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纯粹理性关于假设之训练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主要内容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主要内容《纯粹理性批判》的哲学要义首先,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一版序之中,阐明了对理性进行批判的必要性首先在于确定一般形而上学是可能还是不可能,以及规定源流、范围和界限.但是康德于第二版序之中,反而不是着重于进行理性批判的条件,而是改变了知识与对象的关系:“不是知识依照对象,而是对象依照知识”,这一新概念,导致康德发动了哲学界中的“哥白尼式革命”.在导言中,康德提出了全书的总纲:纯粹理性的总任务是要解决“先天的综合判断”、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而又扩展了知识内容的真正科学知识是“如何可能”的问题,并按这总问题细分了以下的四个问题:1.数学如何可能?2.自然科学如何可能?3.形而上学作为自然的倾向如何可能?形而上学作为科学如何可能? 康德把全书大致的分为了五部份:“1.先验感性论,2.先验逻辑论,3.先验分析论,4.先验辩证论,5.先验方法论”1.先验感性论“先验感性论”主要是阐明,只有通过人的感性知识(接受能力)所先天具有的直观形式即“空间”和“时间”两大要素去整理自在之物(的表象即现象界)刺激感官的感觉材料,才能获得确定的感性知识,同时,空间和时间也是数学知识的先天直观形式.2.先验逻辑论“先验逻辑论”的阐明“感性必须与知性结合,直观必须与思维结合,才能产生自然科学的知识”,因而必须有一门不同于形式逻辑的先验逻辑来探讨知性的结构及其运用于经验对象时的各种原理.先验逻辑立足于知识与对象的关系,即知识的内容,而不是单纯的思维形式,这标著辩证逻辑在近代的萌芽.3.先验分析论“先验分析论”(真理的逻辑)阐明了知性的先天概念和先天原理是自然科学之所以可能的根据和条件.在概念分析论中,通过对知性判断中的逻辑机能的分析.而先验分析论当中的原理分析论主要阐明了知性指导判断力把范畴运用于现象的法规.4.先验辩证论“先验辩证论”(幻相的逻辑)主要阐明了理性不可避免地要超越现象去认识的本体,由此产生的作为自然倾向的形而上学只不过是一些先验的幻相,而不可能是真正的科学.康德在先验辩证论的导言之中指出,理性这种推广能力由于要从有条件者出发通过推论去认识无条件者.5.先验方法论先验方法论首先阐明,纯粹理性的经验使用虽然有正确的使用法规(知性的先更原理),但其理论的(思辨的、先验的)奥用却没有法规可言,因而必须对其先验使用方法(从定义出发的独断论、从正反两方争辩并互相证伪怀疑论方法、还有假设和证明的的方法等四个方面)加以训练,确立一些“消极的”规则,以限制纯粹理性的扩充到可能经验之外的倾向,从而为建立一种有关经验的形而上学准备了方法论的原则.知识论要义与其他:虽然康德使用的是批判哲学,他本人却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哲学理论.他本人自称发动了一场哲学领域内的哥白尼革命.在康德所处的时代,欧洲哲学思想主要有两种重要理论:由洛克、休谟等人发展出来的经验主义,以及笛卡儿等人的理性主义.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而理性主义者则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于人自身的理性.而康德则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两者的观点.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康德与亚里士多德一样,将这种理性称为“范畴”),而理性则是天赋的.人类通过范畴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范畴就无法感知世界.因此范畴与经验一样,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但人类的范畴中也有一些可以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观念的因素,他意识到,事物本身与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远无法确知事物的真正面貌.而时间和空间在康德看来是两个先天特殊的概念.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康德指出,没有人可以想像一个存在于没有时间与空间的世界中的物体,因此他强调没有时间与空间,经验就是不可能的,这两者先于一切经验.此外康德也认为经验必需来自于心灵以外.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围的世界,但永远无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为知识的产生需要时间、空间与范畴三个要件.在因果律方面,康德也推翻了休谟的观点.休谟认为因果律并不存在,人类只是由于习惯才认为两个现象之间有关联.也就是说,我们只能感知白球与黑球的运动,但却无法感知白球导致黑球移动的肇因.正是因为我们无法感知因果律本身,所以休谟认为我们无法证明因果律的存在.但是康德认为因果律是人类理性的结果,康德赞同休谟认为因果律不来自于经验,但他相信可以证明自然法则,因为自然法则就是人类认知的法则.因果律其实就是人类理性的表现.在宗教问题上,康德承认无论是经验还是理性都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但是他认为,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必须假设上帝与灵魂的存在.他把这些信仰称为“实践的设准”,即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但为了实践的缘故该假设必须成立.自在之物:指认识之外的,但又绝对不可认识的存在之物。
《康德三大批判合集(注释版)》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导论 整部作品的划分
第二部分 目的 判断力的批判
第一部分审美判 断力的批判
附 录 目的论判 断力的方法论
第一卷 审美 判断力的分 析论
第二卷 审美 判断力的辩 证论
第一卷 目的 论判断力的 分析论
第二卷 目的 论判断力的 辩证论
