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21217

合集下载

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题型: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1、管理的定义: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有5种——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I•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①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②信息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莫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管理者所扮演的是监督者角色,其目的是获取信息;管理者还扮演发言人角色,把信息传递给外界。

③决策角色:在决策角色屮,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

管理者扮演的角色冇三种: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以及谈判者角色。

4、管理理论:第一,古典管理理论(分为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A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泰罗——“科学管理之父”、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泰罗的贡献:①工作定额。

(进行吋间和动作研究,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②标准化。

(耍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③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而且也愿意去做这种工作的人)④差别计件工资制。

(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⑤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为了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主张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吉尔布雷斯夫妇——在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方而的成就廿特——创造了“廿特图”,提岀了“计件奖励工资制”B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代表人物:法约尔、韦伯、巴纳德等。

法约尔——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科学家。

(契约组织)管理的5种职能和14条原则韦伯——提岀“理想的行政组织休系”理论。

《管理学》期末复习材料.doc

《管理学》期末复习材料.doc

《管理学》期末复习材料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管理: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L1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
源的过程。

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
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二、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2)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发言人角色
(3)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考、资源分配考、谈判者饬色
管理者的技能 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 3.概念技能
三、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3)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
a.管理成为一种职业
b.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捉高了管理效率,也为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萸定了基础c)具有管理才能的雇用人员掌握了管理权,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四、 .管理活动、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Z间的关系:管理活动是管理思想的根基,管理思想來自管理活动屮的经验;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基础,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的提炼、概扌舌和升华,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但并非所以管理思想都是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对管理活动有指导意义的同时乂要经受管理活动的检验。

五、古典管理理论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工作左额
(2)标准化。

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管理学是一门涉及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学科,对于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期末复习资料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工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的重要性、选择和利用方法。

一、复习资料的重要性复习资料在管理学的学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复习资料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回顾所学的知识点。

管理学的知识点众多,涉及到组织理论、决策理论、领导理论等等。

通过复习资料,学生可以有条不紊地整理和回顾这些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复习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重点和难点。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复习资料的总结和归纳,发现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哪些是难点。

这样,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和难点的复习,提高复习效果。

最后,复习资料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复习。

管理学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通过复习资料,学生可以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整合和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对管理学整体的理解和把握。

二、选择复习资料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是提高复习效果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选择复习资料的方法:1.教材和课堂笔记教材是管理学学习的基础,课堂笔记是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记录的重要资料。

因此,教材和课堂笔记是复习资料的重要来源。

学生可以通过仔细阅读教材和回顾课堂笔记,进行系统的复习。

2.复习指南和总结一些教师或学生会制作复习指南和总结,对于管理学的复习非常有帮助。

复习指南和总结通常会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和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记忆。

3.习题和案例分析习题和案例分析是管理学学习中常见的复习方式。

通过做习题和分析案例,学生可以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参考书和学术论文除了教材之外,学生还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学术著作和论文。

这些书籍和论文通常会对某个管理学领域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利用复习资料的方法选择好复习资料之后,学生还需要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料。

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1、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

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2、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⑴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⑵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⑶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重大的区别,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和成本为重要标准,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情感为重要标准⑷企业应采取新型的领导方法。

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

通过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

主要理论包括:(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3、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

系统具有⑴集合性;⑵层次性;⑶相关性。

从系统原理的要点中管理者可以得到如下启示:(1)整体性原理,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2)动态性原理,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可以使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

(3)开放性原理,明智的管理者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到外部对本系统的种种影响,努力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4)环境适应性原理,作为管理者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地改变环境的可能,又要冷静地看到自己的局限,才能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的决策。

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管理,管理的职能;方案,组织,领导,控制,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动人假设,复杂人假设;管理学①管理:结论1从形式上看,管理是一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结论2沉着上看,管理就是协调结论3管理的实质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结论4管理的功能就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结论5管理就是管人理事结论6管理是由方案、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组成的系统过程②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四大职能:方案工作:确立目标、制订行动案。

——着眼于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组织工作:组织设计、人员配备、权力配置。

——着重于合理的分工与明确的协作关系的建立;领导工作:指导、协调、鼓励。

——致力于积极性的调动和向的把握;控制工作:检查和监视。

——着力于纠偏。

③方案工作:确立目标、制订行动案。

——着眼于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④组织工作:组织设计、人员配备、权力配置。

——着重于合理的分工与明确的协作关⑤领导工作:指导、协调、鼓励。

——致力于积极性的调动和向的把握;⑥控制工作:检查和监视。

——着力于纠偏。

⑦管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学研究过程中的客观规律,由一整套原则、主和根本概念组成,我们能够对具体问题进展具体分析,进而得出科学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门科学,可以学习和传授;但由于管理工作的对象包括组织中的人,管理问题和环境千变万化,懂得管理学的根本知识并不意味你在管理实践中能够正确运用它,从这个角度看管理又是一门艺术。

2、问答题:〔1〕为什么说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2〕如衡量管理的有效性.为什么说效益比效率更重要.〔3〕管理的对象是什么.管理学以什么为研究对象.〔4〕试运用有关管理知识分析头头们该不该出去吃喝玩乐.为什么.①管理学研究过程中的客观规律,由一整套原则、主和根本概念组成,我们能够对具体问题进展具体分析,进而得出科学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门科学,可以学习和传授;但由于管理工作的对象包括组织中的人,管理问题和环境千变万化,懂得管理学的根本知识并不意味你在管理实践中能够正确运用它,从这个角度看管理又是一门艺术。

