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第பைடு நூலகம்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过程
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问题及其确认【见书221】
第九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与伦理
一、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构成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在相当程度上源于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并具有特定的内容构成。
二、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具体内涵
第一、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
第二、以公众为本提供服务
第三、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
第四、勇于承担公共责任
第五、高尚的敬业精神
三、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价值和建设
★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在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建设,是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能,达成公共事业管理目标必须重要工作。
6加快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法制建设,实现依法进行公共事业体制的建设和管理
二“非政府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
见书[131]
第五章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方式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一: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1、基本内涵
它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特征:社会性、综合性、约束性、政治性
(3)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公共权力运行:产生、分配、控制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
基本内涵: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1.什么是公共事业?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2.为什么政府要管理公共事业?公共事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公共事业的特性决定了政府的管理主体地位,市场运作的缺陷决定了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必须积极有为,政府管理公共事业有其优点和长处.3.如何认识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公共事业应该是涉及国家长远利益的微利事业,是社会生活中必要的基本服务,一定会具备基础性和公共性。
目标是服务是全体社会人员,一定是不以营利为目标,从整体出发,有具体目标,以提高社会水平和质量为宗旨的来看,一定会具备专业性。
公共事业管理围绕公共事业自身的特征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是政府部门,是公共权力部门,所以一定的强制性,非营利性和服务性,这些特征。
4.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如何管理公共事业?履行好职能,综合运用方法5.政府组织有何特征和体制优势?特征:公共性强制性普遍性执行性规模性体制优势: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制度,提供公共物品,解决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垄断问题.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应对紧急事件.6.政府失灵有哪些具体表现?1、公共政策的偏差与失效2、政府部门的膨胀3、低效率4、寻租行为7.事业组织有何体制优势和局限性?体制优势:相对独立性非营利性低成本高质量专业性接近性灵活性在培养互助精神,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等方面更具优势。
局限性:筹款不足志愿活动的狭隘性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志愿组织的业余性8.市场体制在发展公共事业中有何优势和局限性?优势:有效配置各类资源,加快市场主体优胜劣汰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市场主体间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推动科学技术创新调节收入分配,促使市场参与者理性决策促进人的发展局限性:市场无法有效的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无法消除外部效应市场无法消除信息不对称市场无法消除垄断市场经济无法保证收入分配公平和公正市场经济无法解决宏观总量平衡问题,无法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市场调节无法克服自身所导致的某些消极后果市场无法使经济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一、名词解释1、事业单位: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行业,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一定形式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改善社会公众的生活,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拨给,受国家机关尤其是政府部门领导的社会组织。
2、公共事业: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3、公共事业组织:依照一定的原则(或有关政策、法规,或有关法律),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组织。
4、公共组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历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为基本职能。
5、公共事业管理:指政府对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6、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货物。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
7、公共事业监督管理:就是指管理系统内外监督主体通过一定的政策、规则、制度、法律、法规等,运用制度化和法制化的手段对公共事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保证组织作业和工作制度全面、准确、有效的执行,根据其活动是否符合法律和政策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鼓励、促进或消极的限制、禁止,以使系统各环节的管理活动更加规范合理,从而推进组织目标的达成。
8、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有关的组织制度、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职权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
公共事业管理项目:是指公共事业组织为实现其宗旨和战略目标,通过申请、设计实施、评估等程序,合理配置资源从而完成的一项专门任务。
(老师让记的)9、公共事业管理项目:是指政府、社会事业团体或社会福利机构等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直接或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物品,以从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公共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科学文化水平和人民素质而进行的组织和配置社会资源的一次性活动。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一.公共性:在一定的社会区域内,一种共同性而非私有性,一种共同性而非排他性,一种共性而非差异性。
二.公共需要:具有公共性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共同体所具有的带有共同性共享性的需要
三.公共问题:具有广泛性,复合性和不可分型等特征的社会问题,是关系到一个社会或一个地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
切身利益的问题,是属于公共领域的个公共性问题
四.公共事务:涉及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五.、公共事务的特征: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和阶级性
六.公共事业: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
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家经济
建设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的公众基本生活质
