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纯粹理性批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写作背景
二、全书框架 三、该书每部分具体解析
(一)先验要素论 (二)先验方法Biblioteka Baidu 四、结论
一、写作背景
经验论和唯理论之争
休谟问题 知识何以可能
二、全书框架
1、主线:通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能力 的批判考察,确定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 然性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来源、功能条件、范 围和界限从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 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了最终的 判决和判定。(P2)
(一)先验要素论——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
20、一切感性直观都从属于范畴,只有在这些范畴的条件下 感性直观的杂多才能聚集到一个意识中来 22、范畴在事物的知识上除了应用与经验对象外没有别的应 用 24、范畴在一般感官对象上的应用:想象力,统觉(先于一 切感性直观而指向一般客体) 26、纯粹知性概念的普遍可能的经验运用的先验演绎:一切 可能的知觉即自然现象,按照其联结来说都是服从范畴的。 27、知性概念的这一演绎的结果:唯一的除了关于可能经验 的对象的先天知识之外,我们不可能有任何的先天知识。 直观中领会的综合——想象中的再生的综合——概念中认定 的综合
(一)先验要素论——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
16、统觉的本源的综合统一:知性本身无非是先天地联结并 把给予表象的杂多纳入统觉的统一性之下来的的能力 17、统觉的综合统一性原理是知性的一切运用的最高原则 一切直观的可能性与感性的关系中的最高原理:一切直观杂 多都从属于空间和时间的形式条件 一切直观的可能性与知性的关系中的最高原理:一切直观杂 多都从属于统觉的本源—综合的统一的诸条件之下。 18、什么是自我意识的客观统一性:统觉的先验统一性是使 一切直观中给予的杂多都结合在一个客体概念中的统一性。 19、一切判断的逻辑形式在于其中所含概念的统觉的客观统 一 判断是使给予的知识获得统觉的客观统一性的方式。
(一)先验要素论——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
(1)先验分析论 一般逻辑与先验逻辑:前者是关于思维形式的规则,后者是 在思维中对象的构建 9、知性在判断中的逻辑机能:即知性的形式,十二知性范 畴的前期,量、质、关系与模态(程度,契机)
(一)先验要素论——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
框架图
先验感性论
先验要素论
(作为接受性的
(人类认识能力 直观能力的感性) 中的先天要素) 概念分析论 先验逻辑 知性 先验分析论(知性先天概念) (自为性的思维 判断力 原理分析论 能力的理性) (判断力法规) 先验方法论 狭义理性 先验辩证法 (形而上学体系 的形式条件)
2、总任务:“要解决‘先天综合判断’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而又扩 展了知识内容的真正科学知识是‘如何可能的问题’。(P3)”
3、原则:不是知识依照对象,而是对象依照知识。这被称之为“哥白 尼革命”。(P3)” 4、在康德看来,知识是先验主体(心灵或自我)用理性概念(范畴) 形式整理了感觉经验(直观)所形成的,即他所说的先天综合判断。 知识(判断)的构成——直观(经验资料)+概念(理性形式) 分析判断——谓词的含义包含在主词中;只依靠概念的含义就能断定真 假,必然的、先天的; 综合判断——谓词的含义不必然包含在主词中,须通过经验的协助才能 知道真假,或然的、经验的、扩展的; 先天综合判断——必然的、综合的、先天扩展的 5、总框架: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先验要素论”和“先验方法论”,前 者讨论人类认识能力中的先天要素,后者讨论在这些先天要素基础上建 立形而上学体系的形式条件。
