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野下的语文教学原则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遵循的原则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遵循的原则
1.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和能力为出发点和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 思维品质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如观察力、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3.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贴近生活、现实和学生的兴趣。
注重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感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感。
4.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听说能力,重视语文知识与实际运用的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和能力。
5. 强调跨学科的整合和融通。
在语文教育中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交叉,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6. 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讨论、探究、实践等,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评价方法上也要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
7. 注重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
这些原则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目标导向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目标导向教学一、关于语文新课程标准(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学段划分及知识点1、学段划分:按照语文知识的学习阶段,一共划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
2、语文知识点,一共包含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
(三)教学策略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理念、原则和策略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理念、原则和策略摘要:由于教育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们作业的设置有了全新的需求。
更关键的是,设计家庭作业时必须有独特性和创新的思路。
在设计作业内容时,老师们不但要兼顾对单元知识点和重要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同时还要看到各个学生们的知识储备、语言接受能力以及复习过程中的差异。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作业引言:课后作业是丰富课堂知识的主要形式之一,它也是联系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之间的重要载体。
语文老师应认真思考如何设计多样化的作业,使学生们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发展思想素养和知识技能,并学会自主收集和处理文字资料,应用语文知识处理现实问题。
所以,在国家大力推动新课程标准的发展背景下,学校语文课作业设计就必须体现新理念、新要求,以凸显丰富多样化作业设计的教育价值。
一、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理念新课改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实现为学校全方位服务,面向所有学生们这两个全面。
教育要关注学生们实际生活、具备参与性、资源多样化、方式多样化等诸多方面。
理念既作为一个概念,又作为一个活动,理念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
对小学语文的新课改思想主要包括了培育儿童人文情感,激发综合素养,培育儿童阅读爱好,拓宽知识,推动儿童健康发展,充分认识社会和文化与发展的相互关系等。
对小学语文作业应从培养学生们兴趣入手,呈现多样性,增添实践性作业。
二、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基本性原则(一)主体性原则。
在新课标改革下,提出以学生们全面发展为主题的新课程设计理念,并强调了学生们的自主性教学。
在优化学校的语文课作业设计过程中,老师应把握学生们的个性特征和个体差异,合理调节作业量和试题难易程度,从不同方面满足学生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们在写作文时有效地掌握学科知识点,进而增强了学生们对语文教学的信心。
(二)趣味性原则。
小学生们活泼好动,思维方式比较活跃。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内容复杂难懂,严重制约着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教学心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心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第一篇:教学心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心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培养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语文教学应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
语文教材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会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心去记住,并能以语言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语文教学中不只是单纯的就课本而讲课本,而应引导孩子们自主学习。
指导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
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其它学习资源来完成学习任务,利用图书、网络等搜集资料,拓展课外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同时扩大自己的视野。
回想自己过去一年的语文教学,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说对孩子们要求的比较严格,然而现在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所忽视的是什么,孩子们的拓展能力,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应该在课堂中逐渐渗透积累的,一定要让孩子们对文章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这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紧记。
现今的语文提倡教学的大课堂。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
学习内容也要具有开放性。
不要拘泥于课本的教学,学科的教学,而应该有学科之间的渗透会更好,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有历史、社会的渗透,学生会更加喜欢内容丰富的课堂,更加喜欢课本以外的知识,对老师会更有钦佩感。
语文教学也提倡合作性。
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老师布置得教学任务。
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
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论文-新课标核心素养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标核心素养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构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语文核心素养主要聚焦在语文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核心素养的本质就是语言能力和品质,能力也好,品质也好,他们都姓“语言”,凡是与语言运用有关的能力,都是在培育语文核心素养时应该关注到的问题。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架构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与能力。