量和共同利益,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七.公共事业的特征:公共性非盈性规模性。
八.公共事业产品
1,公共产品: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2,公共产品的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萨缪尔森)
3公共产品的分类: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
4准公共产品: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一种商品
5特点: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性。
6外部性:指外部收入
7准公共产品的分类:
具有非竞争性且非排他性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
具有非排他性且非竞争性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
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都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
九公共事业产品的基本性质。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课件
要作用。
02
私人企业通过提供公共 服务、参与基础设施建 设、开发公共资源等方 式参与公共事业管理。
03
私人企业需要遵循法律 法规和政策规定,确保 公共事业的公平、公正
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是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 主体之一,包括社区组织、志愿
特点
公共性、服务性、公益性、复杂性、 稳定性。
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性
1 2
3
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公共事业管理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 率,满足公众需求。
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
公共事业管理通过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社会公平 和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领 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变革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
0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关注老年人的需求
,提供适应老年人需要的服务和设施。
城市化进程
02
城市化进程加速,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应对城市人口增长带来的
03
社会变革背景下,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关注社会公平与正义,保
全球化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跨国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公共事业管理需 要加强跨国合作,共同应对全球 性挑战,如气候变化、跨国污染 等。
资源共享
全球化使得资源流动更加便捷, 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充分利用全球 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文化交流
全球化促进了文化交流,公共事 业管理需要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 的需求和价值观,提供更加包容 和多元化的服务。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1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绪论公共事业是指那些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公共事业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专业性基础性公共事业管理特征: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非营利性服务性公共事业管理职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技术手段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有助于增进人类的福祉有助于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有助于促进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减轻财政压力2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政府组织的概念:广义指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等公共机关的总和。
狭义:专指国家行政机关。
政府组织的特征:公共性强制性普遍性执行性规模性法定性政府体制的职能优势;1,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制度。
2,提供公共物品,解决外部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垄断问题。
3,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
4,克服市场经济导致的某些消极后果,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5,维护国家安全,应对紧急事件。
政府体制的局限性:1公共政策失效2政府行为存在低效率3政府活动易滋生寻租行为,出现不公正现象4政府在解决垄断和外部性问题时可能造成新的垄断,外部性问题。
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责任1为公共事业组织的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和行政管理的框架2通过指导与协调为公共事业组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3直接或间接提供部分的公共事业产品4建立健全公共事业组织活动的监督机制5与公共事业组织建立制度化的合作伙伴关系事业组织的概念: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组织。
事业组织的特征:组织性非政府性非盈利性自治性事业体制的职能优势:1相对独立性2非营利性3低成本高质量4专业性5接近性6灵活性7在培养互助精神,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等方面更具优势事业体制的局限性1行政严重化2组织性质杂乱3立法滞后4经费不足5自律机制不健全事业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责任1贯彻执行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法规,规划和政策2发挥体制优势,从事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给3有效配置各种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资源4充当科学理论的创新园地和实验基地市场组织的概念;一般指以营利为目的,通过生产活动和市场交换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非公共组织。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简介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对公共事业的组织、管理和运营进行规划、协调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方式。
公共事业是指为满足公众普遍需求而提供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如能源、交通、水务、通信等。
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是提供高效、稳定、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改善公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挑战,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公共事业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形式,与商业企业管理有所区别。
公共事业管理需要考虑公益性、普遍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在组织、运营和监督上需要更多的政府参与和公众参与。
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是要以公众利益为导向,提供公正、公平、高质量的服务。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规划、协调、监督和评估。
首先,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制定长期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线图。
其次,要协调各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的合作,确保公共事业的协调发展。
同时,公共事业管理还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估工作,以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性公共事业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公共事业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例如,能源、交通和水务等公共事业的良好运营可以提升经济效率,促进产业发展。