大学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 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1)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 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二、管理的基本职能 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三、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 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的上述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 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是实施其他各种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 可以强化管理作用,便于发挥管理职能,使全局、各部门和各单位密 切配合,前后衔接 3、经济方法 内容: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主体 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 实质: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与劳 动者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 性、创造性和责任感。 特点:利益性、关联性、灵活性、平等性 4、教育方法 内容: 5、技术方法 二、五种管理方法的内容与实质
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从来就是 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服务的。
四、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 二、泰罗的科学理论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 管理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 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泰罗提出的管理制度: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1、客观性 2、概括性 3、稳定性 4、系统性

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题型:单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1、管理的定义:指组织为了到达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有5种——决策与方案、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①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②信息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管理者所扮演的是监督者角色,其目的是获取信息;管理者还扮演发言人角色,把信息传递给外界。

③决策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

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有三种: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以及谈判者角色。

4、管理理论:第一,古典管理理论〔分为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A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泰罗——“科学管理之父〞、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①工作定额。

〔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②标准化。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③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而且也愿意去做这种工作的人〕④差异计件工资制。

〔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⑤方案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别离。

〔为了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主张把方案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吉尔布雷斯夫妇——在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方面的成就甘特——创造了“甘特图〞,提出了“计件奖励工资制〞B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代表人物:法约尔、韦伯、巴纳德等。

法约尔——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科学家。

〔契约组织〕管理的5种职能和14条原那么韦伯——提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管理学期末复习》管理学复习.docx

《管理学期末复习》管理学复习.docx

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冃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泰罗“科学管理之父”主要观点:通过科学方法提高效率从而提高生产率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押i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定额。

耍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

(2)标准化。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4)差别计件工资制。

泰罗认为,工人磨洋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报酬制度不合理。

(5)计划职能耳执行职能相分离。

泰罗认为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

组织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代表人物:法约尔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

3•行为管理理论(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影响,还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的影响)代表人物:梅奥人际关系学说:(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梅奥认为,工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

因此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工人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相互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感情、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

(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梅奥认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即工人対社会因素,特别是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

如果满足度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协调精神就高,生产率就高。

4.P31道德发展阶段表2-15.P41全球化与管理职能阶段6.决策的定义: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7.决策方法P94A.集体决策方法㈠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飢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

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学第一章一、管理学:1.定义(周三多):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个人发展、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2.其他:(1)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为主要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福莱特: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完成工作。

(3)彼得.德鲁克:管理是一种实践。

(4)赫伯特·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5)孔茨和韦里克: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3.管理的四个内涵:(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内容:组织内部各种有无形资源,组织外部环境的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4.管理的职能:计划(决策是计划的前提)、组织、领导、控制、创新5.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区分:是否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重性)6.管理角色的分类:(明茨伯格)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人、联络者(2)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者(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7.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不同小组之间关系的能力(3)概念技能:从战略高度把握发展、协调关系9.管理学性质:新兴、综合、应用、艺术10.管理学特征:动态性、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经济性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1.最早提出经济人概念的人: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系统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分工论。

2.查理·巴贝奇:《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提出“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

3.欧文(人事管理创始人):首先提出在工厂生产中要重视人的因素4.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保健因素、激励因素5.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归属需要、受人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6.X理论(麦格雷戈):人性本坏,好逸恶劳7.Y理论:人并不懒,关键在于对工作的憎恶8.超Y理论(罗尔斯·莫尔斯):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专升本《管理学原理》总共72题共150分一.(共72题,共150分)1.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一条船不能有两个船长”。

从管理的角度看,对这些话的如下解释,你认为哪一种最恰当?()。

(2分)A.在领导班子中如果有多个固执已见的人物最终会降低管理效率B.C.D.2.。

(2分)A.B.C.D.纵使管理有方,也不一定是人多好办事★标准答案:C☆考生答案:答题结果:错误!3.美国管理学教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和能力,但是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

”这句话说明()。

(2分)A.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既掌握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技巧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B.是否掌握管理理论对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来说无足轻重C.如果理解管理理论,就能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D.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注重管理技术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而不必注意管理理论4.A.B.C.D.答题结果:错误!5.下列关于组织文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分)A.一般的文化都是在非自觉的状态下形成的,组织文化则可以是在组织努力的情况下形成B.凡组织文化均具有自我延续性,不会因为领导层的人事变更而即消失的认识D.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力量会对组织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标准答案:C☆考生答案:答题结果:错误!6.某总经理把产品销售的责任委派给一位市场经营的副总经理,由其负责所有地区的A.B.C.D.7.1人,这时,厂长的管理幅度为()。

(2分)A.4B.7C.22D.23☆考生答案:答题结果:错误!8.下列关于委员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分)A.委员会能够综合各种意见,提高决策的正确性B.委员会一般只活跃于组织的中间层和较低管理层C.委员会容易导致时间上的延误D.9.经理说:断说:线上。

A.B.C.D.各部门经理对组织内各项职能的分工合作缺乏客观而准确的认识★标准答案:D☆考生答案:答题结果:错误!10.管理方格图中,9.1型对应的是()领导方式。