体现语文的课程价值,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语文实践的问题,在此过程中逐渐使学生具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首先,要意识到在语文学习中所积累的知识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载体而不是最终目标。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把历史积淀中的语文的一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体知识,使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综合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能够做到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其次,教师要认识到在语文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关键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我们进入语言世界的主要通道,是一个人言语水平的综合体现”。
语文教学过程不应是学生进行机械的识记过程,而应是学生结合具体语境和语义,自主学习和建构语感,并能运用到语文实践之中。
最后,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
这些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在语文实践当中去检验,而且在实践当中不断地生成习惯且打破习惯,逐步领悟到语文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其内化为自己在面对将来未知的语文实践中的行为准则和标准,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改视野下小学语文目标教学
试析新课改视野下的小学语文目标教学摘要:目标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以教学单元为单位,正常的班级课堂教学辅之以经常和必要的个别教学,把“反馈一矫正”作为关键,教学评价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最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目标教学新课改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实施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教学中,为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认真贯彻新课标,主要把握开放性、自主性、层次性的三个原则,促使学生发展,使教学充满活力。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浅谈这三个原则。
1 开放性目标教学开放性的目标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并积极地参与,在相互信任、和谐、平等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和表达不受任何限制,开拓思路,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
展示自己的个性品质。
1.1 教学目标的开放(1)知识目标:学懂字、词、句,理解文章内容,初步学到写作方法等。
(2)技能目标:把查找和搜集到的信息加工的能力,联系实际淡体会的能力,为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
(3)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判断事情的对与错,学习生活中和课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等。
(4)情感目标:热爱祖国山河,憎恨敌人,赞扬高尚的精神等。
(5)语文素养: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等。
(6)人文精神:勇敢、自立、自强,主动合作探究的精神等。
1.2 学习资源的开放(1)语文教材: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在保证大纲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对教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取舍、改编、补充、发展,以达到教学时学生轻松达标之目的。
(2)教具学具:教师和学生根据需要自行主动地选择,或自己制作教具学具。
如多媒体课件、挂图、录音、卡片、剪纸、动物模型等。
(3)其他资源: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其他方面的内容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要尽心尽力地开发,并启发鼓励学生从多种渠道发现、搜集。
教学时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学生热心关注的有关人、事、景、物等内容,帮助学生快乐地达标。
比如,国家大事或身边琐事,其他学科或电脑网络,民俗风情或自然风光等。
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精选多篇)
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精选多篇)第一篇:语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在21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使我对新一轮课程标准有了较深的认识和理解,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起:一、语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为:语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注意提高学生的人素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结合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略。
二、提高学生的语素养、遵循语教育的客观规律。
在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即: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快的发展。
三、正确把握语教育的特点,运用于教育教学。
生活处处有语。
语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它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性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学生的“学”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
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习中,给学生有利的指导和引导,精讲精练,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把课堂真的还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学习,自读自悟,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
通过学习<<语课程标准>>指要,使自己有很大的收获,思想观念上有了转变。
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今后的语教学中努力做到:1、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在注意培养语基本功的基础上,自觉恰当地进行创新教育,指导学生独立探索、求异思维、发现新知识、创造新方法。
5、在阅读教学方面,指导学生探究性地自主读书学习,而不是单纯地讲“书”,还给学生与本直接和多次对话的权利,让学生学会、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体验美感。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措施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措施大单元教学是新课标背景下的重要教学方式,大单元教学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课堂中收获更多知识。
新课标要求“建立大单元教学框架,推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教学的有机衔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真正实现大单元整合教学,必须紧扣新课标,以生为本,立足课堂,从“知识”到“素养”的转变中寻求突破,并遵循系统性、整合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大单元整合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大单元整合教学特征大单元整合教学是指以一个单元的核心知识为基本要素,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一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教学活动。
单元整体设计是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关键。