其次,公共事业管理可以保障公众的基本需求,提高公民生活质量。
通过提供稳定、可靠的公共服务,公共事业管理可以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和谐。
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公共事业是资源消耗较大的领域,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有一定影响。
因此,公共事业管理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推动绿色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面临的挑战公共事业管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公共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资源支持。
但是,公共事业的投资回报周期长,且盈利性较低,因此吸引私人资本的投资存在困难。
其次,公共事业的管理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协调各方利益的矛盾和冲突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一、名词解释1.责任: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承担和履行的职责。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必须承担其管理行为的后果的要求。
2.排他性:排斥他人消费的可能性——使用权或拥有权的垄断性。
3.非排他性:指某一物品不能排斥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或排斥成本过高,难以实施排斥行为。
4.竞争性:指某一物品供某人消费后即无法再让他人享用,如果增加消费者,则必须增加物品数量,从而增加物品生产成本。
边际生产成本不为零。
5.非竞争性:指某一物品供某人消费之后,还可以由其他人消费,并且其他人的消费不会降低该人对此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
边际生产成本为零。
(路灯/海上灯塔)边际拥有成本为零;可分割性。
6.公共事业:特定的社会组织及其成员以满足社会群体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向社会提供准公共物品和某些公共物品,为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生活创造有利条件而进行的活动或事物。
7.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方式对提供准公共物品的社会事务进行协调,从而实现提高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众生活质量,保证实现社会公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8.民办非企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9.事业单位: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10.社会团体:公民或者单位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展开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11.市场失灵: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状态。
12.政府失灵:政府由于对非公共物品市场的不当干预而最终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市场秩序紊乱,或由于对公共物品配置的非公开、非公平和非公正行为,而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当代公共事业产品的提供方式:
(1)公共提供。主要是纯公共产品,如 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的研究 和推广、大型水平设施、社会科学研究 等。 (2)市场提供。主要是准公共产品,如 水、电、煤气、城市公共交通等,以及 电信、邮政、铁路运输等。 (3)混合提供。主要有教育、卫生、医 疗、体育、出版、广播、文化等。
公共组织的特征:
(1)公共组织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 目标。 (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 具有权威性。 (3)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 (4)公共组织的活动具有政治性。 (5)公共组织的目标形式上清楚但实际中 模糊,且组织行为结果评判较困难。 (6)公共组织具有一定的独占性。
公共权力的基本形式: (1)强制性权力 (2)非强制性权力
一、广泛性 二、复杂性 三、差异性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分类: 一、以层次为标准,可分为宏观公共事业 管理环境、中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微 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 二、以国别区域为标准,可分为国际公共 事业管理环境和国内公共事业管理环境。 三、以作用和影响为标准,可分为积极公 共事业管理环境(良性环境)和消极公共 事业管理环境(恶性环境)。 四、以内容为标准,可分为政治环境、经 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等。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在其本质 上,是指在公共事业管理过 程中存在或可供选择的政府 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 处理方式或者说是政府与市 场、政府与社会的分工方式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 素:
(1)公共需求。公共需求是决 定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发展演变 的根本因素。 (2)主体意识 (3)政府能力 (4)社会发育程度
公共产品的分类:
(1)纯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是指完全具 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产品,如国 防、行政管理、基础科学研究、社会科学 研究、立法、司法、环境保护等。 (2)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是介于纯公 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公共产品。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一公共需要的特征一,公共需要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二,公共需要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三,公共需要是发展变化的四,公共需要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二,公共事业与公共事务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他们的联系表现为,在公共管理上都涉及公共权力的运用,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等问题都具有公共性,非盈利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尽管其中程度有所不同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内容上广义的公共事务涵盖了公共事业,狭义的公共事务主要只体现政府政治统治职能的活动,通常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而公共事业主要指体现政府社会管理智能的活动,更突出社会性。
三公共事业的特征一公共性,二非营利性,三专业性,四基础性四,公共组织的含义组织可以分为公共组织和非公共组织两大类,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他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为基本职能,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五,非公共组织的含义非公共组织一般不以公共利益为目,组织目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的参与市场活动的组织,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典型的非公共组织。
六,政府的含义政府一般指执行国家权力进行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七,市场组织的含义市场组织一般指以营利为目的,通过生产活动和市场交换,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非公共组织八,市场体制的职能优势一,有效配置资源,二,优化经济结构,三,推动科技创新,四,调节收入分配,五,促进人的发展九,公共事业人力资源,除具备一般人力资源的共性外,还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一主体智能性,二领域约束性,三价值公益性,四影响扩张性,五功能持久性十绩效考核的含义绩效考核可以说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绩效考核是一个按照事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标准考察员工实际完成的绩效情况的过程11民主测评法的含义民主测评法是公共事业组织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设定好的测评表格,由参与测评人员对全部考核对象的考核等次分别做出评价。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一、公共事业的定义: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活动。