管理学期末复习材料大全

管理学期末复习材料大全

管理学期末复习材料考试题型:单选择20题*1分多选择5题*2分判断题10题*1分简答题5题* 6分计算题2题* 8分论述题1题*14分第一章一、管理者角色P61、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3、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二、管理者技能(区别)P81、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高层管理较不重要;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管理者的人际技能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人际技能对于所有层次的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3、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比较不重要;三、泰罗的贡献P1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工作定额;要制定出游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工作定额原理:把工人的操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再对尽可能多的工人测定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同时选择最适用的工具、机器;确定最适当的操作程序,消除错误的和不必要的动作,将最后得出的最有效的操作方法作为标准;最后,将完成这些基本的标准时间汇总,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可以得到完成这些操作的标准时间,据此制定一个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2、标准化;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是指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而且也愿意去做这种工作的人;4、差别计件工资制;内容:(1)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来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定额;(2)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来激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所谓“差别计件工资制”是指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如果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则定额内的部分连同超额部分都按比正常单价高25%计酬;如果工人完不成定额,则按比正常单价低20%计酬;(3)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计划部门的具体工作包括:(1)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2)制定科学的工作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选用标准化的工具;(3)拟定计划,发布指示和命令;(4)对照标准,对实际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等;四、梅奥的霍桑试验P19梅奥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第二章一、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P37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2、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3、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4设定工作目标;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二、企业的社会责任P401、两种社会责任观:(1)古典观(纯经济观):为股东实现组织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否则就不成其企业,增进和保护社会福利是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责任(2)社会经济观:企业不只是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它们还要对社会负责,因此企业的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2、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2)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3)社会福利投资;(4)社会慈善投资;(5)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第三章一、全球化的一般环境P501、政治与法律环境(1)国家政治体制:东道国家的国体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2)政治的稳定性:东道国政局的稳定性以及社会的安定状况;(3)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4)法律环境;(5)本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的联系;2、经济和技术环境经济体制主要包括三大类型:自由市场经济、命令经济和混合型经济(1)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2)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3)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4)科技发展水平;(5)社会设施基础;3、文化环境(1)权利距离;(2)不确定性的避免;(3)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主义;(4)男性化或女性化;(5)长期导向或短期导向第五章一、决策的原则P99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二、决策的过程P101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明确目标;3、拟定方案;4、筛选方案;5、执行方案;6、评估效果三、集体决策法P1091、头脑风暴法特点: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原则:(1)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2)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3)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4)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2、名义小组技术;管理者先选择一些对要解决的问题有研究或有经验的人作为小组成员,并向他们提供与决策问题相关的信息;小组成员各自先不通气,独立的思考,提出决策建议,并尽可能详细地将自己提出的备选方案写成文字资料;然后召集会议,让小组成员一一陈述自己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对全部备选方案投票,产生大家最赞同的方案,并形成对其他方案的意见,提交管理者作为决策参考3、德费尔技术(最大特点是匿名)步骤:(1)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和邀请做过相关研究或有关经验的专家;(2)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家,请他们各自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写成书面材料;(3)管理者收集并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后,将综合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如果分歧很