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练习完成

合集下载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六)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六)

(二)阅读《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完成相关题目。

(15分)【甲】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每空1分)(1)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3)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10.翻译句子。

(4分,每题2分)(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分)1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这两篇短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二)(15分) )文言文阅读9.(每题1分,共4分)(1)坠落(2)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共同,一起(4)只是10.(每题2分,共4分)(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1.(共3分,每句1分)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文言文之《答谢中书书》 过关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之《答谢中书书》 过关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答谢中书书》过关练习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著有《陶隐居集》。

中书,古代掌朝廷机密文书的官。

书,即。

二、词语解释1.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中书:书:2.山川之.美山川:之:3.古来共谈共谈: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5.青林翠竹青林:翠竹:6.四时俱.备四时:俱:7.晓雾将歇.歇:8.猿鸟乱.鸣乱: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竞跃:11.实.是欲界之仙都实:是: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仙都:12.自康乐以来自: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1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复:与(yù):奇:三、句子翻译1.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2.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3.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四、文意理解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答:2.作者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的句子是,猿鸟乱鸣;,沉鳞竞跃。

3.陶弘景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的句子是,。

4.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所在山川的的秀美景色?5.“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7.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8.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9.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答:10.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答:11.“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12.“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答:13.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4. 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

《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练习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书:(2)五色交辉..交辉:(3)四时俱...备四时:俱:(4)夕日欲颓.颓:(5)沉鳞..竞跃沉鳞:(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7)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内容理解。

(1)“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也用得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句话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视角来写的?(3)作者是怎样动静结合来描写景物的?精题演练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歇:(2)沉鳞..竞跃沉鳞: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观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7.本文是一篇美文,请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

对比阅读(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ɡǒu)。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后练习与答案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后练习与答案

一、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能够当堂记住这两篇优美的写景文章,养成背诵名篇的好习惯。

背诵是学习古文的基本功,它对于牢固掌握古文内容和培养语感是很重要的。

默写是为了检查背诵的效果,也要在课堂上完成。

二、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记住词的基本意义。

〖参考答案
1、歇,消散。

2、竞,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

3、念,想;遂,于是、便;至,到。

4、但,只。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答谢中书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答谢中书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答谢中书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答谢中书书.书:(2)五色交辉..交辉:(3)四时..俱备四时:(4)晓雾将歇.歇:(5)夕日欲颓.颓:(6)沉鳞..竞跃沉鳞: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 __,有“山中宰相”之称。

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高度概括景物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6.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所表现的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的表达效果。

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三、拓展阅读【甲】见课文《答谢中书书》。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

殿前剔牙松②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③。

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④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思立亦以为然。

子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⑤。

作六桥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⑦乎。

(袁宗道《极乐寺纪游》)【注释】①张盖:张开的车盖。

②剔牙松:一种针叶松。

③黄思立:人名。

④中郎:袁宗道的二弟。

⑤进贤冠:文中指弃官退隐。

⑥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⑦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这里指“心愿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解析版)

《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解析版)

第11课《答谢中书书》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元微之书①白居易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②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此三泰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修书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④尘念,此际暂生。

【注释】:①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②殚:尽,全。

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

④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修书以先奉报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⑴因.置草堂______⑵流水周.于舍下______(3)大抵若是._______ (4)去.我万里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修书以先奉报2.因:于是周:环绕是:这样去:距离3.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中的僧人,有的坐着,有的睡着。

4.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水的热爱之情,对挚友的怀念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乐观)的情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根据句意“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挂念,现因此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来划分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练习(2)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3)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内容理解。

(1) “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 “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 也用得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2)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句话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视角来写的?(3) 作者是怎样动静结合来描写景物的?精题演练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晓雾将歇. 歇:(2) 沉.鳞.竞跃 沉鳞: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 答谢中书书.书: (2) 五色交.辉.交辉: (3) 四.时.俱.备四时: (4) 夕日欲颓.颓: (5) 沉.鳞.竞跃沉鳞: (6)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7)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俱: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6.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观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7.本文是一篇美文,请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

