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缘2种风毛菊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5种10个居群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
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5种10个居群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王一峰;李岩;代建霄;胡玥;武凌云;王云瑾;王转莉;梁万福【期刊名称】《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9(045)003【摘要】首次对产于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Saussurea DC.)5种10个居群不同海拔的植物进行了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分析了海拔与种子大小与萌发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海拔的种子种子萌发率低, 高海拔的种子种子萌发率高;高海拔植物种子的萌发时滞较低海拔植物种子萌发时滞短;百粒重与萌发指数成正比关系, 即种子越大萌发速率越小;海拔与百粒重、萌发持续时间和萌发高峰期之间无明显规律.【总页数】6页(P87-92)【作者】王一峰;李岩;代建霄;胡玥;武凌云;王云瑾;王转莉;梁万福【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4.59【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东缘4个风毛菊居群的核型研究 [J], 王转莉;王一峰2.青藏高原东缘4种风毛菊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J], 王一峰;王转莉;巩红冬;郭怀清;梁万福3.青藏高原东缘3种风毛菊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J], 高天鹏;王转莉;郭怀清;王一峰;方向文4.青藏高原东缘28种风毛菊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J], 王一峰;施海燕;高宏岩;王剑虹;杜国祯5.青藏高原东缘2种风毛菊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J], 李淮;王转莉;巩红冬;王一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九种常见植物叶特征、繁殖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九种常见植物叶特征、繁殖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其东部地区分布着广阔的高寒草甸。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特有的生物群落,具有关键的生态学和保护学意义。
植物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其叶特征和繁殖特征与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生存环境密切相关。
因此,对高寒草甸中植物的叶特征和繁殖特征的了解,对于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开展草地恢复与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常见植物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其叶特征和繁殖特征,为草甸生态学研究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将选取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中的九种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蒿属植物、雪灯笼、锦鸡儿等。
2. 研究内容:本课题将采用系统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植物叶特征的调查和分析,包括叶形、叶长宽比、叶面积、叶表面特征、叶边缘形态等。
(2)植物生殖特征的调查和分析,包括花序结构、花序长度、花期、花色、果实及种子性状等。
3. 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了野外调查、实验分析和统计学方法,主要数据处理方法包括SPSS、Excel等。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本课题将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中常见植物的叶特征和繁殖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期望得到以下成果:1. 九种草甸植物的叶特征和生殖特征清晰明确,为草甸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对草甸生态系统中植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生态适应性等问题作出初步解答,对草甸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 为草甸管理、草地生态恢复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为草地生态学研究提供实证数据。
五、研究进展目前已初步完成了调查方案的制定和野外路线的确认,研究人员正在进一步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准备开展野外调查和实验工作。
六、预计工作计划1. 2022年3月至5月:野外调查和样本收集。
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中两种植物的核型报道
青藏高 原 东缘 风毛 菊属 中 两种植 物 的核 型报道
王 一峰 ,沙 洁 ,王 转莉 ,周 生荟 ,杨 宗邦
( 西北 师 范 大 学 生 命 科 学学 院 ,甘 肃 兰 州 7 0 7 ) 3 0 0
摘 要 :利 用压 片 法研 究青 藏 高 原 东缘 两种 风 毛 菊属 ( a sue C ) 物 的 染 色体 数 目和 核 型 .结 果表 明 , 紫 苞 雪 S usraD . 植
k r o y so hege a y t pe ft nusofr s e tv l r n一 2r 3 e p c i e y a e2 o 一 2— 1 m + 1 s .2 8 4m n一 2 x一 2 8— 2 m + 2 m + 2 t Th 4 s s. e k r o y s o t s ce a e A a c d n o h S e b nsS c a sfc to . N o a e lt s r f nd n a y t pe fbo h pe is r 2 c or i g t t e t b i ’ ls iia i n s t lie a e ou i