大,可以开会集中讨论;否则,管理者分头与专家联络;(4)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四、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P116例题:某企业打算生产某产品;根据市场预测分析,产品销路有三种可能性:销路好、一般和差;生产该产品有三种方案:改进生产闲、新建生产线、外包生产;各种方案的收益值在表给出1、小中取大法(悲观准则):决策时,对各种方案都按它带来的最低收益考虑,然后比较哪种方案的最低收益最高;在本例中,三种方案的最小收益依次分别为-40、-80、16,其中第三种方案对应的值最大,所以选择外包生产的方案;2、大中取大法(乐观准则):决策时,对各种方案都按它带来的最高收益考虑,然后比较哪种方案的最高收益最高;在本例中,三种方案的最大收益依次分别为180、240、100,其中第二种方案对应的值最大,所以选择新建生产线的方案;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步骤:(1)计算每个方案在每种情况下的后悔值,定义为:后悔值=该情况下的各方案中的最大值—该方案在该情况下的收益(2)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3)选择最大后悔值中最小的方案;表:企业产品生产各方案自不同市场情况下的后悔值/万元的最大后悔值最小,所以选择改进生产线的方案;五、决策树P118例题:某企业现在生产某产品,生产规模不大;根据市场预测分析,明年产品的销路有两种可能:销路好与销路一般,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分别为0.7和0.3;为适应市场需求可能的(2)改进生产线(可以满足销路一般的需求);如果今年没有上新产线,到明年市场需求旺盛,企业还可以采取两种方案:1、紧急安装新生产线;2、加班生产和外包;各种方案的收益值在表给出表:各生产方案在不同市场情况下的收益/万元分点称为方案枝;圆形节点成为状态点,从状态点引出的分支称为状态枝;销路好0.7 3000万元新建生产线 1销路一般0.3 -200万元A 紧急安装1500万元销路好0.7B改进生产线 2 加班与外包2000万元销路一般0.3 500万元求解的次序是从决策树的末端开始,求解步骤如下:1、先遇到决策点B,取从该决策点出发的方案枝中的最大值,最为该决策点的值;决策点的值B的值=max(1500,2000)=20002、遇到状态点,依据各种状态的概率计算期望收益状态点1的期望值E1=0.7*3000+0.3*(-200)=2040状态点2的期望值E2=0.7*2000+0.3*500=15503、在决策点A,比较两个方案枝相连的两个状态点上的期望值;状态节点1期望收益2040,状态节点2的期望收益1550.取其中最大的最为采用的方案;最后得到的决策方案是:今年采用方案1,新建生产线;这种方案的期望收益是2040万元;第六章一、计划的层次体系P1311、目的或使命2、目标3、战略4、政策5、程序6、规则7、方案8、预算二、计划的编制过程P1341、确定目标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6、制定主要计划7、确定派生计划(部门计划)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第七章一、外部环境P139外部一般环境,或称总体环境,是在一定时空内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均面对的环境,所以又称之为“天”;其大致可归纳为政治、社会、经济、技术、自然五个方面;1、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2、社会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点、价值观念等;3、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微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在地区或所服务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4技术环境;除了要考察与企业所处领域的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手段的发展变化外,还应及时了解:(1)国家对科技开发投资和支持的重点;(2)该领域技术发展动态和研究开发费用总额;(3)技术转移和技术商品化速度;(4)专利及其保护情况,等等;5、自然环境;主要指企业经营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状况等自然因素;二、波特的五力模型P1411、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研究;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状态取决于如下因素:(1)现有竞争者的力量和数量;(2)产业增长速度;(3)固定或库存成本;(4)产品特色或转移购买成本;(5)生产能力增加状况;(6)竞争对手类型;(7)战略利益相关性;(8)推出成本;2、入侵者研究;影响行业进入障碍的因素主要有:(1)规模经济;(2)产品差别化;(3)转移购买成本;(4)资本需求;(5)在位优势;(6)政府政策;3、替代品生产商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判断哪些产品是替代品;第二,判断哪些替代品可能对本企业经营构成威胁;4、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影响因素:(1)买方是否大批量或集中购买;(2)买方这一业务在其购买额中的份额大小;(3)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价格合理的替代品;(4)买方面临的购买转移成本的大小;(5)本企业的产品、服务是否是买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投入;(6)买方是否有“后向一体化”的策略;(4)买方行业获利状况;(8)买方对产品是否具有充分信息;5、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影响因素:(1)要素供应方行业的集中化程度;(2)要素替代品行业的发展状况;(3)本行业是否是供方集团的主要客户;(4)要素是否为该企业的主要投入资源;(5)要素是否存在差别化或其转移成本是否低;(6)要素供应者是否采取“前向一体化”的威胁;驱动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三、目标管理P147(一)目标管理基本思想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3、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二)目标的性质目标的特征:层次性、网络性、多样性、可考核性、可接受性、富有挑战性、伴随信息反馈性;(三)目标管理过程1、制定目标;2、明确组织的作用;3、执行目标;4、评价成果;5、实习奖惩;6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四、滚动计划法P151(一)基本思想: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评价1、计划更加贴合实际,并且使战略性计划的实施也更加贴合实际;2、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3、大大加强了计划的弹性,这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尤为重要,它可以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第八章一、矩阵形结构P180优点:由不同背景、不同技能、不同专业知识的人员为某个特定项目共同工作,一方面可以取得专业化分工的好处,另一方面可以跨越各职能部门获取他们所需要的各种支持活动;资源可以在不同产品之间灵活分配;通过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可以有效地克服职能部门之间相互脱节的弱点,同时易于发挥事业单位机构灵活的特点,增强职能人员直接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增强矩阵主管和项目人员共同组织项目实施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缺点:组织中的信息和权力等资源一旦不能共享,项目经理与职能经理之间势必会为争取有限的资源或因权力不平衡而发生矛盾,这反而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协调处理这些矛盾必然要牵扯管理者更多的精力,并付出更多的组织成本;另外,一些项目成员接受双重领导,他们要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平衡协调矛盾的技能;成员之间还可能会存