大单元教学中的每一个主题都是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是围绕一个大的核心概念展开的。
大单元整合教学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
大单元整合教学旨在改变传统单课型教学的局限,优化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高效学习和全面发展。
大单元整合教学的重点在于主题统整,突出育人价值;目标整体,指向核心素养;结构化设计,促进深度学习;方法多样,培养综合能力。
(一)主题统整大单元整合教学以教材为依托,以课文为载体,以学习任务为驱动,将一组相关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有机整体。
统整是建立在对单元进行整体设计的基础上的。
大单元整合教学往往以单元的核心知识为基本要素,以语文要素为主线,将相关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进行有机整合。
这种教学模式将语文要素作为整个大单元教学的“灵魂”,可以改变以往“一课一得”的教学模式和碎片化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2022年新课程标准语文
2022年新课程标准语文一、破题1、定题缘由本次讲座主题中的这三方面就是彼此连带的,也就是目前须要思索探究的共同话题。
2、本次解读新课标的主要内容新课标明确提出的概念的内涵就是什么?理由就是什么?逻辑就是什么?在教学中同时实现的可能性就是什么?3、解读新课标的原则及愿景企图化繁为简,把薄念厚,融合我们的教学实际,用不好课标和教材,调整心态,不要认死理,必须朝积极主动的方面认知,更必须实事求是。
现在的语文刷题太多,与考试的挂钩太紧密,但这不完全是我们教师的问题,而是跟整个教育的大环境有关。
所以不能只要求教师来改。
教师依据新课标教学时,要实事求是地面对国情、学情,既要考得好,又要让学生学得活。
4、小结这次新课标吸收了过去课改的经验,并非是颠覆性的彻底革命,而是改进,或称之为守正创新。
我们学习新课标的精神不是颠覆过去,不要搞一刀切,要尽量学习理解,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到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
二、对新课标的详尽阐释1、理解课标的功能,把握课标基本内容课标就是课程的标准,就是教学必须达至的基本建议。
对照两版课标,基本的内容没变小,即为各个学段对语文基本知识、能力的建议的标准没变小。
语文就是教无定法的,如何达至这个建议必须依靠老师的缔造。
这些课标的建议已经在圣戈当县教材中有所彰显,所以根据教材逐年大力推进,就能够达至基本建议。
教师在阐释课标时,注意力不要只放到明确提出的新概念上,必须放到基本标准和建议上。
2、新课标中提出的几个重要概念(1)育人价值概念的提出新课标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站位低了,视野宽广了,定位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出任了文化底蕴、发扬的任务,语言就是民族文化形成的主要部分或载体,文化的血脉、dna都彰显在语言方面,所以我们自学国家通用型语言文字,也就是文化的铭记,就是非常必要的。
在育人价值方面,新课标还特别强调了三观的培养,较好的个性,完善的人格,这些都必须在中小学阶段踢不好基础。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核心学习任务的设计原则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核心学习任务的设计原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
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
”面对一个新的学习单元,教师首先要确定学习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核心学习任务(以下简称“核心任务”),然后在核心任务的统领下,设计一系列子任务,具体指导学生的课内外实践活动。
核心任务是一种贯穿整个单元学习的、相对复杂的表现性任务,“它不是一节课学生就能完成的那种‘短、平、快’的课堂任务,其核心的意义在于能够贯穿整个大单元的学习。
”它也不直接指向知识与技能本身,却可以带动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为了完成核心任务,学生必须系统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因此,核心任务需自带动力,其‘核心’的意义在于具有大单元教学‘发动机’的作用。
”核心任务具有强大的驱动力,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
核心任务包含多个子任务,这些子任务对应具体课文、材料的学习与运用。
核心任务的设计是否精准、恰当,直接关系到整个单元教学效果的好坏。
如何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核心任务呢?笔者通过研究与实践,发现设计大单元教学核心任务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一、一致性原则设计核心任务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回答单元的核心问题,实现单元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
核心任务要依据义教新课标要求及学生学习情况,从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和学习目标中提炼。
为了完成核心任务,教师需要设置一系列子任务,便于学生实现学习进阶。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 家国情怀”为人文主题,以“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语文要素,编排的四篇课文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
我们设计了本单元的核心任务“传红色基因,讲英雄故事,品家国情怀”。
为了完成这个核心任务,我们根据每篇课文的学习内容分别设计一个子任务:学习《古诗三首》,设计子任务“诗画共赏,触摸戍边将士的保家卫国情”;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设计子任务“纸短情长,共话伟人的读书报国情”;学习《梅兰芳蓄须》,设计子任务“余音绕梁,感受艺术家蓄须罢演的气节”;学习《延安,我把你追寻》,设计子任务“追寻延安精神,共创美好明天”。
新课标视野下语文教育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新课标视野下语文教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核心内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在“新课标”视野下的语文教学,要按照创新教育的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想学、会学、创新地学,并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核心内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通过创新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学得巧、学得快、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新课标”视野下的语文教学,要按照创新教育的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想学、会学、创新地学。
一、会学——引领学生掌握学法掌握知识越多,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
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而现代创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
心理学家奥托说:“我们所有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
”在创新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就语文阅读教学来说,一般包括预习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涉猎性阅读等,那么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学会分析与概括,学会欣赏与辨别,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
如在教《过秦论》和《六国论》时注重让学生领悟,少逐字逐句地讲解,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明白“论”文的写作特色。
通过两文的对比阅读,分析秦朝衰亡,六国破灭的原因,并让其联系历史地理课中的相关知识点,跨学科交叉性地运用知识,培养综合归纳能力,从而使课堂上讨论气氛热烈,争辩学风浓厚,学生学习兴趣高昂。
在纷繁的信息面前,能科学、高效地收集、加工、整合信息。
培养学生较强的迁移知识的能力。
也即学生应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自觉主动地探索并总结学习活动的方式和规律,有效地组织和利用影响自己学习活动的各种因素以成功地完成其学习任务的能力,从而使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体的内在需要和追求,成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自由方式。
新课标下大学语文教学理念及教学原则的研究