(一)先验要素论——第一部分 先验感性论
直观—— 知识与“对象”发生“直接关系”的(通道); 只在对象被直接被给出时才发生直观; 对象以某种方式刺激内心时直观对象才是可能的; 感性—— 通过被“对象”所刺激的方式来获得“表象”的这 种能力(接受能力、接受性); 只有感性才提供出直观;借助于感性,对象被给予;
感性——形成(构造)经验的能力 知性——形成(构造)知识的能力 理性——形成(构造)原理的能力
(二)先验方法论
阐明了纯粹理性的经验使用虽有正确使用的
法规,必须对其先验使用的方法加以“训 练”,确立一些“消极的”规则,以限制纯 粹理性扩充到可能经验之外的倾向,从而为 建立一种有关经验或现象的“内在的”自然 形而上学准备了方法论的原则。
前二者是关于直观对象是数学性范畴,后二者是关于对象实存的 是力学 性范畴;前者针对直观对象,后者针对对象的实存
(一)先验要素论——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
13、一般先验演绎的原则:它们必须被认作经验之 可能性(无论是直观还是思维)的先天条件。 概念先天地和对象发生关系的方式,思维的主观条 件如何具有客观的有效性,结果通过原因建立起来, 并从中产生,而不只是附加在原因上的。 14、向范畴的先验演绎过渡:范畴作为先天概念的 客观有效性的根据在于,经验(按其思维形式)只 有通过范畴才是可能的。 15、一般联结的可能性
第三节 纯粹知性一切综合原理的系统展示
1、直观公理 (一切直观都是外延的) 2、知觉的预测 3、经验的类比 (在一切现象中,实在的东西作为感觉 (经验只有通过对知觉作某 种必 的一个对象具有内包的量,即具有一个度) 然连结的表象才是可能的) 4、一般经验性思维的公设 (1)凡是(按直观和经验概念)与经验的形式条件相一致的,才是可能的。 (2)凡是与经验的(感觉的)质料条件相关联的,就是现实的。 (3)凡是其与现实东西的关联是按照经验的普遍条件而得到规定的, 就是(在实存上)必然的。
的概念扩展到超出一切可能经验之外的构成性原则。
第三章 纯粹理性的理想(上帝) ——比理念显得还要更远离客观实在性,是一种实践的 力量。理性的理想是那个仅仅出于理性中的对象,也被称之 为原始存在者,就它在自己之上没有任何东西而言,称之为 最高存在者。(P463)
知性、判断力、理性:概念、判断、推理 知性作用范围:“知性不是直观能力,是借助于概念的认识方式。判断 就是一个对象的间接的知识,因而是对于一个对象的一个表象的表象。 知性可以被表现为一种做判断的能力。(P62)”因此,基于判断与知 性的关系,康德在判断的基础上阐明了知性的作用范围和全部内容。
(一)先验要素论——第一部分 先验感性论
第一节 空间 2、空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 外感官:把对象表象为在心灵(主体)之外、并全都在空间中 的属性功能; 确定对象的形状、大小以及相互关系,作为先天给予来描述 3、空间概念的先验阐明 将空间概念解释为一条原则,广延 第二节 时间 4、时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 内感官:心灵借以直观自身或直观它的内部状态的功能属性; 一切属于内部规定的东西都在时间的关系中被表象,一维,同 时和相继 5、时间概念的先验阐明 运动的相继性
三、该书每部分具体解析
(一)先验要素论——第一部分 先验感性论 1、在先验感性论这部分阐明,只有通过人的感性 认识能力(接受能力)所先天具有的直观形式即空 间和时间去整理自在之物刺激感官所引起的感觉材 料,才能获得确定的感性知识。(P4) 经验如何可能——直观+形式(时间,空间) 2、考察途径:先排除知性概念所带来的一切,只 留下经验性的直观;再把直观中属于感觉的东西东 西分开,只留下纯粹直观和现象的单纯形式; 这样就到达了作为先天知识原则的两种感性直观的 纯粹形式——空间和时间。