附 录 目的论判断力的方法论
谢谢观看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康德三大批判合集(注 释版)》
思维导图PPT模板
01 前 言
03 纯粹理性批判
目录
02
序:哲学的开普勒改 革
04 实践理性批判
05 判断力批判
本书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合集。其中《纯粹理性批判》以第二版为基 准,凡是第一版与第二版有异之处,文字较少者均以脚注的方式标出,文字较多者则附于合适的地方。三部著作 均增译了《科学院版编者导言》和科学院版编者注,并在必要的地方加了少量的译者注。
前言
序:哲学的开普勒改革
纯粹理性批判
01
科学院版 《纯粹理 性批判》 第一版编 者导言
02
科学院版 《纯粹理 性批判》 第二版编 者导言
03
题词
04
献词
06
第二版前 言
05
第一版前 言(1)
第一部 先验要 素论
导论
第二部 先验方 法论
第一部分 先 验感性论
第二部分先 验逻辑论
第一篇 纯粹理性 的训练
第二篇 纯粹理性 的法规
第三篇 纯粹理性 的建筑术
第四篇 纯粹理性 的历史
实践理性批判
科学院版编者 1
导言性批判的 理念
4 第一部分纯粹
实践理性的要 素论
浅析《纯粹理性批判》
❖ 知性、判断力、理性:概念、判断、推理 ❖ 知性作用范围:“知性不是直观能力,是借助于概念的认识方式。判断
就是一个对象的间接的知识,因而是对于一个对象的一个表象的表象。 知性可以被表现为一种做判断的能力。(P62)”因此,基于判断与知 性的关系,康德在判断的基础上阐明了知性的作用范围和全部内容。
❖
❖ 第三节 纯粹知性一切综合原理的系统展示❖ 1、直观公理来自❖ (一切直观都是外延的)
❖ 2、知觉的预测
3、经验的类比
❖ (在一切现象中,实在的东西作为感觉 种必
(经验只有通过对知觉作某
❖ 的一个对象具有内包的量,即具有一个度) 然连结的表象才是可能的)
❖ 4、一般经验性思维的公设
❖ (1)凡是(按直观和经验概念)与经验的形式条件相一致的,才是可能的。
框架图
先验感性论
❖ 先验要素论 (作为接受性的
❖ (人类认识能力 直观能力的感性)
❖ 中的先天要素)
概念分析论
❖
先验逻辑
知性 先验分析论(知性先天概念)
❖
(自为性的思维 判断力
原理分析论
❖
能力的理性)
(判断力法规)
❖ 先验方法论
狭义理性
先验辩证法
❖ (形而上学体系
❖ 的形式条件)
三、该书每部分具体解析
一 ❖ 判断是使给予的知识获得统觉的客观统一性的方式。
(一)先验要素论——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
❖ 20、一切感性直观都从属于范畴,只有在这些范畴的条件下 感性直观的杂多才能聚集到一个意识中来
❖ 22、范畴在事物的知识上除了应用与经验对象外没有别的应 用
❖ 24、范畴在一般感官对象上的应用:想象力,统觉(先于一 切感性直观而指向一般客体)
邓晓芒讲《纯批》下
说宇宙是无限的有它的道理,说它是有限的也有它的道理。通常理性派主张宇宙是有限的,上帝创造宇宙,上帝在所有可能的宇宙中选择了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最好的宇宙,这就是莱布尼茨提出的观点。别的宇宙就是这个宇宙的限度,不选择别的宇宙而选择这个宇宙,那它当然是有限的。而经验派则更倾向于宇宙是无限的。他们强调经验,你怎么能够知道宇宙是有限的,你不能通过经验说明宇宙是有限的,你看到过宇宙的限度吗?它的边界在哪里?但经验派凭经验也证明不了宇宙是无限的。这两派谁都说服不了谁,争论不休。
正因为笛卡儿把主词混同于主体,得出“我”是一种在时间中持存的实体即灵魂,所以才产生了灵魂的性质问题,即挖空心思要去为灵魂规定一种先验的“性质”。先验的理性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灵魂不灭,而灵魂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则是它的基本论据。康德认为,实体是一个知性范畴,只适用规定时间和空间中的感性对象。可是,形而上学所说的作为一切精神现象的主体的灵魂并不出现在时间和空间之中,或者说,不能用时间和空间来规定它。既然如此,也就不能用实体范畴去规定它,说灵魂是什么实体了。如果说,灵魂连实体都称不上,那么坚持灵魂不灭的观点在理论上也就毫无根据了。康德认为,灵魂不是现象世界的东西,而是自在之物,因此,关于灵魂是什么、灵魂是灭还是不灭,这在理论上都是说不清楚的,是不可知的。不过,康德在否定了灵魂的可知性的同时,又一再表白,“灵魂不灭”这个论点虽然在理论上说不通,但在实践中,即在道德生活中还应当作为道德假设而存在。它在实践理性中有价值,但在理论理性中造成了一些谬误推理。
“主体(Subjekt)”这个词在西文中有双重含义,翻译成中文,一是“主体”,一是“主词”。“主体”是实体,“主词”不是实体,只是一个逻辑前提,一个概念。康德认为,笛卡儿的这个推理利用Sub jekt一词的双重含义偷换了概念,“我思”的“我”只是逻辑主词,而不是主体,因而不是实体,所以这是一个谬误推理。
纯粹理性批判全书结构解析
中译本序p2 初版于1781年,再版于1787年。
正文p18 于是我们就可以把一门单纯批判纯粹理性、它的来源和界限的科学视为纯粹理性体系的入门。
这样一个入门将不必称作一种学理,而只应当叫做纯粹理性的批判,而它的用处就思辨方面来说实际上将只是否定性的,不是用来扩展我们的理性,而只是用来澄清我们的理性,并使它避免犯错误,而这已经是极大的收获了。
我把一切与其说是关注于对象,不如说是一般地关注于我们有关对象的、就其应当为先天可能的而言的认识方式的知识,称之为先验的。
这样一些概念的一个体系就叫做先验-哲学。
p26 这些东西属于纯粹直观,它是即使没有某种现实的感官对象或感觉对象,也先天地作为一个单纯的感性形式存在于内心中的。
p28 所谓阐明(expositio),我理解为将一个概念里所属的东西作出清晰的(哪怕并不是详尽的)介绍;而当这种阐明包含那把概念作为先天给予的来描述的东西时,它就是形而上学的。
p36 时间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也不是附属于物的客观规定。
时间不过是内部感官的形式,即我们自己的直观活动和我们内部状态的形式。
(注意康德所强调的复归于自身)因为时间不可能是外部现象的任何规定;它既不属于形状,又不属于位置等等,相反,它规定着我们内部状态中诸表象的关系。
p37 时间是所有一般现象的先天形式条件。
空间是一切外部直观的纯形式,它作为先天条件只是限制外部现象。
相反,一切表象,不管它们是否有外物作为对象,毕竟本身是内心的规定,属于内部状态,而这个内部状态却隶属在内直观的形式条件之下,因而隶属在时间之下,因此时间是所有一般现象的先天条件,也就是说,是内部现象(我们的灵魂)的直接条件,正因此也间接地是外部现象的条件。