新课标下大学语文教学理念及教学原则的研究李黛岚(赣南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大学语文教学理念要与语文新课标的要求相接轨的话.就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和做法,确定大学语文是工具性(基础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教学新理念,并立足素质教育的高度。
丰富教学活动,力求达到强化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力和传统人文精神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教学原则要与语文新课标的要求相接轨的话.就应坚持人本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大学语文教学活动真正有效地实施。
关键词:语文新课标大学语文教学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接轨自从“语文新课标”颁布以来。
中小学掀起了学习、贯彻、实施新课标的热潮,至今可以说效果显著,成绩斐然.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大学语文是中学语文的延伸和拓展。
它与中学语文实质上只是语文教育阶段上的划分,而非教育目标和教育性质上的划分,两者的基本任务都是教文,终极目标都是育人。
所以,当中学语文教学很及时认真地贯彻实施语文新课标后,大学语文教学势必也要赶紧与语文新课标接轨.否则教学效果就要远远落后于中学语文教学。
若是这样,既不能体现大学语文的优势和高档次。
更不能实现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本文就大学语文教学理念与教学原则如何与语文新课标接轨来重点进行探讨。
’一、语文新课标的主要内容特点及意义语文新课标.是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一项新的语文教学改革规定,全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纵览它的内容,主要凸显了人文、实践、素养、对话、自主、合作、探究、综合、资源、开放等十大关键词。
新课标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以全新的理念.清晰的目标,丰富的内容和井然的结构实现了一种质的飞跃.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二、新课标下大学语文教学应坚持的教学新理念(一)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倾向、做法及结果。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统编教材 “识字与写字” 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统编教材“识字与写字”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一、先安排识字再安排拼音统编教材先安排一个单元的识字课,引导学生先学习40个特别简单、高频的“基本字”,然后再学习拼音。
学生在入学以前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接触了一些汉字,先编排识字的内容,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汉字积累,实现幼小衔接。
与简单高频的“基本字”相比,拼音的抽象性更高,学习的难度相对更大。
先学习少量“基本字”,再学习拼音,有助于放缓起步阶段的坡度,减少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
与此同时,第一单元所学的汉字,还能帮助学生在第二、第三单元学习拼读相应的音节。
二、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原则编排全册要求认识300 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100个字。
每课课后双横线中的字,是要求认的字,只要求认识,即能在阅读的时候使用,不要求书写。
课后田字格中的字,是要求写的字。
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要求认的字,都是出现频率高的生活口语常用字;要求写的字,大多是字形简单、构字能力或构词能力强的独体字,也适当选择特别常用的合体字,大体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
三、集中识字形式多样,凸显汉字构字规律教材重视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重视识字方法的学习和识字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使识字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
教材安排了两个专门的集中识字单元,同时在语文园地中专设栏目“识字加油站”,以丰富多彩的识字形式,如字理识字、传统蒙学识字、事物归类识字、儿歌识字,激发初入学儿童学习汉字的兴趣。
集中识字的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激发学生探索汉字的愿望。
比如,《日月水火》一课安排象形字的内容,《日月明》一课安排会意字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简单的字理。
此外,教材还在语文园地“我的发现”栏目中,结合已经认过的带有草字头、木字旁、日字旁、女字旁的字,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这样安排,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而不只是把汉字看成机械的笔画组合,能有效降低学生识字的难度,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新课标视野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新课标视野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作者:傅敏来源:《家长·下》2023年第08期新课标提出关于“阅读整本书”的相关要求,强调教师应利用多种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整本书阅读即从完整且高质量的读物着手,在阅读中帮助学生从书中吸收系统、丰富的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但整本书阅读并非一蹴而就,完整的读物内容存在篇幅大、阅读强度高等问题,容易导致学生出现阅读耐心不足、阅读深度不够等情况。
为此,基于新课标视角,针对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开展教学实践研究势在必行。
一、整本书阅读特征及实施价值(一)特征结合整本书阅读概念分析,整本书阅读中的“整”带有整体和完整的含义,既包括阅读者对全书整体脉络的把握,也涉及对书中内容的思考;“本”在整本书中传递阅读的数量单位,换言之,整本书阅读可以指向独立的一本书阅读,也可以是相关联的多本书。
阅读分为浅读、深读、精读、泛读等多种形式,也涉及课内外阅读内容。
基于概念分析不难发现,整本书阅读带有动态性、开放性、综合性等多项特征。
同时,整本书阅读活动主要以整本书为阅读单元,能够联系单元下不同章节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可以促使学生、作品之间形成情感交织。
此外,整本书阅读区别于单篇阅读,本身带有较强的目的性和目标性,既可以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意识,也可以基于整本书阅读活动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能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阅读经验,促进其阅读理解能力的稳步提升。
(二)实施价值基于新课标视角,整本书阅读实施价值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符合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政策提出学习任务群相关概念,强调利用多渠道、多元化方法为学生打造整本书阅读平台,并提供足够的整本书阅读时间等。
将整本书阅读教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在增强教材与整本书之间关联性、保障教学进度的基础上,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全新要求。
其次,有利于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主要以单篇阅读为主,多围绕教材文章进行讲解,此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认知范围狭窄、情感体验粗浅等问题。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作者:张伟来源:《天津教育·下》2024年第03期隨着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以语文为代表的基础学科教育向着更加贴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成长需求的方向发展。