莲 ( .o otg a 和 抱 茎风 毛 菊 ( c igin 的 染 色 体 数 目和 核 型 分 别 为 27 一3 — 1 m+ 1 s S id s i ) e S.h n a a) —2 2 8 4 m,2 n一2 x一2 — 8 2 m+2 m十2 t 根 据 S e bn 4 s s. tb is提 出的 核 型 分 类原 则 ,这 2个种 的 核 型都 为 2 型. 2个种 的染 色体 中均 未发 现 随体 . A 关 键 词 :紫 苞雪 莲 ;抱 茎风 毛 菊 ;核 型
第 4 卷 21 6 0 0年 第 1 期
青藏高原不同海拔3种菊科植物叶片结构变化及其生态适应性
青藏高原不同海拔3种菊科植物叶片结构变化及其生态适应性孙会婷;江莎;刘婧敏;郭亚娇;沈广爽;古松【摘要】采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和显微观察方法,对分布于青藏高原祁连山东部山地冷龙岭3600-4400 m不同海拔高度的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Willd.)Beauv)和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superbaAnthony)的叶片形态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对海拔高度的响应及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的升高,3种植物气孔器外拱盖内缘、角质层纹饰、气孔与表皮细胞的位置关系以及上、下表皮气孔器内缘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火绒草上、下表皮气孔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而蒲公英和美丽风毛菊的气孔密度则降低;3种植物上、下表皮气孔指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均未出现规律性变化;3种植物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上下角质层厚度、栅栏细胞系数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解剖学指标之间大多呈明显的协同进化;叶片结构,尤其是气孔密度对海拔高度变化表现出较大的可塑性.研究表明3种植物采取不同的响应机制来适应海拔高度的变化,植物对高原环境变化的适应具有多样性.【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6(036)006【总页数】12页(P1559-1570)【关键词】海拔高度;协同进化;可塑性;青藏高原【作者】孙会婷;江莎;刘婧敏;郭亚娇;沈广爽;古松【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 m 以上,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独特的气候特点:高寒缺氧、太阳辐射强烈、CO2分压低、昼夜温差大等使在如此极端环境中生存的植物体必然会形成特殊的形态结构来适应环境[1]。
青藏高原菊科特有属绢毛菊属核型的补充报道
供试材料的种子全部采自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具体地点见表 1。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昆 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永久装片保存于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研究室。
2.2. 方法
首先把野外收集的种子放置在 4℃冰箱里存放 1 个月,然后将种子置于湿润的垫有双层滤纸的培养 皿里 24℃恒温培养箱萌发,待其根尖长至 1 cm 左右取下,按照以下步骤处理根尖(不同种处理时间略有 不同):利用 0.003 mol/L 的 8-羟基喹啉常温下黑暗处理 1~4 h,用卡诺氏固定液(无水乙醇:冰乙酸 = 3:1) 在 4℃冰箱里固定 12 h,利用 1 mol/L 的氯化氢在 60℃水浴锅中解离 10~15 min,使用卡宝品红染色 4 h 以上,以上每步之间用蒸馏水清洗 6 次。使用常规压片法镜检观察,挑选处于分裂中期的分散良好的细 胞拍照并制作永久装片。
关键词
青藏高原,染色体数目,绢毛菊属,核型
1. 引言
青藏高原(The Qinghai-Tibet Plateau)是全世界重要的物种多样化分布中心之一,该地区植物表现出高 度特异性现象,包含有全球公认的 25 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的两个——喜马拉雅地区及中国西南横断 山地区[1] [2]。在这个区域里分布有超过 12,000 种维管植物,包括了 1500 多个属,并且具有非常高的特 有现象,喜马拉雅西部高山带(树线以上区域)约有 830 个特有植物种,占该区植物种类总数的 55% [3], 青藏高原台面有 20 个特有属,约 1000 个特有种,在横断山地区有 72 个特有属[4],2998 种特有植物种 类[5],同时该区也是许多高山植物的分布和分化中心[6] [7],本文研究材料菊科绢毛菊属就以该区为分 布与分化中心,该属一共 7 种,中国全部都有,少数种分布到印度北部、克什米尔地区、尼泊尔及巴基 斯坦地区,该属大多数都为中国特有种[8] [9]。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该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改变对该地区植物的进化同样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高山植物表现出了很 多独特的适应方式,也是研究高山植物区系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地区[10]。
青藏高原东缘毛茛科藏药植物资源调查_巩红冬
3
93
20.43
1.08
12.90 1.08 9.68
13.98 2.15 4.30 1.08 3.23 100
第4期
巩红冬:青藏高原东缘毛茛科藏药植物资源调查
·133·
1.2 属的分布型分析 青藏高原东缘毛茛科藏药植物依据吴征镒等的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归属为 7 个分布型 或变型 。 [10] 其中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变型最 多,共有驴蹄草属、翠雀属和唐松草属等 7 个属, 占本区总属数的 43.75%,其次为北温带分布型, 共有芍药属、升麻属和乌头属等 4 个属,占本区总
展毛工布乌头 A. kongboense var. villosum、刷经寺乌头 A. fangianum、新都桥乌头 A. tongolense、短柄乌头 A. brachypodum、展毛短柄乌头 A. brachypodum var. laxiflorum、
17
曲毛短柄乌头 A. brachypodum var. crispulum、多裂乌头 A. polyschistum、
短距翠雀花 D. forrestii、毛翠雀花 D. trichophorum、粗距毛翠雀花 D. trichophorum var.