康德在这里重新为人给出了创立,而黑格尔则试图洞察历史)。
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在内部直观自己并这种直观也把一切外部直观包括在表象能力中的方式都抽掉,因而把对象如同它们可能自在地存在那样来看待,那么时间就什么也不是了。
德国古典哲学
第五章德国古典哲学第一节概论 (1)第二节康德 (3)第三节费希特和谢林 (15)第四节黑格尔 (19)第一节概论最近两、三百年来,德意志民族的哲学天才所放射的光辉是无可比拟的,这个民族理所当然地在哲学领域中占据着第一把交椅。
于现代人来说,不懂德国古典哲学,就不懂得如何作真正的哲学思考,也无法把握现代哲学思想的来龙去脉。
那么,德国古典哲学是如何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呢?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德国资本主义也开始有了缓慢的发展。
由于在经济上有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在政治上有法国革命的影响,德国资产阶级也有了改变整个封建秩序的要求。
但与此同时,法国革命玉石俱焚的后果也使德国资产阶级胆战心惊,使他们的行动更加小心谨慎,对自己的前途更为动摇和犹疑,另一方面,也迫使他们回到内心去对人性和社会作更加深入彻底的思考。
德国古典哲学就是这种时代精神和社会思潮的反映。
当然,一种哲学思想除了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影响之外,还取决于它从传统的思想源流和外来的流行思潮所接受的影响。
在传统方面,德国人比英国人和法国人在某种意义上要更加得天独厚。
德国传统的思辨精神是从莱布尼茨—沃尔夫派的哲学中形成起来的,但最早还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库萨的尼古拉。
十八世纪末的德国启蒙运动涌现了一大批像莱辛、温克尔曼、鲍姆加通、赫尔德、歌德、席勒这样的启蒙思想家,催生了“狂飚突进”及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一个接一个的社会文艺思潮,使得德国人在欧洲思想舞台上充当着越来越积极的角色。
德国古典哲学是在哲学已经相当程度上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哲学与社会思潮和时代精神的关系日益紧密,哲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已经被理性派和经验派哲学明确提到了哲学研究的日程上来的前提下,开始自己的行程的。
我们读德国古典哲学的原著会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自从康德以后,哲学开始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思想更为复杂,句子更加难懂,行文和专业用语底下包含着大量的潜台词,未经过专门的哲学训练几乎就如同读“天书”。
纯粹理论理性
纯粹理论理性(纯粹理性)的哲学定义纯粹理论理性的哲学定义:纯粹理论理性是人类和其它高级动物共同具有的,主导认识活动、发现实体事物、产生概念知识的知识和能力,是哲学从人类的认识活动中发现出来的,对人类的认识活动具有主导作用和工具价值的主观主体事物。
纯粹理论理性(纯粹理性)是主导人类认识活动的知识和能力。
纯粹理性是康德哲学的专用语。
纯粹理性是指存在于认识主体或人类心中的,作为认识活动的先决条件、原理或依据的知识和能力。
康德哲学中的纯粹理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纯粹理性包括纯粹理论理性和纯粹实践理性两种具体的理性;狭义的纯粹理性仅仅指纯粹理论理性,不包括纯粹实践理性。
《纯粹理性批判》这一著作名称中的纯粹理性是指狭义的纯粹理性——纯粹理论理性。
纯粹理性批判是关于主导认识活动的知识和能力的考察和研究。
人类从混沌中发现对象实体事物、在大脑中产生对象实体事物的影像或判断命题知识的认识活动,需要大脑在认识活动发生以前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够发生和进行。
判断一个对象实体事物是生物还是非生物,需要认识主体具有关于生物的知识作为判断的根据或标准。
如果认识主体的大脑中没有关于生物的基本知识,那么他就不能完成判断一个对象实体是生物还是非生物的认识任务,就不能在大脑中产生出关于对象实体事物的影像或判断命题知识。
判断一个事物是美的事物还是丑的事物,判断一个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是应该的行为还是不应该的行为,需要判断主体具有关于…美‟和…善‟的知识作为判断认识活动的依据、标准或前提条件。
人类的认识活动得以进行所依据的知识包含概念知识和意念知识两种,概念知识是描述性知识,意念知识是程序性知识。
主导或资助认识活动的概念知识和意念知识就是康德所说的纯粹理论理性。
康德的理论理性(纯粹理性)包含先验原理和先验方法两种知识内容。
康德的纯粹理性论包含先验原理(先验要素)论和先验方法论两个分支理论。
先验原理是认识活动所依据的概念知识或描述性知识,先验方法是认识活动所依据的意念知识或程序性知识。
邓晓芒讲《纯粹理性批判》
邓晓芒讲《纯粹理性批判》第一讲《纯粹理性批判》在我国,近些年,继尼采热、海德格尔热之后,又兴起了一股康德热。
2004年是康德诞辰280周年,逝世200周年,全世界都在纪念康德。
刚好我和杨祖陶先生译的康德的三大批判于2004年2月出版了,人民出版社在北京搞了一个比较大规模的首发式,引起了国内的普遍关注。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把平时积累的一些看法给大家作一个介绍。
康德的三大批判究竟讲了些什么?要讲些什么?他的思路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写三大批判?为什么写出来以后对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起了这么大的作用?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拼命地挖掘,好像三大批判是一个丰富的宝藏,里面有那么多的思想内涵。
康德这么一个身高不到160厘米的小个子老头,他的脑子里为什么能装那么多东西?大家都感到非常惊奇。