在任务分配不明确、权责不统一的问题,这同样会影响组织效率的发挥;二、管理幅度P183所谓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管理幅度的算法:如一个人管四个人,然后这四个人又各自管理着四个人,就这样层层分解下去;三、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P183(有可能出简答)主要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工作内容、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等;四、集权分权P186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次上的集中,也就是说下级部门和机构只能依据上级的决定、命令和指示办事,一切行动必须服从上级指挥;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次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第九章一、外部招聘P196概念:根据组织制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选拔符合空缺职位要求的员工;优势:1、具备难得的“外部竞争优势”;2、有利于平息并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局限:1、外聘者对组织缺乏深入了解;2、组织对外聘者缺乏深入了解;3、外聘对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打击;二、内部提升P197概念:组织内部成员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充分确认之后,被委以比原来责任更大、职位更高的职务,以填补组织中由于发展或其他原因而空缺了的管理职务;优点:1、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有利于吸引人才;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弊端:1、可能导致组织内部“近亲繁殖”想象的发生;2、可能会引起同事之间的矛盾三、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P2031、工作轮换;2、设置助理职务;3、临时职务与彼得原理四、绩效评估误差P204含义:考评者因主观原因的影响而对被考评者做出不符合其实际绩效,进而影响绩效管理有效性的结论;主要表现:1、晕轮效应2逻辑误差3、近期效应4、首因效应5、对比效应6溢出效应7、感情效应8、宽大化倾向(严格化倾向)避免出现误差采取的措施:1、建立完善的绩效目标体系;绩效考核指标和绩效考核标准应当具体准确;2、选择恰当的考核主体;3、选择合适的考核方法;4、对考核主体进行培训;第十章一、组织变革的类型P2111、战略性变革2、结构性变革3、流程性变革4、以人为中心的变革二、组织文化的结构P2221、浅层次的精神层: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和主体,是广大员工共同而潜在的意识形态,包括管理哲学、敬业精神、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2、表层的制度系统:又称制度层,指体现某个具体组织的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的总和,也包括组织体内的分工协作关系的组织结构;3、显现层的组织文化载体:又称物质层,是指凝聚着组织文化抽象内容的物质体的外在显现,它既包括了组织整个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过程、组织行为、组织体产出等外在表现形式,也包括了组织实体性的文化设备、设施等;第十一章一、领导和管理P236共同点:1、从行为方式看,都是一种组织内部通过影响他人的协调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2、从权力的构成看,都与组织层级的岗位设置有关;区别:1、管理强调的是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领导强调的是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引导组织内部的变革;2、管理可以产生有效地秩序和较高的效率,领导可以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3、管理活动侧重于制度与规则,领导活动侧重于沟通和做人;4、管理者的本质是依赖被上级任命而拥有某种职位所赋予的合法权力而进行管理,被管理者往往因追求奖励或害怕处罚而服从管理;而领导者的本质就体现在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它完全取决于追随者的意愿,而并不完全取决于领导者的职位与合法权力;二、领导权力来源P2371、法定性权力:个人由于被任命担任某一职务,因而获得了相应的法定权力和权威地位;2、奖赏性权力:个人控制着对方所重视的资源而对其施加影响的能力;3、惩罚性权力:通过强制性的处罚或剥夺而影响他人的能力;4、感召性权力:由于领导者拥有吸引别人的个性、品德、作风而引起人们的人同、赞赏、钦佩、羡慕而自愿地追随和服从他;5、专长性权力:因为人在某一领域所特有的专长而影响他人的能力;三、领导类型P2391、按权力运用方式划分:集权式领导者、民主式领导者2、按创新方式划分:魅力型领导者、变革型领导者3、按思维方式划分:事务型领导者、战略型领导者四、领导特性论P2421、努力进取,渴望成功2、强烈的权力欲望3、正直诚信,言行一致4、充满自信5、追求知识和信息五、领导方格论P244在这种领导理论中,首先把管理人员按他们的绩效导向行为(称为对生产的关心)和维护导向行为(称为对人员的关心)进行评估,给出等级分值;1、(1,9)型:乡村俱乐部型管理,表示领导者只注重支持和关怀下属而不关心任务和效率;2、(1,1)型:贫乏型管理,表示领导者不愿努力工作,对工作绩效和对人员的关心都很少,很难维持组织成员的关系,也很难有良好的工作绩效;3、(5,5)型:中庸之道型管理,表示领导者维持足够的任务效率和令人满意的士气4、(9,1)型:任务型管理,表示领导者只重视任务效果而不重视下属的发展和士气5、(9,9)型:团队型管理,表示领导者通过协调和综合工作相关活动而提高任务效率与士气;六、菲德勒权变理论P246具体化为三个方面:1、职位权力:领导者所处的职位具有的权威和权力的大小,或者说领导的法定权、惩罚权、奖励权的大小;2、任务结构:任务的明确程度和部下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3、上下级关系:下属乐于追随的程度;七、路径——目标理论P247概念:有效的领导者既要帮助下属充分理解工作目标,又要指明实现目标所应遵循的路径;四种领导行为:1、指导型领导者让下属知道他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已经他们完成工作的时间安排,并对如何完成给予具体指导;2、支持型领导十分友善,,表现出对下属需要的关怀;3、参与型领导与下属共同磋商,并在决策之前充分考虑他们的建议;4、成就导向型领导设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并期望下属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第十二章一、激励基本过程1、需要未满足内心不平衡23、导向目标的行为和绩效4、绩效评价5.奖励或惩罚6、重新衡量和评估需要7、需要得到满足二、激励需要理论P2541、需要层次论(5个层次):(1)生理的需要:最基本得需要,如衣、食、住、行;(2)安全的需要: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的需要;(3)社交的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及接纳方面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重要;内部尊重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外部尊重包括地位、认可和关注或者受人尊重;(5)自我实现的需要: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2、双因素理论(保健——激励理论)(1)保健因素:与人们的不满有关的因素;如监督、公司政策、与监督者得关系、工作条件、工资、同事关系、个人生活、地位、保障、与下属的关系;(2)激励因素: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如成就、承认、工作本身、责任、晋升、成长;3、成就需要理论(1)成就的需要:渴望完成困难的事情、获得某种高的成功标准、掌握复杂的工作以及超过别人,倾向于企业者;(2)依附的需要:渴望结成紧密的个人关系,回避冲突以及建立亲切的友谊,倾向于成功的“整合者”;(3)权力的需要:渴望影响或控制他人、为他人负责以及拥有高于他人职权的需要,倾向于高级管。