platycentrum、黄毛翠雀花 D. chrysotrichum、宝兴翠雀花 D. smithianum、白缘翠雀花
D. chenii、三果大通翠雀花 D. pylzowii var. trigynum、奇林翠雀花 D. candelabrum、
种名 Species name
芍药 P. lactiflora、川赤芍 P. veitchii
种数 Species numbers
占总种数的 比例(%)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种子休眠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种子休眠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青藏高原是全球最大的高原,其东部高寒草甸区面积广阔,是高寒草原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高原地区特有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导致植物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具有一些特殊的生理生态特性。
其中,植物种子休眠是影响其繁殖力和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种子休眠是指一种生理状态,在此状态下,种子停止萌发能力,因而可以延缓或推迟种子的萌发,以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变化。
种子休眠现象在植物种的遗传、生理生态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深入探究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种子的休眠特性,对于了解其种群生态学、保护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课题旨在系统地研究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种子休眠特性,包括种子的萌发条件、萌发机制、休眠类型、休眠原因和解除休眠方法等方面,同时对各种休眠状态下的种子的生理生态学特性也将进行探究。
具体内容包括:1. 研究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区主要植物种子的休眠特性、解除休眠需求等方面,通过实验手段探索种子休眠条件、机理等问题。
2. 探究种子休眠特性与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关系,并研究休眠种子及其萌发特性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
3. 比较不同种子休眠类型及其休眠与解除休眠过程中的生理生态学差异,探究种子休眠和解除休眠过程中不同代谢途径及激素的作用机制,为植物种的遗传和育种等提供理论基础。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室模拟自然环境的方法,通过种子浸水、人工休眠、温度梯度等处理方式,系统研究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种子休眠特性。
具体方法如下:1. 采集不同物种植物的种子,并通过浸水处理等方式破除其种皮硬性,使种子进入萌发状态。
同时,在不同条件下观察其萌发情况。
2. 通过向种子中加入人工休眠激素或营养物质等手段,模拟种子的自然休眠状态,研究种子在不同休眠状态下的萌发条件和解除休眠机制。
光照、营养处理对青藏高原东缘三种风毛菊属植物繁殖对策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光照、营养处理对青藏高原东缘三种风毛菊属植物繁殖对
策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最年轻、最脆弱的高原,其地形复杂、差异显著,因此其植被类型也十分多样,植被生长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风毛菊属植物是青藏高
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类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经济价值。
然而,受到气候与环境的影响,风毛菊属植物的生长状况与繁殖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风毛菊属植物这一重要资源,需要深入研究光照、营养处理对风毛菊属植物繁殖对策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光照、营养处理对青藏高原东缘三种风毛菊属植物繁殖对策的影响,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风毛菊属植物这一重要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
1.对青藏高原东缘三种风毛菊属植物进行野外观测,记录其分布区域、生长状态、繁殖特性等相关信息。
2.设计光照、营养处理实验,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不同营养物质对风毛菊属植物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3.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三种风毛菊属植物的种子萌发率、幼苗生长速率、根系发达程度等指标,评估光照、营养处理对风毛菊属植物繁殖对策的影响。
4.总结研究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繁殖对策,为青藏高原风毛菊属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能够深入探究光照、营养处理对青藏高原东缘三种风毛菊属植物繁殖的影响,揭示风毛菊属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繁殖机制,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和技术支撑。
同时,本研究也可为开展青藏高原植物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丰富高原
植被类型研究的内容。