对康德哲学读得越多就越觉得里面有东西,这是今天哲学界的共识,叫作“说不尽的康德”。
那么多人研究康德,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文章和著作发表,但仍然觉得远远没有谈完,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
我今天先从康德思想的缘起来谈,他在18世纪那个时代为什么要写《纯粹理性批判》——这是他的第一部成名作。
他在前批判时期的一些论文,给他带来了小小的名声,但在这部著作出版以后,经过人们一个长时间的消化,康德在世界上才名声大振,成为一位真正的哲学大师,用梁启超先生的话说就是成了“近世第一大哲”。
一、《纯粹理性批判》产生的历史背景要理解《纯粹理性批判》,就要了解它产生的那一段历史,至少要了解康德时代的哲学环境。
欧洲启蒙运动以及近代欧洲哲学在那个时候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当时对康德的哲学思想影响最大的是休谟,他说休谟打断了他的独断论的迷梦,也就是说,打断了他的教条主义的迷梦。
什么是独断论呢?独断论,我们也翻译为教条主义,就是指当时德国流行的理性派哲学,我们称之为唯理论。
当时大陆和英国主要有两派在争论:大陆的唯理论派和英国的经验论派。
唯理论派在康德的时代是以莱布尼茨和沃尔夫为代表。
REBT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培训讲义培训课件
REBT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培训讲义
11
治疗历程
谘商员的主要任务
1.重视感觉后面的非理性信念 2.毫不犹豫地驳斥非理性信念 3.严肃但完全接受当事人 4.具同理心 5.让当事人自己看到并承认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6.检查当事人所学到的是真的了解 7.主要内涵:
(1)找出非理性与情绪的关连 (2)接受情绪困扰是当事人自己造成的 (3)去掉非理性信念,重建理性想法
REBT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培训讲义
16
治疗技巧—行为技巧(多采行为学派)
1.指定作业
让成员藉由重复做其害怕的事而减少并克服其害怕
增强/惩罚 做到/未做 2.自我管理原理 3.系统减敏感法 4.松弛训练 5.示范 6.技巧训练
REBT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培训讲义
17
REBT运用在团体工作上的优势
19
REBT的贡献及优点
REBT是立基于个人为自由而负责任的假设,而非受控于过去的情 境。而REBT团体在探讨个人所展生的自我防卫信念的方法及提供 个人建构新信念上都十分有用。
REBT可以很有效的协助受团体领导者训练的成员学习如何界定及 挑战自我怀疑的内在对话。
REBT是一种短期治疗,有参与意愿的成员可在少数几次的团体中 有明显的收获。
REBT理性情绪行为 疗法培训讲义
人性观
人兼具理性与不合理思考 人是会犯错的 人的困扰是来自自我制约的结果(自动
化思考)
人有能力改变自己 信念来自文化、家庭及自我增强(self-
talking, self evaluating等)
REBT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培训讲义
2
人格A-B-C理论
A
B
成员的方式,将成员从小就无条件接受的信念,加以检视证明其是如 何不合理的假设,然后告诉成员该如何积极的思考 5.教导成员如何挑战自己的假设,及如何停止自我责备及责备他人的 恶性循环 6.教导成员如何避免成为未来非理性信念的受害者 7.提供成员学习自我信赖及无条件接纳自我的工具,使其能运用于日 常生活所遭遇的问题
俞吾金: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精读
5、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李秋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4
因此,我们主张对上面提到的俄罗斯学者的见解做如下的修改:“在康德以后,康德是通向哲学的桥梁。”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康德以后,假如一个人要去研究哲学 ,他就不得不先学习并了解康德哲学。[2] 这表明,对于当代人来说,康德哲学依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不学习并了解康德哲学,即使是当代人,其思维方式也只能停留在康德以前。比如,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表达方式:“黑颜色的衣服不容易脏”、“我身体很好”、“时间过得真快(或慢)”、“近水楼台先得月”等等,本质上都停留在前康德的思维方式中。[3] 既然在康德之后,学习康德是通向哲学的桥梁,也就等于说,对任何一个有志于学习哲学的人来说,康德哲学乃是一个最好的入手处。在《绪论》中,我们打算讲以下三个问题:
3、“无”中蕴含的概念与对象的关系
第七章 先验辩证论
一、理性、理念和先验幻相
1、理性
2、理念
3、先验幻相
二、纯粹理性的辩证推理
1、纯粹理性的误谬推理(理性心理学)
2、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理性宇宙学)
3、纯粹理性的理想(理性神学)
4、如何看待纯粹理性的辩证推理
第八章 先验方法论
一、纯粹理性的训练
1、纯粹理性在独断运用中的训练
当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在存在与时间1927和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1929中指责康德哲学探索的根本问题是耽搁了此在的本体论而海德格尔的此在dasein的含义就是人之存在海氏之所以不使用人的概念因为在他看来无论是康德的经验人类学还是马克思舍勒的哲学人类学都无法通达关于人之存在的先天的真理
假说思维训练法的介绍
假说思维训练法的介绍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下面就让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假说思维训练法的介绍,欢迎大家参考和学习。
思考题训练:甲、乙、丙、丁4个孩子赛跑,一共赛了4次,其中甲比乙快的有3次,乙比丙快的有3次,丙比丁快的也有3次。