10、纯粹的知性概念,或范畴 杂多——想象力——综合——范畴——先天知识 范畴表 量的范畴:单一性;多数性;全体性; 质的范畴:实在性;否定性;限制性; 关系范畴: 自存性与依存性(实体与偶性); 原因性与从属性(原因与结果); 协同性(主动与受动之间的交互作用); 模态范畴: 可能性——不可能性; 存有—— 非有; 必然性——偶然性。
第二卷 纯粹理性的辩证推论 第一章纯粹理性的谬误推理(先验心理学) ——谬误推理在于一个理性推论在形式上是错误的,而 其内容则是可以随便的 ,如我思故我在 第二章 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宇宙论) ——是关于先验理念的四个冲突,这四个命题无论从正 面还是从反面来说都是可以论证的。包括世界在时间空间有 限与无限问题、世界是否存在单纯之物、世界是否存在自由 以及世界是否有绝对必然的存在着问题。 ——理性只能充当调节性原则,而不是理性把感性世界
(3)先验辩证法
问题:理性本身、也就是纯粹理性,是否先天地包含有综合原理和规则,以及这 些原则有可能存在于何处? 理性推论不是针对直观,而是针对概念和判断 第一卷 纯粹理性的概念:推论的材料,理念,理性概念用来统握,知性概念用 来理解 第一节 一般理念: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第二节 先验理念:知性在经验中的一切运用有诸范畴作为指导,同样理性推 论的形式按照范畴应用于直观的综合统一上,也需要先验理念的指导,它们将根 据原则而在全部经验的整体上对知性的运用做出规定。 大前提 第三节 先验理念的体系 先验理念的三个等级:我们知道一切先验理念都能纳入三个等级之下: 第一级包含思维主体的绝对的(无条件的)统一; 第二级包含现象的诸条件系列的绝对统一; 第三级包含思维的所有一般对象之条件的绝对统一。思维主体是心理学对象, 一切现象的总和(世界)是宇宙学的对象,而包含有一切能被思维的东西的可能 性的至上条件的那个东西(一切存在者的存在者),则是神学的对象。所以纯粹 理性就为先验的灵魂学说、先验的世界学、并最后为先验的上帝知识提供了理念。 (P283)从而第一个出现的是谬误推理,第二级出现的是二律背反,第三级出 现的事理性的理想。
(一)先验要素论——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
该部分概述:这部分的先验逻辑阐明了感性必须与知性结合, 直观必须与思维结合,才能产生关于对象的知识,即自然科学 知识 。(序言P4) 人类知识的两个要素:(接受性的)直观和(自发性的)概念; 感性:感受对象刺激产生表象的接受性;直观的能力和方式; 知性:自己产生表象的自发性;思维的能力和方式; 先验逻辑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知性和判断力的先验分析 论,另一部分是关于理性的先验辩证法。
(2) 原理分析论 对于判断力的一种法规,指导判断力把含有先天规 则之条件的那些知性概念运用于现象之上。 第一章 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法 纯粹知性概念唯有在其下才能得到运用的那个感性 条件,即纯粹知性的图型法,范畴和现象的第三者, 感性和知性的中介 第二章 一切纯粹知性原理的体系 在这些条件下从纯粹知性概念中先天推出、并成为 其他一切先天知识之基础的那些综合判断 第一节 一切分析判断的至上原理:矛盾律 第二节 一切综合判断的至上原理:每个对象都服 从在可能经验中直观杂多的综合统一的必要条件。
综合——心灵主体把各种表象相互连接、叠加在一起,并将它们的杂多 性在一个认识中加以把握的行动。 纯粹知性概念把先验的对直观的综合统一,带进了对表象的“联接”之 中,纯粹知性概念施行的是“综合”功能,因而先天地指向客体对象; 一般“综合-联结”的可能性 联结:对杂多的表象进行综合统一的表象(活动);是唯一的不能通过 客体对象的给予、而只能通过主体自己去完成的表象,是主体的自动自 发性的行动;分解是联结的反向行动并以联结为前提基础; 联结中的统一性并不能来源于联接活动本身,因为联结就是把统一性带 到综合之中,统一性有更高的基础来源; 纯粹统觉——把杂多的表象归结统一到一个“同一的”主体“我”之下 的、自发性的表象行动;起到统一作用、提供统一性基础的纯粹的表象; 也就是(著名的)“自我意识”; 知识的可能性条件和认识的原则:表象的联结和统觉的先验统一; 表象——概念——判断——推理