《管理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大学重点知识总结

《管理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大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的性质与特征1、管理的含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普适性、可重复性,能够被学习和继承;管理的艺术性:管理实践可依据管理情境有自由发挥的空间.3、管理者的层次: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企业的现行政策,并计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层管理者:执行企业组织政策,指挥一线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工作。

基层管理者:一般只限于督导操作人员的工作,不会指挥其他管理人员。

4、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5、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1)角色:正人际角色挂名首脑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企业家(2)技能: 1)概念技能: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2)人际技能: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3)技术技能: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定额管理--动作研究和工时研究(2)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材料等)(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科学挑选和培训工人(4)差别计件工资制—①通过实践和动作研究来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资定额②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

(5)计划与执行分开(6)职能工长制(7)例外管理(8)“大饼”原理强调管理的核心是一场“精神革命”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概括了企业的经营活动6种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活动(2)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3)14项管理原则(Principles of management)(4)提出“法约尔跳板”原理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三种权力):(1)权力论传统的权力神授的权力(超凡权力)合理合法的权力----组织的基础(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特征4、霍桑实验和人际关系理论:霍桑效应:由“受注意了”所引起的效应。

管理学期末备考资料

管理学期末备考资料

管理学期末备考资料(仅供参考)名词解释:1、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过程‘2、管理者:在正式组织内拥有正式职位,运用组织授予的制度权力作出决策,负责指挥别人的活动并承担对组织实现预期目的做出贡献的责任的各类主管人员。

3、例外管理:是指企业的上级主管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或重要问题的决策与监督。

4、统一指挥:这是一条基本的管理原则,是指“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者的命令。

”5、统一领导:基本的管理原则之一,表示对达到同一目标的全部活动,只能有一个领导者和一项计划,是统一行动、协调组织中一切努力和力量的必要条件。

6、等级制度:是从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直至最低层管理人员的领导系列,它是组织内部命令传递和信息反馈的正常渠道。

7、企业再造:就是“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运营基准,对企业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

”8、学习型组织:某一组织的全体成员在共同目标指引下注重学习、传播、运用和创新知识,因而具备高度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的组织。

9、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内部和外部,对组织的运营方式和业绩具有现实及潜在影响的一系列因素和条件的集合。

10、组织文化:是指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和风俗习惯等。

11、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12、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性决策,是指对重复出现的、日常管理问题所作的决策。

这类决策有先例可循,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决策。

它多属于日常的业务决策和可以规范化的技术。

13、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对管理中新颖的问题所作的决策。

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壹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管理: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2、计划:所谓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3、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4、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5、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6、管理科学:将新出现的一系列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技术,称为管理科学。

7、程序性决策:程序性决策即按既定的程序所进行的决策。

8、管理原理: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

9、系统: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0、管理方法:管理方法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11、管理哲学:管理哲学就是关于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管理主客体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12、决策:我们将决策定义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13、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比较常用的集体决策方法,便于发表创造性意见,因此主要用于收集新设想。

14、战略性计划: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15、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并有意识地瞄准有效地和高效贰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16、滚动计划法:这种方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17、管理幅度:有限的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被称作管理幅度。

18、集权: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

19、正式组织:设计的结果是形成所谓的正式组织。

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管理导论1.什么是管理,管理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内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综合性活动。

2.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两重性:自然属性:由生产力引起的,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与社会制度无关; 社会属性:反映一定社会形态中统治阶级的要求,受生产关系的影响和制约。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管理的规律性艺术性:管理的灵活性3.管理的职能计划:确立目标、制订行动方案---不打无准备的仗组织:构建组织结构、进行人员配备、权力配置。

,,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设计与建立组织结构,合理分配职权与职责,选拔与配置人员,推进组织的协调与变革等;如:班级组织委员 ---目标实现要有组织保证领导:指导、协调、激励。

,,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如领导方式;运用权威,实施指挥;激励下级,调动其积极性;以及进行有效沟通等。

---最具艺术性的职能控制:检查和监督。

,,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事先、事中、事后---着力于纠偏4.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人信息传递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创业者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代表第二章:管理演进1.古典管理理论基本观点:管理的有效性不仅仅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经验,更重要地是要依据科学的方法来管理活动和组织。

代表人物:科学管理之父----费雷德里克?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这就要求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

为此,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的四项原则和一些管理制度。

局限性“经济人”假设把人看做是“活的机器”不主张工人参与决策劳资关系对立现代管理之父——法约尔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西方古典管理思想的重要代表,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历程均有着深刻的影响。

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管理学是一门涵盖广泛领域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组织行为、领导与决策、战略管理等方面。

以下是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的重点内容。

1.管理学的定义与起源:
-知识社会背景下管理学的定义
-管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
-管理主体与对象的概念
-管理的基本功能与过程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要求
-古典管理学理论(包括科学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
-行为科学管理学理论(包括人际关系学派与人本主义管理学派)
-现代管理学理论(包括系统理论与博弈论)
3.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个体行为与个体特质
-个体与工作的匹配度
-组织结构与文化
-组织沟通与冲突解决
-组织变革与创新
4.领导与决策:
-领导风格与领导力
-基本的领导理论(包括特质理论、行为理论与情境理论)-决策的定义与过程
-决策方式与方法
-决策的影响因素与决策失误
5.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目标
-环境分析(包括PESTEL分析与五力模型分析)
-竞争战略(包括成本领先战略与差异化战略)
-企业资源与能力的管理
-战略实施与控制
6.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的定义与目标
-绩效评估与绩效考核
-绩效激励与奖励
-绩效改进与优化
7.团队管理与协作:
-团队与团队管理的概念-团队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团队决策与决策质量-团队沟通与冲突解决-团队合作与团队绩效。

管理学综合复习材料

管理学综合复习材料

管理学综合复习材料1.管理学的定义和特征: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原则、方法和技巧的科学,它包括组织、计划、指导和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管理学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实践性: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在实际管理活动中如何提高效率和效益。

-综合性:管理学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科学性:管理学注重通过科学的方法论来研究管理活动,提供决策依据和指导。

-系统性:管理学通过构建管理系统,研究管理活动中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2.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传统管理学阶段:这个阶段主要集中在科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重点是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行为管理学阶段:这个阶段注重研究员工的行为和动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关注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

-现代管理学阶段:这个阶段强调战略管理和组织结构的设计,关注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发展和变革能力。

-现代管理学的新动向:目前,管理学已经开始关注创新与变革、卓越领导力和可持续发展等新的研究领域。

3.管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模型:-经典管理理论:包括科学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和人机系统理论等,强调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行为管理理论:包括人际关系学派、参与决策理论和动机理论等,强调员工的行为和动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现代管理理论:包括系统管理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等,强调组织的整体性和环境适应能力。