大家可能很容易想到丁一定跑得最慢。
但事实却是,在这4次比赛中,丁比甲快的也有3次。
请问,你能说出这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吗?原理假说思维法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一定的事实材料对事物存在的原因、普遍规律或因果性作出有根据的假定、说明以及科学解释的方法。
建立假说是人们初步认识某些真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也是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人们一般的实践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
建立假说法是以已有事实和科学知识以及观察实验为依据的,因而,假说不同于无知妄说;另一方面,人们为了一定目的而建立的假说只是对事物的存在原因和规律性初步的假定说明,因此,它具有推测的性质。
它提供给人们的知识并不确凿可靠,还需要科学的论证和实践的检验,因此,它又区别于科学理论。
假说的建立离不开实践,所以假说的建立过程也是来源于实践的各种逻辑方法和推理形式的综合运用的过程。
人类不少发明创造来源于科学的假设、假想、假说,不少科学家、发明家总是把假设、假想、假说作为自己创造发明的第一个逻辑起点,一开始几乎是在模糊中起步。
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牛顿也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赫胥黎说:“一切科学都始于假说,……”如果把理论比做一项“成品”,那么,假说就好比“半成品”或“预制品”,没有对“半成品”“预制品”的不断加工,成品是不会出现的。
如天文学中的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地质学中的大陆漂移说、板块结构说、海底扩张说,医学中的克山病因假说、癌症病因假说,数学中的“哥德巴赫猜想”,等等。
学习《纯粹理性批判》导论
学习《纯粹理性批判》1导论一、论纯粹知识与经验性知识的区别——知识的内容区分1、对象→感官→表象→知性→经验的对象知识◆“因此在时间上,我们没有任何只是先行于经验,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
”【B1】◆知识:“开始”与“产生”的问题——经验与自己本身2、独立于经验、独立于感官知识——先天性后天来源、经验中有其来源——经验性纯粹的:不掺杂任何经验性因素先天独立的:先天命题二、我们拥有某些先天知识,甚至普通的知性也从不缺少它们必然性——偶然性:绝对先天(纯粹的)1、先天命题严格的普遍性——相对的普遍性:指出来更容易◆用相对于经验性知识描述出来的特征2、问题:为何先天命题必然是具有必然性的和严格普遍性的?回答:批判休谟、证明自身【B5】3、经验与先验:充当第一原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三、哲学需要一门规定一切先天知识的可能性、原则和范围的科学1、形而上学的课题:上帝、自由、不死——方法:独断论2、批判传统的独断论形而上学——与数学的比较:直观的先天给予3、理性之工作——分析已有之概念:形式与质料的不同进展4、分析与综合——异己概念的添加方式◆在传统形而上学中,最大的问题在于通过分析我们关于对象已经拥有的概念,而为概念添加了完全异己的概念,而且是先天地添加,没有任何经验或直观或者别的东西做凭借。
四、论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别——知识的形式区分分析:主词A包含谓词B——同一性1、判断综合:主词A不包含谓词B——异在性2、经验判断的综合性(1)谓词需要经验或者直观作为凭借(2)两个概念作为一个整体、自身是直观的一个综合性结合的经验的各个部分相隶属(偶然)3、科学知识的两个条件:异在概念或表象的联结;具有严格的普遍性和必然性4、先天判断的综合性◆异在的东西如何联结在一起?未知之物X五、在理性的所有理论科学中都包含着作为原则的先天综合判断1、数学判断的先天综合性◆直观的帮助,无论算术或是几何都一样◆“经验”与“直观”的问题:联系与区别2、自然科学判断的先天综合性◆凭借什么而成立呢?经验之证实的相对普遍性3、形而上学的先天综合判断特征◆如何可能:根据、来源、基础;可能的方式。
牛津《纯粹理性批判》公开课,第三课——时间空间与经验类比,讲义整理及注释添加
狗能看见树吗?你看,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不是吗?毫无疑问,顺便说一下,就我本人而言,我毫不怀疑:狗能看见树。
而且,事实上,它们的知觉常常会留下记录。
但是?看见树?并不完全等同于仅仅?正在看一棵树?(这一动作),任何一颗给定的树是具有特殊性的。
但是看见某物体是一棵树,是将特殊性归入一般性范畴。
特殊的树有各种各样的大小形状和颜色。
因此,为了在?正在看一颗树?里?看见一棵树?,看来除了要具有感觉能力之外,还需要拥有将被感知到的对象归入某些范畴并提出概念的能力。
在本次讲座中,我想要强调康德他自己是如何强调需要将被感知的对象纳入一个概念框架之中的,若不这样,我们也无法理解对象是什么。
假如没有?感觉(到树)?——毫无疑问,所有的狗,及其它生物能感知到树的存在——与?看见树?这一经验之间的重要区别,那也没有经验可言了。
而康德将证明:经验的一个必要的因素,就是将感觉纳入一般性范畴内从而形成"概念"——这是康德所认识到的诸多问题之一。
经验主义即便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下,在处理下面的问题上还是有麻烦——如果你持有如下观点:形成概念只需要我们成为发生在外部世界的事件的被动观察者并搁置如何首先会有一个外部世界这一问题。
但是如果你持有如此观点:形成复杂概念要求的只是组合一些简单的概念,而获得简单的概念所要求的则是将一定数量的感知整合起来——你采用洛克派的做法——康德所称的洛克将这一过程生理学化的企图。
我们并不完全清楚一种生物会否长寿到足以将红杉(1)林中的高大树木和高出地面六英寸的小树苗归入同一范畴。
或者是任何孩子都会明白或开始明白的:斑猫与美洲狮都属于猫科。
从更加普遍的意义上讲,任何一组特殊事项都可以归入一个概念框架之中。
如此一来,要一个人真正明白他正在看着的对象而非他只是看着该对象。
我们还需要除单纯的看着之外更多的东西。
在第一讲中我谈到了刺激风暴(教授使用的术语,意思见下文),接二连三的物理事件冲击着感觉器官。
人格理论的九大设想