从社会产品的角度看,公共事业涉及的事以准公共产品为主并包括纯公共产品乃至某些俱乐部产品的活动。
二、公共事业与公共事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在于:从公共事务的角度看,公共事务科分为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即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共事业所包含的的基本内容主要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
因而公共事业属于社会公共事务的范畴,公共事务涵盖了公共事业。
区别在于:广义的公共事务由于还涉及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因而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阶级性;而从传统的事业向公共事业的转型中,基于原有事业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取向,公共事业主要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即基本上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具有更为强烈的社会性和服务性。
三、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四、公共事业环境:是公共管理主体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或说是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其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外部要素的总和。
特征:广泛性、复杂性、差异性生态环境: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
文化环境: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置身于其中的一定的社会思想意识、文化心态和观念形态的总和,它是一定区域内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意识形态。
政治环境:是指一定政治体系中与公共组织并列且对公共组织产生作用的诸种政治因素的总和。
经济环境:就是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经济背景,是制约和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一切经济因素的总和。
五、公共管理环境与公共事业管理之间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关系,主要包含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两个方面(一)、辩证关系:所谓的辩证关系就是指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是公共事业管理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决定、制约公共事业管理总体上看,表现为公共事业管理的根本性质、原则和职能内容,实际上是由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决定的,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方式、决策等都要受到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制约。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一章导论学习要点:公共事业的内涵与特征公共事业管理界定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及意义(一)公共事业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公共事业与公共需要、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密不可分,同时,由于当代中国的公共事业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问题不断增长和变化所促成的传统事业内涵和范围的扩大和公共性的凸显或公众公共性的觉醒而形成的,因而它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
(二)分析和认识公共事业的逻辑起点相当程度上,特定的公共需要、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是分析和认识公共事业的逻辑点(三)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1、基本内涵它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2、基本特征:公共性:从活动目标、权力来源、涉及对象来看。
非营利性:公平与效率规模性:规模效应(四)公共事业产品性质分析1、社会总产品的分类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俱乐部产品和纯私人产品2 .公共产品的内涵和特征公共产品的概念: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指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或劳务消费的减少。
——(Paul A. Samueson)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1)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与排他性相对应相对应的。
排他性是指排斥他人消费的可能性,即如你在使用一件产品时别人就不能用,或当你能完全拥有一件产品时,别人就不能拥有。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也称为消费上的非排斥性,是指一个人在消费这类产品时,无法排除其他人也同时消费这类产品,而且即使你不愿意消费这一产品,你也没有办法排斥。
[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名词解释:1 公共事业: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
2 公共事业组织:依照一定的规那么(或有关政策、法规,或有关法律),以独立、公正为原那么,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组织。
特征: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3 志愿失灵:正如市场和政府都可能失灵一样,公共事业组织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
在西方国家,这种局限性被称作“志愿失灵”。
4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内在的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5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为了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履行组织使命,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其管辖内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考核、培训、晋升、奖惩激励、保障等一系列管理活动过程的总称。
6 项目风险:是指在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7 公共事业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人员对可能影响项目的不确定性或潜在的不利事件进行预测、识别、分析和处理并力求最大限度地达成项目目标的活动。
8 第三方评估制度:是指由专门的监督评估机构来实施对非营利组织的评估与监督的制度。
9 政府失灵:政府由于对非公共物品市场的不当干预而最终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市场秩序紊乱,或由于对公共物品配置的非公开、非公平和非公正行为,而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10 社会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具体而言,在一个社会中,公共事务是企业和个人家庭所不愿做也不能做,但又是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社会全体公民基本生活来说必不可少的事务。
公共性是其最基本而突出的特征。