青藏高原两种风毛菊属植物资源分配与繁殖对策随海拔的变化研究
青藏高原两种风毛菊属植物资源分配与繁殖对策随海拔的变化研究植物种群的资源分配和繁殖对策对理解和预测全球变化过程中的植被结构变化和地带位移至关重要。
由于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可利用的资源有限,因此存在生长、存活和繁殖间的资源分配等问题。
资源分配的模式可以反映植物的生活史特征,是植物生活史研究的核心,近年来,人们对植物资源分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繁殖分配和性分配。
其中繁殖分配主要研究植物体投入到繁殖部分的资源占获取的总资源比例、影响这种比例的因素以及繁殖分配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性分配主要研究投入到繁殖中的资源如何在雌雄功能之间分配的问题。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孕育了很多独特的生物类群。
然而这些植物如何适应青藏高原的胁迫环境,表现出什么样的资源分配对策,引起了繁殖生态学家和进化生态学家的极大兴趣。
鉴于此,本文以广泛分布于青海和西藏菊科风毛菊属两种较常见高山植物重齿风毛菊(Saussurea katochaete Maxim.)、星状雪兔子(S.stella Maxim.)为研究对象,对它们各生长、繁殖性状进行测量统计和分析,研究该区域两种植物资源分配与海拔的关系,探讨两个物种的资源分配模式,试图揭示两个物种对高寒草甸环境的适应对策。
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的升高,重齿风毛菊和星状雪兔子种群的个体大小、管状小花数目以及花粉数均逐渐减小,而管状小花重量和花瓣重量逐渐增大。
在高海拔区资源受限的环境中,两个物种通过减少管状小花数目和花粉数目以及增加管状小花重量和花瓣重来响应高海拔地区的胁迫环境,是其对高寒草甸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体现。
(2)不同海拔繁殖生物量(R)与营养生物量(V)呈不同程度的异速生长。
重齿风毛菊随海拔的升高R-V的异速生长斜率显著降低,截距随海拔的升高显著增加;而星状雪兔子的斜率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截距则显著升高。
两物种随海拔的升高,斜率变化不同,表明繁殖分配的适应策略不同。
(3)重齿风毛菊居群的繁殖分配变化受到海拔和个体大小的共同作用,而星状雪兔子繁殖分配的变化主要受个体大小的变化影响,海拔的影响不显著,即两个物种在不同海拔产生了不同的繁殖分配对策。
【论文设计】海拔高度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海拔高度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一、海拔高度的变化对植物叶片内部结构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由低到高的增加,植物叶片内部结构亦发生变化。
主要表现在:(1)有些植物的叶片随着海高度的增加逐渐加厚.栅栏组织细胞层数的增多;(2)有些植物的叶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叶肉细胞间隙加大.形成发达的通气组织;(3)有的植物在叶表皮上的角质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加厚.柔毛增多.表皮细胞中出现可着色的内含物等;(4)这几种植物在高海拔处生长时均为异面叶.其中有些异而叶是由低海拔处的等面叶发展变化形成的。
植物叶片结构上的这些特征及其变化与环境条件的变化是相一致的,是环境选择植物,植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二、海拔高度与植物叶面积之间的相互性海拔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外界环境因素之一,其变化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功能结构等,也影响植物叶片比叶面积、气孔密度、羧化效率和叶片含氮量等。
随着海拔升高,昼夜温差增大,植物叶绿素含量随之增高。
而植物的叶面积也存在一定的变化,在高海拔地区,紫外线是决定很多植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子,如强光可减少对叶干物质量的投入,缩小叶面积,同时为缓和因强光而导致的水分胁迫,减少因蒸腾速率增加造成的水分亏缺。
植物的叶面积测定方法有多种,方格纸法、称重法、叶面积扫描仪法,在中的一方法中使用叶面积测量仪进行测定能够做到快速准确的进行测定分析。
在进行测定的过程中,选用在海拔1300~1900 m范围,每隔100 m设1个采样点,共设7个采样点。
每个采样点选取3株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珙桐样木(树高20~22m,胸径22~24 cm),采样时间为9∶30-11∶30,在这些采样点使用叶面积测量仪进行测定。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比叶面积总趋势是逐渐下降,与海拔1300 m相比,海拔1400 m、1500 m、1600 m、1700 m、1800 m、1900 m比叶面积分别下降了11. 12%、24. 44%、31. 22%、28. 56%、39.02%、48. 53%。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种子的萌发与休眠研究的开题报告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种子的萌发与休眠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青藏高原东部是中国特有的高寒草甸地区,其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气候的寒冷干燥和海拔的高度,该区域的植物种子具有较强的休眠性,限制了其萌发和繁殖。
因此,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种子的萌发和休眠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植物种子的保存、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东部典型高寒草甸地区的常见植物种子进行实验,主要研究以下方面:1.植物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测定不同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pH 等条件对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和速度的影响。