一、写作背景
二、全书框架 三、该书每部分具体解析
(一)先验要素论 (二)先验方法Biblioteka Baidu 四、结论
一、写作背景
经验论和唯理论之争
休谟问题 知识何以可能
二、全书框架
1、主线:通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能力 的批判考察,确定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 然性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来源、功能条件、范 围和界限从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 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了最终的 判决和判定。(P2)
(一)先验要素论——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
20、一切感性直观都从属于范畴,只有在这些范畴的条件下 感性直观的杂多才能聚集到一个意识中来 22、范畴在事物的知识上除了应用与经验对象外没有别的应 用 24、范畴在一般感官对象上的应用:想象力,统觉(先于一 切感性直观而指向一般客体) 26、纯粹知性概念的普遍可能的经验运用的先验演绎:一切 可能的知觉即自然现象,按照其联结来说都是服从范畴的。 27、知性概念的这一演绎的结果:唯一的除了关于可能经验 的对象的先天知识之外,我们不可能有任何的先天知识。 直观中领会的综合——想象中的再生的综合——概念中认定 的综合
(一)先验要素论——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
16、统觉的本源的综合统一:知性本身无非是先天地联结并 把给予表象的杂多纳入统觉的统一性之下来的的能力 17、统觉的综合统一性原理是知性的一切运用的最高原则 一切直观的可能性与感性的关系中的最高原理:一切直观杂 多都从属于空间和时间的形式条件 一切直观的可能性与知性的关系中的最高原理:一切直观杂 多都从属于统觉的本源—综合的统一的诸条件之下。 18、什么是自我意识的客观统一性:统觉的先验统一性是使 一切直观中给予的杂多都结合在一个客体概念中的统一性。 19、一切判断的逻辑形式在于其中所含概念的统觉的客观统 一 判断是使给予的知识获得统觉的客观统一性的方式。
(一)先验要素论——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
(1)先验分析论 一般逻辑与先验逻辑:前者是关于思维形式的规则,后者是 在思维中对象的构建 9、知性在判断中的逻辑机能:即知性的形式,十二知性范 畴的前期,量、质、关系与模态(程度,契机)
(一)先验要素论——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
框架图
先验感性论
先验要素论
(作为接受性的
(人类认识能力 直观能力的感性) 中的先天要素) 概念分析论 先验逻辑 知性 先验分析论(知性先天概念) (自为性的思维 判断力 原理分析论 能力的理性) (判断力法规) 先验方法论 狭义理性 先验辩证法 (形而上学体系 的形式条件)
2、总任务:“要解决‘先天综合判断’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而又扩 展了知识内容的真正科学知识是‘如何可能的问题’。(P3)”
3、原则:不是知识依照对象,而是对象依照知识。这被称之为“哥白 尼革命”。(P3)” 4、在康德看来,知识是先验主体(心灵或自我)用理性概念(范畴) 形式整理了感觉经验(直观)所形成的,即他所说的先天综合判断。 知识(判断)的构成——直观(经验资料)+概念(理性形式) 分析判断——谓词的含义包含在主词中;只依靠概念的含义就能断定真 假,必然的、先天的; 综合判断——谓词的含义不必然包含在主词中,须通过经验的协助才能 知道真假,或然的、经验的、扩展的; 先天综合判断——必然的、综合的、先天扩展的 5、总框架: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先验要素论”和“先验方法论”,前 者讨论人类认识能力中的先天要素,后者讨论在这些先天要素基础上建 立形而上学体系的形式条件。
