有v A+a3t1=v B-a4t1解得:t1=0.5 s,v1=10 m/s此过程中B前进的距离为x1=v2B-v212a4=6.5 mA、B共速后一起匀减速的加速度为a5μ2(m1+m2)g=(m1+m2)a5,a5=4 m/s2此时B前进的距离为x2=v 2 12a5=12.5 m 撤去F后B前进的总距离为x=x1+x2=19 m.答案:(1)2 s16 m(2)19 m。
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滑板-木块模型
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滑板-木块模型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滑板木块模型滑块-滑板问题涉及两个物体,常常叠放在一起,有时也被称为“叠放问题”。
两个物体间由某种力联系在一起,存在相对运动,牵涉到摩擦力的分析和突变、极值问题,与运动学、受力分析、动力学、功和能都有密切的联系。
这种问题的分析过程复杂,综合性极强,并且需要较强的数学计算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和研究的难点。
鉴于“滑板-滑块模型”的特点,板块问题能够较好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是增强试卷区分度的有力题目。
因此,板块问题不论在平时的大小模考中,还是在高考试卷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滑板-滑块模型的解题思路是分析滑块和滑板的受力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速度,对二者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并求解。
滑块从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向同一方向运动,则滑块的位移与滑板的位移之差等于滑板的长度;若滑块和滑板向相反方向运动,则滑块的位移和滑板的位移之差等于滑板的长度。
当滑块和滑板的速度相同,二者距离往往最大或最小。
判断两个接触面间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根据两接触面间摩擦力的大小判断谁先运动。
二者加速度相同时发生相对运动的转折点,隔离法求出该加速度,然后整体法求解外力。
在叠放的长方体物块A、B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或在光滑的斜面上自由释放后变速运动的过程中,A、B之间无摩擦力作用。
如图所示,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一定为负值,其绝对值等于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总路程或等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与单个物体的位移无关,即Q摩=f·s相。
运动学相关知识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指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直线运动,涉及的公式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指加速度不为零,且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处理方法有一般公式法和平均速度法。
一般公式法指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推论三式。
滑板滑块问题 高中物理专题7
专题7滑板滑块问题【规律和方法】1.模型特点: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
2.摩擦力方向的特点(1)若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且两个物体“一快一慢”,则“快”的物体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摩擦力为阻力,“慢”的物体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摩擦力为动力。
(2)若两个物体反向运动,则每个物体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摩擦力均为阻力。
3.运动特点(1)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大小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大小之和等于板长。
设板长为L ,滑块位移大小为x 1,滑板位移大小为x 2同向运动时:如图甲所示,L =x 1-x 2反向运动时:如图乙所示,L =x 1+x 2(2)若滑块与滑板最终相对静止,则它们的末速度相等。
4.方法与技巧(1)弄清各物体初态对地的运动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根据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情况,确定物体间的摩擦力方向。
(2)正确地对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各物体的加速度,结合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3)速度相等是这类问题的临界点,此时往往意味着物体间的相对位移最大,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可能发生突变。
(4)分析两物体运动过程时可用速度-时间图象记录物体的运动过程。
【典例分析】【例1】(有外力+水平面光滑)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着长L =1.6m ,质量为M =3kg 的木块(厚度不计),一个质量为m =1kg 的小物体放在木板的最右端,m和M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今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g 取10m/s 2)(1)为使小物体不掉下去,F 不能超过多少?(2)如果拉力F =10N 恒定不变,求小物体所能获得的最大速度?(3)如果拉力F =10N ,要使小物体从木板上掉下去,拉力F 作用的时间至少为多少?【例2】(速度图象记录物体运动过程)图l 中,质量为m 的物块叠放在质量为2m 的足够长的木板上方右侧,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在木板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在0~3s 内F 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F 以mg 为单位,重力加速度g =10m/s 2.整个系统开始时静止.(1)求1s 、1.5s 、2s 、3s 末木板的速度以及2s 、3s 末物块的速度;(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0~3s 内木板和物块的−图象,据此求0~3s 内物块相对于木板滑过的距离。
难点突破之四 滑块—滑板类问题