2.植物种子休眠机制的研究:采用萃取法、剥除法、化学刺激法等方法,探讨种子的休眠机制及其对种子的萌发的影响。
3.植物种子保护的研究:通过运用冷冻、干燥、真空贮藏等方法,探究不同储藏条件对种子萌发和休眠的影响。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实验室试验、观察、记录和数据分析等方法。
三、预期成果1.深入了解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种子的萌发和休眠机制,揭示其萌发习性和适应机制,为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2.建立高寒草甸植物种子萌发和休眠的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科学家和生态学家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和参考。
3.研究备存数据和样本,构建植物种子资源库和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四、研究难点和创新点研究的难点在于,该区域的植物种子处于较长时间的休眠状态,萌发速度较缓慢,难以实现有效的实验。
此外,探究种子萌发机制需要用到生物学、生态学、化学等学科的交叉知识,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观测、数据分析和建模方法,难度较大。
研究的创新点在于,该研究可以为青藏高原东部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并有望为其他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此外,该研究也有助于揭示植物生存和适应机制,为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3种常见毛茛科植物繁殖对策的研究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3种常见毛茛科植物繁殖对策的研究繁殖对策,尤其资源分配问题是植物生活史研究的核心。
海拔等生长环境条件对植物的繁殖有很大影响,不同海拔地区生长的植株可能会采取不同的繁殖策略。
在虫媒植物的传粉中,很多昆虫的访花行为是受视觉线索的吸引,那么如何把生长中所能获得的有限的资源在营养生长和繁殖,以及花器官内部分配是很重要的问题。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的植被类型包含了许多独特的植物类群。
这些植物如何适应青藏高原特殊的环境条件,表现出什么样的繁殖对策,为繁殖生态学家、进化生物学家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研究契机。
因此,我们选择在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寒草甸,以比较原始的植物类群—毛茛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选择矮金莲花,钝裂银莲花和露蕊乌头3个常见物种,探讨其繁殖对策,如资源如何在花器官内部分配问题,试图揭示这些植物如何适应环境条件达到繁殖成功的,最后的结果表明:(1)花葶长度和植株对两性功能的资源投入之间的关系随物种和海拔不同而不同。
在研究区域的所有海拔(2200m,3400m,3700m和3900m)种群中,自交不亲和的矮金莲花雄蕊数/雌蕊数和花葶长度都负相关。
在合作这个较低海拔地区(2200m)的种群中,花葶长和雄蕊重/雌蕊重正相关;而对3个高海拔地区:3400m,3700m和3900m的种群,雄蕊重/雌蕊重和花葶长负相关。
对于兼性自交的钝裂银莲花,在海拔2200m和2900m,雄蕊数/雌蕊数和花葶长度负相关,而在3400m却是负相关。
雄蕊重/雌蕊重与花葶长度的关系刚好与雄蕊数/雌蕊数与花葶长度的关系呈现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矮金莲花和钝裂银莲花这两个交配系统不同的物种,花葶长度和雌雄两性功能的关系是不同的,也说明花葶对繁殖的影响不仅受海拔等生境的影响,也受到物种交配系统的影响。
(2)对金莲花这种异交虫媒植物来说,高海拔植株受到花粉限制的程度要大于低海拔地区的植株。
高海拔地区昆虫数目少,活动受限,植株为了得到受访的机会,增加了对萼片这种从视觉上展示花的结构的资源投入;而低海拔地区的植株则增加了对退化花瓣这种产蜜结构的生物量分配。
不同海拔高山植物美丽风毛菊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摘要: 以生 长 在 青 藏 高原 不 同海 拔 地 区 的 多年 生 高 山 植 物 美 丽 风 毛 菊 ( s n s s “ r e 口 “ z c r n ) 为研 究材料 , 分 析 比较 了不 同海拔 叶 片 光合 色 素 和 抗 氧 化 酶 活性 等 生 理 生 化 指 标 , 以探 讨 高 山 植 物 对 于 寒 冷 、 高 紫 外 辐 射
( P 0 D ) 活性和过氧化氢酶( C A T) 活性 随 海拔 升 高 呈 增 强 的 趋 势 , 膜 脂 过 氧 化 与抗 氧 化 物 酶 的 变化 具 有 不
一
致性 , 表 明 抗氧 化 系统之 间存 在 一 定 的协 同 作 用 , 可 能 在 高 山 植 物 适 的
1 引 言
美丽风 毛 菊 ( S 口 “ s s r P n 夕 “ z 如r 口 ) 为 多 年 生 草 本 植
2 材 料 与方 法
2 . 1 采样 地点及 气候 概 况 美丽风毛菊分别采 自青藏 高原 的 2个不 同海拔 地
区, 其 中西 宁位 于青 藏 高 原东 部 边 缘 ( N 3 6 。 3 7 , E l 0 1 。
4 6 ) , 海拔 2 2 0 0 m, 年均温为 5 . 8 ℃, 最 冷 月 均 温 为 一