(一)先验要素论——第一部分 先验感性论
直观—— 知识与“对象”发生“直接关系”的(通道); 只在对象被直接被给出时才发生直观; 对象以某种方式刺激内心时直观对象才是可能的; 感性—— 通过被“对象”所刺激的方式来获得“表象”的这 种能力(接受能力、接受性); 只有感性才提供出直观;借助于感性,对象被给予;
感性——形成(构造)经验的能力 知性——形成(构造)知识的能力 理性——形成(构造)原理的能力
(二)先验方法论
阐明了纯粹理性的经验使用虽有正确使用的
法规,必须对其先验使用的方法加以“训 练”,确立一些“消极的”规则,以限制纯 粹理性扩充到可能经验之外的倾向,从而为 建立一种有关经验或现象的“内在的”自然 形而上学准备了方法论的原则。
前二者是关于直观对象是数学性范畴,后二者是关于对象实存的 是力学 性范畴;前者针对直观对象,后者针对对象的实存
(一)先验要素论——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
13、一般先验演绎的原则:它们必须被认作经验之 可能性(无论是直观还是思维)的先天条件。 概念先天地和对象发生关系的方式,思维的主观条 件如何具有客观的有效性,结果通过原因建立起来, 并从中产生,而不只是附加在原因上的。 14、向范畴的先验演绎过渡:范畴作为先天概念的 客观有效性的根据在于,经验(按其思维形式)只 有通过范畴才是可能的。 15、一般联结的可能性
第三节 纯粹知性一切综合原理的系统展示
1、直观公理 (一切直观都是外延的) 2、知觉的预测 3、经验的类比 (在一切现象中,实在的东西作为感觉 (经验只有通过对知觉作某 种必 的一个对象具有内包的量,即具有一个度) 然连结的表象才是可能的) 4、一般经验性思维的公设 (1)凡是(按直观和经验概念)与经验的形式条件相一致的,才是可能的。 (2)凡是与经验的(感觉的)质料条件相关联的,就是现实的。 (3)凡是其与现实东西的关联是按照经验的普遍条件而得到规定的, 就是(在实存上)必然的。
的概念扩展到超出一切可能经验之外的构成性原则。
第三章 纯粹理性的理想(上帝) ——比理念显得还要更远离客观实在性,是一种实践的 力量。理性的理想是那个仅仅出于理性中的对象,也被称之 为原始存在者,就它在自己之上没有任何东西而言,称之为 最高存在者。(P463)
知性、判断力、理性:概念、判断、推理 知性作用范围:“知性不是直观能力,是借助于概念的认识方式。判断 就是一个对象的间接的知识,因而是对于一个对象的一个表象的表象。 知性可以被表现为一种做判断的能力。(P62)”因此,基于判断与知 性的关系,康德在判断的基础上阐明了知性的作用范围和全部内容。
(一)先验要素论——第一部分 先验感性论
第一节 空间 2、空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 外感官:把对象表象为在心灵(主体)之外、并全都在空间中 的属性功能; 确定对象的形状、大小以及相互关系,作为先天给予来描述 3、空间概念的先验阐明 将空间概念解释为一条原则,广延 第二节 时间 4、时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 内感官:心灵借以直观自身或直观它的内部状态的功能属性; 一切属于内部规定的东西都在时间的关系中被表象,一维,同 时和相继 5、时间概念的先验阐明 运动的相继性
三、该书每部分具体解析
(一)先验要素论——第一部分 先验感性论 1、在先验感性论这部分阐明,只有通过人的感性 认识能力(接受能力)所先天具有的直观形式即空 间和时间去整理自在之物刺激感官所引起的感觉材 料,才能获得确定的感性知识。(P4) 经验如何可能——直观+形式(时间,空间) 2、考察途径:先排除知性概念所带来的一切,只 留下经验性的直观;再把直观中属于感觉的东西东 西分开,只留下纯粹直观和现象的单纯形式; 这样就到达了作为先天知识原则的两种感性直观的 纯粹形式——空间和时间。
10、纯粹的知性概念,或范畴 杂多——想象力——综合——范畴——先天知识 范畴表 量的范畴:单一性;多数性;全体性; 质的范畴:实在性;否定性;限制性; 关系范畴: 自存性与依存性(实体与偶性); 原因性与从属性(原因与结果); 协同性(主动与受动之间的交互作用); 模态范畴: 可能性——不可能性; 存有—— 非有; 必然性——偶然性。