简答:1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政府原因:(1)公共事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2)公共事业的特性决定了政府的管理主体地位;(3)市场运作的缺陷决定了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必须积极有为;(4)政府管理公共事业有其优点和长处;2 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1)计划职能(2)组织职能(3)协调职能(4 ) 控制职能3 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责任(当前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公共事业组织的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和行政管理的框架;(2)通过指导与协调为公共事业组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3)直接或间接提供部分公共事业产品;(4)建立健全公共事业组织活动的监督机制;(5)与公共事业组织建立制度化的合作伙伴关系;4 中国的公共事业组织还存在下列问题:(1)缺乏独立性(2)组织性质杂乱(3)立法滞后(4)产权制度不尽合理(5)自律机制不健全5 三种体制(政府体制、事业体制和市场体制)的互补替代关系互补关系:(1)政府作为宏观管理着,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来规X社会活动各主体(组织和个人)的行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一、事业与公共事业二、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界定一、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二、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联系与区别三、公共事业管理学科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研究内容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介绍二、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内容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一、公共选择理论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三、多中心治理理论四、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官僚理论第五节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方法及意义一、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二、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意义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职能与方法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职能概述一、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内涵、性质与目标二、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一、事业与公共事业二、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界定一、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二、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联系与区别三、公共事业管理学科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研究内容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介绍二、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内容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一、公共选择理论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三、多中心治理理论四、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官僚理论第五节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方法及意义一、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二、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意义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职能与方法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职能概述一、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内涵、性质与目标二、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内容……第四章公共事业绩效管理第五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权力与监控第六章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府角色第七章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与事业单位第八章公共事业中的公共物品管理第九章公共事业部门战略管理第十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治理模式创新第十一章西方国家公共事业管理第十二章中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第十三章公共事业部门管理第十四章社区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织,政府能力无疑具有决定性的地位。
所谓政府能力,如果从社会产品的角度看,就是政府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
(4)社会发育程度。
这里主要是指作为社会组织载体的非营利组织等的发育程度。
6、现代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无论是从当代世界范围内的改革实践,还是从新的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方式组合运行为机理来看,当代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1)多元构成。
(2)政府主导和统筹。
(3)以市场为基础。
4、法制化与规范化。
9、当代中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参考答案:所谓体制,一般是指体系与运行机制的总和,相应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就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体系与运行机制的总和。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有公共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者的法律地位、公共事业产品的供给范围、提供公共事业产品的组织形式、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权限和设置,以及调节、控制手段和监督方式等。
现代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应是一个以政府为核心的有非政府组织及其他组织参与的统一的多层次的、中央与地方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管理环节与实施环节既统一又分离、管理表现为服务并以服务实现管理的管理系统。
这其中,各级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职责权限和分工有科学的定位,同时,非政府组织等在公共事业管理中也有其地位和任务,在基层公共事业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与政府社会管理改革的关系表现为:①政府的社会管理改革是构建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提高的保证.在以”政事分开”和”政社分开”观念为主导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核心作用和中坚力量.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社会管理改革直接关系到适应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建立,关系到能否顺利推进公共事业发展,充分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的战略大局.11.政事分开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政事分开,是要解除政府与各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宏观管理,但具体事务则完全由事业单位自主解决,同时,要根据中央有关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的精神和指示,有步骤地取消现行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第一章结论1.公共需要的特征:1.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2.公共需要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3.公共需要是发展变化的;4.公共需要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2.公共事业的含义: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3.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和特征: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特征: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种公共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非营利性;服务性。
4.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和手段:职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职能,计划是公共事业管理的首要职能;手段:(法律、行政、经济、宣传和教育、技术)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及类似法律性质的各种社会规范调关系,对社会各方面事务进行控制、指导和监督的管理方法。