物, 主要分布于青海 、 西藏和甘肃等部分地区 , 生 长在 海 拔 1 9 0 0  ̄4 6 0 0 m 的 山坡 草 地 、 滩地 、 高 寒草 甸 , 是 典 型 的高 山植 物 ] 。其 根 可 入 药 , 味苦 、 辛, 性寒, 有 清 热 解 毒功效 , 主治 流 行 感 冒 、 麻疹和风疹 , 为青 藏 高原 地 区 常 见 的 一 种药 用 植 物口 ] 。青 藏 高原 由 于海 拔 较 高 , 形 成 了 寒冷 、 干燥 、 太 阳 总辐 射 高 和 近 地 面 紫 外 线 强 的 独 特 生 态环境 , 被称 为“ 世界第三极” , 随着 海 拔 的增 加 , 影 响 植 物 生 长 发 育 的 生 态 环 境 随之 发 生显 著 的变 化 ] 。 因此 , 在 高 原 气候 的 寒 冷 、 干燥 、 太 阳 总 辐 射 高 和 强 紫 外 辐 射 等 环 境 因子 的 综 合作 用 下 , 高 山植 物 的形 态 结 构 和 生 长 发 育 受 到 很 大 的限 制 , 迫使 其 不 断 对极 端 环 境 产 生 的胁 迫 做 出生 理 生 化 方 面 的 响 应 以 增 强 适 应 性 。有 许 多 文 献报道 , 低温 、 强 紫外 辐 射 等 逆 境 胁 迫 均 可 造 成 植 物 体 内 的代 谢 紊 乱 , 破 坏 自由基 动 态 平 衡 以致 细 胞 、 组 织 受 到 损 伤 。但 有 研 究 表 明 , 植 物 体 内 的适 应 机 制 可 以 有 效 清 除活 性 氧 自由基 起 到 减 缓 或 者 保 护 的作 用 , 且 抗 氧化 物 的 活 力 和 含 量 与 植 物 抗 逆 能 力 强 弱 有 密 切 联
青藏高原东缘两型闭花植物块茎堇菜繁殖对策的研究
青藏高原东缘两型闭花植物块茎堇菜繁殖对策的研究繁殖是生物持续生存和成功繁衍最基本的行为和过程,也是植物生活史理论研究的核心之一。
通过研究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繁殖对策可以揭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植物在该生境中的生殖潜能。
开花物候、种子扩散等都与植物的繁殖成功密切相关,对植物种群的维持和更新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对闭花受精植物类群繁殖对策的研究仍然缺乏实验证据。
块茎堇菜是青藏高原东缘特有的两型闭花植物,同一植株上可同时形成开放花、地上和地下闭锁花,为研究混合交配系统植物的繁殖适应提供了极好的材料。
因此,本文以块茎堇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块茎堇菜在不同海拔和生境下种群的开花物候和繁殖特征、地下闭锁花的扩散特征,旨在探明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块茎堇菜有何繁殖对策以及其对高寒环境的适应机制,从而为揭示混合繁育系统,特别是两型的闭花受精植物的生态适应性进化提供依据。
结果表明:1.块茎堇菜种群开放花花期集中在5月底到6月下旬,花期持续时间12~15天左右。
随着海拔的升高,块茎堇菜的始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均延迟,且开花振幅为低海拔处高于高海拔处。
生境对块茎堇菜的花期物候也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块茎堇菜的始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在光照充足的草甸和土丘生境中,早于光照受到限制的灌丛和林缘生境;开花振幅也为草甸和土丘生境中高于灌丛和林缘。
此外,在不同海拔和不同生境中,块茎堇菜均为“集中开花模式”,这可能是在各种选择压力下形成的对其生存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行为。
2.块茎堇菜既可进行有性繁殖,又能进行克隆繁殖。
同一植株上既可以产生CH花和地上CL花,又可以产生地下CL花,且3种花均可结实并产生种子。
在这3种有性繁殖方式中,每块茎堇菜产生地上CL花的数目最多,地下CL 花次之,CH花最少;而由3种花结实后每果实产生的种子数则为CH花种子>地上CL花种子>地下CL花种子。
块茎堇菜的克隆繁殖表现为可以通过主根上的鳞茎、匍匐茎节间以及匍匐茎末端的新鳞茎等多种方式产生克隆后代,但主要以匍匐茎末端的新鳞茎萌发产生分株为主,这有效地避免了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对分株的威胁。
风毛菊属藏药的品种研究
风毛菊属藏药的品种研究
蒋序;罗艳秋;徐士奎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10(019)011
【摘要】风毛菊属药用植物在藏药中具有较悠久的应用历史,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藏医所使用的该类药材的种类也在不断变迁.本文采用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中的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对有关藏医所用的该类药材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结果发现,藏医对该类药材的命名具有一定的规律,但目前还没有人对此进行系统研究;不同地区的藏医在使用该类药物贤源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这可能与不同地区分布的该类药物的原植物种类分布不同有关;与丰富的该属植物种类相比,并结合藏医的利用情况,从该属植物中寻找新的药用资源具有一定的潜力.【总页数】2页(P3-4)
【作者】蒋序;罗艳秋;徐士奎
【作者单位】云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中药室,云南,昆明,650011;云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中药室,云南,昆明,650011;云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中药室,云南,昆明,65001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17
【相关文献】
1.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藏药植物资源调查
2.藏药长毛风毛菊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3.藏药风毛菊质量标准研究
4.横断山风毛菊属狮芽
风毛菊(Saussurea leontodontoides)的细胞学研究5.风毛菊属打箭风毛菊(Saussurea tatsienensis Franch.)细胞学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3种特有植物的核型报道