-决策理论:包括规则决策、边际分析和主观概率论等,强调在不确定性条件下进行决策的方法和技巧。

4.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研究:通过分析和归纳理论,揭示和阐述管理规律和原则。

-实证研究:通过实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验证和检验管理理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实践研究:通过实际案例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和归纳管理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案例研究: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案例,分析其管理过程和效果。

5.管理学的应用领域:-组织管理:包括组织结构设计、岗位职责分配、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管理学教材信息名称管理学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作者张玉利版次2009年10月第2版注: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一、客观部分:(多项选择、判断)(二)多选题1、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对管理行为作了具体分类:(ABC)。

A、人际关系角色B、信息传递角色C、决策制定角色D、领导角色E、以上不正确★考核知识点:管理者角色,参见P24附1.2.1(考核知识点解释):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教授进行了一项关于管理者实际工作的研究,部分研究结果是通过对管理者进行实地观察而得来的。

他发现,管理者从事不同的工作时,他们不仅是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他们还扮演着其他各种各样的角色,这些角色可以归结为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人际角色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

信息角色包括监控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决策角色包括创业家、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挂名首脑。

每个管理者都花时间履行挂名首脑的义务。

⊙领导者。

每个管理者都必须履行领导者的责任,激励并鼓励员工。

⊙联络人。

管理者将大量时间用于与部门外界的联系,实际上充当着本部门与组织内其他部门以及与外界的联络员。

⊙发言人。

管理者是其组织的发言人。

⊙传播者。

将从外部人员和下级那里获取的信息传递给组织的其他成员。

⊙监控者。

寻求和获取各种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以便透彻地理解组织与环境。

⊙谈判者。

在主要的谈判中作为组织的代表。

管理者将大量时间用于谈判。

⊙资源分配者。

负责分配组织的各种资源,制定和批准所有有关的组织决策。

⊙混乱处理者。

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混乱时,负责采取纠正行动。

⊙创业家。

寻求和获取各种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以便透彻地理解组织与环境。

2、管理者是(BC)A、不需要补偿的雇员B、为实现组织目标协调工作活动的人C、组织的首脑D、一线工人★考核知识点:管理者内涵,参见P8-9附1.2.2(考核知识点解释):罗宾斯认为,“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的”。

管理者是组织中的这样的成员,他告诉别人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

而非管理者是组织中这样的成员,他们直接从事一项工作和任务,并且没有人向他们报告。

3、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定和行为影响的要素是(ABCDE)。

A、工会B、股东C、竞争者D、顾客E、以上都正确★考核知识点:管理环境,参见P127-128附1.2.3(考核知识点解释):组织的外部环境包括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

微观环境涉及那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

微观环境主要包括供应商、分销商、财务机构、顾客、竞争者、工会、特殊利益团体、社区与股东。

4、决策制定过程可以分为八步骤(ABCDE)。

A、第一步和第二步是识别决策问题和确认决策标准B、第三步和第四步是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和开发备选方案C、第五步和第六步是分析备选方案和选择备选方案D、第七步是实施备选方案E、评估决策结果★考核知识点:决策过程,参见P153-157附1.2.4(考核知识点解释):决策过程就是管理层为了解决管理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其过程由识别问题、拟定备选方案、分析结果、选择和实施方案、评估及反馈等步骤组成。

如图所示。

制定决策准则赋予决策准则相对的权重发展替代方案分析替代方案选择替代方案执行所选择的方案评估决策的绩效5、理性假设包括(ABCDE )。

A、问题是清楚的和不模糊的B、要达到的是单一的、清楚定义的目标C、所有的方案和结果都是已知的D、明确的偏好E、不存在时间和成本约束,最终选择将使回报最大化★考核知识点:决策模型,参见课件决策模型附1.2.5(考核知识点解释):一个真正的完全理性决策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三种理性,而这种理性的具体含义,可以表现在完全理性决策的假设上。

基本上,一项完全理性决策必须满足下列假设(Robbins and Coulter ,1999)。

第一、问题要明确清晰,没有模糊不清的地带。

第二、目标导向:存在着一套有待达成、清楚界定的目标,同时各个目标之间没有冲突。

第三、已知的方案:所有的替代方案与结果都是已知的。

第四、清楚的偏好:决策者对自己的偏好于价值很清楚。

第五、稳定的偏好:决策者的偏好一致且稳定。

第六、没有时间与成本限制:假设决策没有时间与成本上的限制。

第七、最大收益:决策者会选择能获取最大收益的替代方案。

界定问题6、决策者所面临的环境状态包括(ABC)。

A、确定性B、风险性C、不确定性D、结构问题E、以上都正确★考核知识点:决策状态,参见P147-148附1.2.6(考核知识点解释):决策的状态主要反映了决策所面对的环境因素,而环境因素则往往形成组织的限制条件,并对管理者的掌控能力造成影响。