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被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就目前来看,部分语文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未形成与时俱进的教育意识,导致教学改革步伐无法得到持续性的推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采用适用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而大单元教学法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单元是教材的基本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单元教学方向,突出了单元教学重点。
教师以大单元为依据,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学工作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改善语文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为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加强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和剖析,明确教材的重难点,为大单元教学策略的运用奠定基础。
本文将从新课程标准背景出发,以小学语文为研究对象,针对大单元教学策略展开探讨,旨在充分发挥大单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而提升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水平,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应当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而且应当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具备多方面能力的人才。
以语文学科为例,教师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审美情趣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为此,教师需要采用大单元教学策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性,理解、分类并整合单元内容,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单元教学框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思维,进而改变传统教学高投入、低成效的教学困境。
同时,教师应当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将大单元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结合,满足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种种要求。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优势(一)有利于学生从整体角度看待知识小学生难以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脑海内形成科学、具体的知识框架,所以就无法很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新课标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新课标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作者:赵丽芳来源:《家长·下》2024年第02期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情境教学的运用。
情境教学是一种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思考和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介绍了新课标导向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新课标导向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以及情境教学的概念和特点;阐述了新课标导向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包括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等;探讨了新课标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情境与任务结合的原则,以及教学情境创设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提出了新课标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包括教师角色与指导策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表现,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以期为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新课标导向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语文教学的新课标导向1.新课标导向下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导向下的语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而新课标导向下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新课标导向下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导向下的语文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些教学目标。
(二)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1.情境教学的概念与特点。
情境教学是一种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思考和解决。
情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段语文作业设计策略浅析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段语文作业设计策略浅析一、背景分析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此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升语文素养,本文将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段语文作业设计策略进行浅析。
二、作业设计原则1. 针对性:作业设计应紧密结合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 层次性: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
3. 趣味性:作业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实践性:注重作业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创新性: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想象,勇于创新,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作业设计策略1. 课前预习作业: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预习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 课堂巩固作业:结合课堂教学,设计针对性强的巩固作业,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3. 课后拓展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拓展作业,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阅读拓展: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写作拓展:设计富有创意的写作题目,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3)实践拓展: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4. 个性化作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个性化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作业评价与反馈1. 作业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作业过程和结果。
2. 反馈机制:及时给予学生作业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作业质量。
五、总结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段语文作业设计应注重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通过优化作业设计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不断探索、总结,形成符合新课标的作业设计体系。