青藏高原3种特有植物的核型报道
马小磊;刘瑞娟;曹倩;邢睿;陈世龙;高庆波
【期刊名称】《生物学杂志》
【年(卷),期】2022(39)6
【摘要】以采集自青藏高原的3种特有植物多个居群的种子为材料,采用滤纸萌发法和常规压片法,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和核型分析。
结果表明:黑蕊虎耳草(Micranthes melanocentra)的5个居群染色体数目均为2n=22;黑虎耳草(Micranthes atrata)2个居群染色体数目均为2n=22;祁连獐牙菜(Swertia przewalskii)5个居群染色体数目一致,核型公式为2n=24=20m+4sm,核型不对称指数为58.8%,核型不对称性为1B,第3对和第9对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其余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
黑蕊虎耳草的染色体基数同前人研究一致,但未发现多倍体,说明采样区域内该物种多倍体出现频率较低;黑虎耳草和祁连獐牙菜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3种植物的核型报道补充了青藏高原特有物种的细胞学资料,同时为这些物种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研究提供细胞学资料。
【总页数】4页(P73-76)
【作者】马小磊;刘瑞娟;曹倩;邢睿;陈世龙;高庆波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3
【相关文献】
1.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中两种植物的核型报道
2.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种子植物特有属中的重要经济植物
3.青藏高原毛茛科3种特有植物核型和进化研究
4.青藏高原菊科特有属绢毛菊属核型的补充报道
5.中国西南特有高山花卉半荷包紫堇核型的首次研究报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毛菊属5种植物的核型分析
风毛菊属5种植物的核型分析尚宝龙;蒙奎宾;王玉金【期刊名称】《西北植物学报》【年(卷),期】2014(34)11【摘要】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风毛菊属(Saussurea)5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耳叶风毛菊(S.macrota)核型公式为2n=2x=26=10m+12sm+4st,属2A型;长梗风毛菊(S.dolichopoda)核型公式为2n=2x=26=14m+ 8sm+ 4st,属2A型;川陕风毛菊(S.licentiana)核型公式为2n=2x=28=12m+16sm,属2B型;杨叶风毛菊(S.populi olia)核型公式为2n=2x=28=6m+18sm+4st,属2B型;尾叶风毛菊(S.caudata)核型公式为2n=2x=30=14m+ 14sm+ 2st,属2A型.这5种风毛菊属植物中,除大耳叶风毛菊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类型与前人报道的一致外,其余4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类型均为首次报道,并在川陕风毛菊中发现1对B染色体.【总页数】7页(P2220-2226)【作者】尚宝龙;蒙奎宾;王玉金【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分子生态研究所,兰州730000;兰州大学分子生态研究所,兰州730000;兰州大学分子生态研究所,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343.2+2【相关文献】1.三种风毛菊属植物挥发油成分及系统学意义 [J], 王一峰;肖李娜;杨宗邦;李志涛2.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中两种植物的核型报道 [J], 王一峰;沙洁;王转莉;周生荟;杨宗邦3.风毛菊属6种植物的核型分析 [J], 李双智;何廷顺;张大才;丁文谦4.青海省海北州菊科风毛菊属植物种类的开发利用 [J], 霍建青5.15种风毛菊属植物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 [J], 乔永刚;宋芸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毛茛科3种特有植物核型和进化研究
青藏高原毛茛科3种特有植物核型和进化研究黄荣福;沈颂东【期刊名称】《西北植物学报》【年(卷),期】1999(19)1【摘要】对青藏高原高山冰缘地区毛茛科3种特有植物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它们的核型公式(K)、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C.R.L.)和核型不对称系数(As.K%)分别为:青藏金莲花Trollius pumilusvar.tanguticus:K(2n)=6m+8sm(2SAT)+2st,C.R.L.=4L+4M2+4M1+4S,As.K%= 63.57,核型属2B型;甘青乌头Aconitum tanguticum为K(2n)=6m+10sm,C.R.L.=4L+8M1+4S,As.K%=62.54,2B型;单花翠雀花Delphinium candelabrum var.monanthum为K(2n)=6m+8sm+2st,C.R.L.=4L+4M2+4M1+6S,As.K%=64.34,属3B型.经同相关近缘种核型资料比较,青藏金莲花核型不对称性和进化程度比金莲花T.chinensis 低;甘青乌头的核型不对称性和进化程度在其近缘类群(乌头组 Sect.Aconitum)已报道的种之内最低;单花翠雀花核型不对称性和进化水平比翠雀组(Sect.Delphinastrum)已报道的展毛翠雀花D.kamaoense var.glabrescens、多枝翠雀花D.maximowiczii和蓝翠雀花D.caeruleum都低.这与该3种植物在王文采先生(1979)中国毛茛分类系统中的位置是一致的.【总页数】6页(P138-143)【作者】黄荣福;沈颂东【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81000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8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相关文献】1.