人格理论的九大设想基础医学院 09级应用心理学2班荆菁 2009051227 在人格心理学中,有一些问题是人格人格理论家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往往表达了他们的核心思想,树立其人格理论的基本框架,这些问题就是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而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就成为人格理论的基本涉想。
包括自由意志-决定论、理性-非理性、整体说-原素说、素质论-环境论、主观性-客观性、前动性反应性、稳态-异态、可知性-不可知性、可改变-不可改变这九种。
一、自由意志-决定论。
自由意志-决定论维度表现为一个人在指向和控制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有多少内部的自由,他的行动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意识以外的因素决定的。
,在此一维度中,包含了以下几种心理学流派:机能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以及行为主义学派。
其中。
机能主义和人本主义学派是归属于自由意志论的。
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学派是属于决定论的。
心理学中存在自由意志论和决定论的争端,自由意志论假设人类有选择他们的行为的自由,人类在本质上是自我决定的。
它并不意味着行为是没有原因、完全随机地存在,而是认为影响人行为的外界环境和社会道德等境因素能被意志所拒绝。
由罗杰斯和马斯洛等人所创导的人本主义是人类自由意志论的最强有力的倡导者,认为我们能够自我选择需要的目标,自由的行动。
机能派认为,意识是机体适应环境达到生存目的的工具;心理学的任务是对意识状态“适应功能”的描述和解释。
决定论假设,每一个物理事件都是有原因的,因此,既然人类行为是一个物理事件,它也应由先前的因素引发。
决定论强调因果律,而科学的目标便是提示这些规律从而对将来的事情进行预测和控制。
心理学中大多数流派都采取了相当严格的人类行为决定论的观点。
行为主义主张极端的环境决定论,其中以华生为代表,他先提出了环境决定论。
行为主义的观点夸大了外界的对人的影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人不是环境的奴隶,人的行为并非全由外界环境决定,也受内部状态的调节。
康德哲学讲演录
康德哲学讲演录第一讲《纯粹理性批判》一.《纯粹理性批判》产生的背景当时的哲学主要分为两派,大路的唯理派和英国的经验派,唯理派最早是由笛卡尔创立的,然后是斯宾诺莎,他继承了笛卡尔的思路,也就是推崇绝对理智的一种哲学,斯宾诺莎之后是莱布尼茨,莱布尼茨之后是其弟子沃尔夫,沃尔夫把唯理论的思想大大的扩展了,使之成为一个体系,包括逻辑学和行而上学。
康德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的。
与此同时英国盛行经验派,是由培根所创立,并经过霍布斯﹑洛克到贝克莱﹑休谟发展的。
经验派注重经验,注重从理性经验和感觉里面获得知识,就像洛克所讲的:人心本来就是一块白板,所有的知识都是外界印在我们心中所留下的。
唯理派不同,他们强调先验的观点,就是人心不是白板,人心中有一些先验的观点,我们凭着这些先验的观点去把握知识,一切知识的基础就是理性直观的知识。
二.《纯粹理性批判》的总问题:先天综合判断如可可能四种先天综合判断的划分分为,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往失败的形而上学知识,未来形而上学知识。
《纯粹理性批判》结构一,先验要素论1.先验感性论2.先验逻辑论(1)先验分析法a.概念分析(范畴及其演绎)b.原理分析(图形法及其原理体系)(2)先验辨证论a.先验心理学的缪木推论b.先验宇宙论的二律悖反c.先验神学的上帝证明二,先验方法论1.纯粹理性的训练2.纯粹理性的法规3.纯粹理性的建筑术4.纯粹理性的历史三.先验感性论四.先验逻辑之一:先验分析论五.先验逻辑之二:先验辨证论六.先验方法论七.《纯粹理性批判》的意义总结:前面讲到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总问题,也就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
先天综合判断在所有科学中都可以看到,可以找到,这是一个事实,他已经存在了。
但它是如何存在的呢?它的前提是什么?先验感性论解决的是数学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
数学如何可能,这是有先验感性论里面讲到的人的天生直观形式——时间和空间作为条件,在这个前提之下建立起数学,建立起数学的先天综合判断。
邓晓芒讲康德讲稿1
邓晓芒讲康德第一讲《纯粹理性批判》在我国,近些年,继尼采热、海德格尔热之后,又兴起了一股康德热。
2004年是康德诞辰280周年,逝世200周年,全世界都在纪念康德。
刚好我和杨祖陶先生译的康德的三大批判于2004年2月出齐了,人民出版社在北京搞了一个比较大规模的首发式,引起了国内的普遍关注。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把平时积累的一些看法给大家作一个介绍。
康德的三大批判究竟讲了些什么?要讲些什么?他的思路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写三大批判?为什么写出来以后对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起了这么大的作用?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拼命地挖掘,好似三大批判是一个丰富的宝藏,里面有那么多的思想内涵。
康德这么一个身高不到160厘米的小个子老头,他的脑子里为什么能装那么多东西?大家都感到非常惊奇。
对康德哲学读得越多就越觉得里面有东西,这是今天哲学界的共识,叫作“说不尽的康德”。
那么多人研究康德,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文章和著作发表,但仍然觉得远远没有谈完,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
我今天先从康德思想的缘起来谈,他在18世纪那个时代为什么要写《纯粹理性批判》———这是他的第一部成名作。