新课程标准视野下完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视野下完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摘要:新课程标准视野下,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其文化素养,在落实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应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立足于核心素养,整合运用新媒体技术以及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文学魅力的感知与学习,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引言所谓整本书阅读,主要是指立足于整体结构相关性和认知过程内隐性的一种阅读策略交互运用的综合性阅读过程,阅读要求与阅读收获成正比。
整本书阅读教学与单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等相比,更加注重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同时需要课内外教学相勾连,锻炼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本文对新课程标准视野下完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1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注重语言积累,强化素养指向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是确保教学工作指向核心素养,对语文核心素养而言,其主要包括语言积累、语文思维方法、审美感知、文化认同与归属。
其中,为通过整本书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师可通过朗读、读写结合等教学策略实现。
新课标在关于课程性质方面明确提出,语文具有极强实践性、综合性,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课程核心,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主要通过字词组合,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并逐渐由字词为意义单位的阅读转变为以句子为意义单位的阅读。
与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同,整本书无论是结构编制还是内容撰写,均具有系统性特点,对小学生而言,阅读时均有一定挑战性。
针对上述调研分析得到的现状与问题,为有效深化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指向性作用,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是,朗读教学。
根据新课标中提到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般情况下,经过语文学习的学生都能够朗读教材课文,但是整本书语言结构复杂,相较于篇幅有限、语言结构简单的单篇文本,整本书的语言具有极强的立体感与层次感,其内在语言体系相对完善,学生通过对其进行朗诵,能够接触并学到更多丰富多样的语言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研究#/新课标0视野下的语文教学原则彭小明(丽水学院中文系,浙江丽水323000)[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特别是2001年、2003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高中5语文课程标准6先后的颁布,教育思想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新课标0视野下,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原则也要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七条新的原则:重视工具理性与强调人文内涵相结合原则,强调教师主导与强调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遵循语文学习规律相结合原则,强调智力开发与强调非智力开发相结合原则,强调学生全面发展与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原则,注重课堂语文学习与注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原则,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素养与强调培养创新能力相结合原则。
[关键词]/新课标0;语文教学;教学原则[中图分类号]G633.3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5-3492(2005)01-0302-03教学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法则,它是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是教学的指导思想。
语文教学原则,就是依据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制定的,处理语文教学基本矛盾的准绳,或者说,就是语文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
教学原则在教学理念中举足轻重,语文教学原则反映了语文教育家的教学基本理念和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
因此,语文教育专家及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语文教学原则的定位。
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原则,一直定位在/文道合一0、/重视双基0、/精讲多练0、/多读多写0等方面。
这些教学原则虽然都还是正确的,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毕竟已落后于现代的教育理念。
于是许多人都在探求,当代的语文教学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三家,一是王松泉在5中学语文6上发表的5语文教学原则新论6,提出了五条教学原则:语言教学为言语能力培养服务原则、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统一原则、书面言语与口头言语兼顾原则、语感体验与智力开发结合原则、课堂语文学习与生活语言实践联系原则。
[1]一是王尚文主编的5中学语文教学研究6一书中提出的四条原则:全息性原则、审美化原则、实践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2]一是李景阳主编的5语文教学论6中提出的九条原则:以积累为主的教学原则、读思结合的原则、整体把握与局部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由模仿到创造的原则、由放到收的原则、读写结合的原则、切磋琢磨的原则、课内外结合的原则、勤写多练的原则。
[3]王松泉的五条原则,看似很新,但深究起来,仍是传统语文教学原则/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原则0、/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原则0、/开发智力原则0、/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原则0等等的不同言语的表述形式;王尚文的四条原则,又太宽泛,成了其他学科也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故也没有语文教学的/个性特征0;李景阳的九条原则,人们一眼看去就知道过于传统、过于保守,没有任何创新的地方,并且也过细变成了/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0。
如何定位新世纪、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原则?我们认为,应坚持两点:一是要符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0,观念新、思想新;二是要反映语文本学科的教学规律、特点、要求,真正成为/语文学科0所特有的教学原则。
基于这两点,我们认为,新世纪/新课标0视野下的语文教学应遵循以下七条原则:重视工具理性与强调人文内涵相结合原则、强调教师主导与强调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遵循语文学习规律相结合原则、强调智力开发与强调非智力开发相结合原则、强调学生全面发展与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原则、注重课堂语文学习与注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原则、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素养与强调培养创新能力相结合原则。
一、重视工具理性与强调人文内涵相结合原则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5语文课程标准6都明确指出:/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0过去我们过于强调了语文学科/工具性0的一面,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力轻情感、重认知轻创造、重教师轻学生、重集体(社会、共性)轻个人(个性),追求语文教学的客观性、科学性、普遍性、定量性。
忽视学生的主体、个性、人格、精神,故使语文教学过于强调/理性剖析0和/定量评价0,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是不好的一面。