1难点突破之四滑块—滑板类问题1.滑块—滑板类问题的特点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 2.滑块和滑板常见的两种位移关系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3.滑块—滑板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此类问题涉及两个物体、多个运动过程,并且物体间还存在相对运动,所以应准确求出各物体在各运动过程的加速度(注意两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找出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求解中更应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4、滑块与滑板存在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1)运动学条件:若两物体速度和加速度不等,则会相对滑动.(2)动力学条件:假设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先用整体法算出一起运动的加速度,再用隔离法算出其中一个物体"所需要"的摩擦力f;比较f 与最大静摩擦力f m 的关系,若f 〉f m ,则发生相对滑动.【典例】 如图所示,木板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木块.已知木块的质量m =1 kg ,木板的质量M =4 kg ,长L =2.5 m ,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平恒力F =20 N 拉木板,g 取10 m/s 2.(1)求木板加速度的大小.(2)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求水平恒力F 作用的最短时间; (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假设木板的上表面也粗糙,其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3,欲使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对木板施加的拉力应满足什么条件?(4)若木板的长度、木块质量、木板的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不变,只将水平恒力增加为30 N ,则木块滑离木板需要多长时间?解: (1)木板受到的摩擦力f =μ(M +m )g =10 N 木板的加速度a =F -f M=2.5 m/s 2. (2)设拉力F 作用t 时间后撤去F 撤去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 ′=-f M=-2.5 m/s 2=a 木板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且时间相等,故at 2=L 解得:t =1 s ,即F 作用的最短时间为1 s.(3)设木块的最大加速度为a 木块,木板的最大加速度为a 木板,则μ1mg =ma 木块解得:a 木块=μ1g =3 m/s 2对木板:F 1-μ1mg -μ(M +m )g =Ma 木板 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的条件:a木板>a木块解得:F 1>25 N.(4)木块的加速度a ′木块=μ1g =3 m/s2木板的加速度a ′木板=F 2-μ1mg -μM +m g M=4.25 m/s 2木块滑离木板时,两者的位移关系为s 木板-s 木块=L ,即12a ′木板t 2-12a ′木块t 2=L代入数据解得:t =2 s.如图所示,质量M =8 kg 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 =8 N .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3 m/s 时,在小车右端轻轻地放一个大小不计、质量m =2 kg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g 取10 m/s 2,则:(1)放上小物块后,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 =3 s 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 解析:(1)小物块的加速度a m =μg =2 m/s2小车的加速度a M =F -μmg M=0.5 m/s 2(2)由a m t =v 0+a M t ,得t =2 s ,v 同=2×2 m/s=4 m/s (3)在开始2 s 内,小物块通过的位移x 1=12a m t 2=4 m在接下来的1 s 内小物块与小车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 =FM +m=0.8 m/s 2小物块的位移x 2=v 同t ′+12at ′2=4.4 m 通过的总位移x =x 1+x 2=8.4 m.答案:(1)2 m/s 20.5 m/s 2(2)2 s (3)8.4 m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 (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2(3)本实验中,m 1=0.5 kg ,m 2=0.1 kg ,μ=0.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 =0.1 m ,取g =10 m/s 2.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 =0.002 m ,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解:(1)砝码对纸板的摩擦力f 1=μm 1g 桌面对纸板的滑动摩擦力f 2=μ(m 1+m 2)g f =f 1+f 2 解得f =μ(2m 1+m 2)g(2)设砝码的加速度为a 1,纸板的加速度为a 2,则 f 1=m 1a 1 F -f 1-f 2=m 2a 2 发生相对运动则a 2>a 1 解得F >2μ(m 1+m 2)g(3)纸板抽出前,砝码运动的距离x 1=12a 1t 21 纸板运动的距离d +x 1=12a 2t 21纸板抽出后,砝码在桌面上运动的距离x 2=12a 3t 22 l =x 1+x 2由题意知a 1=a 3,a 1t 1=a 3t 2 解得F =2μ[m 1+(1+d l)m 2]g 代入数据得F =22.4 N. 答案:(1)μ(2m 1+m 2)g (2)F >2μ(m 1+m 2)g (3)22.4 N滑块—滑板类问题习题1.如图所示,长2m ,质量为1kg 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木块质量也为1kg (可视为质点),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滑块——滑板模型问题分析方法
• 式中v0=5m/s、v1=1m/s,分别为木板在t=0、t=t1时刻速度的 大小。设木板和物体的质量为m,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 μ1mg=ma1,( μ1 + 2μ2 )mg=ma2 • 由以上方程得:μ1=0.20, μ2 =0.30
学情分析及对策