他在前批判时期的一些论文,给他带来了小小的名声,但在这部著作出版以后,经过人们一个长时间的消化,康德在世界上才名声大振,成为一位真正的哲学大师,用梁启超先生的话说就是成了“近世第一大哲”。
一、《纯粹理性批判》产生的历史背景要理解《纯粹理性批判》,就要了解它产生的那一段历史,至少要了解康德时代的哲学环境。
欧洲启蒙运动以及近代欧洲哲学在那个时候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当时对康德的哲学思想影响最大的是休谟,他说休谟打断了他的独断论的迷梦,也就是说,打断了他的教条主义的迷梦。
什么是独断论呢?独断论,我们也翻译为教条主义,就是指当时德国流行的理性派哲学,我们称之为唯理论。
当时大陆和英国主要有两派在争论:大陆的唯理论派和英国的经验论派。
唯理论派在康德的时代是以莱布尼茨和沃尔夫为代表。
纯粹理性批判导言的幻灯片2021最全PPT
4.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的区别
• “综合判断”,是指“在其中宾词与主词被设想 为不凭借同一性而联接在一起的判断”,其逻辑 形式是谓项不包含在主项的概念之中,因而主项 和谓项的联接必定给主项增添新的内容。
• 增添了新的知识. • 不可能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别
• 经验知识和先天知识的区分,还只是从一般知识 的来源和构成成分方面对知识进行了分类,这两 类知识都是从知识的内容(经验的内容或先天的 内容)方面来说的。至于知识的构成形式,特别 是最基本、最简单的知识单位的逻辑结构形式, 康德认为有必要作更深入的考察。
4.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别
• 知识的最基本的单位或最简单的形式是什么?经验派哲学 家认为,知识的最基本的单位就是单个的感觉印象,理性 派哲学则认为,知识的最简单的形式是清楚明白的概念本 身。康德综合了两派哲学的观点,认为单个的感觉表象和 单个的概念都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是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 就是知识,而恰好是因为它们孤立地看本身还不是知识, 还无所谓对错。
2.我们具有某些先天知识,甚至普通知性也从 来不缺少它们
• 在这里,关键是要有一种我们能用来可靠地将一 个纯粹知识和经验性的知识区别开来的标志:必然 性和严格普遍性(两者是不可分割地相互从属的)
• 把普遍必然的等同于先天的,这是康德的认识论 或批判哲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之点。
• 运用这个标准,就可以见到,在我们的知识中的 确存在具有严格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先天知识。 例如:一切数学命题;“一切变化都必有一个原 因”。康德进而指出,在人的某些概念里也有这 样的先天的东西。例如:空间,实体的概念。
康德对以往的独断的形而上学研究的批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纯粹理性关于假设之训练第三节纯粹理性关于假设之训练以吾人之理性批判最后所教吾人者,为吾人不能以“理性之纯粹的思辨的使用”到达任何知识,顾是否对于假设有较大之领域?盖在吾人不能有主张之处,是否并最少限度创造理论、表示意见之自由亦无之?想像力若非纯然幻想的,而为在理性严密监视下之创造的;则必常预有“十分确实而非想像的或仅意见”之某某事物,即对象自身之可能性。
此种可能性一度建立以后,关于其现实性,自能容其以意见立论;但此种意见,如非无根据者,则必与现实所授与者相联结,在此种联结内,此意见即为正确,盖因其用为说明现实所授与者也。
所以,假定惟在斯时,始能名为假设。
以吾人关于力学的联结之可能性,不能先天的构成丝毫概念,又因纯粹悟性之范畴,不足规划任何此种概念,仅在经验中遇及此种概念时,用以理会之而已,故吾人不能依据此等范畴,以经验中所不容有之任何新性质,创造的想像任何对象;因而吾人不能在任何正当的假设中使用此种对象;否则吾人乃以理性根据于空想,而非根据于事物之概念矣。
故发明任何新本源的力量,例如无须感官之助,即能直观其对象之悟性;又如无须任何接触即能吸引之力;又如存在空间中而又非不可入者之新种类实体,皆为不可许者。
又如设想“与经验中所见完全相异”之实体间交通方式,以及非空间的之占居、非时间的之延续,亦皆为不应有者。
总之,吾人之理性仅能以可能的经验之条件用为事物可能性之条件;绝不能进而构成完全脱离此等条件之事物概念。
盖此种概念虽非自相矛盾,但无对象。
就以前所述,理性概念乃纯然理念,并无“在任何经验中所能见及”之对象。
但此种概念并不即以此故而能指其所设想之对象为可能的。
此种概念,吾人仅以之为想当然者,盖欲因此吾人能以“经验领域中悟性之系统的使用之规整的原理”建立于其上耳(作为辅导的拟议)。
除此种关系而外,此种概念纯为思维上之空想存在物,其可能性不可证明,因而不容以假设之性格用之于说明现实的现象。
思维“心”为单纯的,自极可容许,盖欲依据此种理念,以心所有能力之完全的必然的统一,用为吾人说明“心之内部现象”之原理;固不问此种统一绝不能具体的认知之者也。
但假定“心”为单纯的实体(一超验的概念),则是提出一种不仅不可证明(如在许多物理的假设之事例中者然),且为十分盲目武断、姑妄言之之命题矣。
盖单纯的事物绝不能在任何经验中见及之;且所谓实体,此处若指感性的直观之永久对象而言,则单纯的现象之可能性,乃完全不可理解者。
理性并未提供任何充分根据以假定(即作为一种意见亦有所不可)纯然直悟的存在事物,或属于感性世界所有事物之纯然直悟的性质——吾人虽亦不能自称有任何洞察能使吾人有正当理由独断的否定之(以吾人并无关于此种事物可能或不可能之概念)。
在说明所与现象时,除此等已发见其依据现象之已知法则与“所与现象”联结者以外,并无其他之事物或说明根据,可以引证。
“以理性之纯然理念用为说明自然的存在事实”之先验的假设,实际并非说明;若由此进行,则是以吾人绝不理解之某某事物说明“吾人就已知之经验的原理所未充分理解之某某事物”矣。
且此种“假设”之原理,至多亦不过用以满足理性,而非用以促进悟性关于对象之使用。
自然中之秩序及目的性,必须以自然根据及依据自然法则说明之;即最妄诞之假设,如仅为物理的,则较之“仅欲有一说明而假定”之超自然的假设(如诉之于神的创造者一类之假设),可容受多矣。
此种超自然的假设,形为理性怠情之原理(ignavara-tio),盖欲以一纯然理念为休止点(与理性十分适合之理念),吾人势必略去一切原因,而此等原因之客观的实在性,至少关于其可能性,则固能在经验过程中认知之者。