对比阅读(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二)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ɡǒu)。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选出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A、高峰.入云重岩叠嶂.B、晓.雾将歇朝.发白帝C、青.林翠竹清.流见底D、夕日.欲颓不见曦.月2、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贤与.能B、将:晓雾将.歇出郭相扶将.C、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自:自.康乐以来自.李唐来3、选出加点词解释有误的项()A、古来共谈.(谈论)B、五色交辉..(交相辉映)C、夕日欲颓.(落下)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怪)4、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信。

B、《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朝的文学家。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

6、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B、全文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话题,以山峰、河流、石壁、树木等景物的铺陈刻画为主体,最后以无人与之共赏山川之美结束。

C、本文文字清新流畅,精于铸炼,以散句为主,长短结合、骈散交错。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也抒发了作者自己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

5、翻译文中画横线句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②实是欲界之仙都。

高中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导学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导学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导学练习题及答案高中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导学练习题及答案「篇一」阅读下面课外文言语段。

(7分)延陵季子出游①,见路有遗金②。

当夏五月,有披裘③而薪者,季子吁④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⑤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

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名!”遂去不顾。

(选自王充《论衡.书虚篇》)[注释]①延陵季子出游:延陵,地名,今江苏武进。

季子: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

出游:外出游历。

②遗金:丢失的金子。

③裘:皮衣。

④吁:招呼,喊。

⑤瞋目拂手:瞪着眼睛,拍打着手。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①季子谢之()②遂去不顾()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小题3:阅读这则短文后,你是如何评价这位“薪者”的?(3分)参考答案:小题1:①认错,道歉。

②回头。

(2分)小题2:我正当夏天五月穿着皮衣来砍柴,难道是为来拣丢失的金子?(2分)小题3:这位打柴的人尽管处在社会的底层,但他有着做人的尊严,不肯随便听命于一个贵族,不在“上等人”面前弯腰,在他的身上,表现了人穷志不穷的人的尊严。

(3分)小题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谢”为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2: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当”“薪”“取”“岂”,最后疏通句子。

小题3: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概括。

高中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导学练习题及答案「篇二」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小石潭记》,回答7~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试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2)晓雾将歇.()(3)实是欲界. 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指欣赏。

2.(1)两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相辉映。

(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C (“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4.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表,与古今知音影后得意之感。

试题2: 《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选出划线字意思不同的一项()A.高峰. 入云重岩. 叠嶂B.晓.雾将歇朝.发白帝C.青.林翠竹清.流见底D.夕日.欲颓不见曦.月2.选出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与: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选贤与. 能B.将:晓雾将. 歇出郭相扶将.C.是: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D.自:自. 康乐以来自. 李唐来3.选出划线词解释有误的项()A.古来共谈.(称赞)B.五色交辉.(交相辉映)C.夕日欲颓.(落下)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怪)4.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答谢中书书练习含答案完整版

答谢中书书练习含答案完整版

答谢中书书练习含答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答谢中书书》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美”字。

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 .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4.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

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5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最后一句;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问题探究?(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

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答: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答: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答:“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

完整版)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1)___.2)Towering peaks reach into the clouds。

and clear ___.3)___。

___.4)Green forests and bamboo。

all four seasons are present.5)As the morning mist dissipates。

monkeys and birds sing loudly。

as the evening sun sets。

fish jump and compete.6)It is truly a fairyland in the world of desire.7)Since the time of Kang Le。

there has been no one who can compare to its uniqueness.3、重点问题:⑴在诗人___的笔下,山川之美是指什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___是怎样赞赏___运山水石的成就?⑶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⑷“___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分析这几句描写取得的表达效果。

8)“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表现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它表现出了鱼儿在水中的竞争与活力,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感。

9)“沉鳞竞跃”中的“竞跃”指的是鱼儿在水中跳跃的活泼场景,“其”指代的是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和环境。

10)《答谢中书书》一文体现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赏和向往,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第11课《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第11课《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

文题中的“答”是“回复”的意思。

“谢中书”,即谢徵(zhēng),字玄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第二个“书”即书信。

二、三行对译【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字词解释】之:的共:共同。

【译文】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是人们共同谈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河流澄澈见底。

【原文】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字词解释】交辉,指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俱,都。