• 我们的学生在做物理计算题时,一怕题目长,望 而止步,未战先输;二怕过程与情景复杂,不能 从题目里面获取有效信息;三怕临界问题的分析 与讨论;四怕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本道计算 题是一道组合题,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多状态与多 过程联系在一起来增加物理情景的复杂程度,能 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 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 能力要求比较高。现在的高考题目数量少,所以 试题的必然趋势就是组合题,将众多的知识点结 合在一起,重点考察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解题思路??弄清题目情景分析清楚每个物体的受力审题建模情况运动情况清楚题给条件和要求根据牛顿定律准确求出各过程的建立方程加速度两过程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加速度两过程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找出两物体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明确关系上一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这是两过程的联系纽带变式1?2014云南省第一次统测24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木块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木块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木块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1kg的铁块b大小可忽略铁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铁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103木块长llm用f5n的水平恒力作用在铁块上的水平恒力作用在铁块上g取10ms2
题目背景
(2013新课标II,25,18分)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 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中实线所 示,0~0.5s内物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中粗虚线所示.己知物块与木板的 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 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 求: (1)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滑块和滑板模型(学习资料)
参考借鉴# 1滑块与滑板相互作用模型【模型分析】1、相互作用:滑块之间的摩擦力分析2、相对运动:具有相同的速度时相对静止。
两相互作用的物体在速度相同,但加速度不相同时,两者之间同样有位置的变化,发生相对运动。
3、通常所说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对地而言的。
在相对运动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一定存在关联。
它就是我们解决力和运动突破口。
4、求时间通常会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加运动学公式5、求位移通常会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加运动学公式或动能定理,应用动能定理时研究对象为单个物体或可以看成单个物体的整体。
另外求相对位移时:通常会用到系统能量守恒定律。
6、求速度通常会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加运动学公式或动能定理或动量守恒定律: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要特别注意系统的条件和方向。
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小车A ,其质量为0.2=A m kg ,小车上放一个物体B ,其质量为0.1=B m kg ,如图(1)所示。
给B 一个水平推力F ,当F 增大到稍大于3.0N 时,A 、B 开始相对滑动。
如果撤去F ,对A 施加一水平推力F ′,如图(2)所示,要使A 、B 不相对滑动,求F ′的最大值m F2.如图所示,质量M=8 kg 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 N ,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 m/s 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 kg 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取g=l0 m/s 2)。
求:(1)小物块放后,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大小各为多大?(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 s 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3.如图所示,一块质量为M ,长为L 的均质板放在很长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板的左端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物体上连接一根很长的细绳,细绳跨过位于桌边的定滑轮.某人以恒定的速率v 向下拉绳,物体最多只能到达板的中点,而板的右端尚未到达桌边定滑轮处.试求:(1)物体刚达板中点时板的位移.(2)若板与桌面之间有摩擦,为使物体能达到板的右端,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范围是多少?F A B 图(1) F ′ A B 图(2)M m v M m参考借鉴# 24.如图所示,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右端放有一质量为m 长度可忽略的小木块,木块与木板之间、木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滑块滑板模型
第二轮
假设又经历t2二者速度相等, 则有a2t2=v1-a3t2, 解得t2=0.5 s
第二轮
滑块-滑板模型
此过程中,木板向左运动的位移 x3=v1t2-12a3t22=76 m, 末速度 v3=v1-a3t2=2 m/s 小物块向左运动的位移 x4=12a2t22=0.5 m 此后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匀减速运动,二者的相对位移最大, Δx=x1+x2+x3-x4=6 m 小物块始终没有离开木板, 所以木板最小的长度为6 m
F=8N
变式2:若F作用在小物块上,其它条件不变,要使两者保持相对
静止,F不能超过多少? F=4/3N
变式3:若F作用在小物体上,地面粗糙且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 μ2=0.01,其它不变为使两者保持相对静止,F不能超过多少?
F=1.2N
变式4:若F作用在小物体上,地面粗糙且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也 为μ=0.1,其它条件不变,随F的变化小物块与木板如何运动?