法律手段具有阶级性和利益性、规范性和约束性、权威性和强制性、概括性和明确性、稳定性和平等性,能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行为规范;行政手段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力,运用命令、指示、政策、规定、条例等直接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的管理方法。
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直接性。
经济手段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值工具、物质利益去影响人们行为的管理方法。
经济手段特点:利益性、调节性、间接性和非强制性。
经济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可分为宏观经济(财政、金融手段)和微观经济(工资、资金和罚款)手段两方面。
宣传教育手段是指通过对被管理者进行灌输和说服教育,启发其觉悟,从而使其自觉地按照管理者的意志行动的管理方法。
特点: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阶级性、启发性和间接性、广泛性和多样性、长期性和反复性。
作用表现:可确保社会主义方向;能够保证正确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助于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管理上标有利于其他管理手段充分发挥作用。
03331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第一节公共事业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学第二章公共事业组织第一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第二节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和特性第三节公共事业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之一第四节政府与公共事业管理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职能与过程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过程第四章公共事业项目管理第一节公共事业项目管理概述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过程第三节公共事业项目管理范畴第五章公共事业财务管理第一节公共事业财务管理概述第二节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原则第三节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管理的法规体系第四节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管理的内容第六章公共事业资产管理第一节公共事业组织国有资产第二节我国公共事业组织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第三节公共事业组织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第七章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第二节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第三节公共事业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第四节公共事业人力资源培养与培训第五节志愿者招募与管理第八章公共事业组织战略管理第一节公共事业组织战略管理概述第二节公共事业组织战略管理的过程第三节我国公共事业组织战略管理第九章公共事业绩效与评价第一节公共事业绩效与绩效管理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绩效评估第十章公共事业部门管理第一节科技事业管理第二节教育事业管理第三节文化事业管理第四节卫生事业管理第五节体育事业管理关的以科、教、文、卫、体等为基础内容的行为或部门,及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促进社会整体利益和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即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控制的过“公共事务”这一概念18世纪就在西现的是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受益对象是全体社会公众,虽然社会公众的具体范围不一定相同,但既为公共事务,也就意味着一个社会中的全体公众都可以享受这种利益。
公共性是公共事务最突出和基本的特征。
第二,劳务性。
即以政府为核心的社会公共组织通过所承担的公共事务而向公民提供的主要是服务,即劳务,或者称为劳务产品。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第一章:导论一、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一)公共事业:公共事业是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向公众提供特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由公共组织负责提高全社会公民生活质量的活动。
1、公共性:一个社会或地区大多数人共同的、共有的愿望和要求。
代表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
2、公共需求:是人类社会共同体所具有的带有共同性、共享性保证公众基本生活的需要。
与每个人利益相关,但个人不能享受其消费独占权。
表现为六个方面:第一,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安全秩序的需要。
第二,维护经济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的需要。
第三,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设施与公共管理的需要。
第四,建立社会保障与救济体系,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
第五,公众对人权、自由等公民权利的需要。
第六,公共资源与公共财产管理的需要。
3、公共问题:是指具有广泛性、复合性、不可分性等特征的社会问题,关系到社会成员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的问题,属于公共领域的共同性问题。
(农民工、留守儿童、农村空心化)4、公共事务: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体现社会整体和长远的利益。
(二)市场经济与公共事业发展1、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一种手段。
社会发展使环境、资源、人口等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事务纳入了公共事业。
信息管理、信息服务成为社会公共事务。
(1)体制改革使原来由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逐步分离,由社会统一进行管理和分配。
例如:城市社区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
(2)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权力意识、自主意识、利益保护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及能力都增强了,对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合理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形成,公民主体意识的确立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建立,使传统的政府事业向社会大众自己的公共事业发展。
2、社会公共事务及其特征: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体现社会整体和长远的利益。
特征:(1)公共性(2)基础性(3)长远性(4)劳务性A、直接劳务性-公安、司法B、间接性-国防、立法C公共工程-桥梁、水利设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导 论
一、公共管理概述 二、公共事业管理概述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问题
什么是管理?谈谈你对公共事业管理的 认识。 管理的要素是哪些?
一、公共管理概述
1、公共管理定义 社会公共组织以及其他组织为推进社会整 体协调发展,增进社会共同利益实现对社 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 2、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
3、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行为的环境因素 政治、法律环境:权力决定与行为制约 经济、技术环境:能力与效率 文化、国际环境:行为、方法、资金来源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计划形成过程
宗
旨
战 略 规 划 政 程 规 工 预 章 作 制 计 策 序 度 划 算
公共事业管理的 计划形成过程: 问题---目标----列 举方案----评估方 案----选择方案---辅助计划---计划 书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计划形成过程
1、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确认 (1)社会问题的特点:公共性和可变性 (2)确认方法:直接调查、间接调查 (3)注意因素: 问题是不是假象或提法不当?针对问题 提问 问题对不同立场的人的影响是什么?