译文】两岸的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青竹,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原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字词解释】将:将要。

歇:消散。

乱:此起彼伏。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译文】每天早晨,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原文】实是欲界之仙都。

【字词解释】是:表判断。

欲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秀居住的美好世界。

【译文】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原文】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字词解释】自:从。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的意思。

奇:指奇山异水。

【译文】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三、朗读节奏停顿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文言知识归纳(一)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二)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念无与为乐者:连词,和,跟欲-----夕日欲颓:副词,快要实是欲界之仙都:名词,欲望(三)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比较阅读练习6篇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比较阅读练习6篇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比较阅读练习6篇班级: 姓名: 整洁: 得分:(一)【甲】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夜登华子冈, 辋水沦涟, 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 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 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 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 僮仆静默, 多思曩昔携手赋诗, 步仄径, 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 草木蔓发, 春山可望, 轻鲦出水, 白鸥矫翼, 露湿青皋, 麦陇朝雊。

斯之不远, 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节选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实是欲界之仙都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晓雾将歇: (2)夕日欲颓: (3)白鸥矫翼: (4)然是中有深趣也:3. 翻译下列语句。

(1)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2)非子天机清妙者,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4. 【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声音描写, 其作用有何不同?5. 【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 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二)【甲】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得西山后八日, 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 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 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 负土而出, 争为奇状者, 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 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 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 ①鱼梁: 一种捕鱼的设施。

②突怒偃蹇: 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_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卷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_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卷及答案
能与其奇者________
自康乐以来________
3. 句子翻译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 默写。
山川之美,________。________,清流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时俱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2020年同步练习卷(1)
【综合练习】
1. 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下面各题。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7)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态?在生活中与学习中给了你什么启示?请简要概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2020年同步练习卷பைடு நூலகம்1)
【综合练习】
1.
【答案】
陶弘景,华阳隐居,信,给谢中书的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①对偶
②对偶,借代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解释加点的字。
五色交辉________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打印版)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打印版)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打印版)###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打印版)一、填空题1.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宋文学家______的作品。

2. 答谢中书书的全文中,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______的向往。

3. 文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一句,体现了作者对______的赞美。

4.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描绘的是______的景色。

5.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一句中,“五色”指的是______。

二、选择题1.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渊明,其人主要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唐朝- B. 南朝宋- C. 明朝- D. 清朝2. 答谢中书书一文中,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 B. 向往- C. 忧虑- D. 愤怒3. 以下哪项不是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 A. 高峰- B. 清流- C. 石壁- D. 沙漠4. 文中提到的“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的是什么时刻的景象?- A. 清晨- B. 正午- C. 黄昏- D. 夜晚三、简答题1. 请简述答谢中书书一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2. 根据文中的描述,分析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手法及其所体现的美学观念。

四、判断题1. 答谢中书书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散文。

()2. 文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传统的尊重。

()3. 文中提到的“清流见底”是指水流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河床。

()4. 答谢中书书一文的作者陶渊明是唐朝的著名诗人。

()五、翻译题将以下句子翻译成英文: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陶渊明2. 自然3. 山川4. 山水5. 各种颜色二、选择题1. B2. B3. D4. A三、简答题1. 答谢中书书一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尘世、追求自然和谐生活的渴望。

2. 作者通过对山川、清流、石壁等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自然之美,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完整版)《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

(完整版)《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

《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1一、默写山川之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清流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时俱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是欲界之仙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解释加点的字五色交辉..俱备()..( ) 四时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能与.其奇者( )古来共谈..以来( )..()自康乐二、翻译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填空1、《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的得意之感。

2、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朝_____时期的_________家、_____家。

他隐居句曲山中.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他为“__________”。

3、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4、文中有静景转入对动景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表现出绚烂辉煌的景象的句子是、、、 .《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

给下面词语中加下画线的字注音。

藻荇()()松柏.()2。

解释下面语句中加下画线字词的意思。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相与步于中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怀民亦未寝3.翻译下列句子.(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

《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

《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黑暗的时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此文的课后练习,希望能帮到大家。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①四时俱备四时:②晓雾将歇歇:③夕日欲颓颓:④与其奇者与:19、把下面的文字翻泽成现代汉语。