第二卷 纯粹理性的辩证推论 第一章纯粹理性的谬误推理(先验心理学) ——谬误推理在于一个理性推论在形式上是错误的,而 其内容则是可以随便的 ,如我思故我在 第二章 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宇宙论) ——是关于先验理念的四个冲突,这四个命题无论从正 面还是从反面来说都是可以论证的。包括世界在时间空间有 限与无限问题、世界是否存在单纯之物、世界是否存在自由 以及世界是否有绝对必然的存在着问题。 ——理性只能充当调节性原则,而不是理性把感性世界
(3)先验辩证法
问题:理性本身、也就是纯粹理性,是否先天地包含有综合原理和规则,以及这 些原则有可能存在于何处? 理性推论不是针对直观,而是针对概念和判断 第一卷 纯粹理性的概念:推论的材料,理念,理性概念用来统握,知性概念用 来理解 第一节 一般理念: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第二节 先验理念:知性在经验中的一切运用有诸范畴作为指导,同样理性推 论的形式按照范畴应用于直观的综合统一上,也需要先验理念的指导,它们将根 据原则而在全部经验的整体上对知性的运用做出规定。 大前提 第三节 先验理念的体系 先验理念的三个等级:我们知道一切先验理念都能纳入三个等级之下: 第一级包含思维主体的绝对的(无条件的)统一; 第二级包含现象的诸条件系列的绝对统一; 第三级包含思维的所有一般对象之条件的绝对统一。思维主体是心理学对象, 一切现象的总和(世界)是宇宙学的对象,而包含有一切能被思维的东西的可能 性的至上条件的那个东西(一切存在者的存在者),则是神学的对象。所以纯粹 理性就为先验的灵魂学说、先验的世界学、并最后为先验的上帝知识提供了理念。 (P283)从而第一个出现的是谬误推理,第二级出现的是二律背反,第三级出 现的事理性的理想。
(一)先验要素论——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
该部分概述:这部分的先验逻辑阐明了感性必须与知性结合, 直观必须与思维结合,才能产生关于对象的知识,即自然科学 知识 。(序言P4) 人类知识的两个要素:(接受性的)直观和(自发性的)概念; 感性:感受对象刺激产生表象的接受性;直观的能力和方式; 知性:自己产生表象的自发性;思维的能力和方式; 先验逻辑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知性和判断力的先验分析 论,另一部分是关于理性的先验辩证法。
(2) 原理分析论 对于判断力的一种法规,指导判断力把含有先天规 则之条件的那些知性概念运用于现象之上。 第一章 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法 纯粹知性概念唯有在其下才能得到运用的那个感性 条件,即纯粹知性的图型法,范畴和现象的第三者, 感性和知性的中介 第二章 一切纯粹知性原理的体系 在这些条件下从纯粹知性概念中先天推出、并成为 其他一切先天知识之基础的那些综合判断 第一节 一切分析判断的至上原理:矛盾律 第二节 一切综合判断的至上原理:每个对象都服 从在可能经验中直观杂多的综合统一的必要条件。
综合——心灵主体把各种表象相互连接、叠加在一起,并将它们的杂多 性在一个认识中加以把握的行动。 纯粹知性概念把先验的对直观的综合统一,带进了对表象的“联接”之 中,纯粹知性概念施行的是“综合”功能,因而先天地指向客体对象; 一般“综合-联结”的可能性 联结:对杂多的表象进行综合统一的表象(活动);是唯一的不能通过 客体对象的给予、而只能通过主体自己去完成的表象,是主体的自动自 发性的行动;分解是联结的反向行动并以联结为前提基础; 联结中的统一性并不能来源于联接活动本身,因为联结就是把统一性带 到综合之中,统一性有更高的基础来源; 纯粹统觉——把杂多的表象归结统一到一个“同一的”主体“我”之下 的、自发性的表象行动;起到统一作用、提供统一性基础的纯粹的表象; 也就是(著名的)“自我意识”; 知识的可能性条件和认识的原则:表象的联结和统觉的先验统一; 表象——概念——判断——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