云南特有植物瑞丽茜树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J], 曾梁秦;殷根深;蔡雄2.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特有植物染色体倍性与耐寒适应性研究 [J], 赵佳;孙学刚3.东北6种毛茛科植物的核型研究 [J], 沙伟;王丽华;杨晓杰4.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尼泊尔黄堇研究现状及其种质资源保护 [J], 苏丹丹;刘玉萍;张雨;王亚男;郑长远;苏旭5.中国特有植物——腾冲慈姑(Sagittaria tengtsungensis H.Li)的核型研究 [J], 王青锋;王勇;郭友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a z o 3 0 0, Ga s , Ch n ) nh u7 0 0 nu i a
Ab t a t I t s sr c : n hi pa e , t c r m o o nu b r a ka y t e of wo pr he h o s me m e s nd r o yp s t Sa s r a p ce fom t us u e s e i s r he
LI H u i a , W A N G Zhua —i G O N G on — on , W A N G if n nl , H gd g Y —e g ,
( 、 Co lge o f inc 1 le fLie Sce e, Norhw e t Nor a nie st t s m lU v r iy, La h 00 nz ou 73 70, G a s n u, Chi na; 2 Ke bor t y o rd a a sa d Ec ogy o h i s r . y La a or fA i nd Gr s l n ol f t e M nity ofEdu a i c ton, La h ni e st nz ou U v r iy,
维普资讯
第 4 4卷 2 0 0 8年第 2期
Vo1 4 20 8 N o 、4 0 .2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9 5
J u n lo rh s r lUn v r iy ( t r l ce c ) o r a f No t we t No ma i e st Na u a in e S
实验 材料及 采 集地 点见 表 1 凭证 标 本 存 放 于 。 西北 师范 大学 生命 科学 学 院植物 标本 室。
欧 洲 。 我 国 已 知 约 2 4种 ,遍 布 全 国 ] 该 属 植 6 。
资源 的综 合开 发利 用积 累资 料 和提供 依 据.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材 料 .
物 的许 多种类 都 是极 有前 途 的药用 植 物资源 。 目前 有关 风 毛菊 属植 物 的染 色 体数 目和核 型资
。 。
T he
Ke r s S u s r a D ywo d : a su e C。; k r o y e Qi g a— b tn pa e u ay tp ; n h i Tie a lta
风 毛菊 属 ( a s raD C ) 数 种 为 半 灌 木 , S u s e . 少 u 大 多为 一年 生 、二年 生或 多年 生草 本。 据 《 中国植 物志 》记 载 ,全 世界 约有 4 0 种 ,分 布 于亚 洲与 0 余
Hale Waihona Puke A t y o r o y e ft us u e pe is s ud n ka y t p s o wo Sa s r a s ce
fo t ee se n Qig a— b t n p a e u r m h a t r n h iTi e a lt a
青藏高 原东缘 2种风毛菊属植物 的核型研究
李 淮 ,王 转 莉 ,巩 红 冬 ,王 一 峰 。
(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甘 肃 兰州 7 0 7 ; 1 3 0 0
2 .兰 州 大 学 干 旱 与草 地 生 态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甘 肃 兰 州 7 0 0 ) 3 0 0
ka y yp s o t p ce r l n o 3 or2B ac or i o t e i s S ca sfc ton r ot e fbo h s e i s a e be o g t B c d ng t he St bb n ’ l s ii a i
e s e n Qi g a— b t n Pl t a r t d e . Th h o a t r n h iTi e a a e u a e s u id e c r mo o u s me n mb ra d k r o y e o k t c a t r e n a y t p fS. a o h e e a e r v a e o b n一 2 e e ld t e2 z一 3 — 1 m + 1 s + 6 t wh l . z wa s i h s 2 2 0 6m s, i S pr e lk i a n一 2 e x一 3 — 1 m + 2 s 2 0 2m
摘 要 :对 产 于青 藏 高 原 东缘 2种 凤 毛 菊 属 ( a sue 、 植 物 的 染 色体 数 目和 核 型 进 行 了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重 齿 S usraD C )
风 毛 菊 ( 、 ao h ee 的 染 色体 数 目和核 型 为 2 =2 = 3 — 1 m+ 1 s S k t a t) c n x 2 O 6 m+ 6 t 而 弯齿 凤 毛 菊 ( . r e a s i) 色 体 数 s, S p zw l i 染 k
目和 核 型 为 2 = 2 3 一 l m + 2 s n x= 2 O 2 m. 根 据 Se bn tb is提 出 的 核 型 分 类 原 则 , 这 2个 种 的 核 型 分 别 为 3 和 2 型 . B B
关 键 词 :风 毛 菊属 ;核 型 ; 青 藏 高 原 中 图分 类 号 :Q 4 . 2 33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0 — 8 2 0 ) 20 9 — 4 0 19 8 X( 0 8 0 — 0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