(2分)①五色交辉译文:②沉鳞竞跃译文:2、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两种视角,写,用笔洗练,境界清新。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己的志趣,将在山水之中流露于笔端。

答案:18.①四季。

②休息。

这里指散尽。

③坠落。

④参与,这里指欣赏。

(4分,一词1分)19.①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②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2分,一句1分)20.①仰观俯察山之高、水之净。

②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4分,一空1分)鉴赏《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

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接着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

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

阅读全文,则朗朗爽口,美文丽句脱口而出,顿时吐气如兰。

“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归纳之句又回首返顾,使得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

就是最后简短的议论,也是言简意赅,切中文义。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

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

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

“夕日欲颓”,势在必然。

“沉鳞竞跃”,变化突然。

分析文章结构,亦不失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后练习及答案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后练习及答案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后练习及答案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后
练习及答案
一、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能够当堂记住这两篇优美的写景文章,养成背诵名篇的好习惯。

背诵是学习古文的基本功,它对于牢固掌握古文内容和培养语感是很重要的。

默写是为了检查背诵的效果,也要在课堂上完成。

二、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感情基调,在初读文章的过程中就应该提醒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这一点,从整体上把握作者传达的情感是悲还是喜。

对文章作细致研读后,还要仔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题是在第二个层次上的品味,通过两篇文章的比较能够使认识更加深入。

〖参考答案〗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练习完成答谢中书书1 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1)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2)四时俱备。

晓雾将(3)歇,猿鸟乱鸣;(4)夕日欲(5)颓,(6)沉鳞竞跃。

实是(7)欲界之(8)仙都。

自(9)康乐以来,未复有能(10)与其(11)奇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五色交辉:(2)四时:(3)歇:(4)夕日:(5)颓:(6)沉鳞:(7)欲界:(8)仙都:(9)康乐:(10)与:(11)奇:2、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重点问题⑴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⑵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⑶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⑷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⑸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的?⑹“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⑺、“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8)“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9)“沉鳞竞跃”的跃意思是,“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10)《答谢中书书》一文体现了作者的志趣,总领全文的句子2是。

“”字点明了全文中心。

答谢中书书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①四时俱备四时:②晓雾将歇歇:③夕日欲颓颓:④与其奇者与:2、把下面的文字翻泽成现代汉语。

(2分)①五色交辉②沉鳞竞跃3、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两种视角,写,用笔洗练,境界清新。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己的志趣,将在山水之中流露于笔端。

《答谢中书书》3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3 .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34.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

5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二.问题探究(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答谢中书书》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翻译句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4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二、简答题1、“书”的意思是?“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本文分几层?写出各层大意。

4.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5.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6.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7.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水,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8、文章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有那几句?9.这四句通过哪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10、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11、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12、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13.《答谢中书书》文中“”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之情。

14.《答谢中书书》文中的议论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理解:15、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的语句是:16.以感叹总括前文的一句是:1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18.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19.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20.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521.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22、“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5、《答谢中书书》中,作者书写游山之感,为什么要与“康乐”相比?答谢中书书1 陶弘景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五色,后泛指多种颜色。

交辉,交相辉映。

(2)四时:四季。

(3)歇:消散。

(4)夕日:夕阳。

(5)颓:坠落。

(6)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鳞,指代鱼。

(7)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指人间。

(8)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9)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10)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11)奇:指奇山异水。

2、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呜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6)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重点问题:⑴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⑵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⑶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答: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绘其美景的。

⑷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答: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⑸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的?答: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⑹“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答: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⑺、“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答、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8)“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9)“沉鳞竞跃”的跃意思是跳,“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山川之美景。

(10)《答谢中书书》一文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的志趣,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美”字点明了全文中心。

答案2:18.①四季。

②休息。

这里指散尽。

③坠落。

④参与,这里指欣赏。

(4分,一词1分)19.①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②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2分,一句1分)20.①仰观俯察山之高、水之净。

②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4分,一空1分)《答谢中书书》3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美”字。

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 .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4.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

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5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最后一句;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问题探究6(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

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答: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答: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答:“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

“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

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

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

①山水相映之美。

②色彩配合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