至此等原因系列所有说明根据之绝对的总体,关于自然的存在事事自须提示,并未有任何困难;盖因此等存在事实仅为现象,吾人对之,绝无须要求综合条件系列中所有任何种类之完全性。
在理性之思辨的使用中,求之于先验的假设,及以为“吾人诉之于超自然的,即能补正物理的说明根据所有之缺陷”云云,乃绝不能容许者。
对于此种进行程序之反对理由有二:一则以理性由此绝不能丝毫有所进展,且断绝其自身所有使用中之一切进路;一则以此种放纵理想之法,终局将夺去理性在其固有领域中(即在经验之领域中)耕耘所得之一切成果。
盖凡在说明自然的存在事实发见有困难时,随处常有一“先验的说明根据”,以免除吾人前进探求之困难,于是吾人之研究,非由洞察而终结,乃由——最初即构成为必然包含“绝对元始者之概念”之——一种完全不可理解之原理之助而终结之也。
容许假设之第二要求,乃在其充分先天的说明实际所与之结果。
顾吾人若因此种目的须求助于补充的假设,则将令人疑及此等假设纯为空想;盖每一假说需要解释辩正,明其不妄,正与基本的假设之所需者相同,故此等假设不能信任为可恃之证据。
吾人若假定一绝对完全之原因,则在说明世界中所展示之目的性、秩序、广大等等,自不致张皇失措;但就明显之变异及害恶而言(至少就吾人概念之所判断者),则欲维护原有之假设,以应付此等变异及害恶所提示之相反事实,自须有其他新假设。
若以“人类心灵之单纯的圆满自足”,用为说明心之现象,则为“与物质中所生变化相类之现象”而来之某种困难(成长及衰灭)所反驳,故吾人须求助于新假设,顾此种新假设诚或不无可信,但除求其维持者之一类意见(即基本的假设)与以证明以外,尚不能有可靠之证据。
此处所引“为理性所有主张之例证”——心之非物质的统一及最高存在者之存在等——如非提出之为假设而以之为先天的所证明之教义定说,则我除告以须注意其证明应有明示证明之必然的确实性以外,我今不欲论究之。
盖所从事于说明者不过此等理念之实在性为大概如是,其谬正与欲证明一几何命题之纯为大概如是者相同。
理性在其离一切经验而使用时,或能完全先天的知其命题以及知其为必然的,或则绝不能有所知。
故理性之判断,绝非意见;理性或必须放弃一切判断,或必须以必然的正确性肯定之。
至对于“属于事物者等类事项”所有意见及大概如是之判断,仅能在说明现实所授与之事物时提出之,或为“依据经验的法则,由实际所与事物之根底中所有事实而来”之结果。
故意见及大概如是之判断,仅与经验之对象系列相关。
在此领域以外形成意见,则纯以思想为游戏耳。
盖斯时吾人尚须以其他意见为前提——即由不确实之途径或亦能到达真理之意见是也。
但在论究纯粹理性之纯然思辨的问题时,假设虽不能为建立命题于其上之用,但为拥护命题起见,此等假设固仍完全可容许者;盖即谓假设不可以任何独断的形态用之,仅能以争辩的形态用之。
所谓拥护命题,我非指对于其主张增加新根据而言,仅指论破“敌方用以摧毁此种主张之伪辩的论据”而言耳。
顾纯粹理性所有一切综合命题,皆有此种特点,即在主张某某理念之实在性时,吾人固绝不能有“足以使吾人命题正确”之知识,但吾人之论敌亦不能主张其相反方面。
此种人类理性所有冒险尝试之运命相等,在思辨的知识中并不偏袒一方,此理性之所以常为争斗无已之战场也。
但理性关于其实践的使用,则有权设定“在纯然思辨领域中无充分证明绝不容假定”之基本的某某事物。
盖所有此种假定,虽破怀“思辨完善无缺”之原理,顾实践的利益,则与此种原理绝不相关。
在实践的范围内,理性有种种所有权,关于此等所有权无须提呈证明,且理性亦不能提供之者。
因之,证明之责任,厥在论敌一方。
但因后者关于所争论之对象在其所欲证明其不存在者,其一无所知,与前者欲主张其实在者相同,故“以某某事物为实践上必然的假定”之人,显然居有利之地位(meliorest conditio posside。
tis所有者居有利之地位)。
盖以彼自卫其所有善良主张,能自由运用敌方所用以攻击此种主张之同一武器,即假设是也。
此等假设,意不在增强关于此方主张之证明,仅在显示敌方关于所争论之事实,在彼所自以为关于思辨的洞察优胜于人者,实则更一无所知耳。
故在纯粹理性之领域中,仅容以假设为战争之武器,仅为防卫权利而用之,而非用以建立权利也。
但吾人必须常在吾人自身中,探求敌方。
盖思辨的理性,在其先验的使用中,其自身即为辩证的;吾人所恐惧之驳论,实在吾人自身中。
吾人欲消灭此等反对论,俾能建立永久和平,吾人必须搜寻此等反对论一如吾人在权利诉讼事件中之所为者然,盖此等权利主张虽已陈旧,但绝不成为丧失时效者也。
外表之平静,纯为虚有其表之平静。
深藏人类理性本质中之扰乱根苗必须铲除之。
顾除“吾人与之以自由,乃至与之以滋养,使其滋生长养,以显现于吾人之前,从而完全摧毁之”以外,尚有何术足以铲除之?顾吾人必须自身设想任何论敌所从未思及之反对论,且与论敌以吾人所有之武器而穿其处于彼所能渴望之有利地位。
在此种种中,吾人绝无所惧,且有大望,即吾人因之能获得以后不再受人攻评之一种所有是也。
故为准备完全起见,在其他种种准备事项中,吾人更需纯粹理性之假设。
盖此等假设虽以未受任何经验法则之锻炼而为不良之武器,但其尚有效力,正与敌人之所用以攻击吾人之武器相等。
故若假定(在某种非思辨的关系中)“心之本质非物质的,不受物质的变化之影响”,而遇及此种困难,即经验似证明“吾人心力之发扬及错乱,同为吾人所有肉体的器官之种种变状”,则吾人能以以下之基本假定减弱此种证明之力,即假定肉体仅为“在吾人现有状态中(在此生中)用为吾人所有全部感性能力以及一切思维之条件”之基本现象,以及假定其自肉体分离,可视为吾人知识能力之感性的使用终结,智性的使用开始。
如是见解,肉体始不为思维之原因,而仅视为思维之制限的条件,因而肉体虽实促进感性的动物的生活,但即据此事实,应以肉体为“纯粹的精神的生活”之障。
动物的感性的生活之依存肉体的组织,当不能因之证明吾人全部生活依存“吾人所有肉体的器官状态”之上。
吾人应更进一步,探求所从未提及或从未充分发展之新反对论。
生育一事,在人与在非理性之生物相同,惟机缘是赖,且常视资生之道,统治者之气质心境,乃至罪恶等等情形而定。
此种情形乃使假定人有永久生命十分困难,即假定“其生命在其出生之初,情形即如是无聊,如是完全依属吾人自身选择”之生物,乃能有延展至永久未来之生存之云,自必十分困难。
至关于全体种族(在此地上者)之延续,则此种困难可以忽视,盖各个事例中所有之偶然情形,仍从属一普遍法则,惟就各个体而言,则由如是微细之原因以期待如是效力重大之结果,确见其极为可疑耳。
顾吾人能提出一种先验的假设以答复此种驳论,即谓一切生命(按即普泛所谓生命),严格言之,仅为直悟的,不受时间变化之影响,既不以生而始,亦不以死而终;且此生仅为现象,即纯粹精神的生活之感性的表象,而全部感性世界,则纯为在吾人现有知识状态中所飘浮于吾人目前之图画,其自身殆如梦幻,并无客观的实在性;又若吾人能直观吾人自身及事物,一如其实有之相,则吾人即能在一精神世界中观察吾人自身,吾人与此种世界之唯一真实之交通,非由出生而始,自亦不由肉体死亡而终——生与死二者纯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