大静摩擦力,故最大加速度 a=μg=1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有 Fm=(m+M)a=4 N (2)当 F=10 N>4 N 时,两者发生相对滑动
对小物体:a1=μg=1 m/s2 对木板:F 合=F-μmg=Ma2 代入数据解得 a2=3 m/s2
由位移关系有:L=12a2t2-21a1t2
第二轮
反思总结
易错点
滑块-滑板模型
(1)不清楚滑块-滑板类问题中滑块、滑板的受力 情况, 求不出各自的加速度. (2) 画不好运动草图, 找不出位移、速度、时间等 物理量间的关系. (3) 不清楚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 速度. (4)不清楚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0.5a1s' 物μ块1mm对g木μ板1的g 滑2动m摩/ s擦2 力a与1 速度方向相同,则木板的加速度为
a2'
2μ 2
mg
μ1mg
m
4m
/
s2
• 则物块和木板的位移分别为:
s1
2
v12 2a1
0.5m
s2
v0
v1 2
t1
v12 2a2'
1.625m
• 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大小为:
s s2 s1 1.125m
据题意: xB xA L
xA
1 2
aAt 2
xB
1 2
aBt
2
解得: t 2s
变式2
如图,可看作质点的小物块放在长木板正中间,已知长木板质 量为M=4kg,长度为L=2m,小物块质量为m=1kg,长木 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两物体皆静止。现在用一大小为F 的水平恒力作用于小物块上,发现只有当F超过2.5N时,才 能让两物体间产生相对滑动。设两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重力加速度g=10m/s2,试求:
解析
• (1)从t=0时刻开始,木板与滑块之间的摩擦力使滑块加速, 使木板减速,此过程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为 止。由图可知,在t=0.5s时,物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设t=0
到则t:=t1时间间a1隔内vt,11 物块和a2木板v的0 加t2 速v1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
• 式中v0=5m/s、v1=1m/s,分别为木板在t=0、t=t1时刻速度的 大小。设木板和物体的质量为m,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考点分析
• 本题考查了“滑动摩擦力”、 “物体的受力分 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速度-时间 图像”、“牛顿第二定律”这几个知识内容。
• 本题涉及的考点在考纲中都是Ⅱ类要求,能突出 考查力学主干知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题是一道力学组合题,涉及多个物理过程和情 景,可以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物理过程分析能 力,重点考查学生应用力和运动观点解决力学综 合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及对策
• 我们的学生在做物理计算题时,一怕题目长,望 而止步,未战先输;二怕过程与情景复杂,不能 从题目里面获取有效信息;三怕临界问题的分析 与讨论;四怕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本道计算 题是一道组合题,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多状态与多 过程联系在一起来增加物理情景的复杂程度,能 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 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 能力要求比较高。现在的高考题目数量少,所以 试题的必然趋势就是组合题,将众多的知识点结 合在一起,重点考察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针对措施
• 教法上:一要多进行问题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物理 过程,并与知识点有机结合在一起,坚持过程分析,列式 得分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二要进行变式训练, 避免题海战术。三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地去分析和研究问题, 从而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与思路。四要引导学生总结解题 的方法。
• 学法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法指导: • 要引导学生眼看、手画、脑思,培养审题能力;训练学生
• (2014云南省第一次统测,24)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木块A静止在 水平地面上,在木块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 =1kg的铁块B(大小可忽略), 铁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木块长L=lm,用F=5N的水平恒 力作用在铁块上,g取10m/s2。
• (1)若水平地面光滑,计算说明两木块间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 • (2)若木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求铁块运动到木块右
端的时间fm>μmg=0.3110N=3N
F =(M+m)a 假设A、B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对A、B整体
F 对B f AB ma
解得 f AB 2.5N
因为 f AB<fm
所以A、B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2)对B: F μ1mg=maB
对A: μ1mg-μ(2 M+m)g=maA
• 3.解题思路
审题
建模
弄清题目情景,分析清楚每个物体的受力 情况,运动情况,清楚题给条件和要求
建立
方程
根据牛顿定律准确求出各过程的 加速度(两过程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
明确关系
找出两物体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上一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这是两过程的联系纽带
变式1
把握多状态、多过程和临界点,培养物理过程分析能力; 加强过程分析,强化列式得分的策略,增强得分意识和得 分能力。
• (2013新课标II,25,18分)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 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 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中实线所示,0~0.5s内物块运动的 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中粗虚线所示.己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 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 加速度的大小g=10m/s2,求: (1)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 的位移的大小.
滑板——滑块模型问题分析方法
• 1.模型特点 • 涉及两个物体,并且两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 • 2.两物体位移关系 • 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两
物体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 位移之和等于板长。设板长为L,滑块位移为x1, 滑板位移为x2,则同向运动时:L= x1-x2;反向运 动时:L= x1+x2
• μ1mg=ma1,( μ1 + 2μ2 )mg=ma2 • 由以上方程得:μ1=0.20, μ2 =0.30
• (2).0.5s后两个物体都做匀减速运动,假设两者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减速运
动,加速度大小为a=μ2g,由于物块的最大静摩擦力 μ1mg< μ2mg,所以物
块与木板不能相对静止。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块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等于
•
审题
• 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中实线所示:说明0~0.5s 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0.5s以后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但两段运动的加速度不一样,合力发生了变化
• 0~0.5s内物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中粗虚线所示: 物块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0.5s末两物体速度图像相交:说明两物体具有共同速度 • 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物块始终没有脱离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