2、与公共事业相关的公共政策的确定 (1)公共政策:具有一定公共权威的政府组织, 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作出的长期行动安排。 (2)相关问题转化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 A:问题本身:a确定为明显的、需要非解决不 可的社会问题 b、客观情势 c、 强烈公众要求 d、影响程度 B:转化条件:a、政治领袖 b、利益集团 c、 危机特殊事件 d、抗议活动 e、大众传播媒介 C:转化为政策议程 (3)制定过程:
2、柔性方法:说服、解释、劝说等管理的方法。 (1)传播方法:通过双向信息交流公共事业管理主 体与公众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以实现管 理目标的方法。 (2)感情方法:通过舆论宣传、公开激励、表彰先 进、树立典型等方法激发公众对公共事业活动的情 感,促进公共目标实现的方法。 (3)心理方法:通过营造一定有助于公共事业管理 目标实现的社会心理气氛,激发公众良好的心理定 势。 3、两种方法运用的趋势: 系统化,民主化,高科技化
主体:政府和其他组织 客体:社会公共事务 事务:生产物品的活动 公共事务: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活动 (生产公共产品) 公共事务的特征: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阶级性、历 史性 公共事务的内容:政治事务:法律法规 经济事务:政策制度 社会事务:教科文卫 目的:追求公共利益(公平有效率提供社会需要的公共产品,满 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公共利益) 公共需要: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 同需要。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法
1、刚性的方法: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凭借其权力,实 施强制性管理的方法。(以法律法规作后盾) (1)法律方法 内容: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依据法律法规确定公共 事业管理领域里的行为规范,调整公共关系,处理 公共矛盾,解决公共问题,维护基本秩序的管理方 法。 对象:政府组织----限制政府行为、强调依法行政 非政府组织------确定其成立条件活动内容行为规范 企业个人-----确定其行为规范权利义务 管理主体: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主管部门
2、服务原则:------公共组织存在的根本任 务(政府、非政府) 公共事业管理本质上是服务非管制 3、社会效益优先原则------解决公平问题 4、市场化原则 -------资源配置效率要求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层次
1、宏观公共事业管理 (1)涉及全社会的公共事业发展的宏观 管理 (2)基本目标:保证公共事业领域内的 公共需求和公共产品的供给宏观平衡 (3)管理机构:高层政府组织(决策) (4)管理方式:间接管理
2、微观公共事业管理 (1)涉及具体公共事业产品生产提供和监督 等微观性管理 (2)基本目标:在基层不断完善公共服务, 维护基本秩序,更好的提供公共产品 (3)管理机构: 政府专门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基层部门 业务涉及公共事业管理政府基层部门 直接提供公共事业产品的组织 (4)管理方式:直接管理 内容:维护秩序(提供者、质量、价格监 督) 产品提供
3、改革(44—59) 原因:财政压力、公民压力、环境 内容: 私有化 市场化:合同出租、以私补公、客户竞争、内 部市场 社会化:第三部门、社区化、用者付费 地方化:
二、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 1、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共事业管理 (1)形成背景:国防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现代化战略的必然选择 全面排斥市场经济的宏观政策环境:六低 利率、汇率、工资、 能源、原材料、农产品价格 集权的资源配置体系 国有化和人民公社化经营体制 对个人高度的监督和控制 (2)单一集中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 特征: 高度行政化 主体单一化 资源配置非社会化 弊端: 机构重叠、人员膨胀 政事不分职责不明 管理僵化缺乏活力 结构失调效率低下
活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公共产品:满足社会需要的物品和劳务 (16页) 公共产品的特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不需要竞争获得,在增加一 个人对它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增加 (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消费成本均为0) 非排他性:不能排除他人消费(排除任 何人的分享会花费巨大成本) 外部性:
公共产品的分类:
排他性 y 俱乐部 产品 n 纯公共 产品
共 同 消 费
y
n
私人 产品
准公共 产品
准公共产品: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不充分、 有较大的外部性收益的产品。
p p
q
q
科技
教育