一般而言,决策面临三种状态:确定性、风险和不确定性。

确定性状态指个人完全知道所面对的问题;替代方案很明确,而每个可能解决方案的结果也能预见。

在确定性的状态下,问题与替代方案都很清楚,管理者往往能够准确预测最终的结果。

在这种状态下作决策相对较为容易,因为管理者只需选择能够获得最大成果的方案即可。

一般而言,组织第一线的管理者和作业人员所面临的日常决策,多半是属于确定性状态下的决策。

风险状态指个人可以界定问题,指出某些事件的几率,并能辨认替代方案及每个替代方案对于达成所希冀成果的几率。

风险状态意味着问题与替代方案介于极端清楚与极端不清楚之间。

风险状态下的几率是指一个在多次尝试下,某一结果出现的比率。

一般而言,个人所取得信息的数量与质量会影响其对风险的评估。

不确定性状态是指一个人缺乏足够的信息来推估替代方案结果的几率。

在不确定型状态下,我们有时连问题本身、可能存在的替代方案以及其可能的结果都没有概念,也即问题与替代方案都高度含糊不清。

如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类似于不确定性状态。

7、如果管理者理解问题的特征,他们就能更好地识别问题。

问题的特征是(ABC)。

A、现状与希望状态之间的差异B、制定或执行决策存在的压力C、有足够的资源用来执行必要的决策D、具有清晰的目标E、以上都正确★考核知识点:决策起点,参见P152附1.2.7(考核知识点解释):任何决策均源自问题的存在。

所谓的问题指实际状况与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

问题的出现并非都很明显,有些问题只是隐含存在,因此,问题的认定是相当主观的。

问题的出现可能来自组织内部或个人的心理。

问题的出现也可能来自组织外部或者个人的外在环境。

问题的界定除了必须知道实际状况与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外,管理者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职权、资源与能力也很重要。

一旦管理者觉察他并不具有解决该问题的职权、资源与能力,则纵使他发现了差距的存在,也可能不会采取后续的动作以解决问题。

8、设计良好目标的特征包括:(ABCDE)。

A、以结果来表述B、可度量和定量化、且与组织的有关成员沟通过的C、具有清楚的时间框架D、具有挑战性却是可达到的E、书面的★考核知识点:目标设计,参见P87附1.2.8(考核知识点解释):一般而言,好目标至少需要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明确性。

目标愈明确愈好。

如果目标能够量化就应尽量量化。

如将市场占有率从10%上升到16%。

比如如果一企业把2008年的目标定为达到利润最大化,就是一个无效的目标,因为该目标没有说明最大化多少。

如果把目标改为“在2008年净利润达到1000万”,就是一个有效的目标。

第二、书面化。

因为目标涉及到未来的奖励和惩罚,因此目标应该尽量使其书面化以示明确,以避免将来在奖罚上的争议。

许多管理者口头承诺,事后忘记,严重地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第三、时间性。

目标最好能加上完成的时间。

也就是说,目标必须说明完成的最后期限。

如,“截止2008年6月30日止,销售收入从15%提高到30%。

”“我要成为亿万富翁”是一个无效目标,因为没有说明什么时候。

如果改为“到2020年12月我成为亿万富翁”就是一个好目标。

第四、具有挑战性。

目标应该有难度但可以完成,不能订得太高或太低,太高了,根本无法实现,不能形成有效的激励。

但也不能订得太低,太容易实现也没有激励。

9、战略管理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步骤(ABCDE)。

A、确定组织当前的使命、目标和战略B、分析环境,识别机会和威胁C、分析组织的资源和能力D、识别优势和劣势E、构造、实施战略并评估结果★考核知识点:战略管理,参见P103-104附1.2.9(考核知识点解释):战略管理过程包含8个步骤地过程,其中包括战略计划、实施和评估。

第一步:确定组织当前的使命、目标和战略。

第二步:分析环境。

外部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约束对管理者行动的影响。

分析环境是战略过程的一个关键步骤。

第三步:识别机会和威胁。

在分析了环境以后,管理者需要评估机会和组织面临的威胁。

机会是外部环境的积极趋势,威胁是负面趋势。

第四步:分析组织的资源和能力。

从外部环境分析转入到组织内部分析,管理者需要自问:组织拥有哪些资源?我们的雇员具有哪些技能?组织的成功是来自创新产品吗?组织的财务状况如何?顾客怎么看待组织以及它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等等。

内部分析提供了关于组织特定资源和能力的重要信息。

第五步:识别优势和劣势通过第四步管理者可以对组织内部资源清晰的评估,如财务资本、技术知识、有技能的员工队伍以及有经验的管理者,等等,以及组织在完成不同功能活动方面的能力。

组织擅长的活动或者专有的资源构成了组织的优势。

劣势是指组织不擅长的活动或非专有的资源,这些虽然是竞争所需要的,但组织并不能独占它。

理解组织的文化以及它的长处和确定,是识别组织优劣势的关键组成部分。

步骤六:构造战略。

战略需要在公司层面、事业层面和组织职能层面分别建立。

步骤七:实施战略。

战略制定出来后,必须得到实施,一个成功的战略取决于成功的实施,不管战略制定得多么有效,如果不能成功地实施等于纸上谈兵。

步骤八:评估结果。

战略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是评估结果,即对战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决定需要做出哪些必要的调整。

10、组织战略的类型包括(ABC)。

A、公司层战略B、事业层战略C、职能层战略D、国际化战略E、以上都不正确★考核知识点:管理战略分层,参见课件战略管理附1.2.10(考核知识点解释):一个组织的战略可以分三个层次,它们是公司层战略、事业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

处于组织顶层的管理者通常要对公司层战略负责,处于中层的管理者通常要对事业层战略负责,处于较低层的管理者通常要对职能层战略负责。

如下图。

公司层事业层职能层战略事业单位1战略事业单位2战略事业单位3研究与开发制造营销人力资源图:组织战略层次11、三项主要的公司层战略包括(ABC )。

A、增长战略B、稳定战略C、紧缩战略D、市场领导战略E、利润最大化★考核知识点:管理大战略,参见课件战略管理附1.2.11(考核知识点解释):公司层战略(corporate-level strategy )寻求确定公司应该从事什么事业,以及希望从事什么事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