但语文是/工具0,是学习其他各门功课的工具,是交际交往生活工作的工具,是思维思想情感表达的工具。
重视其/基础知识0/基本能力0也是对的。
只不过,我们在重视/工具理性0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人文内涵0,做到两者/合而为一0,那就是完美的语文教学了。
语文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是载道明理、表情达意、审美创美的媒介,语文课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0,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因此,我们在重视/基础工具0的同时,要注重语文的/人文精神0。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重个体、重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品位、思想道德、人格品质,使语文教育真正成为/人0的教育。
二、强调教师主导与强调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素有/南钱北魏0之称的钱梦龙,在20世纪改革之初,提出了/三主四式教学法0,其影响不单单停留在语文教学上,其他中小学各学科也深受影响。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0的/三主思想0得到了中小学教师和教育专家的普遍认同和推广。
这一教育思想符合新颁布的5语文课程标准6的教育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5语文课程标准6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2005年第1期兰州学刊N o.12005总第142期Lan zhou x ue kan General.No.142展的主体0,/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0,/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0。
从中我们很容易明白,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0和教师/主导地位0。
这里还要说明的是:第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和作为学习主导的教师,两者是相互独立的/两主体0,即理论意义上的/主体间性0。
在教学中,学生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也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方面,不能强调教师作用而忽视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另一方面,也不能强调了学生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主导0作用的发挥。
第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0作用与学生的/主体0地位是彼此关联的、统一的,两者和谐地结合而共同完成语文教学。
一方面师生从内部看都应具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从外部看都应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师生两方又在/平等对话0中相互联系、彼此统一为一个/独联体0。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钱老的/三主0思想。
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遵循语文学习规律相结合原则全日制义务教育5语文课程标准6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0在5教学建议6中又说:/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0高中5语文课程标准6也指出:/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0/教师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0不同学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相同学段的不同学生也有着许多差异。
包括认知水平、认知特点以及个性心理特点的差异。
在教学中,首先必须动态地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了解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不同阶段的变化特点以及在面对不同教材时不同的心理反应。
过去,我们关注大纲、关注考试、关注教材太多,而关注学生太少, /学生意识0淡薄,或甚心中没有/学生0。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已知什么,未知什么?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没有思考,或思考很少。
这样学生当然会产生/厌学0/厌师0/厌校0心理,这是很危险的!我们在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要教好语文,还得关注语文学科本身的学习特点和规律。
语文教学有什么特点呢?5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6,把它概括为三点: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反应的多元性。
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汉语文字的特点和学生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4]这三个特点归纳从宏观上反映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很有参考价值。
根据笔者长期语文实践和综合他人观点,我认为,从学生角度看,语文学习有以下八个特点:¹语文学习目的的多元性、发展性。
º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综合性。
»语文学习途径的多途性、多师性。
¼语文学习过程的活动性、实践性。
½语文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差异性。
¾语文学习方式的自主性、习得性。
¿语文学习效果的感染性、熏陶性。
À语文学习评价的主观性、定性化。
语文教学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又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和特点,那么语文教学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这是一条不变的教学原则。
四、重视智力开发与重视非智力开发相结合原则在语文教学中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已成人们的共识。
开发智力,就是通过语文学习开发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联想力和想像力,它们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稳固的心理特征,有的5心理学6书上也叫/认知因素0。
就语文教学而言,知识、能力、智力三者可合称语文的/智育0。
就智力因素而言,注意力是语文学习的保证,记忆力是语文学习的仓库,观察力是语文学习的源泉,思维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联想力是语文学习的纽带,想像力是语文学习的翅膀。
它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的地位教师也认识比较充分,不需要多少强调。
但是非智力因素(也称非认知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却尚未被足够的认识,甚至被语文教师忽略,从而影响了语文学习的效果和培养全面发展学生这一目标的实现。
因此,此次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高中5语文课程标准6都十分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评价。
从心理学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0应属/非智力因素0范畴。
于亚中、鱼浦江主编的5中学语文教育学6上说:/非智力因素,即非智力心理因素,指的是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心理过程中的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中的动机、兴趣、习惯、性格等意向因素0[5]。
教育心理学认为,智力因素在学习中起加深认识的作用,非智力因素起激发动力的作用。
学生学习过程和个性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时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效果。
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认为,过去只重视智力开发是不够的、片面的、错误的。
我们在重视)开发智力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徐家良在5小学语文教育学6中指出:非智力因素能转化为学习动机,可以帮助确定学习目标,具有维持作用、调节作用和强化作用。