公共产品的形成条件: 符合公共需要(尤其统治阶级的共同需 要) 受一定历史条件决定(经济、政治) 提供与否标准:取决于该种产品作为私 人产品社会福利的损失量与作为公共产 品的效率损失量的差值是否为正值,为 正值则应该成为公共产品,否则为私人 产品。 实证:美国的成功
p
P1 P`
E1 E0 E` E`` E2
P2
Q1
Q0
Q2
q
公平和效率 何为公平,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
3公共管理的理论变迁 传统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公共管理 学----新公共管理学 发展背景 主导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政府失效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 产权理论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1、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和核心 (1)政府: GOVERNMENT/ADMINISTRATION 权力:强制性 的源于自然力或民意 (2)政府的职能:阶级统治、社会管理 提供公共产品 :秩序、服务、产品 (3)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的原因 职能之一、弥补市场失灵、产品要求、资源保 障 (4)政府失灵 (5)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定位 舵手非划桨者、服务、注重效率
租金(经济租):支付给要素所有者的报酬中,超过 要素在任何替代用途上所能得到的报酬的那一部分。 租金=要素收入-要素的机会成本。 寻利:资源用于革新技术并获取超额收入的活动,可 以增进社会经济利益的活动。 寻租:资源用于对社会无益的非生产性活动,以获取 垄断带来的超额收入。不再增进社会福利。 寻租成本:直接耗费成本 垄断造成的福利损失 寻租失去的技术创新机会及福利 设租:权力拥有者利用权力获取非生产性的经济利益 的行为(腐败) 设租成本:生产领域资源浪费 公共部门资源配置低效率 行政成本提高 道德成本
市场失灵的表现 垄断的存在 不完全信息带来逆向选择 外部性强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收入分配不公正
政府失灵:由于政府机制存在本质上的缺失,无法使 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的情形。 原因: (1)、公共政策失效: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低质的政策。 政府的经济人 性质 公共目标的不存在性(ARROW《社会选择与个人价 值》1951) 不可能定理个人偏好和利益简单相加为集 体偏好和利益是不可能的。 决策体制及方式(投票规则)的缺陷难以达到最优化 没有十全十美的民主政治 信息的不对称 、决策议程偏差、投票人的近视效应、 沉淀成本 执行障碍
政府
行政强制
公民 市场自由 社会志愿 非政 府组织
企业
联合国ISIC体系公共事业类组织: 教育、 医疗和社会工作类、 其它社区和个人服务类 ICNPO体系: 文化 教育与科学研究 卫生 社会服务 环境 发展与住房 法律推进与政治 慈善志愿 国际活动 宗教 商会专业协会、工会 其它
(4)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组织性:正式注册 民间性 非营利性 自治性 自愿性 (5)“志愿失灵” 开支与筹集资源的缺口 志愿活动的狭隘---特定性 家长作风---监督 业余性 四、公共事业产品生产的经费构成 公共支出:定义,结构(消耗性与转移性), 非政府组织投入:定义,来源(溢余、捐赠、拨款)、 企业投入:投资、融资(BOT制
公民 市场自由 社会志愿
企业
公共事业产品生产的经费来源 非政 公共支出:消耗性与转移性 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投入:溢余、捐赠、拨款)、 企业投入:投资、融资(BOT\BOOT\BOO)
第二章 中、西公共事业管理
一、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 1、历史沿革-----随市场而动 2、特征:政府管理强化 多元化:投资、权力、主体 法制化 规范化
思考:政府进行公共事业管理的优缺点? 在公共事业领域政府提供什么样的公共 产品?
2、非政府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重要组成 部分 (1)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的以增进社会公共利 益为组织目标、非官方(不具有行政权力)的 公共组织。 (2)原因 : 公民社会的自我管理:社会权力 满足多元文化需求 政府失灵的解决之道 市场化要求 (3)分类:非营利性组织和准政府组织
第四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过程
一、基本过程
环境
计划
组织
反 馈 控制 领导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分析
1、影响公共需要的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地形、气候 人口环境:数量、分布、结构、家庭 经济环境:收入、体制、生产力水平 技术环境:生产运用、规范 2、影响公共资源供给的环境因素 政治环境:制度和结构、关系、法律、 经济环境:水平、成分、体制、周期 文化环境:热情 压力集团:能力
1 甲 乙 丙 科技 教育 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